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3)分析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的意义;(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2)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互动;(3)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

二、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3. 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2.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演变;3. 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引导学生关注两极格局的形成;2. 新课导入: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3. 课堂讲解:分析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4. 案例分析:以具体事件为例,探讨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 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其演变;3. 结合现实,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特点、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两极格局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学生对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以及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材料;2. 参考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1.掌握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识记:雅尔塔会议内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美国的意图;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英国与法国衰落的表现;战后苏联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理解: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国家实力对比的巨大差异,明确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必然性,从整体上把握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中认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关系格局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3、运用:通过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世界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综合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的分析,探究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论从史出: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外交的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既是维护世界和平、民主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渗透着大国强权的意识。

2、为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全面加强联系与合作;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3、认识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

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即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与旧人教相比,第二子目新增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第三子目新增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增的内容不是太多,教师讲解时适当关注就可。

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历史精选教案案例

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历史精选教案案例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分析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与合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的认同,增强历史使命感。

认识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 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的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

2. 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从雅尔塔体系到冷战的爆发,讲解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与合作。

3. 分析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政治斗争、军备竞赛、太空竞赛等,引导学生认识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局势紧张。

4. 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从国际局势、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总结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内在矛盾:对立与冲突、合作与共赢,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发展趋势。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内容: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两国的战略对抗;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 要求:掌握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了解美苏两国的战略对抗及其影响;分析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政策的确立3.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4.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5. 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解体与多极化趋势的兴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及其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冷战政策的确立。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

4. 第四课时:讨论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例。

5. 第五课时:讲述两极格局的终结,探讨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3. 案例分析: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冷战政策的确立及美苏争霸。

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

3.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教案标题: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目标:1. 了解两极格局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分析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探讨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曾经观察到社会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例如,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示例:提供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的存在。

讨论与分析: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记录下关键观点和结论。

2. 小组展示与总结: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两极格局影响的理解。

解决方法探究:1. 学生个人思考:学生个人思考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2. 小组分享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个人想法,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

2. 学生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两极格局的案例和解决方法。

2. 社会调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两极格局相关的话题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报告或进行展示。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4. 价值关怀:通过学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念。
5.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二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回应措施,最终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学习方法。
4. 教学反馈
(1)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美苏两极格局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历史讨论活动,与其他同学或历史爱好者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可以选取美苏两极格局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分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6)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历史角色扮演等,增强对美苏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3. 两极格局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以及两大阵营的形成。

3. 分析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阐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性质,以及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4. 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两极格局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 分析我国在两极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其历史原因。

七、课堂小结1.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3. 两极格局的终结标志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篇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音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青年学生不应该是历史的复印机,我们培养的应当是鄙视战争,珍视和平的未来建设者,让他们知道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一份子其实都是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神。

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经过,以此来说明战后国际关系的走向,对下一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编排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冷战”的兴起、北约和华约、“冷战”中的“热战”。

本课内容主要是用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来说明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

重点:“冷战”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一份子其实都是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神难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和平的年代,青年学生基本对两极格局不了解,更不感兴趣,虽然在初中接触过相应的知识,但更多是感性的及被动的认识。

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上升的理性的深度是本课设计中首要突破的。

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两极格局已经结束近二十年,其所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过于感性,仅仅停留在课本,仅仅记住课本的几条积极及消极影响显得过于草率。

如何突破也是一个难题。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3)“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巨头图片:教师:这张照片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拍摄的,名字叫做《三巨头》。

那同学们知道“三巨头”分别是谁吗?学生: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教师:这次会议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家知道是什么变化吗?学生:欧洲衰落,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讲授新课】(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两极格局的形成》适用年级:高中学科: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3.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宣传短片,引发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析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地位,阐述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美苏冷战时期的具体案例,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局势的演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2. 列举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谈谈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2)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3)认识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文献等资料,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作用;(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两极格局与其他世界格局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关系的敏感性和关注度;(2)认识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际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3)两极格局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两极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2)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两极格局的结束及其原因。

1. 导入新课:(1)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分析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3)讨论两极格局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阐述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3)分析两极格局的特点及意义。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极格局案例;(2)汇报各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交流;(3)总结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启示。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课堂笔记;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国内外时事,将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否准确描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能否分析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3)能否概括两极格局的特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三、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四、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极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介绍两极格局是指在冷战时期,世界上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构成了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3. 分析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苏联、中国、欧洲其他国家等主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地位、政策和影响。

4. 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爆发、国际关系的紧张等,并探讨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如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

5. 总结与评价: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延伸:1.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冲突和战争:分析两极格局下发生的重大国际冲突和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及它们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探讨两极格局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武器的扩散和核战争的威胁对世界安全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解释两极格局的概念,介绍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等。

2. 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介绍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包括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定义、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背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具体国际关系案例,如美苏争霸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

2. 第二课时:介绍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如美苏争霸等。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影视资料:播放与两极格局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一章:冷战的背景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2 美国和苏联的崛起1.3 意识形态的对抗1.4 冷战政策的形成第二章:杜鲁门主义与铁幕演说2.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2 铁幕演说的影响2.3 冷战氛围的加剧2.4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章: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3.1 柏林危机的爆发3.2 德国的分裂3.3 柏林墙的建立3.4 两极格局的巩固第四章:朝鲜战争与台海危机4.1 朝鲜战争的爆发4.2 战争的影响4.3 台海危机的爆发4.4 两极格局下的亚洲格局第五章:冷战时期的经济斗争5.1 经济战的背景5.2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5.3 苏联的应对措施5.4 两极格局下的经济发展第六章:军备竞赛与核威慑6.1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6.2 核武器的发展与扩散6.3 核威慑政策的实施6.4 两极格局下的全球安全形势第七章:冷战时期的代理战争7.1 越南战争7.2 阿富汗战争7.3 朝鲜战争与台海危机的影响7.4 两极格局下的全球冲突第八章:欧洲一体化与多极化趋势8.1 欧洲一体化的起源8.2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8.3 多极化趋势的兴起8.4 两极格局的挑战与变革第九章: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终结9.1 柏林墙的倒塌9.2 苏联的解体9.3 东欧剧变9.4 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新的国际关系第十章:两极格局形成的遗产与影响10.1 冷战遗产的影响10.2 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的影响10.3 两极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4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冷战的背景解析:理解冷战背景是理解整个两极格局形成的关键。

需要重点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崛起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过程。

重点环节二:杜鲁门主义与铁幕演说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铁幕演说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重点关注这两个事件的细节及其对冷战氛围的加剧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重点环节三: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解析: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是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两极格局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范围,认识到这一历史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史料,了解到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提高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3.历史解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5.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6.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协商和合作的意识。
首先,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的问题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两极格局的魅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在讲解两极格局的基础知识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跟上教学节奏。
其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典型的两极格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格局的多样性。但我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时,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思考不够深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教学设计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

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之下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的情况。

雅尔塔体系及其之下的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

它们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

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

本课引言可谓独具匠心。

首先,引用著名政治家丘吉尔非常形象化的语言,借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这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描述中轻松理解战后世界局势的特点──美苏两强并立;而更为巧妙的是,此番描述,特别是对英国的比喻恰恰是出自一个具有高度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的英国政治家之口,这就更加具有可信性,其说服力也随之大大增加。

“雅尔塔体系”一目主要叙述了因美苏双方联盟基础消失,两者成为战后实力彼此能够抗衡的强国,从而在战后初期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格局。

二战后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在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多个会议确定的一系列原则和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惩办法西斯、重划欧洲边界、对战败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国际性组织等内容。

该体系建立在美苏战时和战后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也是两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

4.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选修3)

4.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一节两极格局的形成(第1课时)【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雅尔塔体系1. 雅尔塔体系的概念2.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评价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1.美国的崛起2.英法的衰弱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难点: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及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涉及的某些概念及评价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运用图表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图表资料,从中寻找疑问,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雅尔塔体系1. 雅尔塔体系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出的。

(有哪些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当时,美、英、苏三个大国(特别是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及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就结束战争与安排战后世界秩序,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告和协定,并商定建立若干形式的常设机构(如联合国)。

战后,世界大国依据已经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建立起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从联盟到对手、美“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联的政策及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但与此同时又有局部“热战”。

作为必修一第八单元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美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容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问题深刻性和分析问题透彻性的能力,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认识美“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美“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国家利益的争夺。

(3)“冷战”背景下美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巨头图片:教师:这照片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拍摄的,名字叫做《三巨头》。

那同学们知道“三巨头”分别是谁吗?学生: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教师:这次会议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家知道是什么变化吗?学生:欧洲衰落,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讲授新课】(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美、英、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②实质:美划分势力围③影响: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改变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欧洲开始衰落,已不再是世界政治格局中心)材料二:“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美国想要称霸世界)材料三:“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联极力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凸显)总结: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洲走向衰落,美势均力敌,战时同盟基础消失,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但二战刚刚结束,美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因此采取了“冷战”的方式进行抗衡。

(二)美“冷战”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开始:①序幕: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②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3.政策(表现)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宣传画材料四: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下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

①政治:杜鲁门主义②经济:马歇尔计划(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③军事:北约组织4.联对抗措施:①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③军事:华沙组织(标志着美“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加剧了美对抗程度。

)总结:正如美国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过程中欲进一步控制西欧一样,联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

因此两大阵营部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对未来必将造成消极影响。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德国分裂柏林墙材料二:三八线美军仁川登陆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朝鲜战争提问:造成德国和朝鲜分裂的原因是什么?(美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材料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3.越南战争4.古巴导弹危机思考: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什么?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的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美洲。

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使美几近核战争的边缘,但后来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

这说明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对待战争态度谨慎,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联最后从古巴运走导弹,说明当时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课堂小结】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消极:加剧世界局势紧,造成国家分裂动荡积极:(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促进了第三世界的联合、崛起【随堂测试】1.如果你研究国际关系史,翻阅1947到1948年的旧报刊寻找史料,映入你眼帘最多的“关键词”将会是(A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2.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容出自(D )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3.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C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冷战正式开始4.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Bradley在1951年5月15日国会听证会上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

坦率地讲,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的战争。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B )A.中国的战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