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哺乳期妈妈不能吃这些药,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身体损害宝宝健康!
哺乳期妈妈不能吃这些药,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身体损害宝宝
健康!
哺乳期的妈妈用药需要谨慎,但是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对宝宝健康产生影响,妈妈只需开会危害宝宝健康的药物即可。
哺乳妈妈必须慎用的药物:
1、慎用抗生素类药物。
如: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
2、慎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磺胺脒、双嘧啶片等,这些药物虽然不易进入乳汁,但是少剂量的药物即可导致宝宝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从而引发宝宝黄疸。
宝宝如果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磺胺类药物进入宝宝身体后还容易导致溶血性贫血。
3、哺乳期妈妈谨慎服用激素类药物、锂盐、阿司匹林、嗅隐亭、可卡因、麻黄素、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这些药物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从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4、妈妈最好不要服用避孕药,也不要服用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的中药,这些药物会减少妈妈乳汁分泌。
切记!这些药哺乳妈妈千万不能用!当心伤了宝宝!
切记!这些药哺乳妈妈千万不能用!当心伤了宝宝!在我国,医生通常会建议,如果有条件,应至少哺乳到宝宝6 个月;在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的时间是1 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时间更长,要到2 岁。
但是在漫长的哺乳期中,妈妈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生病。
这个时候用药,总会担心影响乳汁,而不用药,病情又得不到改善。
该怎么办呢?这次,决明子为你准备了一份良心哺乳期用药指南。
一、这些药,哺乳期绝对不能吃1、抗生素哺乳期应尽量避免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会影响婴儿的骨骼与牙齿生长,可能导致四环素牙(牙齿泛黄);氯霉素,可以通过乳汁进入胎儿体内,损伤骨髓的造血机能;磺胺类,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磺胺类药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造成脑核黄疸,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氨基糖苷类,这类药物会影响听神经发育,可能会导致宝宝耳聋。
如果哺乳期有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炎症,千万不要自己盲目服药,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清楚究竟是那种病菌的感染,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菌,选择适合哺乳期的安全的抗生素。
2、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在孕期使用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此药从身体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几周的时间,应该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3、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
哺乳期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器官发育,可引起男婴乳房增大,女婴阴道上皮增生。
哺乳期妈妈应采用其他方法避孕。
4、复方感冒药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新康泰克、百服宁等,一般都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两个成分通过乳汁对宝宝尽管产生不了什么危害,但都可以导致奶量减少。
二、哺乳期用药要点1、注意观察药品的半衰期我们吃下的药物,会随着时间逐渐排出身体,血液中药物浓度降到最高时候的一半浓度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作「半衰期」,用来衡量一种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长短。
哪些药物会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哪些药物会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①皮质激素:抑制成长,阻碍体内激素形成及出现其他副作用。
②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降低乳汁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含量,过量服用可导致女乳儿发生阴道上皮增生,男乳儿乳房发育。
③甲状腺功能抑制剂: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粒细胞减少症。
④溴化物:嗜睡,发疹。
⑤异烟肼: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引起孩子异烟肼肝中毒。
⑥钾制剂:发绀、体温下降。
⑦灭滴灵:恶心、呕吐、肾脏损害。
⑧氯霉素:蓄积中毒,抑制孩子骨髓。
⑨苯茚二酮:有致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出血的报道。
⑩抗代谢药:对孩子有抗DNA活性。
放射性制剂:如放射性碘可对孩子甲状腺产生抑制作用。
磺胺药: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重者出现黄疸。
青霉素及其他一些广谱抗生素:虽通过乳汁量不多,但可对乳儿产生过敏反应及耐药菌株产生。
镇静剂、抗惊厥药物、抗精神失常药及一些可吸收的导泻剂应用后产生和母亲类似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
因此,哺乳期母亲用药要慎重,因某些病情需要不得不用时可调整哺乳时间或停止哺乳。
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乳汁是母亲分泌的营养液体,通过哺乳将一定成分的药物传递给新生儿,但是一些药物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14种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1.长效硝酸酯类药物: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缓释硝普钠,由于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会导致新生儿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2.抗生素:一些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和克拉霉素等,容易通过乳汁被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导致过敏、肠道紊乱等不良反应。
3.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转移到新生儿体内,会引起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帕罗西汀和氟西汀等,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导致肌肉僵直、不安等不良反应。
5.滥用药物:如可卡因和海洛因等滥用药物,会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引起神经系统抑制,控制不住哭泣和睡眠等不良反应。
6.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哌替啶等,可以通过乳汁转移给新生儿,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7.抗心律失常药物: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8.降压药: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和尼群地平等,可能导致新生儿低血压和心脏功能不稳定。
9.抗痛经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抗痛经药物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10.利肺药物: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和咖啡因,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引起过度兴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1.妇科药物:避孕药片和雌激素类药物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
12.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风险增加。
13.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儿,可能导致嗜睡和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大全
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大全哺乳期间妈妈长期使用药物或者药量过大,药物被吸收后,很容易融入乳汁,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宝宝在哺乳的时候很可能会成为间接用药者或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成为受害者。
盘点哺乳期间的禁用的药物大全,哺乳期妈妈一定要慎吃以下七类药物。
一、阿司匹林虽然阿司匹林是医学界公认的相对安全的一种常用药物,但是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牙龈出血,诱发胃溃疡、肠胃出血、缺铁性贫血,少数病例中,还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以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大量的服用,甚至能引起中毒、死亡。
二、抗生素类现代人喜欢用各种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目前比较普遍,抗生素的滥用也比较严重。
过度使用抗生素药会引起过敏反应以及耐药性一些列问题。
常见的是产妇感冒或有炎症时候就使用抗生素,这本身不利于身体自身的免疫力形成,而且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状。
有研究证实哺乳妈妈长期或者大量使用光谱类抗生素,会增加宝宝患鹅口疮的机会。
这是因为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即会乘机大量繁殖形成二重感染,其中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多见。
三、维生素类人体对于维生素每日需要量并不大,一般可以从日常饮食方面即可补充,因此,如果不是需要有维生素量较大的儿童、孕乳妇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如慢性腹泻者,是不需要服用大量卫生素类药物来进行补充的。
四、中药类传统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不是很大,但是有医学报告研究说明长期轮换服用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活络丹等重要会引起汞中毒的病例发生,因为这些中成药内都含有汞化合物(朱砂),妈妈长期食用引起了蓄积中毒,宝宝从母乳中也能获得这些毒素,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引起中毒现象。
五、新药一些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临床的经验不足,对于产妇的毒副作用观察不够多,可能容易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产妇不宜用新上市的药品。
总结:产妇哺乳期用药除了对自己还要注意对宝宝健康的远近期影响。
哺乳期哪些药禁用
哺乳期哪些药禁用
产妇分娩后生病用药应十分慎重,特别是哺乳期。
由于大多数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可使乳汁量减少或使婴儿中毒,影响婴儿,如损害新生儿的肝功能、抑制骨髓功能、抑制呼吸、引起皮疹等。
因此,哺乳期应禁用以下药物: 1.抗生素类
如红霉素,通过乳汁可引起新生儿的肝脏损害,出现黄疸;氯霉素进入乳汁的药量很多,可破坏和抑制婴儿骨髓功能,使婴儿造血功能受影响。
还可使婴儿腹泻、呕吐、呼吸功能不良、循环衰竭及皮肤发灰等;四环素可引起婴儿牙齿和骨骼发育造成障碍,导致宝宝骨质疏松、龋齿。
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婴儿听力障碍。
甲硝唑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使母乳呈苦味,影响宝宝的食欲。
2.磺胺类
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或由于它从血浆蛋白中置换胆红素而致新生儿黄疸。
3.阿司匹林
可引起宝宝高热、抽搐、呕吐、脑水肿等。
哺乳期妇女长期服用会影响宝宝的血小板功能,出现凝血机制障碍。
4.口服避孕药:禁用至断奶或分娩后6个月,以免女宝宝青春期出现妇科肿瘤
性疾病。
5.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硫酸镁等,会引起宝宝胃肠蠕动增加及腹泻。
孕妇及儿童不宜应用的药物
孕妇及儿童不宜应用的药物孕妇及儿童不宜应用的药物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可透过胎盘和进入乳汁,孕妇及哺乳期服药偶可致胎儿过敏。
尚未见致畸报导,用药需要权衡利弊。
给哺乳期孕妇服用,最好停止授乳。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动物实验可致畸胎,孕妇混悬剂慎用、注射剂禁用。
凯力达(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孕妇慎用。
氨基糖苷类:孕妇D类,引起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用药时需要权衡利弊,哺乳期停止授乳。
早产儿及新生儿慎用。
曲必星针(盐酸大观霉素):孕妇禁用,因稀释液含苯甲醇新生儿禁用。
奈康(硫酸奈替米星针):新生儿禁用。
胃炎干糖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西索米星针:孕妇禁用。
四环素类: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妇女禁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停止授乳。
大环内酯类:有较少的药物可排入乳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婴儿影响不大,但最好停止授乳。
卡斯迈欣(克拉霉素片):动物实验对胎儿有毒性,代谢物可进入乳汁,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6个月以下儿童疗效尚未确定。
其他类:磷霉素钠针:本品可在乳汁中分泌,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
氯霉素针:孕妇禁用,哺乳期必须应用时需要停止授乳。
儿童必须应用时最好监测血药浓度。
可林霉素:孕妇慎用,哺乳期要停止授乳。
出生4周以内的儿童禁用。
他格适(替考拉宁针):除非万不得以,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
稳可信(万古霉素针):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甲硝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替硝唑:动物实验对胎儿具有毒性。
妊娠3月内禁用。
3个月以上具有明显指症方可选用本品。
哺乳期用药应停止授乳,停药3日后方可授乳。
12岁以下患者禁用针剂(裕宁),片剂(可立泰)尚不明确。
喹诺酮类:动物实验未证实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孕妇尚没有明确结论,本品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故孕妇禁用。
哺乳期停止授乳,此类药物不宜应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司帕沙星胶囊: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禁用。
磺胺类: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本品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引起黄疸,故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含药乳汁对哺乳婴儿有影响
含药乳汁对哺乳婴儿有影响
;一、药剂和女职工磺胺类哺乳期妇女应慎用的有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静脉注射)、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二、镇静药和吗啡类成瘾性镇痛药乳母使用安定可导致乳儿体重下降和胆红素血症;溴化物可引发乳儿皮疹和嗜睡;癫痫乳母服用苯妥英钠、屈布婴儿可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而出现嗜睡、虚脱、全身淤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吗啡类阿司匹林等成瘾性镇痛药,因其较易进入乳汁内而浓度可比血浆浓度高上数倍,对6个撞车月内的婴儿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发生意外,应注意提防,千万勿乱服药物。
;三、抗甲状腺甲状腺含高浓度抗药物药物的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后,可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还可促使甲状腺激素继发增高。
;四、其他乳母应用大剂量口服和阿司匹林抗凝药时可能损害乳儿的凝血机制,发生出血倾向,躲藏较大的危险性。
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
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在哺乳期间,妈妈们要注意什么是禁用药物,哪些是慎用药物。
否则的话,处理不当会对进行哺乳的婴儿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带来一些后遗症。
以下,我们来看看哺乳期间妇女禁用药物,以及哺乳期间慎用药物。
一,注意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大多数抗生素在乳汁中排泄量不大,但却能不同程度地引起婴儿的不良反应,如:1.乳母内服红霉素时,特别是通过静脉滴注时,它在乳汁中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4~5倍,可严重损害婴儿的肝功能。
2.乳母口服常规剂量的四环素,乳汁中的浓度约为血清浓度的百分之七十,可引起乳儿牙齿染黄,影响骨骼发育。
常规剂量的氯霉素,乳汁中的浓度约为血液中的百分之五十,可影响婴儿的造血系统功能。
3.乳母肌注常规剂量卡那霉素时,可导致婴儿卡那霉素中毒,发生耳鸣、听力减退及蛋白尿等。
乳母内服磺胺类药物也要注意,特别是初产妇,在服用磺胺异恶唑后两周内哺乳时,可使婴儿发生新生儿黄疸。
为此,乳母患感染性疾病使用上述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期间,应暂停哺乳,暂以牛乳代哺。
二,乳母还应注意的慎用药,禁用药物碘化物或放射性碘剂、硫脲嘧啶、香豆素类药物、麦角制剂以及甲糖宁、阿托品等,都可不同程度地进入乳汁。
三,避免使用各种中枢抑制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安定、安宁、利眠宁等。
这类药物进入乳汁,常可引起婴幼儿嗜睡、体重下降,甚至虚脱。
还应特别指出,六个月内新生宝宝对吗啡类镇痛剂最为敏感,可引起乳儿呼吸妈妈们在婴儿哺乳期间一定要注意慎用药物和禁用药物的问题,一切事情都有小心谨慎处理为好。
否则,处理不当会给婴儿带来诸多问题。
只有万事小心,才能让宝宝健康安全。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哺乳期妈妈如果要用药,也不能马虎,要小心用药。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来欣赏一下吧。
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一)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乳儿带来危害,然而少数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乳母服用量应考虑对乳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1、抗生素及磺胺类尽管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是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浓度,但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
有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给乳母应用后,有可以导致婴儿中毒,宜禁用。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据报道,癫痫病乳母每日口服苯妥因钠和苯巴比妥各400mg,婴儿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全身淤斑,嗜睡和虚脱。
3、其他抗甲状腺素药物、抗凝剂、放射性药物、麦角制剂、锂、抗癌药、汞剂等一般认为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哺乳期应禁用。
哺乳期妇女用药方法(1)权衡利弊用药: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2)选用适当药物:选用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3)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先哺乳后用药。
(4)加强用药指导:停药后恢复哺乳的时间在5~6个半衰期后。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妈妈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谨慎使用药物。
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随意乱服药。
请不要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
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不能少!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
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为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
哺乳期妈妈用药对宝宝的影响
哺乳期妈妈用药对宝宝的影响
哺乳期的妈妈服药后,有一部分药物经乳汁代谢。
宝宝如果吸吮母乳,乳汁中的药物便会进入婴儿体内。
由于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很少,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2%,故药物对婴儿的影响不大。
但有些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较高,还有些药物能在婴儿体内蓄积。
而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药物对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妈妈如果口服四环素,在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达到较高水平,会影响宝宝骨骼、牙齿的发育。
妈妈服用磺胺类药物时,由于磺胺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可致血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增高,加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导致核黄疸的发生,对早产儿的危害尤甚。
妈妈服用甲硝唑可使宝宝出现厌食、呕吐;妈妈服用呋喃类药剂量过大时,能引起宝宝溶血反应。
除上面列举的药物外,还有一些由乳汁中排出的药物,对宝宝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如:抗生素类药物有红霉素、氯霉素、链霉素,抗结核药有异烟朋,镇静安眠药有冬眠灵、溴化钠、苯巴比妥等。
妈妈长期服用利血平,宝宝可产生鼻塞等症状。
妈妈如每天吸烟20~30支,乳汁中的烟草酸含量足以使宝宝发生恶心、呕吐。
总之,药物虽然有治疗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新生儿对药物较为敏感,所以哺乳期妈妈用药时一定要慎重,既要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又要考虑其对婴儿的影响。
专家提醒:
如果病情需要服药时,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由乳汁排出量少,对宝宝影响不大的药物,以用最小的有效量为宜,一殽用药3~50。
还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调整哺乳时间。
如病情较重,需要治疗,而药物对婴儿又有较大影响时,可以暂时停止哺乳,挖时吸出乳汁以维持泌乳。
母乳喂养: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母乳喂养: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导读:本文母乳喂养:哺乳期禁用的药物,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
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婴儿来说,危害严重。
以下药物是哺乳妇女应忌用或慎用的:1、中西药,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
2、青霉素族抗生素。
3、磺胺类药物。
4、异烟肼(雷米封)5、灭滴灭。
6、氯霉素。
7、四环素和强力霉素。
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药物。
9、硫酸阿托品、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药物。
10、抗甲状腺甲药物甲基硫氧嘧啶。
12、哺乳母亲患了癌瘤,应停止哺乳,否则抗癌药随乳汗进入乳儿体内会引起骨髓受抑制,出现颗粒性白血球减少。
13、抗凝血药,不能用肝素,以免引起新生儿凝血机制障碍,发生出血。
14、皮质激素类、黄体激素类、新生霉素和呋喃呾啶。
15、水杨酸类药物。
16、溴化物类药。
17、镇静药。
18、缓泻药。
19、口服避孕药。
20、哺乳妇女还应禁止过量饮酒和吸烟、大量饮水、喝啤酒,禁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速尿等)和作用猛烈的泻药。
哺乳妇女禁用的药物
哺乳妇女禁用的药物
班开斌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一、四环素:服用后分布于乳汁的浓度高于血液五倍,会对婴儿牙齿和骨骼发育造成障碍。
二、氨茶碱:服用后约有10%的药量进入乳汁,对婴儿心脏维持平衡大有影响。
三、氯霉素:服用后进入乳汁的药量也很多,可破坏和抑制乳婴的骨髓功能,使乳婴造血机能受到障碍。
四、异烟肼:服用后,其代谢物进入乳汁可引起乳婴肝中毒。
五、阿托品:注射或服用后进入乳汁的药量虽不多,但抑制乳汁分泌作用强,极易导致母乳缺乏,也属禁用。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班开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3
【相关文献】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与禁用药物 [J], 彭春雷
2.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J], 于丽萍
3.法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J], 陈绍堂
4.哺乳期妇女禁用药物及其他 [J], 慕丹
5.美国警告哺乳期妇女禁用吗丁啉 [J], 许侠;林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哺乳期必须远离的禁用药物
哺乳期必须远离的禁用药物哺乳期有哪些药物是不推荐使用的呢?◆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它在孕期使用有明确的导致胎儿畸形的作用,它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此药从身体完全清除需要长达几周的时间,应该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除四环素外,还包括金霉素、多西环素(又称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又称美满霉素)等。
这类药物可以进入乳汁,若哺乳期妈妈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四环素牙。
过去由于不知道四环素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伤害,导致很多人不得不一辈子与黄牙齿相伴。
好在这些年来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很多人了解了这类药的副作用,哺乳期也会尽量避开这类药物。
金霉素虽然也属于这一类药物,但由于金霉素目前常用的剂型是眼膏剂型,眼睛局部少量使用时全身的吸收量很少,不会影响到吃奶的宝宝,因此不用担心。
一些基层的医生有时会直接给宝宝开金霉素眼膏,其实,宝宝短期少量对症使用也是安全的。
这个药虽然是抗生素,但由于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被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里直接售卖,人们不需要医生开写处方也能直接买到。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哺乳期能吃避孕药吗?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避孕药多为复方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
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长期服用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
在国外,有专门为哺乳期妈妈研制的避孕药,叫“Mini-Pill”,含的是低剂量(0.03 毫克)单一成分的孕激素左炔诺孕酮,这种避孕药不影响哺乳,但是目前国内没有售卖,所以不推荐国内的哺乳期妈妈服用任何牌子的口服避孕药,而应该选择其他的避孕方式。
哺乳期可选用的避孕方法很多,总原则是不影响乳汁分泌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安乃近等含有氨基比林的药物。
氨基比林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说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这些药名,你一定听说过,这些药的有效成分其实就是氨基比林。
这个成分的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常常被用作退烧止疼药使用。
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
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从而对乳婴产生影响。
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软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
一些常用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不同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差异较大,偶可见过敏或毒性反应。
乳儿反复少量接触抗生素极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须警惕可能影响乳儿的正常肠道菌群。
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并能发生生命危险。
四环素可使乳儿骨骼和牙釉受损,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红霉素乳药浓度高于哺乳期妇女血药浓度4~5倍,易导致乳儿胆汁淤积性黄疸。
磺胺类药物除口服不易吸收者外,均能经乳汁排泄,而且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母乳血药浓度,尤其对早产儿病弱儿高胆红素血症和G-6-PD缺乏的婴儿哺乳存在危险。
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乳儿产生溶血性贫血异烟肼导致乳儿肝中毒。
酮康唑氟康唑能通过吸收入乳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有可能对乳儿造成损害。
对于含这类药物的外用制剂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当乳母长期用药可能会对乳儿产生昏睡和乳母停药后的戒断症状,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这类药物均可通过吸收入乳,所以乳母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解热镇痛药哺乳期妇女应用镇痛药特别是弱镇痛药,占一定比例。
很多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
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安替比林阿司匹林双氯酚酸吲哚美辛等。
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婴儿肝损害,双氯酚酸可致婴儿产生血尿。
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应慎重考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尽可能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误信“西药有毒中药无毒”的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知识——哺乳妈妈的用药
妈妈在哺乳期用药要谨慎。
这是因为药物不但可能影响乳汁分泌,而且对宝宝的健康也会有影响。
许多药物可随乳汁排出而进入婴儿体内,尽管有的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宝宝身体稚嫩,药物对宝宝的危害可能会很大。
1 、抗菌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
其中,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素进入人体后在乳汁内的含量比较小,对宝宝来说基本安全
2 、哺乳期禁用的抗菌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磺胺类药物等。
四环素在乳汁中含量很大,可引起牙齿褪色(四环素牙)、龋齿,并能抑制骨生长;氯霉素可经乳汁分泌,进入宝宝体内,破坏和抑制宝宝的骨髓造血功能,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灰婴综合症;异烟肼在妈妈体内的代谢产物可以进入乳汁内,导致宝宝中毒;链霉素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宝宝的听神经和肾功能,是导致宝宝耳聋发生的最常见原因;磺胺类药物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或由于它从血浆蛋白中置换胆红素而致新生儿黄疸,因此这些抗菌素都是在哺乳期禁用的。
其它药物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抗甲状腺素药物、抗凝剂、放射性药物、麦角制剂、锂、抗癌药、汞剂等一般认为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哺乳期也应禁用;
3 、母亲在婴儿哺乳期内不能服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多由激素类组成,它们进入母体后,一方面会抑制催乳素
的生成,使得乳汁的分泌减少,不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乳汁;另一方面,避孕药物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将来的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十分不利;
4 、哺乳期的妈妈用药一定要慎重——不要人云亦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是最恰当的选择。
哺乳期服药影响胎儿健康.docx
哺乳期服药影响胎儿健康
然而,生病是难以避免的。
正在哺乳的母亲可能患上这种或那种的疾病,此时妈妈们服药要注意,千万不能让您宝宝的食粮宝库出问题,要考虑到您吃的药会使乳汁变成“药汁”。
由于乳汁具有偏酸特性,碱性、弱酸性或其它中性的药物均可进入乳汁。
只要婴儿食入一定量含有药物的母乳,均可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吗啡可使新生儿呼吸受到抑制;红霉素可使新生儿胃肠不适,并且恶心、呕吐;氯霉素可使新生儿出现血压下降,白血球减少;四环素可抑制新生儿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青霉素可出现过敏反应;链霉素可损伤听觉神经。
总的说来,乳汁中药物浓度越高,对新生儿的影响就越大。
此时婴儿的肝、肾功能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较慢,容易蓄积。
此外,由于婴儿体内的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占80%左右,水融性药物容易扩散,进入体内迅速发生作用。
因此,倘若哺乳期女性有急性病必须服用药物,在用药期间要暂停哺乳;如母亲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必须慎重考虑,或放弃母乳喂养,以免殃及婴儿。
最后,要告诉正在哺乳的年轻妈妈们,不要在哺乳期间服避孕药,因其可使乳汁分泌减少,乳汁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发生改变。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有那些
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有那些?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有那些?药物进入人体后,虽然大部分是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但是,有不少药物也能从乳汁中排出。
尽管人体有很多屏障(血乳屏障是其中之一)它们可以阻碍一些药物通过,使药物不能进入乳汁或较少地进入乳汁,有的进入量还和血中差不多,甚至个别的还会高于血中的药物浓度。
如红霉素在乳汁中的浓度就高于血中浓度4-5倍,硫氧嘧啶(抗甲状腺药)还高于血中3-12倍。
而且硫氧嘧啶对乳儿的正常发育危害极大。
由于新生乳儿解毒排泄都不完善,其危害更严重。
有些药物虽然在乳汁中含量很少,但其危害却很严重,尤其是乳母服药量较大时,更不可忽视。
如吗啡可使儿童窒息。
氯霉素可一直乳儿造血功能。
四环素可致乳儿牙质改变。
链霉素可影响乳儿听力。
磺胺药物可引起乳儿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苯海拉明、异丙嗪可使乳儿昏睡。
抗癫痫药可使乳儿发育迟缓。
痢特灵可使乳儿溶血。
阿托品可使乳儿颜面潮红、啼哭不止。
酚酞、大黄可使乳儿腹泻。
乳母禁用的药物:锂盐(抗燥狂病药)--乳儿血中显著增多,抑制发育放射性碘(放射性制剂)--损害乳儿甲氨蝶呤(抗代谢药)--抗脱氧核糖核酸,抑制生长发育。
滴滴涕,四氢大麻酚等--仅由乳汁排泄,使乳儿中毒。
苯茚二酮(抗凝血药)--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易发生出血。
氯霉素--抑制骨髓,妨碍造血功能,乳儿呕吐不止。
异烟肼--抗脱氧核糖核酸,抑制生长发育,其代谢还会引起肝中毒。
能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大量饮酒,乳儿昏睡。
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念珠菌病(可服制霉菌素预防)磺胺药--叶酸缺乏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
庆大霉素及链霉(注射)--耳毒性损害四环素类--乳儿骨、牙受损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扑米酮等)--新生儿嗜睡。
抗甲状腺药(甲亢平、碘化合物,硫氧嘧啶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粒细胞缺乏。
阿司匹林--出血倾向阿托品--瞳孔散大、高热、兴奋不安氟化物--牙齿氟斑甲磺丁脲及普萘洛尔--低血糖泻药(如番泻叶)--腹泻女性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男婴乳房女性化,女婴阴道上皮增生,月经初潮提前。
哺乳期的母亲哪些药应禁用或慎用?
哺乳期的母亲哪些药应禁用或慎用?
药品可通过母乳危害婴儿健康,母乳喂养的母亲必须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常识,以避免或减少哺乳的母亲因用药不慎,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1)哺乳期母亲禁用的药物:
①溴隐亭:抑制泌乳。
②环磷酰胺:抑制婴儿免疫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
③麦角胺:引起呕吐、腹泻、惊厥。
④尼古丁:若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可使婴儿呕吐、腹泻、心律不齐、烦躁,严重者休克,乳汁量减少。
⑤磺:根据剂量乳内放射活性存在3-14天。
⑥放射性钠:乳内放射性活性存在96小时。
(2)哺乳母亲应慎用的药物:①阿斯匹林: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出现皮疹,代谢性酸中毒。
②立马丁:困倦,易激怒,拒食,哭叫,颈部强直。
③扑痫酮:镇静、喂养困难。
④苯巴比妥:镇静,惊厥。
未列入上述药品,不等于不进入母乳或不危害婴儿,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或缺乏有关资料,因此哺育期的母亲患病后,应坚持以下原则:能用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治好的不用化学疗法(打针、吃药)能用食物疗法治好的不用药物治疗;能用中药治好的不用西药;口服用药能治好的不用注射;老牌药品能治好的病,不用新研制出的药品,因老牌药物己应用临床时间长,药物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基本上已被医生掌握,毒副作用容易观察和纠正,而新研制的药品,往往有一些毒副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作出来或被病人们发现。
若在没发现其副作用之前用了此药,弄不好母婴便成了这些药物毒性作用的牺牲品。
能通过哺乳影响宝宝的药物
能通过哺乳影响宝宝的药物1、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引起婴儿肾脏和听力损害;喹诺酮类影响骨骼发育;四环素和氯霉素损害婴儿牙齿、骨骼和影响造血功能。
2、性激素类药物:避孕药和雌孕激素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
3、镇静和止痛药: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度冷丁、吗啡引起婴儿嗜睡和呼吸抑制等。
4、抗肿瘤药物:各种抗肿瘤药物都可能损害婴儿,抑制乳儿机体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
5、其他:如奎尼丁、异烟肼、呋喃唑酮、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药物,可使先天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6、有些药物抑制乳汁分泌,哺乳期应尽量避免应用。
如阿托品、利尿药、多巴胺、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雄激素、溴麦角环肽溴隐亭等。
1、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
2、用药尽可能应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可在哺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时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4、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应用,应停止哺乳。
5、需用服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
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公认的比较安全的常用药物,如果大量服用,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久服用可引起肠胃出血及牙龈出血,还能诱发胃溃疡、缺铁性贫血,在少数病人中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以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所以用多了势必对宝宝有影响,特别是小婴儿,可能会诱发瑞氏综合症,造成肝、脑损伤。
又如抗疟药超剂量使用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对宝宝来说,也会造成贫血、头发稀疏、面色发黄等巨幼红细胞贫血表现。
二、抗生素平时最常见的是妈妈感冒或有炎症时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目前仍然比较普遍而严重,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
一般伤风感冒很多人就用抗生素治疗,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
哺乳妈妈大量或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即会乘机大量繁殖形成二重感染,其中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多见,这会增加宝宝患鹅口疮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
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乳婴产生影响。
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软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
一些常用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不同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差异较大,偶可见过敏或毒性反应。
乳儿反复少量接触抗生素极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青霉素类
头孢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须警惕可能影响乳儿的正常肠道菌群。
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并能发生生命危险。
四环素可使乳儿骨骼和牙釉受损,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红霉素乳药浓度高于哺乳期妇女血药浓
度4~5倍,易导致乳儿胆汁淤积性黄疸。
磺胺类药物除口服不易吸收者外,均能经乳汁排泄,而且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母乳血药浓度,尤其对早产儿
病弱儿
高胆红素血症和G-6-PD缺乏的婴儿哺乳存在危险。
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乳儿产生溶血性贫血
异烟肼导致乳儿肝中毒。
酮康唑
氟康唑能通过吸收入乳
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有可能对乳儿造成损害。
对于含这类药物的外用制剂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阿普唑仑
艾司唑仑
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当乳母长期用药可能会对乳儿产生昏睡和乳母停药后的戒断症状,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这类药物均可通过吸收入乳,所以乳母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解热镇痛药哺乳期妇女应用镇痛药特别是弱镇痛药,占一定比例。
很多治疗伤风
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
如对乙酰氨基酚
非那西丁
安替比林
阿司匹林
双氯酚酸
吲哚美辛等。
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婴儿肝损害,双氯酚酸可致婴儿产生血尿。
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应慎重考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尽可能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误信“西药有毒
中药无毒”的用药误区。
一些成瘾性镇痛药如吗啡
可待因等在乳汁中分布浓度较高。
有阿片瘾的哺乳期妇女,受乳的婴儿也能成瘾,新生儿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可发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妇女应绝对禁用。
哪些药物在乳汁中排泄最多?
母乳喂养新生儿,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体内,几乎所有母亲服用的药物都可在乳汁中排泄,但其量很少超过摄入量的1%~2%,一般不致
带来危害,不同的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有较大的差异。
如母体服用地高辛后,乳汁中含量甚微;服用酒精
异烟肼及灭滴灵等药物后,乳汁中含量较高。
因此,母亲注意服用药物对婴儿的危害性,避免滥用。
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分子量,分子量>200的物质难以穿透细胞膜;
药物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
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只有在母亲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进入乳汁,而与母亲血浆
蛋白牢固结合的药物,如抗血凝的苄丙酮香豆素不会在乳汁中出现;
药物的离解度:离解度越低,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也越低。
电解质锂易进入乳汁中并可达高浓度;
药物的酸碱度: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在乳汁中排泄,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
磺胺噻唑较难排泄。
下列一些药物在乳汁中排泄较多,易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带来不良的影响。
即哺乳期应禁用的药物有:激素类
避孕药
抗代谢药
甲状腺功能抑制剂
溴化物
氯霉素
麦角碱类
异烟肼
锂制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灭滴灵
苯茚二酮和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制剂等药物
如进行同位素检查时,应待放射性物质排清后再哺乳。
有些药物在哺乳期应慎用,如镇静剂
抗惊厥药物
抗精神失常药
阿司匹林
青霉素
磺胺类
广谱抗生素和吸收的导泻剂等。
以下14种药物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皮质激素:抑制成长,阻碍体内激素形成及出现其他副作用。
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降低乳汁中蛋白质
脂肪
矿物质的含量,过量服用可导致女乳儿发生阴道上皮增生,男乳儿乳房发育。
甲状腺功能抑制剂: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
粒细胞减少症。
溴化物:嗜睡,发疹。
异烟肼:头昏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引起婴儿异烟肼肝中毒。
钾制剂:发绀
体温下降。
灭滴灵:恶心
呕吐
肾脏损害。
氯霉素:蓄积中毒,抑制婴儿骨髓。
苯茚二酮:有致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出血的报道。
抗代谢药:对婴儿有抗DNA活性。
放射性制剂:如放射性碘可对婴儿甲状腺产生抑制作用。
磺胺药: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重者出现黄疸。
青霉素及其他一些广谱抗生素:虽通过乳汁量不多,但可对乳儿产生过敏反应及耐药菌株产生。
镇静剂
抗惊厥药物
抗精神失常药及一些可吸收的导泻剂应用后产生和母亲类似的不良反应;如嗜睡
恶心
呕吐
腹泻等。
因此,哺乳期母亲用药要慎重,因某些病情需要不得不用时可调整哺乳时间或停止哺乳。
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哺乳期妇女用药首先应权衡用药的必要性和对乳儿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以决定取舍。
应明确用药特征,尽量避免因哺乳用药而对乳儿造成危害。
二是选用进入乳汁最少,对婴幼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因婴幼儿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体内酶系统未十分健全,对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表达不明显。
三应注意用药和哺乳的时间间隔。
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长短调整用药和哺乳的最佳间隔时间。
一般应避免在药物浓度高峰时授乳,或采取哺乳后用药,最少间隔4h以上。
当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时,为防止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应监测乳儿血药浓度,特别对于那些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尤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