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

合集下载

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道德经中,老子以醒悟者的姿势,想我们阐述了很多宇宙人生大道理。

以下就是第一我给你做的关于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整理,期望对你有用。

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篇一《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人民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颖养分,但同样也不能放弃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布满了东方才智的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特殊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实,我们很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

当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特殊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简洁的事,今日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毅。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育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并且依照形势去进展它。

老子在《道德经》中赐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由于它的本性是柔弱。

假如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毅。

柔弱与刚毅是一对冲突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毅的呢?它必要忍耐和克制,必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必要年复一年的付出。

“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其实,正是由于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久布满活力。

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久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简洁被大风摧折。

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说明白这个道理。

刘邦由于有柔弱的性格,处处当心谨慎,每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惋惜他傲慢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乌江自刎。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篇1《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

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

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

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无为”,由于是针对“有为”而提出来的,所以容易被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为”,将无为视作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无为。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

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我如此的状态。

“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袭的意思。

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认和肯定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

“因其自然”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普遍愿望。

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期望帝王顺应民心、不要刚愎自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当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太过因顺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社会也会变得很混乱,缺乏秩序。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写心得体会是情感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呈现,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4篇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4篇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4篇篇一: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今年寒假,我校的老师利用放假的机会,集中充电,学习了《道德经》的后半部。

我们知道《道德经》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经》,下部《德经》。

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体会,谈谈认识。

上部主要讲道,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

下部则主要讲人之道,也就是人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

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在下部德经上。

鲁迅云:下面我就我们这三天来学的德经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六十三章说:“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中说道:“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就是说要想完成一件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做起,从细小处开始。

从基础做起。

就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来说,我们的备学生,备教材,备多媒体;关心学生的心里、生活、学习。

对其嘘寒向暖,万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你看似无为,其实达到了无不为。

比如这次家长会的成功,收学费的成功,无不是从做小事而最终做成了大事。

(我们班43人,除一人免费外,其余全部缴齐)第四十章中谈到:“上士闻道,勤而创之;中士闻道,先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意思是说“上士听了道,勤奋的实行;中士听了道,半信半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

道由于其玄妙,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以不被嘲笑,反而就不够格称为道。

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况:目前的道到就是课改。

课改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小孩要哄,老头要请”就是这个道理。

课改不就是想办法哄着学生学习吗?我们的课改,到**,**,**,**,推进改革。

校长就是要让我们知道,课改道路上并不是我们汇贤一家孤军奋战,还有许多兄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学习老子就是说两千年前的老子早给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指明了道路,我们要见定课改信念。

目前我们的班级学生自治,学生对子互学。

教师的前置研究、学生展示、学生上课、给学生过生日,给学生出书。

道德经-德经第65—68章

道德经-德经第65—68章

《道德经》选段讲解第65—68章封开县渔涝中学林伟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四段经典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段的意思,并能学以致用。

一、新课导入"画蛇添足"的故事,说两人比赛画蛇,谁先画成为胜。

一个人已经画成了,一看另一个人还远远落后,就决定把他画的蛇加以润饰,添上了几只脚。

于是另一个人说;"你输了,因为蛇没有脚。

"这个故事说明,照蛇的原样作画,就可谓是为无为,而再主观地给蛇画足,就可谓是有为,有为就会适得其反。

二、新课讲解(一)诵读1、听标准音乐配音朗读。

【说明】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在聆听标准音乐配音朗读中,感受文段的大概情感。

2、教师带读一遍。

【说明】帮助学生解决不会读的字词,并且把文中的长句进行正确的断句处理。

3、全体同学整齐朗读。

【说明】在脍炙人口的朗读中,初步感受文段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情感。

4、讨论:除了录音里的朗读方式,大家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也能更好地体会文段的意思与思想?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分享教师活动:总结朗读的方式说唱等。

5、学生自由诵读,然后请学生自由举手,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朗诵比赛。

老师与其他同学一起评选出最出色的的同学。

【说明】让学生在诵读比赛中找到快乐以及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道德经》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

(二)翻译1、学生相互讨论,分别说一说这四个文段的大概意思以及表达的情感。

2、教师一边带读一遍分析个别重点字词的含义。

3、学生诵读译文内容第65章:古来善于以道为行为典范的统治者,通常并不促使人民多知多见,而是使人民趋于愚昧浑朴。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由于他们的知见太多。

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不执定什么权威知见治国,才是国家的福祥。

懂得在两者之间做此选择,也就贯彻了道的原则。

懂得贯彻道的原则,就体现了深得于道的玄德。

玄德幽深而广泛,协同各类存在回归于道。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_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完道德经后相信有不少人都会有所启示。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一)公司组织学习了曾仕强教授讲的《道德经的奥秘》,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

根据我的所学所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

不要富贵而骄,持才傲物,锋芒毕露。

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能功成身退。

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

第十章,也是讲的修身,这一段用了六句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

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二、无为的思想“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

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只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是要去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

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

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

从这里可以结合我们公司的发展情况,有很多时候,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遇到的困难是肯定有的,我们能怎么做呢如果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以无私来成就“自私”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2篇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2篇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精选2篇(一)《道德经》第66章主要讲述了谦逊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为民为重。

这个章节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发。

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表明一个人的谦逊和谦虚,也表明一个领导者的谦虚和谦逊。

谦逊的领导者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把自己放在下面,与人们平等相处。

这种谦逊使领导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人民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与此同时,以为民为重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领导者应该关心人民的需要,了解人民的痛点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领导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断努力为人民谋福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和公正的决策。

这一章节对个人和领导者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谦虚的态度,不自大和傲慢。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并愿意倾听和学习。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注重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始终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人民努力工作。

这一章节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我希望能够更加谦逊和谦虚,关心他人,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精选2篇(二)《道德经》第65章讲述了如何通过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制度可以帮助人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制度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种好的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平的,能够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保护人民的权益。

在《道德经》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阐述制度的重要性。

他说:“天下之天下”,意思是说制度是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它不应该只是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存在。

而“治其无之”,则强调了制度应该是公正的,不存在偏向某一方的情况。

通过制度的保障,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良好的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保障人们的经济生活。

同时,制度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道德经心得体会(15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心得体会1“道可说,非常道……”一阵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自从学校开展了“与圣贤交朋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后,校园里每天都飘着一种工整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举办《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我暗暗决定认真学习。

但是当老师第一次带领我们用清脆的声音读《道德经》的时候,我觉得很枯燥,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习的兴趣。

即便如此,我还是每天都不忘看,渐渐的发现自己喜欢上了。

所以每天早上,伴随着鸟儿的'歌唱,面对着初升的太阳,我坐在阳台上,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开始晨读。

它为我打开心灵的大门,引导我从小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看完《道德经》,渐渐发现自己粗心了,安静耐心的思考,作业里潦草的字迹也变得正确了很多。

从阅读经典书籍中,我也体会到了做人的一些道理。

比如文中“知人者智,知人者明;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永远永远。

天地那么长,因为不是自生,所以可以长生不老。

是圣人先他身后身;身外而活。

不是因为它无私的邪恶?因此,它可以成为私有的。

”意思是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自然存在,所以能长久。

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却是德高望重,把自己放在一边,却是自救。

这难道不是因为圣人不自私吗?所以他才能形成自己。

在应对竞争时,要敢于迎接挑战,在应对失败和不平等时,要用平常心去报道,用恰当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是一味地争鱼死。

这样有助于自救,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积累才会蓬勃发展。

同样,“无为”是用来宽容待人的。

“海纳百川,气度大,墙立千里,物欲刚刚好。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4.doc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4.doc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4《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原文: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一、白话翻译用道来治理国家,百姓不是越来越精明,而是越来越愚钝。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被逼有智巧。

用智巧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产生危害;用淳朴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带来恩惠。

时刻掌握这两点,也是考核模式。

时刻掌握考核模式,可称为“玄德”。

“玄德”又深,又原,与物情相反,最后大顺于道。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一)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是结果,不是目标。

治理国家,如果以制度治理,老百姓的福利都能得以保证,他们就不需要斤斤计较,处处精明,这种状态下的老百姓就是“愚”。

老百姓的“智”从何而来,如果国家是人治,治理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欺凌压榨百姓,百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自然也越来越难管理。

有点类似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为道者偏向于法治。

(二)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以精明治理邦国,不保障百姓的利益,多考虑自己的利益,百姓一方面生存需要,另一方面跟着学习,也会变得精明自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淳朴治理邦国,维护百姓的利益,百姓自然拥护,方可长长久久。

知道这两者的差别,并坚持用之治国,就可称为玄德。

玄德很深,很远,与物情相反,但却大顺于道。

引申一:贪小便宜吃大亏。

很多人喜欢贪小便宜,精打细算,从不想多付出,不愿吃亏。

层次较高的人能看透这些人的伎俩,不会提携他们。

普通人跟这些人交往,长期被占便宜,一定很委屈,就会跟他们渐行渐远。

精选道德经第65章感悟心得

精选道德经第65章感悟心得

#道德经第65章感悟心得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第65章感悟心得2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研究出最完美的的社会人文构造了,只是没多少人去钻研罢了。

——题记老子在《道德经》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认为老子有愚民主义的方向,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而是老子毕生摸索出了完美的社会模型。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老子善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会引起争议的事物来引喻一种态度或表达一种道理,如同天、地、人、万物。

老子谈水,不谈水对人或万物的帮助,而独辟新径地谈论起了水的“不争”,水是世界上最柔和的事物,就算有东西挡住了它,它会从它的周边流去,而不会与事物本身相争持;它不论最后通往何处,哪里有路它就会往哪里去,或许通往地狱,亦或许一去不返,但它依然义无反顾。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

1.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是一条通向智慧和人生境界的道路,它教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囧境,让我们变得坚强、宽容、有爱心。

我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修身更易达道。

道德经教导我们净化心灵,接纳一切,不偏不倚。

只有让心中的功夫做到位,才能达到顺势而行的境界。

人在修身时,应以道为前者,以身为后者,身、言、心、意都要干净铺展,否则便会违背自己的真实的意愿,变成一种伪善和虚假。

修身,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而修身的过程,是一场舞蹈,让我们在生活的疲惫中寻求让心灵焕发出光明,自觉保护自己稚嫩的心灵。

其次,修心更易达人。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是胸怀大志,襟怀坦荡,承受得住风雨的洗礼。

在修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宽容学习,做一个有容乃大的人。

宽容要从平凡的生活做起,要去探寻一些贴近生活的发掘,不要忽略身边的每一个细节。

从小事做起,对不完美的事物那些有意义的消极体验也要积极面对、浸润和感受到,它们同样是成为更完美的自己的最好的教材。

最后,修己更易达天。

道德经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平滑,静静地流淌着,去接受每一个挑战。

不要过度地追求别人的眼光和赞叹,要以自己的生活、人生为最终的判断标准。

人生就像一条乘流而下的轻舟,在艰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妙,看到无限的可能性,那么人生路上的风景,也定准是美好的。

所以,只要你安定内心,休养精神,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总之,道德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份瑰宝,其意义在于教人如何净化心灵,达成自我修正。

它的学习,让我们体味每一个细节,懂得如何如何在生活中保持一个清醒、宽容、有爱心的心态,让我们变得更睿智、更洒脱。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修身、达人、至善。

2.学习道德经的体会道德经(Daodejing)是中华文化的一部瑰宝,它不但包含了中国古代优秀哲学的种子,也是人类思维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寻找更深层次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习道德经,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是对宇宙和生活更深刻的理解。

道德经65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65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65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65章的原文如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如下: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并不是因为能够使人民聪明,而是因
为能够使人民保持愚昧。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过于聪明。

因此,用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祸害;
不用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福气。

了解这两种情况也是一种智慧。

经常保持这种智慧,就是所谓的玄德。

玄德是深奥的,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然后才能达到最大的顺利。

以下是第65章的译文:
古时候善于道德治理的人,并不是因为能够让人民明智,而是因为能够让人民保持愚昧。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过于聪明。

因此,用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就会导致国家的灾难;
不用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反而会带来国家的福气。

了解这两种情况也是一种智慧。

经常保持这种智慧,就是所谓的玄德。

玄德是深奥的,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然后才能达到最大的顺利。

这是对《道德经》第65章的原文和译文的回答,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 安居乐业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  安居乐业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原文: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一、白话翻译用道来治理国家,百姓不是越来越精明,而是越来越愚钝。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被逼有智巧。

用智巧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产生危害;用淳朴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带来恩惠。

时刻掌握这两点,也是考核模式。

时刻掌握考核模式,可称为“玄德”。

“玄德”又深,又原,与物情相反,最后大顺于道。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一)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是结果,不是目标。

治理国家,如果以制度治理,老百姓的福利都能得以保证,他们就不需要斤斤计较,处处精明,这种状态下的老百姓就是“愚”。

老百姓的“智”从何而来,如果国家是人治,治理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欺凌压榨百姓,百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自然也越来越难管理。

有点类似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为道者偏向于法治。

(二)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以精明治理邦国,不保障百姓的利益,多考虑自己的利益,百姓一方面生存需要,另一方面跟着学习,也会变得精明自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淳朴治理邦国,维护百姓的利益,百姓自然拥护,方可长长久久。

知道这两者的差别,并坚持用之治国,就可称为玄德。

玄德很深,很远,与物情相反,但却大顺于道。

引申一:贪小便宜吃大亏。

很多人喜欢贪小便宜,精打细算,从不想多付出,不愿吃亏。

层次较高的人能看透这些人的伎俩,不会提携他们。

普通人跟这些人交往,长期被占便宜,一定很委屈,就会跟他们渐行渐远。

最终这些人没有老师,没有朋友,即不利于境界层次提升,也享受不到真挚的情感,自绝人群中,孤独的关在“精明”围墙里。

道德经65章原文及心得感悟

道德经65章原文及心得感悟

道德经65章原文及心得感悟
道德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作者是老子。

它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人生哲学、宇宙观等方面的思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道德经第 65 章的原文和心得感悟:
6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者若愚,明者若昧。

速效莫贪,取舍自迷。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心得感悟:
这一章表达了关于智慧和明悟的观点。

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能够冷静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

而明悟的人则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本章中,作者还提到了贪婪和虚荣的危害。

人们不应该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长远目标,也不应该被虚荣所迷惑,过于看重自己的得失。

总之,这一章强调了自我认知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陷入贪婪和虚荣的陷阱中。

《道德经》65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65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65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一部分: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一段研究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的人,素来认为老庄之道与儒家哲学思想是为帝王们铺路,走的是“愚民政策”,希望老百姓没有知识,越笨越好,这显然与道家济世救人思想相违背,因此这种解读是不合理的将字解读很关键,按句法,将是指进一步,非以是第一步,非在推进句有不仅仅,非但的含义,“将”不是否定前句,而是继承前句,即“还将”之义,因此这段可以这样解读,古代得道的人不仅应该让万民生起内明心,还应该使他们返朴归真,回归到道,自然就能无为而无不治,这样才能与第三章,第十八章等前面的章节所讲内容相对应第二部分: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横目之民难以治理,正是因为巧智太多,因此以巧智治邦是邦国的灾难,而以无分别巧智治邦才是邦国的祥福,老圣这个感想也是从历史经验中得来,因为老圣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纵观世界各国历史,但凡战乱痛苦的时代,恰恰就是各种思想蓬勃发展的时代,如我国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各家学术著作发达的时候,都在春秋战国这个阶段,因为变乱痛苦的社会促使了哲学思考,要追寻宇宙人生的奥秘,寻究竟的道理,各家有各家的见解,就形成了学术思想的发达昌明,而其目的都是为了救国救民,乃至救天下因此老圣才能得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社会、国家、天下之所以混乱,难以治理,就是智巧太多,欲望太多,所以治理国家就要如前面章节所讲的,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悠兮其贵言等,这样才能使百姓不争,不抢,心不乱,百姓自然就能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就能繁荣昌盛,天下自然就能太平长久第三部分: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在中国文化中,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礼治,道家根据老圣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这些主张,等于现在人的独裁或民主,以及各种自由思想,不过都还在变化之中,其实都有道理,也都没有道理,因为“此两者亦楷式”,都是一种格式,一种规则,所以智与愚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格式,不要执一,要懂得规则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要活学活用,懂得变通,就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世人真能懂得运用,懂得顺应道的规则,就能具备玄德,玄德其深不可测度,其远不可思议,与世人的所追逐的名利,欲望等相反,而是要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那么大顺妙境自然就如实现前!。

道德经第65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65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65章原文及译文感悟范文《道德经》第65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道是万物的根本。

善于建树的人不能被拔掉,善于抱持的人不会被抛弃。

子孙后代得以延续祭祀不断绝。

如果能在自身修养好道义,那么他的品德就会更加纯真;在家庭中修养好道义,那么他的品德就会更加宽裕;在乡村里修养好道义,那么他的品德就能流传久远;在国家中修养好道义,那么他的功绩就会更加丰厚;在天下范围内修养好道义,那么他就能造福于全世界。

因此人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观察自己、家庭、家乡和国家的情况。

我之所以能了解天下的事情是因为我遵循了道的规律。

感悟:《道德经》第65章的人生感悟《道德经》第65章为我们揭示了道的深邃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哲学文献,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宇宙、关于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指南。

深入探究这一章,我深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启示。

首先,这一章强调了“道”的核心地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迷失方向,追求各种物质和名利,而忘记了真正的自己。

而“道”则提醒我们,要时刻回到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那个最本真的自己。

这样,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动摇。

其次,这一章提到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内在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品质和德行。

只有当我们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这种力量也是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坚强后盾,让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不被轻易击败。

再者,这一章还提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家庭、乡村、国家还是天下,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65章:大智若愚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65章:大智若愚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65章:大智若愚【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jī)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从前用道来行世的人,不重视民众精明,而重视民众敦厚。

民众难于治理,因为智巧过多。

所以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福泽。

知道这两个方面,也就知道治国模式。

知道这种模式的法则,就是玄妙之德。

玄妙之德深不可测、远不可极,与一般认识相反,然后达到和谐大顺。

【神奇生命】1、天下所有成功的人生,都不是用计较心去做成的,而是用真诚心去成就的!抱持纯朴的、建设性的、无私的心去做人做事,必然终生受益。

2、有往必有来,用一报还一报的生命法则来调整自己,朴实厚德才能做好人生。

朴实虽然普普通通的,却有力量。

3、追求神奇,追求世俗,太辛苦了!守护纯朴,虽然粗粗的,却有力量!生命的奥秘是不求而自来。

4、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就自然松开了手。

5、玄之又玄的事是:好像没有,其实是有,神奇生命的奥秘就在这里!6、很多人相信基因的宿命论,或者父母得了癌症表明您也有家族的癌症基因。

但我要告诉您:厚德可以创造新的宇宙连接,厚德可以重塑基因和人生。

7、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蠢。

8、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总看着到处不顺眼,却没有仔细在镜子里照照自己?想不要被别人委屈,首先做到不要委屈别人。

9、父聚财,子散财,简单的说是推儿女下地狱——把财产留给子孙,和留毒药给子孙有什么不同?10、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11、万事平和心,既不因为见了一个大人物就很自卑;也不因为面对一个小人物就很轻视。

对周边世界的人和物保持真正质朴的状态,就是有福的状态。

12、早上起来,您对您的身体感恩了吗?您对您的先生/太太感恩了吗?您对您的父母孩子感恩了吗?您对所有的发生感恩了吗……当您有了这么多感恩,一切都会持续变得更好!。

道德经65章感悟

道德经65章感悟

道德经65章感悟道德经第65章让人体验到了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这章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和处理方法,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这章告诉我们,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盘菜肴一样,需要放手让其自然发展。

我们要用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而要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

就像烹饪中,大厨需要掌握火候和材料,而不是过度操作食材,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同样,领导者在治理大国时,应尊重事物的自发性和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干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章还告诉我们,为了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团结和协作。

这就像烹饪中,不同的食材之间相互配合和谐,才能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只有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竞争和争斗的心态,而要培养合作和共赢的观念,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道德经第65章还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平衡。

就像烹饪中要注意调味,将各种调料和食材的味道平衡融合,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同样,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也要寻找平衡点,不偏激、不过度,做到公正和公平。

在利益的争夺中,我们应该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寻求最大的利益最大化,并追求和谐共处。

总之,道德经第65章提供了对于治理大国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宝贵指导。

无为而治、团结协作、平衡处理,这些原则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和启示。

当我们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保持和谐协调、追求公正平衡时,我们将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成为更加成熟和有责任心的个体。

道德经丨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道德经丨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道德经丨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上一章阐述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道理。

国君如果不能慎终如始的守一不离,反而以言称信,以行称善,那么天下百姓,就会起了是非巧伪之心。

于是就会,天下大争,天下大乱。

终至不救而败之。

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怎么才能让天下长久的安而不乱。

古之善为道者,上古时期,善以道治国的圣人。

在春秋时期,天下已然失道而大乱。

老子认为,更早时期的上古社会,才是以道德治国的典范。

所以,道德经通篇,讲的都是天道,天伦,和上德。

而在春秋时期,社会失去道德,以人灭天,就开始讲仁义这种人之道,人伦纲常。

这也导致,后世很多人,理解道德经,都是弊于人而不知天,以人道解天道,名曰道德,其实无道亦无德。

非以明民,不开人之天。

将以愚之,而开天之天。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之难治,百姓为什么难治呢。

因为社会乱了,社会为什么会乱呢。

因为百姓各有各伪,各有各欺,各有各盗,各有各夸。

就如同,一个人浑身都是病,治起来就会无从下手。

此为难治。

以其智多。

百姓为什么会难治呢,因为灭天子天,开人之天。

人之道,不过巧伪。

天之道,则素朴而纯厚。

巧伪愈多,则其德愈薄。

天下失去道德,人人以妄为常,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仁义去约束他们。

百姓为了突破仁义的约束,谋求更大的利益,就会进一步变得不仁不义。

没办法,统治者只能用法度强制性的来约束百姓。

老子认为,人生下来,都是道德足全,如婴儿一般,不会伤天害理,他们因循天道而生活,并不需要人去治理他们,去约束约束,用暴力去震慑他们。

后来之所以变的需要人治理,关键是在于,他们离失了道德,人道灭天道,社会才失去了安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所以说,用人之道来治国,就是国之贼。

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

这里的贼,是指道德之贼。

天下有道,天下无道,到底取决于什么呢。

老子认为,取决于统治者。

天下是怎么失道的呢,统治者以智治国,就会把天下道德全丧弃了。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道德经详解六十五章三权分立

老子道德经详解六十五章三权分立

老子道德经详解六十五章三权分立老子道德经详解六十五章三权分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是对强权统治者的愤怒斥责。

不道之世,人们“狎其所居”,“厌其所生”,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谁还害怕统治者用死亡来威胁呢?如果天下有道,政治清明,世界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自然都重生畏死。

在这样的社会里,倘若再出现兴兵作乱、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就可以逮捕并依法杀死他。

这样一来,谁还敢与人民作对呢?从“以奇用兵”来看,“为奇者”是指以非常手段聚众闹事或者从事军事政变、篡夺国家权力的人。

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度里,“为奇者”则是违法背道、与人民为敌的人,所以,必须依法严惩。

吾:最高统治者。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常:恒常、不变。

司杀者:指代司法机关。

大匠:在某一方面有造诣的人。

这里,“大匠”和“斫”相连,说明大匠就是精通木工的木匠。

老子称神圣的法律为“朴”,而朴的原意为“没有人为雕琢的大木头”,所以,这里的“大匠”是指精通法律的人。

斫:用刀斧砍(木头)。

惩办“为奇者”,一定要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如果统治者取代了司法机关的职能,就是用手中的权力代替了神圣的法律,是权大于法。

那些以权代法的人,很少有不伤及权力的。

手:代表权力。

统治者的权力如果超出了宪法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到处乱伸手,显神通,示尊贵,势必危及权力。

为什么“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呢?这是因为,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家里,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要用法律来规定和限制统治者的权力。

无视法律的统治者就是无视人民,这是人民所不允许的。

【简评】本章是老子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各自独立,是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否则,统治者就会滥用职权,以权代法,将势必重新走上“以智治国”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第65 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道德经》第65 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
原文: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一、白话翻译
用道来治理国家,百姓不是越来越精明,而是越来越愚钝。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被逼有智巧。

用智巧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产生危害;用淳朴治理邦国的人,就会对邦国带来恩惠。

时刻掌握这两点,也是考核模式。

时刻掌握考核模式,可称为
“玄德”。

“玄德”又深,又原,与物情相反,最后大顺于道。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是结果,不是目标。

治理国家,如果以制度治理,老百姓的福利都能得以保证,他们就不需要斤斤计较,处处精明,这种状态下的老百姓就是“愚”。

老百姓的“智”从何而
来,如果国家是人治,治理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欺凌压榨百姓,百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自然也越来越难管理。

有点类似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为道者偏向于法治。

(二)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以精明治理邦国,不保障百姓的利益,多考虑自己的利益,百姓一方面生存需要,另一方面跟着学习,也会变得精明自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淳朴治理邦国,维护百姓的利益,百姓自然拥护,方可长长久久。

知道这两者的差别,并坚持用之治国,就可称为玄德。

玄德很深,很远,与物情相反,但却大顺于道。

弓冲一:贪小便宜吃大亏。

很多人喜欢贪小便宜,精打细算,从不想多付出,不愿吃亏。

层次较高的人能看透这些人的伎俩,不会提携他们。

普通人跟这些人交往,长期被占便宜,一定很委屈,就会跟他们渐行渐远。

最终这些人没有老师,没有朋友, 即不利于境界层次提升,也享受不到真挚的情感,自绝人群中,孤独的关在“精明”围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