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2份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2份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2份再见了亲人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会读并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情深厚谊、唯一、刚强、噩耗、血泊”等词,学会运用“雪中送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理解“雪中送炭”等词语,学会运用“雪中送炭”;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雪中送炭”。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4课,先看跟老师一起写字。

亲人,指读,亲人是指那些人?现在,亲人就要远行,让我们深情地说声——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感知《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些谁与谁的告别?让我们打开课文,用心地读一次,先听清要求:把生字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并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志愿军战士分别与谁话别?回顾了哪些事情?读完一遍,__接着读。

1、__读文2、交流,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板书:洗补衣服大娘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三、结合课文内容解词、运用请到课文中找出“送打糕”这样事,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大娘是怎样送打糕的?交流,出示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你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A、谁能说说“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B、在文中“雪”是指什么?“雪中”指的是战士们怎样的处境?板书:雪中送炭C、“雪中送炭”引申的意思是比喻什么?D、生活中有很多情形也可以用“雪中送炭”来说。

请看——F:说话练习,出示:(1)、下午放学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真是雪中送炭啊!(2)、———————,一个好心的叔叔给了他五元钱,真是雪中送炭啊!(3)、—————————,———————,真是雪中送炭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件事过渡: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战士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还有一件事让战士们一辈子都无法忘怀,那就是——(救伤员)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将这件事找出来读一读,让战士们无法忘记的是什么?2、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出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让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培养学生面对离别时坚强、勇敢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情和离别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亲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关爱。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具备一定的朗读和默读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离别时坚强、勇敢的心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离别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亲情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故事,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4.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伟大。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分享自己的感受。

4.5 情境体验创设离别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生字词。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5.3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名确认。

6.1 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的体验。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3、领悟课文叙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2、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妮、硝、谣、噩、嫂。

3、读通读顺课文:思考批注:课文分别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4、自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词句,(思考批注),大娘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5、自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6、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嫂最感人的举动,大嫂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7、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有XX的情谊。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二、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新词:从“雪中送炭、唯一、代价”中选一个词造句。

2、课文仿写《志愿军×××,我想对你说》(或《再见了,新人》)。

3、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56页《馒头的故事》。

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⑵这件事反映了军民之间XX的情谊。

一、审题,发现题目的特点1、某人对某人分别时说的话。

2、“亲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3、课文写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明白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要理解资料,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具:录音机、录相带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透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此刻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最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3、感情导读,理解资料。

(1)出示导读问题: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我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透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离别,珍惜相聚时光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3)在写作练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录音机、课文音频。

5. 情景模拟所需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深入探讨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5. 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情感表达方法,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到位。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亲人离别的场景,要求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方法。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能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吗?谁来谈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名回答。

)板书:再见了,亲人二、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什么事情?读后同坐交流收获。

2、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认真读课文,看看从中有什么发现?2、同坐交流,课上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大娘洗衣、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小孙孙,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血的代价。

例如:小金花、大嫂等人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

四、质疑问难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不懂得问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⑴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的腿被炸弹炸掉。

⑵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其效果胜过了陈述句。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想不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原因。

3、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读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作业设置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小金花朝鲜人民──志愿军大嫂真挚情谊──国际主义精神用音乐奠基调篇二播放乐曲《西风颂》,学生简、速学此曲。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8篇)教学目标11.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2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再见了,亲人》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第14篇精读课文。

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

本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话别的口吻写的,语言丰富生动,情节十分感人。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说课。

【说教材】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本组教学内容围绕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这一训练重点编排,《再见了,亲人》,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国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互称亲人。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教具准备〗大白纸,马克笔。

【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小组工作、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 自学探究”式教学方式,采用讨论、讲授、质疑,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自学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目标篇一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展示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篇二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老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1)自由朗读,画处最令自己感动的的段落或者是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2)全班讨论交流。

(自由谈体会)(3)感情朗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老大娘,虽然不是志愿军战士的母亲,但是却向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学生说)3、迁移学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总结学法,归纳:①自由朗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谈感受。

③感情朗读,体会真情。

(2)按以上学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4小结: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事迹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是啊,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这血与肉凝结成的深情厚谊怎么能不感天动地?怎么不牵肠挂肚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和他们一起与朝鲜人民话别,让我们齐声朗读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与难点:篇三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篇四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书。

课文叙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北韩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回忆了与北韩人民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志愿军与北韩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 1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一、创设情景引入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北韩的土地,和北韩人民并肩作战。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北韩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

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

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再见了亲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学会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采用朗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1. 导入新课,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再见了亲人》。

2. 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环节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教学环节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教学环节4】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学生模仿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学环节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音乐、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6】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教学环节7】1. 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再见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再见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再见亲人教案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再见亲人教案设计,欢迎参阅。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1《再见了,亲人》内容简练,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都没有机会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结合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内容。

本课力求体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

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认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突出电教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恰当展示时机的设计,体现电教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2(这时课堂忽然响起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同志们”,“中朝人民友谊万岁”的呼喊声。

随着电脑课件中的乐曲声,教师引导同学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可谓趁热打铁,抓住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最佳时机。

〕师:“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列车缓缓地行使着,我们离开了这可爱的土地。

但是我们的心紧紧拥抱在一起,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对朝鲜人民说上一句再见了,亲人!”。

生:(齐读)“再见了,亲人!”(设计意图: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心声。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3师: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读的方法是默读,画重点词语。

思考的问题是(出示课件)“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书时可以轻声议议。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并及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 、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 、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

2023最新-《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3最新-《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下面准备整理了一份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再见了,亲人》教案篇一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

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

想好没有?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

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生:可以。

(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

(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

(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

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生:“再见了,亲人”。

(比前次语气激昂)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

”(读声较高,声音悠长)师:这样读就对了。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抓重点语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教法学法
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题,营造氛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再见了,亲人”这动情的字眼是1958年10 月的一天,我们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发自肺腑的语言。

同学们,你们听:火车就要离站了,志愿军手拉着呦鲜人民的手,深情地说一一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从窗口探出头,挥着手说一一
生:“再见了,亲人!”
(二)走进课文,品读课文。

1、教给学法,理清线索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听老师朗读课文。

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具体回忆了大娘哪儿件往事?除此以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范读)
生:这一段具体回忆了大娘两件往事。

(板书:回忆)
师:你是从什么词语判断出来的?
生:我从“记得”、“还记得”两个词语判断出来的。

师:说得对。

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两件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每件事。

(生读)
生:第一件事是一一(生照书读出第一件事)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师:第二件事大家一定能说好了。

生: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孙。

(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孙)
师:这两件事里,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为什么?请你找出来做上记号。

(生读、划)
生:我认为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的词语有: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到。

这说明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的,他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的生
生:还有“雪中送炭”也能说明。

(板书:雪中送炭)
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指的什么情景?“炭”指的什么?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

在课文里“雪中”指的是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指的是打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

在这篇课文里,"雪中”指的是一一
生:(读有关内容)
师:“送炭”指的是一一
生:(读有关内容)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词语?
生:从“背进、丢下、唯一”儿个词也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

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候,大娘首先想到的是志愿军的安全,而不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

她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仅有的。

师:大娘连自己唯一的亲人都可舍弃而救志愿军,这正说明了,大娘待志愿军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娘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这一段除了回忆两件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的开头写志愿军叫大娘不要送了。

(板书:劝慰)最后一句是再次说明志愿军永远不会忘记大娘的情谊。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谁能改成陈述句?哪种句式好?
生: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略)反问句好,表达的感情强烈。

师:那么这一句应该如何读呢?
生:应该用赞扬的语气怀着无比激动的感情读。

生:(读略)
师:如果把文章开头读得轻缓些,“不,永远不会!”读得深沉有力些,把“多少、山、海、怎么会”读成重音,就更能表达感情了,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

(师带读)
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过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呼应,最后的反问句回答了询面设问句。

师:哪一句是中心句呢?
生:设问句是中心句。

师:你说得对。

(指板书)这一段是按“劝慰、回忆、赞扬”三个层次来写的,说明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现在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段的学习方法。

(师生共议,师归纳并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的内容是:
(1)找岀“回忆”部分,扣住词句理解;
(2)划分每段层次,把握段落中心;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内在感情。


2、试用学法,理解重点
师:课文的第二段在写法和结构上与第一段基本相同,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二段。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请大家思考儿个问题: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什么往事?概括讲出来。

哪些词语最能说明她们母女爱志愿军?可以分为哪儿个层次?找出中心句。

请大家读读、想想、议议、划划。

(生学,师巡视)师:请大家谈谈学习收获。

生: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一件往事,为救老王,妈妈牺牲。

(板书:救老王牺牲妈妈)
生:我觉得这些词语最能说明小金花母女爱志愿军:故意、引出、钻进、解开、救出、同归于尽。

生:我理解“同归于尽”的意思是一同走向毁灭或死亡。

师: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一同走向死亡吗?
生: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敌人死亡了。

师:这就准确了。

你们乂是如何理解小金花性格刚强的呢?
生:"刚强”指的是坚强,不怕困难,不向恶势力屈服。

课文里是说小金花妈妈牺牲后,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可是小金花没有哭,只是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她非常刚强。

师:小金花想不想哭?你怎么知道的?
生:小金花想哭,从“嘴角抽动两下”可以看出来。

她嘴角抽动就是要哭了,以后没哭是她强忍住了。

师:为什么?
生:这时她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压倒了自己悲痛的心情,所以忍住了眼泪。

师:那她今天为什么要哭?岂不是不刚强了?
生:不是。

这一次是送别志愿军,她爱志愿军,舍不得亲人志愿军离去,所以哭了,不能说她不刚强。

板书:刚强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金花母女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小金花母女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掌握学法,独立自学
师:同学们已经能在老师帮助下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二段,下面要求你们独立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段。

(生自学,师巡视)
请你们交流自学结果。

生:我读懺了“回忆”部分,从“那是一九五二年春天”可以看出这是回忆的开始。

回忆了一件事:挖野菜炸断双腿。

(板书:挖野菜炸伤双腿)生:这一段最能反映大嫂爱志愿军的词是:代价。

代价原来指为了达到某一LI 的而付出的物力和精力,这里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双腿。

(板书:付
岀代价)
师:这一段乂使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一段使我明口了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大嫂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回扣课题,理解“亲人”的双向性。

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生:因为他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师:那么,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呢?
生:(略)
师:我们再读课题,你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四)课下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