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研究课题—文明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在当今社会,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规范,是表达尊重和关爱的方式,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实施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1.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只有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2. 培养良好品德。

文明礼仪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表现,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3. 塑造良好形象。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表,只有懂得文明礼仪,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4.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 课堂教学。

学校可以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加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2. 实践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文明礼仪意识。

3. 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4. 家庭教育。

家长也是孩子文明礼仪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 社会宣传。

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共同维护文明社会的建设。

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关心社会。

3. 改善社会风气。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改善社会风气,让整个社会都充满文明、和谐的氛围。

《文明习惯教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题班会》

《文明习惯教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题班会》

近年来,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习惯。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我们要精心策划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文明习惯教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们应该肯定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习惯是塑造品质的重要方法,好习惯能够基于客观的事实,在的现实生活中得到证明。

而毫无疑问,建立确实的公民意识和文明习惯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仅能够在个人生活中得到体现,还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而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醒,绷紧道德规范的弦。

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生活,谈论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们可以采用问答、讲解、互动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讲解安全用电知识,使学生明确家庭用电安全的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方法,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我们还可以强调爱护环境,提醒学生注意减少能源浪费,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或者表演,以引起他们内在潜能的激发。

我们需要合理制定教案,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全面的习惯培养计划,将习惯的养成分为阅读、思考、交往、劳动、修身五个方面,以保证学生在多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这并不是要求学生的习惯养成一步到位,而是通过互相监督和帮助进行逐步发展,让学生更加理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教学方法和风格的适当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属性,适时进行学生行为方面的引导。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学生,我们要开展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活动。

同时,我们还需配合好相应的教学元素,例如:教师的身体语言;课堂布置与音乐所搭配的场景;华丽的PPT制作技巧等,从而更好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班主任通过精心策划的主题班会,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更多的知识,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社交素质。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摘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德育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因而,广大小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对学生文明习惯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总结其常见的行为习惯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办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学生身心的良性成长。

本文就小学德育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展开研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言:在当代教育观念整体呈现出“功利化”的背景下,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教师更多地将重心置于基础知识传递、提升学生的成绩当中,在课程中并未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放在首位。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不成熟,一旦缺乏教师正确引导、教育,将极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小学教师要增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在德育教育中经常性融入文明习惯教育,让学生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具备优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发展轨迹。

一、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旦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将极易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小学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实现“对症下药”。

例如,五年级二班一位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和父母的沟通,缺乏关心和爱护,导致其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平时寡言少语,心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再加上缺乏监督和管理,进而养成了逃课、上网、说脏话等不良习惯,不讲文明,且不尊重老师同学,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加强和学生的心灵沟通,针对性地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有效疏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二、加大班风建设,营造文明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

学生在文明、和谐、健康的氛围下,也会受到思想、行为上的熏陶,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学习和实践文明礼仪,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文明礼仪的实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做到自律和自重,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能够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而文明礼仪的实施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声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活动,如校园文明日、文明礼仪展示等,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弘扬学校的文化特色,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形成学校共同关注、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

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文明礼仪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维护学校的整体秩序和稳定发展。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文明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和珍惜社会资源,而这也正是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和情怀。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5篇]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5篇]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第一篇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讲稿西乡县东关小学五年级(4)班一、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

好习惯养成了,是一辈子受用的。

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

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

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

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时间:2011-5-9 浏览次数:4770次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

实行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礼节,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他对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在这样一个呼唤道德文明的社会,我们认为,青少年文明素养培育需要有载体,也是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目的和预期目标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

构建以礼仪教育活动课为主,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3、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文化底蕴、人文氛围。

(三)实验相关情况介绍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为低、中、高各个年段的学生,88个班级,约6000人次。

课题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历时2年。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三、研究的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礼仪教育是德育中基础教育的一个相关因素,必须在总的德育目标指导下,与其他德育因素形成合力,产生整体功能。

2、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3、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从内容到途径、方法,由浅入深,将德育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儿歌之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德育培育行为习惯课题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培育。

因此,德育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培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同学的身心健康进展,还能够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当。

因此,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应当重视同学的自律力量培育。

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具备自律力量的同学才能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同学养成自律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通过激发同学的内在动机,培育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核心,只有具备责任意识的同学才能够主动遵守规章制度、敬重师长、团结同学。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培育同学的责任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同学担当班级职务,让他们在班级中担当肯定的责任,从而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

我们应当重视培育同学的礼仪习惯。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教育同学懂得敬重他人、关怀他人、感谢他人等基本礼仪。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范身教,引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的勤奋习惯。

勤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奋的同学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他们喜爱学习,从而培育他们的勤奋习惯。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让同学明确目标、有方案地进行学习,从而培育他们的勤奋习惯。

德育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培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通过重视同学的自律力量培育、责任意识培育、礼仪习惯培育和勤奋习惯培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第一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明礼仪教育旨在通过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进行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际上针对青少年存在的道德修养上的问题,普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其中包括礼仪教育。

英国等国家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

韩国从1973年起就开设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授课,其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

学校还设有理解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仪表礼节演示教育。

我国也在文革以后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养成教育,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普遍做法是强调教育与训练想结合,但在实践中常带有分离的状况,或是说理不够,机械训练;或是空洞说教,践行不够。

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一是继续强调教育与训练相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知行统一”。

二是注重内在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修养统一起来,简称内外统一。

避免出现:品格纯朴却不注重礼仪,显得粗野;注重礼仪,但缺乏朴实的品格,显得虚伪。

三是礼仪教育心理化,注重心理辅导。

对学生做非强制援助,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礼仪要求,加强道德修养,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习惯养成》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高建新班级:09级畜牧兽医班主题:《文明习惯养成》班会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与班主任点评总结相结合时间:2010年3月22日班会内容:引言: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每个人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某公司招聘一名职工,应聘者很多,最后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被公司选中了。

其他应聘者不服,就去公司问老板。

老板说聘用他的原因是: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下的泥,进办公室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认真、仔细;他看到一个残疾人,立即主动让座,表现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应聘时,他先脱掉帽子,回答问题时干脆、果断,说明他既懂礼貌又有魄力;其他人从我故意放在地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只有他俯身捡起它,并放回桌上。

话题一:八荣八耻——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板书: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各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谈一谈对《八荣八耻》的认识与看法。

2.交流: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必要纠正和补充。

3.班主任点评总结。

话题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那么请问: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培养哪些文明习惯呢?1.各小组讨论:对中学生来讲,请同学们说一说文明习惯的具体体现有哪些?2.交流: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必要纠正和补充。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好,有助于身体健康;文明习惯好,有助于与人交往;学习习惯好,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就至关重要。

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出的时代,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文明习惯成为评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这样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对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却出现了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片面的强调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把“学知识”与“学做人”人为的对立起来。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据载,1987年,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75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其提问:“请问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人平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刘振华季晓慧宋敏孙良美赵淑红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1)、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校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2)、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如:开展哪些活动课程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具体内容是什么等。

(3)、少年儿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了可以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活动课程种类和具体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之后,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探索在活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课题确定目的,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结合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渗透。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分析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实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德育意义、实施内容、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德育意义1. 培养良好品质。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集体意识、奉献精神等良好品质,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习惯。

2. 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言行举止的自觉、守纪守法的习惯,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遵循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社会责任感。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同、责任感和参与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实施内容1. 课堂教育。

通过丰富的德育课程,教导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等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尊重学识、学习用功的品质。

2. 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各类文明礼仪养成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礼仪大赛等,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仪对校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探访社区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实施策略1. 全员参与。

德育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要发挥骨干作用,带头树立良好榜样,全员参与德育活动,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2. 渗透于全日制教育。

通过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个别辅导。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言行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效果评价1. 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认识和态度变化来评价效果,如学生的尊重师长、友善待人等表现。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好文明好习惯直接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思品学科教师更加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之一。

学生的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出一个学校文化的发展状况。

根据当前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农村地方文化水平,如何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索和探究,我认为,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在这个教育网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文明习惯地养成,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文明行为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稳固、不长久的。

作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主要的,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协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地完成教育目标。

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体自觉行动。

大多数人对不文明现象和不文明行为都是持反对的态度,可是有时轮到自己,却把握不好尺度,也同样是不讲文明。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去说而不去做。

学校要从老师做起,只有老师讲文明,才能真正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和示范引领。

家庭要从家长做起,从大人做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讲文明才能给孩子好的环境熏陶。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讲文明的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孩子的监督,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文明的教育环境。

另外,部分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过多,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样也是不妥的,会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加强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健全的社会管理,是促进全社会文明礼貌的保证,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应遵守规矩,不能搞特殊化,不能例外。

只有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舆论、法律等手段,形成的监督机制,讲文明才能成为全社会的好习惯,这种良好习惯才会使人们终身受益。

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在本节内容中,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很抽象,又无法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说明,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呈现磁场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可以增强学生新知识的理解。

如果直接抛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学生难以接受,但是有关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一定的认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磁场的相关性质,一方面使学生在竞争性的回答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磁场这一学生熟悉的比较性组织者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参考文献:[1]高伟雄.运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设计物理教案示例[J].教学探讨,2006,19.[2]毕晓哲.高中物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10.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李 祥(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中学,贵州黔东南557000)先贤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所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讲究文明礼仪,一个不注意文明的人,即使他有着高飞远举的抱负也枉然。

学校、班级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正是学生学习学礼的主阵地,文明教育尤显重要。

如何让文明之光彰显于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我想谈谈如何善用班务工作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

一、用情理统一思想为了更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重视文明的问题,每届在接任新生时我总是爱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关于细节文明决定成败的故事,如福特的故事。

那个用细节文明征服了董事长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福特,那个用谦让而意外赢得面包里的银币的小女孩等很容易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道理上认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历史上、现实中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注意细节文明的人。

这便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

一支思想统一的部队,其战斗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用制度规范行动“没有规矩,无以方圆”,在班级的细节文明教育中,只有更具体化、细节化、人性化的“规规矩矩”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

首先,要制定班级制度细化文明礼仪。

小学阶段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阶段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阶段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展开全文小学阶段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养成教育是使孩子得益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公德教育也需要落实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必然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

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在世博会召开之际,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文明行为又是联系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

当前全球合作与竞争趋势日益显化。

合作也好,竞争也罢,文明行为习惯既是通往世界的“护照”,也是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的保障。

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使行为成为习惯,习惯成就未来。

课题研究的视角与理论依据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小学阶段,由于受生活经验、年龄特征、活动场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文明行为具体表现在学习、卫生、健体、交往、勤俭等几方面。

因此我们将本课题研究的文明行为具体界定为:具有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学习行为、卫生行为、健体行为、交往行为和勤俭行为。

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经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训练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个体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的培养容易滑坡为枯燥的说教和机械的训练。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明习惯,为何要养成文明习惯,以及如何养成文明习惯。

二、教学内容1、文明习惯的定义通过介绍关于文明习惯的定义,如礼貌、守规矩、文明用语、爱护公物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明习惯的概念和范围。

2、文明习惯的意义通过案例讲解、课堂讨论、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的意义。

比如:文明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

3、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介绍文明习惯的养成方法。

比如:牢记规矩、树立良好的品德、举止端庄文明、言行一致、与人为善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明习惯的养成,可以运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1、视频展示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明习惯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以及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批评和谴责。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文明习惯的看法和想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明习惯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内容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明习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养成文明习惯。

四、活动设计本主题班会教案中,活动设计为“文明习惯实践活动——正能量评比”。

通过这种形式,让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策划一个实践方案,利用班级、校园和社会公共场所进行实践。

实践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践成果,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正能量较高的三个小组,并颁发奖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本次主题班会教学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工作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不仅要教会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其个人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小学德育对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策略引言: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风气,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

我国教育部门很早就颁发有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文件,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养成教育。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因此与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另外小学生很容易就会将教师当成自己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观念,并且会不知不觉的模仿教师的一些动作或者口头禅,甚至未来的几十年生活中也会偶尔想起来小学教师曾经说过的一些话,做过的一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来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

因此想要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会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1]。

例如,教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告诉学生说“不让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遵守规范,随地扔垃圾,那么学生就会争相模仿,很难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与学科相结合进行文明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也能学习到相关的道德品质基础知识。

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门学科进行深化,当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习思想道德这门学科,能培养学生尊师敬长、感恩父母、团结友爱、保护大自然等优秀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文明习惯的养成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

《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培养
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

针对新时期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方法措施
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无论
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3、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

4、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

五、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近期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六、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

针对新时期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

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