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1)实践的本质和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征有:①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a.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c.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别开来。

②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③社会历史性a.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b.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2)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a.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b.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c.实践主体具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②实践客体a.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 年新版)课后习题答案〇绪论0.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p2-4,10-1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开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特征:①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

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很多。

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经济上很困顿,没钱买面包,没钱付房租,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

2018马原课本课后答案

2018马原课本课后答案

2018年马原课本课后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什么?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

5.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形态。

第三章:继续革命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香港、澳门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长期保持繁荣稳定。

2.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下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为B(P绪论39)2.【解析】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为C(P48)3.【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答案为A(P63)4.【解析】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强调的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答案为A(P68)5.【解析】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D(P74)6.【解析】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答案为B(P94)7.【解析】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答案为A(P101)8.【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认识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答案为D(P103)9.【解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为A(P119)10.【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答案为C(P133)11.【解析】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

答案为A(P151)12.【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指导个人的成长和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章,我们探讨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

这一观点让我们明白,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物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但这种能动作用也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既有内部联系,也有外部联系。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章,我们学习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维的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且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在于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而相对性则是指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性和近似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部分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部分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部分答案一、略二、简答题26.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案】(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缺乏实践的观点,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2)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考点】客观规锋性与主观能动性2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1)认识的有限性: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获得发展吗?【答案】(1)在现实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

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商品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部分称为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劳动平均生产力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剩余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 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马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霍金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谈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证明认识的正确。

那物质决定意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没有我们先前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产生,也就是再次实践的证明认识的正确。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将来甚至超过我们人类自己。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人类现在的水平远超过人工智能,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高的水平了,那也是人类推动的,那时说明我们人类自己的水平来就更高了,才能创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0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第一章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联系。

5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6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7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8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9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0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1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7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自考2018年10月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2018年10月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顶: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答案]A[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曰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塑造自身的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 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后答案完整版。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具有独立性和可知性,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物质生产实践创造了物质生活领域,社会变革实践形成了社会政治领域,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形成了精神文化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而这些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实践。

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此外,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才能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2、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开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

3、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自己的革命和建立的道路。

4、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开展生产力,提高和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5、建立社会主义必须进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把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结合起来。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

7、建立富强、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消除封建主义和自然经济的遗毒。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启示:1、必须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信心和信仰。

2、必须厘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个X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基点。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330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其中的科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

5、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XX政治建立。

6、大力加强与改善与人民群众鱼水相连的党的建立。

7、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历,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经济的持续开展。

(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情况还比拟突出。

(3)阳光财产与阳光财政制度尚未建立(4)唯经济主义的指导思想给社会开展和民生建立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5)在公民社会的建立方面进展缓慢,没有政策与法律的强力支持(6)社会主义的文明重建、信仰重建、价值观重建的路还十分漫长(7)资源环保形势日趋严峻。

6.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那么1、人类社会开展规律和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展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根底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便,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管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时间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他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4.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是优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5.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商品经济的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产物。

②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a.商品经济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所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b.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第二,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③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霍金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谈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证明认识的正确。

那物质决定意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没有我们先前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产生,也就是再次实践的证明认识的正确。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将来甚至超过我们人类自己。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人类现在的水平远超过人工智能,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高的水平了,那也是人类推动的,那时说明我们人类自己的水平来就更高了,才能创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

当然我们在发展他的同时也会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利方面,他对我们人类的威胁。

我们当然会采取保护人类自己,制约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威胁的手段。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说明把马克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答:找不到我死了第二章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的才能和知识的唯一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在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的需要.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一点都不能脱离实践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

但它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相对性。

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

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结论,提出新观点。

历史进程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3.有人说价值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一)真理和价值的区别:(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4)真理是一元的,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价值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需要、有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1)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性,人类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改造对象世界,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或价值追求。

(2)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为了追求价值。

从接近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来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包括科学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3)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并不是理论抽象意义上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真理与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不断地促进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第三章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答: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

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

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飞机、天宫等,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推动社会发展。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推动了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

造成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进步。

此外,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即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主观条件如人类的观念和认识水平影响。

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4、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对坚持以人品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