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1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2中国干湿地区划分
3中国干湿地区景观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找出学校所在省区降水量大致是多少。
(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成果展示)
水量逐月分配,同学们观察展示的图片,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
学生分组探究:
分析“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说出图中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成果展示)
教师点拨:
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降水量时间分配不
均,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师转承:
们在学习气温的时候,知道了不同气温地区分成很多温度带,同理,降水量不同的地区,我们分成了几个干湿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差异。
教师活动: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干湿状况差异明显,所以把我国分成了四个干湿地区。
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7页正文,说明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找出四个干湿地区,比较教材第35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能够分析中国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气候的复杂性。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2. 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3. 案例分析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展示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鼓励学生回答。
步骤二: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三: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3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学生利用地图和气象图,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步骤四: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5分钟)1. 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
2. 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法。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老师讲述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进行一项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探究为主线,通过讨论、观察和分析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段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生答两地气候不同)。
我们学习气候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要想深入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气候复杂多样a、气温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讨论:为什么我国一月南北温差如此之大呢?大家看图和资料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评价,教师指导。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1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三项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三、说重难点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3、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锋面雨的形成。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中国的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的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2. 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气候》。
2. PPT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询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气候。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3.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2. 强调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中国的气候》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节,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5.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6.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教案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篇:《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课题】中国的气候【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让学生明白我国气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例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成因,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人民实际生活、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我国南北方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风,夏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风,冬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冬季风。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思考】夏季风对我国降水规律的影响。
分析:由于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形成高气压,陆地上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到陆地,带来了海洋上暖湿的气流,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
【小结】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思考】我国的降水在空间上有何差异?分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一线以西以北,夏季风难以达,成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是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设计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源于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这节教学内容既是中学地理的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难度很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很大。
因此,依据教学大纲,同时,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时,脚踏实地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将知识引入、挖掘、拓展和延伸,首先要考虑由简单到复杂、有益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生活到理论,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构思。
学习内容上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尊重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通过设置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发展多种智能。
因此,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㈡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四)接受挑战、再创新高。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我国的气候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体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我上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教材安排了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培养了学生阅读图标的能力。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技能与方法:1.通过资料,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深受旱涝灾害影响的国家。
教学重点1.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2.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1.描述我国气候的气候特征2.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气候特征的准确描述,雨带的推移规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内容:容分析(1)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描述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①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②夏季风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现代研究显示,郑和最大的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那么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这么大的船是如何远航的呢?同学们应该想到了,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大船远航主要借助了风的力量。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 -教学设计
Analysis of objective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3、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
重点
Key points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难点
Difficult points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路径设计
Path Design
学习活动设计
Activitiesfor
Students
导学策略
Strategy
设计意图
Purpose of design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通过回顾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引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二、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作业设计
Homework
知识与训练
教学反思
Teaching introspection
本堂课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考点,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且将日常生活带进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设计不够新颖,由于内容稍多导致进度较快,还需要多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展示:
学生朗读温度带和活动积温的概念。
读图,说说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以及包括哪些地形区?
完成“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格,观察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引导思考〕拿出各温度带的代表性农作物或水果,学生竞猜。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2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路线图的基础知识梳理。
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分析。
-气候图的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中国气候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讲解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题、撰写小论文等,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要点提示: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概况;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概况、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交通状况。
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体会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气候的成因上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体会到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气候特征图,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图的技能。
掌握描述风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上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平时喜欢吃哪些水果?你知道这样水果分别是哪些省份出产的吗?举出三个例子“椰子、荔枝、苹果”,让学生说说它们多产自哪些省份。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气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气候,同学们可以在书本53页找到学习资源。
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请学生找出来并回答)这些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组队进行考察!二、新课学习(四人一小组,按兴趣选择考察路线,五分钟为限)(一)南北线考察 任务一:冬天海口、杭州、北京三地的人们衣着上有何不同?任务二:海口、杭州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而北京的山上树木都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气温的差异三地冬天的气温有什么差异?看参考资料中的三幅气候特征图来分析。
海口一月均温>15°C ——热带杭州一月均温>0°C ——亚热带北京一月均温<0°C ——温带(二)东西线考察任务一:夏天沿着40ºN 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再到塔里木盆地,这三地的自然景观冬季南北温差大上有何差异呢?三地是哪种气候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任务二: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降水条件的差异 看来降水条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全班一起来考察一下全国的降水量分布情况: 这幅图是用不同颜色来表现什么地理信息?——年降水量 图中标注的台北、武汉、兰州、吐鲁番地区,年降水量的范围是多少呢?找出来并标注在自己的探究单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冬季风的影响。北方地区距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风力大大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2、在图中勾画出1月份O℃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和河流吻合。(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自学指导二】在图上分别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
(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河一线平行,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岭、兰州和;不足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西北内陆地区(新疆西北部可达到400毫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导学生说出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
1.冬季(1月)漠河气温是℃,海口气温是℃,温差是__℃,所以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等温线排列),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
冬季: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温度带
五个温度带、一个高原气候区
教学反思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主备人:王瑛主讲教师:序号:
课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课时
第二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二)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5、16、17
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一
可结合填充图册的练习实行教学
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二
学生读图2-24和课本34-35页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三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以及对植被的影响。
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并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教学重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
教学难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成因
教具学具
地图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活动
1、依据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和一个特殊的区。(地球上的“五带”、、、、。)
2.我们宁夏绝大部分属于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接近一月份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补充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的分布相对应,协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以上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平行(海岸线、纬线)所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补充指导:引导学生将1600→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依次用彩色笔描出来。在描绘的过程中,观察其分布特点,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重点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理解。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35图2-25《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分析
1、用彩色笔描绘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山脉东侧的;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盆地中的托克逊。并在两地间画一直线,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增多)
【自学指导三】阅读课本36页2-26完成
1、从广州、武汉、哈尔滨、乌鲁木齐四城市的年降水量柱状图能够看出,就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月。也就是季。
2、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
【自学指导四】阅读课本37页并读图2—27完成
补充指导: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①根据图例读出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况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3完成
1、夏季(7月)漠河气温是℃,海口气温是℃,温差是__℃,所以夏季南北普遍(等温线排列),南北温差。
原因:夏季阳直射点位于半球。虽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北方的时间比南方,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南北相差不大。
2、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原因是。
【自学指导三】读图2-24和课本34-35页阅读材料。完成
教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成因
教具学具
地图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所表现的景观,截然不同。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
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本节课我们先学习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课时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一)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气候的第二个要素:降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以及对植被的影响。
3、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