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2014年3月18日)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六新大宁德”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趋紧的复杂形势,以“五大战役”和“双百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3.6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27.59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387.48亿元,增长7.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617元,比上年增长12.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3%。
图1 2008-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3%,上半年上涨1.7%,前三季度上涨1.7%,全年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8%,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7%。
图2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01万人,完成年预期目标任务11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万人,完成年任务102%。
全年有1.1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年预期目标任务11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2%,低于省控制目标2.18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12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8.69亿元,增长25.6%;财政支出181.98亿元,增长28.3%。
全市国税税收收入45.68亿元,增长8.9%;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89.26亿元,增长27.3%,其中税收收入67.39亿元,增长27.8%。
图3 2008-2013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8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2013年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企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19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从2004年起连续十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8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26.62亿元,增长13.8%,其中工业增加值434.06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28.01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65.1%和27.1%,其中工业贡献率为52.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349元。
全年财政收入1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48亿元,增长15.1%;上划中央收入29.34亿元,增长10.8%;上划自治区收入8.99亿元,增长8.0%。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3.73亿元,增长5.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收入2039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78.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1.73亿元,增长16.4%。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6.26亿元,增长18.0%,其中,中长期贷款384.05亿元,增长10.4%。
二、农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4.75亿元, 比上年增长4.1%。
其中,农业产值增长4.1%,林业产值增长15.2%,畜牧业产值增长1.5%,渔业产值增长8.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14.8%。
全年粮食总产量193.57万吨,增长2.4%。
蔬菜产量271.47万吨,增长2.9%。
油料产量4.43万吨,增长3.0%。
甘蔗产量166万吨,增长9.3%。
水果产量76.44万吨,增长7.7%。
肉类总产量78.22万吨,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45.87万吨,增长2.7%。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4.02.20
【实施日期】2014.0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4年2月20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6元,比上年增长
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
福州、厦门、泉
州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11.7%和4.3%。
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厦门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科学编制和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加快推进跨岛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8.16亿元,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9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1434.79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57.38亿元,增长7.7%。
三次产业结构为0.9:47.5:51.6。
第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5%和39.5%。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主动提升,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先进制造业实力增强。
全市40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09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成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01.80亿元,增长15.0%,比工业投资增幅高12.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74.2%。
工业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12.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2%,直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9%。
全市16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678.45亿元,增长13.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577.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5%,增长15.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 2.4个百分点,其中台资企业表现突出,完成工业产值1456.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1%,增长18.3%,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5.2个百分点。
企业集群化效应不断显现。
全年产值上亿元企业共507家,完成工业产值4214.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29.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0个百分点,弥补了部分中小工业企业产值下滑的影响。
2013莆田市统计公报
莆田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莆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莆田调查队2014年3月6日2013年,莆田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设“一二三四五”、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努力打好“五大战役”,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83.4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2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为8.5:58.4:33.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19元/人,比上年增长11.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2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0.6%。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3.1%。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8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7.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5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4.92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144.00亿元,增长22.3%。
全市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90.79亿元,增长19.6%;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91.20亿元,增长19.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业聚集效应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仍需加快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出行等民生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3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2014年3月4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81.13亿元,增长15.0%(其中工业增加值366.9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367.69亿元,增长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127元,比上年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5:42.8:33.7调整为23.2:43.5:33.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6%,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食品类上涨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1.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年下降1.4%。
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0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含基金)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公共财政支出17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全市国税税收收入43.13亿元,增长7.7%;全市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征收各项收入83.31亿元,增长18.8%。
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3793.7吨,氨氮排放量7268.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5.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6522.3吨。
二、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23.39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202.13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86.59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95.60亿元,增长7.0%;渔业产值24.95亿元,增长4.4%;其他服务业产值14.12亿元,增长6.0%。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3.99万亩,比上年增加1.8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76.43万亩,减少0.27万亩;烟叶种植面积33.78万亩,增加3.7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21万亩,增加0.0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3.38万亩,增加1.42万亩。
201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1年2月21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5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3.6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365.4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627.99亿元,增长9.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32元,比上年增长13.0%。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略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7∶49.1∶41.2调整为9.5∶51.3∶39.2。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超出“十一五”计划目标4.8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5%、16.4%和13.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6∶48.5∶38.9调整为2010年的9.5∶51.3∶39.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
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全年平均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3%、5.7%和2.8%。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2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90万人。
2013年1-4月福州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3年1-4月福州市经济运行简况2013年1-4月全市总体经济呈现平稳上行的发展趋势。
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如下:工业生产。
1-4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86亿元,增长13.9%。
工业用电量58.55亿千瓦时,增长9.4%。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985.18亿元,增长15.1%,增幅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产销率96.22%,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1-4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1.56亿元,增长25.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891.74亿元,增长25.5%。
其中:项目投资完成576.79亿元,增长29.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4.95亿元,增长19.5%。
固定资产建安投资完成634.47亿元,增长32.5%。
消费品市场。
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62亿元,增长15.3%。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11.41亿元,增长21.8%,比全市零售总额平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比全市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增幅高13.3个百分点。
全市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0.54亿元,增长8.5%,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低6.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
1-4月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1.6%。
从结构看,1-4月八大类商品同比“七涨一降”:居住类上涨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食品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烟酒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
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拉动4月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财政收支。
1-4月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完成221.83亿元,增长19.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8.02亿元,增长25.7%。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31.49亿元,增长28.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8.8%。
福建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福建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3.10•【字号】•【施行日期】200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福建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2001年3月10日)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及各项配套改革,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九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 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亿元,增长10.5 %。
“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 %,高于原定的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
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止降转稳势头。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扭转了前两年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局面。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详见附表一)。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7%、42.5 %和39.8%调整为16.3 %、43.6%和40.1%。
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3818 元,比上年增长8.2%。
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果。
列入国家考核和省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摆脱困境目标如期实现。
列入国家520户国有重点企业名单的11户企业已有9户进行了规范化公司制改革;省定的27户国有企业已改制24户。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GDP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GDP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全市经济实现稳中增效,健康平稳发展。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018.16亿元,增长9.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5.99亿元,增长0.2 %;第二产业增加值1434.79亿元,增长11.1 %;第三产业增加值1557.38亿元,增长7.7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5%和39.5%;三次产业结构为0.9:47.5:51.6,与2012年(0.9:48.4:50.7)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5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7.3%,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6.3 %,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16万元,增长7.6%,折合美元1.32万美元。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GDP走势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年走势看,GDP增长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3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措施,把下行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攻坚克难,积极做好服务,实现了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
四个季度GDP完成情况分别为:一季度完成530.26亿元,增长10.8%;上半年完成1273.19亿元,增长11.3%;前三季度完成2056.26亿元,增长10.4%;全年完成3018.16 亿元,增长9.4%。
其中,上半年比一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全年比前三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增长率上半年回升,下半年回落。
这一走势与全市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走势基本吻合。
表现在:财政总收入全年完成825.1亿元,四个季度的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2.3%、13.6%、13.4%和11.6 %,上半年比一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全年比前三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年完成840.94亿美元,四个季度的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8.2%、19.0%、16.6%和 12.9%,上半年比一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比二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全年比前三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2013年全市用电量195.81亿千瓦小时,四个季度的累计增长率分别为:4.8%、7.6%、6.6%和 7.1%,上半年比一季度上升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各项指标上半年增幅为全年最高点,下半年有所回落。
2013年福建省统计公报
201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3年2月19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
福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年比持平,厦门市、泉州市分别下跌0.4%、0.5%。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城镇新增就业65.38万人,全年有13.91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00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76.21亿元,增长18.3%;公共财政支出2601.08亿元,增长18.3%。
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1919.5亿元,增长14.5%;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821.61亿元,增长15.7%。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粮食种植面积1801.70万亩,比上年减少38.4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41.40万亩,减少26.6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5.12万亩,增加3.3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70.35万亩,增加1.5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38.25万亩,增加19.2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59.30万吨,比上年减产13.50万吨,下降2.0%。
福建省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总统计(支出)
福建省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总统计(支出)
单位:亿元
预算科目
预算数
1.一般公共服务
350.09
2.外交
3.国防
10.71
4.公共安全
2047
7.文化体育与传媒
65.67
8.社会保障和就业
263.96
63.13
20.住房保障支出
62.77
21.粮油物资管理事务
15.67
22.预备费
2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12.49
24.其他支出
233.89
本年支出合计
3534.86
上解中央支出
计划单列市上解省支出
增设预算周转金
拨付国债转贷资金数
国债转贷资金结余
地方政府债券还本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调出资金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0.26 36.00 84.20 6.66 0.07 578.30 3817.64中国财政年鉴2014财税福建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4》
9.医疗卫生
246.14
10.节能环保
85.79
11.城乡社区事务
283.77
12.农林水事务
388.85
13.交通运输
292.93
14.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187.45
1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80.98
16.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3.18
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18.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1.06
19.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年终结余
支出总计
决算数
327.06
7.61 189.44 574.91 60.62 57.88 240.66 224.23 58.60 259.78 312.22 279.31 164.21 64.63 2.78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2013年,全市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自身优化调整的严峻考验,以建设“美丽厦门”为契机,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投资领域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运行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小幅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户完成投资10.28亿元,增长6.5%;城镇项目完成投资805.46亿元,增长0.2%;房地产开发投资531.8亿元,增长2.5%。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2013年,厦门市现代服务业及民生投资呈现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内涵型投资比重明显提升,投资空间布局更趋合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已初步显现。
(一)现代服务业投资成为新增长点金融业投资成倍增长。
随着两岸金融中心部分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市金融业投资出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2.18亿元,增长3.45倍。
园区内鼎泰和金融中心、众嬴国际金融中心、海西金融广场、鼎丰国际广场等成为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龙头项目,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将为海西金融产业发展和两岸金融合作提供重要的平台。
物流业投资较快增长。
厦门市完善的海陆空交通体系为仓储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全年在建仓储物流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41.3%。
完成情况较好的项目主要有: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高崎国际机场航空物流中心、海峡现代城、航空港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航空港物流园区、新海关二级监管仓库、厦门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及宏谦储存配送中心等项目。
(二)交通运输、信息传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底,计划总投资232.05亿元的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厦门正式迈向了“轨道交通时代”,也拉动了全市交通运输业投资的增长。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86.77亿元,增长13.3%,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完成投资22.9亿元,拉动该行业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9.36亿,增长81.1%;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88.57亿元,增长34.8%;水上运输业完成投资32.98亿元,增长6.6%;航空运输业完成投资52.47亿元,下降14.2%。
漳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漳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2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5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71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798.78亿元,增长9.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494元,增长10.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
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4.21万亩,比上年减少1.5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84万亩,增加0.16万亩;甘蔗种植面积5.51万亩,增加0.12万亩;蔬菜(含果用瓜)种植面积159.66万亩,增加1.76万亩;茶业种植面积43.28万亩,增加2.0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51.42万亩,增加2.82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32万亩,增加0.26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9.27万吨,比上年减少0.99万吨,下降1.4%。
其中,夏粮产量27.95万吨,下降3.0%;早稻产量6.96万吨,增长7.3%;秋粮产量34.36万吨,下降1.7%。
其中,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47.77万吨,下降4.2%;甘薯产量12.24万吨,增长2.5%;大豆产量1.80万吨,增长0.27%;马铃薯产量2.98万吨,增长10.0%。
全年油料产量4.01万吨,增长1.5%;甘蔗产量29.09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265.10万吨,增长4.1%;茶叶产量5.97万吨,增长8.3%;园林水果产量288.56万吨,增长5.8%;食用菌产量28.13万吨,增长12.3%。
全年肉类总产量28.43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其中,猪肉产量22.76万吨,下降0.98%;牛肉产量0.41万吨,增长12.8%;羊肉产量0.05万吨,增长3.8%;禽肉产量5.15万吨,增长15.3%。
2013年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五大战役”持续推进。把打好“五大战役”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项目数和投资额逐年提高,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十大新增长区域发展条件得到完善,创新创业重要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加强,小城镇改革发展持续推进,福州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施。46个国家部委、49家央企与我省签署合作协议,以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促进项目接续和战役深化,纳入省级跟踪管理的项目2970个、总投资3.66万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运营里程从2007年的1628公里增加到2277公里,快速铁路从无到有、里程达到649公里,进入了双线快速运输的动车时代。高速公路建成“两纵四横”主骨架,通车里程从1366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90%的县城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普通干线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25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9万公里,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港口资源有效整合,吞吐能力实现翻番,吞吐量从2.36亿吨增加到4.14亿吨。机场扩能稳步实施,民航年旅客吞吐量从1470万人次增加到2810万人次。电力装机容量由2399万千瓦增加到4015万千瓦,宁德核电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福清核电加快建设,建成500千伏超高压大环网。
3.63%;人口自然增长率7.01%。;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可以实现。
2012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实现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福建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增长举措有力有效。全面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先后出台扩大内需的十个方面举措,推出促进工业增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稳定外贸出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过去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6%,经济总量从突破万亿元增加到接近2万亿元。
福州2013最新的数据
福州的相关数据综合初步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连续7年达到12%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6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16.9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65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7:45.8:45.5调整为8.7:45.5:45.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6.8%和3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6.8个、4.8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97.39亿元,增长18.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2.01亿元,增长19.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4.84亿元,增长13.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2.4%。
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34.80亿元,增长19.5%;营业税110.25亿元,增长23.1%;企业所得税50.78亿元,增长25.6%;个人所得税19.11亿元,增长0.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9.37亿元,增长12.7%。
农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4.9亿元,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16.9亿元,增长1.2%;牧业产值73.7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352.5亿元,增长5.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6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6.0万吨,下降6.7%。
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福州荣膺“中国鱼丸之都”、“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称号。
全市食用菌产量13.1万吨,增长12.0% ;茶叶产量2.0万吨,增长7.5%;肉、蛋、奶总产量41.7万吨,增长3.5%;蔬菜瓜果产量312.0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41.0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194.4万吨,增长5.2%。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
2013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
导读:2013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截止到2013年2月5日)广东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3万亿元)江苏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4.8万亿元)山东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 2013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截止到2013年2月5日)广东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3万亿元)江苏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4.8万亿元)山东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45429亿元)浙江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32000亿元)河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突破2.7万亿元)河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24228.2亿元)辽宁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22025.9亿元)四川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21026.7亿元)湖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9635亿元)湖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9594.19亿元)上海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19195.69亿元)福建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7500亿元)北京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6万亿元)安徽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5110.3亿元)内蒙古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14000亿元)陕西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2391.3亿元)黑龙江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突破12000亿元)广西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714.35亿元)天津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190.99亿元)江西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583.8亿元)山西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万亿元)吉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0400亿元)重庆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10011.13亿元)云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8750.95亿元)新疆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6574.54亿元)贵州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600亿元)甘肃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5020亿元)海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2515.29亿元)宁夏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2060亿元)青海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622亿元)西藏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605亿元)。
2013年三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2014年2月28日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9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71.9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474.70亿元,增长7.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938元,增长11.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1%。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7%;上半年上涨2.7%;前三季度上涨2.4%;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2.4%。
其中食品价格上- 1 -- 2 -涨3.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
图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2.0-1.00.01.02.03.04.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全年有1.4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7%,创历史新低,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3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增长16.0%;公共财政支出187.11亿元,增长22.1%。
全市国税税收收入63.73亿元(含海关代征8.55亿元),增长9.2%;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06.4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76.00亿元,增长16.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6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8%。
粮食种植面积320.69万亩,比上年增加4.36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17.06万亩,增加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9.93万亩,增加2.9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17万亩,增加0.5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5.76万亩,增加4.87万亩。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6元,比上年增长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
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11.7%和4.3%。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4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419.88亿元,增长14.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8.67亿元,增长19.3%;公共财政支出3056.48亿元,增长17.2%。
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106.01亿元,增长9.7%;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189.21亿元,增长20.2%。
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
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9.8%,家具制造业增长1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8%,纺织业增长22.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8.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33亿元,增长12.7%;国有企业86.47亿元,增长17.0%,集体企业7.63亿元,下降20.4%,股份制企业1000.34亿元,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83.82亿元,增长2.8%;私营企业637.39亿元,增长19.1%。
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采掘业和制造业)销售收入中,销往省内比重为41.5%,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销往省外的比重为36.5%,下降3.1个百分点;销往境外的比重为22.0%,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5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59.41亿元,增长23.4%;实现利润186.52亿元,增长23.4%;税金总额192.85亿元,增长23.4%。
四、固定资产投资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2.5%,通讯器材类增长40.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2%、其中食品类增长22.9%,日用品类增长21.1%,汽车类增长20.1%,家具类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1.26万人,在学全日制研究生3.82万人,毕业生1.02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2.61万人,在校生73.05万人,毕业生18.72万人。
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8%。
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5.50万人,在校生52.51万人,毕业生15.08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70万人,在校生14.39万人,毕业生3.45万人。
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0.94万人,在校生65.64万人,毕业生23.18万人。
全省普通初中招生38.61万人,在校生110.82万人,毕业生37.14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49.57万人,在校生259.84万人,毕业生39.85万人。
特殊教育在校生2.51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43.29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3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
全省围绕10个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23个专题项目,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级科技服务公共平台,新增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新认定19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全省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641家。
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家,共28 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共39家。
全省专利申请受理53701件,专利授权3751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23.0%。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84件,增长16.4%,发明专利授权2941件,下降1.2%。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429件,比上年增长34.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783件,比上年增加0.696件。
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536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3.99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705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个。
全省现有独立的认证机构1个、分支机构15个,累计获得35582张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7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73.5万台(件)。
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103项,累计全省共制订国家标准924项、行业标准891项、地方标准1406项。
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高空气象探测站4个,天气雷达观测站6个。
共有地震前兆台站39个,前兆测项338个;测震台站157个,强震动观测台站39个;GPS观测基准站41个。
共有2630个海洋环境监测站位、14个重点监测区域、17个重点海域的35个生物质量样品、6个海漂垃圾监测区域,共有19个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14个沿海自动验潮站、1对中程高频地波雷达站、2套卫星遥感监测系统。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公开出版地图71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4个,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87个,文化馆95个,博物馆94个。
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13万场,观众1003.46万人次,其中:政府采购公益性观众258.52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3175次,书刊文献外借1641.83万册,总流通人数1699.81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888个,组织文艺活动2901次、培训班6314期和公益性讲座464次,共有601.55万人次参加;博物馆共举办241个基本陈列和456个展览,共有2232.65万人次参观,其中:未成年人参观635.95万人次。
年末共有影院130个,影院放映96万场次。
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台61座,教育电视台1座。
有线电视用户687.6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90.15万户。
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20%;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63%。
全年出版图书3469种,总印数0.89亿册;报纸42种(不含校报、副牌),总印数12.06亿份;期刊176种,总印数0.49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49.86万盒(张)。
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113个。
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72个,其中医院541个,卫生院880个。
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9万人,其中医生6.7万人,注册护士7.9万人。
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5.6万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8万人。
全年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共获得7金5银,在亚洲三大赛中获得9金10银5铜,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获得32金34银34铜。
在第12届全国运动会上,共夺得18金23银22.5 铜。
新建24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和200 个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59.86 亿元。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2.82万人,比上年增加56.36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679.64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33.18万人。
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11.61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83.7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03万人,参保的城镇居民580.78万人。
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6.66万人,增加37.54万人。
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2万人,比上年减少0.41万人;全省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75万人,减少1.1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59万人,增加0.06万人;“五保”供养对象8.85万人。
年末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增至11.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5.06张。
全省建立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73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116个。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7.95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3.87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1943.7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8%。
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6%。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328.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9.4%,其中,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69.7万亩,比上年增长12.2%;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62.7万亩,增长22.3%。
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50.3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45.3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12.4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65.95%。
商品材产量572.3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省城市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3774.88公顷,绿地率38.7%;全省城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153.2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6平方米。
全省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201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县(市、区)39个、生态乡镇(街道)897个、生态村2269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23.77万公顷。
有风景名胜区5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3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3558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65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5%。
“五江一溪”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占75%。
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5.2%。
9个设区城市的3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4%。
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3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有13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水平的有10个,属于“较好”水平的有13个。
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市县污水处理率86%。
全省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93.1万元。
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2起,其中一般火灾13起,较大火灾119起;受害面积1377.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分别为1.48次/十万公顷和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