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2a10fb910ef12d2af9e7ab.png)
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
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
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
肥胖、糖尿病等。减少: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血 2.9-6.0mmol/L 增高: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清
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
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脏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载脂蛋白 A1 血 1.0-2.0:1 /载脂蛋白 B 清 比值 (ApoA1/ApoB)
钾(K)
血 3.3-5.3mmol/L 清
测定测定 ApoA1/ApoB 的比值较测定 HDL- C/LDL-C 比值更有意义,已证实该指标有预 测动脉粥样硬化危险中最有价值。此外该指标 也可用于其他引起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辅助 诊断。 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 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 口服或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 引起的酸中毒等。减低:严重腹泻、呕吐、肾 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 盐和棉籽油中毒、碱中毒、长期禁食等。长期 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 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Cr)
血 44-120μmol/L 清
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 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5 倍提 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 10 倍,常见于尿毒 症。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 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 素所致。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 血病、尿崩症等。
诊断及监测 AMI 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总胆红素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823670f242336c1eb95ea8.png)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血清肝酶的临床意义
![血清肝酶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e644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0.png)
二
碱性磷酸酶(ALP)与谷氨酰转肽酶(GGT)
• GGT
• 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酗酒、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阻塞性 肺病、急性心梗等疾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超重和肥胖人 群中 GGT 常有升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GGT 的半衰期约为 7~10 天,酒精性肝损伤其半衰期可达 28 天。
• ALP
• ALP 升高除见于胆汁淤积外,也可见于妊娠、儿童生长期、骨 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肝胆 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其 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对于不明原因的高 ALP 血清水 平,可测定同工酶以明确其器官来源。
• ALP 降低多见于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THANK YOU.
一
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
• ALT
• ALT 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其升高程度不同,对于代偿性肝病(慢 性肝炎、轻中型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 病等),ALT 的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成正比。
• 对于失代偿性肝病,ALT 的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不一定 成正比关系,在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时,出现预后不 良的「胆-酶」分离现象。
• ALT 和 AST 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标志,主要存在于机体组织细 胞内,肝脏富含这两种酶,ALT 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肾脏,AST 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
• 肝细胞损伤是引起血液中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的最主要原因。通 常 ALT 升高较 AST 显著,当肝细胞严重破坏使线粒体中的 AST 释放,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时,AST 可高 于 ALT。
二
碱性磷酸酶(ALP)与谷氨酰转肽酶(GGT)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00f6e7524de518964b7de5.png)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
有些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炎,其实不然。
最近,某单位组织员工献血,有一个部门12名参加体检的员工中,竞有9人的转氨酶比正常值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转氨酶高?他们会不会都得了肝炎?近些年,我们好像常听到类似的事情,身边也常遇到转氨酶高的人。
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的身体出没出问题?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可以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几种原因及临床意义。
转氨酶反映肝脏健康状况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fALT)。
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i倍。
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
如果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
但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
即使确认是病毒性肝炎,也不能简单地以ALT升高的程度来判断病情,因为对于重型肝炎.可能由于存活的肝细胞比较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很少,ALT反而随病情的恶化而降低。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
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其次,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此外,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劳累也可能让转氨酶升高对于健康人来说.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转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问检查,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产生波动。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0f36eeaeaad1f346933fd9.png)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dd17ebcc17552706220815.png)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 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26fb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7a.png)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酶活性增加1倍。
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 ~5000倍,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
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正常值:赖氏法(Reitman)为男<40μ/L,女<35μ/L。
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ν-谷氨酰转肽酶(ν-GT)有何意义?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
正常值为3~50μ/L(γ-谷氨酰对硝基本胺法)。
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
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
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
在急性肝炎时,ν-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迟,如ν-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ν-GT 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有何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
正常值为3~13μ/L(金-阿氏法),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e0d11d4431b90d6d85c702.png)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
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 10~40 U/L(37℃)AST 10~40 U/L(37℃)AST/ALT 1~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敏感反应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ALT增高生理变异较小: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AST也会升高;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3.1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3.1.1.急性肝炎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化学毒物)乙醇ALT ↑↑,可达上百上千AST ↑AST/ALT <1.0m-AST/总AST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ALT非良性降低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
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ALT活性下降。
3.1.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高于AST,AST/ALT<1.0定期测定有助于肝内病变的活动程度3.1.3.肝硬化肝硬化静止期转氨酶在参考区间内或轻度升高肝硬化活动期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100-300),并有其他肝损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转氨酶活性较高,与黄疸程度大致平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严重时,ALT低于AST,AST/ALT>1.443.1.4.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半数肝癌m-AST明显增高,AST/ALT>3.03.1.5.胆道疾病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3.1.6.酒精性肝病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有特异性,AST/ALT>6m-AST与γ-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GGT早。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26be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2.png)
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能对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 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联性
01
02
03
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 血液透析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并发症 。
通过监测谷丙转氨酶水平,可以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治疗的 反应和预后情况。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联性 有助于深入了解透析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 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根据ALT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 案,如调整药物剂量、改变治疗方案等,以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肝病患者,监测ALT水平 也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 病情恶化。
04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血液透析对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01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这 可能与透析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检测准确性
在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干扰因素
某些药物、饮食和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谷丙转氨酶的 检测结果,医生需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个体差异考虑
不同个体之间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医生 在解读结果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
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反馈
解读正常值范围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范围通常为 0-40U/L,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 肝脏损伤或疾病。
动态观察
对于异常的检测结果,医生会要 求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即多次检 测以评估病情变化。
反馈与沟通
医生会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患 者,并就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和 沟通,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03 谷丙转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d09c1a55270722192ef7e6.png)
( A L T ) , 1 %的肝脏细胞损害 , 可 以使血中 A L T的浓度增加 1 倍,
[ 3 ] 向子 云, 罗良 平, 韦E l 宇, 等. 多层 螺旋 C T肋软骨成像 在诊断肋软 骨损伤 中的价值[ J 】 _ 中华放射学杂志 , 2 0 0 5 , 3 9 ( 1 2 ) : 1 2 8 5 — 1 2 8 8 .
f 4 ] 何伟 明 , 王刚 , 张达志 , 等. 1 6 排螺旋 c 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 骨折 诊 断中的应用叨. 实用 医技杂志 , 2 0 1 0 , 1 7 ( 3 ) : 2 2 6 — 2 2 7 .
因此 , 胸部创伤有无肋软骨骨折的诊 断, 就显得尤为重要 。 尤其 是 当患者肋骨骨折很轻 , 但并发症 很重( 如大量血 气胸 ) , 应特 别警惕肋软骨骨折 的可能 , 本 组病 例中就有 1 例 属于这种情况 ( 见封三图 2 ) 。目前 , 多层螺旋 C T肋软骨成像对肋软骨骨折的 诊断价值得到肯定[ 3 1 。我院担负着数个 大型国有 煤矿工伤的救 治任务 , 脊柱损伤也屡见不鲜。脊柱损伤是 一种复杂严重的损 伤, 其损伤程度关系 到患者今后 的生活质 量 , 及时准确诊 断脊 柱损伤的程度 , 为临床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 就 显得尤为重要 。 通过 M P R和 v R T后处 理技术 , 可 以直观 、 清楚地 显示脊 柱的 立体结 构 , 准确 了解椎 体骨折全 貌( 见封三 图 3 ) , 椎管狭 窄程 度及脊髓受压情况( 见封三图 4 ~ 5 ) 。因此 , 多排螺旋 C T对腰椎 骨折 的分类 、 移 位程度 、 椎 管狭 窄程度等各方 面均 比常规 x线
参考文献 【 1 】 慕红文 , 杨晓滨 , 张 宁, 等. 螺旋 C 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骨 骨折中 的 应用叨. 安徽医药 , 2 0 0 8 , 7 ( 9 ) : 3 7 . [ 2 ] 郭 红伟 , 沈洪 君. 多排螺 旋 c T在 6 O例肋骨 骨折诊 断中 的应 用体 会[ J ] . 重 庆医学 , 2 0 0 9 , 4 ( 1 3 ) : 2 6 .
读懂肝功能化验单
![读懂肝功能化验单](https://img.taocdn.com/s3/m/732dee9251e79b8968022663.png)
然而,即使是慢性 HBV 感染者,ALT 轻度升高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酗酒、 NASH、HCV、药物等。
ALT 极高水平 因 ALT 在肝细胞内非常丰富,而其他组织含量少,ALT 的肝特异性可随其 水平而提高。故 ALT 升高>15×ULN 一般是急性肝胆系统病变。非常高的血清转 氨酶水平(>75×ULN)见于 90%急性缺血性或中毒性肝损伤,也偶见于急性病毒 性肝炎。急性胆管阻塞 ALT 可急剧升高,但常较短暂;急性药物性肝炎也常有 很高水平,但 ALT 低于 AST;在急性缺血性或中毒性肝损伤,ALT 甚至可达 100×ULN。 三、血清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情 ALT 轻度升高病变也可不轻 迄今的国内外《指南》都以 ALT>2×ULN 作为肝组织病变显著活动的阈值, 以此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其实 ALT 持续轻度升高,甚至有时正常,都可以 有显著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 ALT<2×ULN(包括 ALT 一时正常者)的大组慢性病乙型肝炎,肝活体组织 检查近半病例有汇管区周围炎(>G2);超过三分之一病例有从汇管区向外伸展 的纤维间隔(>S2)。ALT 水平虽不同,病变较重的病例分布却相近。 较小幅度的 ALT 升高可有较重肝组织病变,多见于 HBeAg(-)肝炎或进展 性肝病的病例。 ALT 常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但以其峰值来判定病变的程度并不准确,如 在轻度慢性肝炎有活跃的汇管区炎症时 ALT 也很高;而在严重的活动性肝硬化 ALt>5×ULN 的较少。 在慢性肝炎,同一 ALT 水平可以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病变。在活动性肝 硬化,血清转氨酶仅轻、中度升高,血清转氨酶幅度与肝硬化无关,更不是肝硬
转氨酶及意义
![转氨酶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5dacd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5.png)
转氨酶及意义什么叫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临床意义?1. 概述: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类酶。
普遍存在于⼼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
种类很多,其中以⾕丙转氨酶(GPT)和⾕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前者是催化⾕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后者是催化⾕氨酸与草酰⼄酸之间的转氨作⽤。
GOT以⼼脏中活⼒最⼤,其次为肝脏;GPT则以肝脏中活⼒最⼤,当肝脏细胞损伤时,GPT释放到⾎液内,于是⾎液内酶活⼒明显地增加。
在临床上测定⾎液中转氨酶活⼒可作为诊断的指标。
如测定GPT活⼒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急性肝炎患者⾎清中GPT活⼒可明显地⾼于正常⼈;⽽测定GOT活⼒则有助于对⼼脏病变的诊断,⼼肌梗塞时⾎清中GOT活性显⽰上升。
2. 临床意义:转氨酶是⼈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发⽣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液⾥,使⾎清转氨酶升⾼。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俗称⾕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俗称⾕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ALT)最为常⽤。
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
因此,ALT⽔平可以⽐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不⼀定都是肝炎。
ALT的升⾼只表⽰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
3. 引起转氨酶升⾼的常见原因:1)肝脏本⾝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状核变性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
2)除肝脏外,体内其他脏器组织也都含有此酶,因此当⼼肌炎、肾盂肾炎、⼤叶性肺炎、肺结核、⼄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疹、⾎吸⾍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中转氨酶升⾼。
3)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泄的,因此如果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阻塞,也可使转氨酶升⾼。
常用肝脏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b0d68efbed5b9f3f80f1c03.png)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脏生化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
常用肝脏生化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项目。
为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规肝脏生化试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临床及检验专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形成了《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一、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影响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结果的因素诸多。
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血液采集、贮藏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不同批次试剂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在不同个体存在性别、年龄及人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差异;在同一个体存在检测时间及是否进行剧烈运动等生理或病理学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仅有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结果轻度异常者,通常不能仅凭1次检测结果就作出诊断或急于进一步作各种检查。
临床医师应全面采集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并与实验室技师充分沟通,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应制定各种管理性、技术性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的肝脏生物化学试验质量检验保证体系,确保实验室和相关临床科室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甚至差错。
临床科室应认真填写检验申请单,嘱咐患者按要求做好准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运送和储存标本。
检验科应定期进行系统校正(包括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等)、质量控制,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审核后及时发送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肝脏生物化学试验检测标本宜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间一般≤3 d。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cea04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4.png)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肝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项目,那么,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有什么临床意义呢?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名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进入血液,是目前临床上反应肝脏受损最常用的指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5~40U/L。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叫谷草转氨酶,此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中,在心肌含量最高。
肝炎时血清中ALT含量升高提示线粒体受损,病程易持久且较严重,急性肺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则有转为慢性肺炎的可能。
参考范围:成人8~40U/L。
AST的测定除了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升高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
急性病毒性肺炎ALT/AST常小于1,黄疸出现以后,ALT开始下降。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AST常大于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
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更严重。
连续监测法:<50U/L。
四、碱性磷酸酶(ALP)正常人的血液中的ALP主要来源于骨组织和肝组织。
血液中AFP含量升高,预示胆汁排泄受阻(儿童正常发育期也可升高)。
参考范围:成人 40~110U/L;儿童<250U/L。
五、乳酸脱氢酶(LDH)LDH升高在重症肝炎时,提示肝细胞缺血、缺氧。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1、参考范围: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40~55g/L。
球蛋白(G):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时,血清蛋白的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下降,甚至倒置。
六、血清总胆红素(STB)、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1、参考值STB:成人3.4~17.1μmol/L。
CB: 0~6.8μmol/L。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b0f4c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8.png)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肝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肝脏状况以及肝疾病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进行分析。
一、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解毒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正常功能及异常情况,对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具体来说,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肝疾病: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疾病。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酶的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功能障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异常可提示肝功能异常。
2. 判断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严重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ALT、AST的水平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病毒感染,以避免进一步的肝脏损害。
3. 评估肝脏病变程度: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肝功能检查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多个指标,各项指标的异常值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或功能异常。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肝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解读: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酶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而AST水平的升高则可能与心肌、肌肉等其他疾病有关。
血清ALT和AST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或代谢紊乱。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4162b2cb4daa58da0114a3d.png)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
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
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
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
ALP经由胆道排出。
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 为20-30克/L,A/G为1.5-2.5:1。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__肝功能_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1]
![__肝功能_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1]](https://img.taocdn.com/s3/m/e540301aff00bed5b9f31d9e.png)
Ⅰ.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宋国培(吉林省肝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收稿日期:2002-11-18 修订日期:2003-03-15作者简介:宋国培(1934—),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本刊主编,研究方向肝硬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256(2003)04-0195-03 肝脏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排泄、免疫、凝血和纤溶因子的生成等。
现有的各种肝功能检查只能反映其中某个方面,各项肝功能检查结果亦并非平行,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病变轻时,肝功能检查可能正常,因此肝功能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及其它影象学检查全面考虑、综合判断,才能较准确地了解肝脏病变性质及程度。
血清酶学检查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甚或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中酶的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清酶水平可评估肝细胞受损的状况。
目前为提高诊断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寻找更特异性、更敏感的酶;(2)观察两个酶的比值;(3)检测同工酶。
1 氨基转移酶(转氨酶)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之一。
其中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 、曾称G PT ),它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脾、肺、红细胞和血清中,以肝脏含量最高,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力,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酶活力增加1倍。
肝细胞内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肝细胞内转氨酶亦可由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入血中。
血清A LT 半寿期约47±10小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曾称G OT )也广泛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故血清中AST 活性升高应排除心肌病变后才考虑肝脏病变。
AST 在肝细胞浆内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体内,在肝细胞浆内AST/A LT 之比为016∶1,而在整个肝细胞内两者之比为3∶1,因此A LT 是反映肝病变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而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
1.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答:在体内有多种转氨酶,他们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其中以肝脏和心肌含量最丰富。
正常时,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的活性很低。
肝组织中GPT的活性最高。
当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被破坏时,转氨酶大量释放入血,血液中的GPT活性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就可以以此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2.根据酶促反应的原理,如果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采取哪些策略?答: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比一般的催化剂更有效地能和底物结合有利于底物形成过渡态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加速反应的进程。
因此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来间接测得。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照得出结论: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活性越高。
②、PH对酶的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不同PH下酶水解底物所需要的时间越
短活性越强。
③、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