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标记出生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句问题,理解课文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学习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事迹对自己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悟。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左宗棠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学习左宗棠的忠诚、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左宗棠生平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左宗棠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左忠毅公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2)详细解析左宗棠的形象特点和逸事。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学习左宗棠的忠诚、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
3.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左宗棠的逸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精神品质。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左宗棠的生平背景。
2. 简要介绍《左忠毅公逸事》的大致内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 向学生介绍作者左宗棠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清朝的历史地位。
3. 概述《左忠毅公逸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章:字词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圈点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同桌交流等方式理解生字词。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问题和思考。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拓展思考。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六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剖析左忠毅公的品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收集有关左忠毅公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左忠毅公品质的认同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
介绍时代背景:南宋末年,元朝侵略,民族危机。
阐述《左忠毅公逸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左忠毅公逸事》的结构、艺术特色。
理解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的结构:序言、、尾声。
阐述艺术特色: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
探讨人物形象:左忠毅公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解析文本结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词句品味3.1 教学目标:品味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丰富文学修养。
3.2 教学内容:筛选并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段落。
探讨词句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品味词句、段落的妙处。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讨。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文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文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
推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六章:比较阅读6.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左忠毅公逸事》的理解。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2 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2.3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新课讲解: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1.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2.1.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2.2.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2.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3.1.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1.3 课程考核:通过课程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2.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文本及相关辅导教材。
4.1.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和重点:《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
学生对该文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不将对字词句的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派散文的历史地位不同寻常。
本课拟将桐城派散文创作主张“义法说”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从材料的选取、写作手法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教学,即将教学重点落到文章的章法教学上。
2、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明确预习要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学生预习后还存在的疑问,并整理总结,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3、教学手段:拟用自主探究法、讨论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赏析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体会“义法说”的内涵。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事例和精要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意义。
【预习要求】1、通读课文四五遍。
2、找出在查阅字典、互助讨论后都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3、熟悉并概括每段大意。
【教学流程】一、明晓目标,检查预习1、出示并简要解说教学目标。
2、读准文中易错字词的读音。
京畿(jī) 庑(wǔ)下防伺(sì) 炮烙(páo luò)草屦(jù) 长�K(chán) 以指拨眦(zì) 蕲(qí)黄潜桐蹲踞(jù) 迸(bèng)落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
词类活用部分:①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K,为除不洁者(草屦,穿草鞋;手,手拿)②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③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前,走上前,另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重要词语和句式:①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叩,询问;则,连词表承接,表示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解释或说明,可译为“原来是”“就发现”等,另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的忠诚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忠诚、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句式和特殊用法。
(2)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主朗读《左忠毅公逸事》。
2. 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品质和精神。
3. 练习:(1)学生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左忠毅公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左忠毅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
3. 学生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左忠毅公的具体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他的品质和精神。
3. 运用比较法,将左忠毅公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他的贡献和价值。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
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③一词多义【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
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
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
形容词词尾,助词)2.句式解析省略句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3.难句解析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
“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已”完了。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左忠毅公的事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左忠毅公的概况,如:其是谁、生活时期、主要事迹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左忠毅公相关的文章,并分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结束后,分组展示讨论结论,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最后让学生总结文章中充满正义和勇气的精神内涵,并从中学到的文明、文化和道德进行深入思考。
3.思辨探究教师提出左忠毅公早年所赶往的众多学术圣地,然后就学生认为为什么左忠毅公会这样做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探讨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科举制度,了解当时人才充满的压力和建设孔子等名师教育的社会背景。
4.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影响力的文章。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指导和提示,如:如何从文章中体现出左忠毅公的思想和行动、如何为学生和社会提供积极的影响等。
三、教学评价1.学生讨论和展示的结果。
2.学生发表的作品(文章)的质量。
3.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料1.相关的阅读材料,“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
2.老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到正义和勇气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加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表现出色,写作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整体而言,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左忠毅公。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报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文章的句式和语法结构;3.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3. 讲解课文:(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相关注释;2. 参考资料:关于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左忠毅公的忠诚和勇敢,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启示和现实意义;5.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
简介背景:南宋末年,元朝侵略者侵占了南宋的半壁江山,文天祥作为抗元将领,英勇抵抗,后被捕入狱。
强调文学价值:《左忠毅公逸事》是文天祥狱中所作,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期待。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简介2.1 教学目标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
掌握《左忠毅公逸事》的文学背景。
2.2 教学内容文天祥生平简介:抗元英雄、文学家、政治家。
《左忠毅公逸事》背景:文天祥被捕入狱后,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抗元英雄的英勇精神。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文学背景。
第三章:课文朗读与翻译3.1 教学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掌握课文的生词和句式。
3.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课文翻译: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行翻译。
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翻译,讨论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第四章:课文分析与讨论4.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2 教学内容主题分析:课文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象征等手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拓展与实践5.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左忠毅公逸事》的内容及作者思想观点;2. 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子及段落的含义和作用;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技巧;2. 运用文中的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3. 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左宗棠及其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总结作者思想观点;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子及段落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进行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PPT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左宗棠的纪录片、视频资料2. 图书馆资源:相关左宗棠的书籍、论文3. 校园资源: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思想观点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案例分析法:分析左宗棠的生平事迹,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品质4.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九、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总结作者思想观点;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子及段落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进行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左忠毅公的事迹,理解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左忠毅公的品德和事迹的深入学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解读古代文化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左忠毅公的品德和事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德和事迹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左忠毅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左忠毅公的忠诚和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尊敬和崇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左忠毅公的形象特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左忠毅公的事迹和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1. 导入新课:(1)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左忠毅公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默写、课文翻译等。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
2. 参考资料:有关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的资料、古代汉语词典、修辞手法参考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左忠毅公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河大版九下《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4篇
教学目标: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幻灯投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2、文字常识填空: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
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
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第一段(1)写。
重点记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
重点记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
本段补说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教学程序:一、讨论课文内容。
(讨论法、练习法)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明确:用板书解貂、覆生、为掩户1、任人唯贤面署第一正面描写左公为人继吾志、惟此生言:怒曰……善识人才2、重义轻生行:摸刑械作击势保护人才肖像:面额焦烂筋骨尽脱目光如炬(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阐述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解读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左忠毅公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2)学习左忠毅公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解读古代文化常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
(3)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左忠毅公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拓展:(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举例说明古代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左忠毅公逸事》,使学生了解我国明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左忠毅公,体会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第二章:左忠毅公生平简介2.1 左忠毅公简介左忠毅公,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名光斗,字斗南,号忠毅,福建泉州人。
2.2 抗清事迹左忠毅公在明末清初,率军抗击清军,多次取得胜利。
后因战事不利,被清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2.3 忠诚品质左忠毅公在抗清战争中,始终坚定忠诚于明朝,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
第三章:左忠毅公的正直品质3.1 正直为人左忠毅公在生活中,正直无私,严于律己,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3.2 公正执法左忠毅公担任官职期间,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第四章:左忠毅公的勇敢品质4.1 勇敢抗敌左忠毅公在抗清战争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多次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4.2 临危不惧左忠毅公在被清军俘虏后,面对酷刑,临危不惧,坚定不屈。
5.1 课堂小结5.2 课后作业阅读与左忠毅公相关的文章,了解其更多的英勇事迹。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6.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左忠毅公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品质。
6.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左忠毅公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掌握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7.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左忠毅公品质背后的精神内涵。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左忠毅公生平事迹和品质的理解程度。
8.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左忠毅公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所写的一篇传记,记述了左忠毅公的一生。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斗山,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2.2 课文梗概左忠毅公少年英勇,屡建战功,被封为忠毅公。
明朝灭亡后,左忠毅公坚决抗清,带领部队在各地展开游击战争。
左忠毅公在战争中展现出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受到人民的尊敬。
2.3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
3.2 合作探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三)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
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文章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师“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三)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游离于课题之外,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么样这段写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的情况,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应分析批判,但在结构上却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机部分,不能删去。
因为在这里作者是明写史,暗写左,写史的忠于职守,正是表现左的言传身教对史的影响,从侧面丰富了左的形象。
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天视学;史坐帐外看着士卒睡觉,照应左对古寺中寒士的爱护;史“甲上冰霜落”,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的刚毅谋国。
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的关系。
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
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介绍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
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
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
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
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
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
俱不听。
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
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
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
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二、讲读课文1. 第一段。
主要问题是:①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
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
)“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
②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
)“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
③“召入”,“拜夫人”,说明了什么(待之如家人)“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左公志在振兴国家、除奸去恶,看到当前国事不可收拾,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继吾志事”,期待之殷。
本段大意:叙述左光斗发现史可法,十分器重他的抱负和才能,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
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觅才。
“风雪严寒,从数骑出”,略略几笔先描画出左光斗四处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
风雪载途,寒气逼人,行路当十分艰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视学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领从骑外出寻访。
微服间行,是要洞察真情,径入古寺,唯恐错过良材。
这一层言简意赅,能使人联想到许多尚未提及的事。
从顶风冒雪微行察访至古寺一例,读者自可推想,在试前,左光斗对京畿一带应试诸生的德识才学已进行了普遍考察,不论晴天、雪天,不论寺庙、还是学馆,都可瞥见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惜才。
作者写左光斗见古寺庑下,“一生伏案而卧,文方成草”。
借读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贱,天气严寒,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可见此生发愤苦读。
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说,却跳过一层撰写了左光斗的两个举动,“解貂覆生”,“为掩户”。
“解貂覆生”是让史可法御寒,“掩户”是为史可法挡风,而这些举止都是在“公阅毕”以后出现的。
于此,史可法的才学识见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怜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
意犹未足,作者再加一笔,即身为学政的左光斗为询问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来是不忍惊醒酣睡中的史可法。
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将左光斗爱惜人才之心写得精细入微,令人击节叹赏。
选才。
这一层作者写了考场上吏呼名至史可法,左光斗“瞿然注视”和在卷上“面署第一”两个细节。
“瞿然注视”,事出有因。
左光斗偶访古寺,已对史可法的苦读和才学留下深刻印象,但当时史可法卧伏案上,未见其容貌。
今日突然听得吏人直呼姓名,又惊又喜,所以“瞿然注视”;“面署第一”则生动地反映了左对史的深为赏识,前面既已有寺中阅文一节,至此“面署第一”,也是瓜熟蒂落的安排。
誉才。
录用以后,左光斗特意将史可法召入,使拜见夫人,这不同寻常之举,本已流露对史可法的厚爱,一番赞誉,更写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悦心情。
“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这正是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来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视作是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人。
“吾诸儿碌碌”的这种说法也表现了左光斗任人唯贤的磊落襟怀。
纵观左光斗选用、提拔史可法的全过程,左光斗为国求才,思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质给人深刻的印象。
2. 第二段。
(1)解释疑难:①厂狱——这里指东厂监狱。
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原址即今北京市东城东厂胡同),由宦官掌管,从事特务活动,有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又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也从事特务活动,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
②被炮(páo)烙——遭受炮烙的刑罚。
③更敝衣,草履——“敝衣”后的逗号可取消或改为顿号。
④“为除不洁者”的“为”——通“伪”⑤筋骨尽脱——筋骨与肉分离。
(2)主要问题:①为什么要先交代“逆阉防伺甚严”“左公被炮烙”这些情况(前者为下文左公语作铺垫,后者为下文写左公肖像作铺垫。
)交代背景、为下文设伏。
②“席地倚墙而坐……筋骨尽脱”。
这段话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用写人物肖像、神态。
照应上文“旦夕且死”。
揭露阉党用刑残酷。
从“倚”、“坐”可见其刚强精神。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了什么“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
④左光斗深责史可法是为了什么“摸地刑械作投击势”有什么用意(史来探监,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但危险性极大;左光斗深责备,是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
“作投击势”是催他迅速离去,以免被“奸人构陷”。
这说明左光斗至死仍唯国事是念。
)评点:肝胆照人之语。
⑤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从侧面表现出左光斗对国家对朝廷一片忠心,身遭奸人构陷、酷刑折磨而全不在意,虽在弥留而忠毅之志弥坚。
)高度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
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
“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
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
“目光如炬”这一点睛之笔,说明左光斗受尽了酷刑,濒临死亡,然而精神毫不颓唐。
探监的场面,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
本段大意:叙述史可法探监、左光斗责以大义。
?3. 第三段。
(1)提问:本段只叙述一件事,试用作者原话加以概括。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生动的历史细节。
(2)作者这样来塑造史可法的形象有什么目的(生动地显示了左光斗对他进行教育的结果,也说明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恐愧吾师”。
)“下恐愧吾师”,本段要害。
史可法对抗农民起义军,是他的局限性之所在;但后来他督师扬州,拒降多尔衮,最后以身殉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这也是左光斗的教育的结果。
重点是“每有警……下恐愧吾师也”这一段。
4. 第四段。
第四段的作用何在是写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还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属。
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旧谊,来往桐城,于繁忙的军务中仍亲自到左府问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
这里读者从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义深长也自可进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确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
?5. 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以文章传人,可择要述其一生,也可选录部分,以一斑窥全豹。
左忠毅公一生,可传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为众人熟知之事,只是叙说世人不知的一点内容。
唯其不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
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尝言”,说明是记载先父之言,予人以亲切感、真实感。
篇末一段呼应起首一句,注明这些未载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谈巷议,“狱中语”乃左公甥亲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与先君子善”,证实“先君子尝言”确凿无误。
所以说结末一段补说了逸事的由来,强调了材料的详实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6. 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分析。
“继吾志事”是全篇主旨所在。
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是本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左光斗对史可法的期待。
主旨是“继吾志事”,也包含着师生情谊。
第二部分(第3、4段)写史可法不负左光斗所望。
前一层写“继志”,后一层写情谊。
说明左、史之间的师生情谊是建筑在共同事业、共同抱负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中心思想:表现左光斗忧国的精神、刚毅不屈的斗争性格和选拔人才的远见卓识;也表现了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2)写作特点分析。
A. 关于“逸事”的体裁特点。
写人物生平中的片断,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
补充:“逸事”也叫“逸事状”,或简称“状”,是人物传记中的一个分支。
古代重要人物的传记都是官修的;个人写传是犯法的行为,但可以写行状或逸事状送到国史馆去,作为官修传记的参考。
但写状也不是有闻必录,必须事关重大。
能表现人物的功业品德,才能写进去。
“状”有一定的格式,要在文末交代一些问题,例如本文最后就交代了左公“狱中语”的来源,说明它是真实可靠的。
B. 侧面描写。
第3、4段是从侧面表现左光斗精神的感召力的,而且文中的侧面描写不止于这两段,前两段中也有侧面描写。
要点如下:写史可法寄身寒寺,从侧面表现左光斗求才如渴的心情;写史可法“抱公膝而呜咽”,从侧面表现左光斗虽遭酷刑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写史可法“噤不敢发声,趋而出,”从侧面表现左光斗语言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