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而作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研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科研素养以及加强科研实践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科研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比如开展科研社团、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比赛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对科研的兴趣。
其次,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
科研素养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知识储备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等。
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就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科研方法与技能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科研论文的查找、阅读和撰写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科研导师制度,由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最后,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是培养科技能力的关键环节。
科研实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验室和设备支持,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
对于科研成果的展示和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学术报告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取反馈并加深理解。
总的来说,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科研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和辅导的作用,提供科研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科研活动,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个人总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大学生个人总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对于大学生而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还能为社会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推动科技进步。
一、培养多学科知识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学生首先应培养多学科的知识储备。
科技领域的创新大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了解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学术研讨会,通过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是科研的沃土,大学生可以积极申请参与科研项目,与优秀的导师和研究团队一起合作。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此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为未来的求职和升学增加竞争力。
三、加强实践锻炼创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提高,更需要实践的锻炼。
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实践性的项目或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还能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加入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或者参与一些科技创业活动,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创新需要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可以利用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平台,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科技团队或者创新团队,与其他热爱科技的同学共同合作,开展创新项目。
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大学生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注重科技文化素养的培养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科技文化素养。
科技文化素养包括对科技发展历程的了解、对科技伦理的思考以及对科技成果的鉴赏能力。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素质的培养
[ 4 ]郭 兴 启 , 菌 , 李 郭恒 俊 . 国内 外大 学 生 创 新 型 人 _ 养 模 式 的 比较 [】 高等 农 业 才培 J.
教 育 , 0 9 2 :9~91 2 0 () 8 .
[ 5 ]陈 建 成 , 勇 , 敬 , . 达 国家 研 究 拿 张 等 发 型 大 学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特 征 与启 示[ . J 科披 与 管理 , 0 9 1 : 3 ~1 3 ] 2 0 () 1 0 . 3
院 校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提 高 。
关20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5 2 1 ) 2 b-0 1 —0 1 3 9 ( 0 0 ( ) 0 6 1 6 7 0 力 , 成 以 培 养学 生 的 能 力、 人做 学 问做 形 教 研 究为主的新模式 。 除 此 之 外 , 要 营 造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还 环 境 , 过 开设 高水 平 学 术 讲 座和 论 坛 , 通 努 力形成一种有利 于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 、 有 利 于 更 为 ,‘ 的 开 拓 学 生 的 视 野 、 有利 于 为 学 生 创 造 更 为 宽松 和 偕 的 发展 环 境 的 创新能力培养氛围。 同时 , 力构 建 创新 能 努 力 培 养 的 激 励 机 制 , 过 设 立 奖 学 金 等 创 通 新 人 才 奖 励 制 度 , 励 更 多 、 好 的学 生成 激 更 长 为 符 合 国 家 和 社 会发 展 需 要 的 创新 性 人 才。 总之 , 普 通 高等 院校 应该 因地 制 宜 , 各 结 合 本 校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过 构 建 适 合 本 通 校 的 大 学 生 科 研 训 练 体 系 , 养 大 学 牛 科 培 研 素 质 , 强大 学 乍 科 研 训练 , 拓 宽其 知 加 以 识而 , 充分 其 发 展 个 性 , I 培 养 和提 高 其 从 _ f 『 i 创新能 力。
浅谈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进而增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2.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地发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提升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增强其竞争力。
3.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以满足国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的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二、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1.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强科研意识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科研素养的前提,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求知欲的动力。
在高校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科研过程中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今后就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2.学生自身专业水平有限,且缺乏相關专业指导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
因此,在科研能力上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很少参与科研活动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高校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重视,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关键,而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清富,马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9期李清富,马滢(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阐释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问题,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必要性,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教学改革;科技竞赛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06-02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XJGLX020)作者简介:李清富(1966-),男,河南林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1世纪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
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对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1.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且是要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调查,很多在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相对较低,不会主动学习,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应用,缺乏发现有价值课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的毅力。
很多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各种证书上,只追求片面的考试成绩,不加选择和怀疑地接受知识,死记课本知识,忙于应付各种考试。
究其原因,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动力、激情缺乏,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活动缺乏广度和深度[2,3]。
推动学生科技创新
推动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推动学生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校的角色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科技创新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俱乐部、开展科技创新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配置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践平台。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提升。
二、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学生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长应该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科技观念。
他们可以与学校相结合,鼓励孩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科技类书籍、观看科技创新节目等,拓宽他们的科技知识。
三、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对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和平台。
例如,社会可以组织科技创新讲座、科技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社会可以提供创新基金和奖励。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用于资助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社会还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创新宣传和报道,提高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综上所述,推动学生科技创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注重科技创新的教育和资源支持,家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意识,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和支持。
浅析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冯锋吕艳红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8期摘要: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理念还未受到正确引导,科技创新制度还不够完善等,本文作者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状况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探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能力能力培养1.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意义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强弱兴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大学生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优势,同时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途径,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身的科技知识,开阔新的视野,激发对科技研究的兴趣,从而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实践证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单纯的能力开发问题,更是一个思维方式的提升问题。
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1 高校忽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开发首先许多高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落后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合理等现象。
课堂教学还完全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挖掘的手段,部分教师对参与学生创新活动不积极主动,精力投入不足。
其次许多学生还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长期受传统教育影响,学习主动性差,受高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学生自身也还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加工,以生产对社会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肩负培养和造就具备创新思维人才的历史使命,作为工作在教育阵地的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氛围的营造、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社会实践等方面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人物,必须不断突进教育创新。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融入到全球,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努力把当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
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
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最后还是要靠大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一个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崛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这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应试教育只能培养“人云亦云”、善于考试的学生,却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优秀人才。
浅谈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浅谈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当今中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如何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而了解它的特征,本文拟就大学生创新的内涵、特征、现状、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人类的今天有赖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动力。
处于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高校有责任担起创新的担子。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开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敢于摒弃旧想法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就是坚持创新精神,依托高校,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少年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具体内涵包括经济内涵、文化内涵、教育内涵、社会内涵。
就经济内涵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例如1999年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挑战杯”,仅协议转让金额就达到一亿人民币,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内涵会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文化内涵,科技创新活动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竞赛、讲座等多种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育内涵,科技创新实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属于一项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推动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做到学习理论与科技实践并行,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社会内涵,大学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集一体的社会活动场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大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社会职责。
总体来看,其内涵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由以上丰富的内涵可以看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特征具有丰富性、系统性、一致性。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中国目前已是被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也是污染大国,而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却在不断地下降。
而如何从制造大国向科技大国转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此种发展趋势之下,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在推进人类发展中承担着的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同样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所以说科技的进步才能够推进人类的进步,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
所以说科技创新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作为21世纪的未来领军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1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1.1 优势一是大学生对创新具有前瞻性。
大学生能够时刻关注对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对现实的和潜在的社会创新需求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把握,从而使创新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和p1.2 弱势一是进行研发的资源不足。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收入来源,而其科技创新活动也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都受到一些限制,所以影响了其发展的效果。
而学校对大学生的支持力量有限,使得有技术的学生没有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限制了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是导师的指导能力有限。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而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又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很难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认真细致地指导,使得有科技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指导而止步不前。
2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只有科技的发展进步才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使社会经济不断支可持续发展。
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收稿日期:2002-01-07作者简介:霍霞(1961-),女,河南省许昌市人,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001-7130(2002)01-0007-02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霍霞,徐锡金(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摘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深入发掘学生科研潜能等问题简单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 -4文献标识码:B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转向智能型、素质型,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培养高校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综合素质方面该怎样适应这一转变?众所周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法和现实条件的束缚,长期以来传统的考试机制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严密考核,这在无形中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容易养成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压抑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但如今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适应将来社会的真正人才。
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诸如德行、科研精神等,都是合格人才不可缺乏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人才诸多素质中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面对占高校绝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对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
之地 。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 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需求 和时 代主题。进入 2 l世纪 , 人才毫无疑 问将 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的主 导 因素。作为一名优秀人才 , 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 中国当代的大学生 , 有许多人重理论 而轻实践 , 因循守 旧而不 注重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而 实 际 上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已 经 成 为 大 学 生 基 本 素 质之一。新浪网的一则新闻指出 , 许多跨 国公 司认 为 , 目前 的中国大 学 毕 业 生 仅 有 1 %符 合 他 们 公 司 的用 人 标 准 。 及 原 因 , 0 谈 这些 跨 国公 司 的 用人部门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大学生过 于浅 薄的创新能力 。在他们 的 眼中 , 最好的员工 , 值得公 司用最好的待遇去挽 留的员工是那些勇于创 新、 勇于 开拓的人 , 而不 是那些空有 满腹理论 而不知如何去运 用 、 去发 挥的人。 科技创新能力 的重要性 已经 获得 了普遍 的社会认知 , 甚至 已经 成为人才取 舍的标 准之一 。当代大学生要想在求 职过 程中觅得一个理 想的职位 , 培养 自身科 技 能力 是 关 键 之 一 。 大学生科 技创新 能力的培养对 自身综合能力 的提 高也起着重要 的 作用 。科技创新往往 与良好 的专 业基础 、 实验技能 密不 可分 , 即科技创 新一般都需要 以专业学 习为基础 ,以 良好的专业理论 、知识 水平为保 证, 善于学 习和良好 的学 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 的成功带来机遇 。 另一 方面 , 科技创新 是一项综合 素质 , 需要 多领域学科知 识的支持 , 如果不 拓宽 自己的知识面 , 科技创新就 无从 谈起 , 因此科技创新对知 识的需要 可调 动我们学 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它学科领域 的主动性 。 二 、 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 力的原则 培 1 . 实践性原则 。坚持实践性原则 , 就是走 出课本 、 贴近 自然 、 贴近生 产 、 近高科技 , 合现实 、 合实际教学 , 贴 结 结 既让学生学 Ng 新本领 . J ' 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建议书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建议书尊敬的教务处领导:您好!我是一名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通过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我总结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一、强化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科技项目竞赛和设立科技创新社团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其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优化科技创新实践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便利。
其次,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合作实践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水平。
三、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为学生提供申请项目的机会。
其次,学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由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教师组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评审。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和方法。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间的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对科技创新优秀教师的评选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教育。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校科技创新教育交流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政策和实施情况。
浅谈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
农业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神圣使命。
加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我国农业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锻炼农科大学生创新思想;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教师、学生的创造热情。
标签: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如今,创新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创新的推动下,人类20世纪所创造的财富和科技成就,远远多于以往任何一个世纪,而21世纪依然是属于创新的世纪。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面对当前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可见创新对一个企业、民族、国家甚至是人类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的春风早已吹进大学的校园,而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高级人才,创新便成了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主线。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早在1912年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
为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1]。
然而经济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农业是安身立命之本,社会稳定之源,没有发达的农业基础作为坚强的后盾,那么社会的发展定会存在诸多隐患,所以农业是大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
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摆在农科高等学校面前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
浅谈如何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_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_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意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创新就是要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的制度,发展新思想,新理念。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目前,人类已进入到知识竞争的时代,随着知识的普及化,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将集中在知识领域,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下面我将从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来阐述我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观点.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
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软件、转基因新品种、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1.培养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的集中在知识领域,为此,一个国家竞争实力将更大程度的集中在国民文化素质,特别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上,而这一切将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整个世界中的发展地位,从而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① 资 助 项 目 : 文 的 研 究 受 到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2 1 年 市 重 点 课 程 建 设 《 械 创新 及 实 践 》 目的 资 助 。 本 02 机 项 作者 简 介 : 王新 华 : , 男 出生于 1 6 年 9 , 9 9 月 上海 理 工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教 师 , 学硕 士 , 究方 向机 械设 计及 理论 , 工 研 发表 科研 论 文数 十篇 。
ZU I Z
l U U0
Ch n E caton Ino t on He al la du i n va i r d
科 教 创 新
浅 谈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①
王新 华 陈彩凤 钱 炜 ( 上海 理工大 学机 械工程 学 院 上海 2 1 4 0 1 ) 1
创新 是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 灵魂 , 一 个 国 是 果 缺 乏 创 新 精 神 , 会 踯 躅 不 前 , 失 前 进 就 丧 的动力。 目前 , 中国仍 然 只 是一 个 制造 大 国 ,
论 培 训 , 细 阐 述 发 明 创 造 的 特 点 以 及 创 指 导 老 师 审 阅 认 可 后 , 详 由学 院 和 学 校审 批 , 确定创新活动级别并分类实施。 年中, 几 学 生 参 加 了首 届 和 第 二 届上 海 市 大 学 生 工 程
高等教 育 必须转 变 那种妨 碍 学生 创新 精神和 验 室 进 行 了 配 套 建 设 。 械 设 计 教 研 室 为 机 创新能 力发 展 的教 育观 念 、 教育 模式 , 立起 配 合 创 新 设 计 活 动 , 备 了 机 械 设 计 与 创 建 配
一
解 决 发 明 创 造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引导 我 们 在
浅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培养方式
仅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美 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
建筑工程专业竞赛 ,而且根据各老师 自身的研究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能力
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上面提供指导 ,目的是拓宽学生对不同科学领域的了
解 ,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够 “ 发展”知识和高效学习。 2 . 组织优 秀学生参与科研项 目 让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科研项 目,也是教学活动的加强和深入 ,是 让学生学以致 用的检验 ,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助于全面推进
开展 ,科技创新活动对教学改革 的影响和推动方面 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 者关注 的一个热点。
l 1 位老师每人培养 3 4 名学生 , 负责对他们提供思想 、学习等全方位的
指导。数学建模工作室 “ 导师制”项 目 是贯彻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的现代教育理念 ,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 “ 导学 ”关系 ,不
二 、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反思与借鉴
借鉴 国外优秀高校 的一些成 功经验, 结合我 国高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 ,
我们可以构建 以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的教育 内容体系。具体应采取 以下措施 :
教学改革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因
主任推荐 ,高考英语 、数学成绩和 l 1 — 1 2( 1 ) 学期各科成绩 审核 ,数模
工作室导师面试 四个环节。 经过层层选拔 , 最终确定 2 9 名优 秀学生进入 数学建模 工作室成为工作室第一届 “ 三年导师制”培养 的学生 ,工作 室
在2 0 0 6年初召开的全 国科学技术大会上 , 党 中央与国务院作出了坚
M 1 T( 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 ) 航空航天系引用有关统计资料 , 对学生在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者:刘慧君,郑卓,陈湘宁,丁轲,赵楠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6期摘要:本文指出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在科研项目选题立项、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中,都应遵从学生主导、老师指导的原则,强化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一、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1.国家渴求科研创新人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最终由需要国外提供技术零件到如今已经能将本国的技术零件输往其他国家,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科技上:中国高铁通往非洲等地,珠港澳大桥通车,无人驾驶研制出成果;医学上: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文化上:中国非常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经济上: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移动和通信领域,中国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这表明,中国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科研创新上都从未停止过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创新性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急需具有创新能力和爱国精神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的蓬勃发展,并跑甚至领跑其他发达国家。
2.社会发展急需科研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另辟蹊径打开民企或者国企的国外经济之路,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福利制度的继承和创新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制,使处于劣势群体的人们生活和精神得到了改善。
城乡发展正在缩短差距,共同实现繁荣。
这些都有赖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人才来实现,并在未来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更重要的是,科研创新人才不仅仅在于其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风气,树立一种遇到任何事情都绝不轻易退缩的精神风貌,形成全民总动员的良好局面,在社会的发展上不断地做出具有创新性意义的举动,反哺于社会建设。
浅谈在学分制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
教学 是 学校 实现 培养 目标 ,为社会 主 义建 设 培养 专 门人才 的基 革 ,与 时俱 进 。在这 一理 论支 配 下 ,在学 分制 的大 环境 下 ,学 校应 本 途径 。是 教 师引 导学 生按 照 明确 的 目的 ,以便 掌握 教学 内容 为 主 形 成教 师 、学生 为 主体 ,管理 T作 者 是客体 的观念 ,切 实将 教 学活 的一种 活 动 ,再 这 个 活动 中学生 在教 师指 引 下掌 握一 定 的文化 科 学 动 中 ,大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与 提 高 当成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来 实 知 识 和基本 技 能 。在这 个过 程 中 ,教 学方 法 成为 教学 目的能否 实 现 施 。具体 应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做起 。 的重要 一 环 。当今社 会 日新 月异 ,新 知识 、新科 学不 断 出现不 断更 1 建 立 生活 导 师和 科技 导师 ‘ 师 ’制 ,把 大 学生 日常 生活 和 . 双 新 ,因此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与增 强实 践 能力 ,又 成为 我们 在教 科 技 创新 纳入规 范化 管理 的轨道 上来 学 T作 中重 中之重 。教 学方 法 、教学 手段 没 有一 成不 变 的 ,随着环 境 和 时间 的变化 ,一 切都 在改 变 。
法 ,学 生 学书本 、考试 以卷 面得 学分 ,这 与 过去 的科 目考 试换 汤不 处 , 日久 天长 将 会 与 学生 建 立 深 厚 的 友谊 ,说 白 了 ,他 的 作 用 就
换 药 ,多 了个 新 花样 而 已 ,学 校课 堂 教 学 还 大 都 停 留在 传 授 知 识 是 当 年 的 班 主 任 ,八 十 年 代 过 来 的 都 记 得 ,每 每 回 忆 大 学 生 活 上 ,仍 以对原 有知 识学 习 为主 要 内容 ,教 学 方法 形式 单一 、方法呆 时 ,班 主任 是 少 不 了的话 题 ,可 随 着 改 革 的 深入 ,这 一 神 圣 职 务 板 、缺少 新意 ,根本无 法 能够 对学 生创 新能 力进 行挖 掘 和培 养 。可 悄 然 消 失 了 ,现 在 的学 生 毕业 后 有 几 个 知道 辅导 员是 谁 ? 更 不 用 问题 出现 的是 学生 的有效 管 理跟不 上 。 说 ,任 课 老 师 了 。特 别 是 现在 的大 学 生 大 都 是九 零 后 ,独 生 子 , 其 次 ,部分 教师 的责 任 心 以及专 业素 养 的缺 乏 ,影 响 了学生 创 在 优 越 的 环 境成 长 ,上 大 学后 ,失 去 家 庭 约束 , 现 一 定 的 生 活 新能 力 的培养 。部分 教师 在完 成必 须 的教学 任务 之余 ,一 心 扑在 自 ‘ 空 ’ ,生 活 导师 将 是 最佳 选 择 ,至 于 经 济补 助 由 主管 部 门 认 真 己 的科研 任务 中 ,无 暇指 导学 生参 与创 新 活动 ;这是 不争 的事实 ; 真 考 核 ,可 为不 是 难 事 。 科 技 导师 则担 负 的职 责不 同 于生 活导 师 ,细 细 的讲 介 于班 主 任 或者 部分 教师 虽 然参 与 了指导 学生 进行 创新 活动 如学 生科 技竞 赛 , 却收 效甚 微 。 当然 ,这 与学校 的管 理机 制 与奖励 机 制 的滞 后 或力 度 与毕业 设计 指 导老 师之 间 的一种 角 色 ,具 体 是这 样 :科技 导 师 由一 线 教师 和 实验 室实 验指 导老 师组 成 ;他们 的作用 在 于 :为 了使 学 生 再 次 ,部分 大学 生 缺乏 创新 动机 ,不愿 意参 与创 新 活动 。这 部 的创 新 活 动 能 常年 开 展 下 去 ,由学 校 制 定 鼓 励学 生创 新 的若 干 条 分学 生或 者沉 溺 于 网络游 戏 ,或者 无所 事事 ,毫无 目标 ,在 大学 期 例 ,科 技 导师 挂牌 让学 生 自选 ,每 人六 到十 二名 学 生为 宜 ,组成 一 间 “ 一 天 和 尚撞 一 天钟 ” ,得 过且 过 ,没 有 参 与创新 活 动 的动 个 科研 小组 。导师 指导 自己分管 的 学习 小组 ,进 教 学 内 容 陈 旧 与 教 学 方 法 单 一 的 矛 盾 。 近 两 千 名学 生 ,让 他 们充 分 管 理 好 每位 学 生 的生 活 、学 习 和科 研 二 十一 世 纪 以来 ,好 多 学校 实行 学分 制 ,制 订 了详细 的规 则 ,打破 等 问 题 ,是 一 件 不 实 际 的事 情 ,在 这 方 面有 的学 校 采 用 学 生 导 师 了过去 传 统的教 学模 式 ,几 年来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的确 提高 了 , 制 ,我认 为这 只 是 一 个权 宜 之 计 ,并 非 能满 足 学 生 ,况 且 学 生管 同时不 可避 免 的 问题 也 现 了 ,由于 学分 制 中不 同科 目学 时 多少不 学 生 信 誉 是 个 很 大 的 问 题 。而 ‘ 师 ’制 定 能 使 学 生 的 日常 生 双 同学分 就不 同 ,学 生为 了完 成相 应 的基点 和 学分 ,可 以跨 专业 、跨 活 、学 习 、考 研 等 井 井有 序 。具 体 是 这样 :以每 二 十 学 生 配 备 一 院系选 课 ,学 生 的主动权 大 了 ,自由度多 了 ,过 去 的管理 模式 就 出 名 有 教 学经 验 的老 师 做他 ( )们 的 生 活导 师 ( 者 一 个 自然班 她 或 现脱 节 的情况 ,平 时学 生 大部分 时 间处 于 自己管 理 自己的状 态 ,此 配 两 个 导 师 ),导 师 的 职 能就 是 全 方 位 关 心这 二 十 个 学 生 的 一 J 几 时 由于 教 学 内 容 陈 旧 与教 学 方 法单 一 ,教 学 基本 延 续 传 统 的旧 方 切 ,如 果 没有 特 殊 情 况 ,相 随整 个 大 学 生 活期 间 ,与 学 生 朝 夕 相
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500字
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500字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尽快适应时代的需要。
基于此,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当前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毕业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0 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
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肩负着创新的重大责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2]。
故此,只有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人才,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问题1)自身因素(1)缺乏创新的意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或者几个高校中。
有些大学生满足于考试过线,考级过关,满足并且习惯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只关心“是什么”,而缺乏对“为什么”的探究;而又有些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但最终却只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发发牢骚罢了,缺乏改变现状的创新意识。
(2)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正值青少年时期,心性比较活跃的大学生兴趣往往会随着时间、心情发生变化,缺乏创新的兴趣。
有些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由于其缺乏足够的创新毅力,在遇到困难或外界干扰和影响时,容易临阵退缩、见异思迁,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长期坚持致力于某项研究,直至最后放弃了创新的想法。
(3)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许多大学生或因能力的不足,或沉迷网络,或缺乏足够的自信等原因,使得其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4)缺乏创新的观察力:创新能力需要创新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来发现现实中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或现象。
有些大学生也想创新,但不知道怎么去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靳磊主持人:丁良龙参与人:常佳伟2015年11月摘要: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
本文现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意义所在,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能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并结合宁夏大学大学各学院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给出了一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效措施;能力培养0引言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高水平结合。
周济同志曾说:“中国的大学要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1]这是围绕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历史性要求。
如何可以改“MADE IN CHINA”为“CREATED IN CHINA”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重视分数而轻视能力、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习惯,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2]由此,分数也成了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指标。
从而大大抑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有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但走出校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科研问题时往往感到一筹莫展。
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使他们因不能学以致用而对未来感到迷茫,同时企业又因找不到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而焦急万分。
[3]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在校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来得以锻炼、[4]培养和积蓄能量,使得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出色的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1.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意识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本身原因。
许多学生目前还停留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上,尚没有主观意识到创造型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学习的知识只注重巩固理解,而没有和实践相结合来消化吸收。
二是学校的科技活动影响力不够大,没有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
据调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总是集中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
这些学生有很浓厚的兴趣,且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但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主要是学校没有对学生加大动员力度,往往挑选比较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比赛,不注重大学生总体科技创新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良性发展机制。
三是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后续保障措施不完善,不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目前有些大学生想进行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或是得不到经费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或是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很少,或是虽有想法但得不到老师指导而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传统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和奖学金评定标准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考核标准难以制订等,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大减,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二、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1.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格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遇到问题和挫折,需要他们去解决和接受挑战,将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队协作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格。
这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也为日后进一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在活动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和很多不了解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
3.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调动所有知识并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展示和锻炼,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4.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近些年,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等。
在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他们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这些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也为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了出色的创新人才。
三、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探讨1.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要加大据调查发现,在制约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六大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到3%,其余都是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缺乏开拓精神、不能自觉创造科技创新机会等。
大部分大学生或是不知道有科技创新活动,觉得很陌生;或是觉得太难,离自己太遥远,没信心参加。
因而学校、院系要发挥宣传和动员作用,积极利用校内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
并对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通报奖励,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学生论文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后续保障工作要到位(1)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多个创新平台。
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较好地得到实现。
因此,为了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以在多个方面提供资金的支持。
如:可以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允许他们申报各级创新性项目,学校组织评审并相应批准觉得可行的项目,尚有问题的项目可继续修改。
在完成这种项目的过程中将锻炼他们的文献综述能力、[5]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将使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还可以建立并利用好一些科技创新团体。
这些团体通过参与科技竞赛、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各类学术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展吸引大学生到各类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校在这些活动中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扩大科技创新交流广度和提高科技创新素养。
另外,为各种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或比赛提供资金支持。
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或院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等。
通过这些竞赛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要求及相应的奖励制度。
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相关课时和要求,并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
每周设定几节课的创新课程编入课表,以便使学生有时间保证。
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可调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对于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知识的层次水平和知识经验情况实行有层次、分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安排。
(3)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提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要求。
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指导时要针对教师种类(如理论科研型、工程实践型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明确指导老师的资格、职责、考核办法等相关要求。
对指导老师给予合理的创新工作量和创新指导奖励,可使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得到认可、激励。
(4)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各种讲座,并及时通知学生。
每年举行数次院士、专家、教授及企业家的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勇气,激发积极思考的动力。
设立覆盖多学科的博士讲坛、创业论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营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消除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
3.校企联合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学校与企业可联合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
每年学校花费的科技创新资金由企业全额或部分出资,每年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可以为企业冠名,扩大企业影响力,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锻炼科技创新能力,以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目的。
4.建立并利用好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可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活动普及化的目标,发掘和培养骨干学生,发挥优秀创新人才的旗帜作用。
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进行分组重点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以期提高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品牌效应,赢得社会声誉,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宁夏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提高,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
以物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人数比重较小。
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自治区“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学院院学子数次在这些比赛中获奖,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大学生,但这些学生在学院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甚微。
再以农学院为例,曾举办各类自然科学创新大赛、院级挑战杯大赛、农科科技创新大赛,但实际参与团队个人相对固定,虽然参赛团队个人表现优秀,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就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后续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要做好;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本文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较为可行的有效措施。
最后根据宁夏大学物理电气工程学院和农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下一步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 王晓梅.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文化建设,2007,(4):74-75.[2] 夏婷.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47-49.[3] 张春华, 孟令辉,徐慧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7-8.[4] 范可章, 王荣, 姜双林,等. 地方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3):95-98.[5]张小康, 王亚南, 刘华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文献综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