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三第32讲含解析
2019年1月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2019.1.12(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学思结合2.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行了A.宗法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3.图1.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
从铁型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A.耕作技术的改进B.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C.产业结构的升级D.农业经营的方式转变4.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
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5.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7.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
“逆转的第—步”对中国意味着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1894年,有位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光绪帝为他所题的挽联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位将领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9.表1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
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表1行业类别(单位)时间1912年1920年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 1680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 3279757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10.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A从“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开沟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B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故C项错误;D项是东汉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D项错误。
2.(2018·盐城月考)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工具是曲辕犁,此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浅,故选B项;曲辕犁只需一人一牛,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故A、C两项错误;D项描述的是耧车。
3.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说明来源比较丰富,故B项正确。
4.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选A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
备考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二讲 实现人生的价值

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二讲实现人生的价值一、单选题1.读漫画(下图)。
漫画讽刺处于画面中间的那个人不懂得()A. 对不同意见应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区别对待B. 批评意见对于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C. 在工作和生活中批评与赞扬总是相伴随的D. 批评与赞扬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同等价值2.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上海市将于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和英语考试,并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畴。
针对上海市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这一做法,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
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奋斗②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④奋斗有助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2018·卷Ⅱ)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
每个青年都应该珍借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第I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制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C.三省六郝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入最早提出的持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自由传统B.民主政治C.法律建设D.国家统一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A.颁布成文宪法B.实行多党制C.创立总统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9.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10.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
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
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
在
B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 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 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 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 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1916年马克思主义尚未 传入中国,D选项排除。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
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
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D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裸 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 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无法判断两个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排除A;绘画技术不是佛像变化的主 要因素,排除B;政治权力的干预,在封建王朝 的早期和晚期都有,C选项排除。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历史试题课件
部门:历史组 制作人:木木木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县制
D.察举制
24.【解析】材料中的“孝”“悌”“乐”“礼” 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A 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 度,强调继任者的才干,排除B;郡县制属于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 系,排除C;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 料无关,排除D选项。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能强化练33 百家争鸣(含解析)新人教版高

知能强化练(三十三)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9·某某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D[诸侯为了争霸而招揽人才推动人才流动,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的是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影响的结果,故B项错误;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且材料表明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
] 2.(2019·某某某某模拟)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说明孔子( )A.主X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X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C[题目中并未出现法制,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对自身修养的高低要求,与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相符,故C项正确;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属于比喻,故D项错误。
] 3.(2019·某某某某质检)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表明( )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A[材料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C项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考纲·明考情]第32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建立背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操纵下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提出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的要求。
(2)概况:2.关贸总协定(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经济萎缩,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为让自己的产品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2)成立:1947年,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开始实施。
(3)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4)意义: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以及义务关系的体制;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与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共同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知识链接]关贸总协定的性质和发展(1)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适用的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是它一直发挥着国际组织的作用。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世界贸易的发展,关贸总协定中的协议内容不断增加,最终于1995年被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实施与监管一系列多边贸易协议的国际经济组织。
1.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1)不同点2.评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积极方面: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
②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使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④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2)消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霸主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1.(2016·浙江10月选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
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 )A.消除关税壁垒B.稳定国际汇兑C.促进自由贸易D.与贫困作斗争解析:选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为了稳定国际汇兑,故B项正确。
2.(2016·浙江4月选考)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
1947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
它是( ) A.世界贸易组织B.独立国家联合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析:选D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项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于苏联解体之后,成立时间为1991年,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于1994年,故C项错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除世界银行外,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故D项正确。
3.(2015·浙江高考)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选C 本题解题角度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A项突出了欧元与欧洲统一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B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世界银行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直接表现。
4.(2018·宁波十校联考) 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内在关联,在对欧洲复兴的援助上,对美国开展“援助、信贷、投资、采购”行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其中世界银行提供长期信贷,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汇兑,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收支平衡;关贸总协定宗旨是消除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根据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经济的长期性计划,故选B项。
考点2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一、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第一阶段(欧共体):①现实因素: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下降。
美苏“冷战”背景下,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②历史因素:防止战争悲剧;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③客观因素:法德和解。
(2)第二阶段(欧盟):①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一体化不断加深。
②政治因素: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过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
4.影响(1)对欧洲:经济上整体发展;政治上国际地位提高;思想上加强一体化意识,减少战争威胁。
(2)对世界格局:欧洲联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格局上,成为与美、日并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强;政治格局上,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灵犀一点]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1.标志(1)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2.影响(1)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2)使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加强了区域经济优势,推动了三国经济发展。
(3)加快了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1)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问世。
2.发展(1)1991年,中国与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加入。
(2)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3)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易错提醒]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2)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
(3)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
(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2.影响(1)积极方面:①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促进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方面: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是经济全球化。
2.联系(1)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经济区域集团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从整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因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有所削弱,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反而得到加强。
(3)二者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区别(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从图1可看出该组织最早成员是德、法、意、比、荷、卢六国,图2中增加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等国,这体现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①正确,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②正确;图中没有体现美苏对峙的格局,③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始终是主要方面,④错误。
故选A项。
2.(2018·浙江11月选考)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
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
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加强合作、平衡收支③安全先行、相互依存④协商一致、自主自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APEC即亚太经合组织,其遵循的原则是“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故①④正确,选B项。
3.(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
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
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
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