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
扫 地 无魏 遗晋 《。以 资来 治积 通蓄 鉴, 》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八王之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西晋的短暂统一
游(胡牧人民)族匈崇奴尚鲜武卑力,文化落后
羯(jié)
羌(qiāng羌)
中原
氐(dī)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十六国 东晋
南 北朝 北
朝 南朝
历史时期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课后小练
1.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王朝曾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 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回族 B.匈奴 C.蒙古 D.女真
胡床与方凳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学习与
只有短暂的时间?
探究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 重建晋朝,都建康,史称东晋。 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苻坚如 何治理 前秦?
任用汉人王 猛为丞相,锐意 改革。他们整顿 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招抚 流民,减赋禁奢, 不定期大力兴办 学校,提倡儒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以下是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归纳: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3.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

三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曹魏实力最强,占据北方,蜀汉和东吴偏据西南和东南一隅。

4. 三国经济的发展: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造船业发达;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东吴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第15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大量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果树、家畜等南北交流增多;建康(今南京)成为经济中心。

意义: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宋元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南方海外贸易超过北方;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等。

结果: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完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完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主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距今约9000-7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曹操胜利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火攻;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常考点】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

2.三国的建立:魏,220年,曹丕建立,都城在洛阳;蜀汉,221年,刘备建立,都城在成都;吴,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都城在建业。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尚未成熟。

4.三国经济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5.特别提醒: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练习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东晋的都城建康在今天的( )A、南京B、洛阳C、开封D、西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A、北方B、南方C、长江流域D、长城以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官渡之战⾚壁之战时间公元200年公元208年作战双⽅袁绍与曹操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作⽤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数万⼝。

三、三国⿍⽴的形成1、三国⿍⽴局⾯是怎样形成的?(1)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2)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3)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局⾯正式形成。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址出土了铜镜。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
多年的 等发展到
年,
遗 ,礼
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和严格的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的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的青铜器)
”,如著名
2、 甲骨文记事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
和牛、羊等
上的文字。
, ,饲养
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主要是
,最具特色 的为
,代表:
半坡
;还有装饰品,乐器
。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 时间:距今约
年 地点:
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
建筑,是中国 最早 的木构建筑,

迄今发现 最早 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
朝廷直接任免。
的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地方行政 的基本模式。
3、 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
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
,作为通用文字 颁
有利于
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统一度量衡:以 的发展。
作为标准货币,在 国流通。 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本区别。
是人与动物的
2、
——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
年 地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古代文明与两河流域- 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黄河与恒河流域的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第二单元:古代史前时代- 古代史前时期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 中国古代史前时代的文化和发展第三单元:商朝的兴衰与西周的建立- 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西周的建立和国家制度特点第四单元: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名家、百家争鸣和变革-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和变革第五单元:秦朝统一中国-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秦朝对统一中国的影响第六单元:汉朝的兴衰和东汉的建立- 汉朝的创立和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东汉的建立和政治变革第七单元: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 三国的鼎立和统一势力的形成-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第八单元:隋朝和唐朝的统一与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唐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第九单元:宋朝的政治变革与科技进步- 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宋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第十单元:元朝和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演变-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演变第十一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covered in each unit of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7th-grade history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t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prehistoric periods, dynasties such as Shang, Zhou, Qin, Han, Three Kingdoms, Jin, Sui,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as well as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soci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以下是该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三国鼎立:讲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三国鼎立的局面,重点掌握曹操、
刘备、孙权的功绩和三国之间的战争。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两次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及结果,分析
曹操失败的原因。

3.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包括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
等。

4.民族融合:了解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况,包括北方民族的迁徙、民族的杂
居和交往等。

5.文化发展: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情况,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
式的演变和发展。

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需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行理解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建议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影片等方式,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汇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汇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汇总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化上1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导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原因:O; 1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O; 2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圭寸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O; 1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O; 2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O;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 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317 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2)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淝水之战的影响: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 )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6、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2)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
(6)用汉制;学汉礼。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民族交融表现: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一、农学:《齐民要术》
1、作者:北朝贾思勰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畐I」、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4、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数学:祖冲之
1、时期:南朝
2、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大明历》;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三、书法:王羲之
1、时期:东晋
2、代表作品:《兰亭集序》
3、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称誉:书圣
四、绘画:顾恺之
1、时期:东晋
2、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3、特点: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4、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水画开始形成。

五、雕塑
1、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