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谁的得分高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谁的得分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即谁的长度更长、谁的质量更大、谁的面积更广等。
2. 学习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3. 应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赛得分、物品重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硬币、纸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物品之间的大小差异。
2. 知识讲解: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如比较长度、质量、面积等,并介绍比较符号(>、<、=)的使用。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比较物品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赛得分、物品重量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比较长度比较质量比较面积比较符号:> 表示第一个物体大于第二个物体< 表示第一个物体小于第二个物体= 表示两个物体相等七、作业设计(1)一张纸片和一本书(2)一个硬币和一个苹果(3)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2. 答案:(1)一张纸片 < 一本书(2)一个硬币 < 一个苹果(3)一支铅笔 < 一把直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2. 自主探究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7.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下面两个整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58 和 3792 和 852. 答案:58 > 3792 > 8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比赛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比较多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或者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来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学目标•能用数字符号表示1~100的数•能够识别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数量•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能够理解并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识别1~100的数字符号并能够口算中等难度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数量•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板书•数码卡片或计数棒•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拿着数码卡片向学生展示,询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数字符号表示它吗?”二、新知呈现(20分钟)1.介绍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板书和数码卡片演示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练习并掌握。
2.比大小活动教师拿出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处理、比较,发现它们在数量上的差异。
3.自由对话练习加减法让学生跟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加法或减法答案,然后任选一名学生来回答,让其他学生判断其选项是否正确。
三、练习与小结(25分钟)1.自由练习题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做出老师提供的相关计算题目,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进行小结教师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对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疑点进行讲解。
四、练习题(10分钟)让学生在检查题上进行练习并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当堂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的过程,本次课程主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并且识别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到加减法运算中。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练习题进行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力求让学生不断强化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端午节故事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我们周围的数”的第一个知识点。
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讲一个篮球比赛的故事,故事中两个球队在比赛,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球队的得分,看看哪个球队的得分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示一些例题,如:35比26,47比38等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以从十位开始比较,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试着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一些数对,如:35比26,47比38等等,然后让学生上台来,用粉笔在数对下面写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5. 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是否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作为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主题是“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得分来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的得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分板、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得分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玩一个得分游戏,他们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得分高的含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数和小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3个苹果和4个苹果,学生可以发现4个苹果比3个苹果多,所以4个苹果的得分高于3个苹果。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班级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哪个班级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比较得分的高低。
例如,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一组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比较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让学生计算哪个学生的得分最高,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大数和小数的概念2. 得分高的含义3. 比较得分的高低的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哪个得分更高,并给出原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要内容涉及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理解“多”和“少”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收集并整理数据,比较得分的高低。
2.运用符号“>”和“<”表示比较的结果,理解其含义。
3.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较两个学生的得分,判断谁的得分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较得分高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部分学生在计算得分时仍然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增加一些基础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谁的得分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玩游戏时,是否遇到过比分数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得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较得分高低的基本概念。比较得分高低是指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比赛、考试等。
谁的得分高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谁的得分高教案一、课程背景与目的这是一节数学课,适用于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
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位学生在三次数学测验中的得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展示数据,并锻炼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用个性化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的成绩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要比较两个同学在数学测验中的得分,看看他们谁在三次测验中表现更好。
•比赛是人的本性,我们都希望赢得比赛。
但是,如果你们只注重“赢”了多少次,那么你们可能忽略了更多重要的东西。
我们今天要比较两个同学三次数学测验的得分,看看他们谁做得更好。
2. 比较数据让学生阅读以下数据:学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857290乙90859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例如,你们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平均分数?谁的成绩更稳定呢?3. 制作图表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线性图表,比较两个同学三次数学测验的得分,看看谁表现得更好。
4. 分析结果学生分析结果,回答以下问题:•谁在三次测验中表现得更好?•你认为为什么?•你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什么其他有趣的信息吗?5. 结束总结本课的重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可能剩下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你大学时可能使用这些技能做什么?为什么数据分析对生活很重要?三、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让两个同学搭档,分析数据并制作图表。
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2. 学生主导教师为学生制定目标,并提供数据,但学生决定如何比较和分析数据,并制作图表,教师只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基于探究的学习本次课程基于探究的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制作图表展示数据,并分析它们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数据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评价如下:•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是否得到锻炼。
•学生是否在制作图表时表现出适当的挑战性和创造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3. 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生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 学生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篮球,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两半,每一半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一半,就是二分之一。
”2. 教师再问:“那么,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四份,就是四分之一。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分8分,小红得分12分,谁得分高?”学生回答:“小红得分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学生回答:“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三、随堂练习(10分钟)题目:$$\frac{3}{4}$$ 和 $$\frac{5}{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数的加减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了$$\frac{3}{4}$$的分数,小红得了$$\frac{5}{6}$$的分数,他们两个一共得了多少分?”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法进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出来。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通过对分数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 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分数卡片;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和小华比赛跳绳,小明跳了30下,小华跳了40下,谁的得分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我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卡片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用符号表示出来,例如:"30 < 40",表示小明跳的下数少于小华。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的分数是80分,小蓝的分数是90分,谁的得分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和符号表示。
例如:30 < 40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1. 小明有20个苹果,小华有30个苹果,谁的苹果多?答案:小华的苹果多。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采用丰富的情景和多样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统计图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懂得如何分析和运用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准备电脑、投影仪、统计图素材等教学设备和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比赛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加法表达式的概念。
2.掌握加法的基本特点。
3.能够准确使用加法的基本特点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加法敏锐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反思自己的方法和步骤,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组内合作,互相学习提高成绩。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生间相互比较,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熟悉加法表达式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使用加法的基本特点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加法敏锐观念。
四、教学内容1. 加法与加法表达式教师先用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概念,再引出加法表达式的概念。
例子:小明放了3个苹果,小红又放了两个苹果。
那么,小明和小红一共放了几个苹果?3 + 2 = 52. 加法的基本特点引出加法的基本特点:1.顺序可交换。
2.加0结果不变。
3.加1结果加1。
4.整体不变性原则。
3. 加法的应用以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出加法的应用。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强比小红多1个苹果。
那么小强比小明多几个苹果?3 + 2 + 1 = 6答案:小强比小明多3个苹果。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强比小红多1个苹果。
那么小强比小明多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应用。
2.教师以课件为主,介绍加法与加法表达式的相关概念。
解释加法的基本特点。
3.案例演练:教师通过简单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经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5.撰写练习: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互相批改。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加减法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精细动手能力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1.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护集体和合作共进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精细动手能力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加减法口算加强十位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概念•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小明和小小明一起考试,小明得了8分,小小明得了4分,谁的分数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三分钟后交流讨论后得出答案。
3.2 活动2: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5 + 3 = ?然后老师再出示一道口算题目6 - 2 = ?老师可以通过比划手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概念,重点强调十位进位和个位借位。
3.3 活动3:巩固老师在纸上列出下面的十道计算题,同学们自己完成,要求写清楚计算步骤。
3 + 2 = ?4 - 1 = ?6 - 4 = ?5 + 4 = ?6 - 1 = ?9 - 6 = ?1 + 9 = ?7 - 5 = ?2 +3 = ?8 - 2 = ?3.4 活动4:交流分享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题和步骤贴在黑板上,让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口算方法。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和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如果有错误,要求重新检查。
3.5 活动5:综合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如下的数据:小红得了6分,小明得了7分,小丽得了5分,小强得了4分,小华得了9分让学生把这些数据加起来,求出他们的平均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数据的数量和长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启蒙课,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小问答和口算练习,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案一、学情分析100以内的数的连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以及用竖式计算100以内两个式子的加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用口算法和笔算法对两个式子以上的连加的计算,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并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
2.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连加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下面的各题。
1.用竖式计算。
25 + 13 = 36 + 45 = 19 + 38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生(齐声回答):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1。
2.套圈游戏师:同学们,你玩过套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板书:谁的得分高)师:每人可以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下表记录了他们三次的成绩。
师:你知道谁获胜了吗?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38;81;57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读懂表格(1)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师:横向观察表格,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气第一次得分是24分,第二次得分是30分,第三次得分是41分.师:那笑笑的三次得分分别是多少呢?生:23分、44分、29分。
师:很棒!如果我们纵向看呢?生:纵向观察,第一次淘气和笑笑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呢?生:24分、23分。
师:所以淘气的第一次得分比笑笑的第一次得分高还是低?生:高。
(2)谁说的对?师:淘气说自己有两次得分比笑笑高,是哪两次?生:第一次和第三次。
师:淘气说自己肯定获胜,有道理吗?生:没有。
师:我们的比赛规则是什么呢?生:每人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
高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培养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比较得分,激发学生用心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两个数相加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用心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 检查作业
老师提醒学生检查昨天的作业,并点名批改一些同学的作业,以确保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2. 导入新知
老师介绍加法的概念和符号,并通过多个示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3. 讲解相关知识点
老师详细讲解两个数相加的口算和计算方法,并给学生发放计算题目,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计算。
4. 课堂互动
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同学依次进行口算计算,并记录下每个同学的得分。
5. 比较得分
学生每个小组进行得分比较,看看谁的得分高,并学习高分的同学的口算技巧和计算方法。
可以让得分高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方法,帮助其他同学提高计算能力。
6. 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五、教学反思
进入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对课堂还不太适应,兴趣和积极性不是特别高。
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和比赛调动学生情绪,增强了教学效果,但需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
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老师有必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正确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谁的得分高——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大于”、“小于”等基本数学符号;2.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数学运算;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大于、小于等符号的含义;2.通过游戏和实际场景进行数学运算;3.能够熟练口算。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谁的得分高”。
通过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教会学生简单的口算技巧。
3.1 知识点的引入小明和小红比赛赛跑,小明跑了5米,小红跑了7米,请问谁跑的远?引导问题1.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谁能告诉我,小明和小红谁跑的远?该引导问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并使用基础的数学运算,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3.2 操作示范老师使用投影仪,给学生呈现几个数字,如:7,5,2,0,9,1等,并向学生解释大于、小于等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例如:•大于符号>: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时,可以使用大于符号把它们连在一起,如7>5;•小于符号<: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时,可以使用小于符号把它们连在一起,如2<9。
3.3 游戏互动根据上面的知识点教学和操作示范,下面进行游戏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小比较的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组比赛: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两名代表进行比赛,投影仪上随机出现一对数,代表需要比大小的两个数,代表们分别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连接这两个数,哪个代表用时最短且准确连线,哪个组得分。
比如:3>2,则代表可以用“>”符号连接3和2;2.实物比大小:准备一些实物,例如书、苹果、橙子等,将它们分成两组,每一组代表一个数字,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大小比较,使用代码发送红包,谁比较准确谁得分;又例如,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张,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度,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谁比较准确谁得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了解“高”这个概念;•学生会比较大小,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知识点分析在生活中,“高”这个词经常被使用。
但在数学中,“高”也是数学概念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如“得分高”、“身高高”等等。
主要是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使用“高”这个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室内摆放好相应的学习教具,如比较大小的卡片。
Step 1 导入新课做一组小测试,询问学生有多少人的考试成绩高、身高高等等。
引出“高”的概念。
Step 2 引入新知老师用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告诉学生如何判断哪个数字更高。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说出标准后,教师带领同学们大声说出答案。
学生需要注重不同标准下“高”的表达。
Step 3 课堂练习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判断学生的算数小测验得分高低,让学生通过比较正确得分高的学生和错误得分高的学生的小测验上的数字,进一步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Step 4 总结让学生概括掌握“高”的不同含义,总结判断大小的具体方法,拓展“高”这个数学概念。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掌握“高”的概念,为日后更加复杂的比较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应耐心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还应进一步拓展概念,让学生理解更多以“高”为关键点的数学概念。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来判断谁的得分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物体大小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判断物体的大小。
但是,学生在比较复杂的图形和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比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判断谁的得分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判断谁的得分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得分卡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比赛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个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哪个容器的物品多,从而引出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得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比较得分,并选出得分高的同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得分数据,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并判断谁的得分高。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将物品按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2.能够用 <、=、> 号来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3.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会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一些相同的纸张让学生估计数量,比较两个同种物品的数量,采用手指、眼睛等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
•导入符号 <、=、>,让学生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以及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新知识•教师以“谁的得分高”为主题,通过学生们比较成绩的活动,引出 <、=、> 的使用方法。
同时,展示各种成绩单,让学生们猜测各自的成绩,并尝试使用 <、=、> 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老师用小数点表示小数,让学生听写 0.5、1.25、2.75,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并使用 <、=、> 号进行比较。
3. 练习•学生们进行相互比较,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逐一进行纠正与解答。
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的练习。
4. 课堂检测•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抽查学生成果。
出现比较不理解、认知不足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及纠正。
五、教学方法1.观察练习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辨认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教师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交流和理解。
3.听写法:教师通过规定时间限制,让学生磨练数量的聚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辨识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师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判断方法,但判断时,一定要是认真读题,再想办法。
二.验证、探索算法1.你们能根据这些数据判断,非常好。
但是想得的对不对?还需要算一算来验证你的想法。
2.那谁能帮助笑笑和淘气列算式呢?板书:24+30+41= 23+44+29=(1)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有三个数相加、有两个加号)(2)揭示课题——连加的计算。
3.计算笑笑的成绩。
(1)你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在小组内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准确计算时,竖式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方法。
你们现在愿意用竖式来尝试一下吗?(3)说一说:同组交流,学生互评。
预设:(4)竖式计算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5)选择算法。
这么多种算法,你喜欢用哪一种?为什么?(6)小结: 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满十,哪一位就向前一位进一。
4.计算淘气的成绩。
你愿意用你喜欢的竖式方法来帮助淘气算一算共得多少分吗?独立竖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5.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输赢。
小结:大家刚才通过准确计算验证了是淘气赢了。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基础练习(1)小丽看到淘气、笑笑和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她也来参加了,她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
(2)小丽第一次如果是29分,第二次应是多少分?(3)投飞镖比赛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与同伴交流。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2.提高练习(1)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算一算问:15+26+44这道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个位可以先算4+6=10,再算10+5=15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3.拓展练习你们看谁又向冠军挑战了?(出示课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分淘气24 29 44 97小明23如果小明想战胜淘气,他第二次和第三次可能套到哪两种动物呢?应该从哪入手呢?为什么要先想总分呢?四.总结归纳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议一议:在计算连加的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五.实践活动(二选一)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给学生不同颜色积分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易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例外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 30+600= 30+300=
90+20= 40+50= 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6生板演)
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1.自学: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研究: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 46+19+12
课题
谁的得分高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37+29+19 26+19+41
请4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