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
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
(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
(再打开下面一部分)师:这是什么?生:木棒,木棒。
(再全打开)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
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
(板书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
(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好的教案会让同学们爱上课堂,从而让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10篇)全面版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10篇)全面版教案一:《太阳的能量》- 知识点: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 目标:教会学生太阳能的基本知识和利用方法- 教学步骤:介绍太阳能的来源和作用 -> 通过实例解释太阳能的利用方法 -> 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思维导图 -> 总结太阳能的优点和应用领域教案二:《水的循环》- 知识点: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明白水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和各个环节 -> 观察水的循环模型 -> 分组讨论水的意义和保护方法 -> 制作海报展示教案三:《植物和环境》-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需要和对环境的影响-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和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环境的关系 -> 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 分组讨论植物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 设计室内植物种植实验教案四:《生态平衡与食物链》- 知识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和食物链- 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食物链的构成- 教学步骤:介绍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概念 -> 制作生态系统模型 -> 分组讨论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的影片并分析食物链教案五:《空气和气象现象》-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和气象现象- 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各种气象现象的成因- 教学步骤:介绍空气的成分和气象现象 -> 进行气象观测实验-> 分组讨论各种气象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 制作气象预报报告教案六:《地震和地质现象》-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和地质现象-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地质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步骤: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地质现象 -> 观察地质模型并模拟地震 -> 分组讨论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 设计地震应急预案教案七:《发光现象和能源》- 知识点:发光现象和能源的转换- 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光现象的原理和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介绍发光现象的原理和各种发光物体 -> 进行实验观察发光现象 -> 分组讨论能源的转换和可再生能源 -> 制作能源知识手册教案八:《力与简单机械》- 知识点: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 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使用原理- 教学步骤:介绍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种类 -> 进行力的实验和观察 -> 分组讨论简单机械的使用场景和原理 -> 制作简单机械的模型教案九:《化学反应》-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 -> 进行化学反应实验 ->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 -> 设计化学实验展示教案十:《星空的奥秘》- 知识点:星空中的星座和天文现象- 目标:让学生了解星空中的星座和常见天文现象- 教学步骤:介绍星座和常见天文现象 -> 进行观察星空和识别星座实践 -> 分组讨论星空的奥秘和星座的故事 -> 制作星座手册以上是精选的十篇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的全面版,每篇教案都包含了明确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科学政策涉及自然界的整个问题领域科学。
根据关注公民福祉的公共政策,科学政策的目标是考虑科学和技术如何最好地为公众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二》探究与发现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2、老师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4篇)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4篇)小学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__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
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1、自读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小学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
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种子(如绿豆、黄豆等)。
2. 水培或土培容器。
3. 镜子、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4.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株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株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么长大的呢?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种子、水培或土培容器、观察工具等实验材料。
2.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包括:a. 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b. 播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播种到容器中。
c. 浇水:定期给种子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d.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从种子到成株的完整过程。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记录认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流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学习准备】学生(每小组):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学习流程】一、导课小游戏:各取所需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教案#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三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学习准备】分组:____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学习流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流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流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流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2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23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2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能力:能比较、区别几种常见建筑物的结构,并根据结构对它们进行分类;能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能大胆想象进行仿生建筑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五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2、运用科学术语来描述观察结果。
3、绘制一棵植物的简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常见植物特征的探究兴趣,培养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能准确绘制一棵植物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学生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样本,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
课程时长:新授课,1课时。
教学流程:一、引入话题1、介绍情境:在周六,喜羊羊在森林中发现许多植物。
(板书:植物)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学习,询问学生是否能识别出喜羊羊看到的植物。
2、提出问题:对于一株未知的植物,讨论可能的特征,如是否开花、叶子形状、生长位置等。
二、观察植物1、以绿萝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
2、强调观察技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如鼻子嗅闻、手轻轻触摸,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分享观察结果,培养良好的交流和倾听习惯。
三、绘制植物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科学记录单,展示记录表的填写,如填写姓名和日期。
2、指导学生按照茎-叶-根的顺序绘制植物,强调观察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
3、展示并评价学生的画作,邀请被选中的学生分享绘画体验。
四、总结1、揭示植物的真正身份为绿萝,通过幻灯片展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提出新的挑战,让学生合作完成植物拼图,找出根、茎、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大型植物。
3、结束语: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在课后应用所学方法去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注:所有活动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二)【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液体具有流动性,其流动速度受到其黏度的特性影响。
过程与方法:实施预测,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正实验的原则,即保持除变量外的其他条件恒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公开、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评估实验的精确性;认识到小组协作在实验执行中的关键性。
小学科学内容教案七篇
小学科学内容教案七篇小学科学内容教案七篇小学科学内容教案怎么写?确定在科学辩论中给予不同方面多少权重可能需要有关此事的大量专业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科学内容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科学内容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小学科学内容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6篇)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6篇)小学科学备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
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2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2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32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察、记录动植物的变化的活动,感受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春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和对动植物的进一步了解的观察能力。
3、能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能体验与自然接触的快乐和惊喜。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参与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活动。
教学用具:春天里动植物的图片、影象、剪贴画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播放“春天在那里”音乐、课件2、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二、感受春天1、看望植物展示课件:春天悄悄的来了2、寻找小动物师:同学们在寻找春天的时候,除了花草树木发生了变化,还看到了什么?放课件:春天的小动物三、总结师:老师也去寻找春天了,你们想看看吗?(放春天的录象)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春天说什么?春天美不美?是啊!春天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礼物,嫩绿的小草,芳香的花朵,温暖的春风,动听的鸟鸣。
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春天呢?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可以吗?(课件)这么没的春天,我们都看不够了,你看:(简笔画)远山变绿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再画上什么就更美了?让我们共同描绘一幅春景图。
这是课前同学们画的,谁来帖一帖?老师放音乐,几个学生上黑板帖图,其他同学唱歌。
我们的春天真美丽,那么祖国的春天就更美了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我们美丽的祖国。
(放课件)齐读:祝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篇2教学目的: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知道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教学难点:能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六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教学目标:1、具备根据自然现象推断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2、能够制作一个准确反映地球结构的模型。
3、理解并掌握地球的内部构造知识。
4、在小学科学课程《地球的内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能制作并描述地球构造模型,表达科学探究结果。
难点:理解科学研究中构建地球模型的重要性及意义。
教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三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小刀。
教学流程:一、课程导入教师:今天我们将上一堂科学课。
(指向地球仪)请问这是什么?学生:地球仪。
教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大家对地球已有初步认识。
谁能分享一下你们了解到的地球知识?学生1:我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2:我知道地球表面形态各异。
学生3:我知道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和平原。
学生4:……教师:你们了解得真多。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书课题)二、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教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学生发表猜测。
教师:教材和我收集的资料中都有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1页和提供的资料,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所学到的地球内部信息,并写在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并概括信息,之后进行师生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边交流边板书:地壳、地幔、地核。
教师:看到这个构造图,你有什么联想?学生:这让我想到了鸡蛋。
教师:我们切开鸡蛋,比较一下地核、地幔和地壳与蛋壳、蛋白和蛋黄的相似之处。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三、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科学家是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看一组关于地表现象的图片。
教师展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取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学生1:我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学生2:我知道地球内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
(板书课题)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
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请看大屏幕。
小学科学教案电子版(通用8篇)
小学科学教案电子版(通用8篇)小学科学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
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
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小学科学教案电子版篇2学情分析食物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最爱吃什么最讨厌什么,谈起来滔滔不绝。
小学生科学教案范文七篇
小学生科学教案范文七篇小学生科学教案范文(篇1)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2、尝试在“娃娃家”中运用绘画材料进行游戏,丰富游戏内容活动准备:1、在黄、绿、蓝、玫红、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罐里,每个小罐内放一把小勺2、用稍厚的白纸剪成两片连在一起的“切片面包”3、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4、各色彩纸若干,淡黄色油画棒若干活动过程:一、分辨颜色名称,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的果酱颜色,如黄色为色拉酱、绿色为猕猴桃酱、白色为奶油、蓝色为蓝莓酱、玫红色为山楂酱、大红色为草莓酱、橙色为橘子酱等二、操作过程:1、将两片“面包”打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一、两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许白色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2、烤“面包”:用黄色油画棒在“面包”外面随意涂色,边涂边说“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香喷喷”3、夹“面包”:将“面包”打开会发现颜色已调和成美丽的浅色花纹,然后撕些彩纸想象成蔬菜、鱼、肉夹进“面包”内。
[NextPage]三、我做爸爸,我做妈妈,抱抱娃娃一起吃“面包”第一次活动效果记录:周三进行了第一次活动,由于人数较少,时间持续了15分钟左右,虽然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兴趣也很浓厚,但我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开始部分我还是太着急,急于过渡到下一部分讲解环节,因此,幼儿没有充分地围绕各种颜色的果酱讨论,每一种颜色的果酱也只讲了一种水果酱的名称,其实,完全可以放轻松一些,让孩子多讲一些果酱的名称,扩散思维做得还不够;问题与回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如:“是吗?红颜色果酱是不是只有苹果酱呢?”“绿色的果酱除了西瓜皮酱,还会是什么酱呢?”“白色的是什么酱呀?”……其次在讲解示范的环节中,我的思路还有些混乱,没有将“涂抹果酱”的过程讲清楚,结果造成幼儿操作时使用不当,“浆糊”要么太多漏出来,要么太少挤在角落里;其实可以通过形象的儿歌进行讲解:“舀上一点点,倒在面包上,轻轻抹一抹,果酱到处有,合上小面包,轻轻按一按,打开瞧一瞧,哇!颜色真好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太阳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二)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
(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篇2教学目的:1、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2、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
4、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会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课前做的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你们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动植物吗?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向其他同学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19世纪,朱鹮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
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秦岭重新发现7只朱鹮,经过20多年的努力,朱鹮现存248只。
)二、探究过程1、认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请学生说出书上图中珍稀动植物的名称,说一说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情况。
(2)请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的情况,也可以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主选题,可以选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本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课后进行。
3、小结。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
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
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
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
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三、教学过程(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3.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降落伞测试方法:A:一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从降落伞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B:要保证降落伞下降的距离一致。
C:记录员及时记录时间数据(三)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1.每小组交流本组所制做的降落伞的降落所用时间2.每小组降落伞下降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一样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3.学生各自提出假设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确立一个假设,填好小组活动研究方案:问题:降落伞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保持不变的是:需要改变的是:5.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指正小组研究方案中有误或不全的地方。
6.小组开展研究,并填好数据。
结论:(四)汇报交流: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五)布置作业。
“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篇5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