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中有无玄参之浅析

合集下载

银翘散(《温病条辨》)探讨

银翘散(《温病条辨》)探讨

银翘散(《温病条辨》)探讨银翘散(《温病条辨》)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邪郁肺卫。

银翘散是《温病条辨》上很重要的方。

这方虽然出自《温病条辨》,实际上里边都是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的很多处方,吴鞠通归纳总结出来的。

很多用药特点、技巧。

它主治证候是一种外感风热,邪郁在肺卫证。

邪郁肺卫证强调外邪侵犯体表,邪正相争在体表为主。

但并不等于说不涉及肺系,不涉及到纵向的呼吸道,都涉及。

但是银翘散和桑菊饮一比,和其他方比,它侧重在于发热。

发热是邪正相争在体表皮毛,这个为特点。

从外感风热来讲,我们还是看它风热作用于体表以后产生的表现。

从性质来讲,风和热,风性疏泄,热性松散,侵犯体表,和体表的卫气相作用,初起阶段必然有一个邪郁肌表,毕竟是外邪,闭郁肌表的时候,有一个无汗的阶段。

由于风和热基本都是阳邪,邪正相争必然发热重,恶寒轻而短。

这是它的特点。

从理论上讲,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才是表证,风热和人体体表阳气两阳相争,那发热必然重。

为什么说恶寒轻而短?初起在无汗阶段,那邪正相争于表,正气不能温煦体表,可以微有恶寒。

由于温热病邪传变快,前面说的发病急、传变快,很快就有入里之势,表热还在,里热出现很快,这个时候,随着病邪入里,恶寒就可以没有了。

所以在《温病条辨》上讲到银翘散主治的时候讲,太阴风温,太阴肺,风温初起,但热而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光发热不恶寒了,这个时候它提到这个了。

这时候实际上是什么呢?说明表证,外感的风热或风温初起的那个温热病邪开始入里了,里热开始,早期里热也产生了,逼迫津液外泄,就会有汗了。

而这时的有汗,往往是有汗不畅,为什么?体表还有表邪了,汗出不畅。

所以完整的讲应该是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

外感风热风邪犯卫发热、恶寒、头痛、也汗或无汗、脉浮数热蕴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热伤津口渴表热入里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这前面温邪犯卫这一段,应该说是它的主症部份,特别是发热重,恶寒轻而短,脉浮数。

银翘散若干问题之我见

银翘散若干问题之我见

银翘散若干问题之我见摘要:银翘散作为吴鞠通创制“辛凉三剂”之一,组方严谨,配伍精当。

但自问世以来,诸位医家对于银翘散的一些认识仍存在不少争议,本篇文章将从《温病条辨》第一方、东垣清心凉膈散、银翘散君药问题、有无玄参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玄参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外感温热病初期之代表方剂,但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银翘散的运用范围更为宽泛。

因其特殊地位,后世医家对其研究甚多,然对于银翘散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含混不清之问题,虽已有学者对其进行论述,但多集中于某几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1.《温病条辨》第一方虽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列的第一首方剂为桂枝汤,但不少学者认为第一方当为银翘散。

他们有一部分人认为之所以用桂枝汤者,乃是受当时时代风气所影响,吴氏为宣扬自己理论勉而为之,实则是为了突出银翘散之功效[1]。

但纵观全书吴氏用桂枝汤处一共有五处:分别为“上焦篇”第4、5条,“补秋燥胜气论”第3条,“中焦篇”第51条,“下焦篇”第33条。

可见认为吴鞠通为宣扬自己理论而置桂枝汤为第一方的说法是不合情理的。

而对于吴氏为何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方用桂枝汤,很多学者对其存在不同看法,大抵分为两类:赞成者对其极力辩解,认为吴鞠通无门户之见[2],主张应从《温病条辨》出发去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一条,当效而行之;反对者对其严加批驳,谓其既言“桂枝性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又首方即用桂枝汤,岂非前后矛盾乎?认为他一生虽致力于以纠伤寒法治温病之非,却仍落入窠臼,甚则言其难以辨明温病与伤寒,误将伤寒中风证当作温病。

[3]那吴氏为何要用桂枝汤呢?在“本论起银翘散论”里论述已较为详尽,吴氏指出初春时余寒之气尚未消除,春温一证初起时恶寒情况较多,故将桂枝汤放于首位。

且在第四条自注,温病虽忌汗法,但喜解肌,而桂枝汤又善解肌,故而用之。

笔者认为首方为银翘散,从《温病条辨》即可得知。

第四条虽言“太阴风温…初起恶风寒者”当用桂枝汤,以及第五条可看出,桂枝汤只是风温初起用来解除恶寒症状的缓兵之计,待恶寒解除后,余证仍在者还需用银翘散去辛凉达表散邪,这才是权宜之计。

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造模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造模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F ut A lt o i lfH bi dcl n e i , ee, h i h ag0 0 1 or f i e H s t eeMei i  ̄t H bi S ̄a un 0 1 hf ad pao i aU v y z 5
【 bt c】 O j t e T vsget fc o Ln e eadFr ta a n e e n o y i o d A s at r be i o nei t h ee f oi r n o y i n l i r dFr ta Pw e c v i ta e f t c a she d_ ca a o sh e r
Emp rc lsu y o o i e a n o s t i e a d Lo i e a n r y h a o e n l d n a u a f wo t i i t d fL n c r e a d F r y h a n n c r e a d Fo s t ie P wd r i c u i g k k d g r a i
沸 1 i 2m n治疗组 、 翘散 加 玄参 煮沸 3m n治疗组 、 翘散 加玄 参煮 沸 6m n治 疗组 、 银 i 银 i 银翘 散加 玄参 煮 沸
1m n治疗组、 2i 银翘散加玄参 煮沸 2 n治疗组。除空 白对照组 外均腹腔 注射环磷 酰胺制备免 疫抑制模 型 , 0mi 各治疗组 分别 予相应 中药灌 胃, 后 测定游泳耐力时间、 噬指数 K 吞 噬 系数 o、 7d 吞 、 r脾脏指 数、 . 胸腺 指数。结 果 与模型组 比较 , 银翘散 煮沸 3mn治疗组 、 翘散加 玄参 煮沸 3mn治疗组 、 i 银 i 银翘散 煮沸 6mi n治疗组 、 银 翘散加玄参 煮沸 6mi n治疗组游泳耐力时间均延长(P < .5 , 0 0 ) 吞噬 指数 K及吞 噬 系数 仅均 高于其他 治疗 组 ( < .5 , 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5 , P 00 ) 4组 0 0 ) 银翘散 煮沸 3mi n治疗组 、 银翘散加玄参煮沸 3m n治疗组脾脏 、 i 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 < .5 , 间 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P >0 0 ) 0 0 ) 2组 .5 。结论 散 煮沸 3m n免疫调 节作 用最强, i 加入玄参后无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银 翘

试论《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配伍运用特点

试论《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配伍运用特点

付各种复杂 的病变 , 大大 的扩 展 了银 翘散 法的治 疗 范 围。 现就银翘散在 《 温病条辨》 方中 的配伍 运用特点试 作探 讨 ,外达
银翘 散出 自《 温病条辨 》 主治 “ 阴风温 、 , 太 温热 、 温疫 、 冬 温…但热不 恶寒 而渴 者 ” “ 阴温病 , 风寒 , 桂枝 及 太 恶 服 汤已 , 恶寒解 , 病不解 者 ” 温病 初起 , 余 。 温邪袭肺 , 卫失 肺 宣, 邪在卫分 , 而以表邪郁闭为主 , 致身热恶寒 , 口渴 , 咳嗽 , 头痛 , 舌边尖红 、 脉浮数等症状 , 以银翘散辛凉解 表 , 热 当 清 解毒。从 方剂组成上看 , 银翘 散与 桑菊饮均 为辛凉解 表 之 剂, 适用 于风热侵犯肺卫之证 。共有连翘 、 薄荷辛凉轻透 以 泄风热 , 桔梗 、 草 宣开肺 气 以止 咳嗽 ; 甘 苇根 以生 津 止渴 。 但银翘散为辛凉复辛 温法 , 有荆 芥 、 豆豉等辛 散透 表之 品 , 且金银花 、 连翘用量大 , 配竹叶 , 并 辛凉 清解 与透 邪作用 较
了全方入药、 裁入药等 多种配伍运 用方法。贯 穿其 中的灵 活机 变 , 化 随证施治的思想值得我们 学 >和借鉴。 - 7
关键词 : 银翘散 ; 温病条辨 ; 配伍运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 2 9 1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26 20 )0—1 1 0 10 5 7 (0 6 1 9 4— 2
也。辛凉平剂焉能胜任 , 可证其 为清宣透邪之 品。 …” 2 化裁入药 病机 各异 不离本 宗 2 1 太 阴伏 暑 透 解 卫分 热邪 . 伏 暑乃 内伏 之邪 为外 感
病, 不可发汗 。发汗而 汗不 出者 , 发 斑疹 ,此亦 卫 营 同 必 ” 病 , 有邪 阻 , 为表 营有 热 灼之候 。“ …发 疹 者 , 翘散 去豆 银 豉 , 细生地 、 加 丹皮 、 大青 叶 、 玄参 主之 。 而 “ 倍 ” 阳明 温病 , 下后疹续 出者 , 散去 豆豉 , 细生地 、 银翘 加 大青 叶、 参、 玄 丹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银翘散的正确解读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银翘散的正确解读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银翘散的正确解读银翘散摘录于《温病条辨》卷一,首先看下银翘散的组成及其功能主治:组成:处方连翘30 克银花30 克苦桔梗18 克薄荷18 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 克淡豆豉15 克牛蒡子18 克制法上杵为散。

药理作用:银翘散的药理作用《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鼠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别给予银翘散袋泡剂和片剂,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泡剂作用明显。

2.抗炎:银翘散袋泡剂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片剂与煎剂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

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性休克死亡率。

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泡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服18 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

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按: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

然后看下后人对于银翘散的解读:银翘散,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

此方吴氏《温病条辨》(可在中医智库APP 中查阅)中之首方。

思及当今临床,我们实在有些愧对银翘散。

该用不用,不该用滥用,并不是医者应该做的。

银翘散与“时时轻扬法”银翘散方的用量与煎服法值得注意。

【名方必藏】详解《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变方

【名方必藏】详解《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变方

【名方必藏】详解《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变方作者:徐建涛袭雷鸣潘月丽(指导老师)选编:敏禾导读: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

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

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

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学习银翘散之用法,探寻其理、法、方、药之由来,对我们认识、治疗温病大有裨益。

原文(节选):一、银翘散本方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温病乃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郁于手太阴肺经,导致肺气不利而见咳嗽、头痛,郁热蒸腾于肌表而见身热、自汗、午后热甚,温热之邪最易伤人阴津,故见口渴、尺肤热等症。

其立方之旨,谨遵“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家言芳香逐秽之说”。

同时告诫:“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也;病自口鼻吸收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

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

再,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

”从中可见,吴氏主张以辛凉苦甘合芳香逐秽法治温病初起手太阴表证,反对用辛温发汗法以解表,一改当时平常医家含糊伤寒、温病,以伤寒法治温病之流弊,是本方特点之一。

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助君疏散风热、除风利咽,芥穗、淡豆豉助君芳香逐秽、兼以解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苦桔梗、生甘草利咽,竹叶、鲜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本方妙在以竹叶、芦根预护阴津,用药紧扣病机,时时顾护阴津,为本方特点之二。

本方煎服法亦有特色:“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银翘散加减方药理作用初探

银翘散加减方药理作用初探
212 果 结 见 表 1 。 表 1 加减 银翘 散抗 病 毒 实 验 结 果
剂量 :1.J 12 g生药 / g k 相当于成人 日用量的 1 ;低剂量组 : O倍 56 g 2 生药/ g 相当于成人 日用量的 l k, 0倍 使用时 , 蒸馏水 溶配为适当浓度 , 鼠灌 胃给药量 0 2 / 0 。 小 ml1 1 复方草珊瑚 片 12 江 中制药厂生产 ,批号 :9 7 3 1 9 0 0 。规
治疗提 供 了较 好 的 药理 实验 依 据 关键词 : 翘散 银 药理 作 用 实验 研 究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66 (0 2 0 10 4 8 20 )3—03 0 0 8— 2 2 实验 方 法
中圈 分 类 号 : 29 3 R 8 .
加减银翘 散处方 由 《 温病 条辨》 方银翘散 去竹 叶 、 姨豆豉等 四味 , 加上玄参 、 贝母 、 浙 乌梅等 四味而来。银翘 散具有辛凉透 表, 清热解毒之效 , 古人虽少有用银翘散治风 热喉痹之记载 , 但 根据风热犯肺 、 上壅咽喉的病 机 , 取银翘散清 热解毒 、 凉透表 辛 之功 , 改淡豆豉 、 叶等 四味为浙贝母 、 竹 玄参等四味以增强其利 咽消肿之效 , 对热邪上 壅咽 喉所致局部症状功专力宏, 更具有针 对性 。将其制成喷剂 , 药物可以直达病所 , 而且使用更为方便 。
2 2 加碱 银翘 散 抑 菌 实 验 .
格 :.4 /片。 3 J 药品/ g想相 当于成人 日用量 的 2 04g 以 g k, 0倍 , 给药使 用 时 ,
0 2ml 0g。 /1
蒸 馏永 溶 配 为适 当浓 度 ,小 鼠灌 胃给药 量
12 实验病毒 、 标准菌株 及培 养基

试谈银翘散配伍之精妙

试谈银翘散配伍之精妙

另一派则认为以金银花 、 连翘为君 , 荆芥穗、 淡豆豉为臣 , 即 我们现在《 方剂学》 教材 中的观点。银 、 翘性凉为君, 既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又芳香辟秽解毒 。荆芥穗和淡 豆豉性味辛温 , 药性平 和, 其温热性被银 、 翘所制 , 而主要发挥“ 辛味” 的发散之性。寓意
为“ 去 性取 用” 。
若想搞懂何为君 , 何为臣。 首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黄帝内 经》 中对“ 君 臣” 的定义 , 即: “ 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为臣, 应 臣之为 使……” 。由原文可见, 主病的即为君药 , 那么银翘散的主病又是 什么呢?《 温病条辨》 记载的有关主病的内容“ 太 阴风温 、 温热、 温 疫、 冬温 , ……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 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 可见银 翘散的主病的确是风温。既有风邪束表, 又有温热邪气。 若把辛温发散的荆芥穗 、 淡豆豉当做君药 , 显然是顾及到要 发散在表的邪气, 但 同时也存在弊端。 银翘散原方中荆、 豉的用量
1 特色一 : 辛凉 复辛 温协 同运 用 历代医家对“ 银翘散中何药为君” 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 总体
上, 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秦伯未先生为代表 , 其在《 谦斋医学讲 稿》 中讲到以 豆豉、 桔梗、 薄荷为君 , 银花 、 连翘、 竹叶为臣。 依据是 银翘散的主病是风温, 风温是一个外感病, 外邪初起都应解表, 当 然要以解表发散力量最强的荆芥穗和淡豆豉为君。 名医蒲辅周在 风温初起的治疗中, 也常常在银翘散中加入葱 白, 以透邪外 出, 见
齐, 左边砍一刀 , 右边砍一刀 , 再加上旁边的“ 立刀” 再是一刀, 经 过反复砍削 , 树枝树权就被砍削的整整齐齐的了。 剂者 , 齐也。 “ 方 剂” 意为方正整齐 , 符合规矩 的意思【 l 】 。银翘散 , 方出清代吴鞠通 《 温病条辨》 之上焦篇。其配伍 的精妙之处 , 一直被后人研究至 今, 现探讨如下。

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浅析

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浅析

河北 中医 2 1 0 0年 4月 第 3 2卷 第 4期
H bi C F bur 0 v 至 . ee J M,eray2 0 垒 T
55 9
g u t am n go pD cu u on tecn nso A P i yoh a s r pC.r t et r ol ct w h ot t fc M nhpt ̄ mu (P <0 0 ) o prdwt o e u d d e . 5 .C m a i e h t a n ru teew sn i icn ieec et n gopB (P >0 0 ) o prdwt t a e t r t t opA, hr a os nfa t f rnei t a e me g gi df n r met r u .5 .C m ae i et n hr m
c l r ei vn u r ces o d hebsr le ig s pef i . i
【 yw rs L ncr n o yha o dr K k d g o ot A p n R t Ke o d 】 o i a adF  ̄ ti P w e; au af w  ̄r ; si ; a ee e i o i r
银 翘散 加玄参煮沸后 1 i 2m n组及银翘散加 玄参 煮沸后 2 i 0 mn组两两相 比, 均无统计 学意义(P >00 ) .5 。银 翘散 煮沸后 3 6mi组和银 翘散 加 玄参 煮 沸后 3 6m n组 大鼠 下丘脑 组 织 c MP的含 量 明显 降低 ( < 、 n 、 i A P O 0 ) 且银翘散 煮沸后 3 6m n组分 别与银翘散加玄参 煮沸后 3 6m n组 比较 , .5 , 、 i 、 i 下丘脑组 织 中 c MP的含量 A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5 。结论 00 ) 银翘散加入玄参后 , 不能加强其对致热大鼠的退热作用 。 【 关键词 】 银翘散 ; 阿司匹林 ; 大鼠; 玄参

浅析《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组方思路

浅析《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组方思路
吴鞠通认为治疗上焦病证需“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
银翘散在用方上都是治于上焦,即“ 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
下” 。 在银翘散全方用药中,吴鞠通多用花、壳、叶、穗、草、根
等性味芳香量质轻薄的中药,使银翘散的药力轻清宣透,才
能进入上焦用以宣散上焦肺卫温热病邪,使邪气不能侵犯到
中焦,防止病邪传变,从而能起到轻宣肺卫的效果。 用药剂

浅析《 温病条辨》 中银翘散的组方思路
张悦毓 王小静 朱翘楚 石越 余宬阅
摘 要:银翘散源于吴鞠通所写的《 温病条辨》 ,原文中提到“ 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是辛凉解
表的平剂,常被应用于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邪在卫分、上焦的杂病。 文章通过浅析银翘散的立法原则、配伍用方、煎服方法
量上吴鞠通提出“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 ,可以发现吴鞠通在
治疗肺卫表证时,药物剂量较轻,从剂量上控制药力恰达上
焦病所,这些都是为了使银翘散达到“ 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
以去实之能” 的目的。 银翘散组方思路的另一个特点是顾护
其虚,温热之邪侵犯上焦,邪热尚未雍盛,阴液损伤较小,治
疗应以透邪清热为主,用辛凉之品透邪、清热,清热的意义也
凉解表方剂时提供参考作用。
( 通讯作者:王小静)
参考文献:
[1] 邬姗,刘林.试论《 温病条辨》 中银翘散的配伍运用特
点[ J] .中医药学刊,2006(10) :1914-1915.
[2] 翟云云,张思超.从银翘散探析吴鞠通治病思想[ J] .
中医药导报,2017,23(5) :4-6.
[3] 吴振起,刘光华,王雪峰. 从性味配伍探讨银翘散的
吴鞠通“ 治上焦如羽” 的思想,因此,可以看出煎煮时间的长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临床总结——朽木2011.2.14一.从《温病条辩》中看其方症1.原文本义《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此外在《上焦篇》中尚有六条银翘散加减方,分别为:第5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

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第38 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第39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第40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第53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日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

《中焦篇》一条,即第22条“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2. 银翘散类方上述七条涉及太阴温病、阳明温病汗下后出疹、太阴伏暑、心疟等银翘散加减方和《上焦篇》第18条治疗“大头瘟”之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方以及第45条治疗“湿温喉阻咽痛”之银翘马勃散,均以辛凉解表为法,以银翘散命名或重用金银花、连翘者,概称为“银翘散类方”。

3. 银翘散应有“玄参”论第16条,从此条看,银翘散中应有元参这一味药,该条提出倍元参,并在方中谓:“元参加至一两”。

详细讲解银翘散

详细讲解银翘散

详细讲解银翘散详细讲解银翘散【方名】银翘散【出处】《温病条辨》【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组成】连翘(9克)银花(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芦根(9克)【方诀】【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按原方配伍比例酌情增减,该作汤剂,水煎服。

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此说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禁忌】斟酌。

【方解】温者,火之气也,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所以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温病初起,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

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渴、咽痛。

肺失清肃,故咳嗽。

治当辛凉解表,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

吴氏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

臣药有二,一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皆是佐使药。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芥穗、豆豉”之明文。

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条)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

【化裁】“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

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银翘散的最强解读来了,用好银翘散不要找大夫,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用它!

银翘散的最强解读来了,用好银翘散不要找大夫,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用它!

银翘散的最强解读来了,用好银翘散不要找大夫,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用它!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引子中医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即在收集了基本的证据(症状、体征)后,审症求因,依证选方,加减用药。

正如《论衡》所言:“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好的中医就像一个私家侦探,而疾病就像一桩桩案件,需要在收集有效证据(病情)的基础上,合情演绎,抽丝剥茧,找到罪魁祸首(病根),然后才能更快地将元凶缉拿归案(治好疾病)。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难在坚持,难在入门,为了帮助大家打好中医基本功,练就一身治病本领,本公众号特推出“跟我学中医”板块,请自觉坚持学习,前方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功在当下,每天坚持十分钟的学习,你和别人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开,明天定能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今天要介绍的方子出自清代温病名医吴鞠通之手——银翘散。

温病学未形成之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对外感病的治疗,基本上是以《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为依据。

温病初起,邪在肌表,冶宜疏散。

但因温为阳邪,易伤阴液,若纯用辛温方药发汗,“未始不伤阴也”(《温病条辨》卷1)。

所以,吴氏进一步指出:“温病最善伤阴,用药又复伤阴,岂非为贼立帜乎?此古来用伤寒法治温病之大错也”(《温病条辨》卷1)。

此说未免太过绝对,但无可否认,清代温病学的兴起已势不可挡!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苦桔梗六钱(l8g),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饯(12g),生甘草五钱(15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鼓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用法]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卢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本方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温热论》)。

肺合皮毛与卫气相通,肺为表中之里,卫为表中之表,本方证病位在肺卫。

名方赏释:银翘散

名方赏释:银翘散

名方赏释:银翘散银翘散连翘银花各一两(30g)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各18g)生甘草淡豆豉各五钱(各15g)芥穗竹叶各四钱(12g)上杵为散。

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原方证治】上方功擅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条辨》卷一谓: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制方背景】1.遵《内经》之训,采各家之长吴瑭提到,银翘散的创制乃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

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

”同时还继承了叶桂的治疗思想,在治疗上开创了用辛凉透邪法治疗表证,从而突破了《伤寒论》治疗表证的规矩,使得温病与伤寒邪在表时的治疗泾渭分明。

2.承叶氏之教叶桂《温热论》提到“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则加芦根、滑石之流。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辛能宣散,凉能清解,吴瑭遵循叶氏温病初起当用“辛凉轻剂”之训,以轻清宣透之品组方,创制银翘散,来宣泄肺卫,祛除在表之邪。

叶氏所说的“辛凉轻剂”,并不专指吴瑭所指的“辛凉轻剂”桑菊饮,而是包括了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桑菊饮在内。

“辛凉轻剂”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出了温邪在表者,不能过用寒凉,以免遏伏病邪而不易外解。

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风温》中提到:“风温从上而入······宜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

”吴瑭也正是沿用了这样的思想,诚如《温病条辨》卷一所说:“此方之妙,预护其虚。

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功效与作用

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功效与
作用
导语: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银花30克连翘30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牛蒡子18克荆芥12克生甘草15克细生地12克大青叶9克丹皮9克玄参30克
【制法】上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凉解肌,芳香透络。

治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以致发疹者。

【用法用量】加苇根,水煎服。

【备注】温病发疹,为邪热郁于太阴,走窜血分,故用银翘散清凉解肌,芳香透络。

去豆豉之辛温,加入甘寒凉血之生地、大青叶、丹皮,倍加元参,以去血分之热,透疹外出。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上文介绍了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银翘散中有无玄参之浅析

银翘散中有无玄参之浅析

银翘散中有无玄参之浅析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代表方。

吴鞠通“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已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更创立了三焦辨证,丰富了温病辨证论治纲领,而银翘散则是吴鞠通治疗上焦温病的代表之作,也被后人用作治疗风热犯表,肺失清肃的一个代表方剂,。

但是对于银翘散组方,我却一个疑问:银翘散中到底有没有玄参?银翘散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中首次出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上焦篇5:“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后附方“连翘一两,二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可见,方中并没有玄参这一味药。

但是这就与《温病条辨》中的另外几张方有出入,《温病条辨》上焦篇16中“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银翘散中既然没有玄参,此方又为何言“倍玄参”?为何不直接说“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呢?此外,《温病条辨》上焦篇38中:“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温病条辨》上焦篇40中:“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既然无玄参,又为何要去玄参呢?围绕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文献,可是文献中却无此类研究或解释,于是我只能从玄参入手,根据玄参的作用来推断吴鞠通是否在银翘散中加了玄参。

但是对于玄参的作用,各代医家也有争议。

《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中都言其“主补虚益精”,和生地功效类似,主要功效为“补虚劳损”,《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本草正》:等都赞同这种看法,“故玄参与地黄同功”“独此凉润滋肾”。

执业药师(中药二)关于银翘解毒丸相关问题

执业药师(中药二)关于银翘解毒丸相关问题

关于银翘解毒丸相关问题的溯源成都师资中心-----王强银翘解毒丸今年中药二又涉及到了,这个中成药,是一个生活中很重要的药物,在考试过程中,也是常考的药物,这个药物来源于经典名方银翘散,今就此药物做一些解释。

银翘散最初出现在《温病条辨》第四条,想必大家都知道银翘散的药物组成,这个药物是治疗风热邪气导致发烧的一个药物,这与桑菊饮治疗风热导致的咳嗽是有区别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考纲上着重突出了桑菊感冒片“宣肺止咳”的功效。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家不知道的,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三十八条讲“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他是用银翘散去掉牛蒡子和元参,加上杏仁和滑石,有这么个方子。

那么问题来了:银翘散中有元参吗?《温病条辨》的银翘散有没有元参?银翘散没有元参,这儿为什么说去元参,去牛蒡、元参?我认为啊,吴鞠通当初写《温病条辨》的时候,银翘散这个方剂里边有元参,因为这本书,吴鞠通在手里边修改了十几年,没有刻版,没有公布,一直在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他把元参去掉了,因为他嫌玄参治疗这种表证太过于滋腻,他换成什么药了呢?换成芦根!芦根煎汤,再煮银翘散,他把元参去掉了,这个在我们药二中银翘解毒丸为什么用芦根汤送服,这个源头就在这。

但是这个第38条的地方他就忘记改了,所以在加减银翘散里边儿,他来了个“倍元参”,这地方又来了个“去元参”,就这么个道理。

因为元参滋腻,邪气没到里面就不适合,所以他去掉,加上杏仁开肺气,滑石通下窍,淡渗利湿,从湿中泄热,这两个是针对暑湿。

吴鞠通在讲银翘散的,时候,说来自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我找遍了这本《临证指南医案》没找到银翘散的药物组成的医案,所以我认为是吴鞠通通过各种医案分析组成的这个银翘散,并不是原方(有一个很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温病学家都说银翘散来源于叶天士的其中一个医案的原方,但是我没找到,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但是非常有效,所以可见吴鞠通的功力还是很深厚的,因为凡是能搞清楚叶天士理论的人,一般不是常人。

古方解读—银翘散

古方解读—银翘散

古方解读—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适宜】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等初起属卫分风热证候者。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风热上犯以致咽痛咳嗽;温邪易伤津液,故口渴,舌尖红;邪在卫表,故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吴鞠通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法,以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芳香辟秽的功效,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

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

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

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是属佐使之用。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具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毒,芳香辟秽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之剂。

【运用】1、《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乎剂”,适用于风温初起之发热表证。

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证治要点。

临床使用对应注意煎服方法,因方中多为芳香清宣之品,不宜久煎。

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当禁用。

2、若渴甚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以清热解毒;衄者,去荊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以清热凉血;咳者,加杏仁以利肺气;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以理气化湿解郁。

《医学衷中参西录》16.玄参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16.玄参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16.玄参解
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

原为清补肾经之药,中心空而色白(此其本色,药局多以黑豆皮水染之,则不见其白矣),故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

《神农本草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凡名参者皆含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证,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

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亦可治愈。

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惟石膏与玄参,《神农本草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

然用石膏又必加人参以辅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

《神农本草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开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

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

又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翘散中有无玄参之浅析
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代表方。

吴鞠通“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已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更创立了三焦辨证,丰富了温病辨证论治纲领,而银翘散则是吴鞠通治疗上焦温病的代表之作,也被后人用作治疗风热犯表,肺失清肃的一个代表方剂,。

但是对于银翘散组方,我却一个疑问:银翘散中到底有没有玄参?
银翘散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中首次出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上焦篇5:“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后附方“连翘一两,二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可见,方中并没有玄参这一味药。

但是这就与《温病条辨》中的另外几张方有出入,《温病条辨》上焦篇16中“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银翘散中既然没有玄参,此方又为何言“倍玄参”?为何不直接说“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呢?
此外,《温病条辨》上焦篇38中:“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温病条辨》上焦篇40中:“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既然无玄参,又为何要去玄参呢?
围绕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文献,可是文献中却无此类研究或解释,于是我只能从玄参入手,根据玄参的作用来推断吴鞠通是否在银翘散中加了玄参。

但是对于玄参的作用,各代医家也有争议。

《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中都言其“主补虚益精”,和生地功效类似,主要功效为“补虚劳损”,《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本草正》:等都赞同这种看法,“故玄参与地黄同功”“独此凉润滋肾”。

而张元素、张山雷的《本草正义》却言其“肃清枢机之剂”“赋禀阴寒,能
退邪热,而究非滋益之品”。

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38与上焦篇40中,对于“太阴伏暑,舌白口渴”者,在伏暑湿邪内阻时,都提出了去玄参,故吴鞠通应该是赞同玄参主滋阴的观点。

而《温病条辨》上焦篇16中“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也是由于温病误发汗,伤及阴液,故倍玄参以滋阴液,配合清热之品,是热退阴复而斑疹自平。

而根据倍玄参及其后附方,可知倍之前,玄参有五钱。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解释此方时也说:“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既是“预护其虚”,当是防止温病后期伤阴之阴虚,故当以滋阴之品,而现在的银翘散中,却少补阴之药。

所以我认为,吴鞠通的银翘散中应该是有玄参五钱的。

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治疗风热犯表,肺失清肃。

风温之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液,而阴液的存亡,又直接关系到温病的预后。

吴鞠通在辛凉重剂白虎汤中,取其降火与保津同用;如此吴鞠通取玄参滋阴之性,在解表药中加入养阴之药,以调养温病后期伤阴之证,也解释得通。

吴鞠通在银翘散的方中,应该有玄参,以玄参滋阴之力来顾护正气,调养阴液。

沈祉培
2006715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