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第30讲 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高中物理 第二章 电路 第一节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教学案 粤教版选修3-1-粤教版高二选修3-1
第一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等有关。
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用控制变量法。
2.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 =ρl S是电阻的决定式,公式R =UI是电阻的定义式。
3.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其大小与材料和温度均有关。
一、电阻定律的实验探究 1.相关因素的测量方法 (1)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进而得到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2)电阻丝长度的测量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3)电阻的测量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 ,由R =UI计算得到电阻。
2.实验探究图211(1)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电路:如图211所示。
(4)实验过程①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在A 、B 间分别接入不同长度的导线,测量并比较A 、B 间的电阻值。
②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在A 、B 间分别并联接入不同根数的导线,测量并比较A 、B 间的电阻值。
③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在A 、B 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线,测量并比较A 、B 间的电阻值。
(5)结论: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材料有关。
二、电阻定律及电阻率 1.电阻定律(1)内容:实验说明,均匀导体的电阻R 跟它的长度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2)公式:R =ρlS,式中ρ是比例常量,反映材料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2.电阻率(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它的单位是欧姆米,国际符号是Ω·m。
粤教版选修3《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评课稿
粤教版选修3《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是粤教版选修3中的一堂物理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导线电阻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评课稿将对该课程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内容2.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探究导线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充分理解电阻与导线材料、导线长度、导线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2.2 实验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学生测量并记录所用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
3.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连接电路,并调节电流强度和电压,测量并记录电流值和电压值。
4.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值,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
5.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导线材料、长度和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
2.3 实验原理1.导线电阻的定义:导线电阻是导线中电流通过时遇到的阻碍。
2.导线材料对电阻的影响:不同材料的导线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一般来说,导线电阻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越差。
3.导线长度对电阻的影响:导线长度与电阻成正比关系,即导线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导线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导线截面积与电阻成反比关系,即导线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学生测量了不同导线材料、长度和截面积下的电阻值,并将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导线材料导线长度 (cm)导线截面积(mm²)电阻值(Ω)铜1000.5 2.0铜2000.5 4.0铜3000.5 6.0铁1000.510.0铁1000.714.3铁100 1.020.0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 导线材料对电阻有明显影响,铜导线的电阻值较小,铁导线的电阻值较大。
-导线长度对电阻有直接影响,导线长度越长,电阻值越大。
- 导线截面积对电阻有反比影响,导线截面积越大,电阻值越小。
三、教学反思3.1 实验设计本实验设计合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电阻值,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022-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3-1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课件(28张)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1<R2
C.R1=R2
D.无法确定
图3
解析 设正方形导体表面的边长为 a,厚度为 d,材料的电阻 率为 ρ,根据电阻定律得 R=ρSl =ρaad=dρ,可见正方形导体的 电阻只和材料的电阻率及厚度有关,因为两正方形导体的厚 度相同,电阻率相同,所以 R1=R2,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二、电阻率 (1)物理意义:电阻率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2)大小:ρ=RlS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 料制成的长度为1 m,横截面积为1 m2的导体的电阻;单 位:欧姆·米(Ω·m)
2.电阻定律:均匀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 正比 , 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公式:R=ρSl 中ρ是比例常量.
想一想 家用白炽灯泡,灯丝断了,搭上后为什么更亮了? 答案 灯丝断了,搭上后长度变小了,所以电阻变小了, 而灯两端电压不变,所以电流变大了,灯泡变亮了.
二、电阻率 1.电阻率:在R=ρSl 中ρ是比例常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 电阻率;
对点练习
巩固·应用·反馈
对电阻率的理解
1.(双选)温度能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
能,在如图6所示的图象中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
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A.图线1表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B.图线2表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图6
C.图线1表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D.图线2表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1 3
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纯金属的电阻率比合金的电阻率小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粤教版选修3-1教案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粤教版选修3-1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导线电阻的影响因素,并掌握在不同因素条件下,电阻值的测量方法和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2.电阻的影响因素;3.电阻定律(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导线电阻,如何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实验材料导线、热水、火柴、铁丝、电压表、电流表。
实验内容在同一导线长度和直径下,探究不同材料、温度和长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实验步骤1.实验前处理:将导线两端用铁丝包裹,铁丝拉紧扭紧,避免实验中接触不良。
2.实验操作:•实验1:探究不同材料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选用常见的两种导线材料铜和铁,在同一长度和直径下,测量它们的电阻值,比较不同材料的电阻值。
•实验2:探究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在同一长度和直径下,先测量常温的导线电阻值,然后将导线用火柴点燃,等待火柴燃尽后,再次测量导线电阻值。
比较两个电阻值的变化。
•实验3:探究长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选用同一材料的导线,在不同长度下测量其电阻值,比较不同长度下的电阻值。
3.实验结束后处理:•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每个实验条件下的平均电阻值,整理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基于实验结果,讨论探究确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哪些形式;•思考问题:思考导线电阻与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电阻定律(欧姆定律)。
总结提高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电阻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并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合理设计电路并测量电阻值,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学习心得电阻的实验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电路中导线的基本特性,学习到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温度、材料、长度等条件对电阻的影响,这些对我们实际应用中的电路设计和维护有很大的帮助。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导学案2-新版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了解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2.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3.了解材料的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单位、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超导体及其发展前景。
【考点导航】考点一、电阻及符号1.认识电阻2.电阻器的外形及图形符号考点二、电阻定律一、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URI=,通过电压表测导线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导线中的电流,来计算导线的电阻R.2.利用变量控制法:在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者中,保持任意两者相同,定量比较另一变量变化时与电阻的关系.友情提示:电流表测量流过导线的电流,故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导线两端的电压,因此应与待测导线并联.但由于待测导线电阻值不是很大,为减小测量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内接,由于其阻值与待测电阻很接近,这样测出的电压应为电流表内阻两端电压与导线两端电压之和,将产生较大的误差.3.实验电路图:4.实验过程:(如图)5.实验结论:(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导线的电阻R与导线长度l满足:R l∝.(2)保持导线材料和长度不变,导线的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满足:1R S∝. (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材料有关.6.探究和验证:(1)相同电阻串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2) 相同电阻并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二、导体的电阻1.定义公式:=U R I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友情提示:(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于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移动时,跟导体中的金属正离子或原子相碰撞发生的.(2)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两端出现电压降,同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3) =U R I提供了测量电阻大小的方法,但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均无关系,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4)对=U R I ,因U 与I 成正比,所以U R I∆=∆. 3.应用实例——滑动变阻器(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2)构造:如图所示,A B 、是绕在绝缘筒上的电阻丝的两个端点,电阻丝间相互绝缘,C D 、是金属杆的两个端点,电阻上能够与滑片P 接触的地方,绝缘漆已被刮去,使滑片P 能够把金属杆与电阻丝连接起来.(3)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结构简图如图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时,正确的连接是接A 与D 或C 及B 与C 或D ,即“一上一下”;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分压作用,要将AB 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 与C 或D 及B 与C 或D 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 移动时,负载将与AP 间或BP 间的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三、电阻定律1.公式l R Sρ=为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式,表明导体电阻由导体本身因素(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S )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由此可更加明确电阻的定义式=U R I中R 与U I 、无关这一点.使我们对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电阻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液.3.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应用电阻定律计算电阻,温度变化时不能应用,因为电阻率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4.同一段导体在拉伸或压缩等形变中,其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总体积不变.白炽灯等纯电阻电路,通电时温度会升高,电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电路的电阻指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四、公式=U R I 与l R Sρ=的比较【典型例题】题型归类一、电阻定律例1.一个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新手上路】【变式】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例2.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的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题后点拨】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三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无论哪一个发生变化,导体的电阻都要发生改变,对本题对折前后和拉长前后导体的总体积均未发生变化。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章)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
章)
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过渡年级,打好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物理的一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压以及电压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这节在知识体系上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电流电压电阻变阻器,也在科学探究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规律。
并且是在规律性实验中渗透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后续学习的的基础,因此,本节是本章及初中电学实验的重点。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教科书是通过实验得出:不同导体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来定义电阻,目的是降低难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课件-新版
D选项错.
答案:B
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发生
栏 目
链
变化,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对这段导体来说保持不变
接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率越小
D.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 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关,通常把__电__阻_率__大__的__材__料__叫做绝缘体,而用电阻率受
温度影响较小的材料制作_标__准__常常使用控制变量法,当探究
的物理量与其他几个物理量有关时,可选择研究的量与
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关系而其他量_保__持__不__变_.
栏 目 链 接
考点一 导体电阻及其特性
栏
3.实验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目 链
接
4.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连接电路.
(2)把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线先后接
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测出
导线中的电流,从而确定导线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栏 目
(3)把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线先后接入 链
接
电路中,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导线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1.电阻: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
的性质,与外界因素无关.
栏
2.电阻的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 目
链
流的比值.
接
3.电阻的决定因素:是由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 材料三个因素决定的.
考点二 用实验探究电阻定律 1.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 度之间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018版物理教科版选修3-1文档:第二章 2 电阻定律 含
2电阻定律[学习目标] 1.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2.掌握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4.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知识梳理]1.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性关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同是220 V的灯泡,灯丝越粗灯泡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有关.2.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如图1所示,BC为待测导线(用电阻符号表示),通过测量导线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测定导线的电阻.图1(1)在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线的长度.实验结果:导线越长,电阻越大,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2)在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线的横截面积.实验结果:导线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3)在长度、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线的材料.实验结果:电阻与导线的材料有关. [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有关.(×)(2)材料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3)由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4)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只研究电阻与某一物理量的关系.(√) 二、电阻定律与电阻率[导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 (2)导体的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哪些材料的电阻率较小? 答案 (1)导体的材料、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长度. (2)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 [知识梳理] 1.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公式:R =ρlS,式中ρ是比例系数,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3)电阻定律反映了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决定,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电阻率(1)概念: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2)单位是欧姆·米,符号为Ω·m .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②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作热敏电阻).③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④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 3.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2)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13.(×)(3)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4)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均匀拉长至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4R .(√)一、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例1 “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a 、b 、c 、d 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图2(1)电路图2中四条金属丝应分别选上表中的________(用编号表示);(2)在相互交流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只要将图中P 端分别和触点1、2、3、4相接,读出电流,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也能探究出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上述方法是否正确,如正确请说出理由;若不正确,请说出原因.图3答案 (1)BCDE(2)不正确,因为P 端分别和触点1、2、3、4相接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一定相同,只有电压不变时,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才能探究出导体的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解析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选电阻丝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有相同参数(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从上述材料看以看出,B 、C 、E 横截面积相同,B 、C 、D 材料相同,C 、D 、E 长度相同; (2)接不同的电阻时,电流不同,故电阻分得的电压不同,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前提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 二、电阻定律的应用 R =U I 与R =ρlS的区别与联系例2 如图4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 、Q 为电极,设a =1 m ,b =0.2 m ,c =0.1 m ,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 、Q 间加上电压后,其U -I 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 =10 V 时,求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图4答案 40 Ω·m解析 由题图乙可求得U =10 V 时,电解液的电阻为 R =U I =105×10-3Ω=2 000 Ω由题图甲可知电解液长为l =a =1 m 截面积为S =bc =0.02 m 2 结合电阻定律R =ρlS得ρ=RS l =2 000×0.021 Ω·m =40 Ω·m.三、电阻和电阻率的比较例3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R =UI 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B.导体的电阻是其本身的属性,通过导体的电流及加在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导体的电阻不变C.据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 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导体的电阻R 皆无关 答案 BD解析 R =UI 是电阻的定义式,导体电阻由导体自身性质决定,与U 、I 无关.当导体两端电压U 加倍时,导体内的电流I 也加倍,但比值R 仍不变,故A 错,B 对.由电阻定律R =ρlS 可知,导体电阻决定于ρ、l 、S ,与ρ、l 成正比,与S 成反比,但ρ决定于材料本身,与l 、S 、R 无关,C 错误,D 正确.针对训练 关于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根均匀导线等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的一半B.由ρ=RSl 可知,ρ与R 、S 成正比,与l 成反比C.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体积、形状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 D1.(多选)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有关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答案 BD解析 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材料及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无关,故A 错,B 对;由R =ρlS 知ρ大,R 不一定大,故C 错;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故D 正确.2.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40 cm 时测得电阻为R .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现将管中盐水柱均匀拉长至50 cm(盐水体积不变,仍充满橡胶管).则盐水柱电阻变为( )A.45RB.54RC.1625RD.2516R 答案 D解析 由于总体积不变,设40 cm 长时的横截面积为S .所以长度变为50 cm 后,横截面积变为45S ,由电阻定律R =ρ40S ,R ′=ρ5045S ,联立两式则R ′=2516R ,选项D 正确. 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为I ,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 ,则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U2 B.U C.2U D.4U 答案 D解析 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 =ρl S ,拉长后长度变为2l ,横截面积变为S 2,所以R ′=ρl ′S ′=ρ2lS 2=4R .导线原来两端的电压为U =IR ,拉长后为U ′=IR ′=4IR =4U .4.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 A.8∶1 B.4∶1 C.1∶1 D.1∶4答案 A解析 同种材料的导线体积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V 1∶V 2=2∶1,面积之比为S 1S 2=V 1l 1V 2l 2=21×21=41,由R =ρl S 可得:R 1R 2=l 1l 2·S 2S 1=12×14=18,加上相同电压,由I =U R 可得:I 1I 2=R 2R 1=81.故选A.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0题为多选题)1.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 (设温度不变)( ) A.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B.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C.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时D.当长度扩大一倍而横截面积缩为原来的一半时 答案 C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 可知,只有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或缩小相同比例倍数时,电阻丝的电阻才能保持不变,故选C.2.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b >c .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阻值最小的是()答案 A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导线越短、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A 正确.3.如图1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10 cm ,bc =5 cm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则电流为()图1A.4 AB.2 AC.12 A D.14A 答案 A解析 设金属薄片的厚度为h , R AB =ρabbc ·hR CD =ρbc ab ·hR AB ∶R CD =4∶1 I AB I CD =UR AB U R CD =R CD R AB =14I CD =4I AB =4 A.4.用电器到电源的距离为l ,线路上的电流为I ,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 ,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 A.ρlI U B.2ρlIU C.U ρlI D.2Ul Iρ答案 B5.两根不同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长度之比l 1∶l 2=5∶2,直径之比d 1∶d 2=2∶1,给它们加相同的电压,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 1∶I 2=3∶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ρ1∶ρ2为( ) A.415 B.83 C.85 D.1615 答案 D解析 由欧姆定律I =UR 知,当所加电压U 相同时R 1∶R 2=I 2∶I 1=2∶3,根据d 1∶d 2=2∶1知,横截面积之比S 1∶S 2=4∶1.由导体的电阻R =ρlS 得ρ1ρ2=R 1S 1l 2R 2S 2l 1=23×41×25=1615.故选D. 6.把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分别接在两个电路中.甲电阻丝长为l ,直径为d ;乙电阻丝长为2l ,直径为2d .要使两电阻丝通过的电流相等,加在两电阻丝上的电压比应满足( ) A.U 甲U 乙=1 B.U 甲U 乙=22 C.U 甲U 乙= 2 D.U 甲U 乙=2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得,R 甲=ρl π⎝⎛⎭⎫d 22=ρ4l πd 2;R 乙=ρ2l π⎝⎛⎭⎫2d 22=ρ2l πd 2.由欧姆定律公式I =UR ,又因为I 甲=I 乙,可得U 甲U 乙=R 甲R 乙=2.故D 正确,A 、B 、C 错误.7.在如图2所示电路中,AB 为粗细均匀、长为L 的电阻丝,以A 、B 上各点相对A 点的电压为纵坐标,各点离A 点的距离x 为横坐标,则各点电势U 随x 变化的图线应为( )图2答案 A解析 由U =IR x =E R ·R L x =ELx ,其中E 、L 均为定值,故U 与x 成正比.A 项正确.8.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要求里面的各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微型化、越小.图3中R 1和R 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 2的尺寸远远小于R 1的尺寸.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这两个导体的电阻R 1、R 2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A.R 1>R 2B.R 1<R 2C.R 1=R 2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设正方形导体表面的边长为a ,厚度为d ,材料的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得R =ρlS =ρa ad =ρd ,可见正方形电阻的阻值只和材料的电阻率及厚度有关,与导体的其他尺寸无关,选项C 正确.9.温度能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如图4所示的图像中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图4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答案 CD解析 金属导体随着温度升高,电阻率变大,从而导致电阻增大,对于半导体材料,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由题图可知,图线1表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线2表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故C 、D 正确,A 、B 错误.10.额定电压为U 0的电灯,其均匀灯丝常温下的电阻为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若将灯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0RB.常温下,若将灯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4R C.给灯丝加上从0到U 0逐渐增大的电压,其U I比值不变 D.将灯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时其电阻才会突变为0答案 AB解析 将灯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灯丝的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10,由电阻定律R =ρl S得电阻变为原来的100倍,A 对.将灯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相当于灯丝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电阻变为原来的14,B 对.加在灯丝上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电阻率变大,电阻变大,由R =U I 知,U I比值变大,C 错.由超导知识知,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该温度不是绝对零度,灯丝的电阻就会变为0,D 错.二、非选择题11.一根长为l =3.2 m 、横截面积S =1.6×10-3 m 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U =7.0×10-2 V.铜的电阻率ρ=1.75×10-8 Ω·m ,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答案 (1)2×103 A (2)2.2×10-2 V/m解析 (1)由R =ρl S 和I =U R得I =US ρl =7.0×10-2×1.6×10-31.75×10-8×3.2A =2×103 A. (2)E =U l =7.0×10-23.2V /m ≈2.2×10-2 V/m. 12.给装在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加一电压,使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0.1 A ,若将这些水银倒入一个内径为前者2倍的玻璃管内,接在同一电压上,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多少?答案 1.6 A解析 设水银柱在两种情况下的电阻分别为R 1、R 2,对应的长度、横截面积分别为l 1、l 2,S 1、S 2,由电阻定律得R 1=ρl 1S 1,R 2=ρl 2S 2. 在两种情况下水银的体积相同,所以有l 1S 1=l 2S 2.又因为S 1=πd 2,S 2=π(2d )2,所以S 2=4S 1,l 1=4l 2,代入电阻计算式得R 1=16R 2由欧姆定律得U =R 1I 1=R 2I 2所以I 2=16I 1=1.6 A.13.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测量液体的电阻率,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5所示,A 、B 是两片面积均为1 cm 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 =1 cm ,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U =6 V 的电压时,测出电流I =1 μA ,则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图5答案 6×104 Ω·m解析 R =U I =610-6 Ω=6×106 Ω 由题意知:l =d =10-2 m ,S =10-4 m 2 由R =ρl S 得ρ=RS l =6×106×10-410-2 Ω·m =6×104 Ω·m.。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4 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学案4 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由ρ=πd2U4Il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 )A.金属丝直径d的测量 B.电压U的测量C.电流I的测量 D.金属丝长度l的测量2.在测定阻值较小的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在测量其电阻时应选择的电路是( )3.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4.某同学在一次“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长度为l=0.720 m,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1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5 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图1 A.直流电源E(输出电压为3 V)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3 k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 Ω)E.开关、导线等(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 x=4.0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 x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15 kΩ) B.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为75 kΩ)C.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为0.2 Ω)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E.变阻器R1(0~100 Ω,0.6 A)F.变阻器R2(0~2 000 Ω,0.1 A)G.电池组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H.开关S,导线若干(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如图2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3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图2 图3 图4(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 mm,电阻值为______ Ω.6.(2012·北京·2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5 图6 图7 图8(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 x的电路图是采用图6中的______图(选填“甲”或“乙”).(3)图7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8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 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 .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 .用U -I 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班级 非选择题答题区。
高中物理 第2章 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案 教科版选修3-1
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设计思想. 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3.掌握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原理(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R =U I).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积S (S =πd24).(3)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ρ=RS l =πd 2R 4l =πd 2U4lI,求出电阻率.2.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导线、电池、滑动变阻器.3.实验步骤(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4.数据处理电阻R 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 、I 值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图像法:可建立IU坐标系,将测量的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的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5.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偶然误差)(2)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系统误差)(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系统误差.6.实验注意事项(1)因一般金属丝电阻较小,为了减少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选择电流表外接法.(2)本实验若用限流式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状态.(3)测量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即两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在金属丝的3个不同位置上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直径d.(4)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二、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1.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②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2.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刻度格数(分度) 刻度总长度1 mm与每小格的差值精确度(可精确到) 109 mm0.1 mm0.1 mm2019 mm0.05 mm0.05 mm5049 mm0.02 mm0.02 mm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如图所示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球的直径,其读数为(6+13×0.05)mm=6.65 mm.【例1】有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样品(如图甲所示),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乙所示),此样品长L约为3 cm,电阻约为100 Ω,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的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A1(量程50 mA,内阻r1=100 Ω)D.电流表A2(量程100 mA,内阻r2大约为40 Ω)E.电流表A3(量程3 A,内阻r3大约为0.1 Ω)F.滑动变阻器R(0~10 Ω,额定电流2 A)G.直流电源E(12 V,内阻不计)H.导电材料样品R x(长L约为3 cm,电阻R x约为100 Ω)I.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请根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丙所示,其示数L=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丁所示,其示数D=________mm.(2)请选择合适的仪器,画出最佳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器材.(3)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用文字和符号说明).然后用已知物理量的符号和测量的符号来表示样品的内径d=________.思路点拨:①估算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确定所选电流表.②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代替电压表.[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L=30 mm+7×0.05 mm=30.35 mm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为:d=3 mm+20.6×0.01 mm=3.206 mm.(2)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大约I=12100A=120 mA,3 A电流表量程偏大,另外两个电流表中,D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大于C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又C电流表内阻为定值,根据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知识,应将C电流表与待测材料并联后再与D电流表串联,又因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应用分压式接法,可设计电路图如图所示.(3)设A1电流表示数为I1,A2电流表示数为I2,由欧姆定律可得待测电阻阻值R=I1r1I2-I1. 又由电阻定律:R =ρL S=ρLπ⎝ ⎛⎭⎪⎫D 22-π⎝ ⎛⎭⎪⎫d 22.联立解得:d =D 2-4ρL (I 2-I 1)πI 1r 1.[答案] (1)30.35 3.206(3.206~3.208) (2)见解析图(3)A 1电流表示数为I 1,A 2电流表示数为I 2D 2-4ρL (I 2-I 1)πI 1r 1【例2】 在“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金属丝的匝数为39,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然后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 .电压表0~3 V ,内阻约10 kΩ B .电压表0~15 V ,内阻约50 kΩ C .电流表0~0.6 A ,内阻约0.05 Ω D .电流表0~3 A ,内阻约0.01 Ω E .滑动变阻器,0~10 Ω F .滑动变阻器,0~100 Ω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①根据金属丝的宽度=匝数×金属丝的直径,可求金属丝的直径.②根据干电池电动势、金属丝的电阻大约值,可以确定电表的选取及滑动变阻器的选取.[解析] (1)从图中可读出紧密绕制的金属丝的宽度为2.53 cm ,故直径为2.53 cm39≈0.0649 cm =0.649 mm(0.647~0.651均可).(2)①因为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是3 V ,用3 V 量程的电压表A ;因为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如果把3 V 的电动势全加在金属丝上,电流才是0.6 A ,因此用量程是0.6 A 的电流表C ;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10 Ω的滑动变阻器E .[答案] (1)0.649(0.647~0.651)(2)①A C E ②错误a :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错误b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1)实物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不能交叉.闭合开关时,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要为零. (2)长度读数时要注意:①以毫米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要有三位有效数字,特别是最后一位估读数字为零时,不能省略.②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要估读;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用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读数如图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 ,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0.810 m .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 =2.5 mm +43.5×0.01 mm=2.935 mm.(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 ,所以应估读到0.01 V ,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 =2.60 V ;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 ,应估读到0.01 A ,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 =0.52 A.(3)根据R =ρLS得:ρ=RS L=R ·⎝ ⎛⎭⎪⎫d 22πL代入数据得:ρ=4.2×10-5Ω·m. [答案] (1)2.935 (2)2.60 0.52 (3)4.2×10-5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测出其长度L 、直径d 和电阻R.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读数如图甲,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甲 乙(2)若用图乙测金属丝的电阻,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0.5+0.01×19.7) mm =0.697 mm. (0.696 mm ~0.698 mm)(2)题图乙中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故测量值偏小. [答案] (1)0.697(0.696~0.698) (2)偏小3.利用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和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流表的内阻为1 Ω,电压表的内阻为5k Ω)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阻值约为5 Ω的金属丝的电阻率.甲(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已连接的器材与未连接的器材连接成实物电路,要求尽量避免交叉,电流表、电压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已知电源的电压为6 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20 Ω).(2)实验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由图可以读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 =________,流过金属丝的电流强度I =________,金属丝的长度L =________,金属丝的直径d =________.乙丙(3)该金属丝的电阻率是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连线如图所示.(2)由图可以看出:电压表的量程是3 V ,所以读数是2.20 V ;电流表的量程是0.6 A ,所以读数是0.44 A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因此读数是1.849×10-3m ;米尺的读数是40.50 cm -10.00 cm =30.50 cm.(3)由电阻定律得ρ=RS l =U πd 24Il=2.20×3.14×(1.849×10-3)24×0.44×30.50×10-2Ω·m =4.4×10-5Ω·m.[答案] (1)见解析图 (2)2.20 V 0.44 A 30.50 cm 1.849×10-3m (1.847×10-3~1.849×10-3m) (3)4.4×10-5Ω·m4.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约为30 Ω.现通过以下实验测量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甲 乙 丙(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其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________mm.(2)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开关、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约3 k Ω);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约15 k Ω); 电流表A 1(量程0~100 mA ,内阻约5 Ω); 电流表A 2(量程0~0.6 A ,内阻约0.1 Ω); 滑动变阻器R 1(0~10 Ω); 滑动变阻器R 2(0~1 k Ω);电源E (电动势为4.5 V ,内阻不计).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3)在图乙框中画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图,要求:能改变电阻丝的测量长度和进行多次测量.(4)利用测量数据画出U l 图线,如图丙所示,其中(l 0,U 0)是U l 图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根据U l 图线,用电阻丝的直径d 、电流I 和坐标(l 0,U 0)可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的读数为0,可动刻度的刻度为:18.3×0.01=0.183 mm.所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183 mm.(2)由于电源E 电动势为4.5 V ,若选用电压表V 2则读数误差较大,所以电压表应选V 1;由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m =E R=0.15 A ,所以电流表应选A 1;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并能改变电阻丝的测量长度和进行多次测量,且能有效地控制不超出电压表的量程,所以供电电路用分压式,滑动变阻器应选R 1.(3)供电电路用分压式,R R A =305=6,R V R =3 00030=100,R R A <R VR,所以测量电路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如图所示.(4)由R =ρl S 得ρ=RS l =πd 2R4l,又有R =U I, 得ρ=πd 2U 04Il 0.[答案] (1)0.183(0.182~0.184) (2)V 1 A 1 R 1 (3)见解析图 (4)πd 2U 04IL 05.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 x 的阻值.(1)现有电源(4 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A .电流表(0~3 A ,内阻约0.025 Ω)B .电流表(0~0.6 A ,内阻约0.125 Ω)C .电压表(0~3 V ,内阻约3 k Ω)D .电压表(0~15 V ,内阻约15 k Ω)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2)下图是测量R 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电压表示数U .某次电表示数如图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 x =UI=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使电表读数为量程的13~23,电源电动势为4 V ,故电压表选C.估算通过R x 的最大电流约为I m =35A =0.6 A ,所以电流表应选B.因为R V R x >R xR A ,所以电流表应外接,即应采用甲电路,测量误差较小.(2)如图所示(3)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I =0.50 A ,U =2.60 V ,所以R x =2.600.50Ω=5.2 Ω. [答案] (1)B C 甲 (2)见解析图 (3)5.26.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 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 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 ,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 x ,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量程0.6 A ,内阻约0.2 Ω)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约9 k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20 Ω)定值电阻:(R 0=3 Ω)电源:(电动势6 V ,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 1”或“R 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填“a ”或“b ”)端.(2)在实物图丙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4)导线实际长度约为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电阻定律R=ρlS代入数据可得导线的电阻大约为1.7 Ω,电源电动势为6V,用所给的电路图测量时,如果用阻值小的滑动变阻器R1,电路中最小电流将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用阻值大的滑动变阻器R2;闭合开关前应使待测电阻两端电压最小,故开始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最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开始时应停在a端.(2)连线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用限流接法,电流表用外接法.(3)电压表每个大格表示1 V,每个小格表示0.1 V,故电压表读数为2.30 V.(4)根据欧姆定律得R x+R0=2.300.50Ω,故R x=1.6 Ω,由R=ρlS得导线的实际长度约为94 m.[答案](1)R2a(2)如图所示(3)2.30 (4)94。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电路》第二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学案
第二章电路2.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学习目标1、掌握电阻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2、掌握电阻率的概念,知道电阻率和哪些因素相关学习重点电阻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学习过程:合作探究同学们,本节的任务,就是要具体找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定量的总结出相关规律。
一、电阻定律的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小组的讨论分析,探究导线的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过渡:这种关系能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呢?实验:教材P36“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介绍(小组探讨变阻器的必要性)电路连接实验和分析论证1.结论:2.结论: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材料间的定量关系。
结论:实验表明:公式:二、电阻率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实验表明,材料的电阻率随的变化而改变,练习拓展1. 关于电阻率的正确说法是(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2.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A.11 000R B.1100R C.100R D.10 000R3.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若粗估金属丝的电阻Rx约3 Ω,为减小误差,要求金属丝发热功率P<0.75 W,现备有的部分仪器有:6 V电池组A,电流表B(0~0.6 A,内阻0.5 Ω),电流表C(0~3 A,内阻0.01 Ω),电压表D(0~3 V,内阻1 k Ω),电压表E(0~15 V,内阻5 k Ω),滑动变阻器F(0~100 Ω,额定电流1 A),滑动变阻器G(0~20 Ω,额定电流1 A),问:(1)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_____(用字母代替).(2)画出实验电路图.(3)在下图中,将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纠错﹒归纳﹒整理1.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ρ=RS l,对于在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导线来说,它的电阻率( ). A .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B .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 .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D .由所用金属材料本身性质决定2.(双选)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设温度不变)( ).A .当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B .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C .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倍时D .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一倍时3.如图所示,P 是一个表面镀有很薄金属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 ,直径为D ,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 、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的两端电压为U ,通过它的电流为I ,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4.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13B .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纯金属的电阻率比合金的电阻率小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5.用电器距离电源为L ,线路上的电流为I ,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 ,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A.ρL RB.2ρLI UC.U ρLID.2UL I ρ6.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若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 Ω,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提供以下器材供选择:A .电池组(3 V ,内阻约1 Ω)B .电流表(0~3 A ,内阻0.012 5 Ω)C .电流表(0~0.6 A ,内阻约0.125 Ω)D .电压表(0~3 V ,内阻4 k Ω)E .电压表(0~15 V ,内阻15 k Ω)F .滑动变阻器(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G .滑动变阻器(0~2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H .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时应从上述器材中选用______(填写仪器前字母代号).(2)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Rx ,在组成测量电路时,应采用电流表________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3)若用L 表示金属丝的长度,d 表示直径,测得电阻为R ,请用R 、d 、L 写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三、小结当我们考虑到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时,我们的很多电学问题的讨论是很麻烦的,因此,在更加广泛的场合,我们忽略了这种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考情剖析(注:①考纲要求及变化中Ⅰ代表了解和认识,Ⅱ代表理解和应用;②命题难度中的A 代表容易,B代表中等,C代表难)知识 整合实验流程图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R x =ρl S R x =UI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基础自测一、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他因素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方法: 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 三、理论探究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一条长度为l 、电阻为R 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 段长度同为l 1、电阻同为R 1的导体串联而成的,这n 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总长度l 与每段长度l 1的关系为ll 1=n另一方面,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知,R =nR 1,即RR 1=n对比两式,可知R R 1=ll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有n条导体,它们的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横截面积同为S1、电阻同为R1.把它们紧紧地束在一起,组成一根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导体.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可知,R=R1n,即R1R=n同时SS1=n所以RR1=S1S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探究实验一:通过实验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中,保持__________因素不变,比较第三个因素的影响;然后研究另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如图,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定量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图中四段导体是串联的,每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因此,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它们的电阻之比.比较a、b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等.这样就可以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这个实验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的是电阻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的比例关系,实验中不必测量电阻大小的数值.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选择至少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例如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测出它们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利用实验一的等式结论分别计算出等式中的比例系数.这个比例系数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阐述重点知识概述一、实验中需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4.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增大;6.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象U-I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7.连接实物图时,所连的导线不要交叉,且要接到接线柱上;8.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读数,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二、误差分析——误差来源1.直径的测量;2.长度的测量;3.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4.通电电流的大小不同,通电时间的长短不同,致使电阻丝发热而温度不同,电阻率随之变化.由于本实验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所以R测<R真,由ρ=R x Sl,可知ρ测<ρ真.三、实验改进替代法测电阻1.实验器材待测电阻、电阻箱、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电池、导线若干2.实验原理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按如图连接好电路,调节电阻箱,使两次电流相等,则电阻箱的阻值就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3.误差分析这样测出的阻值与电表的阻值无关,而取决于两次电流表的读数的准确性,避免了因电表的内阻产生的系统误差,操用步骤也很简捷【典型例题1】图中,甲图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 =________.(2)然后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A.电流表: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B.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 Ω,额定电流为1 AD.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为6 V,内阻忽略F.开关K,导线若干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温馨提示记录空间【变式训练1】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25 kΩ的电阻R x,现备有下列器材:A.电流表(量程100 μA,内阻约2 kΩ);B.电流表(量程500 μA,内阻约300 Ω);C.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100 kΩ);D.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500 kΩ);E.直流电源(20 V,允许最大电流1 A);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Ω,额定功率1 W);G.电键和导线若干.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同学正确选择仪器后连接了以下电路,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使测量误差尽量减小,实验前请你检查该电路,指出电路在接线上存在的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堂演练1.(12年贵州模拟)某同学在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时.甲乙第1题图(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c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____mm.2.有一根圆台状匀质合金棒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的电阻率ρ、长度L和两底面直径d、D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第2题图(1)用游标卡尺测量合金棒的两底面直径d、D和长度L.图乙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的读数L=________cm.(2)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丙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________.(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3)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R=6.72 Ω.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ρ、长为L、直径分别为d和D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R d=13.3 Ω、R D=3.38 Ω.他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R满足R2=R d·R D,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R=________.(用ρ、L、d、D表示)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Ω.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d,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实验室备有两节干电池、电键、导线若干及下列器材:A.电压表V(0~3V,内阻约为10kΩ)B.电流表A1(0~0.6A,内阻约为0.5Ω)C.电流表A2(0~3A,内阻约为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A)E.滑动变阻器R2(0~1000Ω,0.2A)(1)某同学进行电阻测量时,为提高测量的精度,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填器材前对应的序号)(2)该同学实验时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接线中的两处错误;错误1: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用接线序号表示).第3题图4.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的器材包括:输出为3 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甲.第4题图(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③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绘出了图乙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________A-1·m-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阻之和.丙第4题图(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图乙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其数值和单位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甲图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要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倍率为×100Ω)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______Ω;甲乙丙第5题图(1)(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此新型导电材料棒直径d,测量结果如丙图所示,则d=________mm;(3)采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其电阻:A.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2Ω;B.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1A;D.电源E:电动势6V;F.电键S,导线若干;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电路图;第5题图(2)(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电路,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导电材料棒电阻率的测量值明显偏小,经检查发现实物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该导线是:________(用导线的序号表示);第5题图(3)(5)如果(3)问实验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I、U、L、d表示)第30讲 实验、探究: 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识整合 基础自测三、1.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2.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四、实验一:两个 控制变量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R ∝lS实验二: 材料的电阻率 重点阐述【典型例题1】 图中,甲图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 =________.(2)然后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 A .电流表: 量程为0.6 A ,内阻约为0.1 Ω B .电压表: 量程为3 V ,内阻约为3 k ΩC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为20 Ω,额定电流为1 AD .低压直流电源: 电压为6 V ,内阻忽略 F .开关K ,导线若干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K(3)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示数为I ,电压表示数为U ,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 、直径为d ,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答案】 (1)200Ω (2)电路如图 (3) πd 2U4LI【解析】 (1)R 读=刻度值×倍率.即R x =20×10Ω=200Ω.(2)电路图见答案.由于R x =200Ω>R A ·R V ,故采用电流表内接.且R x >R 变,必须分压. (3)由R =ρL S =4ρL πd 2及R =UI 可得ρ=πd 2U 4LI.变式训练1 B C (1)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解析】 直流电源的电压为20 V ,为了提高读数准确度应该选择电压表C ,因此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不得超过15 V ,则通过的电流不超过I =U R x =15 V 25 k Ω=600 μA ,电流表应该选B.为了减小误差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若串联,限流效果不明显,应该采用分压接法接入电路.随堂演练1.(1)5.015 (2)4.700 【解析】 由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可知.2.(1)9.950 (2)⑥ (3)4ρLπdD 【解析】 (2)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欧姆,为小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即⑥连接不当,应接在合金棒的左端.(3)对于圆柱形金属导体,其电阻R =ρLS ,故有R d =ρL π⎝⎛⎭⎫d 22, R D =ρLπ⎝⎛⎭⎫D 22, 代入R 2=R d R D 即可得R =4ρLπdD.3.(1)B D (2)③ ⑥ 【解析】 (1)电源电动势为3V ,待测电阻约为5Ω,则I =ER =0.6A ,即电流表应选择B ;变阻器应选择D.(2)由图可知,变阻器接法错误,③处接错;⑥处也接错. 4.(1)如图第4题图(2)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置(3)9.5~10.5均可 金属丝接入长度为零时全电路(或电阻箱、电流表)(4)0.198~0.202mm 金属丝的电阻率 9.69×10-7~1.02×10-6Ω·m 【解析】 (3)k =11-8.20.6-0.32A -1·m -1=10.0A -1·m -1.L =0时纵轴截距与电动势的乘积是E I ,表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4)d =0.01mm ×20.0=0.200mm.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I(R +r +R A ),又有R =ρL S ,联立得1I =ρL E·S +r +R A E,可知斜率为ρE·S,所以三者之积为电阻率ρ.其值ρ=9.42×10-7Ω·m.11第5题图5.(1)2000 (2)6.123~6.126 (3)如图 (4)⑤ (5)U πd 24LI【解析】 (1)由图乙知读数为20×100Ω=2000Ω(2)由图丙知读数约为6+0.124mm =6.124(mm)(3)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远远小于待测电阻,故采用并联分压的连接方式.(4)由实验原理图易知⑤处连错(5)由电阻定律知R =ρL S① 由欧姆定律知R =U I② S =π(d 2)2 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ρ=U πd 24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