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说课稿
2.2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1、纬度位置是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
比较漠河、北京、广州三地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规律。
2、冬季风以及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南北的温差。
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突出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学生思考:
那么我国冬季南北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呢?
纬度位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冬季风频繁南下,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板书设计:
气候复杂多样
冬季:北寒南暖,温差大
我
北方光照较弱且昼短+冬季风
国
气
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分
布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日期
10、12
课题
气候复杂多样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记住1月0ºC等温线的分布
3、知道纬度位置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等温线图分析掌握我国1、7月份的气温分布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
点
难
点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难点:同样的纬度跨度,在不同的季节,气温的分布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
教具
投影、背投、电脑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第一课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说课人:杨涛一、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分析:二、说学情:针对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整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本节的教学难点则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的主要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则采取了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反思法。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同学们都有远途探亲的经历吧!小明在探亲途中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
寒假,小明一路北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这说明了什么?生: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冬季南北温差大。
然而在暑假,小明一路北上,衣服的厚度几乎没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生:虽然,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但是,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小。
【讲授新课】通过小明的探亲经历,我们知道我国的各地的气温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的季节各地气温的差异程度不一致。
研究气温的空间与时间差异,我们需要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通过实际数据,计算温差,挖掘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以及深入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候之气温,来解答这些问题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探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但是如何读等温线分布图?生:一、读图名,依据图例,读取数值;二、观察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突变部分;三、观察等温线疏密程度;四、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1月平均气温低于-28°C。
生2:海南岛,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
生3:44°C,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7月平均气温16℃以上。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段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生答两地气候不同)。
我们学习气候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要想深入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气候复杂多样a、气温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讨论:为什么我国一月南北温差如此之大呢?大家看图和资料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评价,教师指导。
中国气候说课稿
中国气候说课稿中国气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
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
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
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本章的开头相呼应,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
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
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
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
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
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分布等。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图表和地图等工具,分析和解读中国的气候数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幻灯片、电子地图、气候图表等。
2. 教材准备:《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地理位置,并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气候怎样吗?”2. 学习气候类型(15分钟)a. 展示幻灯片,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高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b.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配合,让学生了解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3. 分析气温分布(20分钟)a. 展示中国的气温分布图,解释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b. 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的原因,如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4. 探究降水分布(20分钟)a. 展示中国的降水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地区的降水量。
b.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关系,并讨论降水对当地生态和农业的影响。
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20分钟)a. 通过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近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b.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干旱、洪涝、海平面上升等。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a. 综合前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未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通过图表和案例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紧,有些内容可能没有充分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中国的气侯(第一课时)学校:陕西省宁陕县太山庙中学姓名:朱兴涛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3、课时:第一课时4、教学准备:图片,挂图二、教学课题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教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六、教学反思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
但是,这节课又是本章的重点。
因此,我们安排四个课时来讲完。
第一课时讲气温,我首先用两幅图让学生对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有个直观的印象。
再读图分析我国气温的特点。
七、教学资源冬季东北地区的景色:/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B6%AC%BC%BE%B6%AB%B1%B1%B5%D8%C7%F8%BE%B0%C9%AB&in=12331&cl=2&lm=-1&st=&pn=13&rn=1&di=136247153550&ln=1976&fr=&fm=&fmq=13299917598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 t=&face=&is=&istype=#pn16&-1&di91900151790&objURLhttp%3A%2F %%2Fuploadimage%2F2007%2F04%2F02%2F1%2F200704 02110722400421.jpg&fromURLhttp%3A%2F%%2Fdesti nation%2Fdes_info_15.html&W700&H445&T9900&S154&TPjpg冬季海南岛的景色:/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B6%AC%BC%BE%BA%A3%C4%CF%B5%BA%B5%C4%BE%B0%C9%AB&in= 29913&cl=2&lm=-1&st=&pn=1&rn=1&di=12476046150&ln=1996&fr=al a0&fm=ala0&fmq=1329992573812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28443248685&objURLhttp %3A%2F%%2Fuploadfile%2F2010%2F12%2F22%2F20 101222160518282_s.jpg&fromURLhttp%3A%2F% %2Fcontent%2F201012%2F1352900.shtml&W480&H268&T10061&S32&TP jpg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CE%D2%B9%FA1%D4%C2%C6%BD%BE%F9%C6%F8%CE%C2%CD%BC&in =4131&cl=2&lm=-1&st=&pn=0&rn=1&di=6039452250&ln=1967&fr=ala 0&fm=ala0&fmq=1329992690727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0&-1&di6039452250&objURLhttp%3A %2F%%2Fwzym%2F0210%2Fg30210%2Fg3dla033.files% 2Fimage009.jpg&fromURLhttp%3A%2F%%2Fwzym%2F02 10%2Fg30210%2Fg3dla033.htm&W438&H349&T10055&S50&TPjpg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7%D4%C2%C6%BD%BE%F9%C6%F8%CE%C2%CD%BC&in=4131&cl=2&l m=-1&st=-1&pn=0&rn=1&di=131440155315&ln=1989&fr=ala0&fm=ala 0&fmq=132999283137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0&-1&di131440155315&objURLhttp%3A% 2F%%2Fwzym%2F0210%2Fg30210%2Fg3dla033.files%2 Fimage010.jpg&fromURLhttp%3A%2F%%2Fwzym%2F021 0%2Fg30210%2Fg3dla033.htm&W409&H329&T9392&S44&TPjpg中国的温度带:/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D6%D0%B9%FA%B5%C4%CE%C2%B6%C8%B4%F8&in=25610&cl=2&l m=-1&st=&pn=3&rn=1&di=6553723665&ln=1084&fr=ala0&fm=ala0&fm q=132999289850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is=&istype=#pn3&-1&di6553723665&objURLhttp%3A%2F%2Fwww.zw %2Fedit%2Ffile%2F20101210095531292_3191.jpg&fromURLht tp%3A%2F%%2Fpictureshow.aspx%3Fpid%3D20101210 095531292_3191.jpg%26title%3D%2525u4e2d%2525u56fd%2525u6e29 %2525u5ea6%2525u5e26%26lid%3D94681&W800&H549&T8475&S346&TPj pg。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气候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气候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引导学生思量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包括:- 中国气候的分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 中国气候的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南部地区气候湿润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气候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例如,给出某地的降水量、温度等数据,让学生判断该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解释原因。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查找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影响和适应措施,并准备小组报告。
5. 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报告,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及时赋予指导和点评。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气候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量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PPT和多媒体设备2. 气候数据和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小组报告的评价表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的表现评价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气候变化的思量和应对措施的提出。
六、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 气候分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 气候分布: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地理教案-[第四章 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地理教案-[第四章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同学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同学思索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同学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留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学问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学问,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育同学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力量。
教材供应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动身,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同学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分,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⑴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2、力量目标:⑴同学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力量,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悟教材,抓住重点。
⑴培育同学分析和比较力量。
通过阅读争论,让同学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⑴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育同学运用学问的力量,培育同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这是熟悉上的其次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同学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为此,教材还支配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
在熟悉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同学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洁的城市天气图。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三.说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 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 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 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 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 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二.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 1,在自然地理环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 既受制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地理要素,又通过水热的不 同组合,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河湖,土壤,植被乃至地貌等的 形成和分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它渗透了 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因此,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学好气候 知识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关键所在. 2,本节“南北气温的差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 二节《中国的气候》的第一部分,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 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 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 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 对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 式模仿冬季气温分布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落实目标,培 养学生的学习力。
• 针对我国温度带的学习,我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 很快获取地理性息,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读画书本上的内 容,填写课件上的表格进一步巩固温度带的分布情况。
•
• 四、成功体验,巩固提升
• 通过以上学习,我用PPT设计了几道习题让 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让学生有学 习后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获得更多 的学习力。
教案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2.2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学习任务】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2、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3、能够在中国气候图上填写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地理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难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8—33页,回答下列问题:1、读2—14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2、读2—15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3、在下图中填入我国温度带的名称。
3、读2—17图,找出下列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这些等降水量线,你发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根据生活经验,你觉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4、在下图中填入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5、在2—21图中找出我国各气候类型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1、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2、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他们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三、课堂总结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气温的分布温度带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气候复杂多样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是四、课堂诊断(一)单项选择题:1、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气候类型多样D、海洋性明显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气候类型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4、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季风区广大D、雨热同期5、李军长到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海口6、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二)综合题1、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 读我国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线平行,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受影响大。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中国的气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阅读识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能够在我国一、七月等温线图上正确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
(2)、通过地图阅读识记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分布,能够在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图上正确描述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
(3)、了解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会判读我国的年均温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图。
(4)、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其对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三、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述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六、教学反思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我们安排3个课时来讲完。
第一课时讲气温,我首先用两幅图让学生对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有个直观的印象。
再读图分析我国气温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练习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提示:引导学生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大气环流、下垫面等。
参考答案: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中国的气候》。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气候带划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气象术语,如气温、降水量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对中国多样化气候的认同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相关气象术语。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理解气候带划分的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思量和讨论。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让学生思量并尝试回答。
3. 学习气候带划分(15分钟)介绍气候带划分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气候带划分的原理。
4. 学习季风气候(15分钟)介绍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
5. 学习高原气候(15分钟)介绍高原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高原气候的分布情况。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7. 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气候调查,采集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8.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思。
五、说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气候分布图、气候带划分图等,直观地呈现气候特点。
2. 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带划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
3.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预气候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总结与评价:通过与学生共同总结和评价,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思量。
六、说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的气候》课本及相关教辅资料。
中国气候-我的说课稿
降水和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对农业影响
湿润区: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旱地为主 半干旱区:
灌溉农业、牧业 干旱区:
绿洲农业、牧业
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 地 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 区
Hale Waihona Puke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 林
半湿 润 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半干 旱 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 原大部份
气候较湿润, 草原和森林
气候较干燥, 主要为草原
干旱
<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 气候干旱,主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别
C.人为因素、海陆差别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B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
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种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积 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滇部南和部台南部、粤南部、>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 的重要产区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对中国气候多样性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中国气候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气候分类和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四季的变化,提问:你们觉得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 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2) 介绍气候的分类方法:按照温度和降水量的分布,可以将气候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3) 分析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性显著,北方以寒冷气候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为主,中部地区为温带气候。
3. 实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 呈现中国气候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气候分布规律。
2) 分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候分布规律,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总结归纳。
3) 学生代表发言,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拓展与应用(30分钟)1) 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自主搜索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进行展示。
2) 学生根据所了解的气候特点,设计一个旅游宣传海报,吸引游客前往该地旅游。
3)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海报,并进行评选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学生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强了对中国气候多样性的认同感。
同时,通过设计旅游海报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高二地理 中国气候--气温 说课稿
中国气候——气温说课稿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属于高考的一轮复习,课时内容在八年级就已经学习过,但是学习的较浅显,我们的高中生,基础较弱,初中时地理学科的考试形式为开卷,基本上80%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没有印象,但是在区域地理的系统学习中,部分学生已逐步培养出地理学习的方法,即依据导学案预习,读课本读地图,上课讨论答疑解惑,规范记笔记。
针对我们高中学生的学情,在复习过程中,我以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涉及一些探究题,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了解。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针对学生学情和高考选择的复习教材,学习过程中还结合了地图册。
教材内容总结精炼,规律性强,学习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课中国气候,讲与练设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我国的气温。
学习目标为:掌握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特点和成因,在此基础上会应用等温线的凸向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会划分我国的温度带,简单了解不同温度带的农业的差异。
本课的重点为熟练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特点及成因,难点为应用等温线的凸向规律来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以学校“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引导学生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课以山东和奇台在同一周内的照片作为切入口来对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差异,找出原因。
本人在照片的留影,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以导学案为学习的主线,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
(1)合作学习阶段。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7个问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3、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4、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5、我国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6、我国温度带有哪些,分布在哪里?7、不同温度带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即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找出这7个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5分钟,即完成本组问题,同时选好一个同学展示给大家。
人教初二上册地理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初二上册地理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天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清楚»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剖析在自然天文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天文学习的一切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表达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位置。
这局部知识的学习和技艺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习尚候清楚〞、〝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剖析1 我国冬、夏气温的散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散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习尚候清楚、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 一月0 °C等温线的散布位置一月0 °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天文分界限,了解0 °C等温线的散布位置,东部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对归结我国夏季气温散布特点有很大协助。
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散布及其抵消费、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消费、生活的影响〞表达了新课程规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天文〞、〝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天文〞的教育理念。
这局部知识的探求既可以使先生深切感遭到天文与理想消费、生活的毫不相关,提高先生学习天文的兴味和热情,又培育了先生知识迁移的才干。
〔四〕教学难点剖析1 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剖析判读才干。
首先,在世界天文课程学习中,先生虽然曾经接触了〝世界气温散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依然存在难度。
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进程中。
其次,由于先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散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结实,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 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点的构成缘由。
由于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点的构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散布的影响,又遭到夏季风的影响。
从先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水平来看,依然有一定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
一、紧扣课标——说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二、学段分析——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本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停留知识表面,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及
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三维整合——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
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处
理地图信息的能力。
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
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四、因材施教——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对于
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
学流程如下:
五、优化设计——说过程
附:教学过程解读:
(一)、以疑设思体验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喜庆的《春节序曲》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播放主要以漠河、海口两地的实地报道模拟央视春晚记者探秘全国各地喜迎新春为主要内容的热闹场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样的春节,两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庆祝方式和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和疑问导入新课。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从观察人们每年喜闻乐见的春节活动的细节中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自然景观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
营造出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
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领会双基突破三维
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并适时地提醒学生拿出事先教师“隐藏”在学生座位里面的部分各地景观美图,让学生从中找出两地的位置和展示相应的图片,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落实图片显示的地点,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一月
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
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
0℃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动手能力。
)
②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并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观察并计算。
(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图比较能力)
③教师提问:通过分析,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并强调,多媒体显示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自主获得知识的习惯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加强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我国气温差异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合作交流开拓思路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探讨,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①我国领土的四端,②冬季风示意图,③中国地形图④课本辅助阅读材料”,学生合作探究时,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多媒体展示)“①我国南北纬度相差多少?相距多远?②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③东北平原、云贵高原、海南等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小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通过合作学习和探讨,让学生大致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师
小结板书。
多媒体出示“我国7月气温图”,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教学步骤与冬季教学大致相同,在分析讨论成因时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时可以参照多媒体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和教材提供的原因探讨,通过讨论归纳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的因素。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对于影响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体验自主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在探讨原因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对地面热量的影响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当的设计了部分课堂作业和课外思考题:(多媒体出示)课堂作业部分是对本节所学知识运用的检测和延伸,拓宽,既和生活实际联系,又不拘泥和教材的一点小知识,体现地理学习中开放性和发散式思维的要求;课外作业是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设计的开放式题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通过思考为下一节“降水”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六、总结回顾——说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疑-导读-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通过练习达成了学习知识最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目的。
另外,课前准备的景观图片和情境演示对补充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师生氛围以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也为本次教学增色不少。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