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语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01《谈读书》【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随笔》《新工具论》等。

㈡写作背景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已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㈢解题“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

谈,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有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0个)1.怡.情(y í);2.傅.彩(f ù);3.练达;4.枝节;5.统筹.(ch óu );6.文采;7.藻.饰(z ǎo );8.矫.(ji áo );9.诘难..(ji é n àn );10.狡黠.(xi á);11.寻章摘句;12.推敲;13.浅尝;14.咀嚼..(j ǔ ju é);15.涉猎;16.全神贯注;17.孜.孜不倦(z ī);18.提炼;19.蒸馏.(li ú);20.味同嚼.蜡(ji áo );21.聪颖.(y ǐng );22.灵秀;23.逻辑.(j í);24.善辩;25.滞碍..(zh ì ài );26.睾肾..(g āo sh èn );27.诸如此类;28.辨异;29.吹毛求疵.(c ī);30.阐.证(ch ǎn )。

㈡词语释义。

1.怡情:使心情愉快。

2.傅彩:涂上色彩。

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3.练达:①熟练通达。

②意思是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4.枝节:比喻有关的但是次要的事情。

5.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6.矫:做作,不真实。

7.诘难:诘问,为难。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以下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包括重要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一、文章主题《谈读书》和《不求甚解》都是谈论读书的文章,其中《谈读书》是一篇随笔,以议论为主,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感悟;《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以记叙为主,通过讲述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理解和思考。

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二、知识点梳理1. 论证方法:《谈读书》中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用“比喻论证”来阐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观点;《不求甚解》则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对比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结构:《谈读书》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再分别从读书的方法、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不求甚解》则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讲述“不求甚解”的含义,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其内涵。

3. 语言特点:《谈读书》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不求甚解》的语言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关键内容提炼1. 读书的作用:《谈读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不求甚解》则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2. 读书的方法:《谈读书》中提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笔记”等;《不求甚解》则强调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即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理解,要深入思考。

3. 读书的态度:《谈读书》中强调了读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不求甚解》则倡导一种轻松愉悦的读书心态,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

四、重点段落分析1. 《谈读书》中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不同学科的书籍对人的性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文知识点整理【第22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淤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惟吾德馨。

馨:香气。

指品德高尚。

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净植。

植: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 . . .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爱莲说》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 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 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第一段:作者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意。

接下来通过描写莲的种种可贵之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最后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对比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等。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选自《周敦颐集》。

短文两篇初一语文知识点分享_短文两篇知识点

短文两篇初一语文知识点分享_短文两篇知识点

短文两篇初一语文知识点分享_短文两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烟囱(cōng) 柚(yòu)子树霎(shà)时间剔(tī)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堕落牙(yín)龈贪(lán)婪(chú)雏形苦(áo)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低回:留恋。

(5)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常识
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感谢您的阅读!。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复习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复习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复习初三语文文言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1.出处:《山海经》;《列子》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A.词义: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⑵.古今异义:①.汤:古义热水,例句: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古义为代词“你”,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①.为:a.动词,是,例句: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例句:孰为汝多知乎?c.作,例句:化为邓林;d.认为,例句:孰为汝多知乎?②.其:a.介词,那,例句:问其故;b.介词,它,例句: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例句: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

(“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

(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正午时像(把手)伸(向)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3《短文两篇》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3《短文两篇》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3《短文两篇》知识点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怡情(yí)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nàn)滞碍(zhìài)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

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聪明而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学习《谈读书》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

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

①比喻论证。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

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

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

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 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 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知识点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4.重点问题探究(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1. 文学常识。

2. 字词解释。

-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交辉,交相辉映。

- 四时俱备:四季都有。

时,季;俱,都。

- 晓雾将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歇,消散。

-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 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 自康乐以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3. 句子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 内容理解。

- 主题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描绘了山川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写景特点:- 多视角描写。

从仰视“高峰入云”,到俯视“清流见底”,再写平视所见“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全方位展现山川之美。

- 动静结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景,动静相衬,使景色富有生机。

1. 文学常识。

-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 字词解释。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一、作者XXX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自古以来,山川景色的美丽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两岸色彩斑斓的石壁相映生辉,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在。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XXX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是人间的仙境。

自南朝的XXX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四季都有。

2.XXX将歇:雾即将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4.欲界之仙都:指人间是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XXX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XXX。

6.未复有能与奇者: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了。

7.五色交辉:色彩交相辉映。

四、课文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XXX 共谈。

”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XXX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句子统领全文。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四季和晨昏的景物。

4.文中写了峰、流、石壁、林、竹、鱼、雾、猿鸟、夕日、鳞等景物,这些景物按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的顺序来写,由早到晚。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哲学家、作家。

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代表作品:《新工具论》《随笔》《伟大的复兴》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作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代表作品:《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著)等。

二、故事背景《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警句迭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961 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后来结集成书。

三、理解词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藻饰:修饰。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聪颖:觉悟高,天资聪慧,非常聪明。

滞碍:不通畅。

要诀: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诫: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 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

四、问题归纳谈读书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足以……足以……”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词解翻译阅读赏析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词解翻译阅读赏析知识点

《短文两篇》知识点一、文题解读《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500 53),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第二个“书”,即书信。

文题意为作者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记承天寺夜游》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

“夜”。

点明时间。

文题点明了写作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三、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文正是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三年( 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四、知识链接书“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如此等等。

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等。

五、课文词解翻译与赏析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的)美,古来(以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两位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技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学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领悟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学习两文清丽含蓄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齐时官到奉朝请,后去官,隐居于句曲山,设帐授徒,自号“华阳隐居”,梁武即位,屡加礼聘,不肯出。

帝有大事,无不咨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宋代大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人。

诗、词、文、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属“唐宋古文八大家”。

由于先反对王安石新法,后又反对全部废除新法,大半生处于被贬谪的境地,直至最后远徙琼州。

著作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俱备(jù)欲颓(tuí)沉鳞(lín)与(yù)遂至(suì)未寝(qǐn)藻(zǎo)荇(xìng)2.辨析下列形近字3.多音字组词4.理解下列词语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户:门。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学习目标:这两篇短文虽篇幅不长,但却含义隽永,富有深刻哲理。

同学们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获得启迪。

培养关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的情感,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的阅读方法。

学习和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语言。

关于作者:赵丽宏:某某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某某。

散文家,诗人,某某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文革”时中学毕业后曾去崇明岛“插队”,期间当过农民,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

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

1987年应聘某某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年被华东师X大学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著有散文、诗集、报告文学等各种著作共40部。

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玛雅之迷》《灵魂的倾诉》《青春之翼》《在岁月的荒滩上》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意151首》《挑战罗布泊》等;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心魂之恋》《银舟远翔》《落英缤纷》等;报告文学和传记集《心画》《牛顿传》等,有《赵丽宏自选集》四卷行世。

郭枫,生于是1933年,某某某某人。

本名郭少鸣,出于军人家庭。

早年随父游遍黄河长江流域各省,后在某某台南师X学院毕业。

历任教员、记者等职。

现任《新地文学》双月刊社长兼编辑。

高中时代,郭枫在《宝鸟文艺》《大公报》发表叙事诗《北方》即受文坛瞩目。

1950年起,郭枫成为《半月文艺》《中国文艺》《大公报》《时代青年》《野风》《宝岛》等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1988年开始,郭枫为某某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流日夜奔忙,并在大学设立“郭枫文学奖”。

作品有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背景资料:轻音乐演奏家——蠡斯螽斯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

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呜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宛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语文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语文的学习需要大家每天的积累,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短文两篇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狡黠xiá诘jié难
睾gāo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贯通
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咬文嚼字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因小失大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

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短文两篇语文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类热门:
初三语文知识点伤仲永
初三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