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
我国特钢企业介绍
1、上海五钢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前身上海第五钢铁厂)创建于1958 年,是专业开发、生产、销售特殊钢材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创建以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荣获“国家一级企业”和“国家质量管理奖”等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被冶金部誉为“特钢行业的排头兵”。
1995 年12 月被上海市列为第一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改制为上海沪昌钢铁有限公司。
1996 年公司吸收上海十钢有限公司、上海冷拉型钢厂组建为上海五钢(集团)有限公司。
1998 年11 月,五钢公司正式加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上钢、梅钢联合成立后的上海宝钢集团内部唯一的特钢企业。
公司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基本形成以汽车用钢、轴承钢、不锈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钛合金等为主导产品的特殊钢生产体系。
产品有管、棒、丝、带、饼、环及异型材。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电、汽车、机械、电子仪表和石油化工等行业。
国内市场以江、浙、沪为主,辐射东北、西北、华南及全国各地;国际市场已从东南亚扩大到中东地区、南亚、美国、澳洲及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
五钢是国内特钢行业唯一获SKF 无条件认可的轴承钢供应商,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向美国GE 公司提供高温动力叶片用钢(GTD450/403Ni)许可的特钢企业。
公司产品普优结合、以优为主、普钢为辅。
应用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汽车、铁路、机械、石油、化工、电站等民用及军工行业。
2、兴澄特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由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江阴钢厂合资建立,1995 年起公司进入了中国500 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2002 年名列第355 位。
现为我国特殊钢生产总量最大的重点特钢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公司拥有全线从国外引进的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短流程优特钢生产线,已成为生产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管坯钢、汽车用钢、锚链钢、军工钢、冷镦钢、结构钢等名优产品的国家大型特钢企业。
首钢历史沿革
首钢历史沿革文/李舒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西石景山建设炼厂,北京近代黑色冶金工业由此起步。
其时,北洋政府换届频仍,军阀混战,时局动荡。
石景山炼厂的建设是中国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融合,引进西方技术自主开发资源和发展大工业的早期尝试。
但在外国资本的强大压力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下,内忧外患,资金短缺,于1923年停建,只完成设计工程的8o%。
1928年,国民政府清理该公司,改组成立农矿部龙烟矿务局,对所辖石景山炼厂只保管,不续建。
直至“七七事变”,炼厂尚末投产。
抗曰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强行占有炼厂,将其改组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华北兴中公司下属的“石景山制铁所”。
日本当局从其国内搬迁二手设备,调用1O O o 余名技术人员,并驻军2000余人,强迫大批中国战俘和农民服苦役。
1938年i1月,高炉投产出铁。
同年,兴中公司改组为“北支那经济开发株式会社”,成为侵略者掠夺华北资源的中枢。
此后,日商分别于是年、1939年、1940年在北平先后组建浅香铁工厂、久保田铁工厂、锻造株式会社,并控制了中华汽炉行,将其改建为中华铁工厂。
至此,北平共有5家钢铁企业,全部被日方控制,生产战争急需的钢铁制品。
1942年,“北支那经济开发株式会社”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北支那制铁株式会社”,继续从日本和华南迁建生产装置,把石景山制铁所建成华北的炼铁基地。
侵略者强制推行野蛮生产,仅1944年3月,“北支那制铁株式会社”即发生工伤事故31812起,大批劳工伤亡。
工人奋起罢工,破坏设备,并打死了日本工头。
抗日战争期间,该厂累计产铁25万吨。
至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侵略者将高炉铸死,使工厂瘫痪。
抗日战争胜利时,北平的钢铁企业全部处于停产状态。
1945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接收石景山制铁所,改名石景山钢铁厂(以下简称石钢),北平另外4家钢铁企业也相继被政府接收。
锻造株式会社被改建为北平第二修械所,脱离了钢铁行特别企划\13业;1946年,久保田铁工厂并入石钢;l947年,政府将浅香铁工厂拍卖,由新业主改组为建国制铁总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收取赎金后将中华铁工厂发还原业主。
全国钢厂介绍
1.鞍本钢铁基地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
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东倚千山山脉,北临辽河支流太子河,两侧千里平原,南望渤海湾。
鞍山与本溪两钢铁公司之间相距仅10O公里。
周围资源丰富,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
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铁矿基地。
1990年铁矿(原矿)产量达3800多万吨,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
鞍钢的主要铁矿基地有:东鞍山、眼前山、齐大山、大孤山等铁矿,与鞍钢相距仅10~20公里,呈弧形分布。
本钢则有:南芬、歪头山,分布在本钢南、北,相距各25公里左右。
辽宁中部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本溪湖(彩屯)、红阳(沈南)等煤矿,与钢铁基地距离在100公里范围内。
但因经长期开采,区内煤炭不敷钢铁工业的需要。
鞍本钢铁基地经过40多年的改建、扩建,现仍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1990年生铁产量为1016.26万吨,占全国的16%多,钢产量为1008.16 万吨,占全国15%以上,成品钢材633.77万吨,占全国12%。
其中,鞍钢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拥有铁矿山、选矿厂、烧结车间、焦炉以及炼铁、炼钢、轧材等冶炼设备,铸管、焦化、耐火材料、机修、动力、运输等附属生产单位,共有职工21.7万,能冶炼800多钢种,轧制600多个钢材品种。
本钢的特点是:铁矿石储量大、易开采、品质优,用其冶炼铸造生铁,质量全国最优,低磷、低硫,被誉为“人参铁”。
2.京、津、唐钢铁基地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各钢厂及唐山钢铁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其中,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13%。
京津唐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是:①基地周围资源丰富,冀东铁矿基地拥有迁安、滦县等大铁矿,储量仅次于鞍本;有开滦、京西等大煤田,其中开滦煤矿年产20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炼焦煤基地;②基地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扼关内外联系的必经之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有天津、秦皇岛等重要海港;③基地靠近消费区,技术力量雄厚。
中国钢铁行业企业前10强
中国钢铁行业企业前10强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NO.1 宝钢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
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
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
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6年销售收入226.634亿美元居第307位,在进入500强的钢铁企业中排第6位。
这是宝钢连续第四年跻身世界500强。
NO.2 首钢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首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唐钢发展历程
唐钢发展历程唐钢是中国的一家国有钢铁企业,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
它是中国最早建设的一批重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唐钢经历了多次重组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唐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决定发展重工业,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大型钢铁企业。
唐钢作为首批被选中的企业之一,承担了国家钢铁需求的重要任务。
在1953年至1958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唐钢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生产规模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期,唐钢还建立了自己的矿山和工业用水系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60年代,唐钢继续扩张,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
此时,唐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生产各类钢铁产品,包括钢材、钢板、钢管等。
唐钢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了一些国外市场。
然而,到了1970年代初,唐钢遭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供需矛盾等原因,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钢铁工业的整顿和重组。
在整顿和重组期间,唐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关闭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者,为唐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唐钢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的力度。
企业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和设备,并推行了一系列管理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唐钢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唐钢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7年,唐钢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唐钢稳住了阵脚,并通过创新发展、市场开拓等方式化解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今天,唐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宝钢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原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前称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始建于1978年12月23日。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
《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
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著名汽车厂的QS 9000贯标认证,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
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为公司积聚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公司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 ISO14001 环境贯标认证,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钢铁企业。
宝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沿海兴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研发能力、技术攻关能力、现代化程度均居国内首位。
目前公司钢铁主业产品涵盖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领域,以汽车用钢、家电用钢、不锈钢、船舶和管线钢、电工钢和特种金属材料、石油和电力行业专用无缝管、新型建筑用钢为主,其中轿车板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钢铁企业。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中国四大钢铁集团是宝钢集团、武汉钢铁集团、鞍山钢铁集团、首钢集团。
1、中国首钢集团,简称首钢集团或首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京唐、迁钢、首秦、长治、通钢、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
2、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07月28日成立,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
2019年7月,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85位。
2019年9月,位列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第35位。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65位。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
4、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中央企业,总部分别位于上海和武汉。
鞍山钢铁发展历史鞍山钢铁成立于1948年12月,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船舶、国防、汽车、铁路、家电……鞍钢产品在多个领域被广泛纳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
1956年,新中国做出了在江苏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
但当时,符合设计要求的桥梁钢在国内却是空白,国务院把生产建设大桥所需钢材的重任交给了鞍钢。
炼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战斗,鞍钢工人们在火焰冲天的炼钢炉边,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最终研制生产出6.6万吨优质钢材,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也得以建成,这批钢材因此被称为”“争气钢”。
宝山钢铁简介和历史
宝山钢铁简介和历史
宝山钢铁集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市宝山区。
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有钢铁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宝山钢铁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
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应对日本侵略,决定在上海市宝山区建立第一家钢铁厂。
1934年,宝山钢铁厂正式开始生产,成为中国第一家规模较大的国有钢铁厂之一。
它的建立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宝山钢铁厂逐渐扩大并升级。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钢铁生产的规模和质量。
此后,宝山钢铁厂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中坚力量之一。
1998年,宝山钢铁厂进行了重组,成立了现在的宝山钢铁集团。
集团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生产线和设备,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它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宝山钢铁集团的产品涵盖了各种钢材,包括建筑钢材、汽车钢材、冷轧薄板等。
它的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市场,同时也出口到国际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宝山钢铁集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需求。
它致力于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
总的来说,宝山钢铁集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钢铁企业,它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广钢发展历史
广钢发展历史广钢即广州钢铁厂,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在白鹤洞破土动工,建立了广东省第一家钢铁炼合厂,并建设了广州钢铁厂。
该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境内唯一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全国地方钢铁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里,广钢经历了各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缓慢,连续多年亏损。
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广钢迅速把握契机,成为在全国国营企业中率先签订劳动合同制的企业,开始连年盈利。
1993年2月,广钢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钢股份)。
1996年3月28日,广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
2008年,广州市提出了“退二进三”计划,鼓励企业从市区退出,广钢被列入“第三批”搬迁计划当中。
2011年起,广钢开始对白鹤洞生产基地生产工序实施逐步关停。
经过几年时间,广钢白鹤洞厂区的电炉厂、转炉厂、炼铁厂、燃气厂、维修公司陆续停产。
2013年,广钢白鹤洞生产基地最后一台电站机器停下。
厂房关停后,工人们面临着找工作或退休的难题。
对于在广钢工作了多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工人来说,难以割舍。
在历史长河中,广钢为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让它成为彻底的“广州骄傲”。
即便在世纪初进入广钢工作的年轻人,仍被视为“光彩事”而津津乐道。
如今,厂区的关停意味着一个新城的冉冉升起。
建设中的广钢新城已经初具规模,多个大型楼盘已经交付使用,粤菜馆、奶茶店、快食店星罗棋布,棋牌室、健身室、电影院等设施一应俱全。
未来这里将被规划为“高尚住宅区”,预计首个地块将在今年底进行出让。
此外,上世纪末作为广州大型国企的广钢,走出不少省市领导。
其中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的张广宁、曾任广州市长的杨资元、现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苏志佳、曾任广州市副市长的陈明德和曾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郭开炳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访问广钢官网。
武汉钢铁厂的发展史
武汉钢铁厂的发展史
武汉钢铁厂的发展史是一部见证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从19世纪末的汉阳铁厂到20世纪50年代的武汉钢铁厂,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兴衰更迭、沧桑巨变。
汉阳铁厂是我国近代工业的起点之一。
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最终,铁厂在汉阳建成投产。
当时的汉阳相较于大冶,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一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二是地理位置靠近省城武昌,有利于政府官员视察和监督厂务;三是地处长江流域,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然而,汉阳铁厂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民国时期的战乱和经济困境,汉阳铁厂逐渐走向衰落。
直到1955年,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建成投产。
这一时期的武汉钢铁厂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带动了武汉城市的经济发展。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武汉钢铁厂发展历程的见证。
总结来说,汉阳铁厂和武汉钢铁厂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和历史变迁。
从区位优势到产业兴衰,再到遗址改造,这一地区的故事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沧桑巨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汉钢铁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
力量。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名称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汉阳铁厂是中国最古老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它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主要包括:一、汉阳铁厂建厂汉阳铁厂始建于1889年,是国家第一家现代钢铁企业,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先行者。
汉阳铁厂是由清政府和英国、俄国等外国资本合作建立的。
当时,汉阳铁厂的设备和技术来自英国,主要生产铸铁和钢铁,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二、汉阳铁厂改制1924年,汉阳铁厂开始改制。
汉阳铁厂改制后,重新设立了新的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建立了新的管理机构,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三、汉阳铁厂抗战1937年,汉阳铁厂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汉阳铁厂的抗战工作,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还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钢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汉阳铁厂改革1949年,汉阳铁厂完成了改革,开始实施现代化管理。
在改革过程中,汉阳铁厂实施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了科学的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五、汉阳铁厂改制1978年,汉阳铁厂进行了改制。
汉阳铁厂改制后,重新设立了新的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建立了新的管理机构,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六、汉阳铁厂现代化近年来,汉阳铁厂加快了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新型钢铁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
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主要包括:汉阳铁厂建厂、汉阳铁厂改制、汉阳铁厂抗战、汉阳铁厂改革、汉阳铁厂改制、汉阳铁厂现代化等。
汉阳铁厂是中国最古老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鞍钢的历史
鞍钢的历史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夺取了原由俄国控制的长春至大连之间的南满铁路和旅大租借地。
1906年,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于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本营。
1909年8月,满铁派人对鞍山地区进行非法的秘密探矿,先后调查了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十余座铁矿山,并发现了大石桥菱镁矿、烟台粘土矿等资源,发现鞍山地区是开矿建厂冶炼钢铁的宝地。
于是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夺鞍山地区钢铁资源的计划,由大汉奸于冲汉和日本人镰田弥助出面,组建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1916年7月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总局在奉天成立,资本14万日元,名义上中日投资各半,实则由满铁全额初资。
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
1917年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东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对面山、关门山、小岭子、铁石山等8个矿区的开采权。
其总面积达14578亩。
1921年又获得的白家堡子、一担山、新关门山等3个矿区的开采权。
仅在1926年—1933 年采量480万吨。
该总局经营到1940年宣布解散,并入昭和制钢所。
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
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4月3日举行“地镇祭”,动工修建高炉。
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
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
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
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
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
上海钢铁工业概况
1937上海钢铁工业概况大纲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1.多难的初生期2.曲折的成长期3.兴旺的壮大期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三、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知识点汇总T01: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T02:曲折的成长期1949年至1979年T03:兴旺的壮大期1979年至2009年TO4: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T05: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正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和锻造铁器的国家之一,上海则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
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东周,中国继青铜器时期后,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铁器时期。
当时,中原一带以铁为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此后还曾铸造了铁钱币。
《天工开物》中,曾记载了古代冶铁技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冶炼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层面,工艺发展非常缓慢。
到了晚清时期,伴随晚清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引入列强的冶铁技术,并首先在上海出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雏形。
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上海钢铁概况从时间和阶段分,上海120年钢铁工业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a)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这60年左右为初生期;(b)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为成长期;(c)1979年至2009年的后30年为壮大期。
我们预期,在完成《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近期国务院颁发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上海钢铁将伴随中国钢铁工业步入繁荣期。
1. 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并选择在上海的官办江南制造局建造中国第一家炼钢厂,于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
1894年(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又在上海城南高昌庙地区(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从国外进口15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
此后,又陆续购置了1吨转炉一座和1.5吨、3吨电炉各一座,安置了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四套、冷轧机五套、卷铁皮机一台、2000吨水压机一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角钢、扁铁、工字钢、6-18毫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专供制造枪枝、快炮、舰艇及其它机件等军需之用。
唐钢发展历程
唐钢发展历程
唐钢(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是中国的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唐钢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953年:唐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天津冶金厂。
当时,该厂主要生产铸铁管和铸钢件。
1975年:唐钢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以钢铁生产为主的企业。
该企业通过将原有的天津冶金厂和唐山冶金厂整合,形成了唐山市钢铁工业的核心企业。
1976年:唐山地震给唐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震导致了公司的重大损失,但唐钢立即展开了重建工作,并在不久后恢复了生产。
1980年代:唐钢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生产线和设备,并逐步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
1990年代:唐钢继续进行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此时,唐钢逐渐从传统的钢铁生产商向更多地涉足资源综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等多元化领域发展。
2010年:唐钢成为中国拥有最大产能的钢铁企业之一。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钢铁市场的不景气,唐钢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推进,唐钢致力于进行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
公司加大了生产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着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
唐钢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中国钢铁产业的重要代表,唐钢在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
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武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产。
马钢--1958年9月20日成立。
包钢--1954年建厂。
鞍钢--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邯钢--1958年建成投产。
攀钢--成立于60年代,具体哪一年不详,公司的网页只是说四十年的历史。
唐钢--1943年建厂,“一五”至“八五”成为断代史,不知为何?济南钢铁--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8月8日,破土动工。
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解放前年产钢最高仅1.6万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
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m3高炉、10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
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66年8月,中国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投产。
1968年8月,2×50吨转炉炼钢设备从奥地利引进并投产。
1970年3月,中国冷轧不锈钢成套设备从德国引进并投产。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本钢断代史--建于1905年,新中国成立后,本钢经过恢复性建设和扩建改造,企业初具规模,到1952年,年产生铁23.1万吨,特钢2.1万吨。
中国钢铁厂资料全集4
中国钢铁厂资料417、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钢)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线材、金属制品重要生产企业之一。
占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顷。
产品特点:1、10-30*1.8~3四切,30以上为毛边2、质量一般,价格比较适中18、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介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武钢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主体厂区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现有在岗职工近9万人。
所辖的4座铁矿、2座辅助原料矿分布在鄂东、鄂南及河南焦作市,还有海南钢铁有限公司、襄樊钢铁长材公司。
2005年,武钢和鄂钢、柳钢实现了联合重组。
在武钢长期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倾注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期望。
四十多年的奋斗磨砺,铸就了今天的武钢。
今日武钢,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等一整套工艺设备。
武钢现已形成年产钢铁各近2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彩色涂层板以及大型型材、线材、中厚板等几百个品种。
武钢产品的特点:1、质量在国内同业在是数一数二。
2、主要生产规格是3~70*2.2其中3~8是以1.5米宽为主,70以上为毛边板。
3、价格比较高。
4、与钢厂订货时价格是锁定价。
19、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公司(原上海第三钢铁厂),主要生产不锈、低合金、普通碳素三大类中厚板。
产品包括造船板、容器锅炉板、大梁板、高层建筑结构用钢、石油化工耐蚀板、核电工程容器板、不锈中厚板、各类装甲弹板,舰艇壳体板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造船、军工、化工等领域,如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海洋采油平台、长江西凌大桥、上海卢浦大桥、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等国家支柱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其中宽厚船板获国家金质奖、压力容器板、汽车大梁板获国家银质奖、高强度高层建筑结构用钢获上海市名牌产品。
钢铁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972年10月新日铁在君津厂建成了№1连续退火机组,首先开发了连续退火生产冷轧深冲碳钢薄板的技术,简称NSC-CAPL。
1976年7月日本钢管在福山厂建成了№2连续退火机组,这是继新日铁后开发的另一种连续退火生产冷轧深冲碳钢薄板的技术,简称NKK-CAL。
1980年7月川崎制铁也在千叶厂开发建成了№2连续退火机组,简称KM-CAL。
进入80年代,世界各大钢铁厂相继建设连续退火机组,到80年代末共建成34套机组。
9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1996年底,全世界约建设了54套连续退火机组,总处理能力达3300万t/a以上。
其中NSC-CAPL型26套,NKK-CAL型15套,KM-CAL型13套。
名称类别编辑冷轧在业界又可以称为冷轧卷板、冷轧板卷。
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冷轧产品的分类,冷轧具体分为冷板及冷卷两个主类。
而冷板又可以称为冷轧板、冷卷板;冷卷则可以称为冷轧卷、冷板卷。
此外,冷轧还包括一些比较少的品种,如冷轧盒板、冷轧硬板、冷轧薄板等,这两类主要是因为形状与材质的不同而另外命名。
当然,由于生产钢材的厂家不同,命名有时候也会加上厂家的名字,如宝钢冷卷、唐钢冷板等。
冷轧薄卷是可以等同于冷卷的,随着各地习惯不同,说法也有所不同。
随着冷轧规格的不同,那就要划分为更详细的分类,那要看是属于哪种规格的哪种型号的冷轧产品,如SPCC冷轧卷就是一种冷卷的名称。
(1)退火后加工成普通冷轧;(2)有退火前处理装置的镀锌机组加工镀锌;(3)基本不需要加工的面板。
常用钢号CDCM - SPCC (SPCD、SPCE、ST12、ST13、ST14、BLC、BLD、BUSD、BUFD、BSUFD等),但其性能基本相同。
3、普通冷轧;4、镀锌;5、镀铝锌:是采用连续熔融镀层工艺把55%的铝和43.4%的锌及1.6%的硅镀覆到钢板表面。
产品特点:(1)有良好的耐久性,与镀锌钢板相比寿命更长;(2)有良好的耐热性,与镀锌钢板相比在高温下更不容易变色;(3)具有良好的热反射性;(4)具有银白色的华丽表面;(5)具有与镀锌钢板相近的加工性能和喷涂性能;(6)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宝钢的发展史
宝钢的发展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6年,宝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宝钢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从上年的“稳定”上调为“正面”,这是继2006年12月宝钢取得历史最高评级“A—”后的又一突破。
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除钢铁主业外,近年来,宝钢战略性相关业务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
2007年,宝钢提出了2007—2012年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宝钢规划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即:围绕“规模扩张”这一未来发展的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规模扩张实现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规划期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200名以内。
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口破土动工到今天,宝钢建厂已经整整30年了,宝钢将进一步立足创新,发展精品,积极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重组,持续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加快多元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新一轮战略规划实施,实现宝钢的跨越式发展.宝钢的企业文化所谓“双全型",一方面是从生长点的角度去看,其命运扎根于改革,属“改革全新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从对外引进的程度去看,又属于“全面引进型企业文化”.一、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诞生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诞生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
宝山钢铁的发展历史
宝山钢铁的发展历史
宝山钢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下面是宝山钢铁的发展历程:
1. 1934年:宝山钢铁在上海成立,当时名为宝山实业公司,主要生产轧钢、铸铁等产品。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山钢铁被国家控制,成为国有企业。
3.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宝山钢铁遭到重大冲击,生产能力下降。
4.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宝山钢铁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5. 1984年:宝山钢铁与上海无缝钢管厂合并,建立了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6. 1992年:宝山钢铁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钢铁企业。
7. 2000年:宝山钢铁与武汉钢铁集团合并,形成了宝钢集团。
8. 2003年:宝钢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9. 近年来,宝钢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
能,扩大了市场份额。
总体来说,宝山钢铁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的建设发展,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迅速崛起,再到与其他钢铁企业的合并,形成了宝钢集团的历程。
宝山钢铁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一钢铁厂 厂史
八一钢铁厂厂史
八一钢铁厂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先驱之一,创建于1955年。
该厂始建时,仅有一条高炉和一些辅助设施,但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在建厂初期,八一钢铁厂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但凭借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逐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1958年,该厂投产的第一批钢材出口至苏联,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迈向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八一钢铁厂不断壮大并且现代化,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曾被迫停产,但工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为重建钢铁厂而努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八一钢铁厂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年产量已接近2000万吨。
同时,该厂也注重技术创新和环保方面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为维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一钢铁厂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
在未来,该厂将继续发扬“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
收录于2008-12-17
武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马钢--1958年9月20日成立。
包钢--1954年建厂。
鞍钢--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邯钢--1958年建成投产。
攀钢--成立于60年代,具体哪一年不详,公司的网页只是说四十年的历史。
唐钢--1943年建厂,“一五”至“八五”成为断代史,不知为何?
济南钢铁--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
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8月8日,破土动工。
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解放前年产钢最高仅1.6万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
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m3高炉、10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
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66年8月,中国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投产。
1968年8月,2×50吨转炉炼钢设备从奥地利引进并投产。
1970年3月,中国冷轧不锈钢成套设备从德国引进并投产。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本钢断代史--建于1905年,新中国成立后,本钢经过恢复性建设和扩建改造,企业初具规模,到1952年,年产生铁23.1万吨,特钢2.1万吨。
“一五”计划时期,本钢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改造,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生铁产量达到80.4万吨,特钢产量达到8.8万吨。
60年代,本钢生产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196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生铁产量达到151万吨,特钢产量达到14.5万吨。
进入70年代,本钢确定了“三二二”改造方案(即年产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铁矿、高炉、炼钢厂和轧钢厂,形成了年产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的能力
沙钢--江苏沙钢集团,1975年建厂。
八一钢铁--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八钢集团”)始建于1951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将军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和新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节衣缩食创建起来的,目前是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
杭钢--公司前身浙江钢铁厂成立于1958年3月10日
广钢--广钢集团前身是1958年建成投产的广州钢铁厂
南钢--南京钢铁集团始建于1958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集采选矿、钢铁冶炼、钢材轧制为一体,具备350万吨钢、200万吨铁和450万吨材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
2003年,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69位。
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
安阳钢铁--公司的前身是安阳钢铁厂,1958年建厂,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宁特钢--公司前身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64年,由本溪钢厂整体搬迁代号五六厂.72年8月15日五六厂更名为西宁钢厂。
凌钢股份--前身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凌钢)始建于1966年,是集采矿、选矿、冶炼、轧材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
抚顺特钢--公司是我国大型特殊钢重点企业和军工材料的研发基地,被誉为中国的"特钢摇篮",并先后为我国冶炼出了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超高强钢,第一炉高速钢,第一炉高温合金钢,并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艘潜水艇和多项国家重点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关键的特钢新材料,是我国军工特钢材料的龙头。
韶钢松山--公司前身韶兴钢铁厂,成立于1966年;93年12月,更名为广东省韶钢集团公司。
长城股份-- 公司前身冶金工业部长城钢厂,创建于1965年.1988年8月始进行股份制改组,经历数次发行和股份调整
柳钢股份--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位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北郊,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战地面积13平方公里。
自1958年创建以来,柳钢现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总额超过220亿元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包括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机械制造、汽车运输、旅游商贸、房地产、环保、水泥等产业的(集团)公司。
现有在岗职工1.4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
酒钢宏兴--前身酒泉钢铁,始建于1958年8月,1961年自然灾害暂缓。
1964年7月二次上马,69年中苏关系破裂二次下马,70年9月31日出铁。
成都钢铁厂--成钢是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是四川省最大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
成钢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始建于1958年,现占地面积1600多亩,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宝成线和川陕、成绵高速公路相通。
主要装备包括:年处理能力近两百万吨的中和料场、2×24㎡烧结机、100M3高炉一座、300M3高炉二座、15吨氧气顶吹转炉二座、10吨电炉4座、三机三流高效方坯连铸机一台、Ф650开坯机和小型材轧机各一套、线材轧机两套,以及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具有现代化理化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