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
ECM系统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ECM系统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着海量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问题。
企业内容管理(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简称ECM)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一个良好的ECM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内容的组织结构,以确保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ECM系统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一、内容分类与归档内容分类是ECM系统中最基本的组织方法。
通过将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可以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设计内容分类结构时,可以采用层级分类的方式,将内容按照主题、类型或部门进行划分。
此外,还可以利用标签、关键字等元数据进行注释与描述,便于进一步的搜索和筛选。
在进行内容归档时,需要考虑到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
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因此需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存储周期。
对于长期不需要的内容,可以进行归档或者备份,以释放存储空间,提高系统性能。
二、版本与权限管理在一个协同工作环境中,内容的版本管理和权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避免多个版本的内容同时存在,可以为每个内容定义唯一的标识符,并建立版本控制机制。
当内容被修改时,系统可以自动记录下修改的时间、人员和内容,方便后续的审查和追踪。
在权限管理方面,ECM系统需要确保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
通过设置用户角色和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对内容的查看、编辑、删除等权限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这样可以保证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减少误操作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三、搜索与检索一个好的ECM系统应该具备快速、准确的搜索与检索功能。
对于海量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标签、元数据等进行检索,从而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设计搜索与检索功能时,需要考虑到搜索算法的优化,以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相关推荐信息,帮助用户进一步扩展搜索范围,发现未曾考虑到的内容。
制图标准术语
制图标准术语2术语2.0.1图纸幅面drawing format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2.0.2图线chart起点和终点间以任何方式连接的一种几何图形,形状可以是直线或曲线,连续或不连续线。
2.0.3字体font文字的风格式样,又称书体。
2.0.4比例scale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0.5视图view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称为视图。
2.0.6轴测图axonometric drawing用平行投影法将物体连同确定该物体的直角坐标系一起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投射到一个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作轴测图。
2.0.7透视图perspective drawing根据透视原理绘制出的具有近大远小特征的图像,以表达建筑设计意图。
2.0.8标高elevation以某一水平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楼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2.0.9工程图纸project sheet根据投影原理或有关规定绘制在纸介质上的,通过线条、符号、文字说明及其他图形元素表示工程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的图形。
2.0.10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
2.0.11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CAD drawing file,CAD file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绘制的,记录和存储工程图纸所表现的各种设计内容的数据文件。
2.0.12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夹CAD drawing folder在磁盘等设备上存储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的逻辑空间。
又称为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目录。
2.0.13图库文件document file可以在一个以上的工程中重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
2.0.14工程图纸编号construction drawing number用于表示图纸的图样类型和排列顺序的编号,亦称图号。
2.0.15协同设计synergistic design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创建协作设计环境,使设计团队各成员围绕共同的设计目标与对象,按照各自分工,并行交互式地完成设计任务,实现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终获得符合工程要求设计成果文件的设计过程。
协同设计平台
协同设计平台《协同设计平台》是通过对我国设计单位的实际需求及现有的设计院管理信息平台整理提炼,结合国际上成熟的建筑软件设计思想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一套面向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管理和工程数据管理软件。
它充分利用设计单位的网络资源,实现基于项目的设计团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以及设计文件的全过程有效管理。
《协同设计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充分利用企业网络资源,可以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使用,实现远程项目管理、协同设计和资源共享。
《协同设计平台》以设计过程为主线,将其工程项目作为产品对象,解决了项目管理、协同工作、资源共享三方面中的问题。
通过从项目的立项、实施到收尾等全过程管理,实现设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并将所有过程的相关信息都记录在案,提供相关数据图表以供查询统计,为设计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1)使设计者脱离独立设计模式,处于统一的项目设计环境中,统一管理项目文件和个人文件,可浏览和利用所有和自己相关的,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项目文件。
图1为传统的信息交流渠道与协同设计管理信息交流渠道的比较。
图一2)公共资源(包括外部参照文件)自动管理。
3)规范设计流程,专业间提条件图和审核,校对,会签,归档验证。
4)文件版本管理,平台日志,项目函件,会议纪要,使操作记录均有据可查。
5)方便的沟通交流,即时通讯与设计环境的集成,自动提醒功能,远程和本地通讯。
6)分级权限管理机制,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对项目进行有效掌控。
2、协同设计平台的主要结构图1表示的是原来的协同工作方式,可以看出是一个网状网络,每个人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关系,工作较为复杂,不易控制。
图2是协同管理平台下的工作模式,是一个星形网络,每个人都和设计中心打交道,管理非常清晰。
图2《协同设计平台》采用C/S结构,并以网络服务(WebService)技术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技术。
平台的软硬件部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用户工作台(安装Client)、服务器(安装各类服务)、数据/文件服务器(安装数据库软件/文件平台)。
设计院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发展规划一、信息化发展现状1)设计院信息化发展现状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加快设计院的公司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公司走向长远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设计院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我院所有生产部门员工和职能部门员工配备计算机终端率已达成100%;办公场合本地局域网(LAN)和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的覆盖率已达成100%;设计院管理信息系统(MIS)2023年上线以来得到初步应用;院内部网站和外部网站2023年上线,应用较为成熟;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建有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我院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应当结识到信息化建设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运用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租金战略目的的实现,距离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价值实现尚有一定距离。
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i) 设计院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结构性不完善。
我院信息系统2023年上线,系统内多个功能模块运用限度不一,一些模块被半废止或完全废止。
并且各功能模块已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无法共享,或出现资源共享后所得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严重影响后期数据运用和数据挖掘;现有信息系统对于我院主营业务:协同设计和项目管理均未涉及,目前只停留在综合办公等行政管理层面。
ii) 信息化建设缺少宏观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我院已初步实行信息化第一个阶段后,应当根据获得的实行经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宏观规划,指导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iii) 信息化建设重视限度不够,建设理念不科学以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来看,我院员工普遍对信息化建设重视限度不够,除了信息部门、有业务涉及部门的部分员工和部分中、高层领导外,大多对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甚至采用抵制的态度。
以普适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来看,在这其中,领导层对信息化的支持限度尤为重要,是信息化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中,除了2023年系统购置和之后每年缴纳系统服务费外,没有对信息系统平台给予任何后续投资,导致系统从技术层面上脱离主流技术发展,落后时代。
三维协同设计-1
三维设计使用流程
• 3、正确的使用标高
– 楼层管理器-引用另一个Dgn文件信息在当前文件临时创建ACS
• • • • 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大家共享) 这个文件可以保存多组标高 由变量BB_FLOORMASTER_DGN来指定 环境中的每个人使用同一个文件来保存标高 – 环境是组合而成的:User/Project – 如果不同的专业想分开存储怎么办?
出图流程
文件结构与工程流程与文件结构
Model(Design模型)
Design
Drawing
Sheet
工 程 标 准 ( 块 * 样 式 * 视 图 * 色 表 * 线 型 )
Model(Sheet图纸) 工 程 内 Model(Drawing切图) 容 ( 三 Model(Design模型) 维 、 二 Model(Sheet图纸) 维 模 Model(Drawing切图) 型 * 图 Model(Drawing切图) 纸 ) Model(Sheet图纸) ……
– 当前文件中的ACS
• 设定、保存、导入 • ACS的调用(ACS Picker,ICON LOCK)
– 定位原则
• 影响因素:ACS,精确绘图 • 大标高用ACS,小标高使用精确绘图做相对定位。
三维设计使用流程
• 4、文件组织的问题
– 合理的组织工程内容及内容划分
• 从三维角度考虑,而不是二维角度 • 从三维应用角度考虑:展示、控制 • 工程内容的有效查询和利用
– 如果是用DEM,在输出时设置输出文件的信息:注释比例 – 如果是用DV,新建Drawing,然后以1:1参考定义的视图
• 3、进行组图
– 新建指定大小的Sheet,AS=1; – 以1:1参考图框 – 将标注好的Drawing缩小出图比例倍数,放进图框 – 加上图名信息
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构架图
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构架图引言概述:在设计企业中,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及构架图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团队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构架图,包括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团队协作、沟通渠道以及决策层级等方面。
一、组织结构1.1 分部门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领域或产品线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例如平面设计部、UI设计部、产品设计部等。
每个部门可以有自己的团队负责相应的设计工作。
1.2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设计企业中,常常需要跨部门协作完成项目。
矩阵式组织结构可以使得不同部门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合作,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1.3 职能型组织结构:设计企业中的不同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等,可以按照职能划分为不同的组织单元。
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二、职能划分2.1 设计师:设计师是设计企业的核心人才,他们负责具体的设计工作,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意思维和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创新的设计方案。
2.2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负责将设计师的创意转化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开发和实施。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和技术能力,能够将设计师的想法变为现实的产品。
2.3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包括项目进度控制、资源调配、风险管理等。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团队协作3.1 跨部门协作:设计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密切的协作,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
跨部门协作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项目管理工具和协同平台来实现,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畅通。
3.2 团队合作:在设计企业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成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逻辑分层体系与协同治理
数b&q的纵向治理逻辑:分™休系与协同治理!赵娟孟天广内容提要数字政府是数字技术基于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机制嵌入国家治理体系,通过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的政府形态,融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回应政府、智慧政府、濡化政府于一体。
本文聚焦于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逻辑,从治理功能、治理资源、治理工具三个维度的层级差序特征出发,提炼出数字政府建设的三个类型,即“战略型”、“枢纽型”和“回应型”。
基于治理功能、治理资源和治理工具的层级差异,中央、省域、市域和基层等不同层级有必要构建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分层体系,该体系依托科层逻辑和协同逻辑为政府内部关系以及政府-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的协同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数字政府发展既要促使不同层级政府发挥各自的特定功能,更需要构建上下耦合、协同互促的纵向治理体系,依托科技驱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政府纵向治理分层体系协同治理引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
与历次革命所引致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变迁相伴而生的,是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
现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智能终端所掀起的数字化浪潮迅猛而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全球治理秩序,正受到数字技术革命的深刻形塑和重构。
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进程中,数字技术驱动的政府治理创新,为探索行之有效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与转型要求。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政府已成为未来政府演进的必然路径,①数字政府建设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崭新的治理机遇。
目前有关数字政府的研究多处于概念要素辨析、治理模式归纳、作用机制揭示及转型路径探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号:18ZDA1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政府转型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号:20CGL058)的阶段性成果。
设计公司组织架构(结构)图
设计公司组织架构(结构)图引言概述:设计公司组织架构图是指设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能划分的图表。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图能够帮助设计公司高效地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设计公司组织架构图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
一、公司领导层组织架构1.1 首席执行官(CEO)的职责和权力1.2 高级管理层的角色和职责1.3 部门经理的职责和权力1.4 领导层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方式1.5 领导层对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二、核心部门的组织架构2.1 设计部门的职能和职责2.2 研发部门的职能和职责2.3 市场部门的职能和职责2.4 销售部门的职能和职责2.5 运营部门的职能和职责三、支持部门的组织架构3.1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和职责3.2 财务部门的职能和职责3.3 行政部门的职能和职责3.4 IT部门的职能和职责3.5 品质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四、团队协作和沟通机制4.1 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4.2 会议制度和流程4.3 决策机制和流程4.4 内部沟通工具和平台4.5 团队建设和培训机制五、组织架构图的建立和优化5.1 确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方向5.2 制定合理的职能和职责划分5.3 设计合理的层级结构5.4 确定合适的人员配备和招聘策略5.5 定期评估和优化组织架构图的有效性总结:设计公司组织架构图是设计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领导层组织架构、核心部门的职能划分、支持部门的职责明确、团队协作和沟通机制的建立以及组织架构图的建立和优化,设计公司能够实现高效的运作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因此,设计公司应当重视组织架构图的建立和优化,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保持竞争力。
NC-OA协同解决方案
遍布全国的客户
NC-OA协同发展历程 立项 预研和架构 设计与开发 进入市场
2009年 2008年中后期 2008年初 2006年10月起 2006年9月 2006年5月 功能开发
发布3.05、3.05sp1 3.1、3.1sp1
发布3.01、3.01sp1、 3.01sp2 3.02、3.02sp1、3.02sp2、
关注
1、如何领导和管理 市场 运营 2、企业文化(传播和监督) 3、跨部门间协作通畅 CEO &
销售
合作伙伴
Board
财务
关注 高级管理人员
1、个人事务完成、提升自我价值 2 、部门内外的协作
中级管理人员
供应商
执行人员
客户
管理剖析 变复杂为简单 变低效为高效 ? 如何实现战术变化与组织变革速度的同步 变缓慢为敏捷
办公室主任 于13点54分 完成核稿
客户应用分享
客户应用分享
各种行政审批表单的建立,大大减少了各种通讯费用、往返传递时间和纸张,还 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与统计
客户应用分享
视频新闻采用flash格式播放,由于 时间上不再受限制,传播范围更广, 并可以反复收看,因此比原来每周 20分钟的电视台新闻取得了更好的 效果。
NC-OA10年 10月
目录
用友公司介绍 NC-OA协同发展历程 企业面临的挑战 NC-OA协同管理的理解与分析 NC-OA协同技术方案 NC-OA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目录
用友公司介绍 NC-OA协同发展历程 企业面临的挑战 NC-OA协同管理的理解与分析 NC-OA协同技术方案 NC-OA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博客展示个性
组织信息知识的集中管理,多维度易用的呈现,多种方式利用!
基于Teamcenter的产品协同设计案例v0.7
王主任
考核设计进度; 指导设计过程;
设计工程师: 张工
设计工程师: 宋工
进行参考设计;
Page 36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案例——设计过程中的协同
王主任在减速器项目中实时查看张工的设计进度,浏览高速轴 的设计过程,查看每个零件的三维模型及高速轴装配结构。
案例
1 项目立项
开始 成立项 目组
2 协同设计过程
3 审核
4 数据归档
5 设计变更
数据 升版
创建项目 轴系设计 打回 总体设计 设计任务 下发 整体装配 设计 输出 审核 流程 通过 数据 归档 更改 审核 通过 箱体设计 结束 更新技 术文件 不通过 填写更改单
Page 8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Page 34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案例——轴系设计过程
张工对轴系子部件进行自顶向下设计,建立第2级子部件高速 轴控制结构,完成高速轴详细设计。
Page 35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案例——设计过程中的协同
张工对轴系的设计进度及数据可被项目组成员王主任、宋工实 时查看,并进行参考设计。
案例——减速器总体结构设计
王主任选择减速器总成部件,在Teamcenter工具栏中启动NX设计软件, 在NX中开始进行减速器总成与轴系、箱体的第1级子部件控制结构设计。
Page 22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案例——减速器总体结构设计
军事协同标绘系统的图标身份辨别设计与实现
军事协同标绘系统的图标身份辨别设计与实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军事环境中,军事协同标绘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图标身份辨别设计与实现是该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进而影响军事决策和行动的效果。
图标在军事协同标绘系统中扮演着信息载体的角色。
通过简洁、直观的图形符号,图标能够迅速传达各种军事元素的特征和状态。
然而,要确保这些图标能够被准确、快速地识别和理解,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精心设计图标身份辨别机制。
首先,在设计图标时,需要遵循明确性原则。
每个图标都应该有清晰、独特的外形和特征,避免与其他图标产生混淆。
例如,代表不同军种的图标,应在颜色、形状或图案上有显著差异。
步兵可以用绿色的人形图标表示,装甲部队则可以用带有履带图案的车辆图标。
同时,图标还应具备简洁性。
过于复杂的图标不仅难以理解,还会增加识别的时间成本。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图标往往能够在瞬间传递关键信息。
比如,用一个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危险区域,用蓝色的圆形表示友军集结点。
为了提高图标身份的辨识度,还需要考虑图标之间的对比度。
对比度强的图标更容易在复杂的标绘环境中脱颖而出。
例如,在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地图背景上,使用黄色或橙色的图标来表示重要目标,能够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在实现图标身份辨别方面,采用多层级分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根据军事任务的性质、作战区域、部队类型等因素,将图标分为不同的层级和类别。
这样,使用者在查找和识别特定图标时,可以按照层级逐步筛选,提高效率。
此外,为图标添加动态效果也是增强身份辨别能力的手段之一。
比如,当鼠标悬停在图标上时,显示相关的详细信息;或者通过闪烁、变色等方式来提醒使用者图标所代表的元素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技术实现上,利用先进的图形处理技术和算法能够提升图标显示的质量和精度。
例如,采用矢量图形技术,可以确保图标在不同分辨率下都保持清晰锐利,不会出现模糊或失真的情况。
同时,与数据库的紧密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软硬件协同设计和系统级仿真探索
[ 关键 词 ] 片上系统;软硬件协同仿真;SsmC C S CCniB t ui y e ;C S (oet sms d ) t r ye t 。 c [ 图分类 号 ] T7 中 N9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9 72(06 0 — 06 0 0 —1 20 ) 4 08 — 3 0 4
系统 的传统 的开 发方 法是将 系统 人工 划 分成 软件 和
硬 件两 部分 ,由不 同的工 程组独 立 开发 ,这对 于 规
模 较 小的 系统是 可行 的 。但是 随着 系统 复杂程 度 的
式微 处 理器 +硬 件 电路 的模式 ,其 中嵌 入式微 处 理
器 可增 加 系统 的灵 活性 ,硬件 模块 可满 足 系统实 时
究…。
CCnr )创 建 整个 系 统 的 高级 算 法模 型和仿 真模 oetc i 型 ,便 可得 到软 硬件 系统 仿真 所需 的可 执行 的说 明
文档 。系统 工程 师根 据经 验和 对成 本与 性能 的折 中
国际上 一 些 著名 的 E A公 司 , 已推 出 了一 些 D 系统级 的设 计工具 ,如 Snpy 公 司 的 C C n i yo s s o etc系 r
增 加 ,以及 产 品更 新换 代 的加快 ,需 要 一种 软件 和
硬件协 调 的开发方 法 ,以缩 短 系统 开发 周期 、降 低 系统成 本 、提高 系统 可靠性 ,从 而在 激 烈 的竞 争 中
占领 市场 。
性 的要 求 ,系统 总线 将嵌 入式 微处 理器 和硬 件模 块
设计院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生产平台
设计院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生产平台赵继东,张玉国 北京建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 概述在国内,设计师从逐步丢掉图板,到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基于AutoCAD、MicroStation平台的各种专业软件。
十多年来,这些软件不断升级,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这些软件及二次开发的CAD专业应用软件的帮助下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图板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借助于各种软件共享技术,设计标准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推广。
虽然设计师自身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设计师整体的配合和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绝大部分勘察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还停留在依靠人工协调的阶段,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z项目人员缺乏统一的项目工作环境在传统的勘察设计单位中,设计人员采用单机工作模式,缺乏统一的项目工作环境,无法实现项目文件、图档数据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对于企业知识的积累、知识再利用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因此有必要建立项目组级别的协同工作环境。
z缺乏严格的提资流程和提资记录提资管理一直是困扰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提资不规范造成的重复性劳动增多,提资文件频繁改动造成的上下游之间扯皮现象出现,以及提资版本冲突造成的设计质量下降等方面。
另外由于提资流程控制的缺失导致提资记录无法有效管理。
z缺乏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的制定是推广协同设计的必要条件,协同设计本身意味着多专业参与的共同工作,缺乏标准和制图规范同时就意味各专业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图层冲突、线型冲突等多种冲突,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
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是设计生产平台推广的关键基础条件。
z协同工作过程中很难实现各专业间有效的权限管理协同工作过程中,各专业对于同一个文件,甚至文件目录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过去的传统方式下很难有效的实现各专业间文件权限的有效管理,容易造成非授权的文件访问与操作。
ENOVIAVPM使用手册
与以下单位联合制作:中航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陕西省汉中市ENOVIA VPM使用手册[V5R18]编制:日期:2011年9月17日版本:1.0状态:签署页签署页记录了本文档的设计、校对、审核,以及批准等人员和时间信息。
签字后文档即正式生效。
目录签署页 (1)目录 (2)1ENOVIA VPM的简介 (4)1.1概述 (4)1.2VPM系统的优点 (4)2人员组织系统 (5)2.1人员组织的建设 (5)2.1.1人员组织结构 (5)2.1.2结构定义的对象 (6)2.1.3人员组织结构的建立 (7)2.2安全管理 (12)2.2.1安全管理的对象 (12)2.2.2功能访问的控制:授权 (13)2.2.3对象访问的控制:遮罩 (13)2.2.4安全管理的建立 (13)2.2.5用户权限的分析 (15)2.3在操作系统中建立用户 (15)3登陆ENOVIA VPM系统 (20)3.1启动客户端 (20)3.2登录系统 (20)3.3进入LCA主界面 (21)4产品结构管理 (22)4.1建立产品 (22)4.1.1创建PRC (22)4.1.2创建GCO (25)4.1.3创建顶图 (29)4.2传送权限 (33)4.3在新的PRC下复制GCO (35)4.4删除产品 (39)4.4.1删除原则 (39)4.4.2操作步骤 (39)4.5锁机制 (49)4.5.1引入锁机制的目的 (49)4.5.2锁机制的使用范围 (49)4.5.3锁机制的作用 (49)5内容管理 (50)5.1创建新文档 (50)5.2将文档插入指定的节点 (54)5.2.1将数据库中的文档插入指定节点 (54)5.2.2将本地的文档插入指定节点 (56)6成熟度管理 (59)6.1成熟度管理的技术手段 (59)6.2成熟度管理示例 (59)6.2.1为对象类型定义生命周期状态图 (59)6.2.2定义对象状态的跃迁控制方式 (60)7搜索功能的使用 (64)1ENOVIA VPM的简介1.1概述ENOVIA VPM是达索系列产品之一,它主要的适用范围包括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以及VPDM(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虚拟产品开发管理。
设计院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移动 办公
效率 分析
工作 流程
高效 管理
合同 管理
项目 管理
报表 展现
知识 管理
4
合同管理及台账显性化、智能化 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简约化、标准化 操作移动化,支持随地随时办公 项目技术资料共享及应用合理高效 管理数据化、可视化
项目管理协同、创新成果显性
项目过程
• 项目整体情况 • 项目功能架构 • 项目关键人员 • 项目需求背景 • 项目需求理解 • 项目预期效果 • 项目关键步骤
实现项目全过程资料统一归档,统计查询、导出。项目技术类 文件,过程文件审批等;
10
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项目管理应用场景:
客户主要需求以下业务环节的系统实现与管控
需求背景 需求理解 预期效果 关键步骤
11
合同库
项目库
项目策划书评审
图纸三级校审
技术文件管理
✓ 建立合同卡片; ✓ 历史合同数据导入; ✓ 支出合同与收入合同
7
项目关键人员分析
项目经理:主任
职务:总工程师室副 主任
主要负责设计院项目 质量管理考核
对项目管理有自己的 管理思路
围绕项目管理,形成 技术文件统一归口
抽调项目组录入真是 数据,测试项目管理 功能及权限
从质量管理角度建议 院领导,项目模块权 限设置
8
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关键词
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 技术文件管理
设计院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
项目背景
将设计院工作沟通、工作联系中的事务工作规范化,集中统一管 理,提升内部沟通协同,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统一的项目管理平 台,规范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2
需求背景
实现设计院内部高效协同 将设计院工作沟通、工作联系中的事务工作再进一步具体化,构建内部流程 体系,通过固化的流程实现内部工作信息协同,高效工作。
制图标准协同设计要求
制图标准协同设计要求15协同设计15.1一般规定15.1.1协同设计可分为三级,分别为文件级协同、图层级协同和数据级协同。
15.1.2协同设计宜采用图层级协同,明确互提资料的有效信息,简化互提资料的处理过程。
当图层级协同的过滤条件未设置时,宜采用文件级协同。
15.2协同设计的制图文件组织15.2.1协同设计文件宜采用服务器集中存储、共享的管理模式。
15.2.2应根据工程性质、建设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需要,确定协同设计方式,并宜据此确定设计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
15.2.3计算机制图文件应减少或避免设计内容的重复创建和编辑,条件许可时,宜使用计算机制图文件参照方式。
15.2.4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文件宜按功能划分为以下类型:1各专业共用的公共图纸文件;2向其他专业提供的资料文件;3仅供本专业使用的图纸文件。
15.2.5专业内部的协同设计,宜将本专业的一个计算机制图文件中可多次复用的部分分解为若干零件图文件,并利用参照方式建立部件图文件与组装图文件之间的联系。
部件图文件名的命名宜按本标准附录A选取。
15.2.6采用数据级协同时,应根据设计团队成员的分工提前设定读取和写入参照文件的权限。
15.3协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参照15.3.1协同设计的计算机制图文件参照应符合唯一性原则。
参照文件的编辑操作宜设置权限。
15.3.2在组装图文件中,可引用具有多级引用关系的参照文件,并允许对引用的参照文件进行编辑、剪裁、拆离、覆盖、更新、永久合并等操作。
15.3.3组装图文件归档时,应将被引用的参照文件与主体计算机制图文件永久合并(绑定)。
15.3.4组装图文件包含多级嵌套参照时,应根据是否需要关联显示,合理选择附着型或覆盖型参照。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1.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
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
2.系统层级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势。
具体包括:(1)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2)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3)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等;(4)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5)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3.智能功能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
(1)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
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
由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3)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5)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概述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由多个专业、许多设计人员甚至多个工作场所的多个设计单位组成的设计团队(项目组)按照分工进行协作完成的,并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进行提资、查返、校审等交互作业,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更改。
当前,设计人员仍处在独立使用各自的专业CAD工具进行分别设计工作,目前使用的CAD平台,并未提供在设计过程中的消息传递和同步更新功能,不同设计者在CAD环境下设计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同步协作,设计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
由于设计内容的一些修改或者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协作也就难以进行。
协同设计平台是为任意工作场所内基于项目协同工作的设计团队进行分工协作、专业相互配合以及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而设计的,它确保无障碍的进行协作作业,从而提升设计效率:(1)建立并串结合的科学工作模式,缩短设计工期并减少设计冲突传统的设计工作是下游专业接到上游专业设计互提条件图后才能开始,同时又需要将条件图进行大量的修改才能作为下游专业的底图,并在设计过程中一旦上游专业发生了修改,底图需要重新制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设计冲突。
协同模式是将设计交互从图纸转向图纸的内容,条件图应是自动整理后下游专业需要的底图而非整幅全图,避免下游专业的整理作业。
同时,改变串行的作业方式,不必等待上游专业条件图完工而是开始后一段时间下游专业就可以进行设计工作,上游专业的设计推进自动会显示在下游专业图纸中,实现所有设计数据的唯一性,减少设计冲突。
(2)统一设计标准,实现无障碍设计数据交换与引用,提高设计质量设计标准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创建各专业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环境,实现设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
设计标准为设计数据的无障碍交换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对提高设计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项目团队协同设计,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通过协同平台,各工作场所、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基于统一的设计标准,实现设计数据和资料实现自动管理、提资、修改自动发现、以及流程作业,将所有各专业的设计内容有机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数据,使设计与管理实现一体化,项目经理、各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等可以实时掌握设计进度和图纸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图纸质量和进度问题,及时指导修改。
(4)设计文件资料的统一管理,避免设计文件和资料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中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图纸资料都集中储存在协作服务器中,并且有安全、完善的共享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由服务器实现图纸的版本管理与控制。
避免设计文件、工程资料分散在各自的个人计算机中,实现有序的利用、收集、整理和归档,促进设计数据的重复利用。
目前,随着现阶段借助二维专业CAD进一步提高个人设计效率已接近极限,很多设计单位对开展协同设计以便提高设计生产效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以及应用实践,目前形成了以二维应用为主的图层级协同和三位模型级协同两类方案:图层级协同主要以现有的应用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定协同制图标准,不需要改变设计习惯,属于应用创新推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维模型级协同是协同的发展方向,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通用三维设计支撑平台,目前主要应用在少数工业性设计领域,大部分行业三维模型级协同都尚处于探索阶段。
协同设计平台技术方案1、设计思路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设计遵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所制定的“协同设计标准”。
系统设计基于设计院广泛使用CAD平台,在不改变设计软件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协同设计标准,快速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设计环境,这样可以降低推行所需要培训等学习成本,容易为设计人员接受,降低了推广的成本。
(1)充分借助已有的CAD基础,避免新采购CAD和学习成本提供大量工具来协调各设计成员之间的图形和共享图形数据,这些技术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中。
在设计初期,通过建立依据制图标准的专业图形符号库、CAD标准(DWS格式文件)等,使用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能够提高专业产品设计的效率,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相同的绘图标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设计中心、外部参照技术达到协同设计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之间图形信息的获取与信息反馈的及时、便捷并同步更新。
在设计后期,在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建立快捷、准确、通畅,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电子数据沟通与共享环境。
(2)跨部门、专业、跨地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系统支持企业内不同设计部门、不同专业方向上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设计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满足跨地域、跨区域、跨国界的设计发展趋势。
通过跨专业、跨地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针对个体的串行设计工作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设计工作模式。
2、业务方案①系统提供“标准与基础维护”模块实现标准图元、图层和参数维护管理,建立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
②项目设计启动时,通过使用协同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子系统”,项目负责人(可能为专业负责人等)进行项目策划工作,对项目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对专业人员进行分工,向各个专业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任务已经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③设计开始,各专业设计人员在协同设计平台中接受到设计任务,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设计任务进入到专业CAD软件开始设计工作;随着设计进展,进入提资阶段后,系统根据CAD标准的“专业间图层协作标准”,自动从当前图中提取对应的图层图苑生成规定的提资文件,提供给相关专业直接引用或者参照。
④在设计修改(如自查修改、校审等)时,用户签入设计时将自动更新提资文件,引用该提资文件的用户将收到提醒并自动更新引用,保证所有图形都是最新和一致的,减少“错、漏、碰、缺”。
⑤在设计过程或者后期,设计成图将各专业设计人员所进行设计自动组装成图,并随各专业的设计进展和修改自动更新。
⑥设计完成后,经过校审的设计成果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出图(生成PLT,用于出图)、输出(生成DWF,用以共享)及归档(生成DWG、TIF用以存档)。
⑦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运行的设计过程管理子系统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将设计策划、设计输入、CAD设计、设计验证、互提资料、设计会签、成果出图、设计归档、完工评定、设计变更等各个设计环节与管理环节紧密融合,实现集成一体化。
3、设计标准统一设计标准,创建标准化的协同设计环境,将统一的图层、制图规则、文件存储、外部参照、设计输入、文件交换、互提资料、打印出图、图纸归档和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标准,以及标准化模板与设计环境、设计过程融为一体是图层级协同设计的基础。
目前,行业统一的标准还尚未发布,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开始使用的自我编写的标准,受工作量影响,标准并不完备。
国家十一五课题组正在编制支持国内外开展业务“CAD制图与协同设计标准”。
开发的图层级协同平台将依据和支持该标准,通过这种标准化环境中工作,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绘图、沟通和交流,能够保持高度默契,大大提高协作效率。
4、技术架构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的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平台采用了目前先进的SOA架构模式,抛弃了传统的C/S 架构模式(C/S 架构模式在互联网访问时必须通过VPN ,使用VPN 将严重影响效率),遵循HTTP 传输协议,通过自主产权的“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提供安全的文件访问、数据访问、消息提醒、专业协同、工作流驱动等核心服务同时支持内网和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支持,实现设计地点无关性的协同,保证除了院内可以使用,分支机构、现场、分包机构也可以无差别使用。
应用的效益虽然图层级协同设计是三维模型级协同设计的过渡技术,但是三维模型级协同设计的成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随着“CAD 制图和协同设计标准”的编写和随后颁布,图层级协同设计对下一阶段提高设计协同效率、设计质量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北京/建设数字从十五期间国家协同设计课题开始研制协同设计平台,并将协同设计与设计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应用图层级协分支机构设计者 院内设计者 施工现场分包机构设计者 文件服务 数据库服务 消息提醒服务 工作流服务专业Cad标准图元、图库同设计平台将为设计单位取得设计和管理效益,突出表现在:1、符合当前设计技术,简单易学,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协作效率(1)符合当前设计技术使用现有的CAD技术,不用学习新的CAD协作技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学会。
(2)自动人员分工,自动赋予权限通过融合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策划,形成人员安排和人员分工,人员权限自动赋予,不用复杂的配置过程,各类人员权限清晰明确,每个设计人员的设计任务一清二楚,所有人分工完成自己工作,不受无用信息干扰。
(3)统一文件管理,统一设计门户:设计文件管理标准化、统一化,文件目录清晰,每个项目、每个用户的项目工程图目录都规范、一致并且不用用户干预,用户统一在协同平台上进行图纸工作,统一了设计门户。
(4)提资有序,自动提醒,修改同步更新互提资料有序进行,提资时系统自动提醒,当上游专业发生修改时同步自动更新,减少了专业间打架碰撞,减少“错、漏、碰、缺”。
(5)脱网时支持本地设计,连网时再接入系统,不影响设计工作2、统一设计标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工期统一了CAD设计标准和协同标准,使得并行设计成为可能,专业分工更加细致明确,配合更加默契。
专业内部按照不同的设计内容进行分工,而不用再按照图纸目录分工。
通过协同设计平台统,将专业团队每个人的设计内容有机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设计数据。
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展开工作。
通过协同设计平台,任务一个专业、一张图纸的改变,都可以即时的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负责人在任何时间打开总图,都可以看到各图纸设计的最新进展,看到所有图档组装的效果。
最终达到无需人员干预、自动、实时的无缝专业协同。
除了能够达到科学而又安全的生产之外还能消除重复提资过程,从而保证了设计资料的准确性,促进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应用专业协同,可以显著减少“错、漏、碰、缺”,应用并行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从而为设计单位带来良好的协作效益。
3、提供了一组辅助设计的工具集,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开展设计工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一组实用的辅助工具:(1)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建立标准化协同设计环境,减少设计人员因队设计标准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差错。
(2)提供“模板创建图”可以保证插入图框的正确性,并自动初始化线性、图层、线性设置等内容。
(3)提供“图纸版本”帮助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管理单张图纸的版本,提供“基线版本”帮助设计人员有效的管理一组图纸的版本,方便进行批量的版本操作。
(4)提供“签入、签出”帮助有效的中间版本生成,避免因随时保存随时生成提资对其它设计人员的过于频繁协作干预(过频繁的提醒和更新会影响下游专业的正常设计工作)。
(5)提供“图纸对比”功能,可以对比图纸不同版本间所进行图元增、删、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