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教学内容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考点一、梳理文章情节
考点一、梳理文章情节【方法指导】第一步:根据题干已经给出的内容,初步确定作答区域。
可先在原文中找到该内容所在的段落,再判断要概括的情节在文中哪些段落,确定作答区域第二步:观察题干所给内容的句式和主要人物、事件,在所找到的答题区域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或格式概括出主要故事情(什么怎么样)即可注意:填写内容与所给的句式相似、主语一致、字数相差不多。
答题格式:人物+事件(人因事果)常见题型:1、补充情节2、完成表格(情节、情感变化)3、概括情节专项训练一一、今年春节我回家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
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
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
“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
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
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
我们姗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周曾经细弱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妹妹帮母亲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一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汗水。
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
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
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
”母亲怕我太伤感。
一把拉我上楼。
记叙文教学教案(最新4篇)
记叙文教学教案(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叙文教学教案(最新4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考点列举: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一、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二、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三、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四、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五、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记叙的要素一、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二、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三、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人+(时间)+(地点)+(境况)+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线索常常有以下内容组成。
1、文章的标题《口哨》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口哨》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小巷深处》5、“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一课》线索大致分六类:一、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专题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或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类别:(一)按写作内容分:1、简单记叙文: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方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按写作对象分:(1)写人类记叙文(2)叙事类记叙文(3)写景类记叙文(4)状物类记叙文四、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包括:(1)引申义;(2)比喻义(3)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好处):(1)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如:《回忆我的母亲》、《昆明的雨》(2)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社戏》、《背影》(3)概括文章内容。
如:《散步》、《阿长与山海经》(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如:《再塑生命的人》、《白杨礼赞》(5)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如:《紫藤萝瀑布》、《美丽的颜色》(6)一语双关(比喻义、象征义)如:《驿路梨花》、《变色龙》【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1、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3、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揭示主题。
4、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内容。
5、交代故事起因(或六要素),为下文作铺垫。
6、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7、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考点一二三四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思路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议论、抒情的文体,他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从形式上看,小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寓言等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围。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的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文章主题。
如魏巍《我的老师》、胡适《我的母亲》。
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莫怀戚《散步》,张之路《羚羊木雕》。
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作者感情,表现主题。
如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
状物的记叙文: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记叙文的宗旨是以情感人。
一般情况下,中考散文阅读会选择这四种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和小小说。
(三)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学习借鉴。
(四)关于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解题注意点1、阅读步骤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做语段阅读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看题目,然后就“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样答题没有方向,没有准星,严重影响得分,从而导致对现代文阅读产生了恐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以后,找准能体现文章主题的重要语句,较好的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顺利的答题。
第一步:把握文体特点,以便采取相对应的阅读思路∙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划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划出表达对人物感情的句子,对人物评价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写事为主的文章要划出事情发展过程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表达作者看法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思考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为了赞美什么,或抨击什么,或呼吁什么,或启示什么。
记叙文要点 复习记叙文的知识要点、完成记叙文阅读训练
记叙文要点复习记叙文的知识要点、完成记叙文阅读训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复习记叙文的知识要点、完成记叙文阅读训练记叙文阅读:《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是: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倒叙、插叙的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的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并理解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是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文体,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形象地描写和叙述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一般记叙文:1. 分析记叙文的要素。
了解人称和顺序。
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能理清文章结构,会分段落层次。
概括其大概意思,能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认识过渡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 能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并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4. 理解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能识别各种修辞方法,并明了其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在掌握一般记叙文的文体知识要点外,其他文学作品的文体知识也应注意。
阅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根据具体内容、整体感知文章脉络。
然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或心理描写和所处的特定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写这件事的发生、发展,这当中会涉及到好多人。
分析这类文章应从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进程上着重把握这事情包含的深刻意义,文章反映了怎样一个社会现象,或赞颂怎样的社会风尚,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和教育,这样就能很好把握文章思路,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
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抓住文章对具体“景”和“物”的描写,通过这些具体描写要理清作者是借景生情,还是寓情于景,还要注意作者借“物”要赞美什么。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体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阐明、议论二、体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立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烘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通过、成果五、记叙次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背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阐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十三、阐明办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办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方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辩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二十三、破折号使用方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它:(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氛围(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立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整理(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 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五、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语文高考 记叙文阅读考点整理(专业整理完整版)
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六步阅读法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思辨论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二、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记叙的顺序、结构、线索(一)记叙顺序1、顺序2、倒叙3、插叙(二)记叙结构1、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2、按人物活动、地点转移安排结构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4、按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三)记叙顺序1、以时间为线索2、以时间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人物为线索5、以地点转移为线索四、表达方式的作用四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一)记叙定义:记叙是记叙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用来叙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叙述时通常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方,是什么人做什么事。
如介绍人的身世、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件发生、发展或变化的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描写定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分类及作用:1、根据描写对象分类(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和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行动和举止,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①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以抒发感情。
②描写人物活动、自然环境,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展开的环境,揭示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为人物和时间提供舞台,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对揭示小说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考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
比如概括“XX”和“XX”,或者看有无提示词。
若无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
2.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
①若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所给内容,确定作答区域,在文中画出内容要点;②若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则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③若记叙一件事,要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六要素,同时注意抓抒情句、议论句。
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
给出部分内容的,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按照“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概括即可;记叙一件事的,将六要素整合概括即可;事件不止一件的,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
注意:①写答案时要分条整理。
②概括一件事时,个别要素若文中未提到,概括时可忽略,还需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
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
(2)段落在文中。
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②照应标题前文。
还需要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3)段落在文尾。
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前文;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字面义;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首先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然后理解标题的内容;③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标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③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④揭示主题,点明主旨;⑤标题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记叙文的阅读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些时候记叙的某些要素可以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需作者交待读者就明白。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
记叙分为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
4.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找出线索,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5.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平叙)(补叙)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如《雨中登泰山》。
运用此种方法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安排好顺序,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如《祝福》对祥林嫂一生的描写就是用倒叙手法开头的;倒叙的另一种情况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某个精彩的片断,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写到开头叙述的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采用这样的倒叙。
总之,无论是“因果倒置法”、“后事前提法”,还是“回忆法”,都是为了制造悬念,抓住读者;或是为了突出人物,表现主题;或是为了结构变化,形式翻新。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
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的内容,或是对叙述事件中的人物身份、性格作简要的介绍,或是对事件的发生做某些解释说明。
如《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了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用来反衬成年的闰土,以深化形象;《包身工》中也插入了“包身工”的来源和资本家雇佣包身工的原因以及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样两段插叙。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人称及作用:①第一人称:“我”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表达思想感情。
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②第二人称:“你” “你们”作用: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
用于人,增加亲切感;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③第三人称:“他” “他们”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直接、客观展现生活。
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作用:叙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局或其他后发生的情节,再从事件开头按发展顺序写。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使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起强调作用。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另外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如《秋天的怀念》。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交代…背景,解释…原因;使形象更丰满;突出中心。
六、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3、议论:是对某个问题、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个人感情。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5、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基础知识点:1、文章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童话、剧本等。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生动的人物形象)、情节(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概括类知识点:1、概括事件(情节):什么人+情况(时间、地点、环境等)+ 事件+ 结果(即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概括内容:人+事件+情感3、概括主旨:(1)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及篇末的议论抒情句,进行综合、概括。
(2)表述格式:本文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描写),表达(赞美、歌颂、揭示、鞭挞)了..........的感情(精神品质、社会现象等)。
三、分析作用类知识点:1、题目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充当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3)充当文眼,揭示文章主题(中心)(4)拟题新颖(或设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一语双关(6)作者情感的出发点(或触发点)(7)点明写作对象(主要人物)2、题目的含义:标题的含义一般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去理解。
表层义即标题在文中的字面含义,深层义即结合文章理解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的含义一般是让我们分析体会其深层义。
3、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了......的气氛(2)衬托人物........的心理(或烘托人物.......的心情)(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暗示社会背景,为人物出场做铺垫)(4)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6)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7)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倾斜六十五度的阳光》: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2.第十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迷雾灯塔之光》: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结尾段有何作用?
(一)标题含义
1.表层含义2.深层含义(与中心有关的比喻义象征义)
3.人物的心情、情感、性格
()标题作用
顺叙: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印象 鲜明。
倒叙:(1)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留下深 刻印象。 (3)开篇点题。 (4)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5)使文章结构紧凑。
开头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表达了……感情,交待
了……(时间、地点、起因);为全文 奠定了感情基调。 结构:开篇点题;首尾呼应;总领全文或引起 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 读者阅读兴趣;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 了人物性格(情感)。
修辞方法:《好兄弟》中的“好兄弟”
人物描写方法:《光明行》中的“甩不 掉”
叠词:《最后一课》“只听见钢笔在纸上 沙沙地响 ”
词语感情色彩:《一元钱,两份暖》中 “女孩狡黠地笑”。
品析语句的作用
1.从内容上看:结合语境解释语句的含义, 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情感,揭 示主题。
2.从形式上看:使用了……修辞、描写方法、 某种特殊句式等+作用。
《鱼鹰》:鱼鹰几乎绝望了,它眼里喷着 火,发出悲伤的吼叫。
《平安夜里的母亲》:白盘落地碎裂的声 音,像一根坚硬的刺,扎得他大哭起来。
《光明行》: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 落在身前与身后。
自然环境 1.交代季节、时令、人物活动场所,交代景物……特征。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衬托人物……性格(品质、情感、形象)。 4.揭示文章……主题(中心)。 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推动下文……情节发展。 6.与后文……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 (情感、形象)。
最新整理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doc
记叙文阅读要点及指导一.基本知识: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表达方式:( 1 )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 2 )正确辨别:A。
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 *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 ( 外貌、神态、衣着)* 心理* 语言* 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
从描写角度(方式)分: *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
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
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 .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4.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5.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 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一、导入: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
对记叙文的考查,主要是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
6、体会象征、讽刺、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7、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引申出其他话题,考查学生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能力。
第一节内容及中心的概括一、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准确感受知、理解文章(段落)的主题。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和概括能力。
二、答题技巧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三、试题举例:见《学考精练》P201、《梦断雅典》(2009年荆·州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木棉花开(2008年·漳州市)请根据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
第二节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一、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
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佛山中考常在基础题中考查)2、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
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
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如:《贝多芬之谜》的第2题:……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试题: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什么音乐?。
答案:题目考查词语的指代义。
文中说“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它就是文中一再强调的贝多芬注重用音乐表达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
文中对它表述最具体全面的就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整理概括这句话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乐”是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指代对象的判断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危含义及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2、从结构上看作用: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及效果)。
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设悬生疑、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等,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表现手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句子含义一般有基本义、特定义、深层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的特定含义往往是指句子的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新闻记者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起重要作用。
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二、答题技艺: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是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含义。
常见考点:1、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含义:解答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这类题目,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
2、作用:(1)从内容上,常有: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2)从结构上,常起: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的作用。
答题模式:1、“XX”一词原指……文中指的是……,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结构)三、试题举例《学考精练》P204(一)《伟大的悲剧》(2009年·南宁市)联系上下文,说说“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二)《别踩疼了雪(2009年·重庆市)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三)《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2009年·宁德市)请你说说对“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节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考点分析“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本考点主要考查在阅读中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在阅读中分析体味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表述特定的内容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方法、手段就叫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1、记叙。
记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二、答题技巧常见题型:1、能判断识别相关语句属何种表达方式;2、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效果是关键。
只有抓住了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才能顺利地辨别出相关语言所用的表达方式。
至于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要根据其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去分析。
常见考点一: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常见考点二:描写及作用1、肖像、神态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行动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失去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环境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自然环境,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