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

合集下载

13.4影响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

13.4影响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

7,其它元素:主要是降低钢的塑性,提高变形抗力
合金元素对铁素体伸长率和韧性的影响
(二)组织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晶格类型的影响 面心立方——12个滑移系,同一滑移面上3个滑移方向, 塑性最好,如铝,铜和镍等. 体心立方——12个滑移系,同一滑移面上2个滑移方向, 塑性较好,如钒,钨,钼等. 密排六方——3个滑移系,塑性最差,如镁,锌,钙等. 晶粒度的影响 晶粒度越小,越均匀,塑性越高.
第四节影响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
一,塑性,塑性指标和塑性图 塑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 能力. 1,塑性反映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2,塑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变形条件 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塑性. 3,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内因:金属本身的晶格类型,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等; 2)外因:变形时外部条件,如变形温度和受力状况等.
A0 ,Ak
塑性指标还可以用镦粗实验和扭转试验测定. 镦粗试验(试样的高度为直径的1.5倍)中,以出现 第一条裂纹时的变形程度为塑性指标:
εc
,
H0 Hk = H0
×
100%
试样原始高度和表面出现第一条裂纹 时的高度
注:只有相同的指标才能相互比较
原始样
出现裂纹后的试样
镦粗试验
塑性图: 在不同的变形速度下,以不同温度下的各 种塑性指标( , , , ,ak等)为纵坐标, 以温度为横坐标绘制成的函数曲线.
碳钢的塑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四)应变速率对塑性的影响
一方面,随变形速率的增大,金属的塑性降低:没有足 够的时间进行回复或再结晶,软化过程进行得不充分. 另一方面,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金属 的温度升高,温度效应显著,从而提高金属的塑性.但 对于有脆性转变的金属,则应变速率的增加可能引起塑 性的下降.

金属的塑性变形、纤维组织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塑性变形、纤维组织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塑性变形、纤维组织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一、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受力时,其原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宏观上表现为形状、尺寸的变化,此种现象称为变形。

金属变形按其性质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当受力不大时,去除外力后原子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当应力超过一定值时(≥бs),金属在弹性变形的同时还会产生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以滑移的方式进行的,即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滑动后原子处于新的稳定位置,不再回到原来位置。

研究表明,滑移总是优先沿晶体中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晶体中能够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越多,金属的塑性越好。

晶体的滑移是借助于位错的移动来实现的。

大量的位错移出晶体表面,就产生了宏观的塑性变形。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常用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每个晶粒内的塑性变形主要仍以滑移方式进行。

但多晶体中各相邻晶粒的位向不同,各晶粒之间有一晶界相连接,因此,具有下列特点:(1)晶粒位向的影响由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位向不同,在外力作用下,有的晶粒处于有利于滑移的位置,有的晶粒处于不利位置。

产生滑移的晶粒必然会受到周围位向不同晶粒的阻碍,使滑移阻力增加,从而提高了塑性变形的抗力。

所以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逐步扩展和不均匀的,其结果之一便是产生内应力。

(2)晶界的作用晶界对塑性变形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试样在晶界附近不易发生变形,出现所谓“竹节”现象。

这是因为晶界处原子排列比较紊乱,阻碍位错的移动,因而阻碍了滑移的缘故。

很显然,晶界越多,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越大。

(3)晶粒大小的影响在一定体积的晶体内晶粒数目越多,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不同位向的晶粒也越多。

因而塑性变形抗力也就越大,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故生产中都尽一切努力细化晶粒。

二、金属的冷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主要影响是造成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度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2012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解析

2012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解析

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下,含C量对碳钢变形抗力的影响 --静压缩,……-动压缩

氮:高强度低合金钢中氮含量的变化一般太小,以致于不 会引起热变形抗力显著改变,但氮可以通过如氮化铝或氮 化钛等氮化物的形成而引起奥氏体晶粒细化,从而影响热 变形抗力。
置换式固溶元素:在置换型合金中使用的元素通过固溶强 化、沉淀硬化和晶粒细化来达到强化目的,其强化方式同 钢在室温下的强化方式相类似。Mn、Si、Cr、Ni。 复合添加:变形抗力提高。
单向拉伸:
r pl
pl __单向拉伸应力
•同一金属材料,在一定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下,以 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屈服应力(σS)的大小度量其变形抗 力。 •当屈服点不明显时,常以相对残余变形为0.2%时的应力σ0.2作 为屈服应力(变形抗力)。
4.1.2 变形抗力的测定方法
ln
l0
优点:变形较均匀,其不均匀变形程度比压缩变形小得多。 缺点:均匀变形程度小,一般≤20~30%
2.压缩试验法
应力状态:单向压缩;变形抗力为: pc
P F
式中,P—压缩时变形金属所承受的压力; F—试样在承受P力作用时所具有的横断面积。
h0 试样由高度h0压缩到h时,所产生的变形为: ln h
条件:简单应力状态下,应力状态在变形物体内均匀分布 1. 拉伸试验法:
2. 压缩试验法
3. 扭转试验法
1.拉伸试验法:
试样:圆柱体,应力状态:单向拉伸,并均匀分布。所测出的 拉应力即为变形抗力:
pl
P F
式中,F—测定时试样的横断面积;P—作用在F上的力。
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分布:均匀。当将试样的l0长度均匀拉伸至l 时,其变形为: l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 变形抗力影响因素PPT学习教案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 变形抗力影响因素PPT学习教案

• 剪切机构(基本塑性机构)特性的变化。
2021/7/18
14
第13页/共39页
不同温度下钢的拉伸曲线
2021/7/18
15
第14页/共39页
镉与锌的真应力曲线
2021/7/18
16
第15页/共39页
• 总的来看,对于从0到1的相对温度区间的整个间隔内都 没有物理-化学变化的合金,其硬度、强度极限、屈服极 限、变形抗力等的对数值随。 对于每一次
变态a,温ln度TP系kz 数Tln可k P由z

式确
定:
2021/7/18
19
第18页/共39页
• 对于每一温度变态,库尔纳科夫定律可以写成如 下的近似形式:
Pt
P ea(tz t) tz
Ptz e A
Ptz 1
A
A2 2
2021/7/18
20
第19页/共39页
• 在0.7~0.95相对温度
Pt2——温度t2时上述各塑性变形抗力的特征值; a——温度系数。
2021/7/18
18
第17页/共39页
• 如果合金的变形抗力对数直线的进程在从0到1的
相对温度区间有n次变化,那么该合金在此温度区
间就将有n十1次变态。每一次温度变态都可用该
改变态的温度系数a,对应变态开始温度Tk的开始
变形抗力Pk和对应变态终了温度Tz的终了变形抗
• 塑性机构的扩散性质越明显,塑性变形速度滞后于弹性变形的效应就表现 得越强烈。因为自扩散过程需要时间来实现。因此,非晶塑性机构在这方 面应显示出最大的效应。
2021/7/18
23
第22页/共39页
• 假设,以稍低于声速的速度拉伸方杆,经过非常小的时间其长 度增加50%,并在此变形条件下和时间间隔内,所设定的变形 速度只能保证变形物体具有5%的残余延伸。这样,方杆将具有 45%的弹性变形和5%的塑性变形。因此,在方杆内产生的应 力便可用相当于45%弹性变形的纵坐标aa‘来确定。若增加此 产生50%延伸的变形时间,即减小拉伸速度,使在变形物体内 具有更大的残余延伸,例如30%,那么,在方杆中的应力数值 便可用相当于30%弹性延伸的纵坐标bb’来确定,等等。

12塑性与屈服准则

12塑性与屈服准则

一 塑性指标
事实上,这两个指标只能表示在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材料的塑性越好。试样拉伸时,在缩颈开始 前,材料承受单向拉应力,缩颈出现以后,缩颈处处于三向拉应力 状态。上述两个指标反映的是材料在单向拉应力状态下的均匀变形 阶段和三向拉应力状态下的缩颈阶段的塑性总和。由于伸长率的大 小与试样原始标距长度有关,而断面缩减率的大小与试样原始标距 无关,因此,在塑性材料中,用Ψ(%)作为塑性指标更为合理。 2 压缩试验 将圆柱体试样在压力机或落锤上进行镦粗,试样 的高度一般是直径D0的1.5倍,用试样侧表面出现的第一条裂 纹时的压缩程度ε c作为塑性指标,即 H k H 0 100% 。
c
H0
式中Hk为试样侧表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的高度。 3 扭转试验 在专门的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材料的塑性指标用 试样破断前的扭转角或扭转圈数表示。
一 塑性指标
如果以不同变形速度、不同温度时得到的各种塑性指标(δ 、ψ 、ε 、 ak、ζb 等)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图,称为塑性图。图 1所示为碳钢的塑性图。一张完整的塑性图,应给出压缩时的变形程度ε、 拉伸时的强度极限ζb、延伸率δ、断面缩减率ψ、扭转时扭转角或转数, 以及冲击韧性ak等力学性能指标与温度的关系, 它是拟定金属塑性加工 工艺规范,如选择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等的重要依据。使用 塑性图时,应注意图中塑性指标对应的变形条件,使实验条件尽量与塑 性加工时的变形条件相近。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产生 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变形抗力, 一般用接触面上平均单位面积变 形力表示。如压缩时,变形抗力 为作用于工具表面的单位面积压 力,亦称单位流动压力,通常用P表示。
第十二章
塑性与屈服 准则

5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新解析

5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新解析

塑性指标与变形温度关系的曲线图,称之为塑性 图。
(2)用途 1)由热拉伸、热扭转等机械性能试验法测绘的 塑性图,可确定变形温度范围;
2)由顶锻和楔形轧制的塑性图,不仅可以确定 变形温度范围,还可以分别确定自由锻造和轧制时的 许用最大变形量。
W18Cr4V高速钢的塑性图
GHl30合金塑性图
5.2 影响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途径
柔软性反映金属的软硬程度,它用变形抗力的大 小来衡量,表示变形的难易。 不要认为: 变形抗力小的金属塑性就好,或是变形抗力 大的金属塑性就差。 例如: 室温下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很好,能经受很大的 变形而不破坏,但它的变形抗力却非常大; 过热和过烧的金属与合金,其塑性很小,甚至完 全失去塑性变形的能力,而变形抗力也很小;
(5)经过热加工后的金属比铸态金属的塑性高
2 、 化学成分的影响
(1)铁、硫、锰
化学纯铁具有很高的塑性,工业纯铁在9000C左 右时,塑性突然下降。 硫是钢中有害杂质,易产生“红脆”现象
锰可提高钢的塑性,但锰钢对过热的敏感性强, 在加热过程中晶粒容易粗大,使钢的塑性降低。
各种硫化物和共晶体熔点
(2)碳
碳在碳钢中含碳量越高,塑性越差,热加工温 度范围越窄。当C<1.4%时,有很好的塑性。 (3)镍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减慢钢在加热时晶粒 的长大。 (4)铬
铬能使钢的塑性和导热性降低。
(5)钨、钼、钒
都能使塑性降低。
(6)硅、铝
在奥氏体钢中,Si>0.5%时,对塑性不利, Si>2.0%时,钢的塑性降低, Si>4.5%时,在冷状态下 塑性很差。 铝对钢的塑性有害。
3 、 铸造组织的影响
铸坯的塑性低、性能不均匀。 造成原因: (1)铸态材料的密度较低,因为在接近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分布有宏观和微观的孔隙,沸腾钢钢锭 有皮下气泡。 (2)用一般方法熔炼的钢锭,经常发现有害杂 质(如硫、磷等)的很大偏析,特别是在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从金属成形工艺的角度出发,我们总希望变形的金属或合金具有高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低塑性、高强度的新材料,需要采取相应的新工艺进行加工。

因此研究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章的目的在于阐明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概念,讨论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5.1 塑性、塑性指标、塑性图和变形抗力的概念所谓塑性,是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又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人们常常容易把金属的塑性和硬度看作成反比的关系,即认为凡是硬度高的金属其塑性就差。

当然,有些金属是这样的,但并非都是如此,例如下列金属的情况: Fe HB =80 ψ=80%Ni HB =60 ψ=60%Mg HB =8 ψ=3%Sb HB =30 ψ=0%可见Fe 、Ni 不但硬度高,塑性也很好;而Mg 、Sb 虽然硬度低,但塑性也很差。

塑性是和硬度无关的一种性能。

同样,人们也常把塑性和材料的变形抗力对立起来,认为变形抗力高塑性就低,变形抗力低塑性就高,这也是和事实不符合的。

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可以经受很大的变形而不破坏,既这种钢具有很高的塑性,但是使它变形却需要很大的压力,即同时它有很高的变形抗力。

可见,塑性和变形抗力是两个独立的指标。

为了衡量金属塑性的高低,需要一种数量上的指标来表示,称塑性指标。

塑性指标是以金属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拉伸试验时的延伸率δ和断面缩小率ψ,δ和ψ由下式确定: %100l l l 00k ×−=δ (5.1) %100F F F 0K 0×−=ψ (5.2) 式中l 0、F 0——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和原始横截面积;l K 、F K ——试样断裂后标距长度和试样断裂处最小横截面积。

实际上,这两个指标只能表示材料在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能力。

金属的塑性指标除了用拉伸试验之外,还可以用镦粗试验、扭转试验等来测定。

金 属 塑 性 和 变 形 抗 力 的测 定

金 属 塑 性 和 变 形 抗 力 的测 定

σ-
1
此时所测得的平均单位压力p 即为平面变形抗力K 值。

实际上,即使润滑良好,还是存在轻微摩擦,所以应对上面的K 值加以修正,即 1
fl h
p fl K h
e =

-
式中,f 为摩擦系数。

考虑轻微摩擦时,f = 0.02~0.04。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材料试验机。

(2)刻线打点机。

(3)平面变形压缩装置 (4)千分尺、游标卡尺
(5)Q235标准试样各一个,100mmx4Ommx6mm 铝试样4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 用卡尺和千分尺测定好标准试样尺寸,并标好计算长度。

(2) 在刻线打点机上将标准试样计算长度分距划线。

(3)准备好材料试验机,将记录纸和笔装好备用。

(4)夹好标准试样,进行拉申实验,注意分段加载,并记录载荷值。

(5)根据拉伸曲线计算出相应试样0.2σ的,及伸长率已填人表1内。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多晶体金属经塑性变形后,除了在晶粒内出现滑移带和孪晶等组织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组织结构的变化:①形成纤维组织,塑性变形后,晶粒沿变形方向逐渐伸长,变形量越大,晶粒伸长的程度也越大。

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当金属中有杂质存在时,杂质也沿变形方向拉长为细带状(塑性杂质)或粉碎成链状(脆性杂质).②形变亚结构的形成及细化.●形变亚结构的形成机理: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源所产生的大量位错沿滑移面运动时,将遇到各种阻碍位错运动的障碍物,如晶界、亚晶界、第二相颗粒及割阶等,造成位错缠结.这样,金属中便出现了由高密度的缠结位错分隔开的位错密度较低的区域,即形变亚结构。

●亚结构的细化,形变亚结构的边界是严重晶格畸变区,堆积大量位错,而内部的晶格则相对完整,仅有稀疏的位错网络,这种亚结构也称为胞状亚结构或形变胞.(内部完整,外部包满位错)③产生变形织构,与单晶体一样,多晶体在塑性变形时也伴随着晶体的转动过程,故当变形量很大时,多晶体中原为任意取向的各个晶粒会逐渐调整其取向而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为晶粒的择优取向,这种由于金属塑性变形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叫做形变织构。

同种材料随着加工方式的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织构:●丝织构:在拉拔时形成,其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向与拉拔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

●板织构:在轧制时形成,其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面与平行于轧制平面,而某一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

性能特点:显示出各向异性。

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产生加工硬化(也称形变强化)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金属的力学性能也将产生明显的变化,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这一现象即为加工硬化或形变硬化。

加工硬化的原因: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大,位错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形变抗力的增加,金属的强度提高.加工硬化的是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之一。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件)第18讲变形抗力计算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件)第18讲变形抗力计算
然后再用热力参数修正系数来修正此基础值,得出
在其它变形条件的变形抗力。此热力参数的中等值
是t =1000℃,e =10s-1,e =0.1。各热力参数修正 系数用kt、ke、ke表示。这样,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
变形抗力便为:
s kkkt0
2020/10/4
27
Lesson Eighteen
45号钢变形温度、变形程度系数曲线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
Theory of metal plastic deformation
第十八讲 Lesson Eighteen
变形抗力计算
第八章
Lesson Eighteen
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
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 变形抗力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 影响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 ▪ 变形抗力的计算
2020/10/4
21
实验公式法
Lesson Eighteen
▪ 计算变形抗力的实验公式繁多,其中主要体现了与 变形速度、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的关系。目前在周 纪华、管克智所著《金属塑性变形阻力》一书中有 较详细的变形抗力的各种实验公式。
2020/10/4
22
Lesson Eighteen
变形速度的影响关系式 ▪ 当变形速度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采用下述公式计
率之间的关系
PFF 0(1)u unF 0(1)
开始出现细颈时,拉伸变形力最大,也即dP/dy=0,
因此
u nF 0nu n1u nF 0(n1) u n0
u
u
由此
n u 1 u
2020/10/4
17
Lesson Eighteen
那么,最终真应力和断面收缩率之间的关系为

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计算的意义及方法

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计算的意义及方法

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计算的意义及方法摘要:变形抗力作为材料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热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情况,因此,如果金属塑性变形中的变形抗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来,那么伴随变形过程的显微组织变化,就能够通过变形抗力的变化而预报出来。

从而能够在变形后不进行性能测试的情况下,预测工件的力学性能。

本文着重介绍金属塑性变形抗力及其计算的意义及方法。

关键词:塑性变形抗力;变形抗力;计算方法;意义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是指金属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在单位横截面积上抵抗此变形的能力。

变形抗力是表征金属和合金压力加工性能的一个基本量。

变形抗力的研究起步很早,由于实验条件有限,20世纪40年代以前属于研究的萌芽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热模拟技术的应用对变形抗力的研究才有了很大的进步。

1 变形抗力的测定方法简单应力状态下,应力状态在变形物体内均匀分布1.1 拉伸试验法:/pl P F ε= ()0ln /l l ε=1.2 压缩试验法:/pc P F ε= ()0ln /h h ε=1.3 扭转试验法: 圆柱体试样4032Mr d τπ=⋅ 空心管试样02M F d τ=平2 影响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2.1金属的化学成分及组织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2.1.1化学成分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对于各种纯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的,滑移阻力大,变形抗力也大。

同一种金属,纯度愈高,变形抗力愈小。

合金元素的存在及其在基体中存在的形式对变形抗力有显著影响。

原因:1)溶入固溶体,基体金属点阵畸变增加;2)形成化合物;3)形成第二相组织,使变形抗力增加。

2.1.2组织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1)基体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变形抗力大。

单相组织合金含量越高,S σ越大。

原因:晶格畸变。

单相组织变形抗力大于多相组织。

硬而脆第二相在基体相晶粒内呈颗粒状弥散质点均匀分布,则S σ高。

2)第二相越细、分布越均匀、数量越多,则S σ越高。

质点阻碍滑移。

3)晶粒直径越大,变形抗力越大。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变形程度的影响塑性变形程度的大小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变形程度过小,不能起到细化晶粒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目的;变形程度过大,不仅不会使力学性能再增高,还会出现纤维组织,增加金属的各向异性,当超过金属允许的变形极限时,将会出现开裂等缺陷。

对不同的塑性成形加工工艺,可用不同的参数表示其变形程度。

锻造比Y锻:锻造加工工艺中,用锻造比Y锻来表示变形程度的大小。

拔长:Y锻=S0/S(S0、S分别表示拔长前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镦粗:Y锻=H0/H(H0、H分别表示镦粗前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碳素结构钢的锻造比在2~3范围选取,合金结构钢的锻造比在3~4范围选取,高合金工具钢(例如高速钢)组织中有大块碳化物,需要较大锻造比(Y锻=5~12),采用交叉锻,才能使钢中的碳化物分散细化。

以钢材为坯料锻造时,因材料轧制时组织和力学性能已经得到改善,锻造比一般取1.1~1.3即可。

表示变形程度的技术参数:相对弯曲半径(r/t)、拉深系数(m)、翻边系数(k)等。

挤压成形时则用挤压断面缩减率(εp)等参数表示变形程度。

(二)纤维组织的利用纤维组织:在金属铸锭组织中的不溶于金属基体的夹杂物(如FeS等),随金属晶粒的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呈纤维状。

当金属再结晶时,被压碎的晶粒恢复为等轴细晶粒,而夹杂物无再结晶能力,仍然以纤维状保留下来,形成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形成后,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能通过锻造方法使金属在不同方向变形,才能改变纤维的方向和分布。

纤维组织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有一定影响,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应一致,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纤维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应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例如,锻造齿轮毛坯,应对棒料镦粗加工,使其纤维呈放射状,有利于齿轮的受力;曲轴毛坯的锻造,应采用拔长后弯曲工序,使纤维组织沿曲轴轮廓分布,这样曲轴工作时不易断裂(三)冷变形与热变形通常将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

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资料

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资料

2.2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金属的塑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金属塑之所以能进行压力加工主要是由于金属具有塑性这一特点。

所谓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稳定的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金属塑性的大小用其在断裂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一般通常称压力加工时金属塑性变形的限度,或“塑性极限”为塑性指标。

应当指出,不能把塑性和柔软性混淆起来。

不能认为金属比较软,在塑性加工过程中就不易破裂。

柔软性反映金属的软硬程度,它用变形抗力的大小来衡量,表示变形的难易,不能认为变形抗力小的金属塑性就好,或是变形抗力大的金属塑性就差。

金属的塑性不仅受金属内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影响,也和外在的变性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研究金属塑性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变形方法,确定合理的变形温度、速度条件以及采用的最大变形量,以便使低塑性难变形金属能顺利实现成形过程。

表示金属塑性变形性能的主要指标有:a、拉伸试验时的延伸率(δ%)与断面收缩率(%);b、冲击试验时的冲击韧性аk;c、扭转试验的扭转周数n;d、锻造及轧制时刚出现裂纹瞬间的压下量;e、深冲试验时的压进深度,损坏前的弯折次数。

影响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途径1、化学成分的影响金属的塑性直接决定于它的化学成分。

纯金属的塑性最好,若其中另外含有一种或几种元素,其塑性将随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而变化。

例如:(1)碳素钢中随碳含量的增加,塑性相应降低。

(2)磷磷引起钢的冷脆。

(3)硫、氧引起钢的热脆(或火红脆)。

(4)氮造成钢的实效脆性。

(5)氢在钢中造成白点。

(6)镍含量在5%以下时能改善钢在热加工时的强度和塑性,而含量超过9%就会降低钢热加工时的塑性。

(7)铬是铁素体形成元素,一定的含铬量下会出现铁素体过剩相,使材料塑性降低。

(8)钨、钼、钒都是碳化物形成元素,且碳化物极为稳定;能阻止奥氏体在加热时的晶粒长大,使钢对过热的敏感性变小。

图2-5 合金元素对铁素体伸长率和韧性的影响2、组织对塑性的影响钢的化学成分一定而组织不同时,塑性也有很大差别。

5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新解析

5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新解析

3 、 铸造组织的影响
铸坯的塑性低、性能不均匀。 造成原因: (1)铸态材料的密度较低,因为在接近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分布有宏观和微观的孔隙,沸腾钢钢锭 有皮下气泡。 (2)用一般方法熔炼的钢锭,经常发现有害杂 质(如硫、磷等)的很大偏析,特别是在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
(3)对于大钢锭,枝晶偏析会有较大的发展。
(5)经过热加工后的金属比铸态金属的塑性高
2 、 化学成分的影响
(1)铁、硫、锰
化学纯铁具有很高的塑性,工业纯铁在9000C左 右时,塑性突然下降。 硫是钢中有害杂质,易产生“红脆”现象
锰可提高钢的塑性,但锰钢对过热的敏感性强, 在加热过程中晶粒容易粗大,使钢的塑性降低。
各种硫化物和共晶体熔点
(2)碳
试验时,将圆柱形试样的—端固定,另一端扭转, 用破断前扭转的转数(n)表示塑性的大小。
图5-1 W18Cr4V高速钢破断前扭转转数与试验温度的关系
3)冲击弯曲试验。
冲击韧性值aK 不完全是一种塑性指标,它是弯曲 变形抗力和试样弯曲挠度的综合指标。
(2)模拟试验法
1)顶锻试验:也称镦粗试验
是将圆柱形试样在压力机或落锤上镦粗,把试样 侧面出现第—条可见裂纹时的变形量,作为塑性指标 即 H h 100% H 式中 H ——试样的原始高度,mm。
五、 提高塑性的途径
提高塑性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金属的化学成份,改善组织结构。 (2)采用合适的变形温度-速度制度。 (3)选用三向压应力较强的变形过程。 (4)尽量造成均匀的变形过程。 (5)避免加热和加工时周围介质的不良影响。
5.3 变形抗力
一、 变形抗力概念
所谓变形抗力,是指金属地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温度下钢的拉伸曲线
变形抗力的温度特性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对应关系
低温变形区域 蓝脆性区域 相高温 变形区域 → 两相区 相区
D
变形抗力
A C B
温度
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动态回复
加工硬化+动态再结晶
基本类型:曲线A和B,随温度的上升,变形抗力减少;

基本类型是该图中曲线 A 和 B 那种关系,即随温度上升, 变形抗力减小。 关于发生由曲线 A 偏离开来的蓝脆区的现象,可以用位错 与溶质原子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这里,考虑碳和氮等间隙 型的溶质原子。由于外力作用产生位错及由于扩散,在位 错周围聚集溶质原子,形成柯氏(Cottrell)气团。位错 必须拉着它的气团运动。这种拉拽阻力的大小依赖于溶质 原子的扩散速度和位错的速度。当温度上升时,扩散速度 增大,因此这种阻力也变大(蓝脆性),在某个温度达到 其峰值后变小。因此,发生由曲线 A 的暂时偏离(曲线 D )。若应变速度增大,则峰值温度向高温侧移动。 在相变区,由于 和 的结晶构造不同,在相同温度下, 的变形抗力高.所以依相变率用曲线C连接起来
4.2金属的化学成分及组织对塑性变形抗力的 影响
4.2.1化学成分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

对于各种纯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的,滑移阻力大,变形 抗力也大。
同一种金属,纯度愈高,变形抗力愈小。


合金元素的存在及其在基体中存在的形式对变形抗力有显 著影响。
原因:1)溶入固溶体,基体金属点阵畸变增加;
2)形成化合物ຫໍສະໝຸດ 4.2.2组织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
1. 基体金属 原子间结合力大,σS大。 2.单相组织和多相组织 单相:合金含量越高,σS越大。原因:晶格畸变。 单相σS<多相: 硬而脆第二相在基体相晶粒内呈颗粒状弥散质点均匀分布,则 σS高。 第二相越细、分布越均匀、数量越多,则σS越高。 原因:质点阻碍滑移。 例:退火时第二相聚集为较大颗粒;淬火时弥散分布在基体上。 3.晶粒大小:d↓,变形抗力↑。 4.夹杂物的存在:变形抗力↑。合金变形抗力>纯金属。
Pt2—— 温度t2时上述各塑性变形抗力的特征值; a —— 温度系数
不同合金成分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温度高于0.5Tm时,除Pb和Ni外,其他各金属的曲线几乎重合。
含碳量为0.7~1.2%的各碳素工具钢:虽然含碳量不同,但在 同一温度下变形抗力大致相同。
4.5变形速度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
每种金属在设定温度下都有其特征变形速度, <特征变形速度:变形速度对变形过程没有影响;

变形抗力与变形力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不同金属材料变形抗力不同.


金属塑性加工过程都是复杂的应力状态,同一金属材料, 变形抗力比单向应力状态大得多。 实际测试的变形抗力P= σS +q σS-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屈服应力 q –反映材料受力状态(工具与变形物体外表面接触摩擦) 所引起的附加抗力值。 变形抗力的数学表达式:



加工硬化曲线

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与变形程度间的关系曲线 可用拉伸、压缩或扭转法制定,常用拉伸法。 拉伸法中按变形程度表示方法不同,将硬化曲线分为三种:
l l0 100% l0
σ-真应力, δ-延伸率
1)σ-δ曲线:
2) σ-ψ曲线:
F0 F 100% σ-真应力, ψ-断面收缩率 F0
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合金的 力学性能(M)与相对温度关系
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合金的力 学性能(M)与相对温度关系
塑性变形抗力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式 (库尔纳科夫温度定律)
Pt1 Pt 2e
a ( t2 t1 )
Pt1-—— 温度t1时塑性变形抗力的特征值(挤压压力、压入时的硬 度、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引起变形的应力强度);
◆屈服强度与晶粒直径的关系
s 0 K yd

1 2
1-Al; 2-钢;3-Ni; 4-碳钢(0.05C); 5-碳钢(0.2%C); 6-Mo
4.3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
变形抗力:
挤压>轧制; 孔型中轧制>平辊轧制; 模锻>平锤头锻造;
压应力状态越强,变形抗力越大。
挤压应力状态:三向压 拉拔应力状态:一拉二压
4. 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
4.1塑性变形抗力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
4.1.1塑性变形抗力的基本概念
变形力:塑性加工时,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外力. 变形抗力:

金属抵抗变形力之力. 材料在一定温度、速度和变形程度条件下,保持原有 状态而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在所设定的变形条件下,所研究的变形物体或其单元 体能够实现塑性变形的应力强度。
32M r 4 d 0
式中,d0—圆柱体试样工作部分的直径;r—所测点至试样轴线的距离。
变形中τ随r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而是取决于函数τ(γ) 的复杂规律变化。为降低不均匀性,可取空心管试样
2M F0 d平
式中, F0—环的面积(试样断面积);d平—环平均直径。
数据换算到另外变形状态有困难,且在大变形时,纯剪切遭 到破坏等原因,未广泛应用。
2)某种物理-化学转变的发生 3)其它塑性变形机构的参与
1)软化效应:发生了回复和再结晶
从绝对零度到熔点TM可分为三个温度区间:

完全硬化区间:0~0.3TM 部分软化区间:0.3TM~0.7TM 完全软化区间:0.7TM~1.0TM
回复温度:(0.25~0.3)TM
再结晶温度:> 0.4TM 温度越高、变形速度越小,软化程度越大。
速度效应:变形速度↑,变形抗力↑。 热效应:变形速度↑,温度升高,变形抗力↓。
如图,温度越高,塑性机构的扩散特性越明显。非晶机制 作用越大,速度效应也越大。实现非晶机制需要一定时间, 此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金属的材质和温度。

不同温度范围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不同(四个变形温
度范围:完全硬化、不完全硬化、不完全软化、完全软化)


▲温度↑,硬化程度↓,达到一定温度,平行于坐标轴,不
继续硬化。 ▲高温:变形程度很小时,仍有强烈硬化。决定于屈服应 力与细颈应力间的差异。
镉与锌的真应力曲线
总的来看,对于从0到1的相对温度区间的整个间隔内都 没有物理-化学变化的合金,其硬度、强度极限、屈服极限 、变形抗力等的对数值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对于有物 理-化学变化的合金,在相应此物理-化学变化的温度,直线 的斜度发生改变。
ln
l0
优点:变形较均匀,其不均匀变形程度比压缩变形小得多。 缺点:均匀变形程度小,一般≤20~30%
2.压缩试验法
应力状态:单向压缩;变形抗力为: pc
P F
式中,P—压缩时变形金属所承受的压力; F—试样在承受P力作用时所具有的横断面积。
h0 试样由高度h0压缩到h时,所产生的变形为: ln h
挤压>拉拔
C.U.帕特涅尔拉伸试验:加以220MPa的径向应力可使变形抗
力和塑性明显升高。
静水压力:
金属的变形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静水压力.静水压力
从0增加到5000MPa时,变形抗力可增加一倍.
静水压力有明显影响的情况:
1)金属合金中的已有组织或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组织 转变有脆性倾向。 2)金属合金的流变行为与粘-塑性体行为相一致。(在一定 温度-速度条件下,特别是在温度接近熔点且变形速度不 大时)。
静水压力的作用:

使金属变得致密,消除可能产生的完整性的破坏,既提高金 属塑性,又提高变形抗力.金属越倾向于脆性状态,静水压
力的影响越显著;

静水压力可使金属内的空位数减少,使塑性变形困难.变形 速度大时,影响大;空位数多时,影响大。
4.4温度对塑性变形抗力的影响
温度升高,变形抗力降低的原因: 1)软化效应
优点:能产生更大变形 缺点:与拉伸相比,变形更不均匀,由于接触摩擦,实测 值稍偏高。 消除或减小接触摩擦对变形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
1)试样端部涂润滑剂,加柔软垫片等; 2)适当增大H/d值,但不能使H/d>2~2.5,否则压缩过程中试样易弯曲 而使压缩不稳定。
3.扭转试验法
在圆柱体试样的两端加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转矩M,在 此作用下试样产生扭转角φ。在试验中测定φ值。 应力状态:纯剪切。但此应力状态的分布不均匀:
硬化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总效应决定于:
1)回复和再结晶的软化作用 2)随温度的升高,新塑性机构的参与作用 3)剪切机构(基本塑性机构)特性的变化
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1) 一类金属:变形抗力↓,例:Cu 2) 另一类情况较复杂,如:钢 温度↑,屈服应力↓,屈服延伸↓,至400℃屈服延伸消失。 <300 ℃:温度↑,抗拉强度↑,塑性↓ >300 ℃:抗拉强度↓,塑性↑。
单向拉伸:
r pl
pl __单向拉伸应力
•同一金属材料,在一定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下,以 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屈服应力(σS)的大小度量其变形抗 力。 •当屈服点不明显时,常以相对残余变形为0.2%时的应力σ0.2作 为屈服应力(变形抗力)。
4.1.2 变形抗力的测定方法
3)形成第二相组织,使σS增加。
间隙固溶强化
C、N等溶质原子 嵌入α-Fe晶格的八面 体间隙中,使晶格产生 不对称正方性畸变造 成强化效应.铁基体屈 服强度随间隙原子含 量增加而变大.
铁的屈服应力和含C量的关系

碳:在较低温度下随钢中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变形抗力升 高,温度升高时影响变弱.低温时影响远大于高温时.
用中间停歇的反复载荷来 拉伸Zn时的变形抗力变化
回复—软化作用
2)某种物理-化学转变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