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
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
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帮在池边观察在水面游行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症状,但将病鱼拿出水面观察,则往往症状不明显。
个别病鱼的颅顶充血,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鼻孔前的皮肤病变较为严重,上皮细胞几乎全部坏死、脱落。结缔组织发生水肿,因此显得比正常的厚。
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尤其对草鱼危害性最大,发病快,来势猛,一日之间,能使成千上万的夏花草鱼死亡。游行于夏季,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6月为发病高峰,7月下旬以后就较少见。我国尤以华中、华南地区最为流行。
4.赤皮病
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端腐烂,鳍条呈扫帚状,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情。发病几天就会死亡。
赤皮病是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北方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
5.竖鳞病
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等。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象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竖鳞病是金鱼、鲫、鲤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一般当水质污浊、鱼体爱伤时,经皮感染。我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
6.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早期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或红色浑浊腹水。
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且呈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腹及肠壁充血,腹膜及实质器官的被膜上有散在性出血斑点。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的肠腔内积有多量液体或有气体,肠被胀大。有的鱼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肌肉充血,鳔壁充血。
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鲫、鲢、鳙、鲤、草鱼、青鱼等。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以2龄成鱼为主。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10月份后病情有所缓和。该病是淡水养殖中危害最大,流行范围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
7.细菌性肠炎
病原为气单胞菌。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上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早期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黏液。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尤其以后肠段明显,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脓,充塞于肠管中。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鳙等。水温在20℃以上流行,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该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8.打印病
又名腐皮病。病原为气单胞菌。
病灶部位通常在肛门上方或尾柄的两侧。亲鱼病灶部位不固定,全身均可发生。病鱼初期症状是皮肤及其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