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各年级语文书上古诗及译文

北师大版小学各年级语文书上古诗及译文

1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2.春夜喜雨(节选)(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

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

13.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二年级(13首)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7.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

春秋
墨翟
寓言
30
4
战国
孟轲
31
六上 7
西汉
刘向
《说苑·正谏·螳螂捕 蝉》
32 33 34 35 36 37 38 补充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战国 三国 北宋
孙武 孙武 孙武 孔丘 孟轲 诸葛亮 欧阳修
《孙子兵法·始计》 《孙子兵法·谋攻》 《孙子兵法·作战》 《论语·子罕》 《孟子·尽心章句上》 《后出师表》 《左氏辨》
春秋 西汉 西汉 春秋 战国
左丘明 戴圣 刘向 孔丘 孟轲 语录
《左传·宣公二年》 《礼记·曲礼上》 《新序·杂事五·叶公 好龙》 《论语·卫灵公》 《孟子·梁惠王上》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 》
3
5

蒲松龄
小说
27
9

冯梦龙
笑话
《古今谭概·活见鬼》
28 2 29
战国
庄周
寓言
《庄子·天运·东施效 颦》 《墨子·兼爱中·楚王 好细腰》 《孟子·告子·学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散文汇总
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兰缕,恒念物力维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 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 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 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吃一堑,长一智。 句 备 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一年级上册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字与拼音(一)”)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字与拼音(四)”)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劳动”)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本册共6首]一年级下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家园”《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春天”《语文天地》读背)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动物”《语文天地》读背)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6“爱护”《语文天地》读背)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雨”《语文天地》读背)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与汪伦送我情。

(12“朋友”《语文天地》读背)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时间”)[本册共7首]二年级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秋天”《语文天地》读背)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读一读背一背)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024年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4年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4年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shī shǐ)所中,贯其右臂,后创(chuàng chuāng),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zú cú)有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惠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pǐ pī)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矢镞—箭头[1]为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解释下面的字。

常:_____________ 贯:_______________[3]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刮骨去毒”的意思_________,比喻_______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典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5]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______》中的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危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理解文中加点的字。

(1)引:__________(2)且:___________(3)遂:___________(4)亡:___________[2]下面句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一人饮之有余(____________)(2)吾能为之足(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一个成语作为本文标题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①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⑤于法;枉于法,则免⑥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⑦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相鲁:做鲁国的宰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④色:脸色。

⑤枉:歪曲。

⑥免:罢免。

⑦恃:依靠。

[1]“嗜鱼”的意思是()。

A.喜欢养鱼B.喜欢吃鱼C.喜欢钓鱼D.喜欢玩鱼[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

A.公孙仪嗜鱼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

[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_______的品质。

(填序号)①机智聪明②精打细算③秉公执法④清正廉洁2. 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北师大版文言文翻译

北师大版文言文翻译

自古以来,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对文言文进行翻译,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原文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背离正道,就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的人所顺从他的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做了,还要去追求知识,那更是危险的!做好事不要图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做,就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保全生命,就可以照顾好亲人,就可以享尽天年。

”二、总结通过对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虽然距离现代已有千年,但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集锦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可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永州的人傍水而居,都擅长游泳。

一天,河水暴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

船刚至江心,就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

其中一人拼命划水,却不像以往游得那么快。

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素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

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太糊涂,太死心眼了,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

矛与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含注释)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含注释)

古文三年级上滥竽充数①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ǔ)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⑥之,廪(lǐn)食(sì)⑦以⑧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

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这里是戏称。

(5)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四年级下蜀鄙二僧蜀之鄙(1)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yù)于(2)富者曰:“吾欲(3)之(4)南海(5),何如(6)?”富者曰:“子何恃(7)而往(8)?”曰:“吾一瓶一钵(bō)(9)足(10)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1),犹(12)未能也。

子何持而往?”越明年(13),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14)。

富者有惭色(15)。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16)焉。

人之立志,顾(17)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18),可持(19)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20)者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一年级上册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字与拼音(一)”)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字与拼音(四)”)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劳动”)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本册共6首]一年级下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家园”《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春天”《语文天地》读背)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动物”《语文天地》读背)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6“爱护”《语文天地》读背)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雨”《语文天地》读背)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朋友”《语文天地》读背)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时间”)[本册共7首]二年级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秋天”《语文天地》读背)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读一读背一背)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父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陈寔(sh 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3)期行:相约同行(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5)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________(时间)同行。

因为_____________ ,元方斥“友人”无信,因为______________,元方斥“友人”无礼。

在与元方的交谈中,友人的心情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转变。

[2]《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_________。

(书名)[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门外戏_________ (2)日中不至___________[4]如果你是文中“友人”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你对他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2)名刚:___________[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 (2)囊__________(3)博学____________ (4)练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____________(2)以照书_______________以夜继日你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恭勤:_______ ②通: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3.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尧②之时,十日③并④出。

焦禾稼⑤,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射十日,中⑥其九日。

日中九乌⑦尽死,堕⑧其羽翼⑨,故⑩留其一日也。

万民皆⑪喜,置尧以为天子⑫。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十日:十个太阳。

④并:一起。

⑤焦禾稼(jià):烤焦了禾苗庄稼。

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⑥中(zhòng):射中。

⑦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

后也以乌指代太阳。

⑧堕(duò):掉下。

⑨羽翼(yì):翅膀。

⑩故:特意。

⑪皆:都。

⑫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十日并出(__________)(2)中其九日(__________)(3)日中九乌尽死(__________)(4)故留其一日也(___________)(5)万民皆喜(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___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 _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______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_______。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国学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国学

四上国学1、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2、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3、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5、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6、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2、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四下国学1、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2、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3.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5.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6.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7.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8.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1.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12.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于市。

木不中伐,不粥于市。

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集锦
吾腰千钱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可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永州的人傍水而居,都擅长游泳。

一天,河水暴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

船刚至江心,就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

其中一人拼命划水,却不像以往游得那么快。

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素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

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太糊涂,太死心眼了,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记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他们一起捉住了。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这两样东西,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也是我想要的,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方面不能兼顾,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

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于是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部在意。

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子高非常细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屋子内外也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

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托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又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

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

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

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

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

他拿到鞋后,突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

”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译文:
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二个僧人。

一贫一富。

穷的和尚有一天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那有钱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

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