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原理
TCPIP攻击原理
TCPIP攻击原理TCPIP攻击是指针对互联网协议套件中的TCP/IP协议的攻击方式,旨在利用协议的弱点或不安全性来实现非法目的,如获取敏感信息、拒绝服务等。
本文将从攻击原理、常见攻击类型、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攻击原理1.IP欺骗:攻击者通过伪造IP地址,冒充合法用户或合法服务器,欺骗目标主机或路由器,从而实现攻击目的。
常见的IP欺骗方式包括ARP欺骗和ARP缓存污染等。
2.SYN洪泛攻击: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TCPSYN请求,但不完成三次握手,导致目标主机资源耗尽,无法为合法请求提供服务,从而达到拒绝服务的目的。
3.TCP会话劫持:攻击者利用网络嗅探或中间人攻击技术,截获合法用户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TCP会话数据,然后修改、篡改或监听这些数据,从而实现信息窃取、偷取用户密码等非法目的。
4.ICMP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ICMP请求或响应报文,使目标主机在处理这些报文时消耗大量的计算和网络资源,导致网络拥堵或拒绝服务。
5.DNS劫持:攻击者通过攻击DNS服务器或篡改DNS响应报文,使用户访问到错误的网址或被导向恶意网站,从而盗取用户信息或进行钓鱼攻击。
二、常见攻击类型1. SYN洪泛攻击(SYN Flood):攻击者发送大量的TCP SYN请求报文给目标服务器,但不完成三次握手,使得服务器资源耗尽,无法为合法请求提供服务。
2. ICMP洪泛攻击(ICMP Flood):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ICMP请求或响应报文,占用目标主机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导致拒绝服务。
3. IP碎片攻击(IP Fragmentation Attack):攻击者发送大量的IP碎片报文给目标主机,使目标主机在组装这些碎片时耗费大量资源,导致拒绝服务。
4. DNS劫持(DNS Hijacking):攻击者通过攻击DNS服务器或篡改DNS响应报文,使用户在访问网址时被导向错误的网站,用于信息窃取或钓鱼攻击。
常见的4种网络攻击手段
常见的4种⽹络攻击⼿段1.1. 跨站脚本攻击(XSS)概念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 XSS),是⼀种⽹站应⽤程序的安全漏洞攻击,是代码注⼊的⼀种。
它允许恶意⽤户将代码注⼊到⽹页上,其他⽤户在观看⽹页时就会受到影响。
这类攻击通常包含了 HTML 以及⽤户端脚本语⾔。
XSS 攻击⽰例:假如有下⾯⼀个 textbox<input type="text" name="address1" value="value1from">value1from 是来⾃⽤户的输⼊,如果⽤户不是输⼊ value1from,⽽是输⼊"/><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那么就会变成:<input type="text" name="address1" value=""/><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 ">嵌⼊的 JavaScript 代码将会被执⾏。
攻击的威⼒,取决于⽤户输⼊了什么样的脚本。
攻击⼿段和⽬的常⽤的 XSS 攻击⼿段和⽬的有:盗⽤ cookie,获取敏感信息。
利⽤植⼊ Flash,通过 crossdomain 权限设置进⼀步获取更⾼权限;或者利⽤ Java 等得到类似的操作。
利⽤ iframe、frame、XMLHttpRequest 或上述 Flash 等⽅式,以(被攻击)⽤户的⾝份执⾏⼀些管理动作,或执⾏⼀些⼀般的如发微博、加好友、发私信等操作。
利⽤可被攻击的域受到其他域信任的特点,以受信任来源的⾝份请求⼀些平时不允许的操作,如进⾏不当的投票活动。
网络攻击手法之一IP地址劫持的工作原理与应对方法
网络攻击手法之一IP地址劫持的工作原理与应对方法网络攻击手法之一:IP地址劫持的工作原理与应对方法IP地址劫持是一种恶意网络攻击手法,通过篡改网络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使数据包被发送到攻击者指定的伪装目标地址上。
本文将介绍IP地址劫持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一、IP地址劫持的工作原理1. ARP欺骗在局域网中,设备之间通信通常使用ARP协议来解析MAC地址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攻击者可以发送伪造的ARP响应,将合法主机的IP地址与自己的MAC地址对应起来。
这样,当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会被发送到攻击者的设备上,实现IP地址劫持。
2. BGP劫持BGP(边界网关协议)是用于互联网中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攻击者可以通过欺骗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目标IP地址的路由信息指向自己控制的服务器,使得流量被重定向到攻击者的服务器上。
3. DNS劫持DNS(域名系统)是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服务。
攻击者可以篡改DNS服务器的响应,将合法域名解析到攻击者控制的恶意IP地址上。
当用户访问该域名时,应答的IP地址被劫持,用户被重定向到攻击者的服务器上。
二、IP地址劫持的应对方法1. 使用安全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漏洞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行IP地址劫持等恶意行为。
使用经过安全性验证和更新的网络设备,可以减少这些漏洞的风险。
2. 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是减少被攻击的重要措施。
攻击者往往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通过及时更新补丁,可以减少系统被攻击的概率。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通过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安全设备,可以有效检测和抵御IP地址劫持等攻击行为。
4. 使用加密通信协议使用加密通信协议,如HTTPS等,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被拦截和篡改的风险。
5. 多DNS解析服务器策略使用多个可信任的DNS服务器,并定期验证其可靠性。
网络攻击原理
网络攻击原理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入侵、破坏和获得他人信息的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出现,并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网络攻击的原理和常见类型,并探讨如何提高网络安全。
一、网络攻击的原理网络攻击的原理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漏洞、弱点或者错误配置,对网络进行入侵、破坏和操纵。
攻击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特定的代码、程序或者方法,以获取非法的利益或者对网络造成伤害。
1. 拒绝服务攻击(DDoS)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使其超出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服务不可用。
攻击者通过控制多个僵尸主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的请求,消耗目标服务器的网络带宽和系统资源,从而导致服务瘫痪。
2. 密码破解密码破解是指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或者社交工程等方式,获取他人的登录密码。
攻击者利用密码破解软件或者自动化脚本,尝试大量的可能密码组合,直到找到正确的密码为止。
3.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木马等,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用户计算机系统,然后在后台执行恶意代码。
恶意软件可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监控用户的行为或者操控用户的计算机。
4. 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攻击是指针对无线网络进行的入侵和破坏,如Wi-Fi破解、中间人攻击、无线干扰等。
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篡改或者干扰无线信号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干扰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网络攻击的常见类型1.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的机构或者网站,诱骗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或者登录凭证。
常见的网络钓鱼手段包括钓鱼网站、钓鱼邮件和社交网络钓鱼等。
2. 网络蠕虫网络蠕虫是一种自我复制的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并感染其他计算机。
蠕虫可以利用漏洞或者密码破解等方式入侵计算机系统,并通过网络传播、执行恶意操作。
3.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程序的输入框中注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绕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技术分析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技术分析现代社会离不开互联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
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攻击,特别是黑客攻击,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如何防范网络攻击?本文将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攻击和防范进行分析。
一、网络攻击的类型网络攻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当攻击者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将恶意流量发送到目标服务器之时,服务器便因为处理不过来而陷入瘫痪,无法继续向客户端提供服务。
2、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通过在Web应用程序或后端数据库中注入恶意代码,来实现获取敏感数据、修改数据和执行其他恶意操作的一种方法。
其实现方式为在Web应用程序中插入SQL语句,以便获得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工具等各种方式让用户相信他们正在与合法的主体交互,从而诱骗他们输入敏感的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银行账户信息等)的攻击方式。
4、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以包括病毒、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多种类型,其目的通常是在受感染的计算机上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如搜集用户信息、损坏数据和网络系统、增加网络负载等。
二、网络攻击的原理与方法网络攻击其实常常是在利用计算机的漏洞,或通过诱骗用户等方式来突破网络的安全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原理与方法:1、端口扫描端口扫描是指攻击者通过使用网络扫描工具,来检测目标计算机上的开放端口,以便识别可用的漏洞进行攻击。
2、中间人攻击中间人攻击是指攻击者在受害者和目标系统之间插入自己的介质,使双方之间的通信能被监听、记录、篡改。
3、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如伪装成合法的个人或实体等,窃取目标用户的敏感信息,以便进行授权访问等操作。
三、网络防御技术为了保护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网络攻击的发生。
密码喷洒攻击原理
密码喷洒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法,其原理如下:
攻击目标选择:攻击者首先选择一个目标系统或网络,通常是基于他们对目标的了解或收集的信息。
目标可以是个人账户、企业网络、应用程序等。
密码字典准备:攻击者准备一个包含常见密码、常用密码组合和其他可能有效的密码的密码字典。
密码字典可以是自定义生成的,也可以是从公开的泄漏密码数据中获取的。
用户名枚举:攻击者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网络爬虫、社交工程等)枚举目标系统上的有效用户名。
这可以通过尝试常见的用户名、基于字典的用户名生成等方法来实现。
密码喷洒攻击:攻击者使用自动化工具或脚本,在目标系统上进行密码喷洒。
它通过尝试使用密码字典中的每个密码与目标系统上的每个用户名进行匹配,以找到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
攻击者通常使用低速攻击,以避免被检测到。
成功登录和权限提升:一旦攻击者找到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他们就可以成功登录目标系统。
然后,攻击者可能会尝试提升权限,进一步探索目标系统、获取敏感信息或实施其他恶意行为。
为了防范密码喷洒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且唯一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多种身份验证方法,如短信验证码、硬件令牌等。
账户锁定和延迟:设置账户锁定策略,例如在多次失败登录尝试后锁定账户,并实施延迟机制。
安全监测和日志记录:监测登录活动并记录相关日志,及时检测异常登录行为。
用户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使用强密码、警惕钓鱼邮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密码喷洒攻击的成功率。
网络攻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对网络攻击的认识和防御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网络攻击实验。
通过模拟网络攻击的过程,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以及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御的基本策略和工具。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机3. 软件环境: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网络安全工具四、实验步骤1. 信息收集利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获取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操作系统等信息。
通过Wireshark抓取目标主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包,分析其网络流量。
2. 漏洞扫描利用Nmap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扫描,找出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3. 攻击模拟根据漏洞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手段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1)端口扫描攻击: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主机上的服务信息。
(2)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占用目标主机资源,使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
(3)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法获取目标主机的登录凭证。
(4)木马攻击: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控制目标主机,获取敏感信息。
4. 攻击防御针对攻击模拟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1)关闭不必要的开放端口,减少攻击面。
(2)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3)设置强密码,提高登录凭证的安全性。
(4)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和阻止攻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信息收集,我们发现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开放端口,其中包含Web服务、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 漏洞扫描结果显示,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如:Web服务漏洞、数据库服务漏洞等。
网络入侵原理
网络入侵原理网络入侵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违法地获取、篡改、删除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的行为。
网络入侵者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网络入侵:1. 操作系统漏洞利用:网络入侵者利用操作系统或软件的漏洞,通过攻击目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成功地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他们可以利用未修补的漏洞,执行恶意代码,篡改、删除或窃取计算机中的敏感信息。
2. 木马病毒:网络入侵者通过将恶意软件或病毒植入目标计算机的系统中,实现对该计算机的控制。
木马程序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行,远程操控计算机,窃取个人信息或拦截敏感数据。
3. 社交工程:网络入侵者通过诱使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登录凭证,进而获取目标网络系统的访问权限。
他们可以冒充合法的用户或机构,发送钓鱼邮件、仿冒网站等手段,引诱用户点击链接、输入密码等。
4. 密码破解:网络入侵者利用计算机程序或工具对目标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密码进行不断尝试。
他们可以使用常见密码、字典攻击甚至暴力破解等方法,来获取用户的密码并越过系统身份验证。
5. SQL注入攻击:网络入侵者通过向网站或应用程序的数据库发送特殊的SQL命令,绕过正常的身份验证和授权过程,并成功获取或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
这种攻击方式常针对未能正确过滤用户输入数据的网站或应用程序。
网络入侵的原理是基于利用计算机系统或软件的漏洞,突破系统的防御机制。
入侵者通常会不断探索目标系统的薄弱点,并运用各种方法来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为了应对网络入侵威胁,个人和组织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强密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开发者也需要持续改善产品安全性,及时修复漏洞,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原理解析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原理解析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攻击者利用网络安全漏洞来入侵系统、窃取个人信息或者传播恶意软件。
本文将对网络安全常见漏洞的原理进行解析,并探讨如何防范这些漏洞。
一、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XSS)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其原理是攻击者通过在网页中注入恶意代码,使得用户的浏览器在解析网页时执行这些恶意代码。
攻击者通过XSS漏洞可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改变页面内容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操作。
防范措施:1. 输入过滤:应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排除潜在的恶意代码。
2. 输出编码:对从数据库等数据源获取的内容进行编码,防止用户浏览器解析恶意代码。
3. 使用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设置:通过设置CSP,限制网页中可加载的资源,减少XSS攻击的风险。
二、SQL注入攻击(SQL Injection)SQL注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SQL查询语句,从而绕过身份验证、访问未授权信息或者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
这种漏洞常出现在没有对用户输入进行充分过滤的Web应用程序中。
防范措施:1. 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使用参数化查询可以防止恶意输入修改查询语句的结构。
2. 最小权限原则:数据库账户应该拥有足够的权限执行所需操作,避免攻击者利用注入漏洞获取敏感信息。
3.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进行有效验证和过滤,确保输入的数据符合预期的格式和范围。
三、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CSRF)跨站请求伪造是一种利用用户已登录的信任身份来执行非法操作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诱使受害者点击包含恶意请求的链接或者访问恶意网站,从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攻击。
防范措施:1. 使用CSRF令牌: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CSRF令牌,并将其包含在表单或者链接中,以防止CSRF攻击。
2. 定义安全头部:显示地设置Referer头部以限制外部引用,防止攻击者伪造请求。
计算机网络原理 黑客攻击常见方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黑客攻击常见方法要想有效的防范黑客对我们计算机的入侵和破坏,仅安装防火墙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黑客入侵手法,针对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
1.木马入侵木马是黑客在已经获取我们操作系统可写权限的前提下,由黑客上传到本地计算机或者我们浏览非法网站感染(利用了IE漏洞)的一种程序。
为了防止木马入侵,我们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意运行别人发来的软件。
安装木马查杀软件,及时更新木马特征库。
2.ipc$共享入侵微软在Windows 2000/XP中设置的这个功能对个人用户来说几乎毫无用处。
反而成了黑客入侵NT架构操作系统的一条便利通道。
如果操作系统存在不安全的口令,那就更可被入侵。
例如一个典型的入侵流程如下:(1)通过猜测或者破解的手段得到对方计算机的帐户与口令。
(2)使用命令net use \xxx.xxx.xxx.xxx ipc$“密码”/user:“用户名”建立一个有一定权限的ipc$连接。
用copy trojan.exe \xxx.xxx.xxx.xxx admin$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端复制到系统目录下。
(3)用net time \xxx.xxx.xxx.xxx命令查看对方操作系统的时间,然后用at \xxx.xxx.xxx.xxx 12:00 trojan.exe 让trojan.exe在指定时间运行。
这样你的计算机就完全被黑客控制了。
当然用户可以禁用server服务、Task Scheduler服务、去掉网络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前的对勾,也可以加强帐户与口令。
3.漏洞入侵利用IIS的Webdav漏洞攻击。
攻击成功后,在你的计算机的systen32系统文件夹中,可以执行的任何命令,都是在被入侵的机器上运行的。
例如,执行format命令,危害就相当大了。
也可以使用net user命令添加帐户。
当然,用户可以及时安装IIS的漏洞补丁。
4.页恶意代码入侵在我们浏览网页的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擅自修改注册表或者IE的默认主页,以及锁定注册表和修改鼠标右键菜单等等。
如何对网络攻击进行防范与应对
如何对网络攻击进行防范与应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
网络攻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于网络攻击的防范和应对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原理1. 病毒攻击病毒攻击属于一种植入式攻击,是指通过在计算机内部植入病毒程序,实现攻击者的恶意目的。
此类攻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P2P下载、网络聊天、存储介质感染等方式进行传播,一旦感染成功,病毒就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破坏或篡改计算机文件,甚至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文件。
2.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一般指采取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或篡改相关资料的行为。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通过钓鱼和网络针对性扫描等方式实现。
3. DDoS攻击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是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它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的请求,耗尽目标服务器的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从而使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二、防范与应对网络攻击的方法1. 安装杀毒软件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可有效协助用户从源头上拦截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的入侵,并快速消除已有恶意程序对计算机的侵害。
2. 建立防火墙防火墙不仅可以防止网络流量的入侵,还可以限制特定流量的传输。
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火墙规则,对黑客攻击、入侵等进行限制。
3. 进行安全加固对网络进行安全加固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修改系统的一些设置,如修改默认密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等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 保持系统更新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可以保证系统拥有最新的安全补丁和修复漏洞。
同时,对于网络攻击新手法的及时了解和学习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5. 建立数据备份建立数据备份可以在系统遭受攻击时提供有效救助。
通过将数据及时备份,用户可以在系统数据损坏或遭受攻击时快速恢复数据,减少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的损失。
最常见网络攻击详细分析PPT课件
.
25
二、预攻击探测
➢端口扫描工具
图: NetScan.Tools
26
二、预攻击探测
图:WinScan
.
27
二、预攻击探测
图:SuperScan
.
28
二、预攻击探测
图:Nmap
.
29
二、预攻击探测
图: X-scan
.
30
二、预攻击探测
3.操作系统的识别
操作系统辨识的动机 ✓许多漏洞是系统相关的,而且往往与相应的版本对应 ✓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系统的具体实现中发掘出来的攻击手段 都需要辨识系统 ✓操作系统的信息还可以与其他信息结合起来,比如漏洞库, 或者社会诈骗(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第五章 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步骤 ➢预攻击探测 ➢漏洞扫描(综合扫描) ➢木马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 ➢欺骗攻击 ➢蠕虫病毒攻击 ➢其他攻击
.
1
一、网络攻击步骤
➢网络安全威胁国家基础设施
控制
广播
通讯
因特网
信息对抗的威胁在增加 电力 交通
医疗
工业 金融
.
2
一、网络攻击步骤
➢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删除文件 ➢修改文件 ➢产生安全后门 ➢Crash Computer ➢DoS ➢机密信息窃取
防火墙,入侵监测,防病毒, 漏洞扫描,安全意识等
典型攻击步骤图解
.
5
一、网络攻击步骤
➢攻击手法 vs. 入侵者技术
高
半开隐蔽扫描 攻击手法与工具
IP欺骗
拒绝服务
嗅探
DDOS 攻击
消除痕迹
www 攻击 自动探测扫描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原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原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原理包括:
1. 垃圾邮件(Spam)攻击:攻击者通过大量发送无用或欺诈性电子邮件,给目标用户的邮箱带来困扰,并可能携带恶意软件或诈骗链接。
2. 电子邮件钓鱼(Phishing)攻击:攻击者冒充可信实体发送虚假电子邮件,诱导目标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付款,以获取敏感信息。
3. 拒绝服务(DDoS)攻击:攻击者通过造成目标系统或网络资源的过载,使其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请求,导致服务不可用。
4. 病毒(Virus)攻击:攻击者通过传播携带恶意代码的文件或程序,感染受害者的计算机系统,并可能窃取信息或破坏数据。
5. 蠕虫(Worm)攻击:攻击者通过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形成病毒性感染,扩散恶意行为。
6. 木马(Trojan Horse)攻击:攻击者通过将恶意代码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诱使受害者下载并运行,以获取机密信息、远程控制系统或损坏数据。
7. 网络钓鱼(Pharming)攻击:攻击者通过篡改目标用户的域名解析,使其访
问的网站重定向到恶意站点,以获取用户的登录凭证或其他敏感信息。
8. 网络间谍(Spyware)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目标计算机上植入恶意软件,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浏览习惯或键盘记录,用于个人信息盗窃或间谍活动。
9. 操作系统漏洞攻击:攻击者通过利用操作系统的未修补漏洞,获取系统权限,执行恶意操作或危害系统功能和数据的安全性。
这些攻击类型及原理只是常见的几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攻击手段的改进,还会出现其他新的攻击类型。
用户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使用安全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来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
常见的攻击方式详解
常见的攻击方式详解DOS/DDOS攻击Dos攻击是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故意攻击网络协议的缺陷或者直接通过野蛮的手段残忍地手段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就是让目标计算机或者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或者资源访问,使目标计算机停止甚至崩溃。
这并不包括入侵目标计算机服务器或目标计算机。
DDos是分布式拒绝服务,借助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在一起来攻击目标计算机,从而成倍的提高拒绝服务的攻击威力。
死亡之Ping概念死亡之Ping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方法是由攻击者故意发送大于65535个字节的IP数据包给对方,发送的IP数据包由于受链路层的MTU控制,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分片,但是在重组报文的总长度会超过65535个字节,这时就会出现服务器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崩溃情况。
基本原理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ICMP报文(ICMP报文是和IP数据包封装在一起的,ICMP 报头占8个字节【类型、代码、检验和、标识符、序列号】,ip报文头占20字节),发送ICMP echo request 报文的命令是ping,由于ip数据包最大长度是65535字节。
而ICMP报头位于数据包之后,并与IP数据包封装在一起,因此ICMP数据包最大尺寸不超过65515字节,可以向主机发送回送请求,这样在最后分段中,改变其正确的偏移量和段长度组合,使系统在接受到全部的分段并重组的报文时总长度超过65535字节,这时主句就会出现内存分配错误而导致TCP/IP堆栈崩溃,导致死机。
Teardrop攻击攻击者A向受害者B发送一些分片的IP报文,并且故意将13位偏移量设置为错误值,致使B在重组这些IP分片报文的时候,会使B系统发生崩溃。
1. 获取被攻击主机的IP地址或者主机号2. 发送自己封装的IP报文。
3. 设置偏移量和检验和。
SYN flood攻击概念SYN flood是利用TCP缺陷,发送大量的伪造的TCP连接请求,致使被攻击的主机瘫痪。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网络常见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原理在了解安全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网络上存在的一些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安全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迄今为止,网络上存在上无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对于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们可以按照攻击的性质、手段、结果等暂且将其分为机密攻击、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社交工程、计算机病毒、不良信息资源和信息战几类。
一、窃取机密攻击:所谓窃取机密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攻击者(黑客)非法访问网络、窃取信息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在不安全的传输通道上截取正在传输的信息或利用协议或网络的弱点来实现的。
常见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网络踩点攻击者事先汇集目标的信息,攻击者利用此攻击获取:关键系统的域名、IP 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用户信息、受害者所分配的地址范围、受害者的internet 服务提供商等,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常常使用网络实用程序:whois、nslookup、finger、tranceroute、ping、google 等工具和DNS、LDAP等协议。
侦察攻击:主要是为使攻击者可以获取更多有关受害者的信息而设计的,侦察攻击可采用主动方法和被动方法,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成功的侦察攻击可使后续攻击成功能可能性大大提高,因为攻击者获取得了更多有关受害者的信息。
数据整理攻击:是所有对网络攻击的第1 步,攻击者结合了各种基于网络的实用程序和internet 搜索引擎查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扫描攻击扫描攻击包括地址扫描和端口扫描等,通常采用ping命令和各种端口扫描工具,可以获得目标计算机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机器上打开了哪些端口,这样就知道开设了哪些服务,从而为进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础。
探测和扫描攻击:也常称为端口扫描或弱点扫描,攻击者利用通过数据收集攻击获得的信息来获悉有关受攻击网络的信息,一般首先要执行端口扫描,然后进行弱点扫描,通过使用工具nmap之类的工具,通过此类攻击可以获得:受攻击者网络上所有可以公共到达的IP地址,每个可达系统所运行的OS 猜测结果,在所发现的每个IP 地址上运行的可达服务,网络是否处于防火墙的保护之下,防火墙的类型。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攻击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各国和组织纷纷投入大量资源来研究网络攻击溯源技术。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是一种通过追踪和识别网络攻击源头的手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网络攻击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一、网络攻击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是基于网络包的追踪和分析,通过识别攻击流量的源头,进而确定攻击者所处的位置和身份。
其基本原理可概括如下:1.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网络攻击溯源技术通过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有关攻击源和目标的信息。
2. IP 追踪与定位:通过分析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信息,网络攻击溯源技术可以准确追踪攻击者的位置信息,从而辅助警方或相关部门进行定位和处置。
3. 计算机取证与分析:网络攻击溯源技术能够对攻击过程中产生的物证进行获取与分析,为进一步追查提供相关线索。
二、常见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网络攻击溯源技术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追踪和溯源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方法:1. IP 地址追踪:通过对攻击过程中的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追踪并确定攻击者使用的 IP 地址。
通过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可以获取到更详细的用户信息,有助于确定攻击者的真实身份。
2. 物理层追踪:利用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的跟踪功能,可以在物理层面上追踪攻击流量的路径,并查明攻击源。
3. DNS 追踪:通过分析域名解析的过程和记录,可以追踪到攻击者使用的域名信息,从而识别攻击源头。
4. 数据包分析:通过对攻击过程中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到攻击者的行为特征和模式,进而进行溯源分析。
5. 防火墙日志分析:防火墙日志记录了网络流量的许多信息,通过对防火墙日志的分析,可以发现攻击的迹象,并追踪到攻击源。
三、网络攻击溯源技术的应用网络攻击溯源技术可以在许多领域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网络安全监控: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通过溯源技术找到攻击源,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常见网络攻击
常见⽹络攻击firewall的常见单包攻击总结:1.IP地址扫描。
探测⽹络内IP地址是否存在。
2.端⼝扫描。
主要对系统启动的服务进⾏扫描,探测是否开启。
3.Smurf攻击。
Smurf攻击通过使⽤将回复地址设置成受害⽹络的⼴播地址的ICMP应答请求(ping)数据包,来淹没受害主机,最终导致该⽹络的所有主机都对此ICMP应答请求做出答复,导致⽹络阻塞。
更加复杂的Smurf将源地址改为第三⽅的受害者,最终导致第三⽅崩溃。
攻击的过程是这样的: Attacker向⼀个具有⼤量主机和因特⽹连接的⽹络的⼴播地址发送⼀个欺骗性Ping分组(echo 请求),这个⽬标⽹络被称为反弹站点,⽽欺骗性Ping分组的源地址就是attacker希望攻击的系统。
这种攻击的前提是,路由器接收到这个发送给IP⼴播地址(206.121.73.255)的分组后,会认为这就是⼴播分组,并且把以太⽹⼴播地址FF:FF:FF:FF:FF:FF:映射过来。
这样路由器因因特⽹上接收到该分组,会对本地⽹段中的所有主机进⾏⼴播。
4.fraggle攻击。
类似于Smurf,使⽤UDP应答消息⽽⾮ICMP。
UDP端⼝7(ECHO)和端⼝19(Chargen)在收到UDP报⽂后,都会产⽣回应。
在UDP的7号端⼝收到报⽂后,会回应收到的内容,⽽UDP的19号端⼝在收到报⽂后,会产⽣⼀串字符流。
它们都同ICMP⼀样,会产⽣⼤量⽆⽤的应答报⽂,占满⽹路带宽。
攻击者可以向⼦⽹⼴播地址发送源地址为受害⽹络或受害主机的UDP包,端⼝号⽤7或19.⼦⽹络启⽤了此功能的每个系统都会向受害者的主机做出响应,从⽽引发⼤量的包,导致受害⽹络的阻塞或受害主机的崩溃;⼦⽹上没有启动这些功能的系统将产⽣⼀个ICMP不可达的消息,因⽽仍然消耗带宽。
也可将源端⼝改为Chargen。
⽬的端⼝为ECHO,这样会⾃动不停地产⽣回应报⽂,其危害性更⼤。
处理⽅法:检查进⼊防⽕墙的UDP报⽂,若⽬的端⼝号为7或19,则直接拒绝,并将攻击记录到⽇志,否则允许通过。
应用层攻击的原理
应用层攻击的原理什么是应用层攻击应用层攻击是指针对网络应用层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利用网络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或弱点,通过发送恶意请求或注入恶意代码,以获取用户信息、篡改数据或使系统崩溃等。
常见的应用层攻击包括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SQL注入、代码注入等。
应用层攻击的原理应用层攻击的原理是利用应用程序设计或实现上的漏洞或弱点,通过各种方式对应用层进行攻击。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层攻击原理:1.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者通过在网页中插入恶意的脚本代码,使用户在浏览器端执行该脚本,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恶意操作。
XSS攻击分为存储型、反射型和DOM型。
–存储型XSS: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代码存储到服务器,当其他用户访问带有该恶意代码的页面时,恶意代码被执行。
–反射型XSS:攻击者通过构造一个含有恶意脚本的URL链接,诱使用户点击该链接,触发恶意代码执行。
–DOM型XSS:攻击者利用前端JavaScript的DOM操作,对页面的DOM结构进行恶意修改,从而触发恶意代码执行。
2.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者通过诱使用户访问恶意网站或点击恶意链接,利用用户已登录的身份向目标网站发送伪造的请求,从而执行非授权操作。
–攻击者通过构造带有伪造请求的URL链接,诱使用户点击该链接,触发对目标网站的CSRF攻击。
–攻击者可以通过在恶意网站中插入恶意代码,实现对用户浏览器的CSRF攻击。
3.SQL注入:攻击者通过向应用程序的输入参数注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绕过应用程序的身份认证、执行未授权的操作或获取敏感信息。
–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输入参数,注入SQL代码,从而执行恶意操作。
–攻击者可以通过SQL注入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
4.代码注入:攻击者通过向应用程序的输入参数注入恶意代码,从而执行恶意操作。
–攻击者可以通过向用户输入表单或上传文件中注入恶意代码,触发应用程序执行恶意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1、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3、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1、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3、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 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正常情况下,为了对网络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
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
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网络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1.3 UDP洪水原理与ICMP洪水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UDP报文给目标计算机,导致目标计算机忙于处理这些UDP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正常的报文。
1.4 端口扫描根据TCP协议规范,当一台计算机收到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报文(TCP SYN)的时候,做这样的处理:1、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是开放的,则回应一个TCP ACK报文,并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2、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没有开放,则回应一个TCP RST(TCP头部中的RST标志设为1)报文,告诉发起计算机,该端口没有开放。
相应地,如果IP协议栈收到一个UDP报文,做如下处理:1、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开放,则把该UDP报文送上层协议(UDP)处理,不回应任何报文(上层协议根据处理结果而回应的报文例外);2、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没有开放,则向发起者回应一个ICMP不可达报文,告诉发起者计算机该UDP报文的端口不可达。
利用这个原理,攻击者计算机便可以通过发送合适的报文,判断目标计算机哪些TCP或UDP端口是开放的,过程如下:1、发出端口号从0开始依次递增的TCP SYN或UDP报文(端口号是一个16比特的数字,这样最大为65535,数量很有限);2、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报文的RST报文,或针对这个UDP报文的ICMP不可达报文,则说明这个端口没有开放;3、相反,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 SYN报文的ACK报文,或者没有接收到任何针对该UDP报文的ICMP报文,则说明该TCP端口是开放的,UDP端口可能开放(因为有的实现中可能不回应ICMP不可达报文,即使该UDP端口没有开放)。
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目标计算机开放了哪些TCP或UDP端口,然后针对端口的具体数字,进行下一步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端口扫描攻击。
1.5 分片IP报文攻击为了传送一个大的IP报文,IP协议栈需要根据链路接口的MTU对该IP报文进行分片,通过填充适当的IP头中的分片指示字段,接收计算机可以很容易的把这些IP分片报文组装起来。
目标计算机在处理这些分片报文的时候,会把先到的分片报文缓存起来,然后一直等待后续的分片报文,这个过程会消耗掉一部分内存,以及一些IP协议栈的数据结构。
如果攻击者给目标计算机只发送一片分片报文,而不发送所有的分片报文,这样攻击者计算机便会一直等待(直到一个内部计时器到时),如果攻击者发送了大量的分片报文,就会消耗掉目标计算机的资源,而导致不能相应正常的IP报文,这也是一种DOS攻击。
1.6 SYN比特和FIN比特同时设置在TCP报文的报头中,有几个标志字段:1、 SYN:连接建立标志,TCP SYN报文就是把这个标志设置为1,来请求建立连接;2、 ACK:回应标志,在一个TCP连接中,除了第一个报文(TCP SYN)外,所有报文都设置该字段,作为对上一个报文的相应;3、 FIN:结束标志,当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设置了FIN标志的TCP报文后,会拆除这个TCP连接;4、 RST:复位标志,当IP协议栈接收到一个目标端口不存在的TCP报文的时候,会回应一个RST标志设置的报文;5、 PSH:通知协议栈尽快把TCP数据提交给上层程序处理。
正常情况下,SYN标志(连接请求标志)和FIN标志(连接拆除标志)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TCP报文中的。
而且RFC也没有规定IP协议栈如何处理这样的畸形报文,因此,各个操作系统的协议栈在收到这样的报文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发送SYN和FIN同时设置的报文,来判断操作系统的类型,然后针对该操作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1.7 没有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攻击正常情况下,任何TCP报文都会设置SYN,FIN,ACK,RST,PSH五个标志中的至少一个标志,第一个TCP报文(TCP连接请求报文)设置SYN标志,后续报文都设置ACK标志。
有的协议栈基于这样的假设,没有针对不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的处理过程,因此,这样的协议栈如果收到了这样的报文,可能会崩溃。
攻击者利用了这个特点,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攻击。
1.8 设置了FIN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攻击正常情况下,ACK标志在除了第一个报文(SYN报文)外,所有的报文都设置,包括TCP 连接拆除报文(FIN标志设置的报文)。
但有的攻击者却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送设置了FIN 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这样可能导致目标计算机崩溃。
1.9 死亡之PINGTCP/IP规范要求IP报文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比如,0-64K),但有的攻击计算机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出大于64K长度的PING报文,导致目标计算机IP协议栈崩溃。
1.10 地址猜测攻击跟端口扫描攻击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目标地址变化的大量的ICMP ECHO报文,来判断目标计算机是否存在。
如果收到了对应的ECMP ECHO REPLY报文,则说明目标计算机是存在的,便可以针对该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1.11 泪滴攻击对于一些大的IP包,需要对其进行分片传送,这是为了迎合链路层的MTU(最大传输单元)的要求。
比如,一个4500字节的IP包,在MTU为1500的链路上传输的时候,就需要分成三个IP包。
在IP报头中有一个偏移字段和一个分片标志(MF),如果MF标志设置为1,则表面这个IP包是一个大IP包的片断,其中偏移字段指出了这个片断在整个IP包中的位置。
例如,对一个4500字节的IP包进行分片(MTU为1500),则三个片断中偏移字段的值依次为:0,1500,3000。
这样接收端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成功的组装该IP包。
如果一个攻击者打破这种正常情况,把偏移字段设置成不正确的值,即可能出现重合或断开的情况,就可能导致目标操作系统崩溃。
比如,把上述偏移设置为0,1300,3000。
这就是所谓的泪滴攻击。
1.12 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为了实现一些附加功能,IP协议规范在IP报头中增加了选项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有选择的携带一些数据,以指明中间设备(路由器)或最终目标计算机对这些IP报文进行额外的处理。
源路由选项便是其中一个,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源路由选项的目的,是指导中间设备(路由器)如何转发该数据报文的,即明确指明了报文的传输路径。
比如,让一个IP报文明确的经过三台路由器R1,R2,R3,则可以在源路由选项中明确指明这三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这样不论三台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何,这个IP报文就会依次经过R1,R2,R3。
而且这些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其源地址不断改变,目标地址也不断改变,因此,通过合适的设置源路由选项,攻击者便可以伪造一些合法的IP地址,而蒙混进入网络。
1.13 带记录路由选项的IP报文记录路由选项也是一个IP选项,携带了该选项的IP报文,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便把自己的接口地址填在选项字段里面。
这样这些报文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选项数据里面便记录了该报文经过的整个路径。
通过这样的报文可以很容易的判断该报文经过的路径,从而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寻找其中的攻击弱点。
1.14 未知协议字段的IP报文在IP报文头中,有一个协议字段,这个字段指明了该IP报文承载了何种协议,比如,如果该字段值为1,则表明该IP报文承载了ICMP报文,如果为6,则是TCP,等等。
目前情况下,已经分配的该字段的值都是小于100的,因此,一个带大于100的协议字段的IP 报文,可能就是不合法的,这样的报文可能对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协议栈进行破坏。
1.15 IP地址欺骗一般情况下,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时候,只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路由表,而不管报文的源地址是什么,因此,这样就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如果一个攻击者向一台目标计算机发出一个报文,而把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第三方的一个IP地址,这样这个报文在到达目标计算机后,目标计算机便可能向毫无知觉的第三方计算机回应。
这便是所谓的IP地址欺骗攻击。
比较著名的SQL Server蠕虫病毒,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
该病毒(可以理解为一个攻击者)向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服务的服务器发送一个解析服务的UDP报文,该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另外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程序(SQL Server 2000以后版本)的服务器,这样由于SQL Server 解析服务的一个漏洞,就可能使得该UDP报文在这两台服务器之间往复,最终导致服务器或网络瘫痪。
1.16 WinNuke攻击NetBIOS作为一种基本的网络资源访问接口,广泛的应用于文件共享,打印共享,进程间通信(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一般情况下,NetBIOS是运行在LLC2链路协议之上的,是一种基于组播的网络访问接口。
为了在TCP/IP协议栈上实现NetBIOS,RFC规定了一系列交互标准,以及几个常用的TCP/UDP端口:139:NetBIOS会话服务的TCP端口;137:NetBIOS名字服务的UDP端口;136:NetBIOS数据报服务的UDP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