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澶渊之盟北宋皇帝与宰相 澶渊之盟的性质意义
历史趣谈揭开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什么是澶渊之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开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什么是澶渊之盟导语:所谓“澶渊之盟”的背景与大概内容,大部分的书友应当都是了解的,不必多说。
但是“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一般的书友可能就不甚了了。
所以所谓“澶渊之盟”的背景与大概内容,大部分的书友应当都是了解的,不必多说。
但是“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一般的书友可能就不甚了了。
所以我先把《长编》里所谓“澶渊誓书”的内容,抄在下面。
这份誓书,就是宋辽两国当年订立的盟约的文本内容。
誓书共有两份,第一份是宋朝给辽国的誓书: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
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
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
誓书之外,各无所求。
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
昭昭天监,当共殛之。
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谨白。
第二份是辽国给宋朝的誓书:维统和二十二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日辛卯,大契丹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共议戢兵,复论通好,兼承惠顾,特示誓书,云“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
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
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宋真宗与澶渊之盟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宋真宗与澶渊之盟简介导语:北宋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自咸平二年北宋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自咸平二年(999年)开始,辽国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即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朝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
警报一夜五传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
当时宰相王钦若、陈尧叟分别主张迁都于江南及蜀地,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击退敌军。
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
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
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壮大百倍。
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
敌人趁机进攻。
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赵恒才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赵恒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
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
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生活常识分享。
简述澶渊之盟经过及其意义
澶渊之盟经过及其意义介绍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发生于北宋的仁宗时期。
这次盟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释澶渊之盟的经过,以及它的意义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在探讨澶渊之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国力日益下降,面临着内患外侮的双重压力。
开禧靖难后,大部分北方领土已经被辽朝占领,仅剩下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面对强大的辽朝,北宋政权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中原地区的稳定。
二、澶渊之盟的经过1. 宣和北伐1100年,北宋政权决定对辽朝发动宣和北伐。
该战争的目标是夺回失去的领土,并恢复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北伐初始阶段北宋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很快遭到辽朝的顽强抵抗。
2. 澶渊之盟的召开1100年,辽朝和北宋决定停战并举行和谈。
会谈地点选在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因此这次盟约被称为澶渊之盟。
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双方领土争端,确保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3. 盟约内容澶渊之盟共有三十一条,下面列举其中最重要的几点: - 辽朝释放被俘的北宋文武官员和平民。
- 北宋不再向辽朝支付岁币。
- 辽朝放弃对北方争议领土的要求,承认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为北宋的统治领土。
- 辽朝承认北宋皇帝的地位,可以称呼北宋皇帝为“天子”。
4. 盟约的签订经过长时间的会谈,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并签署了盟约。
盟约的签订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有利可图,北宋确保了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而辽朝则得到了和平的保障。
三、澶渊之盟的意义澶渊之盟对中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了北方边疆的稳定澶渊之盟确保了北宋政权在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辽朝不再对北方争议领土提出要求,这为北宋政权提供了重要的外交背书,并减轻了北方领土上的压力。
2. 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地位澶渊之盟是北宋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的重大胜利。
辽朝承认了北宋皇帝的地位,并同意称呼北宋皇帝为“天子”。
这意味着北方的势力将不再对北宋的统治产生质疑,进一步加强了北宋政权的地位和影响力。
浅议澶渊之盟
果, 并对宋王朝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一
此, 其经济处于上升期, 很有生机。而宋因鉴于五代而“ 惧 武” 从而实行轻武重文的政策, , 导致军事相对较弱, 但宋的 经济对周边政权而言又相对繁荣富庶。可见, 宋进攻不足却 防守有余, 辽积极扩张却不具备灭宋的能力; 宋有余财又不 愿割让土地, 而辽又是求财重于求土地。再加上这次澶渊之
辽对中原的策略主要是掠夺人口, 发展辽的农业。太宗德光 时期辽发展很快 , 天显十一年(3 96年)后唐石敬塘打算废 ,
代表的主战派和以王钦若 、 陈尧叟为代表的主逃派, 两派斗
争十分激烈。由于宰相寇准坚决主张“ 帝幸澶州”于是宋真 ,
后梁 自 , 立 请求契丹出兵助战, 并答应以幽云十六州作为酬
・
4 ・ 3
20 0 9年 8月
河北北方 学院 学报( 社会 科学版 )
第 4期
予语, 契丹此地经抄虏。黄崖亲乘矢石间, 胡马欲路河冰渡。
大发一矢胡无首, 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个世纪再无大规模的南犯,
攻城池, 不伐材木, 但于界外三百里内, 耗荡生聚不令种养而
已” 。到了辽圣宗统和时期 , 太后与皇帝亲 自 南下, 也只是想
通过武力迫使宋朝签定盟约。 由于辽注重向汉族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再加上 本身已有的雄厚的畜牧业基础和久居幽云十六州之地, 因
展和文化交流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 , 甚至有人认为, 宋代这 种“ 模式” 可资当今中国借鉴等等。笔者认为, “ 澶渊之盟” 的订 立有其客观必然性, 在有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后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1.消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 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 重的负担。
2.积极: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 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宋辽和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北宋答应每年送 辽“岁币”,银10万两, 绢20万匹,双方为兄弟之 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 渊之盟”。
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利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北宋而言:
大 不利: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人民负担沉重;
于 有利:宋辽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增加了贸易收入;
对中华民族而言: 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友好交往和经济发展。
弊
澶渊之盟,对于辽来说,不仅使其安然脱险,而且 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 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岁
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 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即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边 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双方还进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守内虚外
战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和
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
观点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历史是初中生接触和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历史教学中,澶渊之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澶渊之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对澶渊之盟进行历史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澶渊之盟进行历史评价,以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事件。
一、背景介绍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北宋与辽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战争和冲突。
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多次战争,但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开始寻求和平解决争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最终,在澶渊之盟中,双方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二、历史意义澶渊之盟的签订对于北宋和辽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双方长期的战争状态,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稳定。
其次,它加强了双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此外,澶渊之盟还为后来的和平外交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评价角度在评价澶渊之盟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可以从政治角度进行评价。
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北宋和辽国之间的长期战争状态,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稳定。
但是,这也意味着北宋需要向辽国支付巨额的赔款和岁币,这对北宋的财政和民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可以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
澶渊之盟的签订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也意味着北宋需要向辽国开放边境地区,这对其统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可以从文化角度进行评价。
澶渊之盟的签订加强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这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对初中生的启示澶渊之盟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告诉初中生和平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双方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而澶渊之盟的签订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稳定。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和对宋朝的影响
[键入文字]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和对宋朝的影响赵恒澶渊之盟宋真宗是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他小时候就生得仪表非凡,在与人玩耍的时候,爱排兵布阵指挥战斗,并自称元帅。
太祖赵匡胤很喜欢这位侄子,把他养育在皇宫之中。
真宗五、六岁时,一次去万岁殿玩,装作大人的样子,大模大样地走上台阶,直接朝龙榻走去,像模像样地端坐在上面。
太祖刚上朝,看见自己的这个小侄子正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还装得有模有样,就笑着问他:皇帝好当吗?小孩子眨了眨眼,回答道:做皇帝全由天命。
太祖很是惊奇,当着群臣的面对他赞赏有加。
宋真宗即位后,大行封赏,追复被父亲贬死的皇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赠堂兄赵德昭为太傅,追赠小堂兄赵德芳为太保。
由此可见,真宗的为人比起他的父亲太宗要仁恕得多。
但这位少时聪颖,继位后也极为勤政的皇帝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
他刚坐上皇位没有多久,辽军就大举侵人宋境。
好在这次辽国见好就收,大肆抢掠之后就退了回去。
第二年,辽军再次来犯,又一次被宋军击退。
面对辽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宋真宗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有人向他举荐寇准,真宗说:知道这个人的才能,只是他过于刚强,太好耍脾气。
这位大臣说:现在辽国屡屡犯边,正需要寇准这样刚正不阿、忘身殉国的人才,他来之后必定能解现在朝廷之危。
于是,真宗拜寇准为宰相。
此时,辽国国主为辽圣宗耶律隆绪,但由母亲萧太后摄政。
萧太后胆识过人,韬略不让须眉,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国力大增。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再度率军攻宋。
辽军声势浩大,号称有二十万人。
辽军此次进攻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绕过许多宋军坚守的州县,直扑到黄1。
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观后感
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观后感宋真宗景德元年,真宗亲征契丹,幸澶渊,以成却敌之功。
萧挞揽身亡,辽宋结澶渊之盟。
北宋以白银十万,绢二十万的代价换得朝廷暂时和平。
此事一直作为“弱宋”的佐证,言宋廷胆怯懦弱,偏安一隅,博得骂声一片。
昨日谈及此事时,却有朋友另举了例子来说明。
辽宋谈判,辽使忍不住埋怨,“今兹引众而来,本谋关南地,若不遂所图,则本国负愧多矣。
”颇透露出些威胁再战的意思,曹利用却回答得斩钉截铁,“禀命专对,有死而已。
若北朝不恤后悔,恣其邀求,地固不可得,兵亦未易息也。
”很有一点汉时雄风。
至于岁贡,宋廷没年所给约合30万贯,二真宗天禧五年宋朝年度财政收入就已经高达15000万贯,所给者不过州郡收入耳,又何至真到了丧权辱国的地步?中国之盛世自来首推汉唐,但除了初建国的那一段时间的辉煌以外,后面的历史委实令人提不起兴味来。
汉有新莽篡权,宦官专政;唐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除了贞观,武周,开元这几个盛世之外,唐朝的后期长期都暴露在战争的烽火里,枕戈待旦,马革裹尸,不得安宁。
国不宁无已镇社稷,民不安无已制生产,世人皆以为唐朝富庶,实际上也未可见得。
我在几年前看过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历代财政收入的比较,赫然发现人均财政收入宋朝居于榜首,那种偏安的思想让宋民生活恢复安定,并能够很放心的和其他少数民族国家互通有无,进行经济贸易,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而即使是唐朝,汉蕃之交也没有这样友好。
这让我不禁对现今脑子里面所存有的知识产生质疑,汉唐传承了多年的辉煌都并非真正的辉煌,那么在其他我们本就不熟悉的朝代又是否还有别的被我们误会了多年的人和事呢?而这种差别的产生在于我们所思考的角度的转变,那么一千个哈姆雷特里,我们又是否能够明确的判断出对与错呢?亦或是对错本来就是交叉存在的?就好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似的,仙魔之别,也不过是一瞬间罢了。
这让我不禁再一次叩问生命的本质,生老病死的循环,幽冥奈何的虚妄,前人费尽心机想探索生命的真谛,却总不得其解。
澶渊之盟的评价
澶渊之盟的评价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
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蒋复璁曾说及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对澶渊之盟的认识和评价
对澶渊之盟的认识和评价历史系04级本科一班张芷瑜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十二月七日,真宗从澶州城内(今河南淮阳市西)遣使持盟约,与辽朝使者一同赴城外的辽营报聘;五天之后,辽向宋回致盟约,因媾和条款业已事先商议确定,故回书格式主要是在引述宋方文字后发誓遵守。
至此,宋、辽便以这种古典的方式完成两国间和平条约的签订,史称擅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历史上的一重大事件。
自盟约签订之后,批评和肯定两种意见就一直持续不断,今之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是连篇累犊。
肯定者如富弼在庆历四年六月《上仁宗河北守御十三策》中认为“未为失策”,今人有的甚至赞扬这是一个平等的盟约。
而批评最激烈的多借用当时土钦若低毁寇准的话,谓之为屈辱的城下之盟。
由于着眼点不同,所处立场或历史时期各异,因此自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
而这种全称肯定或否定式的判断,甚至影响对历史事实客观准确的叙述。
全面客观地揭示历史事实的真相,是对其正确评价的最基本的前提。
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和叙述,可归纳出这样两点结论:一、澶渊之盟是一个不完全平等但又值得肯定的妥协和约。
按照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纠纷的理想标准来审视澶渊之盟,它的不平等性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宋输辽岁币这一条上。
因为,既然包括关南地区在内的整个燕云十六州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属于有争议的领土,那就应该在维持既存疆界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外交谈判以实现两国的和平,就像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辽使耶律琼与宋使孙全兴达成的和约协议一样。
尽管当时两国都出于权宜之计,因而给次年正式签署的和约笼罩上些许不稳定的带有变数的阴影,但和约的本身毕竟树立了古代国与国正常交往的范例,也符合当今国际外交仲裁的基本准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用岁币去换取辽对宋关南地区的承认,就构成了该盟约的不平等性。
但是,宋真宗全面地权衡利弊得失,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在坚持和维护领土主权的前提下,对辽所作出有限度的妥协和让步,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澶渊之盟宋辽两国的和平共处
澶渊之盟宋辽两国的和平共处澶渊之盟:宋辽两国的和平共处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条约,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次外交事件。
该盟是在北宋仁宗年间签订的,标志着宋辽两国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
本文将从盟约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在认识到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澶渊之盟的重要性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宋辽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1.宋辽关系的发展北宋时期(960-1127年),宋辽两国相继建立,开启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
然而,随着辽朝实力的增强和南方重臣的争权夺利,宋辽两国关系逐渐紧张。
2.澶淵之戰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紧张局势终于在北宋仁宗元佑年间(1046-1054年)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澶淵之戰。
该战争使得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南方百姓遭受了严重的战争创伤,国力也大幅下降。
3.和平谈判的展开在战争的惨烈之后,双方都意识到持续战争将对两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因此,宋辽两国决定通过谈判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最终达成了澶渊之盟。
二、澶渊之盟的内容澶渊之盟是以澶州(今河南濮阳市)为盟主地签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割地赔款盟约规定,宋朝向辽朝赔偿被征服的颖州等地,并支付了大量的黄金、银津以及其他财物。
同时,辽朝也将收回一些领土和经济利益。
2.君臣称谓盟约中界定了两国的君臣称谓,明确规定了南北方对君主的尊称。
这一举动旨在减少争端,并通过完善礼仪来维护两国的尊严。
3.通婚联姻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盟约规定了宋辽两国皇室成员之间的通婚联姻,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澶渊之盟的影响澶渊之盟对宋辽两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在国内,澶渊之盟使宋朝得以摆脱战争的困扰,从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并开启了政治改革的先河。
2.在国际上,澶渊之盟为东亚地区的和平共处提供了重要的范例,为后来的和平条约奠定了基础。
3.澶渊之盟通过共同解决矛盾,增进互信与交流,为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契机,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与贸易的交流。
历史趣谈:宋真宗与澶渊之盟 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宋真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真宗与澶渊之盟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宋真宗导语:宋真宗与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在澶渊之盟之后,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史称“重熙增币”宋真宗与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在澶渊之盟之后,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史称“重熙增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
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
由于辽军已直扑黄河沿边的澶州,威胁与之甚近的首都汴京,故宋廷朝野震动。
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宋真宗所拒。
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
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
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
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
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辽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时期签订的澶渊之盟的意义是什么呢
[键入文字]
北宋时期签订的澶渊之盟的意义是什么呢
对于宋朝而言,澶渊之盟的意义大抵是以金钱换取相对的和平,与清朝的马关条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盟约缔结后,宋、辽两国之间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和平局面,这对中原与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有积极的意义。
檀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还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贸易的市场,经济、文化得以频繁往来,汉族和契丹族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这一切对于长期处于硝烟中的百姓而言,生活环境的和平是“澶渊之盟”带来的最好的影响。
事实上,澶渊之盟在一定程度上是宋辽双方实力均衡的表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澶渊之盟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历经争论的命题。
长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肯定者认为它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屈辱条约,但签订后,北方地区出现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宁的环境,它还增加了宋辽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往来,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否定者则是认为澶渊之盟,承认了辽政权的存在,又开“岁币”之滥觞,以后两宋之积弱,使宋代局面江河日下。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澶渊之盟的意义,就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从经济、文化、现实状况等各方面做出考量。
北宋时期澶渊之盟签订原因是因北宋军事积弱吗
檀渊之盟是一个历史性的盟约。
无所谓签约的好处与坏处,因为关于檀渊之盟的影响自古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但是对于檀渊之盟的原因来讲,许多人都说是澶渊之盟因北宋军事积弱。
毫无疑问,澶渊之盟因北宋军事积弱签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合约签订时候的那
1。
探究澶渊之盟的平等性及
`探究澶渊之盟的平等性说到北宋宋真宗年间,与辽订立的澶渊之盟,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城下盟约。
的确,若单单从约定的内容来看,虽然名目上成为兄弟之国,双方强弱之势则可一目了然:“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此处,银一十万两所说正式是中原王朝要向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交纳的岁币。
而这种金钱的交易正是在辽圣宗南侵,辽与北宋双方军队对峙于澶州,并且辽国军队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订立的。
辽军既占有主动权又占据优胜权,此时订下的誓书,对于宋必定是不平等的了。
事实似乎要更复杂一些,如果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就让我们从盟约双方的实力背景,促成约定的因素,签订誓书的过程来入手探究吧。
先说说双方各自的背景情况。
北宋王朝是当时唯一的中原汉族政权,拥有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发达的农耕文明和愈渐繁荣的商业手工业支撑了一个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国家:坊市制度的瓦解,商品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晓市,夜市通宵达旦,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北宋,城市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政治上,北宋初期制定的十二字方针又在军事上将其推进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尤其在“收其精兵上“的策略上,北宋政府收夺地方的权力,并成功引领了重文轻武的风尚,使得地方无钱,无权,无兵,武人地位低下。
试想这样的军事构成和力量,怎样去应对外来少数民族的入侵呢?辽国在当时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其在此时封建化的步伐也在大踏步地推进中:设立南院北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以南园大王留宁言,复南园部民今年租赋”,“统和十二年,诏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地沃宜耕种,水草便畜牧”,契丹民族在积极向中原先进文化学习方面收益颇丰,国力也大大增强了。
〔出自《辽史稿》〕从双方的背景实力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当时政治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北宋王朝在军事上已经失去了优势,但从整体的国家实力上来看,政治经济已然发展成熟的宋相比较封建化刚刚起步发展的辽还是可以对抗出势均力敌的局面的。
澶渊之盟对北宋有什么影响
澶渊之盟对北宋有什么影响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
积极意义:澶渊之盟后,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北宋用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幽燕地区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西夏)。
百姓生活安定,宋辽之间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中原与北部边疆有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交易的市场,贸易、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
北宋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仁宗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
消极影响:澶渊之盟后,宋朝统治集团“忘战去兵”,“武备皆废”,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内部斗争加剧,宋王室又重现一片歌舞升平,不知居安思危。
澶渊之盟简介
澶渊之盟简介
引言
澶渊之盟,又称为“澶渊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交事件。
此
盟会召开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宋建隆二年(AD 1005),在澶渊河畔(今河南省洛
阳市东南)召开,是辽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一项和议协议。
澶渊之盟为后来北宋与辽国长期和平相处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
北宋与辽国两国在五代十国时期并存,辽国实力强大,成为北方霸主。
而北宋
虽然在南方建立了中央政权,但由于内忧外患的困扰,因此急需稳定北方边境的局势。
此时,李后主改革北方防线,提出修筑京杭大运河以增加与北方的联系,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避免与辽国发生冲突。
会议内容
澶渊之盟会议的参与方为北宋和辽国的使者。
北宋方面派出了宰相寇准,而辽
国方面派出了首相萧琮。
会议双方首先达成的协议内容为每年朝贡一百五十万匹绢与物产、贡品等,北宋还承认了辽国对西夏、河东的控制权。
影响
澶渊之盟的签订,基本上确保了北方边境的长期和平,使北宋可以将精力集中
于南方的开发建设。
此盟约的签订也为后来北宋的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刺激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澶渊之盟还为中国历史上其他外交事件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结论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交事件。
此盟会的会议内容为北
宋与辽国所达成的协议,为北方边境的长期和平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北宋的经济繁荣。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外交事务奠定了基础。
澶渊之盟的名词解释
澶渊之盟的名词解释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外交协定,发生在北宋时期,具体是指天禧四年(1004年)至天圣二年(1022年)之间的一系列事务。
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与中原文明王朝之间的和平协调,同时为后续的辽宋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础。
澶渊之盟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
当时,占据北方地区并建立了辽国的契丹族势力崛起,逐渐成为南方宋朝王朝的严重威胁。
双方爆发了多次战争,北方边境频繁动荡,不仅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也给南方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双方的战争一度陷入了胶着状态。
然而,重新掌握北方政權的契丹皇帝辽太宗趙光義充分了解到与宋朝持续战斗对双方都是灾难性的,同时他也认识到辽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中原文明王朝紧密相连。
因此,辽太宗曹太后,也就是他的母亲耶律太后,时常向他提醒考虑和平解决北方与南方的矛盾。
这也大大影响了辽太宗心态的转变。
辽太宗利用与南方朝廷的谈判为契机,穷其智谋尽快的解决北方边境的问题。
他通过多次谈判和交涉,希望达成一份让南方朝廷满意的和平协议。
最终,在辽朝的辽阳皇宫建造地(位于今河北省安国市东南部)举行的座谈会议上,双方代表们终于达成了协议,于1004年正式签署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辽朝承认宋朝为中国的合法继承者,使南方朝廷的地位得以稳定。
其次,双方约定了边界线,确立了辽江以北地区为辽朝的控制区。
第三,辽朝同意支付大量的贡品和岁币给南方朝廷,表明辽朝朝贡体系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和经济环节。
除此之外,澶渊之盟还约定了双方签订的边界和友好条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辽宋和平的持续。
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王朝之间长期的冲突和战乱,为北方地区带来了稳定和繁荣。
其次,澶渊之盟为后来辽宋和平局面的形成和维持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北方与南方的和谐共处。
此外,澶渊之盟也展示出中国古代外交的成果和智慧,为后来中国外交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澶渊之盟北宋皇帝与宰相澶渊之盟的性质意义
导语:澶渊之盟时北宋的皇帝和宰相宋真宗年间,北宋和辽国经过多次战争之后缔结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缔结之后,宋每年要向辽进贡岁币银十万两,
澶渊之盟时北宋的皇帝和宰相
宋真宗年间,北宋和辽国经过多次战争之后缔结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缔结之后,宋每年要向辽进贡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如此盟约订立之后,宋和辽实现了近百年无战事,礼尚往来,相互谦敬的情景。
澶渊之盟的签订,少不了宋真宗的极力促成。
澶渊之盟时北宋的皇帝和宰相对于战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宋真宗画像
澶渊之盟时北宋的皇帝和宰相分别是宋真宗赵恒和寇准。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儿子,宋朝的第三代皇帝。
宋真宗爱好文学,擅长书法,他曾创作有《励学篇》、《劝学诗》。
耳熟能详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宋真宗之口。
若不是皇帝这一身份,或许赵恒能成为一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
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文人气息太过浓重,所以宋真宗性情有点怯懦,不擅政事。
辽国入侵时,宋真宗非常不主张应战,当时的宰相寇准力排众议,极力劝赵恒亲自应战。
宋辽两军在距都城三百里外的澶渊开战,无论是从地势上还是从局势来说,条件对北宋都很有利,但是赵恒还是畏惧于辽军的势力,主张求和。
澶渊之盟时北宋的皇帝和宰相针对于战事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事情曲折地发展和最终结局的遗憾。
宰相寇准在澶渊之役上有不可辱没的功劳,而宋真宗赵恒则是推动了战后澶渊之盟的订立和执行。
澶渊之盟的性质
虽然大家对于檀渊之盟的性质问题众说纷纭,但大家公认的一点,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