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学思考题
城市防灾学
1什么是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该系统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答:建立系统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开放性、可扩展性、先进性、使用性。
系统的功能:(1)建立灾害信息数据库及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
(2)城市灾害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处理;(3)评价城市防灾能力现状;(4)灾害预测及模拟;(5)灾害风险分析及灾害预测;(6)灾害损失评估;(7)防灾减灾对策及决策支持系统。
2什么是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基本要素有哪些?答:城市灾害应急预案是指面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和救援计划。
基本要素: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灾害情报体系、救灾抢险体系、应急医疗体系、应急避难体系和交通管理体系。
3城市灾害按内容分主要有哪些灾害?答:城市灾害按内容分主要灾害:地震,火灾,洪水,气象灾害,地质破坏,恐怖事件(9.11),环境灾害,生物灾害(SARS)4城市灾害有什么特点?答:1. 经济及社会危害性。
(1)城市人口多财富集中,致使面对灾害的脆弱性突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
(2)城市功能网整体性强,一个功能失效,常波及整个体统的功能。
2. 突发性及高度扩张性。
3. 多样性及复杂性。
4. 区域性。
5. 群发性。
6. 模糊周期性。
7. 修复难度大,恢复期长。
8. 防灾难度大。
5城市灾害风险性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答:风险分析的目的: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6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答:(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
(2)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雷电,龙卷风,干旱,酷热,低温,雪灾,霜冻等。
(3)生物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沙尘暴,急性传染病等。
(4)天文灾害:天体碰撞,太阳活动异常等。
(5)其他如雪崩,冰崩,海啸,鼠害等也属于自然灾害。
7主要的人为灾害有哪些?答:(1)生态环境灾害:烟雾与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异常,人口膨胀等。
(2)工程事故灾害:岩土工程塌方,爆炸,人为火灾,核泄露,有害物失控(毒气,毒物,有害病菌等),水库溃坝,房屋倒塌,交通事故等。
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1、在所有地震中,破坏性最大,影响面最广,发生频率高的是何地震。
(P1构造地震)2、地震灾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P11-12地表破坏,建筑物强度碰坏,次生灾害)3、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其意义是什么。
(P9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4、抗震概念设计的概念是什么,在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时,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P14-15选择建筑物场地时,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
选择技术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正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5、在建筑地基和基础抗震设计的要求中,其具体内容是什么(P1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而另一部分采用桩基。
当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正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6、记录强震时的地面运动是用哪些参数(P27 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主要周期,震中距)7、根据抗震规范的规定,建造在天然地基土上的建筑,哪些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P28 6度时的建筑(建筑在四类场地土上的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位于天然地基土层上的10层以下且高度在30米以下的框架房屋)8、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P9 6度建筑)9、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是哪些(P31-32 土的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地质年代)10、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处于何种情况时类似于结构在动荷载下产生共振,使建筑物的震害最大。
(P25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接近时)11、建筑的场地类别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P18建筑的场地类别是根据场地土上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划分的)12、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些地震等,哪种地震的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率高。
(P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坍塌地震、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等,构造地震的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率高)13、地震波可分为哪些,哪种最快,哪种次之,哪种最慢。
城市防灾与减灾考试试题
城市防灾与减灾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种灾害属于气象灾害?()A 地震B 洪水C 滑坡D 泥石流2、城市中最常见的火灾原因是()A 电气故障B 人为纵火C 吸烟不慎D 炉灶用火不当3、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该()A 迅速跑到室外B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C 站在窗户旁边D 乘坐电梯逃生4、以下哪种预警信号表示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水灾害?()A 蓝色B 黄色C 橙色D 红色5、台风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关好门窗B 外出活动C 检查电路D 搬移阳台重物6、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A 关闭燃气阀门B 打开排气扇通风C 点火检查D 拨打电话求救7、城市内涝发生时,行人在积水中行走应()A 贴近建筑物行走B 快速奔跑C 走在积水最深处D 避开漩涡和水流8、以下哪种建筑结构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较好?()A 砖混结构B 框架结构C 砖木结构D 土坯结构9、火灾中,对烧伤患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B 脱去烧伤处的衣物C 在烧伤处涂抹牙膏D 用干净的布覆盖烧伤处10、以下哪种灾害属于地质灾害?()A 龙卷风B 沙尘暴C 地面塌陷D 雷暴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灾害风险评估B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C 救灾物资储备规划D 灾害预警系统建设E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地震应急避险时,可以选择以下哪些地方躲避?()A 墙角B 卫生间C 阳台D 开阔地E 桌子底下3、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城市内涝?()A 完善排水系统B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C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D 加强河道治理E 限制城市建设规模4、台风来临前,市民应做好以下哪些准备工作?()A 储备食品和水B 检查房屋门窗C 清理阳台杂物D 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处E 了解台风预警信息5、火灾发生后,被困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求救?()A 大声呼喊B 挥舞衣物C 敲击物品D 发送短信E 点燃物品制造烟雾6、以下哪些是滑坡发生的前兆?()A 山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B 坡脚处泉水流量突然增大或减小C 房屋墙壁出现裂缝D 山坡上的树木突然歪斜E 动物异常惊恐7、城市中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A 流感B 手足口病C 新冠肺炎D 艾滋病E 肺结核8、以下哪些是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措施?()A 迅速向高处转移B 抓住漂浮物C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D 积极开展自救互救E 等待救援时大声呼救9、城市减灾工作中,社区可以发挥以下哪些作用?()A 组织居民进行防灾演练B 宣传防灾减灾知识C 协助政府进行灾害救援D 开展灾后心理疏导E 筹集救灾物资10、以下哪些是地震次生灾害?()A 火灾B 泥石流C 瘟疫D 海啸E 核泄漏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只需要政府部门参与,普通市民无需关注。
城市防灾综合知识
城市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暴潮、沙尘暴和雷暴、城市水土流失、酸雨、光化学烟雾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艾滋病、城市生产事故、重大城市事故建筑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相应的次生灾害,如地震导致的建筑倒塌(多米诺)、建筑工程灾害灾害分类: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风灾、暴雨、雨涝、龙卷风……);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洪水灾害(洪涝、江河泛滥);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灾害(地震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灾害);森林灾害(森林火灾、虫害……)。
②人为灾害:生产活动型灾害(噪声、核泄漏、土地退化、酸雨……);社交活动型灾害(车祸、空难、海难、环境污染……);人为致灾型灾害(战争、火灾……)城市灾害分类:①城市自然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海洋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城市蚁害②城市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生产事故、环境公害、生物灾害城市灾害特点:高频度与群发性、强连锁型与高扩张性、高损失性与难恢复性、强区域性衡量减灾是否成功的标准:①认为的灾害或可防御的灾害不再发生,即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②不可完全避免的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达到最低限度。
城市综合防灾的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全过程。
城市防灾的手段:工程防灾、规划防灾和管理防灾。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包括灾害研究、监测、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预报、预警、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统。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①防灾工作②防灾机构:研究机构、指挥机构、专业防灾队伍、临时救灾防灾队伍、社会援助机构和保险机构等;③防灾工程:区域性防灾工程、城市防灾工程和单位设施防灾工程;城市防灾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地震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研究、城市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城市防灾救援医学研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
城市防灾学。。
城市防灾学。
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三大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利比希法则: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及整个健康状况都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必需的营养成分。
○3谢尔福德法则: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4、○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生活提供的生态位。
它是城市给人们提供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3生产生态位:指与人类生产有关的生态位,如资源条件。
○4生活生态位: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态位,例如资源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等。
5、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6、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即物质循环。
7、生态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被另一种生态类型替代的顺序过程。
8、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学原理9、○1一次能源:又称原生能源,指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矿物燃料、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日常生活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此类。
○2二次能源:又称次生能源,是指原生能源经过加工转化的能量形式,如电力、柴油、液化气等。
10、○1设计烈度: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
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
如遇场地条件不良或建筑物重要性,可以将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
○2基本烈度: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3甲类抗震建筑:特殊要求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乙类抗震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丙类抗震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丁类抗震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华科安全与防灾减灾思考题班级答案
1、为什么说土木建筑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①当前建筑施工呈现出以工业建筑为主向以民用建筑为主转变,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建筑施工又以产品固定、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产品多样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规律性差、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且事故多发的行业。
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离散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工程建设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其中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工人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
总体上不安全因素多,安全事故多发。
2、为什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发生几率最高?五大伤害类型是哪些?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1)高处坠落多发于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脚手架、吊篮处、试用梯子登高作业时,在“四口”“五临边”处或轻型屋面处的施工,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这些高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也增加; 2)实际工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经常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施落后;同时高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安全知识缺乏,使得高坠发生率很高。
②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击伤害事故3、上网学习事故案例,思考事故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应包括: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包括哪些?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思考题1.1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哪些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 2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1. 3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建筑物破坏的表现形式是什么?1.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1.5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6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1.7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
1.8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儿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9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层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1.10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11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汁?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12 在选择建筑抗震结构体系时,应注意符合哪些要求?2.1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几类?为什么划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2.2 建筑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是否相同?它们有何区别?2.3 什么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2.4 什么是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2.5 什么是场地的卓越周期?确定卓越周期的意义是什么?2.6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2.7 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2.8什么是地基土的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震害?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9怎么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严重程度?2.10 不同液化等级可能造成的震害如何?简述地基土的抗液化措施。
2.11 下表为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层底深度/m 土层厚度/m 岩土名称土层剪切波速/(m/s)3.00 3.00 杂填土1606.50 3.50 粉土18011.50 5.00 黏土22016.00 4.50 中沙23022.00 6.00 卵石290----- ----- 砾岩8002.12 已知某6层、高度为20cm的丙类建筑的场地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无剪切波速数据),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辅导--简答题.doc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辅导--简答题1、家中应常备哪些急需用品?⑴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⑵必要的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⑶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电池)或自动充电电筒、蜡烛等;⑷必要的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这些东西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中。
2、地震时在楼房内如何应急?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 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一旦平稳后,再有序下楼。
3、在百货商店遇到地震时如何防护?在百货商店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
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然后安全撤离。
4、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防震、抗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城市防灾学思考题-PPT课件
城规02班 张佩 1101020222
地震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 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 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 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 在地壳中。 •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 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四种地震类型
•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 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 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 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 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 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 左右。 •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 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 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 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 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 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特征与区别
• 汶川地震:1)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 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 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 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 续时间较长。2)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 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导致大量的山体滑坡,道路破坏,救援部队和物质进 不去,并且雾大飞机无法降落,山上形成堰塞湖,极不安全 日本地震:在海里地震,因为地震而死的人不多,地震外引发了不少灾难, 譬如洪水、核辐射等,地震没死多少人,死得多的是洪水和核辐射 教训:根据在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岛地震等重大事件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建立国家、省和核设施运营单位三级预案体系,加强了应对叠加自然灾害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专家委员会成立 应急协调委单位增加 我觉得应该地震监测局加强他们的实力,各地都应该有军队的应急预案,不 能出事了却调不出军队,我们的建筑应该要有质量保证,特别是学校!政府 应该给出准确的消息,不能向日本那样,为了不引起以国内恐慌,而隐瞒实 情!!重视防震避震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之作到家喻户晓,注重应急工具 箱的建设,家家备有应急工具箱,给人们提供了防震避震的便利,强化了人 们防震避震的意识和能力。
城市防灾规划复习资料
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 8.中心城区的城市防灾综合规划 (1)总体规划层面: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包括现状的调查与问题研究、城市现 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潜在损失预测、规划目标与原则、城市总体 防灾空间结构、防灾分区、疏散避难空间系统规划、防救灾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市政基础设 施系统防灾规划、 重大危险源和次生灾害防治规划、 特定地区的综合防灾规划、 实施建议等。 (2)详细规划层面 A.明确规划目标与策略 B.防灾空间结构的优化 C.防灾分区的规划策略 D.防灾安全线的划定 第二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相关专项防灾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1、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各单项城市防灾规划的总体关系 2、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各单项城市防灾规划的协调关系 3、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各单项城市防灾规划的协调关系 第二节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主要专项防灾规划的关系 1、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关系; 补充内容: (1)百害之首——地震 ①地震成灾机制:指地震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原因、方式和过程。 原生灾害:地震原生现象直接造成的 直接灾害:建筑物破坏、地表破坏、海啸 次生灾害:火灾、瘟疫、冷空气、大雨雪等 ②地震成灾条件 地震方面:地震强度和频度影响;地点影响;时间影响 受灾对象方面: 人口建筑物等财产密度;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政府防灾职能和公众防灾意识 ③地震烈度: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破坏程度进行分级,共 12 个等级,6 度为强震,7 度为损 害震 地震震级:按震源释放的能量来划分等级 (2)建筑物抗震设计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①建筑物设防标准: 甲类(国家审批、特殊要求的建筑;提高一度设计) 乙类(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6-8 度提高一级,9 度加强抗震措施) 丙类(不属于甲、乙、丁类建筑,按设防烈度设计) 丁类(次要建筑,低一度设计) ②抗震防灾规划按城市规模、重要性和抗震防灾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类模式: 甲类(位于地震烈度 7 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 乙类(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 6 度地区的大城市) 丙类(其他城市) 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洪规划的类型与主要内容;补充内容: (1)洪灾:指洪水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失与祸患,它是通常所说的水灾和涝灾 城市洪灾:城市地区的洪水灾害 特点:不透水面积大、自然和人工两套排水系统、地面径流量大
13春学期《城市防灾》期末考核作业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城市防灾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A 卷学习中心: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院校学号:C34140111090013 姓名:孟妍宏(共 5 页)1、城市灾害 :指由自然、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引发的对城市居民生活或城市社会发展造成暂时或长期不良影响的灾害。
2、城市防灾:指在城市内有关城市空间、城市设施、公共设备及建筑物等,对风水灾害、震灾、火灾、危险物灾害等所发生之一切灾害之预防、抢救及重建工作。
3、震源:指发生地震的源,即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的地区。
4、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5、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6、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7、城市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8、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9、应急能力:是人的一种能力,属于潜意识。
当人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人的大脑立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自我思维来处理这件事情的能力。
是属于下意识的反应。
10、心肺复苏术:亦称基本命支持(basic lifesupport,BLS),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
二、单选题(共计10分)1、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分类以下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D)A、干旱B、崩塌C、火山D、爆炸2、以下不属于城市自然灾害的是:(C)A、城市气象灾害B、城市洪水灾害C、城市生物灾害D、化学灾害3、爆炸事故可分为(D)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A、锅炉爆炸B、气体爆炸C、粉尘爆炸D、物理性爆炸4、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C)制度。
城规原理复习思考题目参考答案
城规原理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邻⾥单位:1929年,美国⼈C.A佩⾥⾸先提出了“邻⾥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2、邻⾥关系:是⼀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缘关系3、建筑密度:居住区⽤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积与居住区⽤地的⽐率(%)。
4、建筑强度:指在开发建设中,控制与核定规划建设⽤地内建筑量的指标。
5、容积率:项⽬⽤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以上的建筑⾯积)与项⽬总⽤地⾯积的⽐值。
6、居住社区和千⼈指标: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每千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积和⽤地⾯积,它⽤于总体上保证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容量和空间。
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
8、道路断⾯:城市道路断⾯是城市道路纵断⾯和横断⾯的合称。
沿着道路中⼼线的竖向剖⾯称为纵断⾯,反映道路的竖向线形;垂直道路中⼼线的剖⾯称为横断⾯,反映路型和宽度特征。
9、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10、⼈车分⾏:由车⾏和步⾏两套独⽴的道路系统组成,机动车与⾏⼈在不同的道路断⾯中通⾏。
11、⼈车混⾏: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交通共同使⽤⼀套路⽹,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在同⼀道路断⾯中通⾏。
12、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步⾏距离。
13、住宅区容积率:指⼀个居住区的总建筑⾯积与⽤地⾯积的⽐率。
14、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是⼈类在汽车时代到来之际.为解决⼤量汽车的⽅便使⽤和居住区的安全,宁静之间的⽭盾⽽⾸次采⽤的规划⽅法.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有着复杂⽽深远的影响。
15、社区:社区是在⼀定地域内发⽣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活⽅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群所组成的⼀个相对独⽴的社会实体。
城市防灾学
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减少城市灾害———以新乡市绿地系统为例摘要:21世纪以来,人类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认为和自然的灾害威胁。
然儿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灾害形势,并有序的应对城市灾害的威胁,建立和营造城市绿化网络,有效地将城市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成为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减少,城市灾害正文: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寓于自然之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对城市产生作用。
城市自然灾害种类很多,包括地震、地陷、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灾、旱灾、海啸、风暴潮、台风、龙卷风、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10 多种[1 ]。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型、特大型自然灾害,而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 —旦受灾,损失十分惊人。
例如,1963 年我国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河北省有104 个县(市) 受灾,其中32 个县(市) 被水淹,保定、邯郸、邢台等市内水深2~3m ,33 个县城被水包围;1976 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 2 万人,受伤70. 4 万人,其中重伤达16. 4 万人,这次地震既毁了百万人口的唐山,又使离震中约100km 的天津市和200km 的北京市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96 亿元人民币;1998 年夏,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给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仅湖北、湖南、江西3 省受灾农田就达565. 6 万hm2 ,倒塌房屋320. 9 万间,死亡1160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 14 亿元。
伴随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1 世纪人口、财富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在自然灾害面前城市的安全性,尤其是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心城市的安全性,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要务。
城市防灾学复习题
城市防灾学复习题一、地震地震引起的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地震原生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也称地震直接灾害。
由地震原生现象(地震断层、地形变)和地震弹性波造成的灾害。
1地表开裂、塌陷或上隆。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2山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3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4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地震次生灾害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按其成因,种类一般分为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等。
其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由于地震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或正常秩序而诱发的灾害。
①火灾。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②水灾。
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③毒气泄漏。
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④瘟疫。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如地震—火灾(最常见、最严重)、地震—水灾、地震—泄毒、地震—瘟疫、地震—饥荒、地震—交通事故、地震—通信事故、地震—社会经济瘫痪等灾害。
诱发灾害系指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
1、地震三要素及其含义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2、中源地震、浅源地震、深源地震的区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四川省所有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千米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最大.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约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3、地震中的横波、纵波、面波有什么特点?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同轴的波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包括哪些内容?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计,城市抗震防灾现状、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等。
城市防灾学
题目:关于建德市城市灾害专业班级:城市规划092 姓名:杨洋学号: 0 9 6 5 7 2 1 2目录一、建德市地理环境 (2)二、建德市的水系 (2)三、洪涝灾害的特点 (3)四、洪涝灾害的危害....................... . (3)五、建德市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4)六、如何预防洪涝灾害 (4)七、建德市防灾具体措施 (4)一、建德市地理环境:我的家乡建德市是一座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的名城。
它的境内古迹众多,江、湖、岩、洞、瀑、雾等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自从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新安江畔的瀑高百丈、飞珠霰玉的“葫芦飞瀑”,青山滴翠、春水碧波的“七里扬帆”,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白沙奇雾”,以及人称江南第一悬空寺的“大慈岩”等景点融为独特的新安江山水风光,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的明珠。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
北纬29°13’~29°46’,东经118°54’~119°45’。
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
东起姚村乡金郎坪村,西至李家镇翁家村,长约90千米;南起三河乡毕家村,北至下包乡胥岭村木坞尖,宽约47千米。
总面积2321平方千米,总人口50.8万人。
市境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岭属天目山、千里岗和龙门山系。
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主要分布在境域西北和东南。
山脉大致呈北东向西南走向。
整个地势为西北和东南两边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域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8.6%。
南部为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势平缓,坡形浑圆,谷地也较开阔。
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2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4%。
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寿昌江及兰江两岸,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农耕地带,也是商品畜禽的重要产区。
城市防灾学。。
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三大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到达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利比希法则: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及整个健康状况都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必需的营养成分。
○3谢尔福德法则: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4、○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生活提供的生态位。
它是城市给人们提供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3生产生态位:指与人类生产有关的生态位,如资源条件。
○4生活生态位: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态位,例如资源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等。
5、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6、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即物质循环。
7、生态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被另一种生态类型替代的顺序过程。
8、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学原理9、○1一次能源:又称原生能源,指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矿物燃料、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日常生活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此类。
○2二次能源:又称次生能源,是指原生能源经过加工转化的能量形式,如电力、柴油、液化气等。
10、○1设计烈度: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
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
如遇场地条件不良或建筑物重要性,可以将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
○2基本烈度: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3甲类抗震建筑:特殊要求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乙类抗震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丙类抗震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丁类抗震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灾学思考题城市防灾学思考题1.汶川地震的原因,危害,教训?答:原因: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危害:一是人员伤亡惨重。
截至七月十九日,四川省遇难人数达到六万九千一百九十七人,失踪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二人,受伤三十七万四千一百七十六人。
二是房屋大面积坍塌。
倒塌房屋778.91万间,损坏房屋2459万间。
北川县城、汶川映秀等一些城镇几乎夷为平地。
三是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震中地区周围的16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6条铁路受损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四是次生灾害多发。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频发,阻塞江河形成较大堰塞胡35处,2473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
五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64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度停产,其中四川5610个。
机关、学校、医院等严重受损。
部分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毁,因灾损失畜禽达4462万头(只)。
教训:最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全人类都要根本转变地震预报战略观念”,就是“地震可报,人人有责”,就是群众必须有防灾意识、防灾知识、防灾技能,明白对地震之类强烈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自己应该参与、能够参与、必须参与!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测群防”。
其实应该反思的不只是中国地震局,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从领导到群众都要参与这一反思工作。
反思的主题应该是: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一领域是大有希望的。
地震预报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地震局的责任,也是全民族都应关注的问题。
地震知识应该普及,提高全民族科学精神对防震的警觉程度。
要取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地震预报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政府对震情的高度关注。
如果政府对震情不关注、对震情心中无数,任专家学者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要取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地震预报第二条就是群众广泛参与。
地震也是打的信息战,地震是地壳大规模能量的释放,愈大地震震中区变形愈强,必然会有大量信息泄漏出来,许多动植物都有了明显危险感觉、出现了许多行为异常,许多人也感到了却不知危险将至。
这种无知这种麻木自然于事无补。
一旦群众有了相应的知识、树立了牢固的地震可报的信心、知道了自己参与的重要、乐于观察自然、善于观察自然、看到异常马上核实、报告,职能部门只要不渎职,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用以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的。
汶川地震第三个重要教训就是领导和群众对科学的认知问题,就是对地震科学领域的怪异现象缺乏认知,就是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显背离2.日本3.11地震的原因,次生灾害,教训?答:原因:日本属于太平洋沿岸地震带,属于板块交界处,地震是由于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或挤压形成的次生灾害:火灾、海啸,传染性疾病、毒气泄漏与扩散、其他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停产(含文化、教育事业)、生命线工程被破坏(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社会动乱。
教训: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从古对地震就有很高的防范意识,但是在这次绝顶之灾的到来之际有很多的技术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演习就是“保命训练”,谁都不会觉得多余。
学校除了“防灾日”的法定训练外,每个月还要举行一次演习,保证孩子们直面灾难时熟练而有序。
正是一生中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演习,让日本人遇险而不惊。
”然而即使日本这么注重对学校学生的放在意识的教育,但在这次灾难面前,日本遭受了经济重创和人员伤亡。
据中新网4月4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警察厅截至当地时间4日上午10点的统计显示,东日本大地震已造成12个都道县共12157人遇难,家人向警方报案的失踪人数为6县15496人。
遇难和失踪人数总计27653人。
并且据相关报道报道:“日本的本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二战以来收到过的最大创伤”。
具体的原因是由于日本的制造业不够‘分散’,太过集中。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显示出一个结论,尽管日本对防灾抗灾这方面有很大的忧患意识,重视教育,但是在这么大的地震灾害面前人们也是脆弱的,也是非常渺小的。
日本的经济虽然很发达但是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相关问题。
日本的经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要把产业很散化,多元化。
这样才可避免灾后资源不足,产业停产的相关问题。
此外,日本重视对学生的凡在抗灾意识的培养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学习的。
因为在这次灾害面前,直接死于地震灾害中的人数相当的少,而大多数人是死于地震引发的特大海啸之中。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从日本的地震灾害中的出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为了以后我们自己在防灾抗灾方面提供指导。
日本政府要求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到最高,要求商业楼宇能抗8级地震,使用期限要超过100年。
地震发生的当时,因拘泥于地方首长的副署,日本自卫队出动缓慢,未能及能救灾,日本亦因此进一步完备了救灾的法律体系。
而我们的政府也要向日本看齐,在地震多发区颁布相关法律,重视建筑的抗震性和学校的防灾抗灾意识的教育。
并且我们的政府也也要优化产业结构,避免产业过于集中,向多元化发展。
3地震监测预警的方法,技术,现状及问题?4.地震产生的机理是什么?答: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
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
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
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5.地震监测预警的方法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答:大部分地震监测仪的核心装置,简单说起来就是在磁场中悬挂一个固定有线圈的重物。
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带动设备中产生磁场的磁铁一起震动,而线圈却因为悬挂重物的惯性保持基本静止。
这时线圈因为切割磁力线产生了感应电流,采集这个信号,再做一些滤波和阻尼处理,就可以得到有意义的信息。
最后再做一点说明,地震监测、地震预警、还有地震预报都是不一样的概念。
简单的说:地震监测是要在地震来时采集地震的数据和强度;地震预警是要在地震第一波较弱震动到来时,及时预警下一波更强烈的地震;而在现有条件下,地震预报则是不靠谱的、希望能完全提前预报地震的手段。
本文中的这个“地震仪”,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震动监测仪,不过如果有高人改装一下,能做成个地震预警装置也说不定的,DIY 装置什么的,可都是潜力股哦~地震监测仪监测。
地震前的种种征兆也是有描述的,比如老鼠,青蛙等动物会在地震来临之前搬家;狗和猪等家畜也会出奇地烦躁;鸟类这个时候也不归巢了;井水水质也会出现异常……目前的测地震测不准的原因:现在干扰太多,就是震源太多,因为现在化工厂太多,而且振幅频率的震源很多,导致监测不准确。
6.汶川5.12地震,日本3.11地震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两次地震有什么区别和特征?给我们的教训和经验是什么?答:震级对比:日本地震9级海里震汶川地震8级陆地震遇难人数对比:日本地震目前大概10000余人遇难汶川地震保守估计已达10万余人次生灾害对比:日本地震引发10米海啸,海啸导致日本沿海一片废墟,更要命的是核电设施被摧毁,恐酿成核惨案汶川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出现堰塞湖灾害破坏力对比:日本地震即便引起海啸,重灾区仙台主城区房屋依然完好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整体毁灭学校功能对比:日本地震是大中小学校作为避难场所汶川地震大中小学校成为遇难场所新闻媒体对比:日本媒体在灾难中报道中国媒体在灾难中煽情捐款对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国际援助对比:日本地震第一时间寻求国际援助汶川地震五天之后开放国际援助民众反应对比:日本地震民众大多比较平静汶川地震远在北京的都如惊弓之鸟震后秩序对比:日本地震民众排队购物按部就班生活汶川地震有钱抢钱有物抢物政(和谐)府态度对比: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军队救援队比:日本自卫队出动3分之二部队参与救援,并号召退伍军人参加救援中国解放军出动百分之一救援,无任何迹象表明号召退伍军人参与救援汶川地震:1)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2)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导致大量的山体滑坡,道路破坏,救援部队和物质进不去,并且雾大飞机无法降落,山上形成堰塞湖,极不安全日本地震:在海里地震,因为地震而死的人不多,地震外引发了不少灾难,譬如洪水、核辐射等,地震没死多少人,死得多的是洪水和核辐射教训:根据在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岛地震等重大事件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建立国家、省和核设施运营单位三级预案体系,加强了应对叠加自然灾害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专家委员会成立应急协调委单位增加我觉得应该地震监测局加强他们的实力,各地都应该有军队的应急预案,不能出事了却调不出军队,我们的建筑应该要有质量保证,特别是学校!政府应该给出准确的消息,不能向日本那样,为了不引起以国内恐慌,而隐瞒实情!!重视防震避震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之作到家喻户晓,注重应急工具箱的建设,家家备有应急工具箱,给人们提供了防震避震的便利,强化了人们防震避震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