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莳萝泡菜》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合集下载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

0132017.08第1期文学理论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一、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和叙述手法而著称,推动了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为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一生共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莳萝泡菜》尤其受评论家们的关注。

这个短篇小说描绘的是久别重逢的恋人的一次偶遇,女主人公维拉在咖啡馆偶遇了六年未见的恋人,追忆往事时却发现昔日恋情就像泡菜一样变质变味,情缘难续。

二、多模态隐喻 模态是在人类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阐释的符号系统。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是人体验世界的五大基本模态。

荷兰学者Charles Forceville 把模态进一步划分为九类,即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口头符号、手势语、声音、音乐、嗅觉、味觉和触觉。

他认为单模态隐喻指其目标域和源域完全或主要以单一模态来呈现,而多模态隐喻的目标域和源域则涉及不同的模态。

从广义上来说,有两种及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就可以称为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态的叙事性、时空的交错性以及人物事件的鲜活性。

多模态隐喻分析的意义在于其不仅可以窥见整个交际过程中语言之功效,还可以看到通过不同感官并借助声音图像等众多媒介资源以实现在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进行顺利交际,从而达到运用多种模态共同解读作品中蕴藏的深层隐喻含义。

本文试图利用多模态探讨人物复杂心理,凸显主题。

三、《莳萝泡菜》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莳萝泡菜》的主要情节是男女主人公回忆往昔的谈话,作者用细腻的描写体现重逢恋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角度展现了男主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无情吝啬的性格,还有女主人对昔日恋人的感情变化,到最后认清现实,作出决定,塑造了一个敏感细腻,内心坚强的新女性形象。

(一)视觉模态隐喻1. 花卉 小说一开始的关注点就是纸水仙,“桌上摆着一只装纸水仙的日本花瓶。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 收稿 日期 】09 —0 —1 2o 3 0

[ 作者简 介] 张闻琦 (90 )女 , 18 一 , 山西忻州人、 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 言文 学 究。 研

7 ・ 8
于叙 事的优势地位 , 由此产生单声道 的叙述效果 , 并 将作
者与人物 的距离拉 近 , 也同时拉近 了“ 聚焦人 物” 与读者 的距 离, 使读者 自然 而然又不 自觉地 站在 “ 焦人 物” 聚 一 边。在《 莳萝泡菜 》 曼斯菲 尔德让 故事叙述 者 自始至 中, 终都 是从女主人公薇拉 的视 角, 深入她 的内心 , 以她 的思
理解 。 一
在不知不觉 中与聚焦人物产生认 同感 , 同情倾 向于聚焦 将
人物, 实现 了叙述者的叙述 目的。 三、 莳萝泡菜) 《 中的女性视角分析 < 莳萝泡菜 》 m i 【 )是曼 斯菲 尔德 创作 于 (A D Pcl le
在传统的叙事作 品里 , 讲故事 人或叙述者多是男 人 ,
上发 出 自己的声音 , 以女人 的方式书写女人 的故事。不 同
后相遇 的情形 : 主人公薇拉在一个路边咖啡店邂逅了六 女
年前的男友——“ ” 两个昔 日的恋 人 回忆 了曾经共 度 他 ,
于简 ・ 奥斯丁采取的隐蔽的女性叙事方式 , 凯瑟琳 ・ 曼斯 菲尔德采用女主人公 的视角来叙事 , 使得她的女性意识潜
20 0 9年 5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u lo B iA ut d ct n I s tt 0 ma fHu e d l E u ai n tue o i
Ma y,2 O O 9
第l 5卷
第 3期
V o l 5 N . -1 o3
《 莳萝泡菜》 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作者:陈跃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揭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即淡化小说情节、丰富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女性主义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各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曼斯菲尔德独具特色的写作艺术风格使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同时其艺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莳萝泡菜》这篇短篇小说精致而耐人寻味。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艺术;语言特色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并常常被世人拿来和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

《莳萝泡菜》故事的女主人公维拉和旧情人在一个咖啡馆偶遇,于是俩个人坐下来谈话、叙旧。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渐渐清楚了六年前导致两人分手的原因和六年来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

在这个故事中,曼斯菲尔德巧妙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善良。

同时,也暴露了男主人公的自私和冷酷。

如同《莳萝泡菜》这个名字一样,这篇小说就像一道精致的小菜一样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二、《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分析1、情节淡化曼斯菲尔德以其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小说中淡化故事情节。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强调故事氛围的渲染和场景的描述,而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她的小说一般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连贯的叙述,也不采用叙事中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传统的叙事方法。

相比大多数小说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曼斯菲尔德更侧重于为她故事中的角色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让故事在这个场景中自然而流畅的发展下去。

读者极少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读到令人紧张的情节或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

她的小说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片段,刻画生动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的景象。

在《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让女主人公维拉和她的旧情人邂逅在一个咖啡馆,然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对话中娓娓道来。

莳萝泡菜

莳萝泡菜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陈跃(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揭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即淡化小说情节、丰富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女性主义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各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曼斯菲尔德独具特色的写作艺术风格使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同时其艺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莳萝泡菜》这篇短篇小说精致而耐人寻味。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艺术;语言特色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并常常被世人拿来和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

《莳萝泡菜》故事的女主人公维拉和旧情人在一个咖啡馆偶遇,于是俩个人坐下来谈话、叙旧。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渐渐清楚了六年前导致两人分手的原因,和六年来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

在这个故事中,曼斯菲尔德巧妙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善良。

同时,也暴露了男主人公的自私和冷酷。

如同《莳萝泡菜》这个名字一样,这篇小说就像一道精致的小菜一样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二、《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分析1、情节淡化曼斯菲尔德以其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小说中淡化故事情节。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强调故事氛围的渲染和场景的描述,而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她的小说一般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连贯的叙述,也不采用叙事中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传统的叙事方法。

相比大多数小说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曼斯菲尔德更侧重于为她故事中的角色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让故事在这个场景中自然而流畅的发展下去。

读者极少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读到令人紧张的情节或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

她的小说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片段,刻画生动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的景象。

在《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让女主人公维拉和她的旧情人邂逅在一个咖啡馆,然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对话中娓娓道来。

莳萝泡菜读后感

莳萝泡菜读后感

莳萝泡菜读后感《莳萝泡菜》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雅拉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在遭遇人生困境后,通过种植莳萝和制作泡菜来重新找回自我、疗愈心灵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莳萝泡菜》,我深刻感受到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和生活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心态。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她的努力下,莳萝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通过莳萝的种植和泡菜的制作,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其次,小说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主人公通过种植莳萝和制作泡菜,重新发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然,热爱生活,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刻画,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她的经历和情感产生了共鸣。

她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找到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莳萝泡菜》,我收获颇丰。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乐观的态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幸福。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浅析《莳萝泡菜》的主题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浅析《莳萝泡菜》的主题

外国文学鉴赏W A IG U OW E NX U EJ IA NS H A N G《莳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写于1910年前后的短篇小说,小说采取了“去故事化”的写作手法,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而是以男女主人公对话为结构主体,读者只能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重新整合、再现生活的片断,作者把生活片断锁定在恋人分别六年后的短暂重逢,借对片断的描写折射出全体。

为了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题,,笔者拟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引言初读此文者,一看到题目,可能立即联想到本文可能与吃喝或饮食有关,饶有兴趣地读下去,一直到了男主人公跟Vera讲述他去俄罗斯旅行的经历时才提到莳萝泡菜。

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Vera 虽然没有亲自感受此情此景,她按照自己的理解想象出泡菜的样子。

莳萝泡菜在文章中共提及两处,如果不深入挖掘它的象征意义,根本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莳萝泡菜象征变化从泡菜的制作来看,新鲜的蔬菜(本文中主要指黄瓜)和各种调味料(比如辣椒、大蒜、莳萝等)一起被密封储存在盐水中一段时间。

腌制好的泡菜和新鲜蔬菜相比,无论从颜色、味道、口感更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正是作者以此为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泡菜象征了六年之后男女主人公再次相遇时彼此的变化。

(一)Ve ra的变化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读者可以勾勒出六年之前Vera的形象,她年轻、漂亮、健康、家境很好、喜欢音乐,这点从她使用香水和有能力买得起钢琴可以看出来。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文章中提到她知道很多花的名字,当时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

由此得知当时她是一个不用为生计担心,优雅的知性女人。

当他们再次相遇时,男主人公竟然没有认出昔日的恋人,他说Vera变了,变了许多,真是没想到,他刚才没认出她来。

文章中的Vera说她已经感受到年龄留在脸上的痕迹,让人不难想象女主人公年轻不再、美丽不再,已经变得非常苍老。

从Vera 的穿着来看,穿着高领的毛衣,带着面纱和手套,全副武装的样子,她受不了这里的天气,她讨厌寒冷,她打了个寒颤,读者可以感受到Vera的身体状况很差,很不健康。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陈惠良【摘要】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旧好的愿意.作品中,女主人公薇拉的思想活动和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本身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那种从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从拒绝与接受之间、从象征与叙事之间的来回移动的钟摆式的叙事手段,同样取得那种只有宏大叙事才能取得的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韵味,展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叙事的高超艺术和能力,不愧为一个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期刊名称】《语文学刊》【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钟摆式叙事;重逢;莳萝泡菜【作者】陈惠良【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并超越传统,在她的作品中运用内心独白、象征、视角转移、预示、对照等多样化写作技巧,探索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琐事中挖掘深刻的人生哲理,触摸并展现生命深处的脉搏,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莳萝泡菜》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集《幸福》中的一篇,创作于1917年。

小说描写了一对恋人分手六年后在路边的咖啡店再次邂逅,两人一起回忆了昔日共同度过的岁月。

他滔滔不绝地为薇拉讲述了自己六年来游历世界各国的丰富经历,薇拉的心情随着他的言语行为不断地起伏变化,最后小说以薇拉的突然离去而戛然而止,令他和读者颇感意外。

作者自己的经历或许为小说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生活原型。

1909年,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同小提琴手乔治·鲍登宣布结婚,只是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婚礼当晚曼斯菲尔德不辞而别。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人文天下来烘托人物性格的发展,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

曼斯菲尔德在小说《莳萝泡菜》中提及了五种花:水仙花、金盏花、天竺葵、马鞭草和睡莲,分别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五种品格。

文章开头把一瓶纸水仙置于两人中间的桌子上,表明两人不可逾越的隔阂。

纸水仙用来比喻自私自负的人,象征男主人公的利己主义。

金盏花象征爱慕,激情。

女主人公就是她真实的写照。

维拉与男主人公相遇后,尽管受到他的嘲弄,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与他的对视中,表明她满怀激情地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去找寻纯美的爱。

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话语点出了维拉困苦的生存状态,天竺葵则象征女主人公无尽的忧郁。

马鞭草象征维拉的敏感、坚强。

她与昔日男友相遇,敏锐感觉到他的变化及情感的幻灭,于是毅然离开了这个世俗的男人,期待着更美好的感情。

小说中,睡莲由一个身穿白裙的小女孩拿着,她双眼犀利地看着男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而男主人公却漠然视之。

在这里,睡莲象征的是纯真的心。

曼斯菲尔德在小说中对于花的象征意义的运用,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及性格的发展,体现了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

在劳伦斯的《彩虹》中,每个女主人公都和彩虹相联系,彩虹象征男女之间完美的关系,象征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莉迪亚和汤姆的关系上,曾出现似断裂拱门的彩虹,表明男女之间关系不完善。

后来,经过双方的努力,彩虹呈现出桥梁状,表明他们之间关系得以改善。

安那隐约看到像拱门的彩虹且笼罩着淡淡的色彩,但她追求理想的努力半途而废,因而彩虹最终没有在她上空显现。

厄秀拉在与过去断绝关系,开始追求新生活的时候,彩虹在她上空出现了,象征着厄秀拉从社会生活的种种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新生,预示着她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美好追求。

本文通过比较,探讨了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在创作中对婚姻及性爱等主题的处理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两位作家各自独特的观点和风格,而且也体现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对自身解放的追求,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张闻琦
【期刊名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5)003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th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采用女主人公薇拉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叙事,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的叙述手法来进一步深化对该小说主题的理解.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张闻琦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长治,04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浅议《莳萝泡菜》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J], 曾秀烨
2.论《莳萝泡菜》的女性叙事策略 [J], 覃丹
3.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中的象征手法 [J], 薛晶晶
4.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J], 陈惠良
5.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J], 陈惠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文体学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文体学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文体学[Abstract]Katherine Mansfield was an outstanding modern British short story writer. Most of Mansfield’s works are concerned with female subjects,depict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in various social classes. One of her famous short stories A Dill Pickle tells the story that a young woman and a young man who had been lovers once met again after six years of separation. This thesis tries to reveal the feminist theme of A Dill Pickle in the following analytical perspectives:transitivity analysis and focalization analysis,which analyzes the theme respectively at the syntax level and the discourse level. From these analyses we have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works’female point of view and the feminist theme.[Key words]feminist stylistics,transitivity analysis,focalization analysisI. IntroductionA Dill Pickle is a very simple story. The plot is that a young woman and a young man who had been lovers once met again after six years of separation. They sat and reminisced.The theme of the story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rs:the heroine’s sensitivity and the man’s insensitivity to others —theirfeelings,attitudes and inner motivations.There have been many critiques on A Dill Pickle concerning her outstanding writing techniques and modernist artistic devices.And in some recent reviews,A Dill Pickle is also approach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or psychoanalysis.However,the present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traditional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mainly concerns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exts,which has certain degree of subjectivity and one-sidedness,whereas feminist stylistics,which especially emphasizes analyzing language of texts in the context of 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process,seems to have greater values in making objective and precis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of texts.Ⅱ. Feminist StylisticsFeminist stylistic analysis is an analysis which identifiesitself as feminist and which uses linguistic or language analysis to examine texts. According to Sara Mills,feminist stylistics focuses on the solution to two questions;that is,why authors have chosen certain way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on gender issues,and how certain effects related to the two sexes are achieved through language.The procedure of Mills’analy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thatis,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the word;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the phrase/sentence;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Among those approaches,transitivity 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sentence is most influential.Ⅲ. Feminist Stylistic Analysis of A Dill Pickle3.1 Analysis at the syntax levelTo reveal the feminist theme of A Dill Pickle,the syntactic analysis of A Dill Pickle is carried out by employing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 choices. Transitivity a nalysis “distinguishes the types of process represented by the English clause,and the various participant funct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each”. Generally there are three processes:material,mental,and relational. Within material action process,there are two further choices between material action intention and material action supervention.The transitivity choice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reason better why Vera left again now after six years,the man is far better looking and financially secure,attractive,quite experienced,mature,very sophisticated and confident.Examination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with the men or the woman asactors shows that there are more cases in which men are the actors than those related to the woman (with 49 over 30). The simple counting of the actors and their actions shows us that the man does do more things than Vera,and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n plays a much more active role in his relation to Vera.So we have to pursue the analysis further to capture the reality the author wants to show us from her transitivity choices. In the ten processes with Vera as the actor,four of them are material action intention. As for the other six processes,two are material action supervention and three are mental process. And there is one relational process,which shows that Vera is controlled by the man. While in the seventeen processes with the man as the actor,eleven are material action intention. Only three processes are material action supervention and the other three are mental processes. This fact tells us that although in the 10 processes V era is the actor and has certainly played the major part,she does not always carry out those actions actively on purpose. For the man,however,he is in control of these processes deliberately except a few actions are done unintentionally. Still this analysis does not demonstrate the key roles the Vera and the man played in their life.Now let u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se data. In the four cases of material action intention with Vera as the actor,there are two processeswith the man or his body part affected. At one process Vera affects her own body part;At another process she affects something. The man,on the other hand,affects Vera or her body parts in eleven processes. Since the fact that in their encounter,there are processes in which Vera(or her body part)affects the man (or his body part),we can get that the times that Vera takes active action to the man are much fewer than those the man does to Vera(with 49 over 30). Then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n their mutual relations the man is at the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his ex-girlfriend while V era is just a passive recipient.What’s more,the plo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is reflected through a great number of conversations. In the short story,the author uses 52 verbal processes to show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so as to reveal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n the 52 verbal processes,“he” has 32 processes,which is apparently a much larger part. It shows that in their conversation,“he” is in control of the progress of the conversation. From his words,we can easily see that he is an egoist and self-centered. For example,“Vera!” he exclaimed. “How strange. Really,for a moment I didn’t know you. Won’t you sit down? You’ve had lunch? Won’t you have some coffee?”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 “It simply was that we were such egoists,so self-engrossed,so wrapped up in ourselves that we hadn’t a corner in our hearts for anybody else.” The little hope in Vera’s hear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forhe is still so self-engrossed as he was six years ago. Therefore,Vera left him decisively again,which pushe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and reveals the theme of the story:One who cares only about himself does not deserve the happiness of true love.3.2 Analysis at the discourse levelFocalization belongs to the 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 and free indirect speech is examined as a marker of gendered focalization. Katherine Mansfield adopts female focalization to narrate the story,reflecting her feminist ideology in her works. This part intends to analyze the limited point of view and female focalization adopted by the narrator in the novel and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this female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e revel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A Dill Pickle is narrated from the third point of view. However,the focalization is not always external to the story. Actually Mansfield uses the way of internal focalization to tell the story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nd makes the reader directly perceive the story through her ideology. So although the narrator tells the story from the third point of view,the reader can still realize this is the character’s feeling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y.In this story,Vera is the focalizer. Her focal targets are her pastlover,the man,whom she meets unexpectedly after six years and all kinds of events concerning their conversation. The text seems to be narrated by an external narrator,while there are points where the narrative voice and V era’s consciousness seem to merge. Through the use of free indirect speech,Vera’s thoughts and the narrator’s seem to become the same as in “Incredible!” where the sensations of Vera are described by the narrator in words could be Vera’s own thoughts. Here Mansfield uses free indirect speech to express Vera’s thoughts. Through the free indirect speech,the author shows her sympathy for the heroine and the irony for the man naturally comes into being,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aders’emotion for the characters. In this way,the narrator adopts Vera’s vision to focalize,with few comments and intervene so that it leaves much space for the reader to imagine and speculate.What’s more,internal focalization not only helps the reader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Vera’s inner world but also pushes the story forward and reflects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characters. For example,“she was thinking how well she remembered that trick of his — the trick of interrupting her and of how it used to exasperate her six year s ago.” From this we can see that six years ago the man was self-centered and inconsiderate and now he is still just like six years ago. Following Vera’s memory the readers go back to the past an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her hesitate,melancholy and disappointment,they unconsciously show sympathy for the heroine and understand why she left the man again as well as why she departed six years ago so that they support her decision.Ⅳ. ConclusionIn this thesis,the feminist theme in A Dill Pickle is investigated with feminist stylistic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let the reader have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is story. Specifically,feminist stylist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at the syntax level and the discourse level.Through transitivity analysis,we can see Vera’s active actions to the man are much fewer than those of the man to Vera. This implies the careful transitivity choices made by Mansfield in her procedure of writing. From the unbalanced power relation between Vera and the man,Mansfield wants us to see that in their mutual relations the man is at the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his ex-girlfriend while Vera is just a passive recipient.From the analysis at the discourse level,we can see Mansfield develops the female point of view and female focalization. Most of the description and events in the story are from the percepti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 She chooses a fragment of life to dig the deep connotationsfrom the ordinary story by adopting such a peculiar female narrative strategy.In this way,she reveals modern women’s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d disillusionment which is ubiquitous in modern society.In short,these analyses reveal the issues such as women’s marginalization and weakening and make it clear that the origin of women’s misery is the oppression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From these analyses we have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works’female point of view and the feminist theme.【References 】[1]Lanser,S. 1981. The Narrative Act: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 Mills,S. 1995. Feminist Stylistics[M].New York:Routledge.[3] 贺伟.对短篇小说《序曲》的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4] 李国银.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解读[J].许昌师专学报,2002(6).[5]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觉醒的女性——论《莳萝泡菜》中薇拉的人物塑造

觉醒的女性——论《莳萝泡菜》中薇拉的人物塑造

觉醒的女性论《蒔萝泡華》中薇拉的人物塑造□朱蕾王旭霞南京林业大学[摘要】《苗萝泡菜》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作品之一。

曼斯菲尔德用她独特的写作技巧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拉在失败的爱情中逐渐觉醒的故事。

本文从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曼斯菲尔德如何塑造了女主人公薇拉的人物形象。

薇拉这个角色体现了曼斯菲尔德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以及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苗萝泡菜》;薇拉;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0)17-0014-0341esfeachers©Rbo zzdo^58992 87156909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英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1917年,她创作了《序曲》,从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1920年,小说集《幸福》的出版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两年后,《花园茶会》的出版稳固了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

尽管曼斯菲尔德从未承认她是女权主义者,但她作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她属于20世纪初的“新女性”。

《蒔萝泡菜》创作于1917年,后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幸福》中。

《蒔萝泡菜》基本由对话和女主人公薇拉的心理活动构成,讲述了一对曾经相爱的男女于分手六年后在咖啡馆偶遇的故事。

本文从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曼斯菲尔德如何塑造了女主人公薇拉的人物形象,以加深读者对曼斯菲尔德的人物塑造技巧和女性意识的了解。

□对话揭示薇拉的生活经历和性格在短篇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可以揭示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也能清晰地反映人物的性格。

当《蒔萝泡菜》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里相遇时,薇拉和前男友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对话。

“你现在还弹这支曲子吗?”“不弹了,我没有钢琴。

”他一听吃了一惊,“那你那架漂亮的钢琴怎么啦?”她微微做了个苦脸:“卖了,早就卖了。

”“可你是那样爱好音乐的啊。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以《陌生人》和《莳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以《陌生人》和《莳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以《陌生人》和《莳萝泡菜》为例刘娜 河北师范大学摘 要: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英国的契科夫”和“短篇小说的乔伊斯”。

本文将以其短篇小说《陌生人》和《莳萝泡菜》为例,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找出女性与自然的相似之处,最后得出结论——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女性与自然受压迫的根源,只有消除两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人类才能构建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生态女性主义;两性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作者简介:刘娜(1992.12-),女,汉族,河北省卢龙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120-02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大部分作品都为读者描绘了美好的大自然,同时也对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的奴役进行了批判。

近年来评论界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伦理以及意识流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罗斯麦里•鲁瑟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是查察女性受支配和自然受支配之间的相互关联。

”[1]生态女性主义作为生态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交融的产物,是对二者的扬弃。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只有摧毁把人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等级制度,重新承认自然的主动性及意向性,才能真正消除男性凌驾于女性之上的等级制度。

”[2]二、两部小说中男性形象2.1自然的“旁观者”在小说《陌生人》中,哈蒙德先生在码头上焦急地等待逗留欧洲十个月的妻子归来。

也许是天刚下过雨的原因,他穿着“灰大衣、灰绸围巾、厚实的手套、深色的软帽。

他大步地来回走着,手里转着一把收拢的雨伞”[3],他将自己用厚实的外罩武装起来,不禁让人联想起契科夫著名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看似惧怕寒冷,其实难掩内心的恐惧与孤独。

从《莳萝泡菜》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莳萝泡菜》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莳萝泡菜》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作为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与传统短篇小说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莳萝泡菜》是其经典篇目之一,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折射出作者心中的女性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女性意识一、引言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

为捍卫女性权利,一批女性作家们为争取自由、平等进行了勇敢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女性的作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正值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她的作品都指向女性的生存处境,以独特的书写形式,从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解放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剖析。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体现为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女性意识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只能被迫接受贤妻良母这一角色,别无其他选择。

女性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以表现为争取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社会冲突,但更多的是表现为女性反抗既定社会角色的个人冲突。

二、文本介绍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日常生活片段,于细微处见人生。

曼斯菲尔德把小说从传统的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中解脱出来,重心转向描写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意识。

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淡化情节,注重女性表达。

在《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让故事叙述者自始至终都是从女主公薇拉的视角,深入她的内心,以她的思维方式、她的眼光来观察和描述。

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作者放弃传统的全知全能的模式,而把视角局限于女主人公,用她敏感的女性知觉,来完成作者细腻的女性表达。

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写作风格——以《莳萝泡菜》为例

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写作风格——以《莳萝泡菜》为例

作者: 李亮晶
作者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广州510980
出版物刊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15-1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莳萝泡菜》 女性主义 女性视角 心理
摘要:新西兰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在其短暂的15年写作生涯当中,留下88部作品,其细腻而淡雅的文风深受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影响。

曼斯菲尔德的很多作品中分别描写了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女性的思想和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意识揭示了女性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文将以其代表作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为例,分析其女性主义的写作特点。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发表时间:2017-07-27T14:21:23.97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作者:董婉[导读]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进一步深化主题理解。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摘要:《莳萝泡菜》是女性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作品。

她的创作指向女性的生存环境,表达对女性问题的深思。

在《莳萝泡菜》中,她从女性角度出发,分析人物对话剖析女主人公薇拉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孤独。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进一步深化主题理解。

关键词:《莳萝泡菜》;女性叙事;女性视角1. 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新流派—女性主义叙事学。

它既克服了以往叙事学只注重文本形式的弱点,又避免了女性主义批评只注重内容的缺陷。

1986年,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首次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范畴,发展至今已有30年。

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指向女性问题的思考。

她对女性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以及独特的写作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莳萝泡菜》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薇拉和昔日男友时隔六年后在咖啡馆的短暂相遇,两人回忆了共同度过的时光,在几乎所有读者认为他们会重续前缘的时候,小说伴随着薇拉的突然离开在此刻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悬念与思索。

2. 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是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

1981年出版了她的《叙事行为:小说中的视角》,该书率先将叙事形式的研究和女性主义文评相结合。

1986年她在美国的《文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宣言性质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这篇文章首次采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名称,并系统阐述了该学派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叙事学继承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传统,从叙事时间、声音、视角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研究,又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叙事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

由_莳萝泡菜_看凯瑟琳_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_康晓婷

由_莳萝泡菜_看凯瑟琳_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_康晓婷

由《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康晓婷(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 要:本文拟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为例,从三方面对她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即小说题材多取自曼斯菲尔德亲身经历,主题多为女性的幻灭感、孤独感,以淡化情节与女性视角诗化的语言,印象主义技巧的运用及象征主义的运用为表现的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5)04-0060-03Abstract:U sing A Dill Pickle as an exa mple,this paper makes a n analysis of the ar tistic charac teristics o f Katherine M ansfield's sho r t sto ries,i.e.drawing inspiration fr om he r o wn ex periences,fo cusing o n th e theme o f the sense o f lo neliness and disillusio n o f wo men,and distinctiv e M odernist tendency.The co nclusion reached is tha t A Dill Pick le reflects the ba sic ar tistic chara cteristics of Katherine M ansfield's sho rt sto ries a nd its v alue sho uld no t be underesti-ma ted.Key words:Ka the rine M ansfield;sho r t stor y;M oder nism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 ansfield1888-1923)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

《莳萝泡菜》:酸涩的花样爱情

《莳萝泡菜》:酸涩的花样爱情
不 难 看 出 ,男 人 不 懂 女 人 心 , 活得 粗枝 大 叶 ,而 女 人 敏 感 且 心 思 细 腻 ,这 正 是 两 人 之 间 矛 盾 重 重 的 根 源 之一 ,进 而 导 致 这 段感 情 彻 底 地 分崩 离 析 。
其 实 读 完 故 事 就 会 发 现 ,男 人 像 是 一 个 巨婴 ,成 熟 的外 表下是一个不成熟 的灵魂。男人拥有强烈的 自尊心,致使他 不能很好地顾及女 人的感受 ,还喜欢在她面前炫耀。 而他又 确是真 的爱她 ,曾经是 ,现在也是。故事中的女人宛如 水一 般 细 腻 温 柔 而 敏 感 ,生 活 孤 单 却 不 孤 独 。 与 男 人 的 矛 盾 ,也 正 是 由于 女 人 敏 感 脆 弱 却 不 愿 跟 男 人 袒 露 心 声 造 成 的 。 即便 如 此 ,她 也 依 旧放 不 下这 个 男 人 , 以前 是 , 现在 亦 是 。
村 庄 。 与 此 同 时 ,弗 朗 西斯 ·海 曼 的 家 人坚 决 反 对 他 和这 样 一 个 离 过婚 还 独 居 的
女 人 相 处 ,这 段 感 情 因 此 被 画 上 了 句 号 。 然 而 意 外 总 是 突 如 其 来 , 分 手 后 不 久 ,
她 便 发 现 自 己竟 然 怀 孕 了 ,虽 然 多 次 写信 给 他 ,希 望他 能 回来 见 她 一 面 ,但 投 出
海 报 乌 托 邦
磊莳


壹兰
— r、-
花 样 爱

曼 斯 菲 尔 德 (1888年 至 1923年 ), 新 西 兰 文 学 的 奠 基 人 、 女 权 解 放 思 想 指 导 人 , 拥 有着 短 暂 却 光 芒 万 丈 的 一 生 。 虽 然 自打 出 生 起 ,她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 ,但是她聪 慧且天赋 异禀 ,又钟情于文学,于是为了求得更好的文学知识和教育,追寻更 加 远 大 光 明 的 前 途 — — 她 选择 了 离 开 新 西 兰 宁静 富 裕 的 生 活 , 踏 上 前 往 英 国 的 颠 沛 流 离 之旅 。 虽 为 女 性 , 但 内 心 坚 韧 、 个 性 复 杂 的 曼 斯菲尔德 在此后过着一种 可以拧成 麻花的复杂生活 ——游 荡过 新西 兰、法国、德国、英国。流浪生活磨炼 了少女的心性,人都是会变的, 她也不例外 ,然 而她对文学的热忱 却从未改变。曼斯菲尔德见 证了 资本主义社 会发 展中的阴霾与 苦难 ,其作 品也多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 中的女性生活现 状,以独特的文学视角 为女性解放这一问题提 出了 良好 的解 决 之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莳萝泡菜》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摘要:《时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薇
拉在与初恋情人阔别六年后再次相遇的故事。

情节虽然简单,但蕴含丰富的内容
和情感,语言精炼生动,极具感染力,生动地刻画了薇拉和前男友两人性格迥异
的形象,女主人公薇拉内心活动的变化正是女性主义思想从沉默到觉醒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风格;女性主义
一、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出生于新西兰,少年时来到英国求学定居,在短短的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出了八十多篇
短篇小说。

其独树一帜的叙述艺术开创了英国短篇小说的新篇章,受到世人瞩目。

曼斯菲尔德将自身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融入到作品当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

《莳萝泡菜》著于1917年,后被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幸福》中。

故事短小
精悍,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拉在六年后与初恋情人在咖啡馆相遇,两人回忆往昔,
充满温情,但故事以薇拉的离开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本文以
《莳萝泡菜》为例,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薇拉的心路历程来探讨曼斯菲尔德的女性
主义思想。

二、曼斯菲尔德的写作风格
曼斯菲尔德一生坎坷,身体孱弱,虽貌美如花、才华洋溢,但感情失败和病
痛缠身导致她英年早逝。

曼斯菲尔德认为“男人与女人是不会有幸福美满的结局的,因为女人总是冷漠、盛气凌人的男人的牺牲品”(Fullbrook 1986:97)。

因此,她笔下的主人公通常都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幻灭感。

曼斯菲尔德心思细腻,言辞犀利,擅长洞察人物内心和复杂的情感变化,寥寥数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她的作品突破了维多利亚时期客厅小时的沉闷框架,
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其突出表现就是淡化情节,女性的视角,诗化的语言
以及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应用(康晓婷 2005:60)。

三、女性主义的觉醒
曼斯菲尔德尤为擅长对人物内心状态的刻画,在《莳萝泡菜》中从女主人公
薇拉的视角,用其敏锐的女性知觉,以她的思维方式来完成细腻的女性表达(曹
利亚 2010,85),从薇拉的心理变化可以窥探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1.眷恋旧情,心生波澜
小说一开始,虽然数年未见,在咖啡厅薇拉远远地就认出了他,“他坐在一
张小竹桌上摆放了只插着纸质水仙花的日本花瓶”。

曼斯菲尔德对餐桌和花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在薇拉眼中的美好形象,许久没见,他依旧让她心动。

当他们四
目相对,她笑了,往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她记得那个下午他在花园中追逐黄
蜂嬉戏的窘样,滑稽幼稚让她无比尴尬,但是她仍然记得那天他的甜言蜜语。

“真希望我已经服了毒药,就快死了---就是现在,就在这里。

因为我知道我太爱你了。

薇拉,我会非常痛苦,因为你永远,永远也不会爱我”。

她完全沉醉在他的情话中,记忆中的那个下午呈现出另一幅画面,“到处是鲜花,还有暖暖的阳光”。

当她再
次看向他时,往日幼稚轻浮的男孩已经蜕化成事业成功、成熟稳重的男人。

此时
的薇拉经济窘迫迫切需要男人的资助支持,而他释出的善意在薇拉的心中泛起了
涟漪。

2.委曲求全,怀抱幻想
六年后的他依然有着打断她说话的习惯,当薇拉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却
忙得点餐。

当薇拉说自己卖了钢琴,他却没有追问缘由。

他问起薇拉是否还喜欢
香水,却没等她回答,就聊起了自己在俄罗斯的经历。

当他说道,“真不可思议,我们计划一起旅游的地方,我都去了。

”言语动作中无不透露着他的优越感和对她若有若无的奚落。

对于这些她都没有任何反应,或许是她还在乎他,一如既往地
选择原谅,或许是如今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让她有些忌惮。

当他说起去过的地方,如西班牙、西伯利亚、俄罗斯、埃及以及去中国的计划的时候,“她感到长期在她心中沉睡的那头怪兽蠢蠢欲动了”,曼斯菲尔德把薇拉心中的渴望和期待比作成一头沉睡已久的野兽,常年病痛的折磨和潦倒的经济状况让她被长久压抑的梦想如
同野兽般慢慢苏醒。

伴随着他的讲述,她仿佛亲眼看到了伏尔加河,听到了船夫
的歌唱,“此刻她好像就坐在神秘莫测的黑海旁的草地上,海面像黑色的天鹅绒,安静、丝绒般的水波拍打着海岸,海面泛起层层涟漪”。

所有的场景如此清晰真切,如梦如幻,她沉醉其中。

薇拉从未忘记那些梦想,在缺乏话语权的社会中,只要
她放下她的尊严和执着,依附于他的财富和成功,这些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3.心存侥幸,重燃希望
当薇拉说道“是的,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

他们有太
多的相之处,他们都热爱旅游,渴望随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
们本可以成为心意想通的心灵伴侣。

他夸赞薇拉是“了不起的听众”,因为她是他
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虽然她似乎在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取笑的成分,她迅速
放弃了这种的想法。

她兴奋地说起她的小狗的名字,而他却不曾记得她养过小狗。

他说起薇拉写的分手信,他对分手信不屑的态度让她瞬间失望,她起身准备离开时,他拿起她的一只手套恳求她留下来,她的希望再一次被点燃。

“我真希望最终变成一条魔毯,带你去所有你渴望去的国家”。

他恳切的态度彻底打动了她,她激动万分、后悔不已,在那一刻,她意识到六年前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为了自己
的梦想和原则去抗争,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4.希望破灭,毅然出走
当薇拉以为一切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时,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

当她
以为他仍然是那个为她痴狂的少年,他动作迅速地把那只手套还给了她,并且说
出了她心碎的话语,“我们俩都是顾自己的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心里没有一个角落能容纳别人”,她如梦方醒,他其实没有变,还是那么自私自利、自以为是。

他从来没有读懂她,也不知道她在乎和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从他们相遇时他没有认出她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她却像六年前一样隐忍压
抑委曲求全,可是他最后的言行彻底击碎她的希望,就像她幻想中的莳萝泡菜一样,“泛绿的瓶子里面有一个鹦鹉嘴一样的红辣椒”,虽然娇艳诱人,但却不是莳
萝泡菜真实的模样,一切都只是她的空想。

而对于他来说,她就像莳萝泡菜一样,只是一道开胃菜,绝对不是他想共度一生的人。

她什么都没说,毅然离开,只留
下他在原地呆若木鸡。

而最后他说的那句话“奶油没动过,这个别让我付钱”,印
证了薇拉对他的判断:自私而吝啬。

薇拉的女性主义思想也彻底觉醒,她认清了
他的面目,坚定地离开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爱情。

四、结束语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使用大量的象征和意识流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探讨了孤
独和幻灭的主题,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女主人公薇拉个性独立,勇敢坚毅,同时兼具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追求自由浪漫的生活方式,而男主人公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自私冷漠、浮夸虚伪,在精神层面难以与薇拉产生共鸣。

薇拉早年曾尝试抗争却遍体鳞伤,在重遇男主人公后尝试压抑自己的个性和不满,甚至希望依附更有话语权的男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最终梦醒。

薇拉不仅是曼斯菲尔德自身的缩影,其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从压抑走向觉醒。

参考文献
[1]Fullbrook,Kate.Katherine Mansfield[M].Bloonington:Indiana Up,1986.
[2]康晓婷.从《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60-62.
[3]曹利亚.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艺术特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85-87.
作者简介:毛慧,安徽省岳西县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