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客家土楼

合集下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作文永定土楼是中国四大土楼之一,是一种神奇的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

永定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圆形,最大的一座土楼直径有5米多呢!最小的也有1米多,总共有三层,大约
有200多间房子。

它主要由石头砌成,还有一些木头。

因为木头
很坚固,所以才不会倒。

永定土楼里面住着许多户人家:有一家三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五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还有许多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我去过很多土楼: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南靖圆土楼群等。

但我最喜欢的是南靖圆土楼群,因为它很特别,让我觉得很奇特。

圆土楼是圆形的,所以叫“圆土楼群”。

它高4至5层,每
层有8个房间,一共有18个房间。

它一共有72间房,一共有
72层。

圆土楼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圆”,据说这是因为古代建造
圆土楼时需要用大石头和木材才能将它们砌成圆土楼。

—— 1 —1 —。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 •
楼 田螺坑土楼群,更多的是2环以上的多环同心圆楼。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楼内 有楼,环环相套。据粗略调查,永定县现存的圆楼就有360多座。其中有年代最久、环 数最多的承启楼;以富丽堂皇著称的振成楼;直径最长的永福楼;直径最短的如升楼; 圆中有方的永康楼和衍香楼;单无式的集庆楼等等。
返回
土楼的外形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 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 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 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 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 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 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 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 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 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 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 楼或圆寨。
返回
土楼的起源和现状
土楼的起源,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 纪(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 的时候。客家人在抗元中,土楼得到了发展, 并向外衍播,到明清时期成熟,在闽粤地区 广泛应用于抗倭和御寇。
返回
土楼的分类及种类
• 按建筑内部结构分类 按建筑内部结构分类 通廊式土楼 内通廊式土楼 单元式土楼 单元式土楼 • 按建筑外形分类 按建筑外形分类 圆楼 方楼
五凤楼
返回
内通廊式土楼
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 二层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 有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 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家 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真成楼为代表。
返回
单元式土楼
单元式土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 楼分割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独立的 门户,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 元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福佬民系聚 居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永定县的振 福楼为其代表。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

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客家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用以对抗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生存之道,也是客家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载体。

这些古老的土楼群,隐藏着许多神秘的面纱,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赞叹和探索。

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掀开客家土楼的神秘面纱,了解这一古老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神秘传说。

客家土楼位于中国南部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崇义、广东的大埔、梅县等地,福建的南靖、永定、漳州等地,以及广西的武鸣、临桂等地。

这些土楼群一般分布在山区或水乡,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世代代的居住地,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建筑,外墙由厚实的土坯砌成,内部结构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四层或五层,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土楼内部均有多个房间,供整个家族居住,楼顶常常还设有天井,用以通风采光。

土楼的墙壁厚实坚固,能够抵御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被誉为“东方的城堡”。

土楼内部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客家人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客家风格和特色。

土楼内的装饰、家具和陈设也都充满了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如编织的藤椅、挂在墙上的客家花布、风味美食等等,让人仿佛置身在古老的客家家庭中。

客家土楼所蕴含的神秘面纱并不仅限于其建筑风格和内部文化。

据当地传说,土楼建筑中蕴含着奇妙的风水学说和传统信仰,这使得这些土楼更加神秘而独特。

首先是土楼的建筑风水。

根据风水学说,土楼的建筑布局十分讲究,包括选址、形状、方位、高低、长短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原理,以求“招财进宝”、“风调雨顺”。

很多土楼建筑的位置和形状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义,比如圆形的土楼象征着天圆地方,方形的土楼象征着四面八方,都具有吉祥的寓意。

土楼的窗户、门洞、天井等设计也都蕴含有风水学说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次是土楼的传统信仰。

客家人是传统的宗教信徒,他们信仰祖先、宗室和神灵,土楼也是客家人对于神灵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作文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作文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作文朋友,你听说过客家土楼吗?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存在!
客家土楼,就像是从大地里冒出来的巨大蘑菇,又像是从天而降的神秘飞碟,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山水之间。

想象一下,你走近一座土楼,抬头一看,那
高大厚实的土墙,仿佛在对你说:“我可结实着呢!”
土楼里面那才叫热闹。

一家家,一户户,都生活在一起,就像一个超级大
的大家庭。

小孩子在楼道里跑来跑去,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土楼;大人们有的在
做饭,有的在聊天,那场面,温馨又有趣。

要是赶上哪家有个喜事,那更是热
闹非凡,全楼的人都来帮忙,一起庆祝。

土楼的设计也特别巧妙。

圆圆的外形,不仅好看,还能防风抗震。

而且啊,房间布局合理,住起来舒服又方便。

那一个个小小的窗户,就像土楼的眼睛,
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

据说,以前建土楼是为了防御外敌。

你看,那坚固的大门一关,谁也别想
轻易进来。

就算敌人围着土楼打转,里面的人也能安心生活。

这土楼,简直就
是古代的“安全堡垒”!
如今,客家土楼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都想来看看这神奇的建筑,感受一下独特的客家文化。

朋友,要是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客家土楼,相信我,你一定会
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课件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课件
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团 结、互助、勤俭、重教等优良传统。土楼群的建设也反映了 当时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社会形态。
意义
永定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建 筑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 ,土楼也是客家人团结协作精神的象征,对于促进民族团结 和地区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 意识的提高,永定客家土楼的未来将更 加美好。未来,永定客家土楼将继续得 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将有更多的 人参与到土楼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VS
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永定客家土楼保护和传承的 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 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技术,提高永 定客家土楼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地理分布与特点
地理分布
永定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永定区,其中以湖坑镇、高头镇和洪 坑村等地的土楼群最为集中。
特点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规模宏大、造型独特、布局严谨而著称,其中圆形的土楼是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土楼除了具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防御、家族聚居、 教育等功能。
文化背景与意义
文化背景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永定客家土楼简介 • 土楼建筑特色 • 土楼生活文化 • 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传承 • 参观与旅游信息
01
永定客家土楼简介
起源与历史
起源
永定客家土楼起源于唐宋时期, 是客家人南迁至福建地区后为适 应地理环境而建造的民居建筑。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定客家土楼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达到了建设的 鼎盛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和布局。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景区案例分析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景区案例分析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 交通区位联动模式的典范,“客家土楼”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发展特点】 依托自身处在福建厦门—江西瑞金和广东梅州三城市中心地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随着《一步之遥》《大鱼海棠》等一批展示客家土楼、客家文化的影视作品的上演,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可达性好,客源相对充足,但以观光游客为主,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几乎无二次消费。 由于永定土楼既是景区也是当地村民生活的地方,所以村民靠旅游经济为生,容易出现“野导游”、推销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案例
1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 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发展历程】 2008年7月 2011年8月 2016年1月 2018年12月
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景区游客突 破100万人次,收入8亿元
入选“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商品、乱定价等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 (承启楼)、最大方楼(遗经楼)、仙山楼阁(裕隆楼)、 布达拉宫式(奎聚楼)、富丽堂皇(福裕楼)、袖珍土楼 (如升楼)、古朴方楼(光裕楼)、防震巨堡(环极楼)、 秀丽商庄(振福楼)、书香门第(衍香楼)。
【门票】联票:90元/人 【活动】土楼建筑欣赏、客家文化体验
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境外游客量明 显增加。“客家土楼”品牌影响力逐步提 升。
【区位】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距永定 城区45公里。 【规模】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区有圆楼360 余座,方楼4000余座,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5A级 景区。 【பைடு நூலகம்筑特色】土楼是糯米、石灰、蛋白和土混合而成的外 墙,高3-4层,永定土楼从古代到解放前,是客家自卫防 御的坚固的楼堡。

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如此由来

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如此由来

[民居瑰宝]客家土楼如此由来
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

客家土楼的由来: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晋代开始,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随着人口的增多,后来迁徙的人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客居他乡的迁徙者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出于抵挡山林野兽、匪患的需求,人们建立了土楼建筑来聚居。

客家土楼内部结构:土楼中心为宗族祠堂,周围住宅按照家庭垂直分配,底层堆放杂物,高层居住。

土楼高层向外开有小窗户,用来观察和抵御外敌。

土楼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土楼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永定客家土楼、南靖土楼、田螺坑土楼群。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客家土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一、外观特点客家土楼的外观独特,呈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

其建筑外墙常采用石块、土坯等材料构筑,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围有环形或方形的走廊,整体呈现出一种严密有序的结构风格。

而且土楼的墙体非常厚实,能够防御外部的强烈风雨和侵袭,耐久性极高。

这种独特的外观特点,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大文化景点。

二、建筑结构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其内部多为多层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畜栏,中部为住宅,上部为储粮。

整个建筑结构分工明确,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起到了完善的生活作用。

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土楼建筑中融入了客家人的传统信仰、生活习俗和家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土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乡愁、家风、家韵,了解到客家人生活的丰富内涵。

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总结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客家土楼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土楼文化内涵

土楼文化内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是“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历史见证”。

第一、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

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

第二、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第三、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

土楼明珠振成楼,除具独特的八卦建筑风格外,楼内一幅幅对联和题词,就是前辈期望后辈知书识礼成大器的家训,深具典型意义。

如:大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二道门临摹明代海瑞书法“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内厅堂四大石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能不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正厅正面是“言法行则,福果善根”;“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

第四、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

当年,客家先民被迫由中原南迁,辗转来到南方的荒郊野岭山区落居。

面对丘陵盆地,灌木丛林,野兽出没,强悍土著,他们既需要聚居又受地域限制而各族散居,不得已在建族楼时,采用高大,坚固,封闭的土楼形式。

有资料证明,较古的客家村落,最初仅一座或几座土楼,随历史推移,才逐渐出现了当代人看到的多座或一群土楼,说明客家村落的形成是由最初的几族为村到人口繁衍、族群增多,土楼比邻而建,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客家人逐渐站稳脚跟,由“客人”向“主人”转变。

民系的强大反映到住宅风俗上,即较古的土楼封闭性极强,以后逐渐半封闭到半开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一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因为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

就地选取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是一种自然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特点,又极富美感的深土高层建筑类型。

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二“诗礼乾坤寨,耕读同心圆。

鸡犬相闻里,余庆永延绵。

”这段话里的同心圆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永定土楼,它是福建土楼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市,在1995年时,在世界建筑展览会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的明珠。

福建土楼在世界众多民居建筑中,以其结构奇巧,鲜明的汉族特色在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展示了自公元10世纪至今永定客家经济、社会和民居建筑艺术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其中,最为典型的土楼就是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说的就是它。

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瑰宝

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瑰宝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瑰宝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

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

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

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

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

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在民间俗语中,“土楼”亦是“土楼房”的简称,与“洋楼房”相对而言,泛指没有集中供暖和燃气管道的简易低层楼房。

石料主要用于砌墙基,其次用于铺设廊道、天井、门坪、道路等,还用于制作门框、台阶、柱座等,均为花岗石或青石,取自溪河之中或山上。

用于砌墙基的石料大者需数人才抬得动。

花岗石占绝大多数,青石不多见,一般用于制作门框。

较小的鹅卵石主要用于铺设通廊、道路、门坪、天井,当然砌墙也少不了它。

土楼建造的工序包括选址,设计、施工。

在选址上一般严格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风水要好,尽可能靠近同宗同族的居住地,并且依山傍水,避风向阳,还要考虑所建土楼离他们开垦的土要是否太远,耕作是否方便等等。

客家土楼简介

客家土楼简介

客家土楼简介身为客家人,对客家土楼的推广自然是义不容辞。

前一段时间选修课《国际经贸地理》的论文,我就选了“客家土楼”这一主题。

现在就把他发上去,共享之。

字数有5000字左右,没有耐心就不看咯。

如果本文有什么不对或者是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批评指导意见。

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葩盛开——简介永定客家土楼及其开发文章简介:结合《国际经贸地理》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区位安排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客家土楼(侧重于永定境内)的历史、地理分布、建造、开发等全方位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希望在带给大家视觉冲击的同时能为客家土楼的开发做点贡献。

(本文版权所有,使用、转载等,请经过本人同意后实行)作者简介:简彪,福建永定人,从土楼里走出的一个普通客家人。

关键词:客家土楼开发一度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及其间谍卫星认为是中国神秘核反应堆的圆形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惊呼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的客家土楼,1985年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与北京的雍和宫、天坛并列为中国参展模型的永定土楼振成楼……客家土楼,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神奇幻想。

那一幢幢世界上独一无二、古朴雄奇的生土建筑,对于土楼,我们有着太多的疑惑;对于土楼,我们有着太多的向往;对于土楼,我们有着太多的期待。

认识土楼,享受土楼,请从我的介绍土楼开始。

客家土楼的历史“客家”是汉族的一支特殊的民系。

客家先民祖籍中原,自汉末以来,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相续举家或举族渡江南下来到赣、闽、粤边区落脚生根。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中,在与土著的冲突与融合中,他们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稳定族群——客家民系,即今天所说的客家人。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历史沿革形成阶段宋元时期(公元11世纪~13世纪),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

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

关于最古老的土楼,最早记载"土楼"的文献是《重修虔台志》。

发展阶段明代(14世纪末开始至17世纪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

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

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标志着福建土楼进入发展阶段。

鼎盛阶段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该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

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

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

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工艺精湛、装饰华丽等等。

在晚期,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这便是福建土楼的鼎盛阶段。

延续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当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一直延续至今。

这时期,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华丽的装饰。

是福建土楼的延续阶段。

[5]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建筑特色外形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

参观福建别致土楼作文400字

参观福建别致土楼作文400字

参观福建别致土楼作文400字
7月23日早上,我和爸爸坐上旅游大巴从厦门出发,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进行参观。

我们首先参观永定土楼王子——振成楼,它建于1912年,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接着,我们来到了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福裕楼,它是人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经典土楼。

听导游叔叔介绍,这个土楼的墙有一米二厚,如果有坏人想闯进去,主人用门后面的大木头栓上,这样坏人就无法闯入;如果坏人用火烧,钉在门上的铁板可以防火;如果用烟来熏人,二楼的喷水器可用来灭烟。

休息的时候,里面的叔叔让我们尝了两种茶——铁观音和大红袍,真是好喝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环境优美、构思精巧的方型土楼——奎聚楼,它建于1834年,占地6000平方米,依山就势而建。

楼前蜿蜒而过的溪
河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远山近水土方楼,诗情画境何悠悠”的别致风情。

虽然天气非常炎热,一路上也很辛苦,但我还是玩得很开心,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参观。

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龙岩市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

多姿多彩、形式各异,从外观造型上分主要有三类:五凤楼、方楼和圆楼。

除此之外,福建土楼还有诸多变异形式,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等,这些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土楼造型,连同土楼这个泥土创造的奇迹所反映出登峰造极的夯土技术以及围绕土楼的传说典故和土楼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土楼文化的精彩画卷。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但最具特色、最引人注目,此外还有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

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基本上是以家族的形式进行居住,具有安全防卫、防风防震、防火防潮的功能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

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

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辗转定居于当时还相当落后的岭南,聚族而居。

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

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永定客家土楼起源于唐代,后来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慢慢被附近所接受并且流传了起来。

据记载,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正式建县,县中的客家人"人文鹊起,甲第巍科为数郡冠"。

由明末开始,永定客家人积极从事烟草生产和贸易,财源滚滚而来。

这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兴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客家恪守南迁前的文化传统,特别遵行儒礼,崇拜祖先,珍视家族团结,重土爱国并重视风水,形成为特殊的客家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客简 家
保 护
家介 文 土篇 化




客家
文化
客家由来: 源自宋朝制作户籍时,将自古以来即住该地的居民称为【主】,以后从外地 来的即称为【客】。 圆楼的成因: 客家人因避居战乱而离乡背井迁居他方,但在他乡常受到当地各种势力之欺 凌,故形成客家群居及独特之居住格局。其中最特殊的住房为【圆楼】,圆 土家 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
楼 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 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 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 的地震下,整体不会发生破坏 性变形。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 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 大块卵石筑基。土墙在石基以 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 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 出墙外。
建筑特点
客 四艺术性 土家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
楼 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 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 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
近似,唯其外墙另厚升高,形 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 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 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 出现,宛自天然,震撼人心, 在土楼旅游中,圆寨具有最强 的吸引力。
圆楼的外观
客家 窗户: 底层和二层对外皆不开窗,三层以上的卧房只开小窗,
土 一般不使用的房间暂不开窗。 楼 大门:
主要出入口是大门,因此大门成为防卫的重点。大门 是用实心木板拼接而成的,木板厚约四寸。门框多用石块 或石条砌成,只要将大门紧闭,在板门后加横闸插入石门 框中,就不怕敌人撞门攻击了。有的土楼大门除了横向门 闸杆外,又加上竖向的门闸,更为牢固。甚至有些土楼大 门采用双层木门。
篇由来 要想真正认识土楼,不得不从客家文化说起。 在福建这个朗润明丽的南国花园里,除了它特有 的亚热带风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数 客家文化了。 福建是我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 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 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 之为“客家”。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 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 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 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土楼。如四角围龙--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故居 等。
此外,他们对付火攻也有妙法,就是在石砌门框伤特
设水槽,通二楼水箱。如此,每逢敌人火攻,便能由内倒 水形成防火水幕。
建筑特点
客 一经济性 土家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
楼 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 的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 黄土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 破坏耕地问题。旧楼拆除重 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 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 大量建筑垃极。
建筑特点
客 三防御性 土家 厚墙是土楼重要的特征之一,
楼 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 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 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 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 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 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 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 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 部出于防御要求。
外墙:
高大而厚实。外墙厚度多在1公尺以上, 外墙用三合土夯筑。 极其坚硬,即使用枪炮攻击也不容易被轰垮。 墙基基槽也很深,用打卵石一块一块堆砌, 卵石较大的一端朝内,较小的一头朝外砌筑,
永定县湖坑镇的裕兴楼就是一例。 1934年 当地农民义军退守楼内,国民党中央军围剿 数日仍无法攻破,挖墙失败之后想恃炮破楼, 动用平射炮轰击,哪知19发炮弹不过把土墙 打出几个小凹坑而已,楼墙仍岿然不动。这 个战例足以证明福建土楼外墙的抵御功能。
篇民俗
语言:在于当地越族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客家方言,也是闽地的六大方言之一。
饮食 :形成了客家菜系。代表作有盐焗鸡 、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擂茶 客家婚姻: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客 家人属性成规,男婚女嫁定要"明媒正娶",才不为乡闾讥笑。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 制"六礼"。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催生: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 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 礼”。、3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 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等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客家 振成楼
土楼
振成楼,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 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 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 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 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 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 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 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 直径57.2米,内通廊式。
客家
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 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 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 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客家楼 圆楼布局
井围合成一个院落。每个单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 的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 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底层的内通廊以三合土铺面, 二层以上每层楼以较薄的青砖铺地板,有隔音、防火功能。 三、四层内通廊的屋檐下设精美的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
土客家楼 圆楼的外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