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f7e0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姿多彩
的文学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人文理念、文艺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
年代进步、1990年代多元、21世纪网络。
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进步阶段,文学作品也在逐渐开发冰
封的时代。
文学作品强烈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问题。
这一阶段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独立思考、重新定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理论的传统,改变了以往逊色和萎靡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契机。
到了19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阶段,文学
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呈现出来。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他们更加关注观念问题,而非这一时期朝政的问题。
一系列小说诞生了,如一个没有大雾的中心城市、白夜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作家开始创作有想象力的小说,把正常生活转化为奇异而独特的世界。
21世纪升起的网络文学更是给了现代文学带来空前的机遇,
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文学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
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出版的瓶颈,让创作在更广阔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断地往前发展,由进步而多元,再到网络的时代。
它是中国文学的新通过程,创作的新思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拓展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当代文学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历史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6f38ed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e.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前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新文学运动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新文学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以推翻旧文化传统为目标,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体的内心体验。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新青年》等刊物为平台,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现代派文学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派文学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家,以郭沫若、茅盾、冰心等为代表,开始追求艺术的现代性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提倡自由写作,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同时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抗战文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抗战为主题。
抗战文学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战争的真实描写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郭沫若的《七律·长城行》、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成为经典之作,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文学也随之崛起。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英雄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韩愈的《报告文学》等。
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支持。
六、文学改革与思潮的交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一代作家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他们在文学形式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有对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它们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66641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5.png)
请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
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
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b9bea2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5.png)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一、当代文学史的开端哎呀,咱得先聊聊当代文学史是咋开始的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呀,文学就像是迎来了新生。
那时候的作家们都充满了激情,想要用文字来描绘新的国家、新的生活。
像老舍先生,他写的龙须沟,那就是把新社会下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的。
以前那龙须沟又脏又乱,经过改造后变得干净整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这剧作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还有赵树理,他的作品很接地气,写的都是农村里的事儿,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
二、发展中的不同阶段1.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呢,文学有了很多新的探索。
这个时候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有着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啦。
比如说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是一个女青年在革命浪潮中的成长历程,那里面的热血青年们为了理想、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读起来让人特别振奋。
不过呢,这时候也有一些作品比较单一化,都朝着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方向走。
2. 到了文革时期,文学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好多作家都被批判,很多优秀的作品也被禁止。
这是当代文学史里很黑暗的一段时期,文学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剩下一些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之类的东西,像红灯记沙家浜这些。
虽然样板戏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整个文学的多样性被破坏得很严重。
3. 改革开放之后呢,文学就像是春天里的花朵一样,一下子就绽放开了。
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冒了出来。
伤痕文学是最先兴起的,像卢新华的伤痕,写的就是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那种痛苦和无奈在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又有了反思文学,作家们开始思考文革发生的原因,像古华的芙蓉镇,把那个特殊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写得让人揪心,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现在的当代文学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现实主义文学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把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和挣扎写得那么真实,让无数读者感同身受。
还有很多先锋文学,作家们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像马原、余华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实验性,有时候会让读者觉得很新奇,有时候又会觉得很震撼。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d8f13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5.png)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前言近几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学市场的刺激下,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本文将会就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并探讨中国文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其中诗歌、散文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特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伴随着新时期的来临,文学的写作也在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早期,文学作品不再只是提供了关于工农等阶层的描写,而且开放社会摸索出的新方向也得到所写,作品题材也逐步转向市场和大众文化。
此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有了更多元化的特点,文学内涵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现状当代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新时代追求。
首先,文学题材从早期农村生活和工业化过渡,转向了更多元化的方向,如历史、社会现象、科幻、神话传说等等。
其次,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提升,特别是现代化的网络语言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亲切、生动和普及化的特点。
不仅如此,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交流以及多元文化交汇也使得中国文学得到更广泛和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
另外中国的网络文学市场也迅速壮大,不少新锐小说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四、当代中国文学难题虽然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快速发展和市场化使得一些文学作品受益,但也出现了轻薄低俗、只追求卖座和功利的文学作品,这让人们对中国文学质量的担忧加大。
另外,一些作家,在流行趋势面前沦为“写作机器”,不断推出书籍而缺少文学内涵和精神内核,这将是长期影响当代文学中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文学现阶段的发展和品质的更高要求,呼唤大量的青年作家来推广文学的本质,使文学重新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塑造力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学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也将更加便捷和快速。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cd1d9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d.png)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建国后至今的文学作品,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阶段(1949年-1976年)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文学创作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积极倡导主旋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希望,同时也批判了以前的封建主义社会和国内外的敌人。
辛酸、艰苦和奋斗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主题。
2.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限制。
文学创作被迫停止,旧作品被审查,而代替的是大量的宣传文学和政治文学。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艺术性,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经济不平等和个人自由等。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对西方文学的了解和吸收。
诸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开始在中国文学中融入。
这种多元化的文学趋势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丰富。
4. 全球化阶段(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当代文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家开始关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更积极地融入国际文学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表现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中国当代文学在表达个人、社会和历史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052d8836f111f18583d05a90.png)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
当代文学是限定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文学,有着极其复杂的面貌和特征。
§1、新中国成立前期十七年文学思潮(1949——1966)五个发展阶段阶段:(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1955年:掀起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1951年)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954年)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5年)结果:胡风被捕入狱,2100人受到株连,制造了新中国罕见的冤假错案。
(二)、1956年上半年——1957年下半年:落实“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时间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结果:文学活力初显。
(三)、1957年下半年——1960年:掀起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批判三种文艺界人士:老作家:丁玲、冯雪峰、陈企霞、艾青、吴祖光等。
文坛新秀:王蒙、刘绍棠、从维熙、方之、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等。
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有“右”倾嫌疑的文艺工作者。
结果: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造成当代文学的巨大损失。
(四)、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的调整。
四个有代表性的会议:1、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
(1961年6月北京)2、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a552d27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f.png)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中国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的。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体裁、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1. 文学自由的回归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文学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文学创作缺乏自由度。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环境逐渐自由开放,作家们开始大胆地探索和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学自由的回归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现实主义的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成为了作家们关注和揭示的重要题材。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复兴,作家们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创作描绘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3. 个体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带来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命运。
他们通过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存在和价值。
4. 文化多元的呈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面貌。
作家们注重挖掘和展示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回顾历史,探索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5. 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融入国际视野,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作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从文学自由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复兴,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文化多元的呈现,再到全球化的趋势,每一步都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也展示了作家们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创作努力和追求。
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4ecc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b.png)
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一、当代中国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和表达,是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当代中国文学,是指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的中国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例如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成分而保持着地域性特点、探讨个人性的同时呈现群体面貌、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历史因素等等。
二、当代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革时期的文学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极端革命化和政治化的现象。
文学家们必须遵守政治标准,同时不得不探索更加不同寻常的审美和文化形式。
据此,摆脱“四人帮”的束缚,四十位作家们引领了80年代文学的奠基。
这些作家们不但描写现实,而且在文学中探索以情感经验为中心,如余华的《活着》上演的生死命运之战、莫言的“小说大业”。
2. “经典书评”和《独立之魂》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自由的大幅度开放,这也鼓舞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创作。
此时期以多样化和基层化的“经典书评”为主,其中《独立之魂》尤为重要。
这份杂志代表了中国小说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作态度,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黄金时期,深受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认可。
3. 文学新生代的诞生21世纪之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新生代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个新生代中,著名作家如韩少功、鲁迅等意识形态标志性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中国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多元的发展阶段。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1. 文学以现实为基础当代中国文学强调描写现实生活,为了表现时代的精髓,作家会用小说等手段反映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例如,李洱的《故事新编》描写的是新时代的中国私营企业的疯狂和残酷。
2. 文学风格多元化当代中国文学的风格的多元化也是其发展趋势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fee9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7.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a9c494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e.png)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一、前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
他们以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被迫改变创作方向。
然而,一些作家仍然坚持写作,他们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代表作家有余华、王小波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代表作家有莫言、杨绛、娟子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的复杂性。
五、后记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景观。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5caa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d.png)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各种文学形式和流派。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心理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和作家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进步”,呼吁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徐志摩、胡适等作家提倡白话文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而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反抗精神。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作品,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但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如巴金的《家》、冰心的《雪》等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文学作品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困境。
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等作品,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遭受迫害。
但文化大革命也孕育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王朔的《黄金时代》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个人和社会的摧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作家继续关注社会问题,揭示改革开放中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杨绛的《洗澡》等作品。
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余秋雨的《豆腐西施》、张小娴的《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9f16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8.png)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的巨大变革,文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一、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思潮的交替和碰撞。
最早的是“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提倡民主、科学、进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随后是“五四运动”,这一运动在1919年爆发,呼吁民主和科学,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更加激烈的批判。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茅盾等。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又经历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文化大革命文学”等不同的思潮。
二、代表作品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众多,这里只介绍其中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红岩》《红岩》是著名作家曾经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抗日根据地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年代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念。
2. 《家》《家》是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小说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中国社会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巨变和普通人的悲喜人生。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文学批评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仅是作品的创作,还涉及到文学批评的发展。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
他们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四、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d7fcf2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0.png)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近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也被称为现代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而丰富,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个体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文学思潮的迸发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文学思潮的迸发提供了土壤。
新文化运动是近当代文学的开端,它呼吁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背负着时代使命的作家们纷纷投身其中,提出了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文学思潮,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们通过写实的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正义和改革。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
三、抗战文学的崛起在抗日战争时期,文学成为了壮大国家力量和鼓舞民众的重要手段。
抗战文学以抗战为背景,表达了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鲁迅的《呐喊》和茅盾的《子夜》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
四、文革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学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打压。
许多作家被迫停笔,他们的作品被禁止出版。
但同时,文革也激发了一些作家的创作热情,他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五、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文学作品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同时,文学市场的开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
六、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近当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多元化和模糊化的创作思路。
这种文学风格追求形式的自由和创新,通过语言的游戏和叙述的碎片化来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74ea5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介绍本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主题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五四文学运动(1919-1927)五四文学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这场运动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下兴起,标志着文学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性。
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思。
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时期(1949-1976)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夸大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主。
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融入了大量的宣传元素。
钱钟书、茅盾等作家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许多作家被迫停笔或遭受迫害。
然而,也有一些作家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动荡局势的思考和批评。
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和现实主义倾向。
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从五四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ce0ec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4.png)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起点,它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追求现代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参与。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背离传统的白话文体的创作。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理论的兴起: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如陈独秀的白话文运动和鲁迅的文学观。
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思潮,并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官方鼓励文学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的文学创作,要求作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道德风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金的《家》和钱钟书的《围城》等。
2.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在这一阶段,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被用于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党的政策。
这种交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至今(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长篇小说的崛起:改革开放后,长篇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表达更加个人化的声音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余华的《活着》等。
2. 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女性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3.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非虚构文学开始受到关注,作家们通过记录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问题来呈现真实的生活。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4e9432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b.png)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摘要:一、引言二、20 世纪50-70 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与特点2.主要作家与作品三、20 世纪80 年代:现代主义与寻根文学1.背景与特点2.主要作家与作品四、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与文学多样化1.背景与特点2.主要作家与作品五、21 世纪初至今:网络文学与新媒体时代1.背景与特点2.主要作家与作品六、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创作。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演变。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作家作品。
二、20 世纪50-70 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与特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文学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强调典型性和阶级性。
2.主要作家与作品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有巴金、茅盾、老舍等,代表作品有《家》、《林海雪原》、《茶馆》等。
三、20 世纪80 年代:现代主义与寻根文学1.背景与特点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春天。
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探索人性、生存等哲学问题。
同时,寻根文学强调民族文化传统,寻找民族精神的根源。
2.主要作家与作品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有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代表作品有《废都》、《红高粱》、《活着》等。
四、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与文学多样化1.背景与特点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学创作环境发生了变化。
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既有现实主义,也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更加关注个体命运,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2.主要作家与作品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有王安忆、阿城、韩寒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棋王》、《三重门》等。
五、21 世纪初至今:网络文学与新媒体时代1.背景与特点21 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学进入了网络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https://img.taocdn.com/s3/m/75f5c8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1.png)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一、新文学运动时期(1917年-1949年)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李大钊、胡适等一批文化名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主张摒弃旧有的文学形式和主题,追求自由、创新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
著名作品包括《呐喊》、《彷徨》等。
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6年)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群众性、革命性和现实性。
代表作有《红岩》、《海外赤子》等。
此外,文学界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如巴金、老舍等,他们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很多作家被迫离开文学创作岗位,或是被迫改变创作风格。
然而,一些作家仍然通过秘密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的作品往往在文革结束后才得以发表,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创作也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既有社会现实题材,也有历史题材,还有以个人生活为主题的作品。
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新锐作家,如莫言、余华等。
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
五、当代网络文学时期(2000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网络文学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多元的创作题材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家。
网络文学以轻松幽默、青春活力为特点,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当代网络作家如骆以军、鱼人二代等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代表人物。
六、多元化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当代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海内外文学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注重文学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https://img.taocdn.com/s3/m/5dad20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的历史。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以及文学创作环境的变动所导致的。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社会和时代的精神表达。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作家和作品都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贡献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国际上也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萌芽期。
新文学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开始了新文学运动,他们试图推翻传统文学,主张“革命”、“白话文”、“现代主义”,并提倡文艺与社会相结合的理念。
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主义阶段,作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探索人性和社会问题。
以巴金、冰心、郁达夫、老舍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代表作品,如巴金的《家》、冰心的《大地》、郁达夫的《沉渣》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批新的作家,如贾平凹、阿城、阿来、叶浅予等,他们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涉及到当时社会和人文现象,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也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一大批文学作品的创作。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大批新生代作家,如莫言、余华、张贤亮、王蒙等,他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张贤亮的《沉默的大多数》,王蒙的《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在苏童早期的“枫杨村的故事系列”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村故乡》、《逃》等作品中, 有大量的关于人们逃离故乡去城市谋生的描述,这是苏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
小说中笼罩着的是逃亡者对自己生生不已,魂牵梦绕故乡的追忆缅怀和强烈的归乡心绪,使人难以忘怀。
逃亡者虽以不同的方式逃离乡村进入城市,却以相同的心态寻找归乡之路,踏上归乡之途。
在《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借“叙述人”之口倾诉了逃亡者的心曲“我的枫杨树老家沉没多年\我们逃亡到此便是流浪的黑鱼\回忆的路途永远迷失。
”这是枫杨树人的迷惘、惆怅在字里行间渐渐跳越,激荡;留给人不尽的遐思。
我们可以说这些小说是逃亡者在城市异乡向故乡的一次次的眺望。
长篇小说《米》即是通过一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 描述了枫杨树人的精神在异乡城市的流浪,表现他们的存在与虚无,现实与梦想,罪恶与救赎。
小说包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苏童从容不迫的叙述让人们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很明显,这部《米》的内涵,主题表现已不同于他以往的原乡小说的叙事抒情形态。
小说既没有缅怀故乡风物的纯朴固陋,也没有追忆少年往事的真率和灿烂多姿,乡里的奇情异事,而是一改过去荡气回肠,柔美沉溺的叙述美学风格,在对城市之俗之恶的大加铺陈中,绵亘着对故乡往事凄惨沉痛的回忆;或关于贫穷,饥馑,洪荒,或关于漂泊无定,或面对时移往事灵魂深处的悲凉感伤,或丧失生命之根的内在隐患。
我认为,在这里,原乡题旨和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本身一样,仅构成了小说的表层形态,它的深层意蕴则是小说对人的命运、存在问题颇具文化、哲学意味的思考。
在沾染难以治愈的性病之后,五龙做过一次认真的反思:也许他会在暗病的折磨下丢失整个生命,他冷静地寻找他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发现他的心灵深处始终仇视着这个城市生活。
但他的肉体却在向他们靠拢、接近,千百种诱惑难以抵挡,他并非被女人贻害,而是被一种生活的欲望和梦想所害。
于是,五龙遭受阿保之子报玉的残害后对城市彻底绝望。
实际上,苏童写作小说《米》的初衷以及文本本身展现的意旨并不在于对寻根意义的探询,而是着力地表现人对无限漂泊的恐惧和客居异乡异地灵魂的无定。
灵魂最终的归属离不开故乡的土地和“元气”,因此,晚年的五龙滋生了强烈的归乡意念。
对城市的现实占领,并不能驱散他精神改造的孤独感和失败感。
他只能以自己的诅咒来维持自己乡村人格的平衡与自足。
他之所以没有在心灵上被都市同化,也同时显现了乡村文化因子在他血液中积淀的深厚。
“这就是城市,它是一个巨大的圈套,诱惑你自投罗网。
为了一把米,为了一文钱,为了一次欢情,人们从铁道和江边码头涌向这里,那些可怜的人努力寻找人间天堂,他们不知道天堂是不存在的。
”这是五龙对城市的彻悟,是他反躬自省之后的一种绝望的叫喊和诅咒!一旦清醒,五龙对城市人格的清扫就相当轻松,他买了三千亩地,买了两车大米,他设计的“衣锦还乡”的场面,给了他乡村人格巨大的满足。
前面我们提到,苏童这部小说不同于现代传统的“原乡小说”,除故乡意识、意象是小说故事的表层意蕴之外,这部小说与传统“原乡小说”还有这样几点差异:一是故乡本身的传奇性在小说中衍生成主人公五龙的传奇经历。
五龙在洪水袭击故乡之后孑然一人逃向城市,开始长达几十年的异乡闯荡,在瓦匠街乃至整个城市的种种,直至客死归乡之路,构成从威风八面到孤寂沉沦的传奇生涯。
个人的传奇性演义,取代了故乡的传奇色彩。
二是“枫杨树”故乡的淳朴民俗、安宁吉祥、浪漫情致、村野轶闻并没有得到铺陈演绎,有关故乡的这一切即使在五龙的记忆中也是一掠而逝。
而在五龙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不堪回首的只有那场造成枫杨树人空前灾难的毁灭性洪水,这是小说中最沉重的“乡愁”。
三是小说没有像以往“原乡小说”那样,主人公对自己的“枫杨树故乡”寄托浪漫的乌托邦式的“幻象”以平慰在异乡的破碎的心灵。
五龙的“神话”就是把自己在异乡的“收获”运回故乡,实现“衣锦还乡”的梦想,然后在自己购置的三千亩稻田中成为土地和“米”真正的主人。
五龙在生命即将老去之际,被唤醒“还乡”意识,这是他渴望在故乡洪水中飘浮的灵魂飞翔起来的梦想。
五龙在城里并没有找到精神之乡,一个枫杨树男人的梦想即使在异乡异地得以实现也并不能安妥他浮躁的无根无本的灵魂。
五龙就如同生命线上的一点,连接城市与故乡,不安定的灵魂渴望在还乡中得到拯救,获得解脱。
五龙的归宿是死于还乡之路,这是追寻灵魂锚地以求安息而不得的终极之旅。
五龙最后的虚空表明:人为一种注定得不到的东西而求索,这就是求索的本质,无论生存还是死亡,人都要寻求一条路。
因此,五龙灵魂的还乡就只能在梦中完成,五龙所能实现的也只能是充满恐惧、哀伤的虚幻感觉。
整部小说通体都笼罩着那种哀婉、沉重的氤氲,时有时无,时隐时现,似意似境,语言打通了感觉与世界的对应,使作品灌注着生命的气息。
小说基本实现了苏童写作时的想法:《米》主人公五龙是一个理念的化身,我尝试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它对抗贫穷、自卑、奴役、暴力、孤独,在对抗中他的生命沉浮着,发出了我喜欢的呻吟、狂喜和痛苦的声音。
现代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斯在论述人的自由选择时强调,人的本然的自我存在只有通过非理性的,自由的,无条件的选择才能实现。
他认为:人永远不能穷尽其身,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过程;他不仅是一个现有的生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他还有意志自由,能够主宰自己的行动,这是他有可能按自己的愿望塑造自身。
[2](P209这一观点可以说正是对小说主人公五龙的一种理性诠释。
“枫杨树人”少年五龙,因为一场空前的洪荒逃离故乡枫杨树乡村而进入城市,以此开始他的异乡异地的漂泊生涯。
这种对陌生世界——城市的“进入”,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无奈的选择,自古至今正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存选择的模式。
问题在于,五龙的进入城市,不仅彻底改变了他生命的深层本性,而且,几十年的谋生与闯荡,城市依然没有成为他栖居的所在,相反,灵魂丝毫没有获得片刻的安宁,城市像搅拌机旋转起五龙的燃烧的欲望。
小说真实地刻画了五龙逃离乡村,流浪于都市的精神和生命历程。
五龙的都市流浪生涯无疑是《米》故事表层的核心。
五龙是怀着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城市的幻想踏上逃亡旅程的。
一方面,这种逃离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强制性(水灾);另一方面,又有着个体的主动性,尽管这种主动性在潜意识中也许是一种与曾经的五龙在枫杨树乡村的自足而安的生活态度呈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
这就是五龙的都市流浪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矛盾色彩,其现实流浪与精神流浪的背离趋势必然会影响和伴随他即将面临的流浪生涯。
在五龙的都市流浪生涯中,生命成为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每个人似乎都必然的具有某种疾患的特征。
生命由绚烂的极致趋向死亡的极致。
生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恶毒与肮脏的狰狞面目在文本中呼吸与漂浮,一切纲常伦理和秩序准则全被颠倒和破坏了,一切生命的尊严、崇高、纯洁、健康和美丽在诗一般的文字中灭亡殆尽。
五龙并非怀揣阴谋与邪恶闯入城市的。
但是,善良、淳厚的枫杨树乡风却无法抵御城市欲望的侵袭,城市文明的衍生物——人性之恶像毒蛇一样迅速地缠绕着五龙。
城市刺激起五龙的人性之恶,生命的原始欲望和野性迅猛地膨胀。
在瓦匠街冯氏米店为背景的城市生活中,五龙渐渐地蝉蜕掉许多善良美好的品性,成为一个杀人越货的地地道道的恶霸。
狡猾、凶狠、无赖成为他的脾性。
五龙在进城市后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使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这表现在他首先很便捷地解决了温饱和栖身之所,这是个人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
进入冯氏米店,使他彻底摆脱了饥饿给他带来的恐惧,“米”的获得和殷实,也使他得以继续满足其它欲望的实现。
小说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几个城市家族的败落,从而整体上寓言式地揭示了一种历史的颓败。
《米》的基调是灰暗和压抑的,充满着一股冷气。
小说对五龙流浪命运的描述,是在整个都市生存群体的生存窘境和没落气象的背景上展开的,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无一例外地挣扎着走向他们生命的黄昏。
沉重的窒息感压迫着小说主人公的同时,也压迫着读者的神经。
小说是从家族的角度来串联人物演进情节的,冯老板的“大鸿记米店”家族的变质和衰败是小说主体。
五龙横行称霸,为所欲为宣泄欲望的心理依据是他强烈的复仇意识。
这是潜隐在五龙血液中的“情结”,它映现五龙生命中另一侧面的品性。
五龙与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敌对的矛盾关系中,他与地方乡绅六爷吕丕基是仇恨的,最后五龙使他客死他乡;他与阿保是仇恨的,一纸文书投给吕丕基,阿保葬身鱼腹。
而那八个可能使他染上性病的妓女,无一幸免地投入河中,溺水而死,甚至他也不放过他先后的两个妻子织云和绮云,他对她们充满仇恨和鄙视。
用他的话讲:“我靠什么才有今天?靠的就是仇恨,这是我做人最好的资本,你可以真的忘记爹娘,但你不要忘记仇恨。
”没有任何精神追逐的五龙,在无聊中让牙医敲掉了全部健全的牙齿,镶上满口的纯金假牙,以满足他在枫杨树乡的儿时梦幻。
金牙开口,这是富贵显耀的标志,这是五龙走向虚妄的开始,“心灵始终仇视着城市以及城市生活,但他的肉体却在向它们靠拢、接近,千百种诱惑难以抵挡。
”再次通读小说《米》,我们再次听到了这种声音:《米》主人公五龙是一个理念的化身。
综观新时期二十几年小说,新人辈出,佳作频仍,各种流脉、现象潮起浪涌,各领风骚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