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梁解析

合集下载

【宋朝历史】北宋都城汴京,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

【宋朝历史】北宋都城汴京,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

【宋朝历史】北宋都城汴京,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北宋都城介绍一:北宋的都城叫汴京,不叫汴梁,汴梁是开封在元明时代的称呼。

北宋有四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府,北京大名府。

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分别是现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和开封市。

南京归德府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

开封古称东京是针对在西边的洛阳而言的,洛阳在西,汴京在东,所以宋朝人把汴京城为“东京”。

北宋都城介绍二: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终于导致公元1227年南宋政权的建立。

两宋虽然实际统治疆域有限,却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奇迹。

北宋都城汴京在当时都已经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另外乡村小镇(又名“草市镇”)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些城镇里,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一种葫芦,嫩时可食)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真是一幅繁荣景象。

另外,每天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鱼达数千担。

这时的夜市也更加兴盛,往往直到三更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

还有作为说书游艺场所的“瓦肆”,大者可容纳数千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评书和历史故事就是在这里经过说书艺人的精彩演绎传遍千家万户。

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更为了解当时汴京市肆的繁荣情况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证据。

北宋的都城汴京,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会,城中店铺达6400多家。

汴京中心街道称作御街,宽两百步,路两边是御廊。

北宋政府改变了周、秦、汉、唐时期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从事买卖活动的旧规矩,允许市民在御廊开店设铺和沿街做买卖。

初中美术_盛世汴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盛世汴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盛世·汴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美术作品不是孤立的,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分析作品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作品,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表现形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复制品五、教学过程《盛世·汴梁》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少专业的美术语言,分析表达能力较差。

而本课的内容偏重分析,理性较强,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小组讨论,积极互动。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进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盛世汴梁》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都是通过每个环节学生的表现情况来反馈的。

1、在通过作品前期分析到导出作品赏析步骤环节,学生基本能理解各环节间的关系,且会简单的尝试使用。

2、独立作品分析环节,学生面对一个全新作品,虽然有相关资料可以借鉴,但仍往往会有不知从何入手的感觉,这就是对作品背景知识缺乏以及赏析习惯没养成的原因所致。

汴京遗迹探寻北宋时期的繁华与辉煌

汴京遗迹探寻北宋时期的繁华与辉煌

汴京遗迹探寻北宋时期的繁华与辉煌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曾是中国乃至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作为当时的首都,汴京承载着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繁荣与辉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的繁华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了一些残存的遗迹。

本文将深入探寻汴京遗迹,重温北宋时期的繁华与辉煌。

通过对汴京遗迹的探寻,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

首先,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的汴京城墙。

这座城墙建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全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

城墙以黄土砌筑,上覆瓦片。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繁华景象,感受当时繁荣的气息。

在城墙内,有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和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皇宫——大内。

大内是北宋时期皇帝的居所,规模宏大,建筑气势磅礴。

据史书记载,大内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院,其中后三院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包括宫殿、宴会厅、花园等。

而前两院则是文武百官办公和办事的地方。

大内内外的建筑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展示了北宋时期建筑艺术的巅峰。

除了大内外,汴京还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和寺院。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大相国寺,它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庙宇之一,也是佛教最早传入汴京的地方之一。

大相国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如今仍然保留了不少文物和名胜。

寺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佛塔,是游客向往的景点之一。

除了皇宫和寺庙,汴京还有许多商业街区和市场。

其中最为著名和繁华的当属汴京的市桥。

市桥位于大内以东,全长约1.5公里,是当时汴京最繁忙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集聚了大量商贾,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了解到在汴京时期,市桥周边的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发达。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主要遗迹,汴京还有诸多街巷、宅院等等遗存,它们记录了北宋时期汴京城市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探寻,我们能够窥见北宋时期的繁华与辉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汴京的繁华逐渐消散,多数建筑也已不存。

盛世·汴梁

盛世·汴梁
民俗文化
汴梁地区的民俗文化也是多姿多彩,如庙会、龙舞、狮舞等,这 些民俗文化形式凝聚了广大民众的信仰、文化和情感认同。
05
风土人情
汴梁的美食
汴梁特色小吃
如花生糕、锅贴、炖肉等,展 示了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
丰富的菜系
汴梁菜系融合了中原和江南的烹 饪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 。
饮食礼仪
汴梁有着严格的饮食礼仪,如座次 、餐具使用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底蕴。
通过历史文献、文物遗存和艺术作品等角度,全面揭 示了汴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展示了北宋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成就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希望进一步掘和研究北宋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城市规划等 方面的成就
探讨北宋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比较研究 加强对北宋时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汴梁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汴梁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地貌特征
汴梁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作品的意义和目的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对北宋时期汴梁文化的挖掘和再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与对外展示
通过《盛世·汴梁》的创作和展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外展示,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对汴梁的期许和祝愿
希望未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汴梁这座历史文 化名城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汴梁能够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 合,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希望汴梁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加注重文化 遗产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盛世·汴梁

盛世·汴梁
建筑物: 硬朗、工整 人物、树木、水波: 圆润、随意、洒脱
看似不统一的线条非常融洽的布置在画面中
颜色
•古朴沧桑带有一种岁月的痕迹
结构
疏密对比使画面形成了节奏感,弧线构图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
广阔而不粗疏, 缜密而不琐碎。
思考:宋人的生 活状态是怎样的?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 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 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我最 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从透视、线条、色彩、结构等方面来研究此画的表现手法。
透视
•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移 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 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 • 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才能把广阔的 场景画到狭小的长卷中。
• 线条
线条
《生活杂志》在1998年选出 过去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 远的一百件大事中: 第五十六件是中国宋代的饭 馆和小吃。
无论是交通、经济这些都足 以说明北宋的繁荣。在这些外在 的东西中、最能够体现北宋繁华 、热闹,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

争 道
合力过大桥
出主意
• 设想一下,今天你穿越到了虹桥,你最愿 意参加什么活动?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 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 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 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 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 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 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 还有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有指指点 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忙碌着。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把汗。这里 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 的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汇合点。

北宋的都城

北宋的都城

北宋的都城
一、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可以叫汴京或者汴梁,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二、北宋东京又称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由唐汴州宣武军改。

北宋先后共设有东、西、南、北四京,以东京为首都。

三、东京又称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

北宋先后共设有东、西、南、北四京,以东京为首都。

此地在唐时为汴州,后梁时为东都,后晋时作为东京,后汉、后周也以此为都城。

北宋建国后,即以此为都城,在旧城的基础上,经过几次重修和改建,其规模远远超过前代。

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

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

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脉络在久远的时间中被人们拾柴火焰般不断探索。

与此同时,宋朝在很多方面的发展,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

首先来看宋朝京城的基本情况。

宋朝的京城是汴京,也叫东京,位于当时的中原地带,地处于黄河南岸。

宋朝的成立与当地的军事战略有关,在此后,这里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这一切的成功,最终归功于宋朝深刻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布局宋朝京城是一个规划精细严密的城市,城市的规划布局足以表达宋朝统治者的权威与决心。

首先,汴京城呈现出“一城四区”和“城内外八区”的布局。

其中,“一城四区”指的是汴京内城、长安街区、东城军民口和南城坊,而“城内外八区”则是以中断河为界,分别为内城、东城、南城、西城、潭州、讹京、留营和御道八个坊。

这种布局既有利于安全管理,又便于人口散布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2.街道规划汴京的街道规划也特别明晰。

当时街道被分为三种类型:长安街、大路和小巷。

长安街是一条贯穿东西的、双行马路。

另外,大路则是一种宽敞的笔直街道,而小巷则是穿插于各个坊中的窄巷,连接各个街区。

这样的区划方式既方便市民出行,也有利于城市的有序管理。

3.市场规划宋朝京城的市场规划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当时的市场始终处于城市经济的核心地位,而且市场的数量和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

据史料记载,汴京的市场总数达到了2300多个,其中有三大市场:开封、汴梁和泗汾。

这些市场既为民众提供了物资交流的场所,同时也促进了宋朝的物资互通流通,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宋朝京城的城市规划是一个相对完善和高度统一的系统。

其规划分为布局、街道、市场,诸多细节还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城墙和门楼、河道和桥梁、住宅和公共建筑。

这些规划在当时开创了先河,成为后来城市规划的重要经验。

宋朝江南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北方略有不同,不再赘述。

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的开题报告

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的开题报告

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中心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书法家和刻书匠在汴京活动,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了创新和进步。

他们的成就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产,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和印刷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外,研究北宋汴梁刻书还涉及到一些历史性问题。

例如,北宋时期刻书机构的发展、刻书匠的社会地位、刻书技术的演变等,都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计划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对北宋汴梁刻书的发展历程、匠人和刻书技术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北宋汴梁刻书的发展概况,包括刻书机构的组织形式、刻书作坊的分工制度、刻书匠的生活和职业状况等。

(2)北宋汴梁刻书匠人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对于代表性的刻书匠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究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技术路线,解析其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

(3)北宋汴梁刻书技术的演变和创新,从书刻技艺、印刷技术和版式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对于中国古代版画和印刷文化的影响。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考察和分析当时的刻书文化、刻书匠作品和相关的史书资料,全面了解汴梁刻书的历史背景和技术特点;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考察,深化对汴梁刻书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刻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汴梁刻书的艺术和技术特点在中华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于后来的影响和传承。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论文将系统探讨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揭示其艺术和技术特点,阐述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北宋汴梁刻书的研究,可以提升我们对古代印刷技艺和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启示和借鉴。

对2021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

对2021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

对2021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

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

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图片图片——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12分)【解析】本题以开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分析和解读历史信息及历史探究的能力。

从试题类型来看,属于分析因果题。

也带有论证观点题的意味,即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分析探究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从学科素养来看。

综合考查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四大素养。

解题思路如下:(1)注意题干中的“继续”二字,说明北宋定都开封已经有些时间了,可从中推导出北宋继续定都开封的有利因素:开封的都城职能早已形成。

(2)解读材料,最大限度的多角度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如从材料一中宋太祖咨询迁都的时间是“976年”,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北宋建立,都于开封,到976年时,定都开封已经有十多年了,可以推知,如果迁都,肯定需要大兴土木建设新都城,劳民伤财,增加民众负担,对北宋的统治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继续都于开封就可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有助于维护北宋的统治。

再如材料二给的图片,从图3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推导出游牧民族南下对北宋继续都于开封形成不利因素;从图4黄泛区示意图中开封的位置,可以获取北宋都于开封的不利因素。

北宋汴梁刻书兴盛的原因

北宋汴梁刻书兴盛的原因

世界第一大都市 。 北宋柴宗庆曾赞 美它 : 曾观大海难为水 , “ 除去梁 园 总是村。 [r北宋汴梁繁华富庶 的 ”g 12
野, 其所制作 、 讲说 、 记述 、 咏 , 赋 动 到国子监“ 视察工作” 。如建隆元年 , 刚刚建
成卷帙 , 累而数之 , 有非前代之所 及 国的宋太祖 即幸国子监 , 景德二年 , 宋真宗 也” “ ,宋朝 以文为治 , 而书籍一事尤 亲御 国子监检阅库书。 所以在刻书方面汴梁
想也变得空前活跃。
南唐 , 在金 陵籍其 图书 , 2万余卷 , 中 得 其
1 . 汴梁成为北宋 的皇都 。北宋 王朝 的
与此同时 , 北宋统治者大兴科举 , 并对 有不少精本。 太平兴 国三年 , 吴越王钱傲归
使大量中下层文人进身 顺大宋 ,他收藏的图书全部被送 到汴梁充 建立 , 结束 了五代 十国战乱 割据 的局面 , 也 科举制度实行改革 ,
2 . 汴梁最先实行右 文科 举 。宋 济 、 政治中心。 汴梁经济繁荣 , 手工业和商业 朝 的开 国统治者十分清楚 “ 王者虽 都异常发达,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就是北 以武 功克敌 ,终须以文德致治”1 宋汴梁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汴梁是皇城 , [0 22 5 的道理 , 以建国之初 就奉行 “ 所 文德 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国子监 、 崇文院等 中
肇振斯 文。在右文政策 的指导下 , 再加 2汴梁是全 国的藏书 中心 。宋初 统治 . 广泛应用 , 三大刻书系统在这里发展壮大 , 志 , 上宋朝统治者身体力行的号召劝勉 ,倾心 者就很重视图书搜集 , 以充 实内府藏书。 每 系列 的图书管理制度 在这里初 步形成 。

精心文章 、 崇尚文化 之风就在社会上 征服一个割据政权 ,就立即把其 图书运往 汴梁刻 书无论是其雕 印方法 ,还是书籍制 学术 、 宋太祖乾德元年征服荆南 , 把那里的 日益兴盛 , 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 尚。 在这 汴梁 。 度都成 为后代刻 书之典范 。汴梁刻书之所

北宋都城的陷落:坚固的开封城防体系,为何没能挺过金兵的攻击?

北宋都城的陷落:坚固的开封城防体系,为何没能挺过金兵的攻击?

北宋都城的陷落:坚固的开封城防体系,为何没能挺过金兵的攻击?导读:开封是我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

战国时期,魏国在开封建都,称之为“大梁”。

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也先后定都于此。

开封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无疑是在北宋。

当时的东京开封府,又称为“汴梁”,人口超过百万,商贾云集,富甲天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这一点,在流传千古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明上河图》局部如此富丽繁华的城市,同时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城防体系,用“固若金汤”一词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北宋时期开封完备的城防体系到底长啥样?在宋金战争中,它又为何会在金兵的攻击下,最终陷落呢?一、北宋开封城的城防体系北宋建国以后,宋太祖赵匡胤选择定都在开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漕运便利。

当时,开封是北方水运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城。

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税赋、商品悉数从水路进入开封城内,供养着多达百万的人口。

开封水系除了水网发达以外,开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地处平原地带,没有山川作为屏障,几乎无险可守。

而且,北宋的主要敌人辽国和金国,都善于长途奔袭,一旦他们突破北方防线,将很快兵临开封城下。

还有,宋代是火药武器开始大量运用于战争的时代,传统的城防体系面临着新的更大威胁。

以上这些因素,都给开封的城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外城外城是整个城防体系的第一道屏障。

北宋开封外城的规模,在时人李清臣所著的《重修都城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五十里,一百六十有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

”据现代考古挖掘显示,北宋开封外城四周总长度达到了29180米,折合宋代的“里”,约合50余里,这与李清臣的记载基本吻合。

开封城宋代的一丈约合3.1米多,根据李清臣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城墙的高度达到了12米以上。

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火炮,所以城墙不再追求高度,而是追求厚度,开封城墙的厚度达到了“五丈九尺”,也就是18米多。

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北宋东京城,城池甚大,有三道城墙,当年的全城规划比较整齐。

在大街上出现商店。

这个城当金人与宋战争时,金人打到东京,宋朝皇帝徽宗南迁至临安。

东京城被金人都打平了,只余下祐国寺塔、繁塔。

明代也就在这个基础上重建的城镇。

北宋东京城是宋代的都城,又名汴梁城。

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位置建设起来的。

当年在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祐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

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佛塔、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样?什么名称?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形城。

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

宫城即皇城,南北长九百米,东西宽二百米。

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

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

南北长2900米,东西宽为2600米。

第三道城为外城,也即是新城,南北长5800米、东西宽4800米。

每个城在城墙外,都有护龙河,即是护城河。

道路分析—全城道路十字相交,道路宽度分为主要道路,南北方向十八条;东西方向有十一条;主干道三条,即是中心街。

即从南薰门内到宣德门,经过南薰门里大街、御街、过龙津桥,进入朱雀门(又日明德门、尉氏门,也就是内城的正南门。

进入朱雀门那一段叫做天街,再进入为州桥(又名天汉桥,是汁河上的桥),进入朱雀门即到达宣德门(宫城的南门),这一条大街四十米宽。

次干道为南北方向的大街,两城门间直通的.只有两条,东城的从宣化门直通陈桥门;西城的从载楼门直达安肃门,其它各条大街都不直通,而且也没有城门可通。

东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也有两条:在南城者,从新郑门直通新宋门;北城的由固子门直通东北水门,这几条大街宽度均为二十五米。

三类大街即是一般的大街,每条都不能贯通全城,从文献查出的,又能找到位置的,详见复原图。

其它小街小巷,大部分查不到位置。

北宋都城汴京被称为“四水贯都”,其中一河运天下一半之财物入京

北宋都城汴京被称为“四水贯都”,其中一河运天下一半之财物入京

北宋都城汴京被称为“四水贯都”,其中一河运天下一半之财物入京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原本在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到魏惠王时,他为了称霸中原,在公元前362年迁都至开封,当时叫做大梁。

因此,魏惠王又叫做梁惠王,历史上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开封从这个时候开始建都。

到隋朝统一全国后,当时的江南经济已经得到了开发,江淮地区十分富庶,为了获得这里的粮食,隋炀帝开凿了南北大运河。

其中特别是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唐代称之为广济渠,在隋唐时期极为重要。

因为那时漕运物资大部分都是通过它运到都城洛阳、长安的,所以这条水道成了唐代的主要经济命脉。

而开封位于江淮和洛阳、长安之间,成了这条运河的中枢,是往来的必经之地。

所以,开封成了水陆交通的要冲,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唐朝为了确保这条运道的畅通,在兴元二年(785年),自宋州(今河南商丘)移宣武军节度使到开封。

五代时期后梁朱全忠首先在此建都,称为东都,升汴州为开封府。

开封由此一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以后的后晋、后汉、后周也都曾在开封建都,称为东京,只不过他们在这里建都的时间都不长。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发动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汴京。

开封从此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取代了自西周、秦汉以来长安、洛阳的都城地位。

当时的开封被称为“四水贯都”,所谓四水,指的就是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这四条河环绕或者穿过开封城,使得开封城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全国南北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都城开封。

特别是汴河更加重要,几乎南半个中国的物资都由此河运来。

《宋史-河渠志》记载:“汴水横亘(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当时的汴河,简直就成了北宋的“建国之本”。

由于天下之财物皆从汴河而来至开封交汇,使得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发展极为繁荣。

当时的开封城打破了历来都市的街坊制度,允许沿街设立商店、酒楼、茶坊等,并且宋代取消了”宵禁“,开始有了夜市,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进行营业、娱乐,热闹非凡。

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

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

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
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开封市,在河南省中部偏东的地方。

北宋时期的开封是东京汴梁,作为宋朝的国都长达一百六十八年的时间,经历了九代帝王。

而东京城由内城、外城还有皇城三座城池所组成,是一座富丽辉煌、气势雄伟且规模宏大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文化跟经济的中心,还是繁华的世界大都会。

东京汴梁是一座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古城,地处黄河南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东京汴梁是经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价值是比较丰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西 大 道
二、城市详况
3、街道
2)“侵街”现象
若从历史的发展观点上看,宋东京的“侵街” 现象可分为发下几个阶段:隋唐时的向街开门;五代 后周时的街道两侧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北宋中期以 前的店铺侵街;北宋中期以后的店铺夹街(右图)。 我们有理由认为,我国古代的坊制,至五代后 周时期允许街道两侧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己 播下了坊制解体的种子。北宋时期屡禁不止的侵 街行为,促使了种子的生长。直到仁宗景枯年间, 政府允许临街设店,随之,坊墙拆除了,至此,坊制彻 底崩溃。 所以,我国古代坊制的崩溃,并非是从坊墙 的倒塌开始的,而是由侵街行为以发其端,待发 展到政府因无力制止而予以承认时,坊墙这一 坊制的外壳随之消失。
二、城市详况
1、城市结构 2、水系
3、街道
4、空间片区 5、空间扩展
二、城市详况
1、城市结构
北宋汴梁城则更发展为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四套城,达到了“套院”结构 的极限。并且,宋东京城垣,体量巨大,具有极强的连续性,不仅对城市空间具有内外 界定作用而且影响到城市商业及人口的区域分布。 外城
宋东京外城,又称新城、罗城,北宋时期,经过多 次修复加固,又增设了马面、战棚、瓮城等防 御设施,成为拱卫京师的首道屏障。
二、城市详况
3、街道
3)街道景观
1、界面以御廊、店铺为主的中轴御街
这条中轴御街,是皇帝祭祀太庙、南青城祭天及游幸玉津园的通道。行人皆在廊下 朱漆杈子外。杈子里有砖石瓷砌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 望之如绣。
2、一面临河的东向御街
这条御街位于汁河北岸,是皇帝巡幸京师东御园宜春苑的通道。它南侧为汴河,北界面 多为邸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街道景观。
官营作坊
娱乐空间
二、城市详况
东京娱乐空间地域分布及结构示意图
二、城市详况
5、空间扩展
1)平面扩展 A、扩展的原因。从政治因素上 看,赵宋王朝,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新 设一些机构,但并未废除旧机构,从而 造成了叠床架屋的局面。在军营方 面,出于“以兵为险”、“设险以制 敌”的需要,东京城内外大建军营,曾 达到“新城里外连营相望”的程度。 这必然也要以拆迁民居为代价。同 时,宋朝频繁地“赐宅”、“赐第 (宅第)”,更加剧了东京城内的拥 挤局面。
二、城市详况
5、空间扩展
1)平面扩展 B、宋东京在平面扩展的过 程中,形成了“紧处”与“慢处” 的区分。 地分“紧处”与“慢处”, 其上所建之屋,亦分为“紧屋” 与“慢屋”,它们的房租是有高 低之差的。“紧处”处于繁华 或交通便捷的街区,所占面积虽 少,却集散功能大; “慢处”则是 远离市中心,或地理位置较差的 地段。
在宋东京的众多园林中,以城内良岳、延福宫及城外的玉津园、宜春苑、 瑞圣园、琼林苑(金明池)最有名,城外的被史书称作四园苑。
“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防御体系 太宗时认识到“浮屠之教,有裨政治”。受其影响,北宋“士大夫多修佛 学”。于是,有些旧的寺院,得以壮大,并新建了众多的寺院。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发展与完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繁荣。既有以培养官吏 为主的政治学校,也有各种专业技术学校,从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空 间 片 区
宗教空间 教育空间 商业空间
北宋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为当时世界东方的大都会。城内打 破了坊市界限,商业店铺和邸店充斥大街小巷,并形成了相对集中商业区 。 分为官营、私营两大类。而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是封建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古代城市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早在战国齐国都城临淄,“其民无不 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但是,城市中 出现专门的娱乐空间,是应是从宋东京开始的。
一、城市概况
2、城市布局
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分为象天设都、堪舆学(风水) 、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的因素。 1)象天设都 周邦彦在《汁都赋》中更明确地称宋东京城,乃 “天河群神之网,紫微太一之宫,拟法象于弯昊”。 2)堪舆学(风水) 东京城为什么是偏的? 勘舆(风水)对北宋东京城布局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外城的形状上。宋外 城城墙,始筑于五代后周时期,后经北宋的扩建,周长达五十里一百六十步。据 实测,宋外城墙并非南北向,而是北偏西约8度。这种“不规则形”,往往被论者 认为是受管子所主张“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一城建思想影响 的结果。事实上,这应是“人盘”定位的产物。勘舆家使用的罗盘,最初是以 地磁南北极为准,到了江西派鼻祖晚唐人杨箔松时,他考虑到了地磁子午线与 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于是在罗盘上加上一层方位圈,此时的磁偏角为北偏 东.75度,这一方位圈即称为“人盘”。这也体现了《周礼》所说的“惟王建 国,辨正方位”的思想。由于偏角的出现,故整个宋外城呈近菱形,遂有“卧牛 城”之说。
《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业街的面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出现了集中的娱乐场所——瓦子。
二、城市详况
2、水系
四水贯都 北宋汴梁,河 道成为城市的重要 经济命脉,史称 “四水贯都”。四 水即指汴河、蔡河、 五丈河、金水河。 在城墙外又各有护 城河一道,四水通 过护城河相互沟通, 使得河道在城内作 为运输通路非常方 便,可将东南方粮 食和物资运入城内。 金水河通往宫殿区, 供给宫廷园林用水。
二、城市详况
宋时黄河
金水河长百余里, 下游会于五丈河
五丈河即广济河, 东通齐鲁一带
北宋东京
汴河即通济渠,由河 阴受黄河水历东京陈 留宋州,下通江淮。
惠民河即蔡水,和闵河洧[wěi] 水汉水由东京经陈州,下达寿 春通淮河流域一带
二、城市详况
2、水系
防洪排涝系统 东京地处平原,又是全国运河网络的中心,暴雨和外来洪水都会对其构成极大的 威胁。柴荣即位后,兴修水利,治理河流,疏通漕路。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 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不仅水运四通八达,也形成了一套 有效的防洪排涝系统。 依靠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三重 护城壕、各街巷的明暗沟渠以及城内外的大小 湖泊组成的城市水系。据记载,东京新旧城内共 开挖大小水沟约253条,分别注人各河。每年二 月,疏通各河道,以保持水口通畅。其中,汴河不 仅是最重要的漕运路线,又是最重要的排洪河道, 但因其以黄河为水源,泥沙含量大,河床容易淤积 抬高,故宋廷特别注重加固和清理工程,另外,东 京有金明、玉津、琼林等湖池,面积惊人,其巨大 的调蓄容量有力地保障了东京的安全。除了工 程性的措施外,还定有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 如洪水警戒、堤岸管理和养护规定等。
二、城市详况
5、空间扩展
2)立体扩展 北宋东京城的扩展,不仅表现在平面上城区 面积的扩大;而且在立体扩展方面,表现在城内楼 阁的普遍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纳量和吞吐量。 东京城发展到北宋时期,人口逾百万,“八方争凑, 万国咸通”。在城市平面扩展的同时,立体上进 一步扩展,至北宋末年东京城呈现出了丰富的空 间层次(如下图)。
1、城市结构
宋汴梁因袭五代旧城,从开始即没有封闭的里坊。以坊巷为骨架的宋东京, 城市面貌颇具特色,有诸多变化。 其一,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如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 人交易,店铺林立。 其二,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州桥以南为店铺。 其三,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 其四,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如大相国寺,被称为“瓦市(在城市旷场 上形成的交易市场)”。
二、城市详况
3、街道
1)街道框架 首先看南向御街。它是宋东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与这道 南北御街相连的,皇宫南侧的东西大道,构成了皇城宣德楼前 的“丁”字形广场(右图),这里是展示皇家权力及尊严之场。 这一广场,处于宋东京城的 中心, 以此看来,皇城正南 门宣德门即为统率广场的 “冠”,宋廷为了让其发挥 这种作用,曾对其大力经营。 总之,宋东京街道是混 合式的,以棋盘式为主,附 以环形与斜线,构成上颇具 特色的交通系统。从历史 的发展看,宋东京混合式街 道的出现,标志着方格网状 城市空间格局的终结(左图 )
五丈河 金水河 皇 城 护 城 河 汴河 内 城 护 城 河 外 城 护 城 河
蔡河
二、城市详况
2、水系
漕运 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东西流 向的, 山脉却是南北走向的多,这 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封建王朝 的割据,使中国呈现出一个个的各 具特色相对封闭的经济区域。运 河的开通,打破了这种相对封闭的 状态,把几大区域经济中心联接起 来,从而形成统一的市场。 这样, 交通的便利、人员物资 交流的频繁和农工商经济的发展 势必促成各个的封闭地区的互相 开放。而随漕运而发达的物资和 信息交流使得商业活动空前繁盛, 城市一改以往国都的里坊制的封 闭格局,取消乐夜禁制度而完全 呈现出一个商业大都市的面貌。
城市新秩序——北宋汴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目录
Content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详况
三、…………………………总结
一、城市概况
1、城市选址 2、城市布局
一、城市概况
1、城市选址
北宋汴梁亦称东京,是本次要讨论的城市。 我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不仅考虑自然地理形势,还要考虑政治地理形势。 (一)水陆交通和漕运的优势 汴梁位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土质松软,水源丰富。黄河、汴 河、蔡河、广济河纵横其间,开封正处其中心。交通便利,通过汴河等,可 以解决京城的物资供应问题。因而,“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经 济发展得以保障。 (二)地理位置与政治上的优势 汴梁地处黄河南岸平原的舒缓地带,也是自古有名的四战之地。取攻防 要枢,无论南下还是北上,进退自由的汴梁都显得利兵利战。开封经梁、晋、 汉、周建都之后,初步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且对待北方的少数民族问题, 就有中原王朝对首都在政治安全上的考虑。 (三)安定政策与民心上的优势 汴梁自魏至后周,所谓王气所在,历史证明是一个可以建都的地方。后 周旧臣,他们在汴梁安居多年,置下了产业,早已过惯了汴梁的安逸生活。 定都汴梁符合多数大臣的心愿,甚至可以说是顺应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