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一、活动理论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
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第十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
二、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状况
(一)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老年人政策法规的建设 (三)我国的老年人照顾 (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五)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
三、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一)促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二)增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三)实现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老年 人的生活照顾方面 (五)促进相关老年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六)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脱离理论
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或休闲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卡明(Cumming)和亨 利(Henr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罗伯特· 哈维格斯特提出的 一种理论。他对堪萨斯市的300个人—— 主要是中产阶级的白人,健康,年龄发展了这一理论。
(三)老年社区工作
老年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 业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 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 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 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 量。
1.老年人问题社区化 2.老年人问题权益化 3.老年人问题群众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
二、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是指以老年人为工作对 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解决老年案主所遇 到的问题。
(二)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 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 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帮 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 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克服困 境,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四)连续性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如何应对社如如何会何应应老对对社龄社会会化老老龄龄化化
国际行动纲领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三、 老年社会工作有关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 活动理论 连续性理论 次文化理论 年龄分层理论 相互作用理论 人格持续性理论 其它有关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连续性理论
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 的差异性。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连续性理论
连续性理论的含义 :
该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 。 “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 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 或者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 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可避免的相互脱离或休闲导致老年人和所在社会其 他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触发这个过程的可以是 这位老人或处于这种环境的其他人。老人可以在同某 些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与另外一些阶层的人明显 疏远,有可能从一开始.随着与他人的疏远,老人对 自己百般关注;社会中的某些习俗惯例可能使他容易 与人疏远。老龄化过程完成时,个人与社会之间在中 年时存在的平衡就让位于新的平衡.其特点是相互关 系更加疏远,并且老年是社会—工作种理论变基础了和主样要内的容 类型。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 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 消极意义: 忽视个性差异; 忽视地位差异; 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 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 忽视了老年人口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撤离理论假设不成立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完整ppt
4
一、角色理论
人们在一生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把一 个人确定为一种社会存在,是自我概念的基础。这些 角色相继进入生命的过程;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 的年龄或生命阶段相联系。个人在任何特定年龄都有 自身的行为是否合适的标准。
完整ppt
7
二、活动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 1、老年是中年期的延长,老年人仍与中年时代一样可以
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 2、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
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 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完整ppt
1
理论:何谓与何为?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
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完整ppt
2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
理论:
(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 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林南)
(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 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 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巴比)
完整ppt
3
理论:何谓与何为?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 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促进交流合作
建立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03
02
01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03
CHAPTER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以老年群体为对象,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促进老年人的互动、交流和成长的社会工作方法。
定义
群体性、互动性、分享与支持。
特点
确定目标、招募成员、组织活动、引导讨论和分享、总结与反馈。
实施步骤
适用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交互动、支持群体的发展和解决群体面临的问题。
VS
符号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认为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详细描述
符号互动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沟通障碍、社交孤立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爱。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社会建构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详细描述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是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
02
CHAPTER
老年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
总结词
生命历程理论强调个人生命周期和历史时间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老年阶段是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关注老年人在不同生命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社会工作实践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常用理论1. 赋权理论。
该理论也被称为“增权理论”“充权理论”。
其主要观点有:(1)个人的无力感 (没有权能)是由压迫造成的:(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赋权理论强调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消除环境的障碍,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增强他们的权能。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增加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3.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该理论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
优势视角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是服务对象个人及其在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等级构成。
马斯洛认为,人在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会转而追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要求: 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理解:老年个案工作基本原则掌握:老年社区照顾的内容、意义(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老年人口的生活条件、特殊需要、医疗照顾、社区支援等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课题。
当前,老年社会工作已从过去那种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待遇和服务水平,转变到挖掘老年人潜能、提倡老年人互助、为老年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道路上来。
此种文化观念决定了西方大多数老人认为,赡养老人是政府的怎忍,同时个人也应承担起自我养老的义务。
中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孝道”。
在中国文化中有“百行孝当先”。
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强调家庭的养老功能。
所以许多年来,老人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并给许多核心家庭造成沉重的照料负担。
(二)活动理论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
(三)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老年,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符号互动理论又被称作象征互动理论。
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
强调人们赋予符号的那些意义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是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五)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
项目五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及应用
老年人的角色变化与中年人不同,它不是角色的 变换或连续,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角色丧失或中断, 角色中断或丧失意味着从“一个人物”变成了“什么 都不是”,连带着就是回报减少、地位下降、无人理 睬。这会引起老年人心理失衡,郁郁寡欢,从而损害 其健康状况。
角色理论为老年社会工作提供了两条路径: 一是正确认识角色变换的客观必然性;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
④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服务对象的权能是 他自身具有的,而非助人者给予的。
⑤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个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9
(二)在实务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的10个实践原则: 1. 挑战生活中破坏性的压迫 2. 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3. 社工协助案主增强自己的权能 4. 推动相似的人相互增加权能 5.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互惠关系
16
(二)在实务中的运用
在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人受环境影响,也会影响其所 在环境。调适就是指人和环境彼此影响的复杂过程。因 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 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服务对象 个人需要的满足。
17
埃文斯和科尼的系统模式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 系统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 ② 充分认识情景的重要性,情景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
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 自信心
44
社会建构理论的基本模式: ◆ 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的偏
见及错误观念。 ◆ 第二阶段:改善老人生存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
26
(一)理论假设
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①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产生的。社会工作
者一方面要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的权能,一 方面要帮助他消除环境的障碍 ②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这种障碍是 可以改变的。
社工常用的40种理论及模式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 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 研究人的心理。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 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 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 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 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 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不同场合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时,沟通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家庭的沟通中,应当注意不要随心所欲, 不计后果,把家庭当作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倾诉站,这会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 冲突和危机
0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 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02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论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及认知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 着重阐述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班杜拉(Bandura)、米勒 (Miller)、多拉德(Dollard)。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 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 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理论:何谓与何为?
我国《当代汉语词典》: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旳有关自然界和社
会旳知识旳有系统旳结论。”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
理论: (1)由逻辑旳或数学旳陈说所连接旳一组假设或命题,它
对经验现实旳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络旳命题,其中某些命题能够经过经验检验。”(林南)
5.自怨自艾型
这种类型旳老人和愤怒型旳老人相比较,相同之处于于 年轻旳时候事业都没有成就,或者遭受重大挫折,总之, 人生到处不顺利或不得志。
两者不同之处于于愤怒型旳老人常把自己旳不得志都归 罪于别人,而自怨自艾型旳老人则只抱怨自己,以为都 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没能力才虚度终年。
所以,心里郁闷、沮丧、消沉、常有“人老珠黄不值 钱”、“活着没有意思,只有死才干解脱”旳悲观、悲 观旳思想。
4.愤怒型——这种人格类型旳老人一般在年轻旳时候碌碌 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旳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 非常伤悲,但此类老人常将自己旳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或 者抱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别人从中作梗致使 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经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 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旳失衡,又会造成此类老人在生理 方面旳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实际上在海外专业旳老年个案工作中确实已经 采用了这种辅导技巧。
八、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 种类型:
1、成熟型——具有这种人格特征旳老人从幼年至中年, 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 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达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但是于 进取也但是于自我防卫。
例如,我们社会旳大多数男子都有有关在合适旳年龄 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结婚、建立家庭,然后到达 他们专业旳顶峰和退休旳预期。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政策支持的具体内容
政策支持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老年社会工作的 政策支持,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 求。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 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为老年人提 供经济和物质支持。
详细描述
在社会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关注老年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了 解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权利和需求,促进社会对老年人的认同和尊重,提高老年 人的社会参与度。
02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理 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
强调个体内在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和自我概念是行为改变的关键。在老年社会工作 中,认知理论关注老年人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 响。
角色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这些角色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角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丧偶等 生活事件带来的角色变化,协助他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找新的生活意义 和目标。
社会建构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是社会互 动的结果。
VS
系统理论的应用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系统理论的应用主要 体现在构建和完善老年人的支持系统和社 会参与网络。例如,通过社区组织和志愿 者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照料和 精神慰藉;通过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促 进老年人福利和权益的改善。
03
老年社会工作的支持理 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 “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 有所为、老有所乐”。
❖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 ——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 1、接纳——即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应当保持宽容、尊重的态度,提
供相应的服务; ❖ 接纳不等于认同。 ❖ 2、尊重 ❖ 对服务对象文化习俗的尊重; ❖ 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 ❖ 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 ❖ 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人身尊重与权利尊重 ❖ 3、个别化 ❖ 每个人的需要是独特的,不应采取统一的方法给予统一的服务内容; ❖ 不要以标准化的要求去评价和衡量服务对象。
❖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 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社会中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 价值、对老人厌恶、歧视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 2、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 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 要“拯救”老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 己对老人的反应。
❖ 尽管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 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比如,当老人因健康状况 不佳或财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时,一味对连续性的追求 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在晚年时的自尊,也可能妨碍老年人根据个人的愿 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
• 活动理论的提出: •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著
作《老年人》。
• 活动理论的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 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 活力。
•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 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 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这些 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 明。 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 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 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
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 •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
用。 •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
的关系。
二、 摇椅型老年人
特点:消极依赖,安于现装, 不拘小节,规避社会公益事 务。
三、防卫型老年人
特点:性格刚强,有独立 见解,防卫心强,追求完 美,以频繁的活动回避衰 老。
四、愤怒型老年人
特点:不承认衰老的事实,怨 恨自己,有较强的攻击性, 偏见较深,常常感到焦虑、 忧郁,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五、自怨自艾型老年人
(1)生命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征
(2)历史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经历相似、置身的环境 相同,扮演着大致相似的角色
第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则是指一个已经有心理问题的 人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反馈,这种消极反馈的 循环一旦开始,就会强化个人的无能、无力 感,从而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生理、心理问题。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核心 实务原则
一、老年人增权的原因 (一)老年人的无力感 老年人的无力感包括:无用的感觉、自责的 心态、生活拮据的经验、普遍的不信任感、 无助感、被歧视和与社会被迫疏离的感觉等。
(二)增权
增权定义: 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 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
(三)老年社会工作引入增权模式的 意义
首先、社会工作者是老年人的合作伙伴; 其次、对问题的界定方面,老年人有充分的 发言权,案主自决; 再次、在对问题的界定中,会考虑多方因素; 最后、在工作过程中给予老年人依照自己的 意志和方案行事的机会。
二、什么是增权
(一)权利、无权 权力:不外乎就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但表现为一种客 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 亦即权力感。
无权:无权和权力是相对的。和权力不仅表 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 主观感受一样: 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 亦是指人们会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一种 无权感。
五、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 该理论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 老龄化的影响,它包括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标志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等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认为 在老龄化过程中,环境、个体以及个体与环 境结合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标志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其 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即人们是根据他人 对自己的评判和态度来认识、思考自我的。 所以社会对老人的认识、看待很重要。
三、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26个最流行的社会工作常用理论(干货收藏)
26个最流行的社会工作常用理论(干货收藏)?????????????????????????????????????????????????? 提示:点击上方'商业汇评'↑↑免费订阅本刊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老年社会工作主要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或引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包括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等等,限于篇幅,本节只是选择其中部分理论予以介绍。
一、活动理论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
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
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
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
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1)成熟型(Mature Type)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
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观念。 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 Nhomakorabea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
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
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启示:社会环境会直接关联到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而社 会上人际关系的互动也会对老年人的自我形象有重大的影 响。因此,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凭借着改善环境以便于老 人个性的表达,使得有自贬或自卑倾向的老人得以独立地 作出决定,从而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能在积极的 互动环境中得到改善。
.
老人人格类型理论对于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 是,应该根据老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人格类型来 确立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老人 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并且采取符合不同类型的老 年服务对象特点的助人手法。
当然,在老年服务工作中也要小心避免因刻意关 注不同人格类型而给老人贴上人为的标签,从而 给老人造成伤害。
.
对脱离理论的批评
个体差异:与活动理论相似,脱离理论没有说明个人爱好 的可变性。
社会排斥:老年人脱离社会可能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我 们的社会不再为他们提供继续参与的机会。
负面效应:不能认为老年人退出有用的角色对社会必定有 利——基于退休金供给,技能丧失,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考 虑。
.
小结
理论局限:只注意老年人做什么而不考虑引起老年人这样做 的社会条件和政策原因是不适当的。
因此,接受消极标志的老年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 的地位。当他们学会老年人在我们的社会“应该”如 何行事的方式时,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便会衰退。他 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于是便开始越来越消极。
.
案例:社会的不良标签
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 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 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 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 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 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 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 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 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已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 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1、相关因素: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代与代之间的关 系等可变因素可能比在活动性与生活满意程度、健康、 幸福之间已认可的关系更为重要。
2、个体差异: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很快活;而另 一些老年人活动积极却不快活。
3、前提假设:(1)未必想继续他们过去的活动。 “什么也不干”、“坐在摇椅里”。(2)成年时他们 未必积极活动。对比有成就的人,有依赖性和内向的 人可能甘愿在晚年维持相反的状况。
.
老年次文化理论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有很大的 指导意义,即需要根据老年群体所遵循的价值 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和老年人互动与对话,并根 据老年人次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来设计老年 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应该尽量避免用其他年 龄组群体的文化强加于老人身上,或者以此来 衡量老年人的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这种理论认为,个人为满意的衰老过程规定自己的标准,而 不是试图适应共同的规范。
.
对连续性理论的批评
行为的延续性:老年期的生活方式是由早先的生活方式 发展起来,并持续至老年的?——单线决定论
改变的可能性:例如,许多妇女在老年时接受了比较典 型的“男子汉”性格;而有些老年男子却有通常被称之 为“女性化”的倾向。
2、摇椅型——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 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 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 恐惧。
.
3、防卫型——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 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 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
十、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美国著名学者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三种不
.
二、活动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 1、老年是中年期的延长,老年人仍与中年时代一样可以
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 2、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
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3、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
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 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例如,我们社会的大多数男子都有关于在适当的年龄 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结婚、建立家庭,然后达到 他们专业的顶峰和退休的预期。
.
一、角色理论
每一个社会通过社会化传达年龄标准。人们的 终身经历就是去学习如何扮演新的角色,适应 不断改变的角色和放弃过去的角色,从而使自 己与社会一体化。
我们往往认为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期,但我 们一生都在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老年人要适 应随着老年而来的许多角色。
.
九、老年亚文化理论
老年次文化理论认为:老人由于身心社交等各个方面 的衰退,所以适应环境和年轻人相比有更多的困难。 这种状况会导致老人之间的互动较于其他年龄组的人 的互动为多,换句话说,老人之间比较谈得来,容易 相处,与年轻人相处总觉得兴趣及价值观点不相符合, 话不投机甚至互相排斥,如此就会产生老年次文化, 即老人独特的价值观点、态度取向以及行为。互相交 往、聚集,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老年文化,这种文化 是对社会主文化的补充,同时又和其他年龄组的社会 群体的文化相区别。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
理论:何谓与何为?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
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
理论: (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
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林南)
.
四、连续理论
无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 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 在退休后成为活动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 人在老年时不可能安静地坐在家里。
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 如果一个人在逐渐变老时保持一种成熟和完整的个性,那么, 她或他便会有一个结果良好的老年。
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从上述三 个不同阶段上的介人而协助老年人去适应社会互动中所带 来的困惑。
.
七、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认为有许多老年人 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 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 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
事实上在海外专业的老年个案工作中确实已经 采用了这种辅导技巧。
.
八、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 种类型:
1、成熟型——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 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 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 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5.自怨自艾型
这种类型的老人和愤怒型的老人相比较,相同之处在于 年轻的时候事业都没有成就,或者遭受重大挫折,总之, 人生处处不顺利或不得志。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愤怒型的老人常把自己的不得志都归 罪于别人,而自怨自艾型的老人则只埋怨自己,认为都 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没能力才虚度终年。
因此,心里郁闷、沮丧、消沉、常有“人老珠黄不值 钱”、“活着没有意思,只有死才能解脱”的消极、悲 观的思想。
这两种理论的潜在危险是社会和老年人可能把它们解释成约 定俗成的规矩,例如,老年人可能认为,他们应该以某些方 式行事。两种理论都可以更恰当地被描述为关于在老年时如 何生活的哲学忠告,而不是对衰老过程的解释。在我们能够 解释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为积极活动的老年期感到快乐;而另 一些老年人甘愿减少他们的活动和参与之前需要考虑更多的 可变因素。
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额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 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 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 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4.愤怒型——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 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 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 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 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 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 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 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 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巴比)
.
理论:何谓与何为?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 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
三、脱离理论
脱离理论的基础是假设能力不可避免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下降,脱离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老年人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 期望。因此脱离是一种适应行为,使老年人可以保持一种 平静的感觉,同时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
当老年人脱离了社会的主流时,他们的死亡也被认为不会 破坏社会的最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