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高考物理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84b27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a.png)
高考物理公式汇总高考物理涉及的公式有很多,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汇总,供你参考:力学篇1. 动力定理:FΔs=△(mv),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Δs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mv)为物体动量的变化。
2.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弹性势能:Eel=(1/2)kx²,其中Eel为弹性势能,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4.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其中F为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G 为万有引力常量,m₁和m₂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5.圆周运动速度:v=ωr,其中v为物体的速度,ω为物体的角速度,r为物体所处的半径。
6.戈壁定律:f₁/f₂=m₁/m₂,其中f₁和f₂分别为两个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m₁和m₂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
光学篇1.光速:c=νλ,其中c为光速,ν为光波的频率,λ为光波的波长。
2.平面镜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为镜的焦距,v为像的距离,u为物的距离。
3.薄透镜成像公式:1/f=(μ-1)(1/R₁-1/R₂),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μ为介质的折射率,R₁和R₂分别为透镜的曲率半径。
4.光的反射定律:θ₁=θ₂,其中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反射角。
5.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6. 光的多普勒效应:fo=fs(v±vd)/(v±vs),其中fo为观察者所测得的声音的频率,fs为发射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v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d为观察者的相对速度,vs为发射者的相对速度。
电磁篇1.电流:I=Q/t,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电量,t为时间。
2.电阻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3.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202X届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知识点整理
![202X届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bb1d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2.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届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知识点整理
202X届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知识点整理如下:
1. 运动学公式:
- 平均速度公式:v = d/t
- 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 = u + at、s = ut +1/2at^2、v^2 = u^2 + 2as
2. 动力学公式: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 动能公式: Ek = 1/2mv^2
- 动能定理:W = ΔEk = FΔx
- 力的合成:F = F1 + F2 + ...
3. 万有引力公式:
- 引力公式:F = GMm/r^2 (G为普适引力常量,M和m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4. 力学能量守恒定律:
- 势能公式:Ep = mgh (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 滑坡定律:mgh = 1/2mv^2
- 机械能守恒定律:E = Ek + Ep
5. 声学公式:
- 声速公式:v = fλ(v为声速,f为频率,λ为波长)
- 多普勒效应:f' = f(v±vr)/(v±vs) (f'为接收频率,f为发送频率,v为声速,vr为接收者或发射者的相对速度,vs为声源的速度)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中必考的公式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请注意,具体的考点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结合相关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进行备考。
高考物理公式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公式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3b24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e.png)
高考物理公式归纳总结物理是高考理科中重要的一门科目,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在备考过程中,对物理公式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个领域的公式,并能够准确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中常见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ma2. 动能公式:K=1/2mv²3. 动能定理:A=(ΔK)/t=Fv4. 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5.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v=v₀+at6. 位移公式:s=v₀t+1/2at²7. 等加速度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1/2(v₀+v)8. 等加速度运动的位移公式:s=v₀t+1/2at²9.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1/2gt²10. 平抛运动公式:h=(v₀²sin²α)/2g二、热学公式1. 热传导定律:Q=tλs/Δt2. 热膨胀公式:ΔL=αL₀Δt3. 热平衡公式:mcΔθ=msΔθ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5.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P₁V₁=P₂V₂6.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P₁V₁ᵏ=P₂V₂ᵏ7. 理想气体的等容过程:P₁V₁=P₂V₂三、光学公式1.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2. 成像公式:h₁/h₂ = v/u = -b/a3.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4. 光的小孔衍射公式:λ=DS/d5.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λ=xL/d四、电学公式1. 电流定义公式:I=Q/t2. 电阻公式:R=ρl/A3. 电阻与导线温度关系:R₂ = R₁(1+α(T₂-T₁))4. 电阻与长度关系:R₂= R₁(l₂/l₁)5. 电阻与截面积关系:R₂= R₁(A₁/A₂)6. 电压公式:U=IR7. 等效电阻公式:R₀ = R₁+R₂+R₃+...8. 欧姆定律:U=IR9. 等效电路电阻公式:1/R=1/R₁+1/R₂+...五、电磁学公式1. 磁感应强度公式:B=F/Isinθ2. 洛仑兹力公式:F=qvBsinθ3. 电动势公式:ε=Blv4. 法拉第电磁感应公式:ε=ΔΦ/Δt5. 安培环路定理:∮B·ds=μ₀I以上是高考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归纳总结。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汇总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bd208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f.png)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汇总一、运动学1. 位移和位移矢量的定义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5.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相关计算公式6. 斜抛运动的规律和相关计算公式7.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8.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及相关问题的求解9. 牛顿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二、力学1. 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2.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3. 动量和动量守恒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4. 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5. 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应用6.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和计算方法7. 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8. 阻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9. 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 弹簧的伸长量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三、热学1. 温度的概念和温标的转换2. 热平衡和热传递的基本原理3.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的计算方法4. 理想气体定律的表述和应用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6.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区别和计算方法7.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及计算方法8. 一般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2. 球面镜和薄透镜的成像规律3. 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原理4. 杂色和彩色图像的形成原理5. 光的色散和光的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6. 光的能量传递和光的功率的计算方法7. 透镜组的成像和焦距的计算方法8.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五、电学1.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应用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6. 电流的分支和电路的分析方法7. 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8. 电容器和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的规律及计算方法9. 高斯定理和安培定理的表述和应用10. 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计算六、波动与电磁场1.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基本特征和传播规律2. 声音波和光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的关系3. 声音波的干涉和衍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5. 波的超前和滞后现象及相关计算6.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7. 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关系及相关计算方法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9.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10.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式及应用总结:本文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和归纳,涵盖了运动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波动与电磁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eb74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8.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高考物理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在重要性上毋庸置疑。
掌握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分数。
本文将就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做详细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部分1、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公式x=v0t*cosθy=v0t*sinθ-0.5*g*t^2v=√(v0^2-2g*y)θ=atan(2y/g/v0)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p=mvp1+p2=p1’+p2’3、牛顿运动定律F=m*a4、摩擦力定律f=μ*Fn5、最大静摩擦力定律fs=μs*Fn6、机械能守恒定律(m1+m2)gh1=m1gh2+0.5m1v1^2+0.5m2v2^2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2、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4、焓变公式ΔH=ΔU+PΔV5、裴莫林定理Q1/Q2=T1^2/T2^2三、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I=U/R2、电容器的电能和电场能公式W1=0.5CV^2W2=0.5ε0E^2V四、光学部分1、透镜公式1/f=1/v-1/u2、视差公式Δx=f*d/(d-f)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注意:公式不是万能的,在解题时应注意题目所给条件是否满足使用该公式,同时也要注意计算单位的一致性。
总之,对于高考物理的备考建议是要多做习题,不仅要掌握公式,还要学会在题目中灵活运用,通过大量的练习跟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必备:高考知识点、公式定理大阅兵
![高考物理必备:高考知识点、公式定理大阅兵](https://img.taocdn.com/s3/m/6c543ed533d4b14e852468e1.png)
符号法则: 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 为“一” ;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 为“+” 。 气体从外界吸热,Q 为“+” ;气体对外界放热,Q 为“-” 。 温度升高,内能增量∆ E 是取“+”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E 取“一” 。 三种特殊情况: (1) 等温变化 ∆ E=0, 即 W+Q=0
电
高中物理公式 一、质点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v =
s t
--- s = vt
其中: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2.变速直线运动:------ s = vt
其中:s 表示位移, v 表示平均速度,t 表示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基本公式: a =
v t − v0 v + vt --- s = vt --- v = 0 t 2
回复力:
F = 一 KX
加速度:a = 一
K X m
单摆周期公式:
T= 2 π
L g m K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π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2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λ f = 二、
λ T
(适用于一切波)
热 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W + Q = ∆E
F1 + F2 + 2 F1 F2 COS θ
2
2
F2 α
F θ F1
合力的方向与 F1 成α角:
F2 sin θ tgα= F1 + F2 cos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 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x =0 ∑F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µN 说明 : a、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 µ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15d6c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c.png)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力的合成:F=√(Fx²+Fy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力合成后的结果。
3. 力的分解:Fx = F * cosθ, Fy = F * sinθ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一个力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4. 功:W = Fs * cosθ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5.动能定理:W=ΔK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
6. 动能:K = ½mv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
7. 位移:s = v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8.平均速度:v=(v₀+v₁)/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9.加速度:a=(v-v₀)/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中的加速度。
10. 动量:p = mv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
11.冲量:J=FΔ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上的冲量。
12.转动惯量:I=mR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绕自身旋转的转动惯量。
13.角位移:θ=ω₀t+½αt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旋转中的角位移。
14.动能定理(转动):W=ΔE=½Iω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转动中动能的变化。
15.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必背的公式汇总。
当然,除了公式,还需要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e8a4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8.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规律。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相关的公式。
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动力学(1)速度公式:v=s/t(2)加速度公式:a=(v-u)/t(3)路程公式:s=(u+v)t/2(4) 动量公式:p = mv(5) 动能公式:E_k = 1/2mv^2(6)功的定义:W=Fs(7) 功的公式:W = mas(8)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W=ΔE_k3.平衡力学(1)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2)力矩公式:M=Fd(3)杠杆原理:M1/M2=d2/d1二、热学1.热传递(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间的分子传递。
(2)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3)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传递。
2.热力学(1) 比热容公式:Q = mcΔT(2) 比热容的单位:J/(kg·℃)(3)热传导公式:Q=kAΔT/Δx(4)热功定理:ΔU=Q-W(5)热机效率:η=W/Q_h三、光学1.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介质的折射率比。
(3)透镜的焦距公式:1/f=1/v-1/u(4)成像公式:m=-v/u(5)光的全反射定律: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2.波动光学(1)光的干涉:光波的叠加现象。
(2)光的衍射:光波通过孔径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
(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sinθ = mλ(4) 单缝衍射公式:a*sinθ = mλ四、电磁学1.静电学(1)库仑定律:F=k*(q1*q2)/r^2(2)电势能公式:U=k*(q1*q2)/r(3)电场强度公式:E=F/q2.电路(1)欧姆定律:U=IR(2)电功、电功率:P=IV,W=Pt(3) 串联电阻:R_eq = R1 + R2 + ...(4) 并联电阻:1/R_eq = 1/R1 + 1/R2 + ...五、原子物理1.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族组成。
高考常用物理知识点公式
![高考常用物理知识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34de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e.png)
高考常用物理知识点公式物理是高考科学类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也是学生们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物理考试,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力学1. 动力学公式力学是物理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动力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以下公式:- 动力定律:F=ma(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合成:F=Rsinθ(F代表力的合力,R代表合力的大小,θ代表合力与其中一个力之间的夹角)- 摩擦力:f=μN(f代表摩擦力,μ代表摩擦系数,N代表物体所受的法向压力)-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F代表物体间的万有引力,G代表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代表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2. 动能和机械能公式动能和机械能也是高考中考查的知识点:- 动能公式:E=1/2mv²(E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质量,v代表物体速度)- 位能公式:E=mgh(E代表位能,m代表物体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E1 + W = E2(E1代表初始机械能,E2代表末态机械能,W代表外力所做的功)二、热学1. 热力学公式热学是考查高考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热力学公式:- 热量传递公式:Q=mcΔT(Q代表热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体的比热容,ΔT代表温度变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代表气体压强,V代表气体体积,n代表气体的物质的量,R代表气体常量,T代表气体的温度)- 热效率公式:η=W/Qh(η代表热效率,W代表系统的有效功,Qh代表高温热量)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也是高考物理中重要的考点之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E内=Q-W(E内代表系统内能的变化,Q代表系统所吸收的热量,W代表系统所做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ΔS代表系统熵的变化,≥0代表系统熵的变化不小于零)三、光学1. 光学公式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光学公式:-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球面镜公式:1/f = 1/v - 1/u(f代表焦距,v代表像距,u代表物距)- 透镜公式:1/f=(n-1)(1/R1-1/R2)(f代表焦距,n代表折射率,R1和R2代表透镜的曲率半径)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也是考查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杨氏双缝干涉:d*sinθ = mλ(d代表双缝间距,θ代表干涉条纹角度,m代表干涉级次,λ代表波长)- 衍射公式:d*sinθ = mλ(d代表衍射孔的大小,θ代表衍射角,m代表衍射级次,λ代表波长)以上是高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ebe4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e.png)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大全物理是高考理科中必考的一门科目,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公式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力学1.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在作用力的方向上产生相等大小的力,方向相反。
2. 动能与功-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
ΔE= W。
- 功与动能的关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ΔE=Δ(1/2mv²)。
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G(m₁m₂/r²)。
4.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速度:v=ωr。
-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ω²r。
二、热学5.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 理想气体的定容定压比热容:Cv和Cp。
6. 热传导- 热传导性质:导热系数与材料热导率、截面积和温度梯度有关。
Q=λSΔT/δx。
7.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ΔU=Q-W。
8.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循环效率:η=(T₁-T₂)/T₁。
- 卡诺定理:任何工作在两个不同温度间的热机的效率都不会超过卡诺热机工作在相同温度间的效率。
三、电学9. 电荷与电场-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F= k(q₁q₂/r²)。
10. 电场强度与电势- 电场强度: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E= F/q。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U=Ed。
11. 电流- 电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I=ΔQ/Δt。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R。
12.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感应强度:磁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公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a270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a.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公式一、力学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及其运动状态的关系,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2. 动能定理:W = ΔKE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所做功之间的关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3. 弹力定律:F = -kx弹力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受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弹力与形变成反比,方向相反。
4. 重力定律:F = mg重力定律描述了物体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5. 动量定理:FΔt = Δp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力乘以时间等于动量的变化量。
二、热学1. 热传导定律:Q = kAΔT/L热传导定律描述了物体热传导的过程,传热量等于导热系数乘以传热面积与温度差之积再除以传热距离。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系统内能的变化与吸收的热量和对外做的功之间的关系,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
3. 热膨胀定律:ΔL = αL₀ΔT热膨胀定律描述了物体长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长度变化等于线膨胀系数乘以初始长度与温度差之积。
4. 热容定律:Q = mcΔT热容定律描述了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吸收或释放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差。
三、电学1. 电流定律:I = Q/t电流定律描述了电流强度与电荷量和时间的关系,电流强度等于电荷量除以时间。
2. 欧姆定律:U = IR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3. 焦耳定律:P = IV焦耳定律描述了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4. 电阻定律:R = ρL/A电阻定律描述了导体电阻与电阻率、导体长度和截面积之间的关系,电阻等于电阻率乘以导体长度除以截面积。
5. 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电荷大小和距离平方的关系,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两个电荷的乘积再除以距离的平方。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三物理学科组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三物理学科组](https://img.taocdn.com/s3/m/b47b06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2.png)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三物理学科组以下是一些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公式:1.动力学-动力公式:F = m * 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F = dp/dt (力等于动量的变化率)-重力加速度:g ≈ 9.8 m/s^22.力学-动能公式:K = 1/2 * m * 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2)-动量公式:p = m * 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冲量公式:J = Δp = F * Δt (冲量等于力乘以时间)-弹力公式:F = k * Δx (弹力等于弹簧系数乘以弹簧伸缩长度)3.平衡力学-牛顿第一定律:ΣF = 0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等于零)-钢丝绳上的力:Fh = mg (物体悬挂在一个垂直的钢丝绳上时,绳上的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铅直绳上的张力:Ft = mg + ma (物体悬挂在一个斜绳上时,绳上的张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加上物体的向心力)4.电学-电流公式:I = Q/t (电流等于电荷除以时间)-电阻公式:R = V/I (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欧姆定律:V = IR (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5.光学-牛顿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 (介质1到介质2的光线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透镜公式:1/f = 1/v + 1/u (透镜成像的公式,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但在高考物理中,掌握公式的同时还需要理解应用场景,掌握物理原理,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
因此,建议除了记忆公式外,还要多做物理题、理解物理概念、掌握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1e0b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9.png)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高考物理必考公式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二、运动和力公式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三、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四、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 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五、竖直上抛运动公式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六、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2af0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a.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及公式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bc90b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0.png)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在高考物理中,知识点和公式的掌握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三个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务必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动量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律:力是动量改变率。
F=Δp/t。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守恒。
m₁v₁+m₂v₂=常数。
3.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G(m₁m₂/r²)。
第二部分:电磁学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I=Q/t。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R=V/I。
2. 欧姆定律电流和电阻成正比,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U=IR。
3. 磁感应强度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安培定律:通过导线产生的磁场与电流成正比。
B=μ₀I/(2πr)。
这个公式在解题时可以用来计算某个点的磁感应强度。
第三部分:光学1.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公式中的n₁和n₂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指数。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这个定律。
3. 普朗克公式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假设 - 光的能量是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存在的。
E=hf。
公式中的E代表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f为光子的频率。
第四部分: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灭亡,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熵的变化熵是描述物质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熵增原理:孤立系的熵始终增加或保持不变。
3. 气体的状态方程环境气体的状态可用状态方程描述。
PV=nRT。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c797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c.png)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物理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不可或缺的部分,掌握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下面是高考物理考试中36个必备的公式。
一、力学部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F=F1+F2,F1=Fcosα,F2=Fsinα2. 牛顿第一定律:F=03. 牛顿第二定律:F=ma4. 牛顿第三定律:F1=-F25. 动能定理:W=ΔE=ΔK6. 动能公式:K=1/2mv²7. 动量定理:FΔt=Δp=mΔv8. 动量守恒定律:p1+p2=p1'+p2'9. 势能公式:Ep=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e=1/2kx²11. 等压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2. 等温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013. 等容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15.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二、热学部分16. 热传导公式:Q/t=kA(ΔT/x)17. 热对流公式:Q/t=hA(ΔT)18. 热辐射公式:P=eσA(T^4-T0^4)19. 热功定理:W=Q20. 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V=C21. 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温度公式:V/T=C22. 等容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T=C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4. 热容公式:Q=mcΔT25. 摩尔热容公式:Cv=3/2R,Cp=5/2R三、电学部分26. 电场强度公式:E=F/q27. 电势能公式:W=qV28. 电势差公式:ΔV=Vb-Va29. 电容公式:C=Q/V30. 平行板电容公式:C=εA/d31. 电阻公式:R=ρl/A32. 串联电阻公式:R=R1+R2+R3+...33. 并联电阻公式:1/R=1/R1+1/R2+1/R3+...34. 欧姆定律:I=V/R35. 磁场强度公式:B=F/qs36. 洛伦兹力公式:F=q(v×B)以上36个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必备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高三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7c5b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2.png)
高三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本质、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掌握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公式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是高三物理公式知识点的总结大全: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S = Vt- 速度公式:V = (S - S0) / t-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 位移-时间关系公式:S = V0t + 1/2at²- 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 = V0 + at- 位移-速度关系公式:V² = V0² + 2a(S - S0)2. 动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动量公式:p = mv- 冲量公式:I = FΔt = Δp- 动能公式:E = 1/2mv²3. 万有引力公式- 大地引力公式:F = mg- 万有引力公式:F = G(m₁m₂) / r²4. 平抛运动公式- 水平方向速度公式:Vx = V₀cosθ - 垂直方向速度公式:Vy = V₀sinθ - 水平位移公式:Sx = Vxt- 垂直位移公式:Sy = Vyt - 1/2gt²5. 雷诺兹数- Reynolds数:Re = (ρvd) / η6. 热学公式- 热传导公式:Q = λA(ΔT/Δx)- 热容公式:Q = mcΔT- 热辐射公式:P = εσAT⁴-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7. 电学公式- 电流强度公式:I = Q / t- 电压公式:V = W / Q- 电阻公式:R = V / I- 电功率公式:P = IV- 雅克比电功率公式:P = I²R - 电能公式:E = Pt8. 光学公式- 焦距公式:1/f = 1/v + 1/u- 放大率公式:β = v/u- 光速:c = fλ9. 波动公式- 频率公式:f = 1 / T- 波长公式:λ = v/f- 波速公式:v = λf10. 计算机使用的公式- 位速公式:bps = 8 × 10⁶ × m- 信息熵公式:H = -Σ(p(x) * log₂(p(x)))以上是高三物理公式知识点的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ebb3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一、力学公式1、力的性质:力的大小:F=ma力的方向:F → = F ⊥ + F |2、运动的性质:直线运动:s=vt匀变加速运动:v=v0+atv-t图型:v=v0+ats-t图型:s=v0t+½at^23、力学能量定理:机械能:EK=½mv^2潜能:EP=-GMm/R势能:U=mgh4、转动运动:角动量:L=Iω角动量守恒:ΔL=0转动势能:T=½Iω^2角速度与角度的关系:α=ωt 角矢量的定义:s=rα角加速度:α=dω/dt二、电磁学公式1、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定律:B=µ0H+M 磁感应强度:H=1/µ0⋅(B-M) 2、电场的性质:电压定律:V=E⋅d电势能:U=QV电流定律:I=Q/t电容的容量:C=Q/V3、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B=µ0H+M电磁感应强度:H=1/µ0⋅(B-M) 电磁感应动力学==F=IL×B4、电磁波:电磁波方程:∇^2E=1/c^2∂^2/∂t^2电磁波功率:P=U/t=I^2R电磁波波长:λ=c/f三、光学公式1、几何光学:视距:d=o/s透镜定律:1/f=1/o+1/i折射定律:n_1sinθ_1=n_2sinθ_2延拓定理:m=r/r_02、物理光学:介质的折射率:n=c/v衍射定律:θ=λ/d干涉定律:mλ=a·sinΦ四、原子物理公式1、原子结构:原子能量:E=-(Z^2/r_1)-(Z^2/r_2)-(Z^2/r_3)-...电子轨道:V=Z^2/2r电子能量:E=-Z^2/rn干涉定律:de=h/p2、物质特性:核裂变:E=Δmc^2吸收法则:A_i+B_j=C_l+D_m量子井模型:E=E_n-E_1/n^2晶格定律:a_1/a_2=b_1/b_2=c_1/c_2五、热学公式1、温度性质:温差折算:T/T_0=Q/Q_0热量定律:Q=Ct热电效应:U=I^2Rt2、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dU=dQ+dW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_rev/T热力学第三定律:S=S°+S°°六、物理化学公式1、电离热:水解定律:H_2O=H+OH离子交换定律:A+BX=CX+D2、反应热:物质穿越双斜面线:q=ce(T_2-T_1) 反应期定律:PV=RT等温反应热:q=c(T_1-T_2)等压反应热:q=Cp(T_1-T_2)七、统计物理学公式1、热力作用:热波传播:q=K ⋅A/ r热膨胀比:α=1/(KP)2、系统性质:宏观热力:ΔU=TΔS比热容:C_v=dQ/dT体系的热容:Q=C_v(T_1-T_2) 熵的热容:S=C_p(T_1-T_2)。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7103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f.png)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高考中,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力学部分公式:1.1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1.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1.3 势能公式:$U=mgh$,其中$U$为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热学部分公式:2.1 热力学第一定律:$Q=mc\Delta T$,其中$Q$为热量,$m$为质量,$c$为比热容,$\Delta T$为温度变化。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eta=\frac{W}{Q_h}$,其中$\eta$为热机效率,$W$为工作,$Q_h$为吸热。
3. 光学部分公式:3.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d_o}+\frac{1}{d_i}$,其中$f$为焦距,$d_o$为物距,$d_i$为像距。
3.2 折射率公式:$n=\frac{c}{v}$,其中$n$为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4. 电磁部分公式:4.1 电压公式:$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4.2 欧姆定律:$V=I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4.3 电功率公式:$P=VI=I^2R=V^2/R$,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以上是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公式归纳,希望同学们可以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 R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2V=gR GM R =/ 8、库仑力:F=K q q r122 (适用条件) 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t 02+=st(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v v o t 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3、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o 22 (2) 上升的时间: t= V go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o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 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 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g θ = V V yo 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在V o 、V y 、V 、X 、y 、t 、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v ov y v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18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8 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19 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2222 mVpm=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W合= ∆E k = E k2一E k1 = 12122212 mV mV-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mgh1 +121212222mV mgh mV=+或者∆E p减= ∆E k增22 功率:P = Wt(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二、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W + Q = ∆U符号法则: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一”;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
气体从外界吸热,Q为“+”;气体对外界放热,Q为“-”。
温度升高,内能增量∆U是取“+”;温度降低,内能减少,∆U取“一”。
三种特殊情况:(1) 等温变化∆U=0,即W+Q=0(2) 绝热膨胀或压缩:Q=0即W=∆U(3)等容变化:W=0 ,Q=∆U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公式:PVTP VTPVT111222==或恒量(3)含密度式:PTPT 111222ρρ=*3、克拉白龙方程:PV=n RT=mRTM(R为普适气体恒量,n为摩尔数)三、电磁学(一)、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t(I=nesv)2、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R=R1+R2+R3 +……+R n并联: 11112R R R =+ 两个电阻并联: R=R R R R 1212+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 U=IR R U I=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εR r+ ε r 路端电压: U = ε -I r= IR R输出功率: P 出 = I ε-I 2r = I R 2电源热功率: P I r r =2电源效率: η=P P 出总=U ε =R R+r(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I Rt 2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I Rt U R t 22= P=IU =(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Rt 2 P=IU >I r 2(6) 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0`内阻为r 0,n 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ε=n ε0 内阻:r=n r o(7)、伏安法测电阻: R U I=(二)电场和磁场 1、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其中,Q 1、Q 2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 表示它们间的距离,k 叫做静电力常量,k=9.0×109Nm 2/C 2。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2、电场强度:(1)定义是:qF E = F 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q 为检验电荷。
单位牛/库伦(N/C ),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注意:E 与q 和F 均无关,只决定于电场本身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