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化民间春节的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化民间春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开化民间春节习俗趣谈
春节拜年,是开化传统的民间习俗。春节列为一年节日之首,而春节“拜年”气氛也十分浓盛。
“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园桌上鸡、鱼、肉齐全,荤多素少,还必备汤园、八宝饭,示为团团圆圆,百宝进家之意。“三十晚”是一种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古时,要换门神、贴春联。所谓门神,就是唐代名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传说是能赶邪驱妖,现时是贴“福”字。贴春联习俗,从古到今仍然丰盛,专用红纸书写来年大吉大利之词,还要在门前张灯结彩,这种民间习俗一直延至今日。
古时穷人怕过年,没吃少穿的家境,还怕富人催租逼债,只有“三十晚”平安无事。因此,在全家人上桌前,要放鞭炮,一是表示吃年夜饭了,不要再来催逼债了;二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据《钱江源民间故事集》记载,新春大年市民还流传新春“孩儿乐”口头俗语:“夏秋冬去春到来,孩儿高兴蹦蹦跳。双手捂耳听鞭炮,挤进人群凑热闹。红色马挂比比看,欢天喜地人人笑。”“三十晚”毕,全家聚在一起坐夜,“脚烤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全家谈笑风趣,喜喜哈哈到午夜。
正月初一凌晨,由男主人开门放鞭炮,焚香告祝天地,求其赐福。年初一,不准骂人、打人;又不准扫地,不准往屋外倒赃水;不准串门过户玩耍,只能在公共场所娱乐。提倡讲文明,说彩话,如“四季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等。开门放鞭炮后,合家穿新衣服,戴新帽,穿新鞋,点起红烛,吃果子等,有的还吃糖年糕,以兆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初一早餐均以挂面为食,挂面细长,以兆长寿。吃罢早餐,小辈要向祖父母、父母亲拜年。古时
候,必须要跪拜。拜罢,长辈赐与一红纸包和一碟果子。现时又不同了,天真活泼的小辈,拱手示礼,叫声辈称,如舅公、姨夫后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高兴地应了一声,便把备好的大红包(三百、五百、一千元不等),赐给小辈手里。
初二发新年财。“柴米油盐酱醋茶”,以柴为首,因柴与财同音,故新年伊始,农民即上山砍青柴,以示清清洁洁,恭喜发财。城里文人即执笔书写“新春开笔、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一般从初三开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互相道贺,初见时双手都要拱手示礼,敬呼“恭喜、恭喜,发财、发财”。拜年要带“果子包”。“拜年,拜年,果子向前”,是开化民间礼节习俗。古时候,“果子包”以自制的芝麻糖、烟丝充之。在农村以“灯日”作为拜年日期,一般小村排行在前,大村排行在最后。笔者记得,拜年要拜到正月二十为止,到二十日的“果子包”已结并到一块了。现代的“果子包”已升级了,随着国强民富的境况,除两瓶酒(最高档酒是茅台、五粮液)外,还有保健的补品。当日也有升级为“包红包”的拜年方式。互拜之日,都要聚餐一天,吃罢晚饭后,共赏迎灯或演戏等精彩节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女婿拜年,人称“上门”,最为隆重、热闹。携带“果子包”比一般人贵重一些,而且要用双包。当天,新女婿上桌要坐“高横头”,俗称新女婿唯此一日大,此后只能坐角落头了。
元宵节为传统灯日,古代习俗,每村每场均耍灯,为春节最后一个节日。现代元宵节更为讲究,“迎灯会”、“烟花会”、“舞龙会”等,以示庆祝。
笔者认为,春节“拜年”习俗有利于社会和谐:一是敬老爱幼好传统;二是交朋结友的好时光;三是劳逸结合,休闲的好日子;四是文明礼貌的好形式。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全家开心,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