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练习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时练及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时练及单元测试分类与整理课时练习一、填空题(共3题;共14分)1.(4分)学习用品有;体育用品有。
2.(4分)看一看,这些交通工具。
属于人力行驶的是,属于燃烧燃料行驶的有. 3.(6分)分一分,填序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上游的:二、选择题(共3题;共6分)4.(2分)下面的物体,哪个不是同一类的()A.B.C.D.5.(2分)下面哪一个物体与其它的不同?A.B.C.6.(2分)想一想,选不是同类的一个。
()A.B.C.三、连线题(共2题;共10分)7.(5分)帮妈妈把买的东西分装在两个口袋里,连一连.8.(5分)照样子,连一连。
四、综合题。
(共3题;共30分)9.(6分)在水果的下面画△,在蔬菜的下面画○。
10.(12分)把每组中不同类的划去。
(1)(3分)(2)(3分)(3)(3分)(4)(3分)11.(12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填序号)(1)(6分)按图片形状分,可以分成三类:(2)(6分)按水果品种分,可以分成三类:五、按要求回答 (共4题;共40分)12.(8分)下面是同学们喜欢的课外书的调查统计表(1)(5分)根据上表情况,数一数,涂一涂。
少儿百科全书 IQ博士宠物小精灵奥特曼我知道一共有张卡片,最多,最少,比多张。
15.(12分)下面是动物园里几种动物的数量(1)(2分)动物园里,最多,最少。
(2)(4分)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3)(4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3单元单元测试一、反复比较,谨慎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可以在天上飞的是( )。
2.下面图形中,( )和其他三个不同。
3.下面算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① 15-6 ② 12-4 ③ 11-2 ④ 16-74.下图一共有( )顶帽子。
① 5 ② 6 ③ 7 ④ 85.下面分类错误的是( )。
①爸爸、小君小霞、小丽、妈妈②爸爸、小君、小丽小霞、妈妈③爸爸、妈妈小君、小霞、小丽④爸爸、小丽小君、小霞、妈妈二、智慧分一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27页——32页。
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1)、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们分类的结果是一定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让学生掌握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用)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7页例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类的认识和方法一、情境引入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出示画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分类与整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与整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与整理的实物教具。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具、分类与整理的实物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教师简要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将一组水果进行分类,让学生操作并讲解分类的依据。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分类与整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解决,如: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分类整理结果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家里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答案:(1) 家里物品的分类整理结果。
(2) 生活中的分类与整理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更多的分类与整理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我将详细解释每个重点细节的原因和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知识梳理
例 2:统计图形的个数。
图形
个数
2
1
10
3
知识梳理
例 3:把下列的图片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填入表格。
分发一: 分发二:
个数 个数
笑脸 4
黄色 3
哭脸 3
灰色 4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 不相同。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 是简单的统计表。
课堂练习
1.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名称
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
橡皮、铅笔、地球仪、尺子、书、 梳子、毛巾、吹风机、
铅笔刨、文具盒
镜子、牙膏、牙刷
课堂练习
2.下面是动物园里集中动物的数量。
(1)动物园里,( 猴子)最多,( 熊猫)最少。 (2)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 18 - 9 = 9
6
6
课题引入
(3)按大人和孩子的标准分类: 大人:
小孩: (4)按男、女的标准分类:
男: 女:
教学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数量
3
3
2
知识梳理
知识点: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 例 1:分一分,数一数,填入表格。
图形 个数
圆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3
3
2
2
【解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确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并完成表格。
课堂练习
3.分类统计图形,完成统计表。
方法一: 方法二:
形状 个数
颜色 个数
圆柱 3
深色 2
长方体 2 灰色 3
正方体 2 白色 2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
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练习七课件

个数 4 3
3
5
6
3
4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类别 个数
平面图形 15个
立体图形 13个
图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个数 4 3
3
5
6
3
4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个数 15个
Hale Waihona Puke 13个(3)根据分组的结果,与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
按树叶的形状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
最喜欢 的动物
人数 3 6 6 7 8
最喜欢 的动物
人数 3 6 6 7 8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最多? 喜欢熊猫的人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同样多? 喜欢猴子和猫的人同样多。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答案不唯一 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少? 喜欢乌龟的人最少。
把下面这些文字进行分类。
(1)按不同的文字分。
文字 红 个数 4
黄蓝 64
把下面这些文字进行分类。
(2)按不同的颜色分。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个数 5 6 3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常见的分类标准: 形状、颜色、用途、生活习性等。 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但总数相同。
3 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
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的哪些知识?
5个
3个 4个
5个 4个
3个
红色 黄色 蓝色 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个数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观察水平,语言表达水平。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实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实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实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实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能够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对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很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
1年级下册八单元:《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一课三单”
教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教学例2,完成练习十八第3-4题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能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
2.按照给定的标准把卡片进行分类。
3.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设计目的及依据:
1.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发现卡片按不同的因素分类,培养孩子分类意识、比较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具体的分类操作,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培养孩子操作能力和分类能力。
3.体验分类不同的标准,所呈现的结果也不一样,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悟数学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的“不变与变”,培养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维能力。
3.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坚
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预习单
1.整理自己的书桌、玩具箱,说说你是怎么整理。
2.换一个方式还可以怎么整理?比一比你更喜欢哪种。
设计目的及依据:
从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经历动手分类操作的过程,感知不同的标准分类不一样。
学习单
1.给例2的卡片分类,小组内说一说按什么标准分?
练习单
基础过关类:1.练习十八第3题。
综合运用类:2.练习十八第4题。
拓展延伸类: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比一比谁整理的书包最整齐。
设计目的及依据:1.及时练习。
2.突出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
3.关注能力。
4.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分类与收拾考查同学的观看能力,动手能力,下面就是我收拾的《分类与收拾》一班级数学教案,希翼大家喜爱。
《分类与收拾》一班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根据多种规范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观看能力,语言体现能力。
3.让同学体味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挑选不同的分类规范举行分类的办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规范举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规范举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索新知1.出例如2观看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按照观看到的不同把这些人举行分类。
2.小组沟通。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伴侣是怎么分的。
b.小结:按照不同的规范,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稳固练习,体验按照不同规范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认真观看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按照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办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觉,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规范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日学到的本事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相互说一种分法,然后沟通。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伴侣分类。
引导:刚刚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学生的主意。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办法来给小组里的学生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教材解读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备课1 .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书包等。
提 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 习的意识。
2 .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首先,在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
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
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最后,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和表。
3 .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背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问,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体现在对于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
对于学生对所选标准所作 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肯定。
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否则会使分 类失去意义,也将难于驾驭课堂。
其次,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在分类的 过程中,应引导学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
共2课时例11课时 例2 1课时教学措施 课时安 排生:总共的人数没变。
师: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不同,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师:那我们看,这些人进入了游乐园后,看他们到哪里了?(售票处)他们要进快乐城堡,刚才你们有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会该怎么进行分类呢?为什么?生:大人一类,小孩一类。
因为售票处只卖大人票和小孩票。
师:那他们继续往下走,到了戏水乐园,这回该怎么分类呢?生:按男女分类,因为有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
师:看来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分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做些练习吧!(完成书29页第一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3课时练习课》PPT课件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Thank you!
Good Bye!
一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3 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 3 课时 练 习 课
练习课 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 ○√○
○ √ ○√ ○
2、给会飞的动物圈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 活的动物圈上绿色。
3.填一填.
2只 3种
4.找朋友,把同一种类的植物放在一起编号.
水果:
蔬菜:
5.找出每行中不同的
(1)
(2)
6.把下面的树叶分在三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
还可以怎么样分?
练习课
7.
4
8.
5 4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5 4
9 .
6 4 3 3
10.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个数 15
13
11.
11.
36 67 8
熊猫 猴子和猫
12.
4
5 36
男生
女生
人数
9
7
13.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1年级下册八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一课三单”
教学内容
教学例1,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练习单
基础过关类:1.练习十八第1题。
综合运用类:2.练习十八第2题。
拓展眼神类:3.下面是某购物中心各楼层经销商品的布局表:
楼层
一楼
二楼
三楼
四楼
经销商品
家具
鞋类
服装
家电
张老师要买一双鞋和一台电视机,他应该去哪些楼层购物?
设计目的及依据:1.层次清晰。2.形式多样。3.紧扣教学目标。4.关注能力。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预习单
1.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2.如果让你给班上的同学分类,你会怎样分?说说理由。
设计目的及依据: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经历动手分类操作的过程,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学习单
1.给例1的图形分分类,可以按()分,还可以按()分?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3.从分类的结果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目的及依据:
1.分类标准来自事物间的不同,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异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分类标准。
2.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充分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也体现了记录方式的多样化,适当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数方法。
3.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注下的一致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分类与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分类与整理练习题数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早期的数学教育,通常是通过概念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而现在的数学教育注重实践,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不再是无趣的记忆,而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一年级数学教育中,分类与整理是一个必须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如何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呢?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关于分类与整理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个知识。
一、整理家务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开始学习整理家务,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还可以巩固他们的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个“整理家务区”,在这个区域里放上洗衣服的鳄鱼夹、抹布、洗碗剂、各种水果等等各种生活用品。
让学生按照这些生活用品的性质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每个人来挑选一种生活用品,进行阐述这个生活用品是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要归为这一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思路。
二、整理数据数学中,整理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将整理数据的活动放在一个游戏中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游戏的规则是,班级中的学生需要将每个人的相似之处进行分类。
所有的学生坐在地上,每一组都需要有一个组员完成一项任务。
任务的内容是在给定时间内,收集所有学生的名字并将他们分为三类。
任务完成后,再由组员上台进行讲解,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及分类的依据。
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分类的操作,也让学生锻炼表达和说服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图形分类在数学中,图形分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各种图形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环境中出现的图形往往比较丰富,我们可以以大自然或季节为主题组织实践,让学生以自然为主题分辨与归类图形。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叶子、花等自然景物的图形分类,由学生贴纸、涂色等形式将同类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表述理由。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fdb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0.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体会分类的过程和方法,能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习。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整理书桌”,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分类的方法和过程,如比较、观察等。
3.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如对物品进行分类。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分类成果,分享分类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分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分类与整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方法和实例。
2. 实物物品:用于学生实践分类操作的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
3. 分类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分类的卡片游戏。
4. 作业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分类练习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习基本的分类方法。
2. 第二课时:进行分类实践,小组合作进行物品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学情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题1及相关练习(P27—P32)。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统计内容的选择上尊重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例题1是让学生对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形状各异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统计图在分类中的直观性。
例题2把几个家庭的成员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等。
内容的编排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事物的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并灵活运用简单的统计表进行表示,使大家体验到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确实是很常见也是很有用的。
【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分析、描述、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与整理;2、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难点:掌握简单的统计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适趣情境,激活经验师:(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花朵卡片)能快速告诉老师,黑板上有几朵花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红花有5朵,黄花有3朵,5+3=8朵。
生:大的花有4朵,小的花有4朵,4+4=8朵。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解决方法不同呢?生:因为我是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分的。
生:我是从花的大小分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分类。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漂亮的花朵能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前基础的孩子们,能快速用简单的方法获取到图中花儿的总数,并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理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 习题8 (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二)》练习题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1)苹果铅笔字典直尺橡皮(2)篮球足球羽毛球气球排球(3)白菜黄瓜茄子西瓜西红柿(4)卡车轮船小轿车出租车救护车(5)裙子裤子毛衣牛奶短裤
2.我会分。
(1)把对应物品的填在相应的圈里)
牛奶黄瓜面包桃子
直尺樱桃铅笔菜花
香蕉巧克力鸭梨橡皮
西瓜钢笔桔子彩笔
字典豆角卷心菜饼干
草莓苹果土豆芹菜
水果食品蔬菜文具
(2)请你根据分类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水果食品蔬菜文具(3)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多,()最少。
(4)()和()的数量一样多。
3.给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涂上颜色。
(1)
(2)
(3)
附:《分类与整理(二)》练习题答案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1
)苹果 铅笔 字典 直尺 橡皮 (2)篮球 足球 羽毛球 气球 排球 (3)白菜 黄瓜 茄子 西瓜 西红柿 (4)卡车 轮船 小轿车 出租车 救护车 (5)裙子 裤子 毛衣 牛奶 短裤 2.我会分。
(1)把对应物品的填在相应的圈里)
牛奶 黄瓜 面包 桃子 直尺 樱桃 铅笔 菜花 香蕉 巧克力 鸭梨 橡皮 西瓜 钢笔 桔子 彩笔 字典 豆角 卷心菜 饼干 草莓 苹果 土豆 芹菜 水果 食品 蔬菜 文具
(2)请你根据分类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水果食品蔬菜文具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果)最多,(食品)最少。
(4)(蔬菜)和(文具)的数量一样多。
3.给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涂上颜色。
(1)
(2)
(3。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课堂实录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课堂实录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是适合出游的好季节。
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
去游玩的路上,打算买些气球,正好在路上看到了小咕咚超市。
同学们,你们认识“小咕咚”吗?我们在什么节目里面认识的“小咕咚”呢?今天,我们就到“小咕咚”开的超市去看一看,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出示:师说:小朋友们到小咕咚超市去买气球,超市里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小咕咚”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咕咚”说吗?生回答。
(东西摆得乱)师:同学们提醒的太对了,“小咕咚”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那么,是不是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把这些凌乱的货物整理好呢?使“小咕咚” 能马上找到小朋友需要的气球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2.给这些同学分类。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1)按不同的活动分一分,填写下表。
打乒乓球 踢足球 踢毽 跳绳
人数
4
5
3
6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2)如果分成两组,
男生
可以怎样分?
人数 10
女生 8
两正蓝个方孔色形和和四黄圆色个形孔
知 识数学点文2化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和统计表
不同标准下的分 类:看事物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 但总数相同。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1.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 )个 ( )个 ( )个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 5 )个 ( 4 )个 ( 6 )个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 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 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3.
(1)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
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天上飞的 地上走的
只数 3
6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3.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天上天飞上的飞的地动上物走比的地
上走的少几只?
只数
3 6-3=3(只6)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1.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如下图。 根据左图填写下表。
人数 3 6 6 7 8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人数 3 6 6 7 8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喜欢 和 的人数同样多。
拓展数练学文习化
人数 3 6 6 7 8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喜欢 的比喜欢 的少多少人? 8 – 3 = 5(人)
( 6 )个 ( 5 )个 ( 4 )个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2.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再说一说每种 图形各有几个。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 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个数
15
13
巩固数练学文习化
3 分类与整理
第3课时 练习课
数 学
知 识数学点文1化 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
例 圈出同类的物体。
单一标准下的分 类:以不同事物之 间共有的一种属性 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知 识数学点文2化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和统计表
例 可以怎样分类? 不同标准下的分
类:看事物之间有
几个相同的属性,
就分别以这些属性
为标准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