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十大传说

合集下载

春节的神话传说

春节的神话传说

春节的神话传说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辞旧迎新,庆祝新春的到来。

与这个重要节日相关的有许多神话传说,以下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1. 祭年古时候,传说有一种名为"Nian"的凶猛怪兽,只在每年的冬至夜出现,吞食人畜,令人闻风丧胆。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想出了招数。

他们发现"Nian"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在冬至夜用红色的灯笼、对联、爆竹等物品来驱赶"Nian"。

这个传说便成为了现在拜年、放鞭炮和贴红纸等习俗的原因。

2. 大禹治水相传,中国有一个诸神助人间浇灌河水的神仙,名叫大禹。

大禹年少时身体孱弱,但他一直梦想为百姓治理水患。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水利专家。

大禹用智慧和毅力治理了泛滥的水患,为人民带来了江河大堤和丰收的土地。

据说这也是春节期间人们祈求大禹保佑的原因之一。

3. 后羿射日后羿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被誉为射箭的神射手。

据说,在古代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照耀人间。

而一天,这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使人间炎热不堪。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后羿挺身而出,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人间提供光明与温暖。

为了纪念后羿的壮举,人们在春节期间常常举行祭拜后羿和射箭比赛等活动。

4. 女娲补天据古代传说,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沉重的灾难,天空裂开,破坏了大地、山川和生灵。

为了拯救世界,女娲用五彩石补缀了天空,使人间重新恢复了和平与祥和。

有人认为,春节期间人们彩绘、贴春联的习俗源自女娲补天的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都成为了中国春节的重要文化符号,代代相传至今。

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信仰和平与和谐。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戏曲、灯笼展览、花灯表演等。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向神明祈求福运和平安。

春节民间传说

春节民间传说

春节民间传说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或者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过年的同时也会传承和分享各种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以各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形式存在,丰富着中国的文化传统。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年兽的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兽”,它每年都会在除夕夜出来作乱吃人。

人们发现这个年兽最怕红色和响声,所以在除夕夜人们都用红色装饰房子,并且放鞭炮来驱赶年兽。

后来,有一年年兽被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打败了,小明聪明地准备了许多红色的布条和鞭炮,吓走了年兽,使得村庄再也没有被年兽所扰。

从那时起,每年的除夕夜人们都要进行这些习俗,这就是中国春节的由来。

传说二:年的使者另一个关于春节的传说是年的使者。

相传每年的除夕夜,一只长翅膀、独角兽似的生物会从天而降,它穿着红色的衣服,身上带着金银财宝,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它会进入每家每户,把财宝留给幸运的人。

于是人们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挂上红灯笼,准备好各种好吃的食物,希望能够迎来这个财神爷,享受一年的好运。

传说三:红包的由来每逢春节,人们通常会给小孩和晚辈们红包作为礼物,这一习俗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以前有一种叫做“蛇精”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在除夕夜出现,在人们的床底下咬人。

有一年,一个小男孩放了一只火蝾螈在自己的床底下,火蝾螈吓跑了蛇精。

为了感谢火蝾螈拯救了他们,人们开始把一些硬币包在红纸里面,然后放在床底下,祈求火蝾螈给他们带来好运和保护。

这就是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给红包的原因。

春节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说的时期,这些民间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通过传说故事的传承和分享,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春节带来的喜悦和团圆,同时也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春节的意义更加深远。

春节民间传说,见证了中国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与幻想。

春节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春节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春节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千百年来积淀下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不仅庆祝新年的到来,也流传着一些与春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是寄托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春节传说和神话故事。

一、年兽传说年兽传说是春节最广为人知的传说之一。

相传在春节的除夕夜,会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出现,它被称为年兽。

据说年兽喜欢吃人,会来到村庄,捣毁房屋,伤害儿童和家畜。

人们为了避免年兽的袭击,便将房屋贴满红纸,以及挂上红灯笼,制造出浓厚的喜庆氛围。

同时,人们还会在除夕夜放鞭炮,以驱赶年兽。

这一传说至今仍然在中国各地流传,成为春节庆祝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接财神传说在中国,接财神是春节期间的一种民间传统活动,也有相关的神话故事与之相配。

相传财神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到人间巡视,寻找下凡的机会。

据说财神每天都会逛街购物,觉得物价太贵了,所以只好把钱放在门后的树上。

而人们为了吸引财神,便将自家门口的树上挂满红包,希望财神能够留下一些财富。

这一传说和故事,使得接财神活动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一项热闹而有趣的传统。

三、三十夜传说据民间传说,除夕夜被称为三十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在这一天里,传说中的各种神灵和鬼怪都会出现在人间。

例如,传说灶君会在这一天离开火炉,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

因此,人们要在除夕之前给灶君备办一份丰盛的祭品,以表达对灶君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此外,还有一种传说称,灶君会留下一个虚影来看家,因此在除夕夜保持家中有人值夜,以示对灶君的尊重。

四、牛郎织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也与春节有一定的关联。

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这对相爱的牛耕之神和织布之神,由于玉皇大帝的反对而被迫分离。

根据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牵牛星和织女星会相聚在银河上。

而在春节期间,据说人们能看到一些眩目的繁星,而这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星相会的时刻。

与春节有关的传说

与春节有关的传说

与春节有关的传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会迎来新的一年。

春节有很多与它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春节的传说。

传说一:“除夕夜,岁神来了”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每逢除夕夜,岁神就会来到人间,把一年的喜怒哀乐收集起来,让大家过上快乐的一年。

而每家为了迎接岁神的到来,都会准备好各种美食、礼物等,希望能够让岁神心满意足,给家人们带来好运。

传说二:“年兽”
据说每逢除夕夜,年兽都会从天上降临到人间,把不好的事情都带走,留下一年的幸福和快乐。

每家为了庆祝新年,大家都会在门前悬挂彩带,并准备各种美食和礼物,向年兽表达自己的祝福。

传说三:“灶王爷”
这是另外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每逢春节,灶王爷就会从天上到人间,把一年的灾难和病毒带走,让大家过上安康安宁的一年。

每家为了庆祝新年,都会准备各种美食和礼物,来给大家带来好运。

传说四:“夸父逐日”
这是一个关于夸父的传说,相传夸父是一位强大的妖怪,他每年都要在春节前一个月开始逐日,作恶多端,把人们的家园毁坏,使人们生活极其艰辛。

但是有一次,一位勇敢的少年,挑战夸父,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打败了夸父,拯救了众人,从此大家过上安康快乐的春节。

传说五:“穿山甲”
相传,春节期间,如果有人看到穿山甲,就会带来好运。

据说,穿山甲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有独特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方向,让自己远离灾难,并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幸福的春节。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的一些传说,这些传说渗透了中华民族对新年的期望,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既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又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与之相关。

下面,我将介绍春节的来历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吧!传说一:击退年兽根据古代的传说,春节最早是为了防御“年兽”的袭击而设立的。

相传,“年兽”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农历除夕降临村庄,吃掉村民和牲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在除夕之夜点燃火把、炮竹,制造响声和火光,以驱赶这个恶兽。

而后来,《年兽》一书的作者郭璞以及其他文学家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年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个传说成为了解释春节来历的一个重要故事。

传说二:祭拜女娲另一个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和女娲有关。

相传,在上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经历了无尽的寒冷和食物匮乏。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创造了太阳、月亮、山川和河流等自然事物。

为了纪念女娲,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设立祭坛,燃烧香烛,向女娲祈福。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春节来历的重要一环。

传说三:红包的起源红包袋,作为春节时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也有一个关于它起源的传说。

相传,徐福是一个出生在夏朝的仙人,他在除夕之夜来到人间,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些金币,帮助他们度过贫困的岁月。

自此,人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给孩子们发放红包,以延续这个传统和纪念徐福的善行。

除了以上的传说故事,春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放鞭炮、贴门神、舞狮子和舞龙等等。

这些活动和传统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祥和、幸福和顺利。

总结起来,春节的来历传说丰富多样,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无论是击退年兽、祭拜女娲,还是红包的起源,这些传说都成为了春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这些传说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节的到来,享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的神话传说

春节的神话传说

春节的神话传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

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与春节相关的神话传说。

1. 神兽年兽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神兽年兽,每到农历年末,就会离开山洞,侵袭村庄,吃掉农民的牲畜和庄稼。

人们感到十分恐惧,无法安宁地欢度新年。

于是,有一天,一位名叫“神農”的英雄决定对抗年兽。

他使用了许多烟火和红色的布条,制造了很多响声和光亮,并在村庄周围点燃。

神兽年兽被吓退,再也不敢靠近人类。

从此以后,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使用爆竹和贴红春联来庆祝,以驱逐年兽的阴影,迎接新的一年。

2. 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是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被认为是伟大的治水英雄。

据说,在春节的前夜,大禹曾带领天神和水神一同巡游江河,巩固堤坝和河流。

在这个夜晚,传说中的水神精灵会出现在水中,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幸福。

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在河流边祭拜大禹,并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水神的庇护,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洪水的侵袭。

3. 祭祖和年画的传说在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传说中,祖先的灵魂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到家里,并与全家人一同庆祝佳节。

为了迎接祖先的到来,人们会在家里贴年画,以此来吸引祖先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后代们一直在思念和尊敬他们。

年画上通常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和神秘的故事,如红色的鲤鱼、发财树等,这些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4. 财神和红包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财神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他被认为能够带来财富和成功。

据说,在春节期间,财神会到每个家庭,给小孩子们带来红包。

这个传统起源于一位古代的贪财官员,他溺爱自己的儿子,而不关心百姓的困苦。

一天,人们发现并打破了官员的私藏,把财富分发给了百姓。

由于官员的贪婪,他的家人被迫过着艰苦的生活。

后来,这个官员被称为“财神”,并在春节期间带着红包,给予那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

以上所述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更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民间传说

春节的民间传说

春节的民间传说
春节的民间传说如下:
1、春节的名称来源。

相传,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派弥勒佛和如来佛下凡。

弥勒佛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此正月初一人们欢欢喜喜。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为“春节”。

2、“年”兽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出来伤害人畜。

有一年,一个乞讨的老人告诉村民如何赶走“年”,即通过红色、火光和炸响来驱赶它。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3、灶神和财神的传说。

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家庭善恶的神祇,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神会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庭的情况。

为了让灶神说好话,人们在这一天会给灶神供奉糖瓜、烧香、祭拜,希望灶神能够“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主管财富的神祇,相传财神原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后来因为犯了错误被贬到人间,为了弥补过失,财神开始帮助穷人致富,逐渐演变成了给人们带来财运的神祇。

春节有哪些传说

春节有哪些传说

春节有哪些传说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传说与之相关。

以下是一些与春节传说有关的故事:
1. 年兽传说:据传说,年兽是一种形似怪兽的神秘生物,每逢除夕夜出现,会吃光村庄的食物,吓唬人民,带来灾祸。

为了防止年兽的侵袭,人们开始贴红色的对联,燃放鞭炮,以及挂起红灯笼,相信这些活动可以驱赶年兽。

2. 姑苏城灯谜传说:有一个传说称,姑苏城的天台山上住着一位名叫阎贵妃的美丽女子。

这位贵妃的美貌令人惊艳,她制作的灯谜更是难以估计。

据说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解开阎贵妃的谜语,才能娶到姑苏城的女子为妻。

因此,每年春节期间,姑苏城的街头巷尾都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灯谜,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猜谜解题。

3. 吃汤圆的传说:中国人习惯在春节这一天一起吃汤圆。

这个习俗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元宝的孩子,因为冬天时他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没有足够的钱给他买食物,因此他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里吃一种特别软糯的小米饭。

为了让他不感到寂寞和挨饿,母亲用小米饭做成了汤圆形状,这样元宝就觉得仿佛有了饱满而温暖的家庭团聚之感。

这些传说和故事将春节与神秘的神话和美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人们带来了纯粹和富有意义的节日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的十大传说关于春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下面让带你看看吧。

春节传说之一:老鼠嫁女的传说“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

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

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

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

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

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

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

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

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

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

这幅年画反映了民众鲜明的爱憎。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历法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春节传说之三:“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这风俗越传越广。

春节传说之四: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传说之五: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海报腊八节广告腊八节吊旗腊八节腊八节吊挂腊八节地贴粥店海报粥店广告腊八节习俗腊八粥海报广告腊八粥传统“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

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

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

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

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

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

春节传说之六:倒贴福字的传说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传说之七:熬年守岁的传说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