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1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2中国干湿地区划分
3中国干湿地区景观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找出学校所在省区降水量大致是多少。
(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成果展示)
水量逐月分配,同学们观察展示的图片,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
学生分组探究:
分析“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说出图中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成果展示)
教师点拨:
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降水量时间分配不
均,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师转承:
们在学习气温的时候,知道了不同气温地区分成很多温度带,同理,降水量不同的地区,我们分成了几个干湿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差异。
教师活动: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干湿状况差异明显,所以把我国分成了四个干湿地区。
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7页正文,说明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找出四个干湿地区,比较教材第35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段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生答两地气候不同)。
我们学习气候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要想深入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气候复杂多样a、气温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讨论:为什么我国一月南北温差如此之大呢?大家看图和资料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评价,教师指导。
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教案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并能据此分析其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
(区域认知)3.观察动画演示,了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记住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综合思维)4.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逐步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1.我国冬夏季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重点)3.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其中东部3种都是季风气候。
什么是季风?为什么中国东部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视频《季风气候》一、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探究一】读图,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分别是什么?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自主学习】阅读P39的文字,在P40图上标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
【记忆】“大-阴-贺-巴-冈”(大饮喝八缸)【活动】对比上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等降水量线重合。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的差异及原因?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承接】因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降水多数是锋面雨。
【探究二】夏季风的进退如何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阅读P40文字材料,绘制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路径。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夏季风强,雨带推进迅速,会导致;夏季风弱,雨带推移迟缓,会导致。
【活动】结合所学,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活动】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4--5月7--8月6--7月9月优点: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1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三项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三、说重难点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3、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锋面雨的形成。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中国的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的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2. 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气候》。
2. PPT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询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气候。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3.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2. 强调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中国的气候》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节,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5.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6.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技能与方法:1.通过资料,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深受旱涝灾害影响的国家。
教学重点1.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2.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1.描述我国气候的气候特征2.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气候特征的准确描述,雨带的推移规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内容:容分析(1)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描述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①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②夏季风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现代研究显示,郑和最大的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那么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这么大的船是如何远航的呢?同学们应该想到了,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大船远航主要借助了风的力量。
中国气候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2. 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3.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二、讲授新课1.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大陆性气候特征:我国西北部地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温差大。
2. 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台湾、海南等地。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地区。
(5)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三、课堂小结1.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2. 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和类型,那你们知道气候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二、讲授新课1.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受损、人类健康受损等。
三、课堂小结1.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2. 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四、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 -教学设计
Analysis of objective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3、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
重点
Key points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难点
Difficult points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路径设计
Path Design
学习活动设计
Activitiesfor
Students
导学策略
Strategy
设计意图
Purpose of design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通过回顾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引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二、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作业设计
Homework
知识与训练
教学反思
Teaching introspection
本堂课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考点,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且将日常生活带进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设计不够新颖,由于内容稍多导致进度较快,还需要多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展示:
学生朗读温度带和活动积温的概念。
读图,说说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以及包括哪些地形区?
完成“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格,观察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引导思考〕拿出各温度带的代表性农作物或水果,学生竞猜。
初中中国气候的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使学生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季风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的成因。
2. 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谈论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讲解气候现象的成因,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
3.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三、季风气候(10分钟)1. 讲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
2.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其地势特点、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气候条件来提高农业生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强调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掌握了季风气候的特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特点、类型及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气候的概念、特点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气候的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学会分析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认知,提高其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2.难点: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图表等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案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课件,展示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其地理观察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如气候类型、特点、分布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分析。
-气候图的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中国气候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讲解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题、撰写小论文等,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要点提示: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概况;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概况、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交通状况。
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体会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气候的成因上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体会到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气候特征图,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图的技能。
掌握描述风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上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平时喜欢吃哪些水果?你知道这样水果分别是哪些省份出产的吗?举出三个例子“椰子、荔枝、苹果”,让学生说说它们多产自哪些省份。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气候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气候,同学们可以在书本53页找到学习资源。
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请学生找出来并回答)这些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组队进行考察!
二、新课学习
(四人一小组,按兴趣选择考察路线,五分钟为限)
(一)南北线考察 任务一:冬天海口、杭州、北京三地的人们衣着上有何不同?
任务二:海口、杭州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而北京的山上树木都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气温的差异
三地冬天的气温有什么差异?看参考资料中的三幅气候特征图来分析。
海口一月均温>15°C ——热带
杭州一月均温>0°C ——亚热带
北京一月均温<0°C ——温带
(二)东西线考察
任务一:夏天沿着40ºN 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再到塔里木盆地,这三地的自然景观冬季南北温差大
上有何差异呢?三地是哪种气候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任务二: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降水条件的差异 看来降水条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全班一起来考察一下全国的降水量分布情况: 这幅图是用不同颜色来表现什么地理信息?——年降水量 图中标注的台北、武汉、兰州、吐鲁番地区,年降水量的范围是多少呢?找出来并标注在自己的探究单上。
请连接台北到吐鲁番,说说我国年降水量在空间上有何分布规律?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为什么会这样呢? ——跟海洋的距离有关 海洋上的水汽怎么会跑到陆地上空? ——风会带过来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影响我国的主要风向:
夏季:1、风从海里来,箭头所示的风从哪个海洋中来?——太平洋
它的风向是什么?——东南风(描述风向:风从哪里来就叫哪股风)
2、夏季影响我们的风还有一股,这是从哪个海洋中来的?——大西洋 它的风向是什么?——西南风
越往内陆走,它们的风力有何变化——变小;为什么会变小——山脉阻挡
过了这些山组成的界限之后,夏季风的影响力就微乎其微了,所以我们称之为非
季风区,这条界线的东南方向我们称之为季风区。
冬季:先看一则天气预报,猜猜冬季的主导风向。
请一学生朗读“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一股冷空气即将南下,将影响中国北方地区, 局部地区降温将达到10℃。
我国南方地区三天后也将受到冷空气影响。
”——偏北风
看看这两组箭头,描述他们所表示的风向——西北风、东北风
所以,像我国东部地区风向随着季节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季风。
不但风向发生变化,连风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画出海陆风的示意图,请学生判断哪台北 武汉 兰州 吐鲁番 >800 400~800 200~400 <200 年降水量(单位:mm ) >1500 东西降水差异大
降水空间差异的成因:季风
幅表示夏季、哪幅表示冬季?——夏季吹海风;冬季吹陆风 由此可见,我们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哪个季节——夏季 我们以上海为例,看看气温与降水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
夏季正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农作物的生长旺季,又有充沛的雨水,非常适合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我们称季风气候的这一特点为——雨热同期 我国的农民就利用季风的优势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大丰收。
亚洲的东南部也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
这是季风气候的优点,难道季风气候就百利而无一害吗? 请观察两幅图,北京气候特征图和中国干湿状况图,讨论一下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配的均匀吗?为什么会如此? 时间上不均匀——季风风向的变化 空间上不均匀——季风风力的变化 季风除了这些缺点以外,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出现不稳定性: 如果夏季风弱,停留在南方,不肯去北方,会如何?——南涝北旱 如果夏季风强,迅速到北方,停留,会如何?——北涝南旱 看来季风气候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我国的影响确实大。
大家深入完成了两项考察任务,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去爬爬青藏高原。
(三)垂直路线 8月7日、8月11日两张照片,你能说说当地与温州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吗?——冷 为什么会这么冷呢——海拔高, 随着海拔升高,会影响很多气候条件,就形成了垂直差异性明显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共走了三条考察路线,完成了对我国气温、降水分布差异的考察任务、还对降水分布差异的成因——季风气候做了深入的分析。
你能来说说我国气候有些什么特点吗?
从气候的分布上:复杂、多样,
从气候的成因上:深受季风影响。
季风的利弊 气候垂直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