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和《后汉书》
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
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孔书贤南北朝时宋人范晔,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曾祖父范汪官居安北将军,著有《尚书大事》20卷。
祖父范宁任职太守,著有《尚书注》等49卷。
父亲范泰官至振武将军,著有《古今善言》24卷。
虽然叶凡的家庭显赫,但他的地位却很低。
作为妾,他妈在厕所生他,蹭他额头,留下伤疤。
我第一个妈妈歧视,我爸爸也不喜欢。
我同父异母的弟弟骂完他就要家破人亡。
尽管很生气,叶凡还是努力学习。
10岁时,他以渊博的知识而闻名。
23岁时,王鹏程人刘益康招募叶凡参军。
彭是同父异母的弟弟,颇有才华。
深得赏识,先后任新蔡太守、秘书监、尚书事。
自命不凡和年轻,叶凡有时放纵。
当彭的母亲去世时,在哀悼中感到厌倦,于是他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并打开窗户听挽歌。
有人报告彭城王,叶凡被驱逐出宫,降级为宣城太守。
文人自古进而从政,退而为文。
范晔遭此打击后,对官场已无奢望,发奋为班固立传,写一部东汉史。
范晔特别欣赏司马公曰和班固论史的部分,有意加大论、赞的分量。
把他贯穿《后汉书》中的九赞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带韵的东汉政治史略。
九赞与史论珠联璧合,把东汉创立、发展和衰亡的经验教训揭示得非常清晰、深刻。
在范晔35岁那年,《后汉书》终于写成。
这部史书,从汉光武帝元年,写到汉献帝25年,跨越196年。
全书结构严谨,广博厚重,辐射面极大。
尤其是,范晔辛辣、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
认为社会动乱源于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
对君权神授的天命论思想给予彻底否定。
指出,残暴的君主见大家不敢违背他的意志,因而肆意妄为。
表示对帝王的权力要加以制约。
范晔还把贪官污吏比作“饿狼”“饥虎”,给予无情鞭挞。
他猛烈抨击佛教的虚妄和阴阳禁忌的荒诞不经,倡导主观能动和积极进取。
范晔还破天荒地为皇后立传,为妇女立传,使《后汉书》更加多姿多彩。
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东汉王朝的两大教训。
范晔用《党固》《宦官》两个章节,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这段历史,给人以强烈震撼。
他还将东汉时期著名的诗文及其加以评介,给文学以应有地位。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序论》欧阳修《五代史 宦者传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
虽时有忠公,而意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论》)材料二: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摔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指逊色,与《苏武传》“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中的“谢”意思不同。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新教师教学教学信息一、关于《后汉书》论赞的资料整理情况在我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范晔《后汉书》的研究并不多,这是一个令人疑惑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我目前手头的资料来看,《中国史学史》著作,如金毓黻先生所著,谢保成先生主编的,都没有对《后汉书》中的“论赞”开设专章来讨论,甚至连多花些笔墨来讨论《后汉书》中的论赞都没有;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后汉书》的成书过程,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内容所反映出的思想。
比如:谢保成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第三编:《逐渐成长的汉唐之际史学》的第三讲:《范晔<后汉书>与司马彪<续汉书>志》中只着重讨论了“《后汉书》纪传”,并且笔墨侧重于“编纂特点”,而“编纂特点”则主要写范晔开创的七类传,即“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讨论,而关于“论赞”只是偶尔提及,一笔带过。
金毓黻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中关于《后汉书》的笔墨本就不多,而讨论《后汉书》时也只是追溯历来“东汉”史的书写,以及《后汉书》的形成。
白寿彝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论集》中有论文《范晔》,令人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始开设专章讨论《后汉书》的“论赞”。
但是,我以为,白先生的论述还是比较粗糙的,并且受时代影响,阶级分析的味道很重,限制了思路的开拓。
对此,我比较疑惑,因此,我的猜测有二:一、这些史学家生活年代的特殊性,他们出身较早,从小读史便是从二十四史开始,所以对于此思维定势,以至于忽视;二、他们成年后,正处意识形态出塑期间,大家则更多的关注的是思想,或是用阶级史观去分析,以期望解释当下。
若关于《后汉书》论赞讨论,在往前追溯,较为集中的则是刘知几《史通•论赞》,但是,刘知几对于范晔的论赞评价并不高,说他坏了史书体例,并且只是无病呻吟般地卖弄文采:“其有本无疑事,辄设论以裁之,此皆徇私笔端,茍衒文采,嘉辞美句,记诸史册,岂知史书之大体,载削之指归者哉?” 刘知几对范晔论赞的评价在之后争议不断。
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
一
个 问题 , 能太拘 于例 , 不 而忽视 作 者为史 之意 。范哗
立《 皇后 纪 》意在 反 映东汉 女 主 专政 的史 实 。东汉 时 , 期“ 皇统屡 绝 , 归 女 主 , 立 者 四帝 , 权 外 临朝 者六 后 , 莫 不定策 帷帘 , 皇后权力 很大 , 际上就是 女 皇帝 , , [ , 实 范 晔称“ 后正 位宫 闱 , 同体 天 王 ”2盯。所 以应 该 为 皇 后 [3 ]
摘
10 7 ) 0 85
要 :史通 》 《 对范哗《 后汉 书》 的评论 , 主要涉及体例和史料采择诸方 面。其评 论既有精到 的地方 , 也有值得
商榷 的地方 。总结得失 , 明其 利弊 , 于我们学 习《 对 史通 》 和充分认识《 汉书 》 中国史 学上的地位和 后 在
价值 是十分必要的 。
本来左传用君子日的形式发表议论也是很灵活的不是每篇必有论到了司马迁其序传后对每一篇各序其旨意后来班固变为诗体称之为述刘知几认为其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序历然可阅1卷四论赞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2 0 年 第 2期 09
浅谈《 史通》 范晔《 汉书》 对 后 的评论
汤 城 ( 北京 师 范大 学 历 史 学院 , 北京
立纪 , 客观 记 录历 史 。其 实 《 皇后 纪 》 自华 峤 《 汉 始 后
书 》范晔 只是根 据史实要 求 , 用华 峤 的体 例 而 已, , 采 这 正符 合史 家 变 通 之 旨 , 无 可 厚 非 的。] 的学 者 称 是 [有 3 “ 氏之 明通 ,4∞, 范 ,卫 不无 道理 。 [ 此外 , 知 几 也认 为 应该 为刘 玄 立 纪 , 宜 立传 。 刘 不 他说 :当汉 氏之 中兴 也 , 始 升坛 改 元 , 暑 三易 。世 “ 更 寒 祖称臣北 面 , 诚节不 亏 。既而兵败 长安 , 祚归 高邑 , 亡 兄 弟及 , 历数相承 。作者乃 抑圣公 于传 内, 登文叔 于纪首 , 事等跻僖 , 位先不窟 。夫东观秉笔 , 容或谄 于 当时 , 后来 所修 , 当刊革 者也 。[( 刘 知几认 为 刘玄 对复 理 ” 卷 ] _ 编 兴汉 室有一定 的作用 , 然没有 建立统 一 的 国家 , 虽 但在 西汉末 年分裂 割 据 的形势 下 , 在刘 秀 即位 前 已称 帝 建 元 , 以按 兄 终 弟及 的 王位 继 承 制 , 应 该 为 刘 玄 立 所 也
论范晔《后汉书》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范晔《后汉书》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后汉书的历史影响编著思想上更为独树一帜导语:范晔在编著思想上则更类司马迁,他在《班彪列传》中云:“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美范晔在编著思想上则更类司马迁,他在《班彪列传》中云:“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批评了班固《汉书》的思想局限。
所以,范晔在《后汉书》中,承袭了《史记》中的《滑稽》、《日者》、《龟策》而创制了《独行》、《逸民》、《方术》等类传,并首创了《列女传》以褒美女子中“才行尤高秀者”,打破了以往史书中拘于正统思想而除皇族女性外不为女性立传的禁例等,足见范晔著史书的科学态度和才华胆识,非班固等所能比拟。
至于后世史家承袭《列女传》体例而将其内容改为“烈女节妇”传,比范晔的编著思想正统却逊色多了。
范晔所新设置的七个类传,除《党锢列传》以外,对后世史家影响是比较大的。
多数类传都为后来的史家所沿袭。
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看,范晔所撰的《后汉书》虽比不上司马迁所著《史记》那样,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宏规,也没有如班固撰《汉书》那样,建立纪传体断代史的范例。
但是在完善纪传体断代史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主要表现在类传的设置。
《史》、《汉》类传比较少,一方面是社会历史现实反映还没有这主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史家造作之初,还没有顾及到这些方面。
例如刘向在西汉末写了《列女传》,《汉书》为设置这一类传是完全有条件的,而班固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又如儒林、文学的分别立传也是有必要的,《汉书》没有分立,到范晔才实现了这一客观需要。
从《后汉书》新增了七个类传以后,纪传体史书的类传名目,大体上就齐备了。
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只在个别传目有所增减外,基本固定下来了。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专题05+《后汉书》-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二)+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5 《后汉书》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
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
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
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关于范晔少时的生活,史载不详尽,只知其“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
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
少好学,博涉经史……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宋书·范晔传》。
以下引文若不特别注明者,皆出此)。
南朝刘宋时代,范晔始出仕,历任宋武帝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府冠军参军转右军参军,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
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父范泰去世,去官守制。
后出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迁为司徒从事中郎,不久,又升迁为吏部尚书郎。
可谓官运亨通。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去世。
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夜宿义康府广渊处(时晔弟广渊为义康府祭酒),纵酒夜半,无所顾忌,醉意朦胧中又听挽歌为乐,因此触怒义康,把范晔贬官出京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
范晔后汉书文言文翻译
范晔后汉书文言文翻译导语:《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以下是范晔后汉书文言文翻译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后汉书.卷八十三》【原文】:(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译文】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
并且他不死记硬背章句。
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
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
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
”主人同意了。
(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
邻家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
因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返回自己的家乡。
后汉书《班超传》【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一).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一)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其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唐人李贤等注;其志为西晋司马彪撰,南朝梁刘昭注。
这两部分内容联系在一起,并非一蹴而就,其分合过程历时五百年,最后趋于定型。
这样特殊的经历,在历代正史中绝无仅有,不但造成刊刻《后汉书》标署撰人书名棘手,历代刻本颇不一致;而且导致考察《后汉书》分合源流扑朔迷离,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更有不少学人不清楚《后汉书》中的两部分内容撰者非一人,注疏成众手,而把全书视为范晔撰、李贤注,在论及《后汉书》诸志时张冠李戴,评价失实。
这类问题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给古代史、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等研究领域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笔者不揣浅薄,试就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的分合过程加以考辨,提出个人一些初步的意见,希望对此问题研究有所裨益,达到祛疑求是的目的。
一、宋代以来《后汉书》刊刻中存在的问题范晔《后汉书》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共计九十篇。
后人因某些篇目过长,把本纪析为十二卷,列传析为八十八卷,总成百卷。
据刘知几《史通》记载:“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凡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篇。
”[1](《古今正史》)范晔首先撰成纪传九十篇,随即又“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
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
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2](《范晔传》)后因受诬“谋反”被杀,十志未成。
此书虽系未竟之作,但因以《东观汉记》为依据,又吸收两晋、南朝诸家后汉史书之长,体例谨严,繁简适当,记事翔赡,议论卓绝,成就远出同类著作之上,受到广泛好评。
刘昭评价说:“范晔《后汉》,良诚跨众氏。
”[3](《后汉书注补志序》他鉴于范书卓越,率先为之作注,“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4](《刘昭传》)。
刘昭又为西晋司马彪所撰《续汉书》中的《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八志作注,来弥补范晔《后汉书》无志的缺憾。
《王充博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启示
《王充博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启示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2、翻译。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参考答案:王充求学1。
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
(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
3。
篇一: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
(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
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
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
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
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1]注释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
2019-6-7
谢谢观赏
1
项羽(前232—前202)
项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 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 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 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 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 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 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 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 《谭嗣同传》
2019-6-7
谢谢观赏
9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9-6-7
谢谢观赏
10
教师示范: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选择了留 在乌江江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一刻我 们看到了一个铁血男儿不屈的铮铮傲骨。就算明 知前方是失败,是死亡,也绝不妥协屈服,这才 彰显英雄气概,男儿本色。准备好棺材,诀别妻 儿之后向嘉靖上疏的海瑞; 拒绝逃亡,为变法斗 争到最后一刻的谭嗣同:历史从来不缺乏这样的 “勇士”,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不屈的精神 却足以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失败的项羽比成功的刘邦更让我们震撼。
“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 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 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 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到新安。诸侯吏卒异 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 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 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 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 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 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 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论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中的“春秋笔法”
论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中的“春秋笔法”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是西汉诸子青于范晔当首所著的两部历史著作,其中有重要的介绍了“春秋笔法”的部分。
范晔是当时西汉诸子青所尊崇的重要人物,因此他对春秋笔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春秋时期,古人们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而“春秋笔法”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春秋笔法”具有简明的特点,主要是以节奏和能够体现出文字的层次感来进行叙述。
用这种文字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富有节奏感,能使文章表达出更多的情感。
范晔认为,“春秋笔法”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节奏为主,二是加强文字的层次感,三是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思想。
”范晔在《后汉书》中的“帝后纪论”中,重点强调“春秋笔法”的重要性,以及阐述了上述三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原则,即节奏,是“春秋笔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范晔认为,文字的节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写作者的文学品位和技巧。
因此,文字的节奏要有助于文章的表达,而文字中的节奏又要反映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为文章注入生命力。
第二条原则,注重文字的层次感,是“春秋笔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范晔认为,文字的层次感可以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并使文章具有极高的阅读性。
文字的层次感是一种强调文字的节奏,强调文篇构建上的严谨,从而使文章充满了力量,更有条理性。
第三条原则,运用意象和比喻,是“春秋笔法”中比较独特的特征。
范晔认为,意象和比喻的运用,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放进具体的生活当中,使文章变得生动而具有表现力。
因此,运用意象和比喻,有助于文章的阅读性,可以把文章当中的概念更加直观地让读者理解。
总之,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字表达手法,它为大家带来了很多语言美感。
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便是其中的典范,展现了春秋笔法的基本原则。
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从范晔作品中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精髓,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为我们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与《后汉书》《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
谢俨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
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
创作主旨范晔在狱中,写了一篇《狱中与诸甥侄书》,自述其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38] ,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
体例创新《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又有所创新。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
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七个类传。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首创的《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
此外,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描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
这种从历史形势发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发展,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范晔是后汉末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后汉书》。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政治动态。
本文将对范晔及《后汉书》进行简要介绍。
范晔,字仲弓,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
他出身于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家族世代都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范晔自小聪慧机智,具备卓越的文才和史学素养。
他广泛阅读历史文献,对于东汉末年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历史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解。
范晔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上。
《后汉书》是他的代表作品,该书共计十二卷,记述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范晔以客观的态度,详尽地描绘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
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分析,范晔展示了他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政治洞察力。
《后汉书》的文风庄重,语言简练,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范晔以精准的史料搜集和详实的事实描述为基础,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准确分析,展现了他对历史研究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中肯,既不过分美化,也不过分贬低,给读者留下了较为真实的历史印象。
《后汉书》不仅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对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范晔从多个角度对东汉末年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着重强调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历史画卷。
尽管《后汉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探究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范晔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在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坚持以史为鉴,注重历史的客观性,力求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总的来说,范晔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后汉书》记录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文风庄重、语言简练,以及客观的历史观和深入的研究方法,为后人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宝贵的历史资料。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并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原文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二、回答课后习题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
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2、翻译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三、习题参考答案
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
2、(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
3、A。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和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和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B.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C.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D.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纁:玄、纁皆为色彩名称,指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也指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3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多才多艺。
曾任右军参军、私书丞、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
与鲁国孔熙先谋逆,参与拥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谋杀宋文帝,事败遭逮捕被杀。
一生著述较多,代表作《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后人合称为“前四史”。
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
这期间,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他们各谋私利,竞相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昏乱。
东汉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把谶纬迷信思想与封建经典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庸俗经学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统治理论,目的是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
针对这种现实,张衡曾勇敢地给皇帝上书。
本文中张衡的为官与科技成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晔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本书在内容上“贵德义,抑势力;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多无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唯尊独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一)。
体例上新创立了《党锢》《文苑》《独行》《列女》等类传。
本书以文采著称于世,其中的绪论和赞尤为突出,作者曾自诩为“奇作”,比之于《过秦论》。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慈钓松江鲈鱼:左慈字元放, 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 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 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 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 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 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 掌笑,会者皆惊。
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 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 尺余,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kuài, 鲙鱼,此为动词,切肉)之,周浃会者。 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 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 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 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
此外,《文苑列传》记录擅长诗 赋文章者;《独行列传》记载了一些 对功名富贵能比较超脱,因特立卓行 而获得声誉的人; 《方术列传》为 精通方术者立类传,有着东汉方术盛 行的社会背景; 《逸民列传》记录 了隐居不仕者。
范晔的这些创新,拓宽了史学研 究的新领域,为后世编史者开辟了新 途径。此外,有些合传,也是以类相 从,并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特点。如列 传第三九是进步思想家王充、王符、 仲长统三人的合传,通过此传,集中 反映了当时进步的思想。
其次,《后汉书》保留下了不 少先秦史料
《后汉书》虽断代为史,但范晔在许 多列传的序、论、赞中,往往打破体裁限 制和朝代束缚,征引了不少先秦史料。如 在“东夷”、“西羌”等列传的序、论中, 大量征引《竹书纪年》这部今已失传的先 秦古籍上的有关资料。这些记载不仅对考 证业已散佚的先秦史籍有参考价值,而且 对研究先秦历史也有一定作用。
但是,《后汉书》也有自己的明显 缺点。
首先,符瑞、阴阳、气运的迷 信思想在书中反映出来
东汉时期,迷信之风大盛,《后汉书》 特立《方术列传》。其中一些内容较为客观, 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不免流露出一些符瑞、 阴阳、气运的迷信思想,如讲徐登由女子 “化为丈夫”;左慈钓松江鲈鱼等。
徐登由女子“化为丈夫”:“徐 登者,闽中人也。本女子,化为丈夫。 善为巫术。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 能为越方。时遭兵乱,疾疫大起,二 人遇于乌伤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 以其术疗病。各相谓曰:“今既同志, 且可各试所能。”登乃禁溪水,水为 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二 人相视而笑,共行其道焉。”
宋文帝时,执掌大权的彭城王刘义康母死, 他却夜里在房中饮酒,开窗听挽歌以取乐, 被人告发,被贬为宣城太守。正在这期间, 不得志的范晔写成了《后汉书》。后来刘义 康离开中央政权,范晔被召回作左卫将军、 太子詹事,参与机要。而同朝参政的沈演之、 何尚之等对他多方排挤。当时员外散骑侍郎 孔熙先阴谋发动政变,拥戴刘义康为皇帝。 政变失败,范晔知其情而未检举,被人告发。
再次,范晔还仿照班固的作法,在 为历史人物立传时,尽可能将其重要论 文、疏奏、辞赋等载入 如《桓谭传》就载《陈时政》一疏; 《王符传》载《潜夫论》里的《贵忠》等 五篇;《蔡邕传》载其《释诲》一篇。这 些奏疏和文章,内容涉及国家大事,既是 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这些 历史人物思想的珍贵材料。
现在《后汉书》最好的标点本是中华 书局本。
范晔文笔高超,史学造诣很深。他能够 博采众家之所长,而避其短,编篡方法比司 马迁、班固毫不逊色,而且还有所进步,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仿华峤《后汉书》,改《外戚传》为 《皇后纪》,这并非范晔别出心裁,有意标 新立异,而是由于东汉中期以来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听政的局面屡屡出现。范晔立《皇 后纪》,正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真实写照。
其次,轻视农民起义
范晔将农民起义军称为“贼”、 “妖”、“妖惑小民”等等。在《刘玄 传》、《刘盆子传》中,主要强调赤眉、 绿林起义军的缺点,字里行间冷嘲热讽。 特别对黄巾大起义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 件,不但不为立传,反而把有关记载附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皇甫嵩的传记中。
再次,体例上也有不够完善的地 方
范晔起初准备写十纪、十志、八十列 传,合为百篇;凡《汉书》所有的志,他 都计划具备。但是纪和传刚好写完,范晔 就被处死。范晔的《后汉书》缺“志”, 当时人已感到是一种缺陷。 到南朝梁时,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 的八志三十卷,加以注释增补,附在范书 后面,以相配合。因为司马彪的《续汉书》 八志比较冗杂且多缺漏,所以刘昭加以注 释增补,作了注解。
范晔和《 后汉书 》
一、作者简介
范晔( 398—445 ),字蔚宗,南朝宋 顺阳郡(治今河南淅xī川县东南)人,出身 于世族之家。祖父范宁,曾任东晋豫章太 守,为《谷梁传》作注,是有名的经学家。 父范泰,刘宋时曾为侍中、左光禄大夫、 国子祭酒等官职,广览群书,好为文学, 有文集流传于世。范晔自幼深受儒家思想 教育,但平时恃才傲物,不守礼法。
《后汉书》既缺表,志中又缺“食 货”、“艺文”、“河渠”等项内容, 对研究东汉经济、文化、交通等不能不 是一个大的缺陷。
THE END!
唐高宗时,太子李贤在一些学者的协 助下,专为本纪、列传作注,并将几篇篇 幅较大的纪、传分卷,共为100卷。 北宋仁宗的时候,有人以刘昭注的八 志三十卷与李贤注的纪、传合刊,分题二 人之名,是后世流传之本。 清代学者对《后汉书》做了许多补表、 补志和补注的工作,以惠栋《后汉书补注》 最为有名。而清末王先谦作《后汉书集 解》,网罗唐、宋以来诸家之说,用《后 汉书补注》的体例为本书作注,是今天 《后汉书》注解最完备的本子。
朝臣趁机落井下石,范晔竟以首 谋之罪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十二月 被处死刑,时年四十八岁。对于自己 的命运,范晔临死前总结说:“吾狂 衅覆灭”。他曾撰《和香方》,借各 种香料、药草之名,于满朝权贵遍加 讽刺,“狂衅”即就此类事而言。
二、关于《后汉书》
在范晔以前就有记载东汉历史的著 作产生。例如:(1)班固、刘珍、李尤 等相继参与编撰的《东观汉纪》;(2) 三国吴国谢承的《后汉书》;(3)西晋 司马彪《续汉书》;(4)西晋华峤的 《汉后书》等,有将近二十部之多。范 晔就在这些书的基础上,开始撰著《后 汉书》。
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 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 若符契焉。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 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 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 使寻其故,行视诸垆,悉亡其酒脯矣。 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 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 与慈同,莫知谁是。
知识链接:从《史记》、《汉书》到 《后汉书》纪传体体裁的主要变化 《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 传五体 《汉书》:帝纪、表、志、列传
变化:1、改“书”为“志”; 2、合《礼书》、《乐书》为《礼乐 志》,《律书》(讲乐器、声律)、 《历 书》为《律历志》(讲乐器、声律、度量 衡制度、历法、帝王年号等);
3、改《平准书》为《食货志》, 《封禅书》为《郊祀志》,《天官书》 为《天文志》,《河渠书》为《沟洫 志》(xù,讲治理水患、修筑灌溉水 渠等); 4、别增《刑法志》、《地理 志》、《艺文志》、《五行志》四志;
5、取消《世家》,并入《列 传》。 《后汉书》:纪、志、列传 变化:1、新增《党锢列传》、《宦者 列传》、《文苑列传》、《独行列 传》、《方术列传》、《逸民列传》、 《列女传》等七种列传; 2、改《外戚传》为《皇后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缺表 4、志中缺“食货”、“艺文”、 “河渠”
3、严谨周密,文字精炼,详略得体 剪裁适则
最明显的是前后一贯,一事不两载。 凡一事与数人有关者,其文字有所侧重, 绝不平均用力,既全面反映了史实,又 避免了重现迭出之弊端。
4、史料价值高 首先,比较全面详实地反映了东 汉一代的历史
由于《后汉书》结构谨严,内容丰富, 文辞优美流畅,笔势纵放,故此书一出,后 来居上,除了袁宏《后汉书》外,在范晔之 前的各家《后汉书》便逐渐被淘汰,甚至在 范书以后的梁萧子显《后汉书》、王韶《后 汉书》也都失传。因而范晔的《后汉书》已 成为研究东汉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另外,范晔在帝纪中还用了附 笔法。由于小皇帝在位时间短,无 事可记,只好将其传附在其他帝纪 之后,不再单独立纪,如殇帝刘隆 事附于《和帝纪》中,冲帝刘炳、 质帝刘缵zuǎn附在《顺帝纪》中。
人物传记以类相从在《史记》、《汉书》 中虽也不乏其例,但《后汉书》更为突出, 往往破除了时间先后限制。《后汉书》中有 很多人物类传,不以时代先后为序,反映了 世族门阀统治下重视品第人物的风尚。有七 个类传是《史记》、《汉书》所无的。这七 个类传是《党锢列传 》、《宦者列传》、 《文苑列传》、《独行列传》、《方术列 传》、《逸民列传》、《列女传》。
范晔新设的类传,一般都有鲜明的时 代特点,每一类传都集中反映一组性质相 近的历史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东汉 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如本文《党 锢列传》即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统治阶级内 部宦官和党人两个集团的激烈斗争;《宦 者列传》则集中反映了东汉宦官势力的兴 起、发展的全过程;而《列女传》开创了 在纪传体史书中为妇女立传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