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创造优良品种保持和提高优良品种的种性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自然变异自然选择变异选择人工变异人工选择自然进化自然变异+自然选择进化人工进化人工变异+人工选择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育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

2.种质资源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3.测试手段逐步完善。

4.大力开拓育种新途径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遗传性,该群体个体间主要性状相对一致性;其特征特性可以和其它群体相区别;并能够保持稳定遗传的某种作物的一个类群。

作物品种的特性优良性E 适应性A 特异性D 一致性U稳定性S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工选择进化来的。

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名称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性。

4.扩大作物种植区域。

5.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

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劳动效率。

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植物育种的总目标:高产、优质、稳产(多抗)、熟期适宜、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1)有目的的搜集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第一节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作物生产可以看作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即要使农作物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逆性,这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内因,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就是育种;二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使农作物获得最高的产量,例如: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这是获得高产的外因,是属于栽培学的范畴。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本课程则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一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群体内的个体间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一致性,并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育(创造)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植物分类上,作物品种虽然也隶属于一定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有上述特性和作用。

英语术语variety兼具变种和品种的含义,为了避免混淆,近年来一般多用cultivar(即cultivated variety 栽培品种的合成术语)专指品种。

所以,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而是经济上的类别。

农作物的每个品种都有其所适应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因此,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二、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现有的各种栽培作物都是由野生植物通过人工驯化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从野生植物到栽培植物,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植物的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3、应用科学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2、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技术。

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受到重视;3、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提高;4、育种途径多样化。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农作物的品种的3个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善产品品质3、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4、扩大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提高劳动生产率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育种新途径有:(1)杂种优势利用(2)远缘杂交(3)理化诱变(4)组织培养(5)细胞融合(6)基因工程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农林业 概论考试整理资料

农林业 概论考试整理资料

第三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本章概要讲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遗传理论;(2)基本育种方法;(3)良种繁育与种子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第一节品种及种质资源一、品种的概念作物品种(variety, cultivar):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而形成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作物品种的DUS特征: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生物学、形态学、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稳定性(stability)作物品种有其适应的地区范围和栽培条件,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定的文化背景。

二、优良品种的概念和品种改良的目标1.优良品种(良种)(superior variety):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并且有较大应用前景的品种。

生产上的所谓良种,既要有优良的种姓,又要有优良的种子质量。

优良品种的优良是相对的,受栽培目的、地域性、时间性等条件的限制。

2.品种改良的目标(也称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1)高产(high yield)在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适当的栽培条件下,优良品种容易获得高产。

a.高产是产量性状合理组合的结果:产量=单位面积株(穗)数*每株(穗)粒数*百(千)粒重b.高产是群体高光合效率的最终结果:产量=(光合能力/强度*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呼吸消耗)*经济系数选育合理株型的品种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合面积(密植),延长光合时间(延缓衰老),从而提高产量。

经济系数(economic coefficient)又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与株型和穗型等性状有密切关系。

水稻、小麦矮杆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高于高杆品种。

(2)优质(superior quality )作物品质分为:化学(营养)品质、物理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等。

.品质性状与高产性状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即高产和优质为负相关关系,应注意协调二者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分子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速品 种的遗传改良。
作物品种改良的途径与方法
选择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培 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优势,创造新品种的方
法。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
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 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04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与策略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
求。
增强抗逆性
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 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改善品质
改良品种的品质特性,如营养 价值、口感、色泽等,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种子,诱发基因突 变,从中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选择育种
通过对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的选择,选育符合人 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细胞工程育种
通过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实践案例分析
水稻育种
介绍我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典型案例,如超级稻的培 育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育种
分析小麦育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在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 的实践成果。
玉米育种
探讨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在提高产量和抗 逆性方面的实践案例。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一致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品种的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3、优良品种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改进产品品质(三)减轻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五)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六)适应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作物育种学主要任务:选育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6、作物育种:是利用或创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有利变异固定下来,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

7、自交不亲和性:雌雄蕊发育均正常,能散粉,但自交或系内兄妹交均不结实或结实极少,这种特性称自交不亲和性。

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系叫自交不亲和系。

8、雄性不育9、常见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豌豆、绿豆、花生、芝麻、马铃薯、亚麻、烟草等。

异花授粉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甜菜、甘薯、甘蔗、蓖麻、大麻、木薯、紫花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啤酒花等常异花授粉作物有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蚕豆、粟等。

10、划分方式:天然异交率小于等于4% --- 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大于50% ---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介于5%-50%--常异花授粉作物。

11、自交的遗传效应:1)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2)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使其后代基因型趋向于纯合。

3)引起异花授粉作物后代生活力衰退12、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13、作物品种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4个品种的划分要知道)14、自交系品种:15、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 整理

作物育种学 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绪论作物育种学:是指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订与实施;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及创新;选择的方法与理论;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与方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育种方法:作物品种( Cultivar ):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个群体中的各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且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品种所特有的优良性状。

作物品种( Cultivar )与变种( Variety )的区别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择的,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作物品种也有其在植物分类学的地位,属于一定的种及亚种,但不同于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 Variety ):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上述特性和作用。

随着耕作栽培条件及其他生态条件的改变,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必须不断地选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作物品种除了纯系品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型,如杂交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所有类型的品种都应具有上述的基本性能和作用。

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适应性强,表现丰产性;②抗逆性强,表现稳产; ③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④栽培管理容易,成本低。

品种的特征特性(1)特征:植物体各部分或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上的症状叫特征。

(2)特性:植物体在生理生物化学和加工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叫特性。

特征特性总称为性状。

性状从遗传角度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从栽培角度分为;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

分子育种:是通过分子技术对育种的目标基因和目标性状进行转移和选择,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通俗的说就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操作。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作物育种学总论》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作物育种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从作物育种的 概述、作物遗传学、作物育种方法,以及作物育种的实践方面,分享我们的 知识和见解。
第一部分:作物育种概述
1.1 作物育种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作物育种的定义:通过选择和改良一定自然或 人工杂交群体中的个体,以获得具有改良特征 的后代。
第三部分:作物育种学方法
3.1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对于育种 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 重要。
3.2 作物育种方法
自交系育种、配合力育种和 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作物育种 方法。
3.3 作物遗传改良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 技术等手段,对作物进行遗 传改良。
第四部分:作物育种实践
4.1 小麦育种实践
小麦育种历史悠久,通过育种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2 玉米育种实践
玉米育种历经较长时间,不断推进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4.3 水稻育种实践
水稻育种始终关注着提高耐逆性和产量,取得了重要突破。
结束语
1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作物育种学的重要概述 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2 展望
作物育种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为解决全球 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发挥重要作用。
1.2 作物育种的目的和任务
作物育种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品质、 增强抗逆性等。
第二部分:作物遗传学
2.1 作物染色体
作物染色体结基因组
研究作物基因组有助于深入了解作物遗传特性。
2.3 作物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作物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对作物育种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遗传育种解释

作物遗传育种解释

作物遗传育种是一门研究作物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特性。

该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遗传学基础:研究作物的遗传规律、基因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等。

2.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编辑等,旨在通过
不同的育种方法来获得优良的品种。

3.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作物的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种、地方品种、育成品
种等,为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4.分子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基因克隆、转基因等,来
改良作物的性状。

5.品种选育和推广:通过育种获得优良品种后,进行品种选育和推广,使其
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物遗传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特性,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纤维、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该学科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

[课程]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课程]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答:1、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和创新。

3选择额理论与方法。

4人工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个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生产。

3、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4、作物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具体要求。

5、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6、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的不断的选择和训化,利用和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7、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用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8、长距离引种应注意哪些原则?答:高纬度的作物引向低纬度1常日照植物北种南引开花推迟选早熟品种南种北引开花提前选晚熟品种2短日照植物则相反9、远缘杂交的作用?答:1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 创造新作物类型 3 创造异染色体系: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异源染色体或其片段,可创造出异附加系、异替换系和易位系,用以改良现有品种。

4 诱导单倍体:诱导孤雌生殖产生单倍体 5 利用杂种优势 6 研究生物的进化。

10、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10、转基因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争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答:自古以来人们就从不断繁殖的动植物群体中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食物,通过有性杂交、观察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扩大繁殖、改良,以满足人们摄取更高食物水平的需要。

然而传统的杂交育种耗时时间长,通常需要8-10年的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已在解决贫穷、饥饿和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营养不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物育种学绪论精讲

作物育种学绪论精讲
作物育种学
内容
作物育种学的内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发展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如何学习作物育种学?
现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
当今世界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水、肥、病虫害控制、品种
外因和内因ຫໍສະໝຸດ 水 肥 病虫害作物增产的环境因素
品种
作物本身的遗传潜力
1. 作物育种学的内容和任务
四倍体小麦(AABB,AAGG)HMW--GS的SDS--PAGE图谱
1--7 为四倍体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
8--15为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为AAGG)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的玉米育种和 栽培专家李登海研究员创建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公司注册 资本8800万元,2005年4月18日,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22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 杂交玉米之父身价超11亿(2005-04-20)
1985年至1987年间人均占有粮食由 246公斤增至380公斤。1960年至1985年 期间粮食增长率达2.6%,高于人口增长 率。
2. 作物育种学发展
人类的祖先对植物个体进行选择
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野生植物逐渐 形成作物,并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
选择和杂交等与进化的关系(1859-1876)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 (1859)和《植物界异 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 应》(1876)中所阐明 的选择和杂交等与进化 的关系,对以后的育种 工作有深刻影响
1.2 作物育种的主要任务
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选育适于不同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
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适应性强的优 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 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并 在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不断地保持和提高 其种性,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 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绪论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2、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我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3、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4、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简称DUS。

第1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质类型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行: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4、自交的遗传效应:(1)保持纯合基因型;(2)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3)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5、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第2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种质资源的作用:(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3、瓦维洛夫提出的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高粱、茶等;(2)印度中心:水稻、甘蔗、芝麻等;(3)中亚细亚中心:普通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等;(4)西亚中心:一粒小麦、二粒小麦、葡萄以及石榴等;5、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1)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以及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2)按亲缘关系分类: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3、应用科学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2、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技术。

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受到重视;3、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提高;4、育种途径多样化。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农作物的品种的3个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善产品品质3、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4、扩大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提高劳动生产率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育种新途径有:(1)杂种优势利用(2)远缘杂交(3)理化诱变(4)组织培养(5)细胞融合(6)基因工程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

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

称为三系配套。

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

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

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

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

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

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

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必须掌握的内容绪论1、育种计划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书本P1)确定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明确选育目标性状与要求;筹措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及育种群体的创造;提出所拟采用的育种途径、方法、技术与策略;规划田间育种试验和试验测试的布局与配合;安排新品种审定和种子的扩繁与生产。

2、品种类型及其特点(P1)1、自交系品种2、杂交系品种3、群体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4、无性系品种3、育种目标性状(P3)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虫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遗传和环境互作特性、繁育特性,以及一些特异要求如立苗性、扦插成活率、耐农药度性能等。

4、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第4页)1、地方品种:常具有多种自然变异类型的群体。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农家品种是最宝贵的育种资源。

2、引种(外来种):引进新的种质,包括野生种。

3、有性杂交:1)变异方向可以由亲本选配加以控制;2)可以通过各种杂交方式创造杂种群体;3)杂交育种常伴随较长的分离纯合过程;组群筛选法花培育种法4、人工诱变: 1)创造新材料 2)培育新品种5、无性系变异6、转基因育种:遗传基础狭窄导致遗传脆弱性————拓宽遗传基础5、育种的主要途径、方法、技术和策略。

与“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结合起来回答。

1)育种途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太空育种2)育种的试验技术:1、育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目标性状进行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2、注重田间试验技术,保证试验准确性与精确性是最基本的育种策略。

3、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

4、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局部控制.5、最常用:间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6、杂交育种的程序、多点试验。

6、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力求试验处理品种、品系效应的唯一差异(含义?),具体与育种进程相对应。

作物育种学(总论)章节内容概括

作物育种学(总论)章节内容概括

作物育种学(总论)必须掌握的内容(一)第一章1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生产上的意义?3 自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理解P14的“Xn =(1-1/2 r)n *100%”。

4 “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为什么?这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来说有何异同?5 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6 作物品种一般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论述四种类型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育种特点?7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性第二章1.种质资源的概念,存在的类型或形态。

2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型很多,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按育种实用价值可以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按亲缘关系可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3. 举例说明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4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是在De Candolle(1886)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

瓦维洛夫从1920年起采集到30万份作物及其近缘种属的标本和种子,用地理区分法观察这些植物种类和变种的分布情况,发现了物种变异多样性与分布的不平衡性,于1951年提出了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5 简述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4点)。

6 根据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是怎么划分的?7 “为了很好地保存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和充实育种工作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迫切任务是广泛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并很好地予以保存”。

谈谈你对这句好的理解。

第三章1 育种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育种方法)。

2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3 制订育种目标要考虑的因素。

4 一个品种若能在生产上推广,应具备的优良特征。

第四章1 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2 植物的发育特性3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4 低温长日照作物的引种规律;高温短日照作物的引种规律5 Johannsen提出了纯系学说,这是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答:1、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和创新。

3选择额理论与方法。

4人工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作物育种各个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生产。

2、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
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3、作物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
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具体要求。

4、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5、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的不断的选择和训化,利用和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6、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用的某种作物
的一定群体。

7、长距离引种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高纬度的作物引向低纬度1常日照植物北种南引开花推迟选早熟品种
南种北引开花提前选晚熟品种
2短日照植物则相反
8、远缘杂交的作用?
答:1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 创造新作物类型 3 创造异染色体系: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异源染色体或其片段,可创造出异附加系、异替换系和易位系,用以改良现有品种。

4 诱导单倍体:诱导孤雌生殖产生单倍体 5 利用杂种优势 6 研究生物的进化。

9、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10、转基因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争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答:自古以来人们就从不断繁殖的动植物群体中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食物,通过有性杂交、观察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扩大繁殖、改良,以满足人们摄取更高食物水平的需要。

然而传统的杂交育种耗时时间长,通常需要8-10年的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已在解决贫穷、饥饿和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营养不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营养含量的新技术,由此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据统计,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而且逐年上涨。

尽管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未曾平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步伐却从未停止过,在各种媒体上有关转基因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转基因技术进入农业领域的趋势将无法逆转,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吃饭问题,转基因技术似乎必不可少,尽管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产品还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影响人类生育,发生基因突变等。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转基因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目前还没有有关转基因技术有害方面的报道,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与其安全性相比,转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好处缺失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能够生产出口味更佳的食品,而且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种抗逆性分常强、产量高并且便于储存和运输。

11、与常规育种相比转基因育种的优势是什么?
答:1 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2 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3 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同时随着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手段的完善,对多个基因定向操作将成为可能,这在常规育种中是难以想象的。

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12、抗逆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答: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应有产品品质的心品种,称为抗逆育种。

不同植物、不同作物以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类型,对各种环境胁迫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耐性,为抗逆性育种提供了可能性,抗逆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特点:1同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一样,有些作物逆境的发生在年度间不一样,有些则在地区间发生的程度不一样,不同逆境有时还会同时发生,增加了育种工作的难度。

2 由于逆境对作物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作物抗逆境的鉴定指标也不一样,通常以形态的、生理生化的和最终的产量结合在一起作为抗逆性判断的依据。

3 遗传研究表明:作物对逆境的反应多由多基因控制,抗与不抗品种的杂交后代的分离呈连续性分布,遗传效应包括显性、加性和互作等,应根据不同的抗逆特点进行选择和杂交组配。

4 作物对不同逆境的抗耐性有一定的相关,可能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方式。

13、简述作物的田间试验设计技术?
答;田间试验就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处理,使非研究条件度试验的影响接近一致,突出主要研究内容,一差异对比法为研究基础,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反应和效果。

田间试验的种类:1,按试验的性质分品种试验栽培试验植保试验
2,按试验阶段分预备试验正式田间试验生产试验
3,按试验因子的数量分单因子试验复因子试验综合性试验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代表性正确性重演性
田间试验的基本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原则局部控制原则
小区设计技术:1小区面积、性状和方向
2 重复次数一般3-6次
3 设置对照根据试验设置对照,一般一个试验设一个对照
4 设置保护区或保护行,防止边际效应
14 作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答:1、机械混杂,在品种种植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脱粒、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机械混杂。

防治措施:严格执行防杂保纯措施。

2、自然杂交即使是自花授粉作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异交率。

防治措施: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不但不同品种的种子田要彼此隔离,就是与同一品种级别较低的种子田和可能发生天然杂交的异种植物也要隔离。

3、自然变异因为基因总数多,整体来看还是有相当的频率。

防治措施:尽量控制
4、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随时随地在起作用,可能留下人们不希望有的类型。

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原有的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

5、微效基因分离重组有些新育成品种在推广之初,本身在微效多基因上还存在着杂合性,由于它们的分离重组而引起品种混杂退化。

防治措施: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
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我们在种子生产时防杂保纯的重要手段,但若采用了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会人为的引起品种的混杂退化。

防治措施:人工选择时要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不宜强调单一性状的选择,同时要选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

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这种类型的混杂退化不是群体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变化引起的,而是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

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环境。

15:育种中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是什么?
16:何为基因工程,优点有哪些?
答: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体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