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平行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用透明的标准样板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利用的是薄膜干涉;白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水面上的油膜呈彩色是薄膜干涉造成的,故②④是干涉,选B2.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带负电B.阴极射线带正电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答案】AC【解析】阴极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A对;B错;C对;D错;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等腰直角三棱镜ABC,一束单色光以60°的入射角从AB侧面的中点射入,折射后再从AC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的角度为30°。
已知AB =" AC" = d,单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
(1)请作出光路图;(2)求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t。
【答案】(1)(2)【解析】(1)如图所示(1分)(2)α + β = ∠A = 90°,θ = (i–α) + (r–β)得 r = ∠A + θ– i = 60°,(2分)而 = n, = n,i =" r" = 60°(2分)得α =" β" = 45°,n = (2分)t = ,s = d,n = (2分)得 t = = (1分)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画图,然后根据几何知识可得入射角,代入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和真空射入玻璃的折射角与从玻璃射入真空的入射角,根据几何知识可得光在玻璃中的位移,以及根据公式n = 求出的速度,即可求出传播时间。
物理高中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物理高中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光的折射定律?A. 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B. 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C.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D. 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答案:C解析:光的折射定律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选项C正确描述了第一个方面。
2.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光的干涉现象?A. 薄膜干涉B. 双缝干涉C. 单缝衍射D. 光的衍射答案:D解析: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光强分布出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薄膜干涉、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是光的干涉现象。
而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前发生弯曲和扩展的现象,与干涉现象不同。
二、填空题1. 光的偏振现象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在传播过程中被限制在某一特定方向的现象。
偏振光可以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偏振器2.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
临界角的大小由_________决定。
答案: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光的色散现象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从而使光波分离的现象。
产生色散的原因是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即色散率。
这种现象在彩虹的形成和棱镜分光中尤为明显。
四、计算题1. 已知某介质的折射率为 1.5,光从真空进入该介质,求光的临界角。
答案:根据公式\[ \sin(C) = \frac{1}{n} \],其中C为临界角,n为折射率。
代入数值得\[ \sin(C) = \frac{1}{1.5} = 0.6667 \],所以临界角C可以通过取正弦的反函数求得,即\[ C =\arcsin(0.6667) \]。
高二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他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是().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答案】C【解析】阳发出的光谱是连续光谱,经过大气层过程中会变成一些暗线,是因为大气层中含有某些元素把太阳光中的对应的特征谱线,使太阳光谱中出现了暗线,C对。
【考点】考查对连续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理解点评:根据太阳光谱是连续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含义做出选择2.用频率为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若改用频率为的另一种光照射该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则为:A.B.C.D.【答案】C【解析】设金属溢出功为W,则有E=hv-W,若改用频率为的另一种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有3E=h-W ,由此刻求出为,C对;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右图为___________ mm。
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由手轮上的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
若实验测得第1条亮纹与第6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11.55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m,已知双缝间距d = 0.20mm。
由计算式λ =__________,求得所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611~1.615,, 6.6×10-7【解析】主尺读数为1.5mm,可动刻度为11.3×0.01=0.113mm,所以读数为1.5mm+11.3×0.01mm=1.613mm,由=4.假如一个光子与一个静止的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电子发生碰撞,光子并没有被吸收,只是被电子反弹回来,电子被碰撞后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动量p,关于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B.碰撞前、后的光子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碰撞前的光子的速度更大C.碰撞前、后光子的频率不变D.电子被碰撞后,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h为普朗克常量)【答案】D【解析】碰撞过程中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但碰撞过程中由能量损失,能量一定守恒,A错;由德布罗意波长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光子反弹后动量可能减大,波长变长,频率减小,折射率减小,由n=c/v可知光子速度增大,B错;C错;D对;5.如图8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 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A.光是电磁波B.光是一种横波C.光是一种纵波D.光是机械波【答案】B【解析】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B对;6.如图所示,是用a、b两束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用照相底片感光得到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用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乙是用b光照射时形成的.则关于a、b两束光,下述正确的是()A.a光的波长比b光短,频率比b光高B.b光的波长比a光短,频率比a光高C.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衍射D.a光比b光衍射更容易发生衍射【答案】BD【解析】波长越长亮条纹的宽度越宽,频率越小,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D对;7.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时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A.频率B.强度C.照射时间D.光子数目【答案】A【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在关,与其它无关。
高二物理几何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几何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射向A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对单色光a的折射率比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大B.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D.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答案】 B【解析】由折射定律,a、b从水中射向空气的折射角相等,而由图可得,所以,所以,A选项错误;由,可知,所以B选项正确;由,,C选项错误;因为,所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而,所以,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由知,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D选项错误。
【考点】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全发射光的干涉2.如图所示,发光点S向平面镜射出一细激光束,反射后在一光屏上得一光点S′。
平面镜开始时在与光屏平行a处,后绕激光束的入射点O以角速度ω逆时针旋转。
SO=h,当转到300的位置b时,光斑S′在光屏上移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ωA.6ωha O 300B.8ωhbC.4ωhD.2ωh S光屏S′【答案】B【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转动角速度为平面镜转动的2倍,由此可知光点S′的角速度为2w,半径为2h,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垂直半径的线速度为4wh,合速度及实际的运动速度为8wh,B对;3.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大玻璃板的下表面,紧贴着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
为了从玻璃板的上方看不见圆形发光面,可在玻璃板的上表面贴一块纸片,所贴纸片的最小面积应是多大?【答案】【解析】设纸片的最小半径为R,如图所示据全反射条件可知由几何关系纸片最小面积为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定律,由全反射条件和光路图中的几何关系求得圆的半径,再由面积公式求解4.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斜边AB=a。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返回的情况.)【答案】(1)离A点a的位置.(2)离B点a的位置.【解析】(1)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得:=n①(2分)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 r=30°②(1分)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出射点F,由几何关系可得AF=a③(3分)即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a的位置.(2)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的交点为D.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点的入射角θ=60°④(1分)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C,则sin θC=⑤(1分)由⑤和已知条件得θC=45°⑥(1分)因此,光在D点全反射.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由几何关系得∠DEB=90°BD=a-2AF⑦ BE=DB sin 30°⑧联立③⑦⑧式得BE= a (3分)即出射点在BC边上离B点a的位置.本题考查光的折射问题,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根据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是A.阳光照射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B.玻璃中的气泡有时看上去特别明亮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D.在阳光下飞机有时看起来非常明亮【答案】B【解析】阳光照射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干涉现象,A错;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C错;在阳光下飞机有时看起来非常明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错;B对;6.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使用的玻璃砖的两个表面aa′、bb′明显不平行,则对其他做法都正确的情况下,所测得的折射率将()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A.h=1cm,d=0.1mm,l=1mB.h=1mm,d=0.1mm,l=10cmC.h=1mm,d=10cm,l=1mD.h=1mm,d=0.1mm,l=1m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光源与屏之间应依次放置()A.单缝、滤光片、双缝B.滤光片、单缝、双缝C.滤光片、双缝、单缝D.双缝、单缝、滤光片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1P和2P,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3P和4P,在插3P和4P时,应使()A.3P只挡住1P的像B.4P只挡住2P的像C.3P同时挡住1P、2P的像5.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图中有四个光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名称正确的是()A.①单缝②滤光片③双缝B.①滤光片②双缝③遮光筒C.②凸透镜③双缝④遮光筒D.①凸透镜②单缝③双缝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B.将绿色滤光片换成红色滤光片,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不变D.减小实验中的双缝间距,目镜中的条纹数会增加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两个狭缝1S、2S间的距离d,相邻亮条纹间距离x将增大B.图乙是单色光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在狭缝宽度相同情况下,上图对应光的波长较短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纵波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二、多选题9.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在同一高度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10.如图所示,在用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所用的玻璃砖ABCD的上表面AB和下表面CD不严格平行(AD略大于B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误差B.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但不会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D.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逆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做好如丙图所示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红色滤光片就可见到红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高中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光的传播方式是(A)A. 直线传播B. 曲线传播C. 波浪传播D. 杂乱传播2. 在光的传播中,产生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D)A. 光速改变B. 光的频率改变C. 光的振幅改变D.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3. 光的直线传播路径上,若有一个不透明物体,则光(A)A. 无法通过该物体B. 被弯曲绕过该物体C. 被散射后改变传播方向D. 被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4. 下列哪个现象不能用波动理论解释(A)A. 光的折射现象B. 光的衍射现象C. 光的干涉现象D. 光的光电效应5. 光按波动论观点看,衍射现象是光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由于光传播遇到了(D)A. 折射B. 反射C. 散射D. 障碍物边缘的光波的干涉二、填空题1.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发生折射,其关系由(D)定律给出。
2.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时,由于光速从空气变为水所以光线向(D)偏折。
3. 光在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由玻璃向空气传播时发生(D)折射。
4. 球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是(D)定律。
5. 球面镜成像的规律又称为小光线成像法或(B)法。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的条件。
答: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干涉条纹的现象。
干涉的条件包括相干光源、干涉光束的强度相等和干涉光束之间存在恒定的相位差。
2. 什么是全反射?请说明全反射的发生条件。
答:全反射是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完全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不产生折射现象。
全反射的发生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答:凸透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①放大镜效应,使物体变大;②成像位置为物距的一侧,成像形状与物体相似;③成像可能是实像或虚像,取决于物距的位置。
凹透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①缩小镜效应,使物体变小;②成像位置为物距的另一侧,成像形状与物体相似;③成像一定是虚像。
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

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说明:全卷共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时,透过重重叠叠的树叶漏下来的太阳光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大多数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正方形D. 树叶缝隙形状2.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镜面绕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的轴转过一个小角度θ则反射光线将A. 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不变B. 同向转过θ角C. 同向转过2θ角D. 反向转过2θ角3.在我国古代学者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是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与鹞鹰作相反方向移动,鹞鹰向东则影子向西移,鹞鹰向西则影子向东移.这描述的是光的A. 直线传播现象B. 折射现象C. 干涉现象D. 衍射现象4.水中的空气泡看上去比较亮,对这一现象有以下不同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 空气泡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而较亮B. 空气泡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较亮C. 从空气泡到达水中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反射,因而较亮D. 从水中到达空气泡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全反射,因而较亮5.关于空中的鸟和水中的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鸟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些B. 鸟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些C. 鱼看到的是鸟的实像,位置偏低些D. 鱼看到的是鸟的虚像,位置偏高些6.一束白光被棱镜色散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棱镜对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最大,对紫光最小B. 红光比蓝光先通过棱镜C. 黄光比绿光偏转的角度小D. 在棱镜中速度较大的单色光偏转的角度也较大7.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明线光谱B. 霓虹灯和煤气灯的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C. 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不能利用连续光谱D. 我们利用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大气层的化学组成8.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玻璃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A. a的上表面和的b下表面B. a的上表面和的b上表面C. a的下表面和的b上表面D. a的下表面和的b下表面9.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若狭缝与灯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B. 若狭缝与灯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C.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D.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10.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红外线比红色光波长长,它的热作用强.B. _射线就是伦琴射线,其特点是穿透力强.C. 阴极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D. 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的波长长,其显著作用是化学作用.11.下列关于光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紫光B. 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红光C. 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程度D. 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面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12.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A. 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少到零B. 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少到非零的最小值C. 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D. 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选择题答案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分数统计栏:题号一二三总分171819得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3.水的折射率等于4/3,玻璃的折射率等于3/2,光在水中传播速度与在玻璃中传播速度之比等于.14.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5_108m/s,则光从此介质射向真空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15.如图所示,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案.其中图A是光的(填〝平行〞或〝衍射〞)图像,由此可判断出图A所的圆孔的孔径(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的圆孔的孔径.16.如图所示,AB表示一直立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P1P2上把这部分涂以标志〝〞.三.计算题(共3小题,36分)17.S1.S2为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7.5_1014Hz.光屏上A点与S1.S2的路程差为1.8_10-6m.⑴若光源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则A点出现什么条纹?计算说明.⑵说明双缝干涉条纹和单缝衍射条纹的主要不同.18.在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玻璃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从S发出的光线SA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板中传播的时间相等,点光源S到玻璃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应是多少?19.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测量液体的折射率:取一个半径为r的软木塞,在它的圆心处插上一枚大头针,让软木塞浮在液面上.调整大头针插在软木塞上的深度,使它露在外面的长度为h.这时从液面上方的各个方向向液体中看,恰好看不到大头针.利用测得的数据r和h即可求出液体的折射率.请用r和h表示水的折射率.《光学》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DBDBCBCCACDABDBDA13. 9∶814. 30°15. 衍射小于16.17. 解:⑴A点出现暗条纹.⑵ 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等亮度的平行条纹;单缝衍射条纹是除中央亮条纹最亮最宽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逐渐减小.18. 解:19. 解:。
高二物理选修4《光学、电磁场和电路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选修4《光学、电磁场和电路分
析》练习题及答案
1. 光学题目
1.1. 问题: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其入射角为45度。
如果玻璃的折射率为1.5,计算反射角和折射角。
答案:根据斯涅尔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由正弦关系计算得出,折射角约为29.1度。
1.2. 问题:一束光通过凹透镜聚焦。
如果物距为30厘米,凹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计算像距和放大率。
答案:根据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代入数值计算,得到像距为20厘米,放大率为2。
2. 电磁场题目
2.1. 问题:一根长直导线通电,产生的磁场强度如何随距离变化?
答案:根据安培定律,距离直线导线越远,磁场强度越弱。
2.2. 问题:一个平行板电,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如何随距离变化?
答案:根据电场的定义,两平行板间的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
关系。
3. 电路分析题目
3.1. 问题:一个由电阻、电容和电感串联的电路,如何计算电流?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通过计算电路中的
总电阻,以及应用电压和总电阻的关系计算电流。
3.2. 问题:一个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的等效电阻如何计算?
答案:在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的等效电阻可以通过公式1/R
= 1/R1 + 1/R2 计算得出。
以上是《光学、电磁场和电路分析》的一些练题及答案,希望
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8单选,每题3分;9-12多选,每题4分,部分2分;共计40分 )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介质()A、传播速度发生变化B、频率发生变化C、波长保持不变D、频率和波长都发生变化2、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由图可知()A、甲介质是光疏介质,乙是光密介质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C、光在甲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D、若甲为空气,则乙的折射率为6/23、表面有油膜的透明玻璃片,当有阳光照射时,可在玻璃片表面和边缘分别看到彩色图样,这两种现象()A、都是色散现象B、前者是干涉现象,后者是色散现象C、都是干涉现象D、前者是色散现象,后者是干涉现象4、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光纤通讯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5、如图所示,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 ,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nb,.则( )A.λa <λb,na>nbB. λa >λb,na<nbC.λa <λb,na<nbD. λa >λb,na>n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且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红外线是一种频率比紫外线还高的电磁波C.在干燥环境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来回抖动梳子能产生电磁波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7、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5 kg·m/s,这说明( ).A.物体的动量在减小B.物体的动量在增大C.物体的动量大小也可能不变D.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8、甲的质量为50 kg,乙的质量为25 kg,两人在溜冰场的水平冰面上,开始时都是静止的。
两人互推后,甲、乙反向直线运动,甲的速率为0.1 m/s,乙的速率为0.2 m/s。
假设互推的时间为0.01 s,忽略摩擦力及空气阻力,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所受的平均推力均为500 N,方向相反B.甲、乙所受的平均推力均为250 N,方向相反C.甲受的平均推力500 N,乙受的平均推力250 N,方向相反D.甲受的平均推力250 N,乙受的平均推力500 N,方向相反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小于丙光的遏止电压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具有放射性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得到了原子是核式结构的结论C.用某种单色光照射铝板发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D.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结合能一定越大,但是原子核越稳定,核子的平均质量一定越小11、在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23892U衰变成20682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12、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42He+31H+4.9 MeV和21H+31H→42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X是中子B.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分)13、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做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①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_______(用图中的θ、1表示);②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θ2供选择,为了减少误差,应选用宽度________(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14、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元件代号 A B C D E元件名称光屏双缝白光光源单缝透红光的滤光片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填写元件代号)(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 =0.50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 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a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b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 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c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 m.三、计算题:(共42分,要有必要规范的解答过程)15、(10分)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片材料,如图所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点,已知光线的入射角为30°,OA=5 cm,AB=20 cm,BP=12 cm,求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n.16、(10分)如图所示是一透明的折射率为n= 3 的圆柱体,其半径R=20 cm,O 点为圆心,AB为其中的一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平行于AB方向射向圆柱体,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3.0×108 m/s.(1)求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2)假如在该平行光中有一光线经圆柱体折射后刚好到达B点,则该光线在圆柱体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3 m/s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7、(10分)将质量m=0.2 kg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10 m/s2,竖直方向足够长,求:(1)抛出0.4 s时小球的动量.(2)抛出后0.4 s内小球动量的变化量.18、(12分)高二物理【光学】测试题答案1、A2、C3、B4、A解析光纤内芯比外套折射率大,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A对、B错;频率大的光波长短,折射率大,在光纤中传播速度小,C、D错.5、B解析:由图知,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又因为光的频率越大,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就越大,所以na <nb,故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在根据ν=cλ,所以b光的波长小于a光的波长,即λa >λb,所以B正确,A、C、D错误.6、C解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红外线的频率比紫外线低,选项B错误;在干燥环境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带电,来回抖动梳子能产生变化的电场,从而产生电磁波,选项C正确;“和谐号”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在地面上测得的其车厢长度将略微变短,选项D错误.7、C解析动量是矢量,动量变化了5 kg·m/s,物体动量的大小可以在增大,也可以在减小,还可能不变.若物体以大小5 kg·m/s的动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的动量大小保持不变,当末动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间的夹角为60°时,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5 kg·m/s.故C正确.8、A解析以甲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Ft=m甲v甲-0,可得甲受到的平均推力为F=500 N,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乙受到的平均推力也为500 N,方向相反9、BC解析由于是同一光电管,因而不论对哪种光,极限频率和逸出功都相同,对于甲、乙两种光,反向截止电压相同,因而频率相同,A项错误;丙光对应的反向截止电压较大,因而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D错.10、CD解析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具有放射性,A正确。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得到了原子是核式结构的结论,B正确。
用某单色光照射铝板发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方程为Ek =hν-W,遏止电压与Ek的关系为eU=Ek,则eU=hν-W,则U与ν是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C错误。
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结合能不一定越大,但原子核越稳定,核子的平均质量一定越小,D错误。
11、CD解析β射线是电子流,γ射线才是电磁波,选项A错;半衰期的意义只有对大量原子核才成立,选项B错;23892U衰变成20682Pb,质量数减少了32,因此发生了324=8次α衰变,α衰变8次则核电荷数要减少16,实际核电荷数减少10,因此发生了16-10=6次β衰变,C正确;β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正确.12、AD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1X,所以为中子,A正确;Y应为63Y,所以Y的质子数为3,核子数为6,中子数为3,B错误;两核反应均有能量释放,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两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C错误;由聚变反应概念知,D正确。
13、答案cos θ1cos θ2大解析对于玻璃砖的测定要明确原理,明确图中哪个角是入射角,哪个角是折射角,因此n=cos θ1cos θ2;厚度不同的玻璃砖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厚度大的玻璃砖侧移量大,出射光线越容易找准,误差小.14、答案(1)甲(2)EDBA (3)111.10 6.4×10-7解析(1)光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故题图中的干涉条纹是图甲.(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图丙中的光具座上自左向右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白光光源、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故答案为EDBA.(3)由图b可知,A位置所对应的条纹位置为x1=111 mm+2×0.05 mm=111.10 mm,由图c可知,B位置所对应的条纹位置为x2=115 mm+12×0.05 mm=115.60 mm,故条纹间距Δx=x 2-x 17≈0.64 mm,将其代入Δx=L d λ,解得λ=d L Δx=0.500.50×0.64×10-6 m =6.4×10-7 m.15、解析:设折射角为γ,由折射定律sin 30°=nsin γ.(3分)由几何关系知sin γ=PB -OA OP,(3分) 且OP =(PB -OA )2+AB 2.(3分)代入数据得n ≈1.5.(1分)答案:1.516、解析:(1)光在该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为v =c n=3×108 m/s.(2分) (2)假设PC 经折射后经过B 点,光路图如图所示.假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由折射定律有n =sin αsin β=3,(2分) 又由几何关系有α=2β.(1分)解得α=60°,β=30°.(1分)则BC =2Rcos β=3R =35m ,(2分) 所以t =BC v.(1分) 代入数据得t =2×10-9 s .(1分)答案:(1)3×108 m/s (2)2×10-9 s17、【解析】(1)0.4 s 时的速度:(2分)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2分) 由此知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0.4 s 时动量 p ′=mv ′=0.2×5 kg ·m/s=1 kg ·m/s(2分)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 (1分)(2)方法一(用定义式求):如图所示Δp=p ′-p (2分)由矢量减法得Δp 就是连接p ′与p 的线段的长度,由几何关系得Δp=p ′sin53°=0.2×5× kg ·m/s=0.8 kg ·m/s (1分)方法二(用动量定理求):根据动量定理知,这0.4 s 内小球动量的变化量就是这0.4 s 内重力的冲量, 所以有Δp=mg ·t=0.2×10×0.4 kg ·m/s=0.8 kg ·m/s (2分)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下.(1分)()()22220v v gt 3100.4m /s 5 m /s '=+=+⨯=yx v 4tan ,53.v 3θ==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