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窑洞的建造方法和原理
窑洞的建造方法和原理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一、窑洞的建造方法1.挖地基。
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
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
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地担上来,非常辛苦。
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移的干活;饭前饭后的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
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作“刮崖面子”。
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2.打窑洞。
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
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
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
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
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
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
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
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
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
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
3.扎山墙、安门窗。
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
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经过以上三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二、窑洞的建造原理窑洞建筑原理就是利用了土的冬暖夏凉特点,以及土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陕北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 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 住形式,这一“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 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 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 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 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 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 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 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 层文化,人民创 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 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 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 土地 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 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窑洞是黄土高原最能利用生土的建筑形态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陕西窑洞
陕西窑洞
到陕西旅游,无论是游览延安,还是游览榆林地区,抬头低头随处可见那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筑成大井式院落的窑洞,一孔孔,一排排。
有的村落,地面上并不见有房舍,而地下却有若干人家,构成黄土高原一种独持的风貌。
陕北的窑洞主要有3 种:用石砌的叫石窑;用砖块砌的叫砖窑;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的叫土窑。
土窑有一种是在黄土断崖边,并列向里掘入,成为若干互不相通的单窑;另一种自平地掘入,先成一大平底四方阶,然后从四壁各自向里挖成若干单窑;更有自附外地面掘斜洞以通于阱中,成为过道。
窑洞上可以行人走马,可以走载重大车。
多数窑洞深7~8 米、宽3.3 米、高3.3 米。
窑洞内温度在10 ℃~22 ℃之间,相对湿度为30%~75 %,所以,温度、湿度宜人。
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
境。
又由于外界气候和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居住窑洞的人影响较小,哮喘、支气管炎、风湿和皮肤病等患病率明显减少,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
提起窑洞的来历,当地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个将军带一千人去剿灭一团一万人的土匪,这场恶战一触即发,一番血拼后,将军他们死了一百来人,土匪那边的死伤人数不过区区三十人,将军意识到他们自己不是对手,便一边逃一边考虑对付土匪的对策,他们逃到山顶上,已无路可逃,土匪就在下面,将军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扔石头等,可对手也身经百战,没有死一个人。
忽然将军手下的一个士兵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大家都挖一个大洞,堆一座土墙,然后将土墙推倒,再一齐冲下山去与敌人撕杀,最终将军他们获得了胜利,后来他们发现挖出的大洞里面可以住人,便将此洞命名为窑洞。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建筑科学基础2课程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02班姓名:王璐学号:19指导老师:岳鹏摘要: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
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有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建造方式、布局形式、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帮助今后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学习及认识。
关键词:窑洞民居生土建筑生态建筑Abstract:The cave dw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residence type。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orthern Shaanxi. Its special build process make it not only could save energy and land but also environmental and worthwhile. Its speci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onnotation also perform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al view point of “HARMONY” will have actively refer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tion the way of build,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ave dwelling. Form those we can find this architectural form have many important valu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t can help me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architecture.Key words: cave dwelling dwellings generates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正文: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浅谈陕北窑洞
浅谈陕北窑洞摘要:陕北主要指陕西省延安,榆林地区。
陕北窑洞建在黄土高原上,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冬暖夏凉。
同时,窑洞创造了陕北的文化,使得陕北文化有了黄土的深厚,大漠的宽广,和黄河的奔腾。
同时,我相信窑洞在未来的生活中同样会给陕北人民带来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窑洞,黄土,土窑,石窑,历史,文化,经济陕北窑洞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名居形式,中华名族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起来的。
早在120万年以前,黄土开始堆积,先民的穴居便在陕北落下了深根,从此,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更是陕北的象征。
一、窑洞的自然基础窑洞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的影响,形成了土窑,石窑,砖窑等主要类型,形成多样,千姿百态,如同满天繁星散落在黄土高原的前丘百壑之中。
(一)、黄土高坡形成的条件干燥,黄土,大风造成了这些地区特殊的景观。
春冬季,干燥的气候使得黄土浮于地表,大风又将这些黄土带到空中,使得这些地区更加添加了一些悲壮又豪放的气氛。
光照充足。
由于此地区比较寒冷,庄稼大多是一季的,即春种秋收,冬天便没有了农活。
在冬季温暖的阳光下,一排男女老少蹲在墙角晒太阳,男人抽袋旱烟,女人拉家常,是此地特有的风景线。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道风景线也仅仅偶尔能在农村看到。
窑洞是这个地区典型的住房。
陕北现在还有窑洞,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居住。
但是从外形上不太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居住需要,已被很多人摒弃。
但农村仍有许多窑洞。
(二)、黄土高坡问什么适合修建窑洞来自地质专家的研究表明,这是黄土的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经历过不同的地质年代和气候条件,黄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的干冷气候环境中,黄土高原上的土质还比较疏松,黄土中的胶结物含量也非常少,不具备土壤结构,所以抗侵蚀的强度比较低,一旦遇水就会崩解湿陷。
雨水汇集径流在疏松的黄土地上切割,在黄土高原形成深浅不一的切沟。
到了后来,气候变得温暖潮湿,大量的生物开始在黄土高原生长繁殖,它们促进了黄土高原成壤,并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黄土具备了较强的抗侵蚀力,这就为古人在黄土层上挖凿窑洞创造了条件。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七谈君 2017-12-20
人们说起我国的陕北,定要提提那独特的建筑物——窑洞。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居所,是那里居住的一代代人的建筑文化传承,从古自今,依然保留着那最初时候的建筑特色,于此,便来简要说说这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常分为三种,分别是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
最基本的样式,便是这下沉式了。
人们依地而建,门式通常是圆拱形的,平顶而立。
在有些地方,由于可建地较少,经常会有叠层而建的。
这种样式较之一层的窑洞就显得壮观了些,远远望着,不免会生出几分赞叹之情。
还有的窑洞会依山而建,即窑洞的背面来着山,前院以示人。
在窑洞的平顶上还会盖一层很厚的黄土,上面偶尔还会看到几棵稀疏的草木。
自古以来,陕北窑洞都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何以如此说呢?便是因为它那所处的独特位置。
在较为富有的家庭,还会将窑洞稍加装饰,使之更为迷人。
在选择建窑洞的处所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建在一起。
在古代,如此便可相互往来,更增添了几分友来之情。
窑洞所所依山而建,看着实为壮观。
依山而建的陕北窑洞,两层已是壮观,而多层而建的已是雄奇之景了。
每户门窗同样装饰,上挂一个灯笼,看着很是喜庆。
陕北窑洞,真为我国一所神奇的建筑,是一代代生活在那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七谈君
趁年轻去旅游,好好感受世界。
陕北窑洞的艺术赏析
陕北窑洞的艺术赏析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直抵古长城所分布的黄土。
发育情况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它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构成极为广阔的黄土高原”。
而窑洞即为河南西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民居形式。
最早接触窑洞是我姥姥家在陕西的北部,过年回姥姥家就会住窑洞。
所以对窑洞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窑洞里有我童年的影子。
后来觉得窑洞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居形式,就询问过家里的老人。
他们告诉我最早以前窑洞不是圆拱形的,是方形的。
后来演化成最合理的圆拱形。
它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我觉得自己作为陕西人,可以把有地方特色的这种民居研究分析介绍给更多人。
通过对文献资料记载的查阅,总结了穴居文化的发展历程。
黄土高原上原始穴居窑洞的产生是黄河流域的先祖们为了抵御风寒雨雪,保护群落生民不受野兽毒虫侵害而建造的。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类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的阶级社会,古人尝试着在向阳坡和沟坎崖上利用黄土的松软粘结的特性向里挖洞。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集中到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沛充足的平原地区,于是便诞生了“竖穴居”的形式;秦汉以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生了大量的砖窑与窑院。
一.窑洞的建造设计之美黄土地区地形复杂,有沟坡梁峁。
窑洞多沿崖坡沟边带状分布,少占农田,以避风为阳。
取水便利。
他们顺应地势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靠崖式窑,地坑院式窑,箍窑。
体现了劳动人民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
1.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
这是在天然的黄土崖壁内开凿横洞, 常常是数洞相连, 成排并列, 或台阶层次, 上下相差。
其中最简单的是在窑洞口加一道门即成。
较讲究的, 则在洞内衬砌砖券或石券, 或在洞外砌砖或砌石为护墙。
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这种类型的窑洞最常见,有层次感,层递性。
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
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
陕西窑洞是一种传统的窑洞烧制方式,具有独特的制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形选择:选择适合窑洞建造的地形,通常在山坡或丘陵地区,以利于烟道的通风和烟气的排放。
2. 地基建造:在选定的地形上,先挖掘出一定深度的地坑,然后在地坑底部用沙土铺垫,再用砖石堆砌地基墙壁。
3. 烟道设置:在地基墙壁上开凿出一条烟道,通常是呈弯曲形状,以增加烟气在窑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烧制效果。
4. 窑膛建造:在烟道的一侧建造窑膛,窑膛由砖石砌成,内部空间较大。
窑膛一般分为两层,上层用于烧制陶瓷,下层用于燃烧燃料。
5. 燃料准备:为了燃烧窑膛中的燃料,通常使用木柴、秸秆等易燃物质,将其收集并堆放在窑洞附近。
6. 窑洞封闭:在窑洞的入口处设置门板,用以控制烧制过程中的通风和烟气排放。
7. 点火烧制:将燃料点燃,火焰通过烟道进入窑膛,烧制陶瓷。
在烧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通风和燃料供应,以控制温度和烧制效果。
8. 烧制结束:当陶瓷烧制完成后,关闭燃料供应,让窑膛内的火焰逐渐熄灭。
待窑膛冷却后,可以打开门板,取出烧制好的陶瓷。
总的来说,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火焰和烟气,通过烟道进入窑膛,使窑膛内的陶瓷得以烧制完成。
窑洞的结构和通风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烧制效果,并使烟气排放更加顺畅。
陕北的窑洞
陕北的窑洞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主要分布在黄
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窑洞也越
来越少了。
所谓的窑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
一个规则的大半圆,然后用铲子一直挖,再用石
头在内壁固定结实,最后用混凝土和石灰把墙面
处理光滑。
建成的窑洞一般是高4米,宽3。
5米。
以前的人们会把几个窑洞连在一起,把窑洞前的
杂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这便是他们的庭院,非常适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
如果再建一个窑洞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窑洞以土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处,
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这样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不怕被野兽攻击。
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适
合人们居住,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当外面寒风
呼啸的时候,窑洞里却是非常暖和的。
而在夏天,外面骄阳似火,窑洞里却非常凉爽。
真是冬暖夏
凉!
窑洞的门窗是非常好看的。
在窑洞建造完成之后,那些善于雕刻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优良的木材,构成一个门窗的框架,最后再用刻刀刻上形态各异的花纹,窑洞装上门窗,才算完整。
窑洞在中国的住宅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
虽然它们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窑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陕北民居——窑洞
陕北民居——窑洞摘要:陕北窑洞主要是适应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特色建筑。
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了人,人也选择了窑洞。
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辩证法则,似乎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
本文从陕北窑洞的历史演变、结构特点、类型以及建筑格局等方面入手,简单介绍了窑洞的基本情况,让人们对窑洞以及居住在窑洞的人民的生活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历史演变类型结构特点建筑格局Northern Shaanxi folk House - caveAbstract:cave dwelling served primarily to adapt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geology, geomorphology, clima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uilding. caves in loess plateau of selected, select a person in the loess plateau, who chose the caves. this " oneness "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seems to hide their statements cannot be broken.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cave in northern shaanxi, architectural art, type, and areas such as architectural patterns, describe briefl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ave, so that people on the caves and the life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cave with preliminary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keywords :historical evolution types architecture art building structure一历史演变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陕北窑洞
龙源期刊网
陕北窑洞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3年第04期
陕北的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
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
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
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
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
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
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
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想一想
你能试着用概括的语言说一下北京民居和陕北民居的特点吗?。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250米,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形式靠崖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陕北窑洞的特点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陕北窑洞之二独立式窑洞
陕北窑洞之二:独立式窑洞独立式窑洞,顾名思义,与靠崖式窑洞的最大不同是,没有“靠山”,不能直接利用天生的黄土做窑掌,而是四面临空的窑洞,又叫“四明头窑”。
其所以俗称“四明头”,就是指前、后、左、右四头(即四面)都不利用自然土体而亮在明处,四面都得人工砌造。
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式窑洞实际上是一种掩土建筑。
石拱窑、砖拱窑、泥壑拱窑和柳笆庵是独立式窑洞的主体形式,其力学原理和工作程序大体一致。
由于地区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操作方法。
石拱窑与赵州桥、卢沟桥以及现代大跨度的石拱桥一样,是一种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建筑学上称“发券”。
这种侧压力民间谓之“夯劲”。
石拱窑多在陕北北部和山西吕梁地区,做法也大体相同。
自然也有选址和“看日子”等前期准备工作。
正式动工后,先画线并按窑洞的负荷能力,决定地基的深浅并“拔地基”,然后按单数五、七、九层或更多层朝上砌地槽石至地平面。
及至地面,则在左右两边砌窑腿。
砌至平桩待扳拱时,开始支券(xu)架。
窑券是石拱窑洞的模型。
按照窑匠(多为石匠)师傅的设计,以粗细木料有类于梁、擦、椽的构架支成拱模。
弧形的支架上以土填缝,拍打抹光即成。
拱模就绪,人在上面可以走动操作时,即自下而上紧贴弧形拱模镶砌石块,砌不多几层,即同时朝两拱之间的窑腿上填土、夯打令之实。
如此一层一层从两面砌至窑顶中线“合龙”。
石头朝里的一面必须整齐,朝外的一面以发青绿色的花岗岩石片加楔夯实。
灌浆伴以始终。
窑腿每砌一两层即在中间插片石、灌浆。
传统的浆是泥浆。
取纯净的上好黄土就桶或大铁锅注水,经反复搅拌使土块完全消解呈糊状,一桶一桶地朝插片石处灌,泥浆沿隙下渗,直至灌满为止。
窑拱部分亦如法炮制。
泥浆经凝固“卤”定石块,非常稳固。
亦有灌石灰浆者;水泥普遍使用后则有的改灌水泥砂浆,更加牢固。
一座院落无论起多少孔窑,在“合龙”时,顶部正中必须留一块石头,这是供“合龙口”用。
砖拱窑各地都有,但最典型、最具特色者为陕北南部渭北地区的砖拱窑。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建筑科学基础2课程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02班姓名:王璐学号:19指导老师:岳鹏摘要: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
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有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建造方式、布局形式、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帮助今后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学习及认识。
关键词:窑洞民居生土建筑生态建筑Abstract:The cave dw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residence type。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orthern Shaanxi. Its special build process make it not only could save energy and land but also environmental and worthwhile. Its speci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onnotation also perform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al view point of “HARMONY” will have actively refer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tion the way of build,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ave dwelling. Form those we can find this architectural form have many important valu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t can help me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architecture.Key words: cave dwelling dwellings generates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正文: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陕北地区窑洞文化研究
陕北地区窑洞文化研究关键词:延安;窑洞;艺术;文化特色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在这一地区存在一种原生态的居住形态与建筑形式——“窑洞”,它是黄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文化特色。
到今天为止,窑洞在延安仍然有大量存在。
对窑洞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
一、陕北延安窑洞的建筑与院落格局要研究延安窑洞的文化特色,首先需要从整体上来分析其建筑与院落的格局。
和早期为躲避战乱与御寒避暑的窑洞建筑不同,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后期的窑洞在建筑本身、院落格局上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虽然黄土原始气息浓重,但另一方面也别有讲究。
当地有“箍窑盖房,一世最忙”的民间俗语,这说明人们非常重视窑洞的建设,将“箍窑”看成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最忙的一件事情[1]。
按照传统的思想与方式,“箍窑”不仅要重视“施工质量”,同时还要讲究风水、方位、向背,交通方便与否、吃水方便与否更要考虑在内,动土的日子必须是“黄道吉日”。
(一)延安窑洞的建筑格局第一,内部格局。
从当前保存下来的延安窑洞看,其内部空间的格局基本保持一致,拱高一般为3.3米,进深多为8米到10米,宽度在3.3米左右。
主要的构成包括炕、灶及烟道系统,并会摆放日常所需的餐柜、炕桌等,看似简陋,却能够完全满足原生态的生活所需[2]。
第二,灶。
灶在窑洞当中的重要性非常大,一方面人们做饭、烧水需要使用到它;另一方面在严冬来临时,人们还会使用它来取暖。
窑洞所使用的灶非常结实耐用,由黄土砌成,内加盐水、草筋,不易开裂。
进入现代,砖砌的灶台越来越多,但砖砌灶台没有黄土灶台那般原始的黄土韵味。
第三,炕。
炕也是延安窑洞建筑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延安窑洞文化最鮮明的一个特征符号[3]。
对于居住在窑洞的人们而言,炕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设施,不论是吃饭、休息、接待客人等,都在炕上进行。
当地有“炕不离七(妻),门(大门高度)不离八”的民俗讲究,这说明不论是炕,还是家庭中的妻子、妇女都是相当重要的,缺一不可。
陕北窑洞的民间施工工艺
15
质的好坏有关,土质越硬尺寸越大,反之,尺
寸越小.
2.放线
按照所选尺寸先放出平装部分,然后放
出弧形部分的施工线(同以下石窑放弧线的
方法).
3.掏窑
沿放好的施工线从外向内,依次将土掏
出,至所选深度处即得到一要求尺寸的土窑.
为了提高其耐久性,常用直径为70~1O0mm
的椽条在弧形部分沿深度固定在窑顶上,即
一
,土窑的施工
土窑(图1)一般选在山坡卜,其土质必须
是老黄土或粘性土.
1.尺寸的选择
窑腿的宽度a=O.67~0.83m,6=1.o0~1.17
m;窑口宽度C=2.83-3.O0m;窑口(抬头)高度
=
3.33-3.67IYI;檐口高度h=O.83~1.O0m;窑
深一般取3.33m左右.具体尺寸的选择与土
D(其间距为交口,常取0.33m,0.30m或0.27
m也可),然后分别以P和p为圆心,以半径
R=AO=sP画弧,即可得到窑15弧线.交口肿
越大,弧线越扁,反之越尖.
图4(b)中劣弧形窑俗称”八坎窑”,其弧线
测设的口诀为”定心定心,两分两方”,也就是
先定出弧线4C的中心及两弦4C,C的中心
M,Ⅳ,再用方尺一方(即过肘,Ⅳ作AC,BC的垂
窑腿
;
萋
阔1土窑示意
图2石窑方地形示意
岩石层等),马巷掏好后即可开始垒平装;对
于地基土较软的,还需做好基础(常用灰土夯
实或毛石砌筑),才能开始垒平装,见图3.
先砌马头石,要求马头石的宽度等于窑
腿的宽度n(即整块);然后再每层砌一块杆石
一
块桡石,层层错缝搭接,砌至平装高度,.=
陕北窑洞中的工程力学原理
陕北窑洞中的工程力学原理
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的土地建筑形式,采用挖掘土坡或土丘形成土洞,并在洞顶留有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开口。
它是通过自然地形和土壤的力学性质来构筑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保温性和抗震性能。
在陕北窑洞的建造过程中,工程力学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土体力学:窑洞的建造涉及到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挖掘土洞时,需要考虑土壤的黏结力、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以确保挖掘过程的稳定性。
同时,在窑洞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以确保窑洞可以承受其自身的重量和上方外力的作用。
2. 结构力学:窑洞的结构力学主要涉及到洞顶的承载和稳定性。
窑洞的洞顶是通过挖掘土方来形成的,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上方外力的作用,如地貌变动、建筑物的自重等。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洞顶的结构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设置梁柱或采用和缓的坡度等。
3. 地震力学:陕北地区处于地震带,窑洞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
在工程力学中,地震力学是研究地震力对土建结构的作用及其抗震性能的学科。
因此,窑洞的设计应考虑地震力学的基本原理,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加固墙体、设置横梁和柱子等,以提高窑洞的抗震能力。
总之,陕北窑洞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土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地震力学等工程力学原理,以保证其稳定性、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窑洞的建造质量和使用寿命,以适应陕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震条件。
陕北窑洞的民间施工工艺
图 " 土窑示意
图 + 石窑方地形示意
岩石层等!" 马巷掏好后即可开始垒平装#对 于地基土较软的"还需做好基础$常用灰土夯 实或毛石砌筑!"才能开始垒平装"见图 !%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杨红霞, 崔保龙
建筑工人 BUILDERS' MONTHLY 2004,""(10) 1次
引证文献(1条)
1.张虎元.赵天宇.王旭东 中国古代土工建造方法[期刊论文]-敦al_jzgr200410014.aspx 授权使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ajzdx),授权号:39251511-5d95-4a89-8826-9e5d00911ab9
%+ 揉旋!放弧线" 平装垒到设计高度后" 就要在掏马巷时 留下的土堆的正立面放出弧线" 然后再根据 弧线在土堆上将其修圆"即揉旋% 其中"工匠
图 ! 石窑垒平装示意
图 % 放弧线常用方法 $1!弧 线 形 窑 # $3! 劣 弧 形 窑
图 0 口石形状示意
万方数据
们放弧线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如图 % 所示% 图 %$12中 弧 线 形 窑 俗 称 &馍 馍 窑 ’"是 由
0+ 合口#压顶#垫背 揉旋完成后" 就可以开始在弧拱口上砌 口 石 "口 石 的 形 状 如 图 0 所 示 "高 #.! ’’ 或 !&& ’’"长 %&& ’’"两边各收 !& ’’% 窑口一 般砌口石 #% 块或 #- 块"具体数 量 根 据 材 料 ( 拱高(跨度而定% 口石砌完$即合龙口!后"就可以开始砌 平装部分留下的压口石了" 压口石多为杆石 $厚度比平装部分的稍小一些!" 上下层要求 错缝"其高度一般为 ! 层$小房檐!或 0 层$大 房檐!% 砌口石和压口石的同时" 在弧拱背上用 粗料石过顶" 过顶石利用上宽下窄的灰缝咬 接"形成拱形结构% 最 后 "就 是 在 窑 背 上 回 填 !&40& 5’ 厚 的 黄土夯实"即垫背% 三!砖窑的施工 砖窑的施工工艺与石窑类同" 只是砌筑 材料为粘土砖"砌筑要求同砖墙"要求错缝搭 接"灰缝均匀(饱满(平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建筑科学基础2课程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02班姓名:***学号:19指导老师:***摘要: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
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有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建造方式、布局形式、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帮助今后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学习及认识。
关键词:窑洞民居生土建筑生态建筑Abstract:The cave dw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residence type。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orthern Shaanxi. Its special build process make it not only could save energy and land but also environmental and worthwhile. Its speci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onnotation also perform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al view point of “HARMONY” will have actively refer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tion the way of build,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ave dwelling. Form those we can find this architectural form have many important valu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t can help me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architecture.Key words: cave dwelling dwellings generates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正文: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人们走进陕北,只见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错落着一排排的窑洞。
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和生活在这些窑洞之中,它以成为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的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
这种建筑形式表现出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用的传统生态思想。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在人与自然的密切接触与亲和相用中,利用天材, 就地利 , 顺应自然, 为我所用。
它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不是用“加法”而是以“减法”,即“减”去自然界的某些东西而形成的可用的空间。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这个来自远古时期人类居住的建筑形式,被国际建筑学家们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之一。
(图1)一、建造条件1、历史背景:人类早期的居住形式基本是利用天然的洞穴和树木,以避开野兽的侵袭。
在原始穴居的基础上,北方地区出现了利用黄土特性建造的建筑形态———窑洞。
2、气候特征:窑洞是一种原始的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要取向于生态环境, 依附于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区域, 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表现出与自然生态进化规律一致的原则, 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合理存在把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陕北窑洞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 利用黄土地区的地理条件, 适应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 结合得天独厚的土资源, 使它不仅成为适合黄土高原的民居形式,而且是最经济实用的民居建筑。
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土文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供当地人民生活的千年宅居。
陕北黄土丘陵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区, 降水稀少, 蒸发强烈, 水资源贫乏,树木稀少,导致木料紧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又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脆弱,使得区内地表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适宜建设的场地较少。
在这种耕地面积稀少、建筑材料短缺的条件下,由于窑洞依山就势修建, 既节省建材又节约用地, 还能使人们本能地回归到黄土中生活,深得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从而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民居形式。
图1.俯瞰陕北窑洞群3、材料来源:窑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黄土( 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在黄土高原,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黄土是绝好的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在炎热的夏天,热量被黄土表层吸收,黄土深层的窑洞温度低于地表十几度,比较凉爽。
在严寒的冬季,地热温度由里向外发散热量,窑洞的温度又高于室外,使得居住环境十分舒适。
而这种以生土为主体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绿色的建筑材料。
倒塌或拆除的窑洞系列建筑垃圾,经历了风化作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涵养过程,生土就可以变成富含腐殖质的“熟土”而回归大自然,由有用变为有利,形成良性循环。
它通过横向挖掘取得室内空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状土体作为窑壁、窑顶, 或打成土坯, 砌筑洞口墙和火炕, 或烧制土砖镶边用以防水,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黄土还可以用来做土台、土踏步等土构件、土设备、土家具等, 多余的土还可以用于平整耕地, 垫坡填坑。
4、技术水平:窑洞最大的建造特点是它不是采用投入建筑材料以构筑空间的“加法”方式,是采用挖去天然材料以取得空间的“减法”方式。
土方挖去的越多, 窑洞空间就越大。
这种建造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造价也十分低廉。
5、分类:陕北的窑洞主要有3种:靠崖式(土窑)、下沉式(地下天井院)和独立式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靠崖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
靠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洞地面呈长方形, 宽约3m~4m,深有达10 多米的, 顶作成圆拱形,进口安上门窗就成了一间土窑。
这种窑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
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独立式窑洞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分析,实质是一种掩土的拱形建筑,先以夯土或砖石形成基墙,而后在其上用砖石起拱发券,最后上部覆土完成。
独立式窑洞四面临空,故布局灵活,可形成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窑洞混合院落,应用非常广泛。
二、布局形式1、建筑布局:单体窑洞的主体部分主要由窑顶(窑背)、窑脸(崖面)、檐墙(前墙)、后墙(窑底)与窑壁(侧墙)所组成;门窗、火炕、烟囱等是窑洞构成的附属部分。
单体窑洞因依靠出崖,还需考虑拱形结构,主要平面布置是一字形,同时受功能、风俗、技术、财力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平面。
常见的窑洞平面组合有单孔窑、双孔窑和多孔窑洞。
一般家具有:书柜、立橱、小炕桌、小灶柜、衣橱、箱子、箱架、大床、条桌、缸和瓮等。
在陕北高原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时制较长,窑洞民居中采暖主要靠火炕,大多以锅灶连通火炕利用烧饭余热采暖,俗称“一把火”。
2、院落布局:陕北窑洞多为背靠土崖的靠崖式,有长串连片的,也有独立成院的,一般民居多为独立成院类型。
窑洞院落一般由主体的窑洞、围墙和院门组成。
内部由居室、厨房、室外灶台或披屋、杂物棚或玉米仓、牲畜窑洞、厕所、猪舍及鸡兔窝、渗井或水窖、碾子组成,是居住活动兼生产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院落一户人家。
大门既有木条钉编的简易大门,也有石块、木头及石狮建成的庄重气派的楼门;围墙多采用石头片子垛插而成,既美观又实用。
院落深受中国传统民居的影响,有的布置为三合院、四合院或二进四合院,其宅基占地面积很大。
(图2)3、群体规划:窑洞村落虽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代代相传,但在村镇选址、总体规划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民俗称作观“风水”。
因地制宣的选择与规划居民点,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符合现代村镇规划的理论原理:依由近水,精于选土;陕北较大的居民点必有饮泉或溪水,这是村镇选址的首要条件,而选择稳定安全的土质也同样重要,沟谷、出崖的稳定性和厚度较大、坚固密实的±层以及稳定的周边环境决定了窑洞的安全性。
农家生活靠近耕田是基本原则,因而陕北窑洞村落选择将窑洞建在山腰上而非近水的崖边。
此外,良好的方位和四乡开路也是规划的原则之一;村镇的建设需考虑避风、向阳和日照等因素,窑洞群一般建在向阳的坡面。
高原、高寒区不避西晒,向北的阴坡是极少建窑的,居窑偏向东南或西南是接受日照的最好方位。
虽然窑洞村落是绝大多数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正是由于有着顺乎自然的规划思想才取得了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的良好效果。
然而传统窑洞民居的选址受地形影响很大,分布零散,与城市高密度的现代建筑相比,其容积率非常低,不便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集中管理。
而现代窑洞群体规划更是以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为单位(如一村或村小组) 、合理选址、统一规划、一次建成的居住区。
以建设窑洞居住小区为目标,将总体的水、电、暖等供、排系统集中于一个体系,并将室外环境及配套设施统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
这样既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又为新型窑洞建筑总体功能的升级创造条件。
图2.窑洞的院落布局三、功能要求传统窑洞在采光、通风、空间形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1、室内采光:传统窑洞仅在前部开窗,单面采光;同时出于结构安全考虑,一般开窗较小,造成室内后部采光不足、光线昏暗。
2、室内通风传统窑洞建筑属于单面进风,内部通风不畅,空气质量差,后部容易泛潮。
3、空间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住户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传统窑洞空间形式单一,功能简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4、基础设施当今陕北地区很多人希望在家中设置卫生间,并且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技术设备。
而当地水资源匮乏,农户过去基本靠水窖或水池蓄水、供水,水窖一般修建在院落周围便于汇集雨水的地方,其储水量完全取决于一年内降雨量的多少,农户日常生活用水常常得不到保障。
院落排水则几乎完全依靠黄土自然渗透。
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很难满足现代农村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