详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

合集下载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与基数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与基数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与基数中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主要根据劳动者在就业单位工作的年限以及其月工资作为基数进行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1.基本经济补偿金在中国,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基本经济补偿金和浮动经济补偿金。

首先,计算基本经济补偿金的公式为:基本经济补偿金=本单位工龄×最后一个月月平均工资×1其中,本单位工龄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在当雇佣单位工作的年限,最后一个月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在最后一个月所得的工资的平均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基本经济补偿金时,年限的计算规则如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算一年;不满一年且满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算一年;在单位工作不满一年且未满一年的,按实际工期计算。

2.浮动经济补偿金基本经济补偿金之外,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期间的连续工龄,还可以计算浮动经济补偿金。

其计算公式为:浮动经济补偿金=本单位工龄×最后一个月月平均工资×0.5与基本经济补偿金一样,浮动经济补偿金的年限计算规则也与上述相同。

3.其他因素除了基本经济补偿金和浮动经济补偿金外,劳动法还规定了一些其他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雇:劳动者被解雇且雇主违法的,除了基本补偿金和浮动补偿金外,还有赔偿金。

-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期满后不续签的,只需要支付基本经济补偿金,不需要支付浮动经济补偿金。

总结起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本经济补偿金和浮动经济补偿金。

其基数是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的本单位工龄以及最后一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计算方法和基数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是以中国劳动法为例的介绍。

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3篇)

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当一方因特定原因离职或终止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一定金额。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分析其法律依据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该解释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支付方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1.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指计算经济补偿金时使用的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2.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

3.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工资× 工作年限。

其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计算。

四、经济补偿金计算中的实际问题1. 工资标准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资标准不明确,导致经济补偿金计算出现争议。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以下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赔偿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1.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例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2. 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在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部分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

3. 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4. 未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5.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至解除劳动合同之日的社会保险费。

6.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协助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

7. 协商解决: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解决赔偿问题。

8. 法律途径: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无法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合理、公正地处理赔偿问题,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4版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条例

2024版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条例

2024版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条例第一条赔偿金的定义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时,依法应支付的补偿金。

第二条赔偿金的适用情形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1.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2.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4. 违法变更劳动合同的;5. 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6. 违法安排劳动者加班的;7. 违法扣押劳动者证件或者收取劳动者财物的;8. 其他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情形。

第三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1. 未支付劳动报酬的赔偿金,按照应支付劳动报酬的100%计算;2. 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赔偿金,按照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100%计算;3.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4. 违法变更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按照变更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的实际损失计算;5. 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赔偿金,按照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乘以劳动者的小时工资计算;6. 违法安排加班的赔偿金,按照加班小时数乘以劳动者的加班工资计算;7. 违法扣押劳动者证件或者收取劳动者财物的赔偿金,按照实际损失计算。

第四条赔偿金的支付方式赔偿金应当在确认赔偿责任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

第五条赔偿金的争议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赔偿金发生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赔偿金的法律效力本条例规定的赔偿金不影响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第七条赔偿金的执行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并可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赔偿金的调整本条例规定的赔偿金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适时调整。

第九条赔偿金的解释权本条例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提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或者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按照相关规定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支付给劳动者的一种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的劳动关系的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依据是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条件以经济补偿金的形式给予劳动者:
1、工资支付补偿: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以当时收入的两倍的标准支付工资补偿;
2、社会保险补偿:该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社会保险补偿;
3、加班费补偿:如果劳动者属于加班工作,则应当按照加班时间的实际收入进行补偿;
4、伙食补贴补偿:劳动者享受的伙食补贴,应当按照实际使用的比例支付补偿;
5、其他补偿:对于双方约定的其他津贴,须按照实际发放的比例支付补偿。

《劳动法》明确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有权要求双倍支付补偿金,以及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
位支付补偿金。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是保护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方式,也是劳动者可以有效获得被履行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的依据。

经济补偿金的规定,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且给予劳动者有效的保护。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于补偿劳动者因合同解除或终止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的一种金钱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具体金额计算方式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解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二种情况是劳动者因工作不能胜任被解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的事实,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为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两倍。

第三种情况是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被解雇。

这包括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无故辞退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计算方式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两倍的经济补偿金。

不满一年的按比例计算。

在劳动合同解除时,除了经济补偿金外,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其他待遇的清偿,包括未支付的工资、加班费、年假工资等。

劳动者也需要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及证据提供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起来,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而设立的一项权益保障措施。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照相应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清偿其他相关待遇。

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需保存相关证据,并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来申诉。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一、补偿原则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的支付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补偿条件
1.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续签的。

2.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的。

3. 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破产、解散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

4.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补偿标准
1. 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 每满一年工作年限,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经济补偿。

四、补偿支付
1. 经济补偿应在劳动合同解除之日起30日内支付。

2. 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按应付金额的50%支付违约金。

五、特殊情况处理
1. 劳动者因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不支付经
济补偿。

2. 劳动者因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不支付经济补偿。

六、争议解决
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经济补偿发生争议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
1. 本补偿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2. 本补偿标准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注:本补偿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补偿金额需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
动者支付的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将介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首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

一般来说,劳
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经济补偿金为一个月的工资;工作满十年的,经济补偿金为十个月的工资;工作满二十年的,经济补偿金为二十个月的工资。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经济补偿金=月工资×工作年限。

其次,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劳动者最近一个月的工资为基准。

如果劳动者
最近一个月的工资不稳定,可以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最近一个月工资总额/工作月数。

另外,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如果劳动
者的工资中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那么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需要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开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受到地区性规定或者用人
单位内部规定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总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最近一
个月的工资,同时需要考虑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情况,以及地区性规定和用人单位内部规定的影响。

希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4版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024版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024版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1. 补偿金适用情形:
- 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工龄和月工资支付经
济补偿金。

- 员工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
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2. 计算方法:
- 经济补偿金=员工月工资×补偿月数。

- 补偿月数=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数,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 月工资标准:
- 月工资按照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 若员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按照三
倍月平均工资计算。

4. 补偿金上限:
- 经济补偿金总额不得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2倍。

5. 支付时间:
- 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30日内支付经济补偿金。

6. 不适用情形:
- 员工因个人原因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
经济补偿金。

- 员工因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7. 争议解决:
- 双方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仲裁。

8. 法律依据:
- 本条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制定。

9. 其他约定:
- 双方可就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事项进行特别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注:本条款为示例,具体条款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是中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该条款具体内容如下: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本条文的立法意图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从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下面将对第八十七条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1. 未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照法定或约定的提前通知期通知劳动者。

2. 违反法定解除条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满足法定的解除条件,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3. 违反约定解除条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解除。

4. 其他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等。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为:-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赔偿金的支付当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按照上述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这一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促使用人单位依法行事。

劳动者的救济途径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1. 协商解决: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

2. 劳动仲裁: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除了需要支付赔偿金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等。

结语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同时也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劳动合同经济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经济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经济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条款第一条:经济补偿的定义经济补偿是指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根据本合同规定,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补偿。

第二条:经济补偿的条件1. 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未续签的;2. 劳动者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3. 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4. 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1. 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2.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3.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4. 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第四条:经济补偿的支付方式1. 经济补偿应于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2. 如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分期支付,但分期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五条:经济补偿的免除情况1. 劳动者因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解除劳动合同的;2. 劳动者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3. 法律规定的其他免除经济补偿的情形。

第六条:经济补偿的争议解决1. 双方因经济补偿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2. 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条:其他约定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确定;2. 本合同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八条:本合同的生效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用人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者(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模板,具体条款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使用前,请咨询专业法律顾问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一、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有6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有权取得经济补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第六种情况是如果用人单位以***、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以下三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之后,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四、以下四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大规模裁员(需要裁员二十人以上或者缺乏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还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展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五、劳动合同期满之后,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案例一: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一般情况下,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个体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5000元×5倍×5年=125000元。

案例二:企业员工因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员工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企业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6000元×5倍×5年=150000元。

案例三:农民工因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农民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月数,得到月平均工资。

2.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工作月数×0.5。

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2024年

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2024年

劳动法是保障员工权益的法律,其中包括了员工辞退补偿的标准。

根据中国现行的劳动法和相关规定,2024年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主要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补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1)经济补偿金标准1:如果劳动合同满1个月但不满1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金标准2:如果劳动合同满1年但不满10年的,支付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再每满1年增加0.5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最高不超过12个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是出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如经济困难、技术变革等,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2.社会保险补偿:根据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如果员工被解雇,用人单位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社会保险补偿。

具体的社会保险补偿标准如下:(1)养老保险:如果被解雇的员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提取养老金。

(2)医疗保险:员工被解雇后,可以继续享受失业前的医疗保险待遇,具体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可能会略有不同。

(3)失业保险:员工被解雇后,可以领取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具体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4)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员工被解雇后,如果发生了工伤或者还未享受完生育保险待遇,可以继续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保险补偿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进行了解。

总结起来,2024年劳动法下劳动合同解除的补偿标准主要包括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补偿。

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的工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保险补偿则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具体的补偿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相关规定和规定的执行情况。

劳动合同法之补偿金的解释(通用5篇)

劳动合同法之补偿金的解释(通用5篇)

劳动合同法之补偿金的解释(通用5篇)劳动合同法之补偿金的解释篇一劳动合同法之补偿金的解释1. 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七种情形:《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的七种情形如下: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设为首页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七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收到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雇主支付给员工的一定金额,以弥补员工失去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规定以及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

一、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雇主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1.劳动者因公司不能继续支付工资,无法提供工作岗位,或者正常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等原因而被解雇的;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但仍不能从事原工作并且不能从事由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1.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依法退休的;2.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被鉴定为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因工作需要,被劳动者调到异地,劳动者不同意调动的;4.劳动者因婚丧嫁娶等正当事由,按法定程序请假,但事假总不超过合同约定工期三十个工作日的;5.劳动者因怀孕、分娩、哺乳等享受合同约定的女工特殊保护待遇的;6.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被劳动者健康检查委员会或者鉴定机构认定已丧失原工作能力并且不能从事由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可以根据解雇员工的原因、劳动关系的持续时间以及员工的工资水平等多个因素来确定。

在被解雇的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最后一个就业月工资的三倍。

而在其他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内的月均工资(通常为前12个月)。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被解雇的情况下:经济补偿金 = 最后一个就业月工资 ×三倍2.其他情况下:经济补偿金 = 月均工资 ×年工资 ×一定比例其中,月均工资为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除以月份。

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一、经济补偿金概述(一)经济补偿金的概念与特征所谓经济补偿金,是指劳动合同因法定事由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在外国有很多国家都有类似规定,有的国家将经济补偿金称作遣散费,有的叫作离职费。

经济补偿金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补偿金的法定性。

经济补偿金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不容当事人进行约定。

法定性包括经济补偿金的适用条件、范围以及适用标准,都由法律明确予以规定,当事人不能以约定随意更改。

2、经济补偿金的单方性。

经济补偿金始终是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具有补偿性。

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只须满足法定条件即可,而无须支付任何对价。

3、经济补偿金的强制性。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具有强制性,是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

(二)经济补偿金的类型广义上说,经济补偿金有合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与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之分。

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指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而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下文仅在合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这一语境下,将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做一个系统的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1、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期满前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就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应当注意的是,此种经济补偿金适用前提必须是由用人单位一方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果是劳动者提出解除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则不能获得此项经济补偿金。

实践中,如果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意向书;反之,用人单位应当要求劳动者递交辞呈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意向书,以防发生纠纷后的举证不利情形。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导致劳动者行使单方即时解除权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今。

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和代通知金的区别

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和代通知金的区别

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和代通知金的区别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和代通知金是劳动法中常见的概念,虽然它们都与经济赔偿相关,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会对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和代通知金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区分。

一、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指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用人单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金额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是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双方合同约定的相关条款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通常涉及劳动者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因素。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同时,劳动者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现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工资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满十年的,支付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后,每满一年的增加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经济补偿金的总额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的工资。

二、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用人单位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后,用人单位根据法律或者相关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

经济赔偿金通常是由用人单位作为补偿劳动者的一种方式。

经济赔偿金的计算依据主要包括劳动者受到的损失程度以及侵权行为涉及的具体金额。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赔偿金的数额通常需要进行协商或通过法院判决来确定。

三、代通知金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及时向劳动者发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导致劳动者无法及时获知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补偿金。

代通知金通常是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法规定而向劳动者支付的一种经济赔偿金。

代通知金的支付标准通常由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双方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确定。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发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造成劳动者无法及时知情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计算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计算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计算在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本文将详细阐述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首先,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2. 用人单位因经营需要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3.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4.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5.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劳动者月工资× 工作年限其中,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工作年限是指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年数。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不满一年的部分,按比例支付经济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照三倍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确定,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1.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2. 对于非全日制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需参照当地的相关法律规定。

总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各自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顾问,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024版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1. 补偿金计算公式:
- 经济补偿金 = 月工资× 工作年限
- 其中,月工资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 补偿金支付条件:
-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离职;
- 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或者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3. 补偿金支付限制:
-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上限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 工作年限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4. 补偿金支付时间:
-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支付经济补偿金。

5. 补偿金支付方式:
- 经济补偿金应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

6. 特殊情况下的补偿金:
- 若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条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7. 补偿金争议解决:
-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发生争议,可向当地劳
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8. 补偿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 经济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因解除劳动合同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的补偿; - 违约金是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而支付的赔偿金。

9. 补偿金与工资的区分:
- 经济补偿金不计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
对象。

10. 补偿金的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条款应根据2024年相关法律法规的
最新规定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一、22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即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包括(1)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7.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8. 其他以上10种具体情形+其他,共同点是,错在单位。

所以,虽是劳方提出解除,但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是“协商解除”。

这里则要区别是谁提出的:若是劳动者提出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提出则应当支付。

因此,双方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即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以上3种情形叫做“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即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没错儿,也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即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即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注意除外条件。

另外,《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二十二条还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即1.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2.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比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后半段规定: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ps:用人单位自己不签要付双倍工资,自己想签劳动者不签,又要给补偿,用人单位(企业)伤不起啊!!总之,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已经列举出来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共有22种。

除此以外,劳动合同因其他正当原因而解除或者终止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说,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其实是个咬文嚼字的问题,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只不过性质非补偿而是赔偿了。

另外,《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二、经济补偿金的法定标准是多少?若属于前述情形,用人单位应当给经济补偿金,接下来的问题是,给多少?钱的问题,当然以约定为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可以就补偿金达成协议。

关于协议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如果协议确定的标准低于该法定标准,是否会因为“违反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无效呢?不会。

法律关于补偿标准的规定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法谚说的好,“协议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真实自愿情形下达成的协议可以排除该规定。

协议无效只能是因为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以及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等等缘由而被撤销。

对用人单位而言,谨慎的做法是,直接在协议中写明劳动者明知法定标准而排除或者放弃。

否则,劳动者反悔,协议就算白签了。

接下来再说法定标准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经济补偿金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有两个问题值得展开一说:1. 工资究竟包括哪些钱?看《工资的范围》一文,就可知道“工资”这个概念的外延很不稳定。

不过,要算经济补偿金的话,就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解释: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作为劳动者,为避免被坑,最重要的要记得,是应得工资,不是平常你实际到手的那些钱,还得算上公积金、保险之类。

2. 按这个标准算出来的就是你能拿到的吗?不一定!因为经济补偿金可能要缴税。

而用人单位可能借代扣代缴机会做文章。

有两个文件确认这种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具体计税办法与一般工资薪金不同。

第一个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第178号),内容如下: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住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四、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子以扣除。

五、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第二个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内容如下: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

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三、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时间及其与赔偿金、违约金的关系(一)支付时间、方式《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后半段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二条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可见,经济补偿金应当在办结工作交接时一次性支付。

不过,很多地方比如湖南、四川等地政府都曾为国企处理下岗问题出台规定,允许“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分期支付协议。

(二)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关系经济补偿金是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而赔偿金与劳动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则无必然联系。

一般,赔偿发生在违法行为导致损失的情况下。

最典型的比如《劳动合同法》第88条规定的情形: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如果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还有是这一类违法行为存在,当然可以同时要求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仍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