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1)
社会心理学试题-1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社会文化现象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合作C. 顺从、合作和认同D. 服从、合作和竞争4.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形成对他人的看法?A. 直接观察B. 归因C. 社会比较D. 刻板印象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尊B. 自我效能感C. 自我服务偏差D. 客观自我6.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什么现象?A. 服从权威B. 社会影响C. 群体思维D. 社会认同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如何学习社会行为?A. 通过观察他人B. 通过自我反省C. 通过内在动机D. 通过直接经验8.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群体极化?A. 群体决策倾向于极端化B. 群体成员意见趋于一致C. 群体成员行为趋于保守D. 群体成员情绪趋于激动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维持基于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权力原则D. 情感原则10.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从众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隔离答案:1-5 C D A B D 6-10 A A D C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2.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3. 描述自我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1.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性格)或外部因素(如情境、环境)。
这种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自我感知、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
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而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可能会降低。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 ( )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人格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A.0岁一1岁半 B.1岁半一3岁 C.3岁一6岁 D.6岁一10岁2.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3.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价值成分4.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面产生的意向5.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6.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该、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7.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的是( )A.大学合唱团 B.围在路边看热闹的人群C.英国曼联足球队 D.夫妻二人组成的两口之家8.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9.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称为()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印象形成 D.人际认知10. 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诸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这是()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1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答案:B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菲尔D. 斯金纳答案:C4. 从众行为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立完成任务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C. 个体与他人意见一致D. 个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答案:B5.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独立思考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答案:B8.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A. 负面影响B. 无影响C. 积极影响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A. 情感B. 利益C. 义务D. 权力答案:B10. 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特里普利特C. 阿伦森D. 班杜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水平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2. 描述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服从、从众和认同。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他人或群体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认同是指个体因为欣赏或尊重他人,而模仿其行为或观点。
社会心理学题库1
单项选择题(50分)第1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答题分析:正确答案:DA。
警察B。
法官C。
外交官D。
朋友本题得分:0第2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 )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答题分析:正确答案:BA。
问卷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本题得分:0第3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
罗斯B。
鲍德温C。
奥尔波特D。
卢梭本题得分:0第4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医生应该救死扶伤,军人应该绝对服从命令属于( )。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BA。
规定性角色B.理想角色C。
领悟角色D。
实践角色本题得分:0第5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
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
初级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6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
再社会化B。
初级社会化C。
基本社会化D。
预期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7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AA。
罗斯B。
塔尔德C。
奥尔波特D。
鲍德温本题得分:0第8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AA。
再社会化B。
基本社会化C.初级社会化D。
预期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9题(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AA。
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 学校社会心理学(鲁东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何为?1、问题: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似乎被某种魔力所控制,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选项:A:关系B:结构C:情境D:互动答案: 【情境】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个体的()对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选项:A:自我认知B:环境认知C:情境认知D:人格特征答案: 【自我认知】2、问题: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选项:A:自信B:自尊C:自省D:自主答案: 【自尊】3、问题: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选项:A: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B: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C:透明度错觉D:情境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答案: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透明度错觉】4、问题: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选项:A:替代性无助B:书本性无助C:群体性无助D:情景性无助答案: 【替代性无助;群体性无助】5、问题:“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选项:A:面部表情B:静态的肢体语言C:口头语言D:互动中的人际距离答案: 【面部表情;静态的肢体语言;互动中的人际距离】6、问题: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7、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
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8、问题:长期处于稀缺思维的人,这种稀缺心态会给人们大脑增加大量带宽。
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 【错误】9、问题:人们有两套思维系统,分别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和控制性思维系统。
社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
社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包括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
A.交往过程B.群体过程C.心理过程D.行为过程正确答案:B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华生B.班杜拉C.斯金纳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A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奥尔波特C.勒温D.华生正确答案:A4、与麦独孤同属于社会心理学生物理论的人物有()。
A.班杜拉B.阿德勒C.巴甫洛夫D.劳伦兹5、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由()提出的。
A.马斯洛B.荣格C.华生D.桑代克正确答案:D6、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是()。
A.勒温B.华生C.奥尔波特D.班杜拉正确答案:C7、以下哪一位不属于行为主义学派?A.华生B.斯金纳C.罗杰斯D.桑代克正确答案:C8、与麦独孤同属于社会心理学生物理论的人物有A.班杜拉B.阿德勒C.劳伦兹D.巴甫洛夫9、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由()提出的。
A.桑代克B.华生C.马斯洛D.荣格正确答案:A10、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B.巴普洛夫C.班杜拉D.华生正确答案:D11、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以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A.负强化B.正强化C.消退D.惩罚正确答案:C12、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是重要的一步。
新闻评论、日记、病历等属于什么方法?A.观察法B.元分析方法C.档案研究法正确答案:C13、在社会心理研究的实验设计中,用民族志、文献分析法来描述社会行为的方法叫做()。
A.元分析方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档案研究法正确答案:B14、我们想要了解历代皇帝和大臣人际互动的特点,一般选择什么研究方法?A.非参与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档案研究法正确答案:D15、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
A.有目的式观察B.一般观察C.情景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学习社会心理学有助于()。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2023模拟卷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社会学习论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是()。
(2分)A.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B.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体现个体的攻击欲望C.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来消除D.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标准答案:C2.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
(2分)A.同化B.服从C.从众D.内化•★标准答案:C(2分)3.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o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标准答案:C4.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形成较(2分)为固定的看法,这种现象是()β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C.定型D.刻板印象•★标准答案:D(2分)5.社会学习论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是()βA.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B.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体现个体的攻击欲望C.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来消除D.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标准答案:C二、多选题(共5题海题3分洪15分)L身体语言主要有()。
(3分)A.手势B.体态C.人际距离D.言语E.触摸•★标准答案:A,B,E2.责任分散是一种()的现象。
(3分)A.责任意识降低B.责任意识提高C.性质有益D.性质有害E.故意推诿责任的行为•★标准答案:A,D3.有关态度改变,正确的说法是()«(3分)A.信息重复次数越多,态度改变的效果越好B.从长远来看,任何一种态度改变的努力都是有效的C.态度改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激发主体的自我防御D.态度改变的本质是人的继续社会化E.可》通过行为改变来引导态度改变•★标准答案:B,C,D,E4.社会刻板印象是()o(3分)A.一种认知偏见B.是个人性格偏执的折射C.是一种消极有害的认知D.可以快速形成对人印象E.是人的一种适应性反映•★标准答案:A,D,E5.不同于一般理工科研究,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原则有()o(3分)A.充足补救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可重复性原则D.自愿参加原则E.自由终止原则•★标准答案:A,C,D,E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洪10分)1.个体因为受到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作――同化。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目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
【考试题型】
1.选择题20题*2分
2.名词解释5题*3分
3.简答题4题*5分
4.论述题2题
【名词解释】
1.侵犯行为
2.社会影响
3.归因
4.社会化
5.角色
6.自我控制
7.社会助长
8.基本归因错误
9.去个性化
10.参照群体
11.态度
12.攻击行为
13.社会惰化
【简答题】
1.影响态度改变的自身特性有哪些?
2.简述造成冒险转移的原因。
3.简述怎么对侵犯行为进行控制和预防?
4.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5.简述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6.简述态度的功能。
7.简述洛伦兹的习性学观点。
8.简述从众的影响因素。
【论述题】
1.论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你怎么理解自我暴露和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关系的?赢得别人需要哪些基
本条件?
3.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你认为传统的助人行为规范哪些仍然有效,哪些已经
失效?
4.论述我们应该怎样改变他人的态度?
5.你如何看待校园暴力行为,我们可以如何减少校园暴力?
6.。
社会心理学 复习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单选题1、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A、人际冲突B、目标冲突C、认识冲突D、情感冲突答案:A2 、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A、抽样调查B、个案调查C、观察访谈D、典型调查答案:C3、“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
”这是()的爱。
A、占有式B、好朋友式C、浪漫式D、迷恋式答案:A4 、关于人际关系的类型,按所属群体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
A、小群体人际关系和群众性场合的人际关系B、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C、正式人际关系和非正式人际关系D、长期与短期的人际关系、依赖与独立的人际关系、从属与平衡的人际关系答案:A5 、不属于舆论宣传的特性的是()。
A、有理性和现实性B、社会性C、引导性D、倾向性答案:D6 、双方都有坚持、也有退让,属于哪种冲突管理模式?A、竞争模式B、顺应模式C、妥协模式D、合作模式答案:C7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早涉足民族性格研究的是以()为代表的德国民族心理学家。
A、本尼迪克特B、林顿C、冯特D泰勒答案:C8 、时尚的极端形式是()。
A、时髦B、热C、时狂D、流行答案: C9、态度的特性包括()。
A、社会性、内在性、协调性、稳定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B、社会性、指向性、协调性、稳定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C、指向性、内在性、协调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D、社会性、指向性、内在性、协调性、稳定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答案: D10、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答案:D11 、下列哪项属于情绪调节的有利方面()。
A、你的行为可能适宜地消除压力源B、可以弥补未发现的损失C、可以维持增长的希望和勇气D、可以提高控制感12、“一个社会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文化对心理的造型作用,例如人的风俗习惯便是由文化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行为B. 个人情绪C. 社会影响D. 社会态度答案:B2.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从众行为?A. 群体思维B. 社会压力C. 服从权威D. 独立思考答案:D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亚伯拉罕·马斯洛B. 阿尔伯特·班杜拉C. 亨利·塔吉菲尔D.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行为,使之一致。
2. 描述“旁观者效应”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多个旁观者在场时,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责任分散(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和社会影响(担心在他人面前做出错误的行为)。
三、论述题1. 论述社会影响的类型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影响包括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和认同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接受和避免排斥而遵循社会规范;信息性影响是指个体在不确定情况下,依赖他人的行为作为信息来源来做出决策;认同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与某个群体或个人保持一致而模仿其行为。
这些社会影响可以导致个体从众、服从权威或改变其态度和信念。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一位新员工加入公司后,发现同事们在午休时都会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尽管他个人并不喜欢那里的咖啡,但他还是跟随同事们去了。
请分析这位新员工的行为,并讨论可能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答案:这位新员工的行为可以归因于从众现象,特别是规范性社会影响。
他可能担心如果不跟随同事们,会被视为不合群或被排斥。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实验室)与(现场)。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问卷法)。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强制性的),二是(非强制性的)。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范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11.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历);二是(社会学习)。
14.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比较)与(向下比较)三种.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2分*5个=10分1,社会心理: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与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2,社会心理学: 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收到他人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3,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肯定的亲密状态或关系4,犯错误效应: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偶尔犯非原则性的错误, 会提高他的人际吸引的现象5,首因效应: 人与人初次交往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活动的影响6,晕轮效应: 又叫光环效应, 对交往对方某一方面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此人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7,刻板效应:又叫社会定势, 在交往时, 对某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评价8,人际沟通: 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交往过程人际关系: 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关系10, 印象整饬: 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过程11, 归因: 观察者利用各种线索和信息对行为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12, 侵犯行为: 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13, 利他行为: 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14, 从众行为: 在群体压力下, 个体在任职、情感和行为是哪个表现与大家一致的现象15, 社会促进: 由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的现象16, 相似性: 在客观上双方具有一致性, 主观上能意识到的特点17, 补偿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补偿18, 强迫性:在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交往频率较高易产生人际吸引二,简答题 5分*6个=30分1.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看法取向(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1)社会化, 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代表会人物纽夸姆, 墨菲。
社会人的条件: 掌握生活技能, 遵守社会规范, 有社会生活目标, 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社会角色: 由社会地位决定的, 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和心理倾向社会交换:霍班斯, 社会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1)社会行为: 勒温 (P*E) 社会行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群体3)社会影响: 奥尔波特, 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人际互动: 人与人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向(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1)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的心理特点2)性别角色差异2.社会心理的基本特征1)社会存在: 人类加工过的社会物质的存在社会意识:人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人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三个层面【1】社会意识形态: 稳定的, 具有阶级性。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库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动力对行为的驱动,认为个体天生拥有两种本能驱动力,一种是(生之本能性驱力),一种是(死之本能攻击驱力)。
3.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的焦虑。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是(欺瞒)5.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构成6. 集群行为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心理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7.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情感上亲疏)和(地位上尊卑)8. 社会态度的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9.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个人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民族心理)。
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行为11.群体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12.社会感情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13.群体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社会支持)14.完形学派的未完成事件是指(涵盖悔恨、愤怒、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表达出来的感受)15.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16.要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可以通过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自言自语、(以艺术作为发泄媒介)、(回到过去)17.利他行为是(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18.华人学者杨国枢、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19.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评价维度)、(活动水平维度)、(力量维度)20.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21.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22.爱屋及乌是感情的(迁移)功能23.情商这一概念是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它一般包括(了解自我)、(驾驭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能力。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A.社会态度的核心因素是意向B.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C.社会态度的对象是社会环境D.社会态度无法直接观察2.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否犯罪在于(C)的区别。
A.情境B.本我C.自我D.超我3.社会表征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A.莫斯科维奇B.塔福尔C.波特D.奥尔波特4.善于组织工作的是(C)领导。
A.社会型B.支配型C.任务型D.规范型5.拉塔和达力的实验表明,旁观者有时候有(C)作用。
A.鼓励B.刺激C.抑制D.恐吓6.符号互动来自于(B)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A.心理学B.社会学C.物理学D.生物学7.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意识和(C)A.情绪B.思想C.无意识D.逻辑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C)A.行为控制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B.日本对于灾害心理学很有研究C.霍兰德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D.教育心理学是我国应用最多的应用心理学9.上班的时候做自己的工作,突然间领导来视察,平时做的挺好的工作这时候也做不好了。
这是出现了(A)A.社会抑制B.强势反应强化C.社会促进D.社会惰化10.《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B)的著作A.罗斯B.达尔文C.卢梭D.凯特曼11.以下成语中与体现了去个体化的哪一项?(A)A.法不责众B.敢作敢当C.自力更生D.独立自主12.弗洛伊德认为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关键是(C)A.冲动B.欲望C.情绪D.理智1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面试并不是一种沟通形式B.不同文化情境下的沟通有很大差异C.沟通对身体具有保健性功能D.沟通是心理发展的动力1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A.上司与下属的沟通属于下行沟通B.双向沟通比单项沟通更为准确C.假相倚的概念是琼斯和西鲍特提出的D.单线型组织非常常见15.“由于人们追求享乐而造成能源的枯竭以及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且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复习题2019春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重点复习题一、考核方式终结性考试采用纸质半开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限90分钟。
终结性考试只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手写,不允许复印和打印)入场。
除此之外,不允许携带其它任何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料等)。
二、重点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易出偏差性C、双向性D、整体性()3、凯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A.学习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功能理论()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B、从众C、服从D、同化()5、当群体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一种现象。
A、从众B、社会影响C、社会抑制D、社会惰化()6、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提出来的。
A. 库利B.海德C.维纳D.凯利()7、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活动参与法D、团体影响法()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A.伯克威茨B.班杜拉C.米勒D.多拉德()9、新官上任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体现的是。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10、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思维B、群体压力C、群体极化D、群体决策()11、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A、模仿B、暗示C、服从D、从众()12、当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出现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之为。
社会心理学试题(1)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1 / 10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
这本书的作者是A.麦独孤 B.奥尔波特C.莫雷诺D.勒温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
A.莫雷诺 B.瑟斯顿C.麦独孤D.奥尔波特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C.中年D.老年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A.维纳 B.莫雷纳C.麦独孤D.勒温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A.价值观 B.态度C.行为D.理性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2 / 10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C.接受幅度D.拒绝幅度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C.行为观察法D.量表法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C.新近效应D.折扣效应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秋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和英国心理学家()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冲突和()冲突。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自我、()自我和()自我。
10.根据希金斯(,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
11.琼斯与戴维斯(,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与他们的外在()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二是()。
14.伍德(,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三种。
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和()。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和()。
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根据认知对象的(),推测与判断其()的过程。
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2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和()。
21.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亲密、()与()三种成分。
22.舒茨(W.C.)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23.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和()。
24.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和()攻击行为。
25.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
26.服从根据服从的对象一般可分为:对()的服从和对()的服从。
27.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2.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A.海德B.维纳C.凯利D.贝姆
3.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可信赖性C.吸引力D.相似性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B.服从C.从众D.同化
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促进C.从众D.社会惰化
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
7.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
8.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费斯廷格B.海德C.谢里夫D.凯尔曼
9.“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
10.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A.中心特征B.边缘特征C.从众D.服从
1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A.父亲B.朋友C.外交官D.妻子
12.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A.警察B.朋友C.外交官D.法官
13.三度归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凯利B.海德C.维纳D.库利
1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D.活动参与法
15.挫折—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A.伯克威茨B.多拉德C.弗洛伊德D.班杜拉
16.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A.中心特征B.边缘特征C.从众D.服从
17.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18.罗森塔尔等(& , 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
19.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
20.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
21.卡茨(D.)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学习理论
22.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A.机关的科室B.集邮爱好者协会C.学校的班级D.工厂的班组
23.心理学家雷维奇()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种类型。
A.5 B.6 C.7 D.8
(三)名词解释1.再社会化
2.社会角色
3.归因
4.基本归因错误
5.社会认知
6.刻板印象
7.自我实现的预言
8.社会比较
9.社会态度
10.利他行为
11.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12.责任扩散
13.攻击行为
14.社会影响
15.群体思维
16.去个性化
17.群体极化
18.偏见
19.从众
20.服从
(四)简答题
1.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2.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3.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4.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6.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7.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9.什么是从众?为什么会产生?
10.简述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11.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12.简述从众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五)应用分析题
1.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
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竟无一人上前制止。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
象。
2.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请用学过的内容分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很多事实表明,不良的竞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您自己的经验来阐述:
(1)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
4.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2秒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后发现,在飞机发射之前工程师对发射提出过置疑,认为空气的温度过低会
对飞船的安全造成威胁。
但是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并不同意这个意见,他们强迫操作者发射了飞船。
他们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自信,因为美国宇航局已经有55次成功发射的先例。
反对者迫于压力,保持沉默,于是出现了一致通过的假象。
请说明为何会产生这种悲剧?如何减少这种悲剧的产
生?
5.在2001年的辛辛那提市。
一个警察跟踪一位名叫托马斯的黑人进入了一条小巷,并命令他举起双手,托马斯还没来得与答应就被开枪打死。
实际上,托马斯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托马斯成为六年中第15个被辛辛那提市警察打死的美国黑人,而期间没有一个白人被警察打死。
为什么警察对黑人白人会区别对待?如何避免这种区别对待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