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介绍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介绍【实用版】目录1.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简介2.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3.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方向4.优秀院校及其特点正文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崇高理想信念、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主要课程涵盖了机械设计、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此外,专业还会设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智能机器人装调、智能机器人系统运维、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在家庭服务、教育娱乐、助老助残、康复护理、医疗、物流、送餐等多个领域寻找就业机会。
此外,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有着极高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秀院校及其特点我国有多所院校开设了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其中一些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例如,某院校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成立于 2021 年,是国内第一批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之一。
该专业在 2020 年 11 月被评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的 2020 中国高职智能机器人专业群国际影响力 50 强之一。
该专业拥有 6 名专业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1 人,博士 3 人,境外硕士和博士各 1 名,有德国访学经历教师 2 名,教师平均年龄 35 岁,年富力强。
此外,该专业还建有智能服务机器人跨企业培训中心等实训室,实训设备总额近千万,技能大赛成果丰硕。
综上所述,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是一门具有广泛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的新兴专业。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代码: PE121185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参考学时: 4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
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且学生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XXXX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20801二、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三、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对实现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为:《PLC技术应用》、《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毕业设计》。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共4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实际机器人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 将机器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产生活服务工作中。
通过实施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课程内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安排,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由低到高的方向转变。
4.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评成绩以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40%+笔试成绩×40%。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概况;2.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特征及状态描述;3.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统,掌握坐标系的相互转化;4.掌握机器人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知识;5.具有运用自动化相关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安排表
24
1.5
2
4
31
哲学
32
2
2
6
32
政治(马、毛、邓)(含社会调查64)
128
5
4
7,8
16
33
历史
32
2
2
5
34
法律(劳动、卫生、保障)
48
3
4
6
35
创业、创新(含社会实践16)
48
3
4
7
36
军事理论
24
1.5
2
1
24
37
大学体育
128
8
2 1,2,3,4
32
38
军事训练
2周
1
64
39
金工实习
2周
64
64
80
48
32
48
56
56
48
56
32
64 56
32 48
56
24
24
24
32
48
64
32
48
48
32
32
32
64 64 96 128 128
172
172
512
504
496
480
448
476
388
512
3800
2
40
电工电子实习
2周
3
41
电子电路、PCB设计与实习
3周
3
42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
4周
4
43
PLC综合设计与应用训练
4周
5
44
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装配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是一门面向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运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等基本知识。
2.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介绍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和服务业中的应用场景,并深入分析相关案例。
3. 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技术: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式、控制技术和调试方法,以及机器人实时监控和故障排除技术。
4. 工业机器人安全技术和操作规范:强调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规范,包括机器人安全防护、紧急停机和安全标识等方面的知识。
5. 工业机器人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机器人控制软件、视觉识别系统和通讯协议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为未来进入相关行业工作或深入研究机器人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 1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本文将探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与电子基础:这部分内容包括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是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础。
2、工业机器人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等,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3、计算机编程:这部分内容包括编程语言、算法设计等,是实现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能。
4、传感器与通信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信协议等,是实现机器人感知和交互的关键技术。
5、系统集成与优化:这部分内容包括系统设计、优化算法等,是实现高效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能。
二、实践环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经验。
因此,该专业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课程设计:每门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课程设计,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进行毕业设计,以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设计。
4、企业实习:学生需要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以了解实际生产环境下的机器人应用。
三、人才培养目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工业自动化、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工作。
四、教学方法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项目式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列表:
1. 机器人基础知识
- 机器人定义与分类
- 机器人结构与组成
-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 机器人控制系统
2. 机器人程序设计
- 基于CAD的机器人路径设计
- 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
- 机器人编程语言
3. 机器人视觉系统
- 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原理
- 机器人视觉处理技术
- 机器人视觉定位与识别
4. 机器人操作系统
- 基于Linux的机器人操作系统
-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
- 机器人仿真平台
5. 工业机器人应用
- 汽车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应用
- 电子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应用
- 食品与饮料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应用
6. 机器人控制与维护
- 机器人安全控制
- 机器人保养
- 机器人故障分析与维修
以上是可能出现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列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帮助。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机器人技术基础:该课程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工作方式,包括机器人的分类、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2.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如C++、Python 等,掌握机器人控制方式和算法,且进行实践操作,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
3. 机器人传感器技术:了解机器人所使用的传感器技术,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学习传感器选择和应用,以及传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学习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等,同时了解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和调试方法。
5. 工艺自动化技术:介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以及与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学习工艺流程的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6. 机器人维护与故障排除:学习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技巧,培养机器人的维修和维护能力。
7. 工程实践:进行机器人项目的实践操作,包括机器人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机器人应用的设计和实施等,通过实践提升学生
的专业能力。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相关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学科的课程。
课程设置会根据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设置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主修课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分步骤的学习过程。
第一步:基础学习在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学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
包括机器人的编程、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学生需要掌握机器人控制语言,如C语言、Python等,还需要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第二步:工具操作在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工具的操作。
包括机器人的组装、机器人的调试和机器人的维护等。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各个部件,如关节、手爪等,还需要了解机器人的工具和设备,如编程器、调试器和维护设备。
第三步:实践应用在熟悉了基础知识和工具操作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践应用。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实验或者项目。
比如,通过对机器人的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通过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调试,提高机器人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机器人的维护,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机器人比赛,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比如,FRC机器人竞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等。
总之,工业机器人技术主修课程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涉及技能多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力,开拓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只有全面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将来更有机会进入机器人行业,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纷纷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并详细阐述各个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课程1. 机械基础机械基础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习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
这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电气与电子技术基础在工业机器人中,电气与电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原理、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工业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并能够进行相关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工业机器人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和相关技术。
第二部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1.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机器人的姿态表示方法、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以及机器人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设计和控制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
2. 机器人感知与视觉机器人感知与视觉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前沿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与配置、环境感知和目标检测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和算法应用,以实现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识别。
3. 机器人控制与规划机器人控制与规划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机器人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轨迹规划算法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实现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规划。
第三部分:应用与实践课程1.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构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产教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1. 课程目标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2. 课程设置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原理、传感器与控制、机械结构设计、编程与控制系统等。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等。
3. 课程体系完善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设置,根据产业发展和科技变革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二、产教融合实践1. 产学合作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和技术应用,增加实践经验和技能。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2. 项目导向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应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真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调试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专家指导学校应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开发动态,增强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涵盖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编程技术、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常包括以下课程:
1. 机器人工程学: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以及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机器人控制技术:介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包括基于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的控制技术。
3. 机器人编程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设计,包括机器人语言(如ABB、KUKA、Fanuc等)、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等。
4. 机器人传感器技术:介绍机器人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和性能参数,以及传感器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5. 机器人应用案例:介绍机器人在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6. 机器人安全与维护:介绍机器人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措施,以及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7. 机器人视觉技术:介绍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机器
人视觉系统的构成、图像处理方法、模式识别等。
8. 机器人智能化技术:介绍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主决策等。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涉及广泛,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从事与机器人相关的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1. 引言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产品质量等。
因此,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选择工业机器人系统。
3. 课程内容3.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传感器。
3.2 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工业机器人常用编程方法;•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3.3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立体仓库、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
3.4 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选择•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选择和采购;•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提供实际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编程操作和调试练习;•课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 评估方式•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包括编程和调试;•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综合能力。
6. 课程教材•《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实战》;•《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7. 参考资源•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档和资料;•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期刊。
8. 结语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应用于现代制造业中,以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
25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总体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总体设计
2.工具坐标系的定义方法
3.工件坐标系的定义方法
4.工件坐标系的偏移
四、工业机器人的I/O通信设置
(一)配置工业机器人的标准I/O板
1.ABB工业机器人IO通迅的种类
2.认识常用标准I/O板
3.配置标准I/O板DSQC651
(二)适配器的连接
1.Profibus适配器的连接
2.Profinet适配器的连接
2.关闭工业机器人
三、示教器操作环境与手动操纵
(一)配置示教器的操作环境
1.配置示教器的操作环境
2.查看示教器常用信息
3.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二)转数计数器的更新操作
1.工业机器人转数计数器的更新
2.校准工业机器人机械零点
(三)设置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
1.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
2.工业机器人运行模式的切换
(四)设置工业机器人的手动运行速度
1.手动快捷按钮
2.操纵杆的设置
(五)工业机器人的单轴运动
1.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单轴运动
2.单轴运动的切换
(六)工业机器人的线性运动和重定位运动
1.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线性运动
2.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重定位运动
(七)机器人紧急停止后的恢复
1.机器人紧急停止后的恢复方法
(八)坐标系的设置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总体设计
模块
项目
任务
一、工业机器人认知
(一)工业机器人分类
1.工业机器人的坐标特性分类
2.工业机器人的用途分类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参数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2.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
(三)末端执行器
1.夹钳式末端执行器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设置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结构、工作原理、运动学、
动力学等基础知识。
2. 机器人编程:包括离线编程和在线编程两种方式,学生需要
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程序结构、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
3. 机器人应用: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
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医疗、农业等,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点和技术需求。
4. 机器人系统集成: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包括机器人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设计等。
5. 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学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日常维护、保养
和故障排除方法,包括机器人润滑、清洁、更换零部件等。
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机器人编程、应用和系统集成等工作,并为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 1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设置学期。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总学时数约为3112,顶岗实习每周9学时。
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145.6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9%。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9%。
顶岗实习为6个月,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
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5门,包括电工电子技术与实习、机械制图(2)、AUTOCAD(含电气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C语言编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9门,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1.C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so1.idworks三维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及维护、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控制系统调试与仿真等。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在校内外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在实训室完成,老师对实训项目讲解完成后,学生马上进行实操,达到讲、训、评一体。
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对学生实施“六民教育”,培养“六维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智能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序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课
时
周课时安排
备注
第1学年第2学年第3学年
1 2 3 4 5 6
公共课程1 体育 2 36 2
2 语文 2 36 2
3 数学 2 36 2
4 英语 2 36 2
5 计算机应用
6 108 4 2
6 就业指导 2 36 2
专业课程一
般
专
业
课
程
7 电工电子技术★ 4 72 4
8 焊接技术 6 108 6
9
液压与气动传动
★
4 72
4
10
机械制图与CAD
★
10 180
6 4
11 电工上岗实习8 144 8
12 机械装配实习10 180 10
13
电气控制与PLC
★机电传动★
8 144
4 4
14 机械设计基础★ 4 72 4
15 Solidworks应用 4 72 4
16 电工中级实习10 180 10
17 电工高级实习12 216 12
核
心
专
业
课
程
18
工业机器人应用
认知
2 36
2
19
工业机器人工作
站维护保养
2 36
2
20
工业机器人应用
系统调整
4 72
4
21
工业机器人工作
站安装与调试
12 216 12
22
工业机器人工作
站优化
4 72 4
23
工业机器人工作
站维修
6 108
6
24 毕业设计 6 108 6
专
业
拓
展
课
程
25
工业机器人工作
站操作说明书的编
写 4 72
4
26 工业机器人营销 2 36 2
27 专业实习35 630 35
选修课程 28 焊接实习 6 108 6
29 先进制造技术 2 72 2
30 现代生产管理 2 72 2
汇总周课时28 28 28
28
-
30
26
-
28
35
-
41 每学期课程门数 6 5 5 3 6 2
总计183 3222 504 504 504
468
-
504
432
-
468
630
-
738
比例公共课程比例 6.6% 实操课程比例74.6%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