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一、活动理论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

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理论讨论的是事件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社会学理论 讨论的就是人类的行为、互动和组织。科学理论发端于 这样一个假设: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具有某些基本 和基础的属性和过程,并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环境下事件 的消长。(特纳)
完整ppt
4
一、角色理论
人们在一生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把一 个人确定为一种社会存在,是自我概念的基础。这些 角色相继进入生命的过程;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 的年龄或生命阶段相联系。个人在任何特定年龄都有 自身的行为是否合适的标准。
完整ppt
7
二、活动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 1、老年是中年期的延长,老年人仍与中年时代一样可以
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 2、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
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 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完整ppt
1
理论:何谓与何为?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
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完整ppt
2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
理论:
(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 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林南)
(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 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 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巴比)
完整ppt
3
理论:何谓与何为?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 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促进交流合作
建立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03
02
01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03
CHAPTER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以老年群体为对象,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促进老年人的互动、交流和成长的社会工作方法。
定义
群体性、互动性、分享与支持。
特点
确定目标、招募成员、组织活动、引导讨论和分享、总结与反馈。
实施步骤
适用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交互动、支持群体的发展和解决群体面临的问题。
VS
符号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认为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详细描述
符号互动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沟通障碍、社交孤立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爱。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社会建构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详细描述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是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
02
CHAPTER
老年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
总结词
生命历程理论强调个人生命周期和历史时间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老年阶段是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关注老年人在不同生命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老年人理论

老年人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方法1、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就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与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她们具有生产能力与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瞧来,老年人减少她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就是因老年人自愿还就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与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就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被社会工作所背离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她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 年,因此,如何保持其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就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 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 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人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她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2、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r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项目五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及应用

项目五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及应用
32
老年人的角色变化与中年人不同,它不是角色的 变换或连续,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角色丧失或中断, 角色中断或丧失意味着从“一个人物”变成了“什么 都不是”,连带着就是回报减少、地位下降、无人理 睬。这会引起老年人心理失衡,郁郁寡欢,从而损害 其健康状况。
角色理论为老年社会工作提供了两条路径: 一是正确认识角色变换的客观必然性;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
④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服务对象的权能是 他自身具有的,而非助人者给予的。
⑤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个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9
(二)在实务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的10个实践原则: 1. 挑战生活中破坏性的压迫 2. 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3. 社工协助案主增强自己的权能 4. 推动相似的人相互增加权能 5.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互惠关系
16
(二)在实务中的运用
在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人受环境影响,也会影响其所 在环境。调适就是指人和环境彼此影响的复杂过程。因 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 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服务对象 个人需要的满足。
17
埃文斯和科尼的系统模式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 系统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 ② 充分认识情景的重要性,情景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
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 自信心
44
社会建构理论的基本模式: ◆ 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的偏
见及错误观念。 ◆ 第二阶段:改善老人生存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
26
(一)理论假设
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①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产生的。社会工作
者一方面要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的权能,一 方面要帮助他消除环境的障碍 ②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这种障碍是 可以改变的。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

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

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

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1)成熟型(Mature Type)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

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政策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支撑,能 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 利支持,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政策支持的具体内容
政策支持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老年社会工作的 政策支持,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 求。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 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为老年人提 供经济和物质支持。
详细描述
在社会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关注老年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了 解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权利和需求,促进社会对老年人的认同和尊重,提高老年 人的社会参与度。
02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理 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
强调个体内在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和自我概念是行为改变的关键。在老年社会工作 中,认知理论关注老年人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 响。
角色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这些角色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角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丧偶等 生活事件带来的角色变化,协助他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找新的生活意义 和目标。
社会建构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是社会互 动的结果。
VS
系统理论的应用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系统理论的应用主要 体现在构建和完善老年人的支持系统和社 会参与网络。例如,通过社区组织和志愿 者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照料和 精神慰藉;通过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促 进老年人福利和权益的改善。
03
老年社会工作的支持理 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
❖ 第一,可以建立起社会互动的老人社区支持网络,增强老人生活的 适应力。比如,家人、朋友或是邻居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生活 的实物协助,购物、做家务等,能使老年人在情绪、精神上得到支持; 同时,老年人也曾支持或帮助过其家人或邻居。这种非常规的支持或 社区支持网络是社会互动的交换途径,能增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适应 力。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 “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 有所为、老有所乐”。
❖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 ——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 1、接纳——即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应当保持宽容、尊重的态度,提
供相应的服务; ❖ 接纳不等于认同。 ❖ 2、尊重 ❖ 对服务对象文化习俗的尊重; ❖ 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 ❖ 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 ❖ 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人身尊重与权利尊重 ❖ 3、个别化 ❖ 每个人的需要是独特的,不应采取统一的方法给予统一的服务内容; ❖ 不要以标准化的要求去评价和衡量服务对象。
❖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 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社会中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 价值、对老人厌恶、歧视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 2、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 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 要“拯救”老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 己对老人的反应。
❖ 尽管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 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比如,当老人因健康状况 不佳或财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时,一味对连续性的追求 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在晚年时的自尊,也可能妨碍老年人根据个人的愿 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
• 活动理论的提出: •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著
作《老年人》。
• 活动理论的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 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 活力。
•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 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 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这些 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 明。 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 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 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
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 •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
用。 •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
的关系。
二、 摇椅型老年人
特点:消极依赖,安于现装, 不拘小节,规避社会公益事 务。
三、防卫型老年人
特点:性格刚强,有独立 见解,防卫心强,追求完 美,以频繁的活动回避衰 老。
四、愤怒型老年人
特点:不承认衰老的事实,怨 恨自己,有较强的攻击性, 偏见较深,常常感到焦虑、 忧郁,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五、自怨自艾型老年人
(1)生命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征
(2)历史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经历相似、置身的环境 相同,扮演着大致相似的角色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连续性理论
• 美国学者赖卡德、利夫森和彼德 森 调试正常 • 连续性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 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老年期 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 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年期 摇椅型 装甲型 成熟型 开朗活跃者,老年期也会积极投 入社会活动;中年期沉稳内向者, 老年期一般不会热衷参与社会活 调试不正常 动。 • 连续性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 基础的。 自我怨恨型 愤怒型、 • 曾对87位年龄在55岁至84岁之间 的老年人的调适情况进行分析, 列出五种主要性格结构。
对生死观理论的评价
• 生死观的形成具有 明显的时代特征和 个体特征。 当代人对生死观的显著 特点: •坦然面对生死问题。 •死亡日益成为一种权利。
相互作用理论
• 主要内容:又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主要 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 影响。这个理论包括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标志理论和社会损害理论等部分。
活动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 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 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 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 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 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 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活动理论
• 活动理论的要点 • A 老年人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 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 B 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 状态。 • C 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 呈正相关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3、防卫型——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 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 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 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 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 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 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 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 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巴比)

理论:何谓与何为?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 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讨论的是事件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社会学理论 讨论的就是人类的行为、互动和组织。科学理论发端于 这样一个假设: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具有某些基本 和基础的属性和过程,并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环境下事件 的消长。(特纳)


二、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 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 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 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 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 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活动理论的质疑

四、连续理论

无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 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 在退休后成为活动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 人在老年时不可能安静地坐在家里。 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 如果一个人在逐渐变老时保持一种成熟和完整的个性,那么, 她或他便会有一个结果良好的老年。 这种理论认为,个人为满意的衰老过程规定自己的标准,而 不是试图适应共同的规范。

第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则是指一个已经有心理问题的 人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反馈,这种消极反馈的 循环一旦开始,就会强化个人的无能、无力 感,从而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生理、心理问题。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核心 实务原则
一、老年人增权的原因 (一)老年人的无力感 老年人的无力感包括:无用的感觉、自责的 心态、生活拮据的经验、普遍的不信任感、 无助感、被歧视和与社会被迫疏离的感觉等。
(二)增权
增权定义: 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 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
(三)老年社会工作引入增权模式的 意义
首先、社会工作者是老年人的合作伙伴; 其次、对问题的界定方面,老年人有充分的 发言权,案主自决; 再次、在对问题的界定中,会考虑多方因素; 最后、在工作过程中给予老年人依照自己的 意志和方案行事的机会。
二、什么是增权
(一)权利、无权 权力:不外乎就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但表现为一种客 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 亦即权力感。
无权:无权和权力是相对的。和权力不仅表 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 主观感受一样: 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 亦是指人们会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一种 无权感。
五、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 该理论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 老龄化的影响,它包括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标志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等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认为 在老龄化过程中,环境、个体以及个体与环 境结合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标志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其 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即人们是根据他人 对自己的评判和态度来认识、思考自我的。 所以社会对老人的认识、看待很重要。
三、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社会工作概论 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 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

(二)年龄分层理论 年龄分层理论是由美国学者MW赖利(MWRiley)和A福纳(A Foner)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年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当 人们的年龄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转移时,他们的权利、角色和特权也会 发生相应变动。 年龄分层理论将人们的老化与社会进程联系起来。个人随年龄增长不仅会经 历身体变化,同时也会经历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这种社会角色和地位的 变化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因此社会中也就明显存在着年龄层次的区分,比 如“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 年龄层次的差别,在这里主 要是说不同年龄层次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是由 分配和社会化过程所造成的,分配是指社会指定不同年龄的人扮演适当角色 的过程。例如,年龄作为退休的标准与社会的整个就业模式有关。社会是另 一种干预过程,它有助于人们顺利地从一种年龄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年龄状态。 从动态过程来看,同一年龄层次的成员由于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上的相似 性,以及与其他年龄层次的相异性,在向下一年龄层的过渡中也呈现出了新 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现在退休的老年人与20年前退休的老年人在对老年 生活的认识上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积极调适,主动维护自 己的权利。
二、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 (一)老年问题的含义 老年问题也称老年人问题、老龄问题等等,是指老年人由 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 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 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需求 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问题的本质是老年人的需求 问题。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难以保证通过自己获得生活 所需,且由于各种原因又缺乏外界的有力援助,因此往往 存在着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出来,已 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协调有序地运行,因而 成为社会工作所重点关注、解决的对象之一。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

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

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

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1)成熟型(Mature Type)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

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保健在闲谈之际,可以交给老年人一些保健,延年益寿的小方法,这就需要平时搜集掌握,非常肯定的告诉他们,使他们有一种信任的感觉,或是间接地告诉他们,借助于其他媒介,比如说是谁谁的经验,他们也会欣然接受的
这里有几个好方法,在网上查到的:每天早晨起床之前坚持做几个简单易行的动作,会使您全天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乐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或引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包括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等等,限于篇幅,本节只是选择其中部分理论予以介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提肛聚精会神地提紧肛门十余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脱肛、痔疮、便秘。 梳头坐在床上,十指代梳。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颞颥梳到头顶,反复数十次。可改善发根的营养供应。减少脱发、白发、促进头发乌亮,且能醒脑爽神,降低血压。弹脑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耳,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反复3——4次,可解疲乏,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
娱乐老年人在敬老院的生活可能会很单调,往往情绪的低落会使他们的生活失去色彩,没有兴致去做事情,活动条件有限,也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单一,乏味,出现抑郁焦虑,紧张害怕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带来欢乐,准备一些小节目什么的,小小相声,小品,笑话,什么的都可以,开心大舞台,你来我也来,邀请老年人一起参与,大家一起开心,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老年人,可以和他们下棋,读报等一些活动,这也必须按照老年人的爱好进行选择,有针对性的,结合老年人平时性格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融合解决,使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活着的幸福,以及自己对他人的价值。
沟通帮助他们整理用品,做好清洁工作,与他们谈天,先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找到老年人的敏感与喜爱的话题,找到重点以便继续,避免与老年人发生意见的冲突,即使知道他的想法不对,一笑而过,不可以发生争吵现象!可以尝试着慢慢的把正确的观点告诉他,如果不接受,立即转移话题,以便老年人的情绪发生波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老年人的思想可能会守旧,顽固僵化,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试图改变它,有机会的话就引导性的传授新的思想,如果不接受,就立即中止。千万不可以让他不高兴,顺着他来,因为老年人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哄着,让他有种踏实的感觉,就好,不可以去刺激。如果硬是要他接受新的思想,会增加他的抑郁,会感到自己是落后于时代的,情绪更加消极。和老年说话声音要大,而且语速要平和,最好聊一些自己的爷爷奶奶,及自己家庭的事情,因为他们很关注同龄人,并且很对家常感兴趣,这样也很容易继续聊天,激起他们的兴致,容易建立相互间的好感,会给他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建立信任!如果发展好的话,可能会把你当自己的子孙来看待!这是目标
敬老院老年人是特殊群体,不同于其他的被赡养的老年人,他们都是出于被迫于无奈才住进敬老院的,在心理上,往往具有孤独,失落,脆弱,抑郁,焦虑,情绪消极,紧张害怕,等一些列特点,所以在做老年人工作时,应该注意到这些特点。避开对于老年人敏感的话题,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老有老的价值!老有老的快乐!希望我们的行动可以让老年人感到温暖,感到家的温馨!
三、社会化理论
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4)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使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生活起居可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如果帮助他们打理生活起居,他们会很高兴,洗个杯子,抹抹桌子,叠被子对我们来说,无所谓,但是他可能看在眼里就会温暖,给他削个苹果,剥个桔子,会让他喜欢你,这些细节就是我们要做的,让他们感受家人般的体贴与关怀,重拾那份早已失去的亲情。也是让他接受我们的重要举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首先心里接受那些老人,用心去做,不可以表现出闲脏,讨厌的状况。既然我们决定从事着这专业,就必须心理认同这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所要求的各种需求,必须满足!这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必须专业价值观内化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淡泊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一个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连续性理论:连续性理论以对个性研究为基础,重点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它也被称作性格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征将会延续到老年期,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敬老院的社会工作注意事项
应与敬老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签订协议,我们提供无偿服务,他们提供场所,制定出应急问题解决办法。方可进行实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中完成目标。
叩齿轻闭嘴唇,上下牙齿互相叩击36次,间宜旋舌,以舌尖舐顶上颚数次。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分泌,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等作用。
挺腹平卧,伸直双腿,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松下。反复挺腹十余次,可增强腹肌弹性和力量,预防腹部肌肉松弛、脂肪积聚,且能健胃肠利消化。
搓脸早晨起来之后,先用双手的中指同时揉搓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颏尖汇合。如此反复搓脸20次,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抗风寒的能力,有醒脑和预防感冒的功效。天长日久,还能减少面部皱纹,改善容颜。
转睛运转眼球,先左右,后上下,各转10次,能提高视神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