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乘法》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交流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以下是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一些所思所想。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阐述。
小学阶段的整数乘法教学从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开始,到三年级上册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再到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最后结束于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三下的《乘法》这一单元学习的展开采用的是“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乘法实际应用”的单元活动序列,具体结构如表格所示。
第三板块是单元课时内容分析,老师们,我们知道算法和算理是运算教学的两大主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废偏。
这一单元的所有课时,可以说走的主线都应是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明晰算理。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这一课的学习其实是基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一课的学习经验,在这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并发现个位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本课呈现的例题中,尚未探讨过计算方法的有4个算式:50×10,30×20,12x40,120x40。
它们的算理明晰又是需要借助三年级上册学习过的这几个算式展开的:50x10,就是50个10,所以等于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等于60个10,所以等于600。
12x40,就是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0。
120x40,又是在12×40的基础上说明,就是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所以,120x40=4800。
在明白了算理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算法就是人人都需掌握,确保能正确计算的最简洁方便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我们上册也说过的“遮0添0”法。
我们的学生自己取的名字很可爱比如:“遮零大法”“挡零大法”“盖零大法”等等。
第二课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我们知道无论“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它们的算理和算法是相通的,乘法教学的内隐思想是“转化”,其原理是“拆分”,拆分成几步积,再求其和,这也正是后续乘法分配律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内核”。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BS)说课稿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
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和探索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际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对测量单位和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了如何更好的掌握一种新的概念,并且具备了一定得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体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展了自己的数学空间概念;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通过学习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面积已有了一些直观初步的认知。
4、学生学习新知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面积有了初步的体验,而且学习了基本图形的周长,但是对面积并没有转化到知识的层面上,在理解和归纳面积的含义上会有些困难。
四、说教法1、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面积的含义,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让他们在观察、触摸中,直接感受到物体“表面”的存在及各种图形的“平面”,形成关于“面”的表象,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时,这一比较活动有多种估测的策略,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这些策略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估测的方法,分享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3、创设、充实更多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的重点。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对于分数这部分知识北师大版教材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充,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只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分数的意义,才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所以,这节内容是本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有1/2,但是不曾想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意义理解较困难。
建立概念的过程也很慢的,语言的叙述更是存在问题。
不过,这节课的.知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
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
三、设计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抽象出概念。
这是其一。
其二,针对学生建立概念慢,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简单分数的意义,以“分礼物”作为切入点,同时在部分环节中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知分数,在独立思考,操作中数学活动真正体会理解分数的意义概念。
从而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其三,新课程改革以来,发现式学习为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接受式学习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两者结合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分别是:加与减、乘法、图形与几何、除法、生活中的数、可能性、总复习等。
这些内容覆盖了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加与减: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大数目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乘法:本单元重点教授乘法口诀,并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同时学习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3.图形与几何: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学习一些基础的几何知识。
4.除法:本单元让学生学习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掌握简单的除法计算。
5.生活中的数: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并进行大数的简单计算。
6.可能性:本单元教授学生初步的概率知识,让他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7.总复习:本单元对全册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计算能力、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一些数学思维习惯,如观察、推理等。
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建议与策略1.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
3.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五、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形式可以是笔试、口头测试、实际操作等。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师用书使用说明教师用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教师用书中的一些建议和策略也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创新。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三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第一课时的教案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常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本课不仅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也做好能力的过渡。
2. 教案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分类、折纸、画图、剪纸等操作活动来认识和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数学分类思想和对应思想,从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意识。
3、教案重难点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案重点;在图形对称轴的判断和画图中,依靠是感知概念与特征来完成,因此“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
难点:能正确判断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
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案容易被他们接受。
三、教案方法分析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教案目标呢?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案,加以引导、直观演示。
以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与展示、竞赛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分析: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折纸、画图、剪纸等学习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发现特征,学以致用。
2024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4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培优补差措施1、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确定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和辅导时间,并及时告之于学生及家长。
2、培优:利用书、报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补差: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63人,大多数学生研究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但仍有少数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差,研究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
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态度,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研究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数与代数: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主要研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研究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主要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研究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触感染并认识质量单元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干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触感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接洽。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本单元主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晓得各部分的称号,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感触感染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解决一些相干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PPT课件 图文
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材一开始就出现“找规律”:
算一算,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5×1=
3 ×2=
12 ×4=
5 ×10= 3 ×20=
12 ×40=
50 ×10= 3 0×20=
120 ×40=
接着教材出现了试一试1
1、一种饮料,每箱24瓶,10箱多少瓶?20箱有多 少瓶?30箱呢?
注意:在学习对称图形时:
1、一定要指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同学互相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或图案或建筑是 对称的。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注意: 学习平移和旋转时:
1、一般情况下,物体的运动都是单一的,要么是平移要么 是旋转
2、个别时候,有的物体运动即有平移也有旋转,如,流动 的球,即有平移运动又有旋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回 答出一种就可以,能说出两种更好,不用为统一要求。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给第二组。
方法二: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几何的模型
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数是5个, 第二组投中的平均数是6个, 所以奖牌应该发给第二组。
再如,练一练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 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 均数(结果为整);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够列 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4、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和 同伴进行交流。
2020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队列表演的相关知识。
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变化、列队的方法、行进间的动作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同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具体的队列表演方面,部分同学可能还存在着行进间动作不规范、队列队形变化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队列表演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队列队形的变换和行进间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变换、行进间的动作。
2.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变换速度和整齐度,行进间的动作协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队列表演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队列队形的变换、行进间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队列队形的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总结提升: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提升队列表演的技巧。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队列表演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队列表演的关键知识点。
例如:•队列队形变换•行进间动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队列表演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元、角、分与小数一、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1、教学时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
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
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
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2—P3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
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
(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1.写一写,读一读。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及全册教案和反思
全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共识,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环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指导实践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
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平移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理解平移的性质。
接着,教材又引入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理解旋转的性质。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位置等知识,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八里中心小学殷艳丽一、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总复习教材分析
东湖区十三小
总复习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很好理解小数的意义,很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认、读、写,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3、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1、将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教学目标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
其中,“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而“1吨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在实践中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累计(33)节教学内容有多重课本第45页—第46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
数学知识有着无穷的乐趣,它每天与我们相伴,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在你身边找到它,同学们,你们看在每组桌面上都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商品,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能不能在这些商品的包装上找到有关数学的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千克”和“克”。
板书课题:有多重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措施: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建立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
其中,“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而“1吨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
概念。
?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单元教学难点:
1、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2、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4课时
第五单元: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
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想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
3、体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6课时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单元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与直观图形的分割,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探索学习中读、写简单的分数。
?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研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做到能够结合图形进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结合图形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简单加减运算。
?
3、?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
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
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
2、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到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
4、在调查活动中,通过交流,养成接纳、鉴赏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表达自己意见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
?
5、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