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古钱币风格分析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古钱币发展特点:1.夏代是有货币的。
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
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
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
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
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
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
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半两”,俗称为秦半两。
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规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
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
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
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
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
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
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
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与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
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
叫做青钱。
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哪些古钱币值得收藏。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有些虽然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但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
那么,哪些古钱币真有价值,值得收藏呢?一、刀币、布币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
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贵。
二、短命政权的钱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造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已属国家一级文物。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铸量少,,且使用时间极短,存世稀少,因此很珍贵,被钱币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
三、存世数量极少的钱币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
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
另外,先仅发现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留念"纪念铜币,都是稀宋世珍品。
四、金、银钱币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五、文化价值高的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
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佳品。
宋代的一对钱,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李祥晃整理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一、先秦钱币的特征如何?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飞龙进宝古钱币赏析
飞龙进宝古钱币赏析“飞龙进宝”大钱,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刘岩改名刘龚时(公元841年)特铸的庆典钱,是我国历代古钱中奇珍之品。
“飞龙进宝”银质大钱,存世更是极少,罕见品,泉界大珍。
“飞龙进宝”大钱主要特点:一、书法古朴,制作精整,颇具五代十国钱风。
二、刘岩因在位时,出现白龙而改元“白龙”,惟其既缘于白龙出现而取易经中“龙飞在天”之意,而易“岩”改“龚”,音仍相同,字为首创,有若武则天之创名“”也。
“龚”字分析,则“龙天”二字呼之欲出,而龙飞在天之意亦彰彰明甚,故此泉系刘氏改名时物,非彼莫属焉。
“飞龙进宝”诸旧谱早有记载,然均列为无考品,何以如此,皆因此前学者考而无据,而其治学严谨,不肯轻易论断,而此文称要“变无考而有考”,用心虽佳,然论据欠妥,失之草率,颇多疑窦。
首先,“飞龙进宝”与“书法古朴,制作精整,颇具五代十国钱风”之说,难以相符,五代十国书法经盛唐之后,已趋成熟完美,虽具乱世之象,然钱币书法亦要求甚高。
徐铉等名家书写钱文,循规蹈矩,自不用说,而“唐国通宝”篆楷二体,前者玉箸篆,后者工正馆阁体,可称楷模。
马殷所铸“开元通宝”隶书大泉粗犷奔放,随意遒劲,别具一格,而就刘岩所铸之“乾封泉宝”小钱,虽略显草率,然骨架硬瘦、刚劲有力,亦不失风范。
纵观“飞龙进宝”钱文,则显逊色,笔力迟滞,缺乏韵意连贯,特别是“进”字走车最后一捺行笔无力而拖沓,绝非大家手笔,风格亦与刘岩所铸“乾封泉宝”书法风格相距甚远,更难看出作者所云五代十国“古朴钱风”。
更重要的是如何释读钱文“飞龙进宝”四字,南汉刘岩改元三次,年号分别为乾亨、白龙、大有,该文称因其在位时出现白龙改名为“刘龚”,取《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故铸造“飞龙进宝”。
而“龚”字为刘岩“首创”,有如武则天创之其名为“”一样,意即此前汉字并无“龚”字。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飞龙进宝”是否因《易经》卦象而起?其二,“龚”字是否为刘岩首创。
首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古有共氏一族,战国末期因避难,将“共”字和“龙”为“龚”,说明最晚战国末期已有此字,非五代刘岩所创。
风姿各异的异形硬币(一)
风姿各异的异形硬币(一)中国古代钱币演变过程:1、夏朝以前人们用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
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铸造的形态各异的铸币。
蚁鼻钱尖足布币圆足布币刀币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实行圆形方孔钱币。
从此“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世界钱币的形制,绝大多数是圆形的,少数是非圆形的奇形异状。
圆形作为一种造型,能给人以稳定、周正、平衡、和谐的美感。
流通使用,便于携带,不易磨损。
所以这种功能和审美相统一的圆形钱币,能在世界上“通行无阻”、“长盛不衰”,在钱币形制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但圆形钱币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也感到有手拿不易区别,落地易于滚动的缺点。
为了区别不同币种,弥补某些不足,增加特色品种,以及满足收藏者的需求,各国钱币设计人员设计出许多形态各异的钱币。
如:中圆孔、三角形、方形、多边形、弘边形、扇形、不规则形等等。
以下是本人收藏的异形硬币。
圆方孔中国 1998年发行大唐镇库面值10元 1/10盎司金币中国 1998年发行大唐镇库面值10元 1盎司银币中圆孔日本平成元年(公元1988年)50元椭圆形赞比亚 20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纪念镍币 1000克瓦查三角形(直边三角形尖角)刚果(金)2000年“保护野生动物非洲大猩猩”10法郎三角形银币全套四枚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连长45毫米的正方形,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一群热带丛林中嬉戏的非洲在猩猩。
构思绝妙,铸工精巧。
三角形(直边三角形尖角)库克群岛 1992年 2美元镍币三角形(弧边三角形)百慕大1998年3美元三角形银币(圆形的为塑料包装外壳)正方形马来西亚半岛(海峡殖民地)1943年乔治六世1分流通镍币土耳其 2001年 750万里拉珍稀鸟类--猫头鹰方形 1/2盎司纪念银币长方形中国1997年 10元齐白石一盎司银币扁方形汤加 198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增产纪念币铜镍合金 1潘加(俗称饼干币)。
华夏钱币解析,落款与品相的重要性分析。
华夏钱币解析,落款与品相的重要性分析。
华夏钱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华夏钱币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华夏钱币解析、落款与品相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华夏钱币解析华夏钱币,是指中国古代铸造的货币制度中所使用的各种金属货币,包括古代的铜钱、银币、金币、纸币等。
在华夏历史上,钱币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变,不同的钱币时期和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比如说,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商代的贝币,这些贝币形态多样,有方孔贝、圆孔贝,还有龟甲贝、兽骨贝等等。
当然,作为最著名的古代钱币,铜钱是不可避免要提到的。
铜钱制造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状上可以分成刀、布、钧、泉、嘉、戎、齐、楚、汉、唐、宋、金、元等不同的钱型。
每一个时期的铜钱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落款的重要性对于钱币爱好者来说,落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落款,指的是钱币上的文字和符号,用于说明钱币的产地、铸造工艺、铸造年代、铸造者等等信息。
落款对于钱币的鉴定和研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鉴别假钱和真品,以及确定钱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比如说,一枚战国时期的铜质刀币,在表面上看起来和其他铜钱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它背面的落款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珍贵和历史意义。
这款刀币背面的落款正是“楚襄王刀”,意味着这是楚襄王时期铸造的刀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品相的重要性在钱币收藏和交易过程中,品相的重要性也非常值得关注。
品相是指钱币的保存状况、表面光泽度、磨损程度和铸造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不同钱币的品相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环境的改变,品相也会有较大的变动。
比如说,一枚明代的细节丰富、保存完好的银质龙洋,在市场上的价格可能比同一类型、保存不佳的龙洋高出数倍。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中国文化分析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沿革与中国文化摘要:中国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货币的使用源远流长,经历了实物货币,铸币,纸币,几个主要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并深刻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发展。
古代货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变经济货币,是各国各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之一,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史的一部分,是整个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的生动展示。
中国钱币学,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研究中国钱币,可以学习数十门类的学科知识,诸如政治经济、财政金融、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古代度量衡演变、文字书法演变、金属冶炼铸造技术演变、以及对外商贸交往文化交流等等,无一不在货币上反映出来。
所以说中国货币制度的沿革与文化息息相关。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我国是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时期半坡人时期,便有实物货币的产生,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出土了很多牲畜,牛羊头,及兽皮等,反映了原始时期贫富差距的产生以及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开始显露。
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牛羊等牲畜因体型较大,携带不便等原因,越来越不适于充当货币,此时,轻巧精致的贝壳便登上了货币的历史舞台。
以贝为币出现于夏商时期,贝壳的携带较为方便,便于计数。
以贝为币反映了中国特有的货币文化,并在汉字中得以体现,沿用至今。
例如赚,赔,贿赂等。
然而天然贝数量稀少,并且难以寻找,从殷商晚期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铸币:无文铜贝。
金属货币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钱”的金字旁即为文化方面的证明。
从此,中国进入铸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各种货币,战国时期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行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爱金”一方面放映了中国当时朱笔计数的高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当时商业活动的频繁。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的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的特点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和储藏财富。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十分漫长,从最早的贝壳、布帛、铜钱,到后来的纸币、金银币等,中间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一、货币的起源和初期演进中国最早的货币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货币主要是贝壳、布帛等物品。
贝壳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因为它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可以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
布帛则是另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当时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只有上层社会才能够拥有。
这些早期的货币形式虽然存在,但其局限性也很大,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换需求。
二、铜钱的盛行和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铜钱这种货币形式。
铜钱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盛行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铜钱的发行使得交换更加便捷,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铜钱的发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铸造质量不稳定、数量过多等。
因此,历代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元宝”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铜钱存在的问题。
三、纸币的出现和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纸币这种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并得到普及。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称为“交子”,它是由商人私自发行的,但是因为其便利性和广泛流通,逐渐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宋代时期,官方开始发行纸币,这标志着纸币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假币泛滥等。
因此,历代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明代的“宝钞”和清代的“宝泉钞”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纸币存在的问题。
四、金银币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金银币这种货币形式也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
金银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更加稳定,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金银币的发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量有限、流通范围狭窄等。
南北朝以来各朝古钱币简介级及价格
隋代钱币大全凉造新泉小平小样3000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
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
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400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300元汉兴小型直读80元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
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350元四铢小平100元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
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孝建四铢小平80元永光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
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
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
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
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6000元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
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150元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
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太和五铢小平300元太和五铢双点太800元永安五铢背“土” 400元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古钱币鉴别
古钱币鉴别首先是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沉闷。
相反,年代越近的,声音听起来越清脆。
其次是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
明代以前钱币大多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烧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世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
而伪造的假锈经沸水烧煮容易脱落。
第四是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服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
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加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
每个朝代铸造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鉴别古钱币是否属于伪造币。
还有一种比较版别法,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
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征辨伪古钱币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规格,制作粗精优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征,为鉴定钱币的真伪提供了依据。
如汉代以前的圆钱为平背,汉以后至明代的古钱多数面深背浅。
但西汉三铢为平背。
北周三品(布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太货六铢、天策府宝、部分宋徽宗的钱、金朝的钱、大元通宝(巴文)、崇祯与天启、咸丰大钱等,一般正背两面均深。
六朝五铢钱比两汉五铢钱面背均浅,文字笔划较细,轮廓不正者居多,钱形较小。
元代钱除至正通宝较精美外,其余轮廓均较浅,钱肉漫接;至正权钞背面错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轮廓都倾斜一边,背文笔划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
天启(徐)、天定、天佑、大义、龙凤铸工精美,但钱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义略差,故有“精天定,滥大义”之称。
陈文帝五铢“朱”圆折。
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宽,“五”字对顶成上下两等腰三角形。
战国货币的主要形制及特点
战国货币的主要形制及特点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和财富的象征,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战国货币的主要形制及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战国货币的主要形制1.布币:布币是战国时期流通最广的货币之一,其形状如同农具铲,因此也被称为“铲布”。
布币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空首布的柄部中空,而平首布的柄部则为实心。
布币上通常铸有文字,标明铸造地点、重量或面值等信息。
2.刀币:刀币是战国时期的另一种重要货币,主要流行于齐、燕等地。
其形状如同刀具,因此得名。
刀币分为尖首刀、针首刀、截首刀等类型,上面也铸有文字。
与布币相比,刀币的流通范围较小,但在某些地区却占据主导地位。
3.圜钱:圜钱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圆形货币,也被称为“环钱”。
其形状为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上面铸有文字。
圜钱的铸造工艺较为先进,重量和面值也较为统一,因此在战国时期逐渐取代了其他形制的货币。
4.蚁鼻钱: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一种货币,因形状小巧如蚁鼻而得名。
蚁鼻钱为铜质,形状为椭圆形或长方形,上面铸有文字或图案。
由于其形状特殊且铸造精美,蚁鼻钱在战国时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战国货币的特点1.多样性: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制多样,包括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当时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
同时,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也因地而异,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2.铸币权分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导致铸币权分散。
这种分散的铸币权使得各国货币在质量、重量、面值等方面存在差异,给跨地区的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
3.文字标识:战国货币上通常铸有文字或图案作为标识。
这些文字或图案不仅标明了货币的铸造地点、重量或面值等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同时,文字标识也为后人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逐渐统一:随着战国后期秦国的强大和统一战争的推进,各国货币逐渐向秦国的圜钱形制靠拢。
中国历代钱币珍品赏析
中国历代钱币珍品赏析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古钱币鉴定出手156378-47680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下面带大家欣赏一下中国浩瀚钱币史中的珍品:秦半两,直径34mm,重16.4克,极美品。
金制五铢钱金五铢是西汉时所使用的黄金货币,迄今所见可谓凤毛麟角。
图中这枚金五铢钱,直径2.5厘米,面背内外廓近似平地;厚0.05厘米,比一般子钱还薄一半;穿径1.1厘米,重2.3克;咖啡黑色锈蚀是金币掺银辨别特征,色泽赤黄带紫,古朴熟旧,按照“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其含金量应在90%左右。
开元通宝孕星此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王番知据闽所铸。
据史料载:王番知,光州固始人,唐末随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
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州节度使,王潮死后,王番知代兄继位,尽有福建之地。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后梁太祖封为闽王。
是时,北方战乱不止,福建偏安一隅。
王番知据闽期间,抱定“保境安民”之国策,对外停息战争,奉后梁为正朔,称臣纳贡,拒绝称帝。
对内注重改革唐末遗留之苛政弊端,倡导官廉刑明,节俭自处,并广纳贤士,兴办学校。
同时采取劝农耕桑,轻徭薄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等措施。
又利用福建濒海之优势,开辟港口,招徕海内外商贾,并免除繁重的商税,“尽去聚苛,从其交易”,使商旅间相继往来,商业亦随之兴盛。
为了更好的开展商贸活动,王番知又于后梁”龙德二年(922年),铸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
其钱背文多有星、月纹及“闽”字,以一当二或当前期所铸铅开元二十枚。
是品“开元通宝”铜质大钱,系王番知未铸大铁钱之前物。
其形制浑朴,钱文书体介于真隶之间,拙中见巧,又以“开”字关门为闽铸特征。
其背穿上有月孕星纹,为谱外之版。
闽铸铜质大开元因其存世盖寡,历来为泉家所重,是古钱币珍品之一。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1骨贝骨贝钱币长:26mm,阔:17mm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
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
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2 玉贝玉贝钱币长:20mm,阔:13mm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
3 铜贝铜贝钱币长:22mm,阔:14mm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4 西周(前11世纪~B.C.771)春秋(B.C.770~B.C.476)5 春秋时期铲币斜肩弧足空首布钱币长:85mm,阔:45 mm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6 战国(B.C.475~B.C.221)齐平首平肩方足布齐平首平肩方足布(平足布)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
从半两到五铢,秦汉货币经历了什么?带你看秦汉时的“钱”什么样
从半两到五铢,秦汉货币经历了什么?带你看秦汉时的“钱”什么样引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的这句话为我们道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相:从古至今,何人不为利益殚精竭虑?人生漫长碌碌,有几人能完全不在乎“钱”呢?钱,商品交换的凭证,它更专业的名字,叫做货币。
论产生的年代,货币几乎同我国的历史一样古老。
夏商时期,“贝币”就已经频频应用于交易之中了。
到了秦汉时期,货币在形制、铸造流程方面都迎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深深启迪了后世货币的发展方向,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秦始皇秦汉的货币种类有哪些?它们的货币政策又有哪些重要内容?以下一一道来,一、秦汉金属货币的种类及组成提到秦汉货币,很多人一个反应可能是“五铢钱”为代表的种种铜钱。
但铜币仅是秦汉货币的一部分。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早年社会经验的影响,秦汉还保留着在部分场合用布帛、谷物充任货币职能的习惯,在金属货币的使用方面,铜钱之上,也有黄金作为等级更高的货币存在,而在其后朝代的货币中占统治地位的白银,也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因此,秦汉真正使用和流通中的货币,实际上包括了金属货币、布帛、谷物这三个种类,其中金属货币这一块,秦代流通的为黄金、铜钱,两汉则为黄金、铜钱、白银。
本节现就金属货币的种类做逐一说明。
黄金(使用朝代:秦、汉)西汉黄金在秦代,金属货币被分为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关于这一点,《史记·平淮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而珠玉、龟贝、锡银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此处虽提到龟贝珠玉,但由于实际上其“不为币”,因此秦代的法定货币实际只有黄金和铜钱这两种。
两汉时期黄金的货币地位毋庸置疑,尤以西汉为盛,它们在赏罚、交易、赠与、陪葬中都表现活跃,史书对西汉时期黄金的记载极多,黄金不止被作为实体货币进行流通,也经常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被用于价格评估。
宋代钱币的特点
宋代钱币的特点
1. 宋代钱币种类那叫一个丰富啊!你想想,就像现在超市里的商品一样五花八门!比如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风格。
这难道不是很让人着迷吗?
2. 宋代钱币的制作工艺超精湛!嘿嘿,简直就像是大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你看那钱文,清晰精美,就如同书法家写上去的一样。
这工艺,能不让人惊叹吗?
3. 宋代钱币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呀!有的钱币上面还有各种图案和符号呢,哎呀,就好像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这是不是特别神奇呢?
4. 宋代的铜钱质量那是杠杠的!你说,这多像我们现在追求高品质的东西呀。
历经这么多年还能保存完好,这质量能不让人佩服吗?
5. 宋代钱币的价值可不低哦!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宋代钱币就能拍出很高的价格呢,这多像中彩票一样让人惊喜啊!难道你不想拥有一个吗?
6. 宋代钱币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呢!它们可是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变迁啊,就如同一个时光机器,能把我们带回到宋代。
这难道不是意义非凡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宋代钱币真的太有魅力啦!无论是种类、工艺、设计、质量、价值还是历史意义,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欣赏!。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壹“美品”贰“珍品”铜元美品鉴赏1.太货六铢银、铜美品鉴赏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钱形规整,肉好具周郭,制作精美。
钱文篆书清晰匀称,玫丽无比,以其精美著称于世,居南朝钱之冠首。
太货六铢初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后贬为一当一用。
旧谱注:币质青铜。
今发银、铜二品太货六铢为同模所铸,可证银质史上有铸。
2.真、篆中统通宝小平鉴赏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中统钱。
旧谱录有真、篆中统元宝小平钱,通宝未载。
今发真、篆中统通宝二品,请泉友鉴赏。
3.中统元宝银、铜小平鉴赏中统元宝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币。
目前发现,小平钱也有多个版别。
钱文有真、篆二体。
今发银、铜二品为同版同模,一母双胞。
4.南宋“见钱关子”钞版珍鉴(一)“准敕”版(二)“景定五年颁行”版(三)“宝瓶”版(四)“见钱关子”版南宋初绍兴元年(1131年),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宋廷印行了一种“见钱关子”。
见钱关子与会子都是南宋发行的票据和货币,而“见钱关子”则近似现代汇票。
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朝廷重新发行一种见钱关子,也称“铜钱关子”、“金银见钱关子”、“银关”。
这种关子与绍兴年间的见钱关子不同,而与会子无殊,实际上是一种新货币。
当时,会子因滥发而贬值过甚,至无法收拾。
贾似道当国,企图挽回信用,逐发见钱关子,每贯折合铜钱七百七十分,十八界会子三贯,钱楮亏折之弊并不能因此而革。
相反,关子的发行增加了楮币的流通量,其结果是“物价益踊,楮益贱”,虽一再下诏“严申减落之禁”,也未能挽回信用。
不数年,元兵南下,会子、关子与宋皆亡。
南宋关子、会子的发行,流传至今已非常少见,其钞版更显珍贵。
1983年7月安徽东至县废品仓库发现“关子”钞版一套(八件),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钞版。
中国古钱币的收藏与鉴赏
1.古钱币价值的判定中国古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一般初涉古钱集藏领域的集币爱好者,大多以为古钱越古越好,越古价值越高,其实这已陷入了古钱收藏的误区了。
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
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
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元一枚,且品相上乘。
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
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
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0000余元一枚,且有价无货。
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元一枚出手。
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等。
古钱币价值何以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存世量的多寡。
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
“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古钱收藏。
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
“五铢钱”从汉朝中期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北宋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至今北宋通宝钱仍遍布于大江难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知。
由此可见,古钱币价格之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与年代是否久远没有必然的联系,古钱币售价之所以悬殊,根本道理也在于此。
了解古代钱币的种类与特点
了解古代钱币的种类与特点古代钱币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也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代钱币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古代钱币的种类1. 金币:金币是古代最贵重的货币形式,一般由黄金制成。
金币通常铸造精美,正面常刻有统治者的头像或名号,背面则刻有象征统治者权力的图案。
金币的价值较高,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2. 银币:银币也是古代货币中重要的一种形式。
银币制成的材料是白银,与金币相比,银币的价值相对较低。
银币的形制各异,常见的有圆形、方形等,正面通常刻有统治者的头像或名号,背面则刻有纹饰或图案。
3. 铜钱:铜钱是古代最常见的钱币形式,由青铜或红铜制成。
铜钱的形制一般是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以方便串成串使用。
铜钱上常铸有统治者的姓名、年号等字样,有的还刻有吉祥图案。
铜钱的价值较低,流通范围广泛。
4. 钱锭:钱锭是古代一种较大的货币形式,一般由铜制成。
钱锭的形状各异,有的呈方形、圆形,有的呈扁长形,甚至还有如船形、山形等奇特的形状。
钱锭上通常刻有图案或纹饰,有的还铸有字词。
二、古代钱币的特点1. 艺术性:古代钱币的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刻工细腻,图案繁复。
古代的钱币往往以统治者的头像、名称或纹饰作为主要图案,也会有吉祥的动植物、图腾等图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存世量:古代钱币的发行数量一般较少,因此存世量相对稀少。
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古代货币,由于历经沧桑岁月,更加稀缺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3. 历史文化价值:古代钱币是历史的产物,承载着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古代钱币,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兴衰变迁,反映了古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
4. 铸造技术:古代钱币的铸造工艺在不同朝代也存在差异。
早期的古代钱币多采用雕刻法铸造,后来逐渐出现了刻模铸造和活字铸造等先进技术。
古代钱币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冶铸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是对我国历史古钱币进行研究而撰写的有关图谱,是从中国钱币史的角度,以收集、整理历代古钱币,并据此收录、陈列、研究和欣赏历代古钱币,既作为历代古币及历史文献研究的参考,也可作为收藏者珍藏古钱币之参考。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涵盖了从春秋时期的“钱号”、秦、汉、三国、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清、民国等历代古钱币,并记录了发行总量、规格、材质、图案等情况,尤其是流传较多的钱币,其收藏价值也很高。
此外,由于中国历代古钱币形制各异,图案内容丰富,表达形式丰厚,具有象征性纪念作用,对藏家研究古钱币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价值不菲。
藏家按照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进行珍藏,不仅可以留住历史精华,同时也能丰富自身文化积淀,是一种理想的收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