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鹅病综合性防制措施

鹅病综合性防制措施

第一节鹅病综合性防制措施在养鹅生产中,采用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是保障其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

鹅的疾病按其发生原因一般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3大类。

传染病流行急,死亡率高,对鹅危害极大,如小鹅瘟等。

寄生虫病也能在鹅群中传播、蔓延、使其他健康鹅发病,如球虫病、绦虫病。

普通病不会传染,但在集中饲养的情况下,在同一时期内可能会使鹅大批发病。

如维生素缺乏症、食盐中毒等。

鹅是强健的家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但是,如不注意卫生防疫或管理不当,也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为了搞好鹅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做好以下几项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加强饲养管理是增强鹅群抗病力的根本措施。

应根据鹅的各个生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供给全价饲料和清洁饮水,增强鹅的抗病能力。

二、坚持消毒制度,消灭病原体对饲养人员、用具、车辆等媒介物实行日常性的消毒。

对鹅舍、运动场、饲养设备(料槽、饮水器等)、孵化室、孵化器具都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

如发现疫病时,应进行突击性消毒,以根除疫源。

三、适时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以增强鹅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各种疫(菌)苗的保存及免疫接种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第二节常见病防治一、小鹅瘟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日龄愈小,损失愈大。

15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后,症状比较缓和,并可部分自愈;25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

病雏鹅可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环境;然后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的雏鹅。

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肠道、肝、脾、血液和脑组织中,在-20℃下至少能存活两年。

加热56℃3小时以上死亡,普通消毒剂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鹅病防治技术

鹅病防治技术

鹅病防治技术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鹅病防治技术(一)小鹅瘟小鹅瘟又名德斯氏病,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传播快,死亡率高,据方定一教授首次报导,1956年发生于江苏杨州市郊,大批流行,随后在广西广东、浙江、安徽等省发生,普及全国各养鹅地区,世界有几个国家对该病作了报导,但他们将该病误认为鹅流感,方定一在1961年分离到病毒,测得其直径为20-25纳米,称做小鹅瘟病毒,匈牙利地尔斯在1971年建议将其称做为鹅细小病毒。

[病原]小鹅瘟的病原体是鹅细小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完整的病毒颗粒呈六角形,没遂膜,有32个壳粒,直径为20—22纳米,病毒的基因为单股线状DNA,鹅细小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可耐受56℃30分钟加热处理,鹅细小病毒在不同条件下可抵抗多种化学物质的处理,在-20℃冰冻下至少能存活2年。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经免疫荧光直接染色证明,各脏器的检出率依次为肾、胰、肝脾、心肺、脑,以肾、胰、肝检出机会最多,也就是肾、胰、肝含病毒最多。

初次分离将病毒接种于12-14日龄鹅胚,鹅胚经5-7天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只感染雏鹅,鸭和鸡不感染。

最早发病的雏鹅为3-5日龄,7-1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死亡率一般为70-95%,最高达100%,20日龄的鹅发病率较低,一月以上的鹅极少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

被感染的鹅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水源、垫料和各种管理用具,经消化道引起本病迅速传播,该病的发生大部分由垂直传播引起,成年鹅发生亚临诊感染并成为鹅细小病毒的携带者,经所产的蛋可将病毒传播给孵化室的易感雏鹅。

[临床症状]本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三种。

1、最急性:出壳3-5天发病,发现即衰竭、倒地划动直至死亡。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鹅病是指鹅群中发生的常见疾病,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鹅病的发生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鹅病。

一、环境卫生管理鹅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是预防鹅病的关键,要对鹅舍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持饮水器、喂食器、垫料等清洁卫生。

在饲养过程中及时清理鸭粪、鹅粪和废料,保持鹅舍的干燥和通风,防止卫生死角的积累。

二、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能够让鹅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预防病害的发生。

要控制鹅群的密度,避免饲养过多,以免增加感染疾病的机率。

给予鹅群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摄取均衡合理的营养成分。

不要给鹅苦菜、糠饭等不清洁或发霉的饲料,避免鹅因为进食不良质量的饲料而导致的疾病。

三、疫病预防与免疫进行鹅群疫病预防与免疫工作是防治鹅病的关键。

要定期做好鹅群的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还要经常疫苗注射,以提高鹅群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在疫苗注射时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要求注射,以避免因注射方式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四、药物使用防治鹅病的最终措施是对症治疗,但是药物的使用要遵循科学规范。

不要盲目地使用药物,因为过量药物的滥用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导致鹅群的免疫力下降。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药方法和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观察鹅群的反应。

综上所述,鹅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环境卫生管理、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预防与免疫、药物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防止鹅病的发生,保障鹅群健康成长的目标。

鹅病防治技术分析

鹅病防治技术分析
.群A,要ll通过R注i射gh抗t小s鹅瘟Re血s清e进rv行e防d治.。病死的鹅只必须进行深 埋处理,不得作为他用。 二、鹅流行性感冒 1、主要症状。 这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败血嗜 血杆菌感染而引起。 此病多于雏鹅时期发生,在气候变化突然, 保暖措施不到位,雏鹅受到风寒刺激的情况下,易感染此病。 病 鹅会呈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病鹅爱聚集,流鼻液,呼吸困 难,时常甩头,羽毛蓬乱,下痢严重,一般 3--天死亡。 2、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条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对 30 日龄以内的雏鹅,要保证其免受风寒。 可采取注射灭活疫苗 的方法进行预防,病鹅群利用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防治,同时喂 服磺胺嘧啶片,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三、鹅沙门氏菌病 1、主要症状。 此病又被称为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多在雏鹅时发生,饲养管理不当易引起此病。 病鹅会出现腹泻、 食欲废绝、结膜炎、消瘦等症状,稀粪便常对后躯形成污染,并在 干涸后将肛门封住,使病鹅排粪困难。 患此病的成年鹅多呈慢性 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 2、防治方法。 要加强饲养管理,不使用变质发霉的饲料喂 鹅。 要及时淘汰患有慢性型病的种鹅,如果是经常发病的地区,
畜牧兽医
Xumushouyi
鹅病防治技术分析
陈卫军 1 巴海河 2
鹅是我国主要的家禽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 经济效益可观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鹅养殖业由家庭饲养向规模 化、集约化、商业化发展,鹅疾病也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对养鹅产 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使养殖户经济损失巨大。 本文分析了鹅主 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希望为养鹅户提供参考。
一、小鹅瘟 1、主要症状。 这是一种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由鹅瘟病毒引 起。 鹅感染此病后,会出现精神不振、废食、稀便等症状。 此病主 要有 3 种类型,分别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 病鹅会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急性型的多发生于 7 日 龄以内的雏鹅。 急性型病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退废、下 痢严重,排出黄绿色或淡黄色水便等症状,多发于 7-15 日龄的 雏鹅。 亚急性型的症状如上,但在程度上稍轻,有些病鹅可自愈, 多发生于 20 日龄左右的雏鹅。 2、防治措施。 此病发生后,很多病鹅来不及治疗就会死亡。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此病的发生。 种鹅产蛋前 1 个月,须按 规定注射小鹅瘟疫苗,让种蛋中带有母源抗体,为雏鹅提供被动 的免疫作用。 在种鹅未进行免疫注射的情况下,刚出壳的小鹅必 须进行弱毒疫苗的注射。 如果种鹅接种了疫苗,但当地鹅瘟疫情 严重时,应根据情况对小鹅进行弱毒苗的注射。 对染病的鹅及鹅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精编版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精编版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疫病防治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应以小鹅瘟、禽霍乱、副黏病毒病、鸭瘟等危害较大的疾病作为防治的重点,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鹅病防治水平。

l.加强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鹅的自身抵抗力,并采取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加强对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场地、用具、器具的全面消毒,平时做好鹅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使用百毒杀、新保消毒液等进行消毒,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新鲜与卫生,勤换垫料。

2.强化检疫和疫情报告制度,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检疫执法,防止外来病原侵入,减少疫病的流行。

3.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

种鹅产蛋前l个月左右,即每年的8~9月份对母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接种,对从外地引进的未经小鹅瘟疫苗接种,或无免疫力的雏鹅,在1~2日龄注射小鹅瘟血清0.5~lml。

2周龄雏鹅接种鸭瘟疫苗,每羽鹅用5~l0羽鸭的份量,肌肉注射。

3周龄时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

4周龄时用溴氰菊酯(商品名:敌杀死)0.l%浓度,鹅体喷雾杀灭体外寄生虫。

2l周龄每千克体重用丙硫咪唑30~50毫克,1次口服,驱除绦虫、吸虫、蛔虫。

22周龄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配l00~200毫克,1次口服,再驱除绦虫1次。

以后采用灭虫威、甲硝咪唑对鹅的寄生虫病进行定期驱虫。

23周龄、24周龄各注射小鹅瘟、鸭瘟、副黏病毒病等疫苗一次。

25周龄注射大肠杆菌灭活苗,每只肌肉注射lml。

27周龄注射禽霍乱菌苗,肌肉注射每只lml。

种鹅在每年的6月份、l2月份接种禽霍乱蜂胶苗、副黏病毒三价灭活苗、鸭瘟疫苗一次。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氯霉素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禽霍乱等细菌性疾病。

如每月连续3天饲喂添加0.l%的土霉素碱的饲料。

发生小鹅瘟的雏鹅采用小鹅瘟血清进行治疗,第1次注射1~l.5ml,第2次注射0.5ml。

发生鸭瘟的鹅采用鸭瘟抗体进行治疗,每羽注射4ml。

从第4周龄开始,每周用消毒药给鹅喷雾消毒1次。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鹅病是指运送、饲养和交易中鹅出现的各类疾病。

在鹅繁殖和养殖中,要做好鹅病的综合防控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障鹅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一、生态环境的改善:1.选择合适的场地:选用草地、农作物秸秆等作为饲料,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为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加强消毒工作:通过杀菌剂、草木灰等消毒物质对棚舍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染风险。

3.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清理鹅舍周围的积水,避免蚊虫滋生,防止鹅病传播。

二、饲养管理的加强:1.合理选择鹅苗:选择健康、种质好、无病无虫的一代雏鹅,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给鹅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持干净卫生,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密集养殖,减少鹅之间的互相践踏,降低疾病的传播。

3.营养合理的饲喂:根据鹅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配比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提高鹅的抗病能力。

三、做好疫病的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在特定疫区或病情严重的地方,采取疫苗接种的措施预防鹅病。

2.定期体检:定期对鹅群进行体检,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实施隔离措施:新引进鹅只和生病鹅只要进行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4.加强免疫力:增强鹅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可通过口服或注射免疫血清、免疫强化剂等方式实现。

四、注意饲料卫生和安全:1.防止饲料受潮:储存饲料时要注意防潮,避免霉变和变质。

2.定期清洁饲料器具:饲料器具每天清洁一次,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3.饲料标准化和规模化: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营养均衡。

五、增强员工的防病意识:1.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鹅病知识的培训,让其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做好个人卫生:员工自身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保证员工素质和身体健康。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鹅病是鹅类中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毒易于感染,引起鹅类的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鹅病,需要实施一系列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 保障环境卫生维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对于控制鹅病非常重要,任何垃圾、尸体等有害物质都必须及时清理。

同时,饮水设备、饲料器具、工具、饲养场地等需要定期消毒处理。

定期更换被褥,确保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2. 强化疫苗免疫免疫是预防鹅病的最好方法,在养鹅过程中必须注重疫苗免疫措施。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鹅病疫苗,在兽医的指导下选用适合的疫苗进行免疫注射。

特别是在季节转换、天气变化等特殊时间段,应加强疫苗免疫措施。

3. 配备优质饲料杂质、霉变等都会使得饲料腐坏,导致鹅类进食后感染疾病,因此饲养者应选择优质饲料,适量饲喂,及时更换饲料。

鹅类在生理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要充足,根据鹅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层次,科学配备饲料,不断优化饲料组配比例。

4. 加强群体管理鹅类属于社会性动物,因此饲养中应加强群体管理。

及时发现生病鹅,进行隔离。

加强鹅群日常健康检测,记录鹅类的体重、食欲、眼瞳、呼吸、粘膜等症状。

在饲养场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5. 加密检疫措施进货鹅只或鹅卵必须检疫合格,任何罐头腌制鹅肉、鹅蛋等鹅制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方可销售。

饲养场应制定完善的防疫计划,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好检疫工作,保障鹅群健康。

及时排查病源,严格管理饲养场进出口车辆、人员和物品,建立健全疫区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

6. 加强养殖技术引导养殖鹅类还需要科学的鹅类饲养技术。

根据鹅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鹅的饲喂和处理,不断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

同时,建立鹅类健康档案,记录鹅类的生长、发情、疫苗接种情况等,为鹅类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以上措施,能够有效防控鹅病,并提高饲养效益。

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预防工作,确保鹅群健康,增加养殖业的收益。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养鹅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鹅病需要防治?下面介绍10个鹅常见病防治方法,供养殖户参考:1、小鹅瘟。

此病应主要以预防为主。

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

也可对雏鹅用抗鹅瘟血清实行紧急免疫,预防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

病鹅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70—85%,也可用高蛋黄注射液进行紧急防治。

2、鹅白痢。

此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可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

待米糠炒熟放凉后饲喂,连喂2天即可治愈。

3、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温度突变所引起。

病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摇头晃脑。

治疗方法是给病鹅肌肉注射青霉素,也可以口服碘胺嘧啶片。

4、副伤寒。

7—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主要表现是食欲废绝,口干喘气,痉挛抽搐。

治疗此病可用按0.6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饲喂,连喂3~8天,即可见效。

5、禽霍乱。

病鹅闭目呆立,食欲丧失,体温高达40—43℃,发病后2—3天死亡。

发病后应及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新诺明。

6、风湿症。

此病又称“风脚病”。

防治此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7、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21—90日龄的雏鹅。

预防应主要集中于21—90日龄。

可在饲料中加入氯苯胍。

预防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50毫克;治疗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0毫克。

8、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鹅的一种营养消耗性疾病,虽不至于造成饿死亡,但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发育。

一般在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1次蛆驱虫。

一般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的鹅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对防治绦虫有特效。

9、软脚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和矿物质所致。

治疗方法是每只鹅喂服维生素D10毫升,每天2次,连服3~5次。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鹅病是鹅类禽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鸭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了鹅的生产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鹅病的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一旦发生疫情,对养殖场和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鹅病,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卫生管理、病毒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鹅病主要通过饮水、粪便、病毒携带者、飞禽、饲料、器具等途径传播,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对鹅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鹅舍,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防止饲料受潮变质,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

要避免饲水混用,禁止与外来的家禽接触,加强对野生动物的防范,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

二、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防治鹅病的首要措施。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多种针对鹅病的疫苗,包括疫苗接种和口服疫苗。

在养殖管理中,要根据季节和鹅的生长状况,合理选择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式。

一般来说,鹅群出生后立即接种初级免疫疫苗,之后按照养殖管理的要求适时接种加强免疫疫苗,保证鹅的免疫力,提高群体的抗病能力。

三、定期开展病毒监测病毒监测是鹅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鹅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隐患。

定期进行鹅病的病毒监测,既可以了解鹅病毒的流行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制定防疫计划,合理安排鹅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或淘汰病毒携带者,有效控制鹅病的传播。

四、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鹅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充分满足鹅的饥饿感受,保证鹅的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适度增加饲料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鹅的免疫力。

饲养过程中,要定期对鹅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控制鹅群的密度,避免人为因素导致饲养环境的恶化和疫情的爆发。

五、加强兽医保健工作加强兽医保健工作是鹅病综合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养殖户应该建立健全的兽医保健体系,及时聘请专业兽医为鹅群定期体检,对鹅的生长和生产状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护理。

幼鹅养殖常见的8种鹅病的防治方法

幼鹅养殖常见的8种鹅病的防治方法

幼鹅养殖常见的8种鹅病的防治方法
小鹅瘟: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

万一染发小鹅瘟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寄生虫: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可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鹅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鹅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凉后喂给,连喂两天可治愈。

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

治疗方法为给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风湿症:此病又称“风脚病”,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中毒症: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容易引起中毒,若不立即抢救,可造成死亡。

用手把鹅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后喂水,之后放牧河里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鹅便可慢慢恢复正常。

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禽霍乱:此病系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

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本病。

鹅疑难病的识别与防治

鹅疑难病的识别与防治

鹅疑难病的识别与防治现将冬季鹅病中的四种疑难杂症的识别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流感。

鹅流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发生在15日龄后的雏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

发病初期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并时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

然后即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弱,后期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病程2~4天。

预防: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尤其是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治疗:(1)每只雏鹅胸肌注射青霉素2万~3万单位,每天2次。

连用2~3天;(2)每只雏鹅每次肌肉注射氯霉素15~30毫克,每天2次,连用2天。

2.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是各种月初龄鹅都易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患病鹅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萎顿和衰弱,眼有分泌物,眼睑周围湿润,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但饮水量增加,行动无力,浮在水面,随水漂流,部分患病鹅后期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饮水时更加明显。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

鹅群一旦发生鹅副粘病毒病后立即将病鹅隔离或淘汰,死鹅烧毁或深埋。

同时,将鹅群中没有病状的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先免疫注射健康鹅,后免疫假定健康鹅,免疫时勤换注射针头,避免用具污染。

同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并发症和有利于尽快恢复。

3.维生素A缺乏症。

雏鹅发生本病时,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倦怠,消瘦,衰弱,羽毛蓬乱;自鼻孔流出粘稠的鼻液,呼吸困难;骨骼发育障碍,行走蹒跚,或轻瘫痪至全瘫;脚蹼颜色变浅。

本病的一个特征是一侧或两侧眼睛流出灰白色干酪样分泌物,继而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和眼房液外流,最后眼球下陷,失明。

病变可见各处粘膜发炎以至坏死,口腔、咽和食道以及食道膨大部粘膜常见散在的白色小结节,或覆盖一层灰白色干酪样假膜。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病防治技术鹅病防治技术(一)小鹅瘟小鹅瘟又名德斯氏病,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传播快,死亡率高,据方定一教授首次报导,1956年发生于江苏杨州市郊,大批流行,随后在广西广东、浙江、安徽等省发生,普及全国各养鹅地区,世界有几个国家对该病作了报导,但他们将该病误认为鹅流感,方定一在1961年分离到病毒,测得其直径为20-25纳米,称做小鹅瘟病毒,匈牙利地尔斯在1971年建议将其称做为鹅细小病毒。

[病原]小鹅瘟的病原体是鹅细小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完整的病毒颗粒呈六角形,没遂膜,有32个壳粒,直径为20—22纳米,病毒的基因为单股线状DNA,鹅细小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可耐受56℃30分钟加热处理,鹅细小病毒在不同条件下可抵抗多种化学物质的处理,在-20℃冰冻下至少能存活2年。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经免疫荧光直接染色证明,各脏器的检出率依次为肾、胰、肝脾、心肺、脑,以肾、胰、肝检出机会最多,也就是肾、胰、肝含病毒最多。

初次分离将病毒接种于12-14日龄鹅胚,鹅胚经5-7天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只感染雏鹅,鸭和鸡不感染。

最早发病的雏鹅为3-5日龄,7-1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死亡率一般为70-95%,最高达100%,20日龄的鹅发病率较低,一月以上的鹅极少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

被感染的鹅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水源、垫料和各种管理用具,经消化道引起本病迅速传播,该病的发生大部分由垂直传播引起,成年鹅发生亚临诊感染并成为鹅细小病毒的携带者,经所产的蛋可将病毒传播给孵化室的易感雏鹅。

[临床症状]本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三种。

1、最急性:出壳3-5天发病,发现即衰竭、倒地划动直至死亡。

2、急性:6-15天发病,精神萎顿,虽能采食,但将啄得之草随即甩去,有的拒食,行动落后,瞌睡,口渴,排灰白色、淡黄绿色米汤样稀粪,并混有气泡,肛门突出,周围被毛潮湿并粘有污物,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浆液性渗出物,啄端色泽变暗,蹼呈暗灰色,病程1-2天,临死前可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病程一般为2-5天。

3、亚急性:萎顿,消瘦拉稀便秘,少数幸存者则生长不良。

[病理解剖]最急性的只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急性病变比较典型,全身呈败血性变化,泄殖腔扩张,结膜干燥,全身脱水,皮下组织充血,心脏变圆,心房扩张,心壁松弛,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易碎,少数病历肝实质有真尖至栗粒大的坏死灶,肾脏肿大呈暗红色,少数病例肾实质有小坏死灶,胰腺淤血肿大,偶有灰白色小坏死点,肺水肿,小肠发生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有时肠内形成栓子堵塞肠管,肠管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约2-15厘米如香肠状,剖开可见淡灰色或淡黄栓子,切开栓子的中心为深褐色干燥的肠内溶物、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凝固形成扁平长带似绦虫,肠壁非薄呈淡红或苍白,脑膜及实质血管充血有小出血灶、坏死灶、非化脓性脑炎。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可作初步确诊,但要确切诊断必须作实验室检查。

[治疗]各种抗菌药物对本病均无治疗作用,只有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每只l毫升,对早期病效果较好,晚期重病效果差。

[免疫]历史记载小鹅瘟疫苗只能被动免疫,不允许给雏鹅直免,即给母鹅免疫接种疫苗后,母鹅300天内产的蛋所孵出雏鹅有80-95%能抵抗鹅瘟。

最近两年,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香坊区新工街13号)生产的小鹅瘟疫苗可以给雏鹅直接免疫,其说明如下:1、性状:本疫苗为透明或冻融后微有沉淀的液体。

2、用途:本疫苗供预防小鹅瘟,对一日龄以内的雏鹅及;成母鹅均可应用。

3、用法:以灭菌生理盐水做100倍稀释,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lml,二免可做10倍稀释注射1ml,雏鹅做20倍稀释注射0.2m1。

4、保存:本疫苗从制造日起-10℃以下可保存1年半,-5℃以下可保存半年,0℃可保存15天。

5、免疫期:雏鹅接种本苗后产生免疫不再发生小鹅瘟,成母鹅接种后一年内所产蛋孵育后代可产生被动免疫。

注:疫区或注射过该苗的母鹅,应于7日龄后应用本苗,病鹅拒注。

(二)禽霍乱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鸟都可发生,成年禽造成的损失很大,南方各省常年流行,比方各省呈季节性流行,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急性死亡率高,慢性低。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多呈单个或成对出现,偶可形虚链状,在蛆织血掖和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两极染色,有荚膜,大小为0.2-0.4×0.6-2.5徽米,本菌对化学、物理卫生因子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毒药都能杀死,56℃15分钟,60℃10分钟即被杀死,在密封试管肉汤培养物贮于室温2年之后仍有毒力,2-4℃能存活一年,-30oC低温可保持长时间不变味,冻干苗可保存20年以上。

[流行病学]鸡鸭鹅和野鸟都感染,鸡和火鸡易感,鸭和鹅次之,禽霍乱传播的主要来源:1、新购进带菌病禽;2、同家禽有接触的野鸟;3、禽群内有慢性带菌禽;4、鼠、猫、猪、苍蝇和吸血昆虫都是传染源;5、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设备、用具和人员往来。

[临床症状]急性型:发症急,死亡快,往往看不到症状即死,病禽无神,缩颈闭眼,羽毛松乱,发热厌食,离群孤立,口腔内有粘液流出,腹泻,排黄色和绿色稀便,肉髯常肿胀,死前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慢性的肉髯,翅和腿关节肿胀,鼻流粘液,呼吸困难,中耳感染则引起颈扭转或斜颈。

[病理解剖]急性:心包液增量,心冠和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块状出血,肝肿大,有灰白色和黄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出血瘀血,肠内溶物含有血液,肺充血,出血和炎性变化。

慢性:鼻窦和肺有炎症变化,面部水肿,关节肉髯发生肿胀,含有干酪样渗出物,中耳和颅骨局限性感染。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细菌学检查,对急性死亡的可自心、肝、脾和骨髓等部位分离细菌或作肝压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可见两极浓染球杆菌,慢性病例只能自病变部位分离细菌。

[治疗]1、链霉素2-3万微克/公斤,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2天。

2、青霉素3万单位/公斤,肌肉注射每天4次,连用2天。

3、金霉素40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

4、氯霉素20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

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在饲料中喂给无效。

5、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混料喂为0,1-0.2%,混水饮为0.04-0.1%,连喂2-3天(大剂量如0.5%的磺胺连用3天以上则有毒性作用)。

6、喹乙醇30毫克/公斤,口服每天一次,连喂2天。

[防疫(免疫)]养禽场若无禽霍乱发生时,不需要用苗,若曾发生过禽霍乱则应进行疫苗接种,常用的苗有弱毒活菌苗和灭活菌苗。

弱毒活菌苗有三种:1、731禽霍乱弱毒菌苗,免疫时用生理盐水稀释,作皮下注射,免疫期为3个月,该苗也可傲气雾免疫,气雾尧疫用蒸馏水稀释。

2、833禽霍乱弱毒菌苗,免疫时用生理盐水稀释,作皮下注射,该苗安全和免疫原性好,是较理想的弱毒菌苗。

3、G190E40禽霍乱弱毒菌苗,免疫时用20%氢氧化铝胶盐水稀释作肌肉注射。

灭活苗有两种:1、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菌苗;2、禽霍乱荚膜亚单位苗,按其说明使用。

在短期预防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每只2ml,预防期为7天。

(三)大肠杆菌病本病是一种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原发也有继发性)主要危害成年母鹅,表现为成年鹅的生殖器官病和雏鹅的下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在10-67,4%,死亡率在8.6-49.7%,个别严重的鹅场可达50%左右,多取慢性经过,本病除引起死亡外,还导致产蛋量、受精率、孵化串和育雏率下降,因此,本病对发展养鹅业危害甚大。

[病原]本症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2-3×0.6微米,为卵圆形或杆状菌,呈单个或成双排列,无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有的菌珠在血液琼脂上表现有溶血性,细菌广泛分布于病鹅卵巢、输卵管、腹水、阴茎及眼结膜等处,从心血、肝、鹅胚的死胚中能分离到本菌。

[流行病学]本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垫草、土壤、圈舍尘埃及孵化器的棉毛、蛋壳碎片上可长期存活,对其它禽类都可感染,死亡高峰多在春节前后和产蛋高峰期,新留种鹅的死亡率高于老年种鹅,母鹅比公鹅死、亡率高,寒冷季节喂料不足,多发病,误注疫苗,如给鹅注射鸭瘟疫苗可导致大批死亡,其传播途径为消化道,被污染的草料水及孵化设备(垂直传播)以及交通工具等。

[临床症状]急性:死亡快,死后泄殖腔内有硬壳或软壳蛋滞留。

亚急性: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不愿走动或在水面上浮游不动,离群呆立,后期食欲废绝,眼睛凹陷,脱水,排泄物有蛋清、凝固蛋白,蛋黄呈煮蛋汤样,肛门周围羽毛常潮湿沾染,着恶臭排泄物。

公鹅阴茎充血肿大2-3倍,露于体外不易回收,露在外面的阴茎呈黑痂,阴茎基部有大小不一的黄色脓性干酪样结节,雏鹅主要表现精神不好,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口流清水,呼吸困难,气喘,发出呼噜声,拉黄白色稀便,病程短,疾跑伸颈,随即倒地而死。

慢性的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以上,最后多因衰竭而死。

[病理解剖]卵黄性腹膜炎,肠粘膜上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卵子变形,呈灰、褐、酱等异常色泽,腹腔有凝固性硬块,有卵黄碎片,肠管粘连,雏鹅气管有黄白色带泡沫的分泌物,肺气肿,肝质脆、肿大,表面有出血和坏死斑,脾充血肿胀,有肺炎变化,组织学检查,心肝脾肺组织中可见到炎性细胞浸润及化脓性坏死灶,心脏出现纤维索性心包炎、肝包膜炎,包膜混浊,纤维素沉着。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虽能做为初步诊断,但难以确诊,所以要想达到真正确诊必须做细菌学检查。

[治疗]据ErganiS(1989)报告,在试验的35个菌珠中,大多对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甲基苄氨基嘧啶和新诺明均有抗药性,但对庆大霉素和萘啶酮酸都有高度敏感。

据张知良报道:氯霉素、土霉素均有疗效,呋喃唑酮拌料喂服也有效,肌注链霉素,同时口服呋喃唑酮疗效更佳。

[防疫(免疫)]针对鹅大肠杆菌病的疫苗,目前我国只有一种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本苗是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加甲醛溶液灭活后,再加氢氧铝胶制成的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母鹅在产蛋前15天左右肌肉注1ml。

(四)曲霉菌病曲霉菌病见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幼禽尤为常见,发症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特征是肺和气囊广泛性炎症和小结节,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我国也广泛存在,南方潮湿地区,时常在鸡鸭鹅群中暴发,当蛋保存条件差的情况下,蛋壳污染曲霉菌较严重,可从死胚中分离到烟曲霉和黄曲霉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