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2、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三、吟读诗,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xī)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2、读准韵律节奏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视频朗读3、教师范读4、抽生齐读5、全班齐读四、赏读,感知意境美1、圈画诗中地名。
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北纬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峨眉山月歌》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干里蜀江行旅图。
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自然天成,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依恋家乡,思念亲友”的柔婉,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对于诗歌的鉴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为了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必须从方法上予以指导。
这节微课将从月亮意象的角度教学生深入赏析诗歌,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教学目标:1.欣赏诗意的月亮,深入理解月亮意象的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揣摩诗歌的意境,挖掘“月亮”意象,体味诗人情感。
3.体会诗人留恋故乡、思念亲友的情感以及中国月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诗歌的意境,挖掘“月亮”意象,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挖掘“月亮”意象,体味中国月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描绘了一轮皎洁、美丽、勇敢、多情的峨眉山月,抒发了李白对故乡亲友的眷恋之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从古到今,月亮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朋友。
它引发了中国人无尽的想象,滋长成丰富而又迷人的中国月文化。
中国月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中国民间也有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代,至宋代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1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4)
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的诵读,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
2.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热爱自然山水,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交代小组积分制: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说说小组积分制。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大树的图画和一张脸年图,这是用于积分的。
小组记分员负责积分,监督员负责监督,小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
一小张笑脸就是1分,每个活动分值不等。
每个活动老师都会公布该活动的分数及规则。
请大家诚信积分。
课堂结束前我们将进行小组评比。
导入同学们看过《中华诗词大会》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即将迎来一场小小的诗词比赛,同学们敢挑战吗?同学们都是好样的。
下面请听题,举手来回答老师。
请看大屏幕,你能说说是哪两句诗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同学们都很棒。
刚才我们的说的这几句诗都是出自一个诗人,你知道是谁的诗句吗?(李白)李白爱写诗,更爱写月的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也是李白的写月的诗。
------《峨眉山月歌》(板书)1. 目标展示我们学习之前先开看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目标)请大家读一遍,做到有的放矢。
2. 作者简介(回答问题1分)李白诗家喻户晓的诗人了,谁来介绍下:李白(701年—762年),字,号,又号“”。
是,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
常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说说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渡荆门送别》等等。
3. 朗读诗歌(回答正确1分)提示:注意朗诵技巧。
(字音、节奏、平仄、感情)读评结合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读诗的重要性。
那么请大家自渡诗歌两遍。
师:谁来展示一下朗读生:(生读)师:刚才是女生朗读的,那我们请一名男同学给她做一下朗读的点评。
谁来?生:她朗读的时候读得十分清楚、没有读错字。
师:也就是刚才这名女同学读准了诗的字音,还有吗?生:她的停顿是好的。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3)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写法。
2.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填词和诗,诵唱经典,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教学重点:读诗歌,解诗意,悟诗情,明写法。
教学难点:填词和诗,诵唱经典。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想必大家已猜到我是谁。
不错,我是李白,穿越千年,幸会诸位。
我爱诗,更爱月。
开元十三年,我二十四岁,离开巴蜀,初游山河,便留下(PPT)“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诗句。
今天,我要重回那一年,与诸位走进另一首与月有关的诗作《峨眉山月歌》。
(2’)(板书)二、初读知意我们初读知意(PPT),自由朗读这首诗。
(PPT)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2人哪个组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1组(5’)三、再读品情我们一起再读品情(PPT),请大家小组读诗并讨论如下问题。
(PPT)思考:1.赏景:你能描绘出我所见的美景吗?你可知我是如何描绘的?板书:3 月 1 峨眉(静)影平羌(动)2.品情:你能体会出我的心情吗?4夜行 1(别)思2君 3(情)(8’)听了你们富有创意的回答,我又成诗一首,诠释当年我写这首诗时的心声。
含情望月照峨眉,低头见影随平羌。
夜不能寐夜行去,思不见君思未央。
(2’)四、三读入境再读品情后,相信你们对这首诗又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们三读入境。
(PPT)还是让我李白先来读一读,如何?(PPT)接着请男、女生分别齐读诗歌。
(3’)五、填词和诗你们入境的朗读虽然打动了我,但我更希望听到你们用最擅长的方式演绎这首诗。
请各位以组为单位,用你们共同喜欢的歌曲《往后余生》的旋律,填词和诗,(PPT)呈现出对这首诗作的理解。
(小组活动,每组推荐,采访点评,拍照上传。
)(10’:写6’评4’)六、经典唱诵现在,请诸位与我一同再回唐朝,把你们对诗作的理解,唱诵给大家听。
(12’)七、课堂小结听了你们对诗作的唱诵,相信你们已读透了我写诗时的心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峨眉山月歌》。
2. 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及其含义。
3. 掌握诗歌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 利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2. 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的朗读与理解1. 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的体会。
2. 诗歌中生字、生词的掌握。
(二)诗歌意境的体验1. 通过情景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利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情感的表达1. 在朗诵中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2. 理解诗歌中月亮作为意象的深层含义。
(二)诗歌时空变化的表现1. 理解诗歌中地名的连用及其构建的旅行图景。
2. 体会诗歌中时空变化的自由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展示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2)提问学生对峨眉山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或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3)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诗歌背景介绍(1)通过讲述李白创作《峨眉山月歌》时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
(2)解释诗中提到的地名,如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等,让学生对诗歌的地理背景有所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名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寄托。
3. 诗歌朗读,感受音韵美(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
(3)分组练习,每组学生轮流朗读,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能力。
(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与感受我们要一起朗读《峨眉山月歌》。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峨眉山月歌》陈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课题峨眉山月歌教师陈蕾时间2019年6月2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2、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的意境。
3、通过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4、了解李白诗歌中月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的意境教学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吟月入境1、出示明月的图片2、出示李白的图片1、回忆写月的诗句2、学生交流李白写月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月入味1、教师导读: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①指名读,读准字音;②指名读,读出节奏;③齐读3、教师导读:4、出示李白的其它诗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为何写“峨眉山月”1、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及任务;2、练习朗读;3、朗读诗歌4、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奠定基础。
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解月入心4、教师导读:5、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分配学习任务:①复习《天净沙秋思》进一步了解意象和意境。
②找出诗歌中的意象③教师以“半轮”为例,分析意象;④学生读诗,思考,任选一个意象或词语进行分析;5、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复习古诗;6、找诗歌中的意象,全班交流;7、听老师讲解;8、引发联想和想象,挑选意象或词语,分析,交流。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的意境。
赏月入情6、教师导读10、圈点批注通过赏析诗词中的7、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分配教学任务:①这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句子,阐述理由;②出示李白其它写月的诗句,了解月的寓意。
11、交流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任选角度,写一篇百字读书随想完成后,提交到乐教乐学,大家共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板书设计峨眉山月歌李白月思乡借景抒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10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峨眉山月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如“青冥”、“澄澈”等,以及古诗的对仗、韵律特点。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创作中体验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家园的情感。
2.通过学习《峨眉山月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写作,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峨眉山月歌》的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诗词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词填空,巩固词汇和句式。
"下面是一道诗词填空的练习,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将空缺的词语填写完整。"
2.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峨眉山月歌》为蓝本,创作一首描绘家乡的诗歌。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峨眉山月歌》为参考,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的诗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上语文《 峨眉山月歌》杨清旭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74
品赏千秋绝调彰显自读风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贵州省余庆县实验中学杨清旭一、本课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理解诵读,背诵诗歌。
引导学生课后想办法去品赏诗歌、背诵诗歌。
课堂上重点展示各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外自读诗歌能力。
《峨眉山月歌》是教育部审定(2016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课外诗歌。
课外诗歌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这些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认识,加强文化积累。
学习这些诗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要求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将本课的内容确定为让学生课外自读,想方法去品赏诗歌、背诵诗歌。
课堂上重点展示各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单的诗歌,加上第一单元学了四首诗歌。
有了一定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源等方法学习本课,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1.在理解、品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诵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课外自读诗歌能力。
3.锻炼农村孩子学会展示表现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能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能用有效的方法品赏诗歌。
3.激发鼓励学生自读并展示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1.采用各种方法,从多角度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及情感。
2.农村孩子大多数胆小拘束,力争培养他们课堂展示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在小学时学过一些诗歌,前不久我们又学习了四首诗歌。
想必大家一定积累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课外诗歌----《峨眉山月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
八、教学反思
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 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 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中,首先以含有“月”的诗句导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 ,感知诗词大意,掌握诗词节奏,理解诗词内容,揣摩诗词意 境,直至悟情悟理其次,通过重点词句品析,探究诗词内涵, 理解诗词意象,领悟诗词意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 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 的,从而保证本课的教学重点;
2.写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 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 之月。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释 出示古诗名 “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板块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 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月只“半轮”,使人联 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 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 故乡的眷恋,对友人的思念。 ……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峨眉山月 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指导掌握朗读的基调,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1、诗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仰望、俯视)——。
2、诗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3、议一议。
(四)、写一写:1、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句?用一段话把你读后的感受写下来。
六、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
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
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写作综合性学习 《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唐代诗人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 年)。
李白的出生地现在尚无定论。
目前学界有四种说法,蜀中说、碎叶说、条支说和长安说。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白五岁时随家人迁涉入蜀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邮)。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离家远行,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在蜀中游历。
他出行的路线是从绵州昌隆出发,南下成都,大约在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21岁的时候,李白到达了成都,写出了《登锦城散花楼》,《白头吟》等诗篇。
此后又游历了彭山、峨眉、乐山等地,给后人留下了铁杵磨成针等传说。
李白真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是年李白25岁。
就在这个时候,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1274年前的初秋,李白从清溪驿登船,顺流而下,开始了他长达近40年的人生漫游。
这首短小的绝句,28个字,嵌入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也是仅见的。
“四句入地名五,古今目为绝唱”。
表现出李白的诗在青年时代已经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那么,李白所说的地名都在哪呢?峨眉山即现在的峨眉山,现在有峨眉山市。
平羌江即现在的青衣江。
源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
清溪在现四川楗为县境内。
渝州即现在的重庆市。
还有三峡。
提起三峡人们普遍认为是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现在很多出版物上关于这首诗的注解,也是认为是长江三峡。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教案 (2)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词和山水意境。
2.学习并掌握《峨眉山月歌》的歌谣形式与旋律。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峨眉山月歌》歌谱。
2.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3.PPT或黑板、粉笔。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出示峨眉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峨眉山的认识,并与其它著名山区进行对比。
2.演唱《峨眉山月歌》的歌谣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歌谣的旋律1.教师演示并学生跟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歌谣的旋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三部分:学习歌谣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歌谣的歌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和歌词的韵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四部分:理解诗词和山水意境1.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背景。
2.引导学生观察峨眉山的图片,感受其中的山水意境。
3.学生撰写关于峨眉山的描述,用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艺术欣赏和表演1.教师播放经典的《峨眉山月歌》演唱录音,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中的表演技巧。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合唱表演,体验音乐和歌词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峨眉山的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
2.演唱片段:学生欣赏并学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
3.学习旋律: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4.学习歌词:教师分段教授歌词,学生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5.理解诗词意境: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学生观察峨眉山图片并撰写诗词。
6.艺术欣赏和表演:教师播放经典录音,学生分组展示合唱表演。
7.总结回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合唱表演的评价:包括合唱的协调程度、音调准确性等。
2.个人表达的评价:包括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准确传达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分组合作的表现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陕西部优】《峨眉山月歌》公开课教案
峨眉山月歌李白一、设计思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通过阅读鉴赏,陶冶性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显然,语文诗词教学已成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意境明朗。
教学中,首先以含有“月”的诗句导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大意,掌握诗词节奏,理解诗词内容,揣摩诗词意境,直至悟情悟理;其次,通过重点词句品析,探究诗词内涵,理解诗词意象,领悟诗词意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从而保证本课的教学重点;此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散文化扩写,使学生在感知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提升鉴赏水平,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最后,拓展延伸部分,赋予“月”这个意象以新的内涵,拓展学生视野、扩充诗词积累、理解典型意象,使学生明白传承中应有所创新,这也正是本课的创新之处。
二、学情分析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来看,对于记叙文的阅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具备粗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因此,要求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多加引导,课堂上通过诵读、释词、联想、拓展等环节,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释学生之所困,解学生之所惑,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累古典诗词,提升文化认同。
②品析重点词句,培养鉴赏能力。
③引入辩论环节,拓展创新思维。
④尝试散文扩写,发挥联想想象。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诵读——激发兴趣悟情悟理②研读探究——理解内容赏析语言③品读感悟——发散思维理解意象④拓展延伸——感悟经典传承创新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峨眉山月歌》杜渊渊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望月遇诗仙
——《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诗悟情:扣住“山”“水”“月”“发”“向”“下”“夜”等,学会抓意象、抓关键词,品景、悟情的方法,感悟诗歌牵挂与憧憬交织的复杂情感。
(重点)
2.品诗悟人:解诗识人,深刻体悟诗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难点)
二、新课导入(3分钟)
咿呀学语时,我们便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年少时,我们又会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长大后,我们不自觉怀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曾经。
月——不仅是美丽皎洁的动人景象,而且还寄托了某种特殊的情感,而谈到写月,诗仙李白就值得一提,他赋予了月新的生命,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仙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太白十诗九首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李白《玉壶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设计意图】以月为切入,设置情景,同时整体了解诗仙李白写月的诗句。
三、新课设计
板块一:初品峨眉月——一识月中情
(一)寻月溯源——初感知(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
你能从诗歌题目中读到哪些信息?
明确: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称为“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自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和诗歌导读,理解诗意,说说《峨眉山月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诗人离开家乡,出门远行。
3.诗人的行程是怎样的?
明确: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4.诗人此次行程大致有多远,其离家远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衔接材料一:
此次远行是李白24岁第一次离开家乡,当时李白“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次行程大约有400多公里,本诗是诗人乘舟途经平羌江所写。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设计意图】抓住诗歌的注释和导读,结合背景,扣住诗题和诗中相关信息初步感知诗歌。
(二)月伴起程——品月景(8分钟)
1.诗人离家远行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请用所见的画面来回答)【同桌讨论】
分析思路:①抓意象(特点、状态)②展开想象,绘画面③以诗人的口吻叙述示例: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缓缓流动的平羌江上,倒影着明亮的月影。
这真是一幅宁静秀美、幽静清朗的秋月行旅图!(配乐)
衔接材料二: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美学家•别林斯基
2.这清朗秀美环境隐藏着诗人李白对这美景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设计意图】用抓意象,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品景,既是方法的习得,也是方法的实践。
(三)行旅思月——悟诗情(8分钟)
1.齐读诗歌,请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句子。
2.“思君不见”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一个“思”字迁出了多少惆怅,而思却不见,又让人是何等的迷惘,李白用“思君不见”短短的四个字,却倾诉着他对家乡、对友人的深深不舍,可谓语短情长。
3.诗歌中展现诗人出发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提示:①诗中的关键字(时间、动词)②诗中的地名
明确:“夜”说明诗人天还没有完全亮就出发;“发”“向”“下”三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径直向目的地径发;五个地点词,将遥远的地点串联起来形成空间的转换,使人感觉行船之快。
从时空上表现出诗人离家远行心情之迫切。
可见,诗人当时是果断、坚定地离家远行。
4.诗人为什么如此迫切呢?连天明都不愿意等呢?
链接材料三: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诗人的内在情感,也以此反观诗人的外在表现,进而深刻体悟出诗人出发时矛盾的心理。
板块二:众览人生月——最解月中味
(四)览月寻情——望诗仙(12—15分钟)
1.热爱、不舍、憧憬交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对月说什么?(个性化展示)
2.今晚这“月”,赋予了哪些意义?
明确:月,既是家乡,也是理想!
3.品月识人,在“月”后,你认识到一位怎样的李白?
明确:纵使牵挂,也有坚持,这就是李白!
衔接材料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李白《玉壶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请同学们结合导学单,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示例解读句,说说你从这组月中,又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
明确:纵使失意,也有坚持,这就是李白!
这就是伟大诗仙李白,有牵挂也有坚持,有失意也有希望。
既是失意,希望不灭,初心不减。
诗人李白在老年时,又写了另一首峨眉山月歌: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诗人一直牵挂着今夜离家时的峨眉,牵挂着这半轮明月,执着于最初的出发,坚守最初的初心,这就是李白——初心不改,与月同在!
5.既然峨眉山月与诗人万里常相随,那就请同学们为这幅秋月行旅图题一联
诗,也让这月色永留我们心底!
高山流水思故乡,!
【设计意图】由月及人,分析月所赋予的独特生命,感悟诗仙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五)峨眉望月——话收获(1分钟)
这节课,我们从月出发,学习了如何理解诗意,如何品景悟情,也在品诗中认识了诗仙李白,感悟其人格魅力,峨眉望月遇诗仙,最是相逢始深情。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余光中《寻李白》最后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感情,再读诗歌,让这首小诗永留心底!
四、板书设计
清溪
峨眉山
平羌
三峡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